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媽媽快來學 這樣養寶寶越養越聰明

當父母的都第一希望寶寶健康快樂,第二就是希望寶寶聰明瞭。其實,寶寶是不是聰明,遺傳因素最多只佔到三四成,大部分還是要靠爸爸媽媽們的後天努力和培養,想讓寶寶更聰明,就快來學學吧!
一、什麼樣的寶寶才聰明   
爸媽們肯定都很關心,什麼樣的寶寶才算聰明呢?有的說冬天生的孩子很聰明,有的說頭大的孩子更聰明?到底這些說法是不是真的呢?   
愛笑的寶寶大多聰明 √   
愛笑的寶寶長大後多較聰明。這是在系統研究了年齡與智慧之間的關係後得出的結論。研究人員發現,聰明兒童對外界事物發笑的年齡比一般兒童要早,笑的次數也更多。   
從寶寶的發育進程看,一般長到3個月左右出現發笑反應,只要醒著,一看到家人熟悉的面孔或新奇的畫片與玩具時,就會高興地笑起來,嘴裏呵呵地叫,又掄胳膊又蹬腿,可謂手舞足蹈。   
另外,當吃飽睡足,精神狀態良好時,儘管無外界刺激,也會自動發出微笑。前一種笑被稱為“天真快樂效應”,後一種則稱為“無人自笑”。   
研究表明,天真快樂效應是嬰兒與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精神發育方面是一次飛躍,對大腦發育是一種良性刺激,被譽為智慧的一縷曙光。至於無人自笑,乃是嬰兒在生理需要方面獲得滿足後的一種心理反應,這兩種笑均有益於大腦的發育。由此不難明白,父母多與寶寶接觸,並用歡樂的表情、語言以及玩具等激發其天真快樂效應,同時注重餵養,吃飽睡足,促使其早笑、多笑,乃是智力開發的一大妙招,值得年輕的父母們重視。   
趴著睡的寶寶智力發育快 √   
根據《小兒科醫學》期刊報告,研究人員對350個健康寶寶進行睡姿研究,發現趴著睡的寶寶智力發育較快,但是躺著睡的寶寶也能夠慢慢趕上趴著睡的寶寶。但是趴著睡容易突然窒息,躺著睡則安全無虞。   
啼哭音調豐富的嬰兒語言天賦強 √   
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新生兒在剛出生一週內啼哭的聲調越豐富,那麼當他長到一歲半時,就越能本能地學會更多的詞句。反之,旋律單一的啼哭聲預示著這名嬰兒以後學說話困難會大些。   
研究人員目前已經對大約35名幼兒進行了相關分析,首先分析嬰兒發出的語音,從啼哭聲中“過濾”出曲調來。結果發現,一開始聲調曲線只是簡單地起伏變化,到了出生後第二周,曲調就開始變得複雜了。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對於那些啼哭聲調單一的幼兒,可有針對性地嘗試進行音樂方面的訓練,以幫助其提高語言能力。   
冬天出生的孩子更聰明 √   
據說冬天生的孩子較聰明。因為根據自然界的生長規律,動物植物(甚至人類)冬天都是出於休養生息的季節,而新生兒此時最需要的就是睡眠,睡眠充足的孩子腦細胞生長迅速。到了來年,夏秋季時, 又正好是孩子學著摸爬滾翻的時候,可以敞手敞腳的不用顧慮天氣太糟糕。這時候動的越多對孩子手,眼,腦的協調越有幫助,進一步刺激大腦的發展。   
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 X   
孩子說話晚是“大器晚成”,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其實,這是沒影的事,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專家表示,小寶寶到了1歲左右就開始牙牙學語,說幾個簡單的詞句,如果到了兩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醫學上就稱為言語發育遲緩。言語遲緩的原因很多,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頭大的孩子就聰明 X   
頭顱的大小,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但這個差異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聰明或愚笨。據說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家屠格涅夫的大腦重達2102克,而小說家法郎士大腦僅重1017克,幾乎相差一倍多,但您能說他們哪個聰明哪個愚笨嗎?   
而且如果頭特別大,也許還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如佝僂病患兒頭顱不但大而方,且顱骨軟;腦積水和巨腦症的患兒,頭圍比正常小孩大,腦重量也多,患兒從小動作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有時還伴有抽風等。   
父母學歷高孩子將來更聰明 X   
最具代表性的研究結果就是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聯合研究結果。研究者們統計了之前在美國進行的有關智力的212個調查和收集的5萬多人的資料,並深入分析,得出了驚人的結論。那就是,遺傳因素對智力的影響僅有30~40%.這也是證明遺傳因子並非決定智力的重要因素的一個重要統計結果。這個結果也從反面證明了良好的母親體內環境和後天環境可以讓任何人都能生出頭腦聰明的孩子。>>>父母會遺傳給小寶寶些什麼?   
--------------------------------------------------------------------------------   
二、讓寶寶越來越聰明的方法:   
