家有挑食小鬼頭,不愛吃青菜只吃肉,怎麼辦?
卡通裡,大力水手卜派奮不顧身,衝到又高又壯的惡棍笨驢前,試圖拯救他瘦弱的女友奧莉薇,但他卻因矮小體弱,被打得七暈八素,幸好總在最後關頭,他吞下罐頭菠菜,瞬間精力百倍,一拳把笨驢打飛,從此和奧莉薇過著快樂的日子。
每當孩子拒吃蔬菜時,父母常搬出大力水手的故事,告誡他們「要吃蔬菜才能像卜派一樣力氣大喔!」不過這招並非總是管用,蔬菜仍像燙手山芋般被推開,傷透父母腦筋。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小兒科助理教授蘇珊強納森認為,小朋友利用聞、舔、吃等感官經歷體驗不同蔬菜,就算他們一時覺得難吃而把菜吐了出來,也無傷大雅,「就把這種行為當成孩子探索食物的過程吧!」
儘管如此,從小培養吃蔬菜的好習慣,對孩子的身體、心智健康都有益處。針對排斥蔬菜的小朋友,專家有7個好點子,讓孩子愛上蔬菜。
點子1:化整為零
大蒜、韭菜、洋蔥等被孩子稱為「好臭」的蔬菜,卻是抗菌、抗氧化、抗癌的好食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營養師許雲卿建議,可將蔬菜剁碎後加進孩子常吃的肉類,或和入絞肉包進餃子裡,讓討厭的蔬菜化為無形,輕鬆入肚。倡導蔬果養生的生機飲食專家劉湘琪則將蔬菜搗成泥狀和入麵粉中,製成各式糕點,或加入味道香甜的蘋果、檸檬或優酪乳,打成精力湯,孩子都搶著喝。
換個烹調方式,也吸引孩子注意。將帶酸味的熟爛番茄換成生番茄切片夾入三明治、軟爛黏稠的燉煮茄子炒得油亮後,孩子就肯嘗試。
此外,勸孩子嘗試新蔬菜時,最好以他們愛吃的青菜為主,新菜從一湯匙開始,逐漸增加數量,讓孩子多吃不同蔬菜,攝取各種營養。
點子2:變更上菜順序
面對不吃的蔬菜,孩子常以「吃不下」的理由,在餐桌上耍賴,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就不給兒子推托的機會。
他兩個兒子的飲食習慣大不同,哥哥愛吃蔬菜不愛肉,弟弟正好相反,因此每當用餐時,趙強總先替他們盛好飯菜,蔬菜哥哥的碗裡是一塊肉,肉弟弟卻是整碗青菜,兩兄弟必須先吃完眼前的食物,才能再夾其他東西,時間一久,兩人便養成不挑嘴的好習慣。
提供多樣蔬菜,讓孩子覺得每一口都新鮮。許雲卿建議,每餐可提供3種以上蔬菜,以汆燙、翻炒、入湯等各種烹調方法變化,讓孩子依照喜好自行組合,並把蔬菜放在最上層,讓他們優先吃到蔬菜。
點子3:發揮創意
孩子對過多的教條易生反感,寓教於樂較能輕鬆習慣吃蔬菜。小朋友通常不喜歡的青花菜,卻是趙強的兩個寶貝兒子的最愛,趙強認為,兒子們把青花菜稱為「小樹」,從小對它產生親切感,大大抵銷青花菜口味生澀的不討喜之處。
說故事也能讓孩子對蔬菜留下好印象,許雲卿就常和兒子聊起兔子吃紅蘿蔔的童話,從此家裡就常出現「媽咪,今天我要吃『兔子菜』」的對話,紅蘿蔔突然變得炙手可熱,兩個兒子都搶著吃。
再不然,把蔬菜變零嘴也是個好主意。劉湘琪在兩個兒女上幼稚園時,便有計劃地把小黃瓜、紅蘿蔔、芹菜等可生吃的蔬菜切成細長條,供孩子隨時用手抓來吃,青脆的口感類似餅乾、洋芋片等零食,不但能滿足他們隨時想咀嚼的快感,還可藉此培養吃蔬菜的好習慣。
點子4:帶孩子上市場
美國飲食協會發言人哈里斯指出,孩子樂見自己所選的菜色搬上桌,因此帶孩子一塊兒採購蔬菜、烹飪時讓他在旁幫忙挑菜,能讓孩子有參與感,並覺得自己的意見受到尊重,自然而然,在餐桌上開心地就把筷子伸到「我挑的」蔬菜盤裡。
專家甚至建議,若陽台上有足夠空間,不妨打造自己的菜園。對孩子來說,看著蔬菜從播種、發芽、成熟,直到採收,不但是很好的生態教育,他們更對採下的蔬菜變成桌上佳餚充滿成就感和好奇心,一定吃光光。
