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五種肉類食品讓孩子越吃越聰明 + 魚對寶寶的營養價值.

五種肉類食品讓孩子越吃越聰明
2011-02-22 10:54:41 來源﹕人民網

    鴨肉
    適用人群﹕鴨肉性質偏涼﹐容易上火﹑燥熱﹑咽干口渴的寶貝可以用鴨肉代替雞肉﹐起到清補作用。營養特點﹕鴨肉的蛋白質含量略低於雞肉﹐在 16%左右。鐵含量低於牛羊肉﹐略高於雞肉。脂肪含量﹕普通鴨的脂肪含量略高於雞肉﹐約為7%-10%﹐但低於豬肉。北京烤鴨經過填飼育肥﹐脂肪含量可達 38%。如果寶貝已經有點胖﹐不要經常帶寶貝去吃烤鴨。水鴨的脂肪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雞油更高﹐故而營養價值也較高。

    雞肉
    營養特點﹕蛋白質含量達20%﹐含鐵量低於牛羊肉。微量元素較為豐富。在各種B族維生素中﹐尼克酸的含量最高。烏雞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比 普通雞更高。脂肪含量﹕去皮土雞肉的脂肪含量僅有5%左右﹐而烏雞更低﹐通常為3%。但是﹐育肥雞的脂肪含量較高﹐可達10%-20% 。食用方法﹕雞肉各部位肉質均十分柔嫩﹐適合各種烹調方式。為了保持雞肉低脂肪的優點﹐不妨選擇較為清爽的烹調方式﹐如白斬雞﹑清燉雞﹑氣鍋雞等;如果希 望促進寶貝食欲﹐也可以選擇咖喱雞﹑烤雞﹑燒雞﹑小炒雞﹑口水雞等。但是﹐香酥雞﹑辣子雞﹑炸雞一類烹調方式需要經過油炸﹐不僅損失營養成分﹐而且熱量過 高﹐不利健康。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雞湯內所含的營養成分遠低於雞肉﹐媽咪不能因為寶貝喝了雞湯便感覺營養足夠了。


    豬肉
    營養特點﹕蛋白質含量低於其他肉類﹐平均為15%左右。血紅素鐵含量不及牛羊肉﹐但比雞鴨肉多。微量元素含量較為豐富﹐維生素B1含量在各 種肉當中最高﹐也含有磷脂﹐對大腦思維有益。脂肪含量﹕豬肉在各種肉類當中脂肪含量最高﹐瘦肉也可達20%以上﹐但是各部位差異較大。如果寶貝已經有點胖 ﹐應當適當控制豬肉的食用量。

    羊肉
    營養特點﹕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與牛肉接近﹐富含血紅素鐵﹐也是補血的好食品。脂肪含量﹕普通羊肉脂肪含量稍高於牛肉﹐平均可達14%﹐用來做涮羊肉的“肥羊片”脂肪含量可超過30%。如果寶貝體瘦怕冷﹐在冬天帶寶貝去吃涮羊肉是個好主意。

    牛肉
    營養特點﹕蛋白質含量高達20%﹐富含血紅素鐵﹐是補血的好食品。同時﹐鋅﹑硒等微量元素和各種B族維生素含量也比較高。脂肪含量﹕普通牛肉脂肪含量平均低於6%﹐但是“肥牛肉”的脂肪含量可達30%以上。如果寶貝已經有點胖﹐不要經常帶他去涮肥牛。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743&next=9740&l=f&fid=28




******************************************************************************
魚對寶寶的營養價值
魚與豬、牛、羊等家畜類相比,肉質較嫩,寶寶的腸胃比較好消化吸收。魚含有各種豐富的營養成分,尤其是DHAEPA,已經證實對人體大腦發育、減輕過敏、幫助視力等具有一級棒的功用!家長們平常可以多用魚肉製作副食品,讓寶寶多攝取魚類,但也要挑選新鮮魚類,並盡量用蒸、煮的烹調方式,才能讓寶寶吃出"頭腦聰明、骨骼強壯、眼睛雪亮"喔!