多給寶寶讀故事   
日本研究人員最近證實,父母多給孩子講故事不僅能增進親子間的交流,更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幫助兒童生成喜怒哀樂等多種情緒。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名為fMRI(機能磁場共鳴畫像法)的裝置跟蹤兒童的大腦活動,結果發現,兒童大腦中名為“大腦邊緣係”的部分發生了劇烈活動。   “大腦邊緣係”負責生成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並催生這些情感所對應的行為。這一部位對於兒童各種情感的健全發育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父母一邊觀察孩子的表情,一邊說出的話對於兒童智商發育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讓寶寶多接觸五種刺激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腦細胞的發育0-13歲,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敏感區就結束了,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把握這一段教育的敏感區,那麼當孩子年齡越大了,啟發培養他們,就會越費力,效果也就越差。   
所以要使孩子聰明,就一定要在13歲前給孩子充分的良性刺激。我們一般接觸五種刺激:   
1、眼睛的刺激 新生寶寶的床頭總是挂著五顏六色的玩具,這已經足夠刺激寶寶的視覺記憶,如果稍大的寶寶,可以挑一種顏色(粉紅、黃色或者天藍,什麼都行),在帶寶寶去散步或者出去玩的時候讓他找出他看到的這種顏色的東西。下一次則讓他挑顏色,你來找。   
2、聽覺的刺激 多給寶寶聽古典音樂,有助於寶寶安撫情緒,情緒的穩定對寶寶的視覺記憶力和聽覺記憶力都很有幫助。   
3、嗅覺、味覺和觸覺的刺激 在合適的時候,可以給寶寶不同種類和觸感的食物--比如煮熟的花生、粥、麵條和切成大塊的水果等等。不要怕寶寶弄臟衣服,他將在與這些食物的遊戲中很好地練習抓握的能力,同時培養自己的感覺器官。   
--------------------------------------------------------------------------------   
三、想讓寶寶聰明,多吃這些食物   
1、鹼性食物 肉+果菜類、海藻類等鹼性食品   
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但不可因為如此就大量攝取蛋白質物質,因為蛋白質分解之後的氨基酸,在身體內或腦內被吸收的百分比尚未全部了解;且肉類蛋白質呈酸性,食用過多,反而使體內的鈣質和維生素B1減少,精神不穩定,頭腦活力遲鈍,血液迴圈不好。所以最好輔以食用果菜類、海藻類等鹼性食品,使血液的酸鹼度偏鹼性。蛋白質以取自黃豆者為佳,因含酸性物質少。脂肪對腦營養也很重要,但宜用植物性油。其他鹼性果類,則以橘子,橙子,蜜柑,檸檬等為佳。蔬菜類亦屬鹼性食物,食用之後可以使血液常呈鹼性,而保持頭腦清醒。   
2、整腦食物 蘿蔔菜葉等多葉綠素蔬菜及多纖維素的蔬果   
這是指因便秘等原因,頭腦昏沉時所需調整的食物。便秘的原因有神經性的或由藥物、飲食引起的。由於大便不通,留在腸子裏面的東西就會發酵,而使頭腦昏沉(當然還有其他生化機制的問題,這裡不多談)。常食用蘿蔔菜葉等多葉綠素蔬菜及多纖維素的蔬果,可以防止便秘。   
3、醒腦食物 麥、黃豆、蜂蜜等易得的食物   
使頭腦清醒有活力的食品,較易得而沒有被污染的,有:麥,黃豆,豆粉,海帶芽,海苔,蘿蔔和胡羅卜的葉子,麻油,色拉油,天然醋,白麻油,紅糖,蜜柑,檸檬,香菰和蜂蜜等,此類食品每天均可食用。   
茶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因為含有咖啡因,會使人頭腦清醒。純果汁和冷茶混合在一起,可以給小孩子飲用。茶除了醒腦外,還可以增加身體抵抗力。茶裏面含有維生素C,不怕被熱破壞,同時茶裏面還含有產生澀味的物質,具有殺菌,血管收縮和抑制分泌等效用,是唯一的鹼性飲料。   
當維生素B1不足時,會產生神經組織代謝障礙,記憶力減退。所以維生素B1是腦細胞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含維生素B1的食物有小麥胚芽,芒果,苦瓜,青莧菜,油茶,香椿,紫菜等。   
在維生素C不足時,會有精神疾病或智慧減低的現象,這是最近才知道的。維生素C可以提神解勞。含維生素C的食品有:蜜柑,檸檬,鳳梨,葡萄,紅柿,蘿蔔菜葉,菠菜,豌豆,豆芽等。   
攝取營養素的建議 維生素+鈣質   
1、食物中,肝是含維生素豐富的一種,但因其本身是一個解毒器官,裏面會含有汞等毒素;魚肉類之魚脂亦含有PCB消毒劑等毒素(遠洋的魚含魚脂較少,比較可以安心食用),這些食物對嬰兒的腦發育都是有害的。   
2、若欲攝取鈣質時,可由多喝牛奶,豆奶而得。攝取蛋白質可以從黃豆裏面取之。豆腐裏面除了含有AF2(石膏質)外,不含任何防腐劑,可以放心食用。   3、維生素A,D,E,K等成藥不可食用過多,應以多變化的日常飲食中攝取自然的營養素,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資料來源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0944/2010/04/26/3765s2829844.htm