點子5:以身作則
劉湘琪觀察,小朋友不吃蔬菜,通常是因為父母也不吃。
國外曾用切薄片的紅色彩椒,實驗孩子吃蔬菜的情況,結果研究人員連哄帶騙、威嚇利誘,都比不上父母以身作則,親自吃一口蔬菜的效果好,「其實有的蔬菜我也不愛吃,但絕不會讓兒子知道,」趙強悄悄透露。
點子6:給點掌聲,但不能用「騙」的
當孩子勇於嘗試新的蔬菜,或把原本不愛的菜色吃完,別忘了給點掌聲,鼓勵他們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不過切記,別以玩具或看電視的時間當成獎勵,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反而會培養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不僅如此,更別「騙」孩子吃蔬菜,例如家長常對孩子說,「把這盤青菜吃完,就可以吃冰淇淋。」但根據國外研究,這種方式不但無益於正確飲食習慣的培養,還無形間傳達了「冰淇淋好吃,青菜難吃」的訊息,造成他們在心裡為食物畫分等級,往後反而更討厭蔬菜。
點子7:和孩子一起吃
根據哈佛醫學院一項研究顯示,全家一塊兒吃飯時,孩子所吃的蔬菜份量,比他們單獨吃飯時吃得多。讓用餐時間成為全家共享天倫的美妙時光吧!
例如烤肉聚會一片歡樂氣氛中,烤架上常見的青椒、金針菇、高麗菜、四季豆、茭白筍,就算平日再怎麼排斥,孩子也能吃得不亦樂乎,趙強笑稱,增添生活情趣,常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他都用這個方法讓孩子吃進各種蔬菜,效果奇佳。
許雲卿營養師提醒,父母若使盡渾身解數,孩子仍不吃某些青菜,不必強迫他們一定要吞下自己不愛的食物,可尋求其他種類的蔬菜水果,仍能補充各種維他命、礦物質和纖維,培養孩子開心吃蔬菜的飲食習慣,比強調攝取單一蔬菜重要得多。
文.林慧淳 康健雜誌 101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199&prev=18246&next=18198&l=f&fid=28
*********************************************************************************
卡通裡,大力水手卜派奮不顧身,衝到又高又壯的惡棍笨驢前,試圖拯救他瘦弱的女友奧莉薇,但他卻因矮小體弱,被打得七暈八素,幸好總在最後關頭,他吞下罐頭菠菜,瞬間精力百倍,一拳把笨驢打飛,從此和奧莉薇過著快樂的日子。
每當孩子拒吃蔬菜時,父母常搬出大力水手的故事,告誡他們「要吃蔬菜才能像卜派一樣力氣大喔!」不過這招並非總是管用,蔬菜仍像燙手山芋般被推開,傷透父母腦筋。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小兒科助理教授蘇珊強納森認為,小朋友利用聞、舔、吃等感官經歷體驗不同蔬菜,就算他們一時覺得難吃而把菜吐了出來,也無傷大雅,「就把這種行為當成孩子探索食物的過程吧!」
儘管如此,從小培養吃蔬菜的好習慣,對孩子的身體、心智健康都有益處。針對排斥蔬菜的小朋友,專家有7個好點子,讓孩子愛上蔬菜。
點子1:化整為零
大蒜、韭菜、洋蔥等被孩子稱為「好臭」的蔬菜,卻是抗菌、抗氧化、抗癌的好食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營養師許雲卿建議,可將蔬菜剁碎後加進孩子常吃的肉類,或和入絞肉包進餃子裡,讓討厭的蔬菜化為無形,輕鬆入肚。倡導蔬果養生的生機飲食專家劉湘琪則將蔬菜搗成泥狀和入麵粉中,製成各式糕點,或加入味道香甜的蘋果、檸檬或優酪乳,打成精力湯,孩子都搶著喝。