魚是世界公認的健康食物,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指出: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脂肪、魚油、維生素B群、維生素ADE、碘、鉀等各種豐富的營養素。其中,蛋白質可以幫助人體建造與修補組織;鉀離子可維持人體鈉與鉀的平衡;維生素ADE有助於視力、牙齒、骨頭、皮膚黏膜等生長發育。魚油內含的DHAEPA更是超強營養素,可促進腦部發育、減輕過敏與發炎症狀、增強免疫系統等;並被廣泛應用在成人保健食品上,用來抗血栓、降血脂。

魚肉好消化易吸收
李青蓉表示魚肉非常適合幼兒及老人食用,因為魚肉富含優良的蛋白質,相較於畜肉,脂肪含量相對較少;熱量也較低。此外,魚肉的蛋白質肌纖維構造比較短,結締組織也比較少;肉質較為細緻、好入口,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基本上寶寶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吃魚了;若擔心寶寶對魚會過敏或不適應,則等到約810個月大時再攝取也無妨。而寶寶要吃多少魚才適當呢?建議參考衛生署的「幼兒期每日飲食指南」。

幼兒期每日飲食指南
食物/年齡
13
46
(牛奶)
2
2
1
1
豆類(豆腐)
13
12
13
12
13
12
五穀(米飯)
11.5
1 .52
油脂
1湯匙
1.5湯匙
蔬菜
深綠色或深黃紅色
1
1.5
其他
1
1.5
水果
131
1/21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多吃魚幫助寶寶變聰明
魚類含有豐富的ω-3系列脂肪酸,包括EPAEicosapentaenoic acid, 二十碳五烯酸〉及DHADocosahexaenoic acid,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對於胎兒及嬰幼兒快速發展的腦部發育更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DHA可刺激腦神經細胞纖維的延伸、增加腦容量,提高記憶、學習和反應能力。有研究顯示,常吃魚的人腦筋較不易退化;反之,若缺乏DHA,學習和記憶能力都會下降。因此懷孕及授乳的婦女應該多吃魚,以提高體內的DHA量,才能供給胎兒腦細胞生長發育之需要;哺乳媽媽則可以透過多攝取魚類食物,乳汁才有足夠的營養供寶寶繼續進行腦細胞增殖、擴大、突觸聯合等。

吃魚好處多多
魚貝類中,含有相當豐富的EPADHA,但豬肉、牛肉等牲畜類則幾乎沒有。所有的魚都含有EPADHA,但其含量受到環境、魚種影響而不一,DHAEPA特別豐富的魚類,包括沙丁魚、鮪魚、青花魚、秋刀魚等。魚不只對腦部正在發育的幼兒有好處,對於孕婦、哺乳媽媽、學齡青少年、中老年人或是癡呆症患者都有益處。
幫助腦部發育:DHA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使腦神經細胞間的訊息傳達順暢,提高腦細胞活力,增強記憶、反應與學習能力;並能預防、改善老年癡呆症狀。
減輕過敏與發炎症狀:EPADHA具有抑制過敏反應的效果,如異位性皮膚炎,可減輕過敏症狀;還可減少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炎情況。
使眼睛明亮有神:魚類中的牛璜酸,可抑制膽固醇合成、恢復疲勞,更可使視力變好。DHA可強化視網膜上之感光細胞對光的反應,並維持大腦皮質視敏度的刺激反應,具有維持視力的功能。
改善免疫系統:對於紅斑性狼瘡,魚油可以減緩症狀、增強免疫能力。
減輕憂鬱症狀:深海魚油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D等,多吃魚,可以調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改善憂慮症狀、預防精神分裂症。
降低膽固醇:EPADHA可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有助維護心血管系統的健康;還可減少中性脂肪、改善高血脂症。
防止血栓形成:EPA可使血液不易凝固,預防血栓形成所引起的心臟血管疾病,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成人病,具保護心臟的效果。
抗癌作用:DHAEPA可抑制癌細胞增殖轉移與蔓延,降低癌症死亡率(乳癌、大腸癌、肺癌、子宮癌等)