********************************************************************************
聰明寶寶記憶力(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許多父母的心願,然而,要如何讓家中的小寶貝成為活潑、聰明又可愛的小朋友,專家建議,就從增強記憶力開始。提升記憶力可以幫助孩子激發認知發展,並能同時訓練寶寶的其他智能,進一步打造出個聰明寶寶!

  根據統計,台灣一年平均每對夫婦生育為1.3個孩子,跟以前比較起來,生育率明顯下降許多,因此,許多家庭家中孩子幾乎都是只有一或二個,所以,對父母而言,孩子都是自己心中的心肝寶貝,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是人中之鳳或是人中之龍。

  然而,要如何培養出聰明寶寶呢?加強記憶力倒是值得注意的一環,事實上,坊間也有許多機構都有提供這樣的課程和訓練,當然,也有不少學者專家及醫療院所都有不同的建議和看法,都值得父母親去了解。

Part 1 專家篇
■提升記憶三大要訣
專家/師大心輔系教授張景媛

《勿過度相信坊間機構》 
  坊間有這麼多可以增加孩子記憶力及認知能力的方法及機構,但其成效是否真如他們所標榜的呢?

  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張景媛指出,其實,外界這些增強記憶的機構或單位,都是有其一套方法進行,姑且不論其理論架構為何,或是有經過何種驗證,不過,並非所有孩子在經過這樣的訓練後,都能夠變得記憶力超強,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其特質專長所在,若是孩子本身就是記憶能力比較強的話,經過這些訓練後,效果自然就會比記憶能力較弱的孩子大,因此,家長們最好不要過度相信坊間這些訓練機構所強調的成效,而最重要的還是要懂得去觀察及分辨出孩子專長所在。

  同時,張景媛並說,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是擁有其擅長的部分,而且,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但是,對自己擅長的地方,孩子會很容易就表現出來,當然,孩子也有比較弱勢的部分,但這不表示,這個孩子就不如別人,其實,從幼兒期開始,家長就可以幫他訓練並加強,像孩子語文能力比較弱,家長就要不斷加強他的語文能力,如此一來,將來需要的時候,就能夠運用自如,孩子也比較不容易產生挫折感,自然對孩子未來發展有所幫助。

‧多利用互動方法教學
  事實上,零至六歲小孩的頭腦尚未發展完全,所以,其記憶能力是短暫的,且其儲存記憶的能力沒有條理,因此,一旦要使用時,無法可以馬上使用,所以,孩子的記憶力是要慢慢訓練的,張景媛說,零至六歲的孩子的記憶力訓練,並不是說要求孩子要記在那兒,放在那兒,最重要的是能夠多跟孩子進行互動,甚至可以利用遊戲的方式進行。

  要如何和孩子進行互動呢?張景媛說,除了遊戲活動外,最好能夠多跟孩子進行對話,可以讓孩子學習語彙外,也可以讓孩子能夠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意志,同時,也可以利用肢體動作,像是拍拍手、搖搖頭等,尤其是對於年齡相當小的孩子,肢體動作有時甚至會比語言讓孩子更加容易明瞭。

  另外,利用現有的物品或圖卡也可以加強孩子的記憶認知能力,如各式水果、玩具、圖畫書等等,而且,還得要配合反覆練習,不斷加強孩子的印象,才能真正達到效果。

《聯想訓練循序漸進》
  當然,聯想也是相當重要的訓練方式,張景媛指出,孩子由於本身頭腦網絡發育尚未完全,對於事物辨別相當有限,對於相似的事物可能會分不清楚,例如b、d外形相似的字母,可以利用聯想方式,就能夠將事物串連起來,喚醒孩子對事物的記憶力,並可以進一步增加孩子辨識能力。

  另外,張景媛並建議,上述方式提供刺激來增強孩子記憶是必要的,不過,有許多父母在望子成龍心切的期待下,會比較躁進,這是最要不得的,有時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因此,若要提升孩子的能力,得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慢慢訓練孩子,增強孩子能力。

