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我不是天生的愛哭鬼!認識寶寶氣質-反應強度

採訪/張采妮
諮詢/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梁歆宜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鍾志從教授
參考書目/我數到三ㄛ!三招讓你成功教出有規矩的孩子(天下文化出版)
      激發孩子智能超群的13個好方法(宇河文化出版)
      你知道孩子的氣質嗎?(遠流出版)
九大氣質評量之一的「反應強度」,指的是寶寶對外在或內在刺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


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表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的寶寶,家長很難捉摸他們想要什麼,唯有靠著寶寶的反應大小或臉部表情、哭鬧與否,來判斷寶寶的需求。


各自的氣質特色
反應強度強烈的寶寶,會以大動作來表現她的情緒起伏。譬如說,寶寶看到喜歡的食物或是玩具,會開心的伊伊呀呀叫;假使不想吃或是玩耍到一半被打斷,寶寶可能會以嚎啕大哭、大叫、用手推開...等大動作,表現自己不開心的情緒。反之,反應強度弱的寶寶,反應的激烈程度較微弱;即便是身體不舒服或是不開心,可能也只是嚶嚶啜啜而已。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在嬰幼兒時期或是長大之後,反應強度微弱的孩子,是否容易讓家長對孩子的情緒掌握作出錯誤判斷?以及影響往後的教育相處模式?


梁歆宜醫師表示,以臨床案例來說,反應強度弱的孩子,在家長眼中,常被認為是「很好帶」、「很乖」、「都不會胡亂吵鬧」的孩子,在放心之餘,容易忽略孩子的真實感受和需求,往往非得等到事態嚴重或是病情加重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狀況並非自己想像中的理想。尤其是在一群年紀相仿的孩子中,家長要盡量避免給予孩子錯誤的觀念--會吵的人有糖吃。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鍾志從教授表示,孩子的天生氣質無法改變,但是後天的教育環境及模式是可以多元思考的。試著融入孩子的生活,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您會發現:「我好像知道她(孩子)」要什麼呢!」。


如何判斷反應強度強弱?


以下提供幾項觀察要點,幫助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小寶貝!


※ 寶寶吃飽或不想吃的時候,是否會大聲哭鬧、將食物吐出、嘴巴緊閉、推開奶瓶或湯匙?
※ 寶寶遇到感冒或是腸胃不舒適的狀況時,是否有強烈煩躁不安的情緒或是會大聲哭鬧?
※ 寶寶遇到困難時(譬如玩玩具時,玩具掉了),是否會哭鬧不停或將手中的東西丟掉?
※ 假使玩耍時被打斷(譬如玩耍到一半,要換尿布、衣服或被抱去洗澡),是否會大聲哭鬧?
※ 與人相處時,情緒容易興奮,或是反應溫和?



如何引導寶寶
對於反應強度各異的孩子,其相處之道和教育模式,當然得對症下藥!


◎反應強度:激烈派


‧教養態度一貫
家長要避免因為寶寶的激烈反應而妥協。譬如說,一開始說「不行,不可以這樣!」,待寶寶大聲哭鬧後,照顧者又改口說「好吧,好吧,沒關係」或是「你再哭,我不要你了」;如此一來,只會造成寶寶在認知上的混淆,讓孩子養成任性的個性。


‧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寶寶既不是要喝ㄋㄟㄋㄟ,也不是需要換尿布,就是一直哭鬧,讓爸媽束手無策。這時候,家長不妨拿個寶寶喜歡的玩具或故事書給他,試著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增加安全感
對於容易因為環境變遷,或是照顧的改變,會產生激烈反應的寶寶,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建議,家長不妨拿些寶寶熟悉的玩具、毛毯、熊熊,放在寶寶睡覺的地方或是讓寶寶玩耍,增加寶寶的安全感,穩定寶寶不安的情緒。


◎反應強度:微弱派


‧頃注加倍關心
假使身邊有反應強度強烈的兄弟姊妹,相較之下,反應強度弱的寶寶容易被家長忽略其感受,家長(或保母)需多花心思去觀察、關心他們。


讓寶寶試著表達情緒
梁歆宜醫師建議,家長也可利用不同顏色的圖卡或是表達不同情緒的娃娃,讓寶寶試著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讓寶寶了解,他們的決定也是重要的(間接鼓勵孩子表達自我情緒)。待孩子長大一點後,家長不妨多陪孩子聊聊天,以自然的方式增加互動,讓孩子慢慢表達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一開口就正襟危坐,用「今天我們來談談...」的嚴肅方式,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心靈上的卻步退縮。