換個烹調方式,也吸引孩子注意。將帶酸味的熟爛番茄換成生番茄切片夾入三明治、軟爛黏稠的燉煮茄子炒得油亮後,孩子就肯嘗試。
此外,勸孩子嘗試新蔬菜時,最好以他們愛吃的青菜為主,新菜從一湯匙開始,逐漸增加數量,讓孩子多吃不同蔬菜,攝取各種營養。
點子2:變更上菜順序
面對不吃的蔬菜,孩子常以「吃不下」的理由,在餐桌上耍賴,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就不給兒子推托的機會。
他兩個兒子的飲食習慣大不同,哥哥愛吃蔬菜不愛肉,弟弟正好相反,因此每當用餐時,趙強總先替他們盛好飯菜,蔬菜哥哥的碗裡是一塊肉,肉弟弟卻是整碗青菜,兩兄弟必須先吃完眼前的食物,才能再夾其他東西,時間一久,兩人便養成不挑嘴的好習慣。
提供多樣蔬菜,讓孩子覺得每一口都新鮮。許雲卿建議,每餐可提供3種以上蔬菜,以汆燙、翻炒、入湯等各種烹調方法變化,讓孩子依照喜好自行組合,並把蔬菜放在最上層,讓他們優先吃到蔬菜。
點子3:發揮創意
孩子對過多的教條易生反感,寓教於樂較能輕鬆習慣吃蔬菜。小朋友通常不喜歡的青花菜,卻是趙強的兩個寶貝兒子的最愛,趙強認為,兒子們把青花菜稱為「小樹」,從小對它產生親切感,大大抵銷青花菜口味生澀的不討喜之處。
說故事也能讓孩子對蔬菜留下好印象,許雲卿就常和兒子聊起兔子吃紅蘿蔔的童話,從此家裡就常出現「媽咪,今天我要吃『兔子菜』」的對話,紅蘿蔔突然變得炙手可熱,兩個兒子都搶著吃。
再不然,把蔬菜變零嘴也是個好主意。劉湘琪在兩個兒女上幼稚園時,便有計劃地把小黃瓜、紅蘿蔔、芹菜等可生吃的蔬菜切成細長條,供孩子隨時用手抓來吃,青脆的口感類似餅乾、洋芋片等零食,不但能滿足他們隨時想咀嚼的快感,還可藉此培養吃蔬菜的好習慣。
點子4:帶孩子上市場
美國飲食協會發言人哈里斯指出,孩子樂見自己所選的菜色搬上桌,因此帶孩子一塊兒採購蔬菜、烹飪時讓他在旁幫忙挑菜,能讓孩子有參與感,並覺得自己的意見受到尊重,自然而然,在餐桌上開心地就把筷子伸到「我挑的」蔬菜盤裡。
專家甚至建議,若陽台上有足夠空間,不妨打造自己的菜園。對孩子來說,看著蔬菜從播種、發芽、成熟,直到採收,不但是很好的生態教育,他們更對採下的蔬菜變成桌上佳餚充滿成就感和好奇心,一定吃光光。
點子5:以身作則
劉湘琪觀察,小朋友不吃蔬菜,通常是因為父母也不吃。
國外曾用切薄片的紅色彩椒,實驗孩子吃蔬菜的情況,結果研究人員連哄帶騙、威嚇利誘,都比不上父母以身作則,親自吃一口蔬菜的效果好,「其實有的蔬菜我也不愛吃,但絕不會讓兒子知道,」趙強悄悄透露。
點子6:給點掌聲,但不能用「騙」的
當孩子勇於嘗試新的蔬菜,或把原本不愛的菜色吃完,別忘了給點掌聲,鼓勵他們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不過切記,別以玩具或看電視的時間當成獎勵,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反而會培養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不僅如此,更別「騙」孩子吃蔬菜,例如家長常對孩子說,「把這盤青菜吃完,就可以吃冰淇淋。」但根據國外研究,這種方式不但無益於正確飲食習慣的培養,還無形間傳達了「冰淇淋好吃,青菜難吃」的訊息,造成他們在心裡為食物畫分等級,往後反而更討厭蔬菜。
點子7:和孩子一起吃
根據哈佛醫學院一項研究顯示,全家一塊兒吃飯時,孩子所吃的蔬菜份量,比他們單獨吃飯時吃得多。讓用餐時間成為全家共享天倫的美妙時光吧!