培養孩子記憶力和認知力的遊戲
活動名稱 方式 作用
那個比較遠 可以利用兩種不同物體,讓孩子分辨出何者較遠,何者比較近 可以增進孩子空間知覺作用
這是什麼東西 可以利用聞和看的方式,讓孩子說出物品或圖片內容 透過不同感官知覺,讓孩子正確分辨外在事物的差異,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具像能力增加
這是什麼味道 將有味道的食物,讓孩子用嘴嚐嚐看 透過品嚐方式,讓孩子分辦不同味道,並可以告知孩子不可隨意嚐試不熟悉的物品
摸摸看這是什麼東西 可準備各種不同形狀的物品,讓孩子說出它的形狀 訓練孩子感官知覺,藉由部分訊息讓孩子進行推理整體的邏輯


資料來源:師大心輔系教授張景媛
聰明寶寶記憶力(中)
■感官訓練啟發認知
專家/萬芳醫院職能治療技術長王淑真

《五大步驟開啟認知》
  其實,要訓練孩子記憶力,甚至進一步啟發其認知發展,理論上,從零歲就可以開始,萬芳醫院職能治療技術長王淑真指出,事實上,人從一出生就有記憶力,但是由於腦部的連結能力還不夠,並無法表達,至少要到二歲的時候,才會利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記憶力也會跟著增強,而且,記憶力只是認知發展的基礎,並藉由增強記憶力,來促進孩子的其他方面認知發展,這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要如何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及認知發展,首要就得要注意五個步驟,就是平衡、動作、觸覺、視覺和聽覺,並要依序進行訓練,王淑真解釋,其實,人的記憶力甚至於認知發展,都是先由平衡、動作、觸覺的感受開始發展,最後才是視覺和聽覺。

《觀察孩子能力和情緒》
  王淑真並指出,要進行這五個感受的訓練,首要的就是觀察孩子的能力及情緒,舉例來說,通常五個月的孩子正在學習爬或是翻身,但卻硬是要他開口說話或是訓練他走路,這都是不恰當,甚至於超過孩子能力所及,反而會有揠苗助長的效果,另外,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若是孩子注意力不夠,或是訓練時間過長,都會讓孩子的訓練效果打折扣。

  另外,不斷練習也是增加記憶力的不二法門,只要經由不斷的練習,加深孩子對事物的印象,而且,記憶和認知訓練應是隨時的進行,如此一來,自然就能提升孩子的能力,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甚至於可以提升孩子的內控力,增加其生活能力,讓孩子懂得去趨吉避凶。

《依年齡不同適才適教》
  在上述大原則能夠掌握後,父母親們就可以在家自己訓練孩子,不過,不同年齡的孩子,自然要不同的訓練方式,才能達到適才適教的效果,王淑真建議,可以分為零至二歲、二歲至四歲和四歲至六歲等三階段,以零至二歲來說,家長最好一天可以花三個小時半,陪小孩玩,由於這階段的小孩注意力和動作是發展的重點,可以加強這二方面的發展,最好是以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為佳,並要注意的是,利用越簡單的方式或事物來訓練越好。

  至於二至四歲的孩子,由於這階段的孩子已經具有模仿、聆聽,甚至會利用簡單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不妨一天花二個小時來陪小孩,加強模仿和聆聽的能力,而四歲至六歲的孩子,其認知能力已有初步的發展及成熟度,並開始具備歸納和思考的能力,對於學習任何人事物都會比較深刻,這時,家長可以每天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來陪孩子。

  王淑真說,事實上,不論那個階段的孩子,都應有其發展及發育,但最重要的是,家長能夠親自花時間陪孩子,並花心思在孩子身上,親自參與孩子的發展及成長,並不是只是將孩子丟給保母或是祖父母照顧,反而忽略了親子間應有的互動。

  同時,王淑真建議,現在坊間有許多強調可以幫助孩子增強記憶的方法,甚至有些標榜著可以培養出天資聰穎的孩子的補習班,或許真有其效用,但不見得都適合所有的孩子,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及專長,若觀察孩子的才能,加以培養的話,自然就會打造出個小天才。

訓練不同階段孩子的方式
年齡 花費時間(分/次) 著重的重點 方式
零至二歲 40/4 加強孩子注意力 利用圖像或現有的事物
二至四歲 40/3 加強孩子模仿和聆聽 利用圖像和動作進行示範,並儘量跟同齡孩子接觸
四至六歲 40/2 加強孩子歸納和思考 加強其語言訓練和刺激其思考及反應培養
聰明寶寶記憶力(下)
Part 2 機構篇
激發右腦全人教育
機構/台灣七田真幼兒學苑

  座落於台北某巷弄的一所幼稚園中,二十位小朋友圍成ㄇ字形坐著,課堂上老師拿出一連串漂亮的卡片快速地在小朋友面前抽換,讓小朋友認識圖片中的水果,而各位小朋友每個人都看得目不轉睛,相當專心地看老師手中的卡片,這是台灣七田真幼兒學苑上課的情形。