醫師小叮嚀
於陌生環境中或是主要照顧者改變,都容易使寶寶(或幼兒)感到焦慮。尤其在寶寶語言發展尚未成熟時,這些狀況更容易使寶寶覺得失去安全感,有些寶寶會以哭鬧或丟玩具的方式,來引起照顧者的注意。除了可以給寶寶習慣的玩具之外,建議照顧者以「寶寶怎麼了?你想要什麼呢?」,和寶寶說話、觀察寶寶的方式,代替以「你再這樣,媽媽不要你了!」或「你是壞小孩!壞小孩!」,厲聲責罵或不耐煩的言語刺激。


夫妻互相體諒 陪孩子快樂成長
新生命的誕生,是喜悅也是一項挑戰!因為,陪伴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當然免不了遭遇瓶頸、無法順利掌握寶寶需求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的生對方的氣,不僅無法安撫寶寶的情緒,夫妻倆人間的感情也會深受影響!照顧孩子絕非單方面的責任,扮演彼此最體貼的角色,方能給予「家」最大的支撐力量。


結語
每位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許多爸媽會感嘆「我的寶貝怎麼一下子就長大了、轉眼間就要上幼稚園了,可是自己陪伴寶寶的機會好像很少?」其實,再多的玩具和故事書都比不上爸爸媽媽一起陪寶寶說故事、說說話!畢竟,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的機會只有一次呀!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106.asp