例如烤肉聚會一片歡樂氣氛中,烤架上常見的青椒、金針菇、高麗菜、四季豆、茭白筍,就算平日再怎麼排斥,孩子也能吃得不亦樂乎,趙強笑稱,增添生活情趣,常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他都用這個方法讓孩子吃進各種蔬菜,效果奇佳。
許雲卿營養師提醒,父母若使盡渾身解數,孩子仍不吃某些青菜,不必強迫他們一定要吞下自己不愛的食物,可尋求其他種類的蔬菜水果,仍能補充各種維他命、礦物質和纖維,培養孩子開心吃蔬菜的飲食習慣,比強調攝取單一蔬菜重要得多。
文.林慧淳 康健雜誌 101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199&prev=18246&next=18198&l=f&fid=28
*********************************************************************************
寶寶不愛吃青菜怎麼辦?
台北醫學大學營養保健學系教授 陳俊榮
很多父母都會有同一種感覺,小孩子越來越難養了,特別是對於食物的好惡分明,確實令人傷透腦筋。事實上,小孩子對於食物的喜好程度從古到今一直沒有很大的變化,會有這種感覺主要是因為社會環境的改變,例如:速食食品、便利商店的增加,相較於以前的社會,食物取得相對地容易,再加上商場上所陳列的食品,大多為肉類食品以油炸方式調理,久而久之,飲食習慣也會受到影響。另外,家庭環境的改變也是重大的原因之一,雙薪家庭的增加,利用外食的機會也逐漸增加,有關於飲食的基本知識漸漸淡化,自然在飲食行為上造成偏差。
食物種類少容易偏食
有些研究報告指出,在幼兒期的飲食內容中,食品種類較少時,會在日後的學齡期中造成偏食的行為。小朋友不喜歡吃的食物種類,不外乎是需要多加咀嚼的食物,例如:蔬菜類、全穀類,或者是具有特殊味道的食物,例如:胡蘿蔔、青椒、洋蔥等。不喜歡吃蔬菜會造成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的不足。維生素及礦物質是體內各種生化反應的重要物質,可以讓身體新陳代謝機能更加的順暢;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等功能,缺乏上述營養素的小朋友,注意力較不容易集中、比較容易生病,因此應極力避免偏食行為的發生。
父母不要對食物有好惡
事實上,小朋友的偏食行為跟父母親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從副食品開始添加蔬菜,寶寶自然會習慣蔬菜的味道及口感,減少日後對於蔬菜的抵抗性。很意外的是,小朋友偏食的原因通常是沒有吃過所以不敢吃。在一般的家庭中,因為大人的好惡緣故,一直購買同種類的食物,而父母親也會經常在小孩的面前批評食物的好壞,因此小朋友就容易對於某些食物產生警戒心。父母親不喜歡的食物,自然地也會比較少出現在餐桌上,要讓小朋友嘗試各式各樣食物的方式,就是要使用各種不同的食物及調理方法,讓小朋友適應各種食物的味道。
營造用餐氣氛
另一方面,用餐的氣氛會影響到味覺,甚至也會影響胃腸道對於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因此,不要在用餐時訓誡小朋友,也要避免大人間的爭執,盡量去營造溫馨的用餐環境。在氣氛不好的環境下用餐,會對於當餐次的食物內容產生厭惡,容易發生偏食的現象。如果有不喜歡吃的食物剩下,與其強迫小朋友勉強吃下去,倒不如換個方式鼓勵再多吃一點,這樣可以減少對食物的負面印象。