  七田真幼兒學苑社長陳秀桂說,該校所採行教學方法是衍襲日本七田真博士的右腦潛能教育理論,事實上,孩子在剛出生時,左右腦是呈現平衡的狀態,只是當孩子漸漸長大後,隨著父母和社會習慣給予左腦教育方式後,使得右腦能力會逐漸減少。

  根據七田真博士理論,左腦和右腦是具備不同機能,左腦是以語言來從事思考及記憶,右腦則是利用影像來思考和記憶,所以,左腦是語言腦,右腦則是影像腦,對零至六歲的小朋友來說,在尚未學習到語言或文字時,圖像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及工具,因此,七田真幼兒學苑是強調激發小朋友的右腦潛能,以增強記憶力,作為將來更進一步的潛能啟發。

  不過,陳秀桂也指出,雖然該學苑是以右腦潛能激發為重點,但是,七田教育是強調人格教育,教育孩子人格也是相當重要的,而且幼兒期的教育會影響孩子外在行為表現,因此,該學苑強調能培養氣質不同的孩子,另外,對於一般的國語、算術、美術等課程,該學苑也都有教授。

《進階方式啟發潛能》
  不同年齡的孩子,能力有所差異,七田真幼兒學苑依年齡,分成小小班、小班、中班和大班,在孩子入學之前,會先幫孩子進行測試,除了了解孩子本身的程度外,還可以了解孩子的特質,一旦通過的話,孩子才能夠入學接受完整的養成訓練;另外,還有針對零到二歲的小貝比開設右腦潛能班,則是需要家長隨側在旁,一起在課堂中上課,目前該班年齡最小是個三個月大的小嬰兒。

  七田式教育強調進階式的培養教育,課程重點大致可以分為右腦圖像訓練、ESP超感官訓練、想像能力及記憶力訓練,對右腦的想像力、直覺力、透視力、心電感應能力及記憶力進行激發。

  以右腦圖像訓練來說,將記憶單字和相關圖片串在一起,老師利用閃卡方式快速在孩子面前進行,並一邊講解,卡片張數也由少變多,慢慢增加,隨著孩子年齡增加,能記憶字卡就跟著變多。

《透過音樂增強效果》
  而超感官訓練則是透過冥想、腹式呼吸、想像等,讓小朋友的腦波可以集中在α波狀態中,並將意識集中在ESP卡上,卡片上的記號或圖案等影像,就會在腦中浮現,並會要求小朋友將手放在卡片上,感受不同記號,同時,並將卡片蓋上排好,再讓小朋友回想一下剛剛觸摸卡片的感覺,並憑著這感覺來感受被指定的卡片,除了培養孩子的觸知力外,也可以訓練孩子的透視力,進一步激發孩子過目不忘的能力。

  至於想像力和記憶力訓練,通常會利用橘子卡和九宮格數字、棋盤記憶、地圖記憶、國旗記憶、數字記憶等課程訓練孩子,七田真幼兒學苑中山分校園長魏襄軒就指出,橘子卡是訓練孩子將影像殘留在腦海中的時間,若殘留時間越長,對孩子記憶力就會有幫助,同時,再加上透過這些記憶課程訓練,更可以進一步提升孩子記憶能力。

  除了教具的輔助外,音樂也是相當重要的輔助工具,而人的腦波有不同的波長,可以分為α波、β波等,不同音樂也有不同的音波,對刺激大腦也有作用,因此,該學苑上課時,通常也播放音樂來輔助,以增加課程訓效果。

《五大訓練快增記憶》
  除了強調激發右腦潛能的七田真幼兒學苑外,坊間也有其他許多強調增強記憶力的機構或是補習班,課程內容也是五花八門;71快速記憶學校總監倪同龢表示,記憶術是項古老的學問,從古希臘時代就有相關的研究出現,關於記憶學研究至今也有數十種,而人的左右腦都是一起運作,並不是分開的,記憶力只是其中所發揮功能之一。

《輕鬆學習效果加倍》
  一般來說,該機構進行快速記憶訓練,是從觀察力、想像力、聯想力、創造力和直覺力作為五大訓練,藉由啟發上述五大訓練,來增強記憶力,通常都會利用圖像或圖卡方式,讓小朋友能夠達到訓練的效果,倪同龢強調,在進行這些訓練時,最好不要給孩子任何壓力,應該讓孩子能保持在輕鬆及心態健康的狀態,這樣的話,效果才會顯著。

  當然,除了著重該五大訓練,還有些訓練技巧,像是五官六覺法、虡擬實境法、兩兩關聯法、故事情境法、綜合圖像法、詩文歌訣法、全像瀏覽法及心網島瞰法等方式,都可以作為訓練增強的方式,其中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最常用方式是綜合圖像法和詩文歌訣法,利用圖像方式和歌詠方式,可以用來加深小朋友印象,進而增加其記憶力。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274&prev=275&next=273&l=f&fid=10