*******************************************************************************
寶寶哭鬧的多種原因..
寶寶用哭鬧在說甚麼??
造成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對新手父母而言,要學會辨別寶寶哭鬧的緣由,的確不是件簡單的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蘇麗蘋如此說道。不過,蘇麗蘋護理長緊接著表示,若父母平時能多用點心思,還是能夠辨別寶寶哭鬧的緣由,進一步輕鬆安撫寶寶哭鬧情緒。
PartⅠ生理篇
寶寶.肚子餓
身為新手父母的你,一定要記得寶寶每次喝完奶的時間;一般來說,喝母乳的寶寶,若上一餐有喝飽的話,距離下一餐的餵食時間約 2 ~ 3 小時左右,至於,不是喝母乳的寶寶,距離下一餐的餵食時間則約3 ~ 4 小時左右.
寶貝你的小寶寶
當寶寶喝完奶,約莫 2 ~ 3 小時後,寶寶也差不多將上一餐消化完畢,因此,這時候寶寶哭,代表寶寶可能餓了,此時,你可以這樣做—
Step1:先檢查尿布,若尿布濕時應先換尿布。
Step2:洗淨雙手,再餵食寶寶。
Note1:千萬不要在寶寶喝完奶後,馬上幫寶寶換尿布,如此,將容易造成寶寶吐奶的情況。
Note2:寶寶吃過奶之後要記得排氣,只要弓手背輕輕地拍背,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寶寶.濕布布
蘇麗蘋護理長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換尿布對父母而言,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此外,有些尿布,還有些貼心設計,在尿布“ 外側 ”即可顯示,寶寶是否有尿濕的現象。
勤換尿布.遠離尿布疹
換尿布,雖然是件簡單的事,但是,「尿布疹」卻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病,這是由於寶寶尿濕或大便
在尿布裡,使細菌滋長分解尿液產生氨,造成皮膚刺激所致。預防寶寶尿布疹,你可以這麼做—
Approach1:勤換尿布。
Approach2:使用吸水力佳、透氣良好的拋棄式尿布較能降低尿布疹的頻率和嚴重度。
Approach3:穿著合身的尿布。
Approach4:寶寶換新尿布前,最好先以“ 溫水 ”洗淨皮膚,再用毛巾拍乾後,才換上新尿布。
寶寶.萌牙疼痛
寶寶長牙時,牙齦會覺癢癢的,且變得喜歡咬人或咬東西;除此之外,有些寶寶在牙齒萌出牙齦的邊緣會有一圈紅紅的發炎現象,稱為「萌牙性齒齦炎」,寶寶會感覺疼痛不適,因此,容易煩躁哭鬧。
咬一咬.讓寶寶更舒服
寶寶六個月大起即邁入萌牙階段,這階段的寶寶會出現「萌牙性齒齦炎」的情況;減緩寶寶牙齦不適,
你可以這麼做—
1. 提供「咬牙器」讓寶寶咬,以免寶寶咬不乾淨的東西。
2. 可以使用冷敷帶或冷毛巾,冷敷臉頰。
3. 用乾淨的手指按摩寶寶牙齦。
寶寶長牙時機表
寶寶年齡 牙齒名稱 長牙順序
6 ~ 10 個月 下排牙齒—正中門牙齒
8 ~ 12 個月 上排牙齒—正中門牙齒
9 ~ 13 個月 上排牙齒—側面門牙
10 ~ 16 個月 下排牙齒—側面門牙
13 ~ 19 個月 上排牙齒—第一大臼齒
14 ~ 18 個月 下排牙齒—第一大臼齒
16 ~ 22 個月 上排牙齒—犬齒
17 ~ 23 個月 下排牙齒—犬齒
23 ~ 31 個月 下排牙齒—第二大臼齒
25 ~ 33 個月 上排牙齒—第二大臼齒
溫度變化
氣候變化也會讓寶寶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寶寶衣服穿的過多、過少,都容易引起感冒的危機。
穿對衣服.寶寶好舒服
欲分辨寶寶穿著是否保暖適中,你可經由幾個小地方來判斷:
1. 手:
觀察寶寶是否太冷、太熱的第一步,不妨從寶寶的「小手」開始,若是寶寶穿得過少,手掌摸起來會冷
冷的;穿太多時,身體各部位會出現流汗的現象,這時家長們不妨依照實際的情況,幫寶寶增減衣物即可。
2. 臉:
若寶寶出現可愛的蘋果臉,別以為這樣很可愛唷,這可表示寶寶穿得太多了,應適時適量的幫寶寶減少一些衣物!
PartⅡ疾病篇
腸道問題
在嬰兒未滿四個月之前,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
據統計有 8 % ~ 45 % 的嬰兒都曾有得過嬰兒腸絞痛。
其發作時間有二個高峰,約是傍晚四時至八時,以及半夜零時前後。
緩解腸絞痛
腸絞痛的發作,寶寶常以「高分貝」的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表達。
˙用「薄荷油」塗抹腹部進行按摩,使其排氣。
˙可「輕揉」寶寶的腹部,緩和腸痙攣的情形。
˙利用「潤滑過的肛溫表」反覆刺激寶寶肛門也會幫助寶寶排氣。
此外,在嬰兒飲食上,建議喝母奶。據研究統計,喝母奶的寶寶較不易有腸絞痛,因為牛奶蛋白可能會促使寶寶腸道不適應而加重症狀,當然哺餵母奶的母親也應注意不要攝取刺激性或易過敏性食物,如含咖啡因之飲料、牛奶及堅果類食物。
若已經無法哺餵母乳,可能需要使用特殊嬰兒配方奶粉,此時可找兒科醫師幫忙診斷是否為牛奶蛋白過敏或是乳糖不耐症,來決定換適當的配方奶粉。
發燒
當寶寶肛溫超過 38 ℃ 或口溫超過 37.5 ℃ 或腋溫超過 37 ℃,就表示寶寶發燒了。
造成寶寶發燒的原因很多,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肺炎、免疫系統疾病等都有可能。
寶寶發燒處理
Step1:減少穿厚重衣服、減少蓋被讓體熱易於蒸發。
Step2:給寶寶多喝水。
Step3:泡溫水澡,約 20 ~ 30 分鐘。
Note1:倘若寶寶出現寒顫、發抖的情況,則應予穿著適度的衣服,添加被蓋,並留意體溫的變化。
PartⅢ心理篇
寶寶想跟父母撒嬌時或情緒不安時,也會出現哭鬧的情緒喔!這時看似天真無邪的寶寶,其實是非常厲害的談判高手。因此,當寶寶哭鬧時,父母親的態度就很重要。
倘若一直滿足寶寶的需求,寶寶將會所求無度,那麼累壞的可是身為父母親的你;如果能讓寶寶知道這樣哭是沒有用的,那麼寶寶則學會自我妥協。
所以當你發現寶寶哭鬧時,且確認寶寶沒有身體上的不舒服,有時候是可以忽略寶寶的哭聲。
此外,蘇麗蘋護理長表示,「哭」是寶寶的活動之一,偶爾讓寶寶哭,對寶寶的身體是有益的,還可以
增加寶寶的肺活量。當然也不能讓寶寶哭超過 3 ~ 5 分鐘以上。
舒緩寶寶哭鬧情緒 Step by Step
Step1:尿布是否濕了。
Step2:餵奶時間是否到了。
Step3:量體溫,看看寶寶是否有發燒的現象。
Step4:褪去寶寶衣物,檢視寶寶是否有被蚊蟲咬傷的情況。
寶寶哭聲對不對?聽聲辨人!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的哭聲,可能代表寶寶身體出現不適的問題,而非單純的尿布濕、肚子餓等生理需求。
. 尖銳的哭聲,甚至出現哀嚎的哭聲。
2. 微弱、呻吟等哭聲。
3. 持續哭不停。
=============================================================
寶寶半夜哭鬧的12種原因

享受撫養寶寶一天天長大的天倫之樂時,常常會讓心愛的寶寶半夜哭吵,攪得爸媽既心疼又煩惱,有什麼辦法讓寶寶半夜不哭吵呢?
寶寶在出生的頭3個月,因食量少、餐數多、睡眠週期短等,使寶寶具有睡眠時間短、頻繁小睡的特點,很少連續睡眠超過4個小時,白天、夜間沒有太大區別。36個月開始,寶寶睡眠進入穩定期,夜間可以連續睡眠5個小時以上,中間醒來12次。可是也有的寶寶晚上睡覺總是哭吵,鬧得年輕父母們疲憊不堪。到底有哪些原因會讓寶寶哭鬧不止呢?