李青蓉提醒不新鮮的魚會引發過敏,因為腐敗的魚含有組織胺,容易引起體內的過敏抗體反應,因此魚一定要挑選新鮮的。一般而言,活魚當然是最新鮮的,但市場、超市販賣的多為冷凍魚肉,因此建議從魚的外觀、味道以及觸感,來分辨魚的新鮮度。此外,給寶寶吃的魚,宜挑選刺少、肉質細嫩的魚,料理時一定要小心將魚刺剔除乾淨,以免魚刺卡住咽喉;並把煮熟的魚肉搗碎,方便寶寶進食。

★鮮魚挑選訣竅
主體摸起來要飽滿、有彈性,若輕輕按壓即凹陷,魚較不新鮮。
眼珠要明亮清澈、黑白分別,不能渾濁。
魚鰓翻開來看,顏色以鮮紅為佳。
是否有檢測證明,如購買有CAS優良水產品標誌的魚。
表皮及魚鱗完整、沒有脫落。
聞味道,不新鮮的魚會有一股尿騷味。
吃多少買多少,買回宜盡快烹煮,不宜冷藏過久,否則易變質。
當心顏色太過鮮豔的魚,過紅過白的魚皆可能添加一氧化碳等藥劑。

建議在準備魚類料理給寶寶食用時,以清蒸、水煮的烹調方式為宜,少用油炸,一方面是因為油炸對於寶寶來說過於油膩、燥熱;二來是油炸後會使肉質變得比較硬,加上油又會延緩胃的排空,不利寶寶消化。像是清蒸鱈魚、魚粥、魚丸、魚湯、青菜炒魚片等,都是適合寶寶的料理食譜。也提醒家長們,由於魚本身就有鹽份,因此調味不宜過重,適量即可;或以醬料、湯汁芶芡的方法調味。
                                                                                                                                                           
聰明吃魚3絕招
魚皮、內臟、脂肪少吃:由於戴奧辛、汞、銅、鋅、鉛等重金屬都有親脂性,容易堆積在魚體的脂肪當中,食用入肚後,會繼續在人體中累積,造成後遺症,因此,最好少吃容易堆積脂肪的魚皮、內臟、脂肪及魚卵等部位。
大型「掠食性」海魚類少吃:衛生署第115期的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指出─大型「掠食性」海魚類如旗魚、鮪魚、鯊魚、鮭魚、金槍魚等,因為食物鏈的關係,會吃下較多小魚,導致體內囤積較高濃度的有機汞;經常食用大型海魚的人,體內汞含量相對偏高。甲基汞若在人體內蓄積至一定程度時(高於50 ppm),就可能產生神經方面的問題,如小腦失調、視力障礙、運動失調、智能低下及不自主抖動等,嚴重甚至會致死。因此勿攝取過量的大型海魚類,美國食品衛生管理局(FDA)就建議孕婦、幼兒、體弱多病者,應避免食用這些可能含較多汞的魚類。體型較小的食物鏈魚種,如鱈魚、鯉魚等,則相對安全。
多蒸煮,少油炸:因為DHA是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非常容易氧化,所以要儘早烹煮;並以清蒸、煮湯或燒烤的方式,才能留住最多的營養,也是比較健康的吃法。輔助新鮮的蔬果(如檸檬片、菇類等),可以幫助抗氧化,比如將魚和蔬菜一起包於鋁箔紙中加以燒烤;若一定要油炸的話,可以沾些麵粉後再行油炸;如此一來,可以避免因加熱而流失掉的脂肪,也能包住魚本身的鮮甜味道。