*****************************************************************************
別讓寶寶輸在起跑點
增進幼兒感官發展18問!
採訪撰文/張采妮
諮詢/萬芳醫學中心小兒部主任 郭雲鼎
    林口長庚醫院職能治療組長 黃恢濤
淡水馬偕醫院營養課長 蔡一賢
攝影/柏林(0932-081-418)
梳化/羽鈞(0968-146-884)
模特兒/漂亮媽咪林貞佑 可愛寶寶 連靜宗
服裝提供/mayoral 美悅兒童裝(02-2711-3865)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現今吹起一陣「促進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的風潮,市面上也可找到不少關於促進感覺統合的遊戲和教材。到底感覺統合是什麼玩意兒?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利用哪些方式,促進寶寶的感官發展呢?本篇依照五感分門別類,以QA的方式,幫助家長更輕鬆瞭解!
寶寶需要適當的刺激
三到七歲是孩子感覺統合發展的黃金期,三歲以前則是動作經驗的累積,動作的成熟加上環境的探索才會有好的感覺統合能力!因此,千萬別小看了孩子學爬和學步的過程哦,在寶寶開始學爬、手部可以稍微抓取物品的時候,就是他們正在探索這個新世界呢!
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職能治療組長黃恢濤表示,孩子在三歲之前,甚至於一歲以前的寶寶,因為正值感官開始發展的時期,因此,這時候的寶寶主要在於累積動作經驗,為日後的五感發展立下基礎。也就是說,家長應讓這時期的寶寶多接收外界刺激,增進寶寶的五感發展。
四歲 是進行感覺統合測驗的最佳時機!
黃恢濤組長表示,孩子四歲時,是進行感覺統合測驗的最佳時機。因為這時候孩子各方面的感官發展已趨於成熟,無論是細動作或是粗動作,都比較適合進行感覺統合標準化測驗。
一般來說,測驗有分兩種,一種是藉由醫院治療師和幼兒進行互動,藉此觀察幼兒的各項感官發展;另一種測驗則是藉由孩子的各項動作運用,以不同的動作程度,標記上不同的數字,最後再將統整出來的數據,交回美國進行分析解讀。目前則是以前種方式為主。
感覺統合異常 會遺傳嗎?
黃恢濤組長表示,現階段研究認為,影響孩子的感官刺激發展的因素包括有,生長環境、主要照顧者、教養因素,至於說是否會遺傳,尚未有研究報告證實。
那麼,寶寶的五感發展指的又是什麼呢?
黃恢濤組長表示,「五感」指的是觸覺、聽覺(前庭覺)、視覺、嗅覺、味覺這五種感官作用。以下將分門別類,依照五感發展,以QA的方式進行解說:
觸覺感官
觸覺發展
當寶寶剛出生時,寶寶的嘴巴、手心、腳底都是觸覺比較敏感的部位; 到三個月大時,寶寶便開始觸摸伸手可及的物品,對任何抓得到的物品都感到相當好奇; 六個月大左右後,寶寶已經能做出抓、握、拍、拿的動作了,也能分辨出不同形狀的玩具; 當寶寶九個月大以後,對於周遭的一切更是感到興致勃勃!