長牙期的疼痛
提醒您要注意的是,寶寶從5個月開始長牙,到2歲半長全,寶寶會有因為長牙帶來的不適而哭吵。注意觀察寶寶的臉頰、下巴,如果有明顯的口水紅疹、牙齦腫大、觸痛及輕微發燒等,就要考慮是否有長牙疼痛困擾著寶寶。可以採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緩解寶寶的不適。待寶寶牙齒長出後,睡眠會自然好轉。


憋尿而哭吵
有的寶寶,尤其是男寶寶,因憋了尿,膀胱飽滿的刺激使寶寶感到不適,於是寶寶就會表現為睡覺不踏實、來回翻身、伴哭吵。解尿後,寶寶就會繼續安靜地睡覺。不要在寶寶臨睡前半小時給寶寶進乳、水太多,否則,入眠後半小時~2小時之間,寶寶會解尿34次。如果您掌握了寶寶解尿的時間規律,也可以主動在一定時間,提前給寶寶換尿布或把尿,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寶寶因排尿引起的哭吵。


小寶寶的鼻塞
有經驗的媽媽會發現,小寶寶常會出現吃奶時的鼻塞,尤其是剛出生不久的寶貝,或是不幸感冒了的寶寶。寶寶鼻腔中有很大的鼻痂,會使鼻腔阻塞,迫使寶寶用嘴呼吸。這樣,乾燥的空氣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適,就會引起寶寶突然大哭。要學會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軟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後,寶寶才能順利地吸吮,繼續安然入眠。


注意夜間溫度
室內溫度最好不要超過24,太熱或太冷,或穿的、蓋的過多,使寶寶在睡眠中煩躁或把被子蹬掉,繼而感覺寒冷,也會導致寶寶出現哭吵。


空氣中的刺激物
臥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寶寶的呼吸道發生過敏、阻塞,因而發生哭吵。刺激物可來源於香煙味、痱子粉、驅蚊花露水、油漆等。


噪音
當寶寶處於淺睡眠階段,或者處於從深睡眠進入淺睡眠的過程中,凡是突然的、音量大的、不熟悉的聲音,均可以驚醒寶寶,引起大哭大鬧。


感冒
患感冒的寶寶半夜容易醒來哭吵。因為感冒可造成寶寶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適,應對症處理,儘快縮短病程,減輕症狀。這時多給寶寶喝熱水,喝新鮮果汁,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減輕鼻堵的藥物。側臥的睡眠方式,更適合感冒的寶寶。


發熱
寶寶在發燒時,會不斷哭鬧。父母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應用解熱的方法或解熱劑,給寶寶儘早的解熱,進行降溫護理,以免引起高熱驚厥。


患有腸道疾病
在炎熱的夏、秋季節,經常會因吃引起寶寶過敏或腹部不適的食物,寶寶就會在夜間焦躁不安,甚至哭鬧。此時要注意寶寶的腹部會不會有脹氣,包塊,拒按,大便的情況。如果有父母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診斷,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專題推薦:媽咪醫生阻斷寶寶腹瀉有技巧


突然的母子分離
由於媽媽或看護人的突然離別、更換,造成寶寶情感上的不安全感、焦慮情緒,就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半夜啼哭,且在白天很黏人。對於這種寶寶,監護人需多拍拍、抱抱,親切地小聲說話安撫寶寶,使寶寶儘快適應新的環境。


父母、照顧者的情緒變化
如果是與寶寶接觸最親密的人,尤其是媽媽,情緒不穩定,比如生氣、沮喪、失眠、緊張和焦慮等,往往也容易傳染給寶寶;如果有家庭關係變故、人員之間衝突或者搬家等情況,都會使孩子處於情緒緊張狀態,因而哭吵。希望所有看護寶寶的人,愛護寶寶,不要把不良的情緒變化接種給還不懂事的小寶寶,影響寶寶一生的心理髮育。


過分的活動
寶寶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抑制功能較弱。所以如果白天受到過強的刺激或晚上睡前有過過於激烈的活動,都會使寶寶在睡眠時,大腦仍處於興奮狀態,因而引發在睡眠中的突然哭鬧,似做噩夢一般。所以,注意在睡前不要讓寶寶讓活動過多,使大腦興奮性過高,以保證寶寶有一個好的睡眠。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diary/article?mid=662&prev=960&l=f&fi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