參與食物調理過程
胡蘿蔔、青椒、洋蔥等,顏色或味道比較特殊的蔬菜,可以利用不同的調理方式,或是以少量添加的方式,讓小朋友的味覺漸漸適應。也可以讓小朋友栽培蔬菜,除了可以讓他觀察到蔬菜的生長過程之外,自己收穫的蔬菜也會感到特別的美味。參與食物的調理過程也是不錯的方法,從挑選、清洗、裁切、烹煮等過程中體會到製備食物的樂趣,小朋友會更加珍惜食物,更能夠接受不同的食物及不同的調理方式。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728&prev=10737&next=10726&l=f&fid=28
********************************************************************************
食物種類少容易偏食
有些研究報告指出,在幼兒期的飲食內容中,食品種類較少時,會在日後的學齡期中造成偏食的行為。小朋友不喜歡吃的食物種類,不外乎是需要多加咀嚼的食物,例如:蔬菜類、全穀類,或者是具有特殊味道的食物,例如:胡蘿蔔、青椒、洋蔥等。不喜歡吃蔬菜會造成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的不足。維生素及礦物質是體內各種生化反應的重要物質,可以讓身體新陳代謝機能更加的順暢;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等功能,缺乏上述營養素的小朋友,注意力較不容易集中、比較容易生病,因此應極力避免偏食行為的發生。
父母不要對食物有好惡
事實上,小朋友的偏食行為跟父母親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從副食品開始添加蔬菜,寶寶自然會習慣蔬菜的味道及口感,減少日後對於蔬菜的抵抗性。很意外的是,小朋友偏食的原因通常是沒有吃過所以不敢吃。在一般的家庭中,因為大人的好惡緣故,一直購買同種類的食物,而父母親也會經常在小孩的面前批評食物的好壞,因此小朋友就容易對於某些食物產生警戒心。父母親不喜歡的食物,自然地也會比較少出現在餐桌上,要讓小朋友嘗試各式各樣食物的方式,就是要使用各種不同的食物及調理方法,讓小朋友適應各種食物的味道。
營造用餐氣氛
另一方面,用餐的氣氛會影響到味覺,甚至也會影響胃腸道對於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因此,不要在用餐時訓誡小朋友,也要避免大人間的爭執,盡量去營造溫馨的用餐環境。在氣氛不好的環境下用餐,會對於當餐次的食物內容產生厭惡,容易發生偏食的現象。如果有不喜歡吃的食物剩下,與其強迫小朋友勉強吃下去,倒不如換個方式鼓勵再多吃一點,這樣可以減少對食物的負面印象。
參與食物調理過程
胡蘿蔔、青椒、洋蔥等,顏色或味道比較特殊的蔬菜,可以利用不同的調理方式,或是以少量添加的方式,讓小朋友的味覺漸漸適應。也可以讓小朋友栽培蔬菜,除了可以讓他觀察到蔬菜的生長過程之外,自己收穫的蔬菜也會感到特別的美味。參與食物的調理過程也是不錯的方法,從挑選、清洗、裁切、烹煮等過程中體會到製備食物的樂趣,小朋友會更加珍惜食物,更能夠接受不同的食物及不同的調理方式。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728&prev=10737&next=10726&l=f&fid=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