Q1:嬰兒的觸覺感官如何發展?
黃恢濤組長表示,觸覺感官主要受到兩種因素影響而有其行為。一種是神經行為,另一種則是是藉由環境、教養因素的影響。嬰幼兒的觸覺發展始於口腔期,藉由吸吮的反射吞嚥動作開始。所以您會發現,當小寶寶靠近媽咪的胸部時,寶寶的嘴巴就會自然地搜尋媽咪的乳頭,做出要吸奶的動作。
Q2:撫觸可以幫助寶寶的觸覺發展嗎?
黃恢濤組長表示,根據國外科學實驗報告證明,溫柔撫觸可以幫助寶寶的身心放鬆,更有安全感。不過若是要提昇寶寶的觸覺發展,恐怕還是要讓寶寶多接觸外界刺激,才有效果。
Q3:都市寶寶 如何增進觸覺發展?
生活在都市中的寶寶們,因受到空間環境的限制,活動空間僅限於居住的公寓內,加上現今父母過於保護孩子的心態,寶寶很少有機會能接觸到嬰兒床外的世界。
那麼,在有限的生活空間內,如何創造讓寶寶增加觸覺刺激的機會呢?黃恢濤組長建議,家長可以多讓寶寶嘗試碰觸不同的東西,當寶寶的手開始學習抓取物品的時候,家長便能試著讓寶寶去摸摸看軟軟的布偶、或是大小不同的圓球、各式形狀的積木、柔細的棉布和略為粗糙的布面;等寶寶的手部抓取能力更強之後,便能開始讓寶寶嘗試抓取不同形狀的物品,訓練寶寶的手部肌肉,當然,您也能利用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遊戲書(布書),來幫助寶寶認識這個展新的世界。
當寶寶開始學習爬行後,寶寶的探索世界更是大為展開!此時寶寶對於任何物品都充滿著好奇,看到任何新奇的玩意兒,都會想爬過去瞧瞧,活動力相當驚人!這時候,黃恢濤組長建議,家長在家中可以利用巧拼墊或是地毯、棉被上,讓寶寶在不同的表面上爬爬看,也能帶給寶寶不同的刺激,增進寶寶的觸覺發展!
等寶寶開始學步後,探索的世界就更為廣泛了!這時候,無論是地上的泥土、落下的樹葉、盛開的花朵….等等,都能讓寶寶感到相當新奇好玩,而這時候若能讓寶寶多接觸大自然,對孩子的觸覺發展都是相當有助益的!.
不過,需提醒父母的是,在寶寶盡情探索的時候,一定要有人在一旁注意小寶貝的安全,將太過尖銳的物品事先收好,才不會讓小寶貝受傷囉!
聽覺感官
聽覺發展
聽覺是人類最原始的感官知覺之一,寶寶在一出生後便有一定程度的聽覺能力,包括會對聲音有反應、會試著尋找聲源等等。聽覺在胎兒時期就已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尤其是在懷孕末期,胎兒對媽咪講話的聲音、外界的一些聲響已經非常敏感,寶寶甚至會覺得在媽咪子宮中所聽到的聲音,是具有安定力量的!因此,當寶寶哭泣、不開心時,只要媽咪放一些孕期中常聽的音樂,寶寶的情緒就能逐漸緩和!
Q4:寶寶從何時就可以聽見外界的聲音?
萬芳醫學中心小兒部主任郭雲鼎醫師表示,根據科學研究顯示,寶寶的聽覺在胎兒約五個月時開始發育,而此時胎兒最常聽見的聲音是媽咪的心跳聲。但是因為胎兒在子宮中被羊水包圍,因此科學研究推測,即便是胎兒在羊水中聽見其他的聲音,其聲音也會像大人在游泳池內一般,只能聽到斷斷續續的聲音。
Q5:哪些聲音能安撫寶寶的情緒?
黃恢濤組長表示,頻率相近、持續性的、輕柔的語調,都能讓寶寶感到安心、有安全感。而小寶寶在媽咪的子宮中時,最常聽到的就是媽咪的心跳聲,所以當寶寶情緒不穩的時候,只要將寶寶交給媽咪抱進懷裡,寶寶就會立刻安靜下來了。
此外,像是掛在嬰兒床上的音樂鈴,因為鈴聲頻率相似、節奏緩慢,且一直重複播放,因此,也能幫助寶寶安定情緒。
Q6:該用什麼聲音和寶寶說話呢?
寶寶和大人一樣,都不喜歡刺耳吵雜的尖銳聲音!加上寶寶的耳殼還很脆弱,無法負荷太過吵雜的聲音,因此,和寶寶說話時,最好能像媽咪和寶寶說話時的輕柔語調一樣,慢慢地以柔和的語氣和他們說話。
Q7:大自然的聲音,對寶寶聽覺感官刺激有幫助?
黃恢濤組長表示,寶寶喜好規律、輕柔、低頻的音調,而大自然中包含了蟲鳴鳥叫、山川溪流的聲音,對寶寶來說,這些聲音都是非連續性的聲音,因此,對於刺激寶寶的聽覺發展幫助並不大。
Q8:讓寶寶多聽各種聲音,將來學說話可以說得更好?
黃恢濤組長表示,當家長在誘導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常常會對寶寶說,媽咪、媽咪或是把把、把把,就是希望藉由這些重複性的音律,幫助寶寶將這些音記下來。因此,不只要讓寶寶多聽各種聲音,重點是藉由不斷重複的聽力練習,才能幫助寶寶牙牙學語哦!
視覺感官
視覺發展
當媽咪懷孕中、後期時,肚中的胎兒就會有眨眼皮的動作囉!而在33週大時,寶寶也會對光源變化產生反應。不過因為寶寶在媽咪肚中成長時,需用到視力的機會幾乎是零,所以視覺發育相當緩慢!即便寶寶出生後,在接觸外界刺激後,視力才會逐漸開始發育,一直到約七八歲時,視力發展才會轉趨於成熟。
Q9:為什麼寶寶的眼睛看起來像是鬥雞眼?
因為寶寶出生時,鼻樑骨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就大人的眼光來看,會覺得寶寶的雙眼好像鬥雞眼般,直到寶寶的鼻樑骨發育成熟,這種狀況便會消失了。
Q10:新生兒喜歡看什麼東西?
新生兒的視力約只有18~25公分,在視覺發展的初期,寶寶會對黑白分明的畫面特別感興趣!但是因為視覺焦距發育尚未完全,寶寶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影像。因此,家長可以讓寶寶看黑白格子的物品或是玩具,並且慢慢的將玩具從左邊移到右邊,每次活動約20~30秒,可增進寶寶的視覺刺激。
Q11:如何提供寶寶 視覺感官的刺激?
STEP 1: 媽咪爸比蹲下來,和寶寶保持同水平。
對寶寶來說,爸比和媽咪的身高在他的眼裡可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大人往往容易忽略這點,因此經常都是臉朝下的對躺在嬰兒床中的寶寶說話。黃恢濤組長建議,家長不妨試著讓自己蹲下來,讓自己的視線和寶寶平行。如此一來,您便會瞭解,從這個高度所看出去的世界,和大人高高在上時的世界是那麼的不同,也能更加體會寶寶看出去的世界哦!
STEP 2: 新生兒 只能辨別黑白兩色
剛出生的寶寶的視力幾乎只看得到黑白兩色,而隨著視覺發展,寶寶對物體的辨視程度,會開始快速移動視線去注意每一個部份。當寶寶四、五個月大時,因著椎體細胞成熟,能夠辨視簡單的顏色,以紅、藍、黃三原色為主。因此,這時候家長不妨讓寶寶多看一些各種原色的圖形或色彩鮮艷的玩具,都能幫助寶寶視覺感官的刺激。
STEP 3: 讓寶寶練習凝視及拿東西
黃恢濤組長建議,等寶寶再大一些之後,家長可以先在地上到處放置彩色圓球,讓寶寶練習把圓球撿回來。剛開始,寶寶只能看一個撿一個,但等他學會作籠統的觀察時,就可以依顏色或形狀來辨別大致的位置,並從遠到近一個個的撿回來。當寶寶約一歲之後,這時家長就可以進一步訓練寶寶:把紙屑拿去垃圾桶、把糖果餅乾拿給姊姊……等移動式的動作,每天至少二~三次,教寶寶到達指定的地點,去作某事,也能增進寶寶的五感刺激!
STEP4: 讓寶寶練習用雙眼看會動的東西
家長可以準備各種小玩偶或是玩具,在寶寶的視線範圍內,不斷的移動小玩偶,並吸引寶寶注意,家長也能以聲音誘導寶寶看移動中的玩具,讓寶寶練習用雙眼看會動的東西。