****************************************************************************

魚的烹調方式決定DHA的保留度

荷蘭的研究發現,成人平均每天吃一兩魚肉,就可以減少50%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因此建議您三餐中可多以新鮮魚類來取代肉類,若能每天吃40至60公克的魚肉(約1.5~2兩),就可達到理想的保健功效。且至少應每週攝取二~三次以上的深海魚類。
由於DHA是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非常容易氧化,所以魚肉買回家後應及早烹煮,而且採用清蒸或烤的方式,避免油炸,以保留最多的DHA。
此外,選購魚類時應注意︰肉質要有彈性、魚鰓呈淡紅色或鮮紅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觀完整、鱗片無脫落、無腥臭味等。在餵幼兒吃或給老人家吃魚肉時,要小心剔除魚刺,以免魚刺卡在咽喉。
想讓家中的小寶貝更聰明、記憶力及學習力更好,或讓自己免於心臟病的威脅嗎?提醒您,多吃魚準沒錯!
適合各階段寶寶的鮮魚食譜
*初期(滿5~7個月)

鱈魚蘋果糊
材料:鱈魚10公克、蘋果10公克
作法:
1.水煮沸,將鱈魚入水煮熟,壓碎。
2.蘋果去皮磨泥,加少許檸檬汁,與碎魚肉一起煮開,勾芡即可。
*中期(滿8~9個月)
鮭魚菠菜
材料:鮭魚20公克、菠菜5公克、金針菇5公克
作法:
1.菠菜以水燙軟,過水去澀味,切碎。
2.金針菇切碎。
3.水煮開,倒入鮭魚,煮開後加入菠菜及金針菇,加少許鹽調味,勾芡即可。
*後期(滿9~11個月)
鯛魚炒蛋
材料:鯛魚10公克、豆腐30公克、蛋1/2個
作法:
1.豆腐及鯛魚切小丁,蛋打散。
2.水煮開,倒入鯛魚,煮開後加鹽調味。
3.加入豆腐,煮2分鐘。
4.加入蛋煮至半熟,熄火燜熟即可。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56&prev=125&l=f&fid=65





*******************************************************************************

研究:常吃魚的寶寶長大後不易過敏

【大紀元2013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成俊編譯報導)瑞典一項研究揭示,1歲的寶寶只要每個月食用固定次數的魚類,就足以對抗一般的過敏疾病。同時,這層防護能力在未來12年內都有效。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 in Stockholm)的研究人員長期追蹤了3,285位嬰兒的飲食習慣(包括1歲、2歲、4歲、8歲及12歲)。結果顯示,魚在瑞典嬰兒的食物中扮演了相當主要的比例,有80%的嬰兒每個月至少食用2次以上。
研究發現,只要每個月食用2至3次的魚類食物,就足以讓1歲的寶寶們大大降低一般過敏風險。他們罹患濕疹(eczema)的比例降了22%;罹患花粉症(hay fever)的比例降了26%。
比起那些很少吃魚的小朋友而言,這些吃魚的孩童患有過敏的比例顯著地下降。
在英國,大約每8位小朋友就有1位患有濕疹。濕疹很少有有效的治療方式,它會導致皮膚紅腫、癢的現象,讓孩童苦不堪言。同時,在最糟的案例中,孩童必須從頭到腳包紮上棉花敷料繃帶。
另外,平均1/5的人患有花粉症。以上這兩種過敏症狀與氣喘問題息息相關。
雖然過去的研究指出吃魚的保護作用僅到4歲而已,不過研究人員在這項研究中發現,在嬰兒時期,固定地吃魚可能會減低過敏疾病的發生,其影響力到12歲前都有效。
然而,該研究並沒有明確地指出哪種魚類對於免疫功效影響最明顯。
上述研究報告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責任編輯:陳俊村)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1c2Mm8ybExK_VTIr2MoVQadDQw--/article?mid=92652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418&prev=20424&next=20415&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