嗅覺&味覺感官
嗅覺及味覺發展
當寶寶零歲時,嗅覺及味覺感官已經開始發育,但是寶寶對於味道的認知幾乎是零,因此,需要藉由大人不斷重複的告訴寶寶,讓他們將各種味道和名稱聯想一起。
Q12:寶寶對味道的反應和大人一樣嗎?(譬如聞到花香、或是臭味)
郭雲鼎醫師表示,事實上,當寶寶零歲時,嗅覺發展已經完全,寶寶對於太過刺激的味道也會感到不安,譬如像樟腦油、香水..等。但是因為寶寶的五感尚未完全交集,因此,寶寶無法正確定義什麼是臭的味道?什麼是香的味道?唯有等到寶寶再大一些之後,經由學習,寶寶才會知道,原來這種味道是該歸類為香味或是臭味。
Q13:寶寶可以認出媽咪的味道嗎?
郭雲鼎醫師表示,寶寶出生後,最先及最常接觸的人就是媽咪,加上媽咪還要哺餵母乳,因此無形當中,會讓寶寶覺得靠在媽咪的懷中時,就是最感到舒適的時候!
Q14:讓寶寶討厭的味道?
只要是太過於刺鼻的味道,譬如綠油精、樟腦油、油漆…等等的味道,都會讓寶寶皺起小眉頭哦!
Q15:薰衣草的味道能幫助寶寶安定神經、穩定情緒?
黃恢濤組長表示,雖說薰衣草的味道具有舒緩的作用,但是寶寶對於各種味道的認知還處於「無知」的階段,加上目前尚未有科學數據顯示薰衣草對寶寶是否有正面或負面影響,因此只能建議家長,盡量避免讓寶寶處於太過濃郁的香氣氛圍中,才不會影響寶寶的嗅覺發展哦!
Q16:如何訓練寶寶的嗅覺感官?
郭雲鼎醫師表示,寶寶對於嗅覺的認知,要靠著大人給予的刺激來學習。因此,媽咪在幫寶寶換尿布的時候,可以和寶寶說,尿布,臭臭!讓寶寶漸漸學習這種味道,叫做「臭」;媽咪幫寶寶洗澡時,可以和寶寶說,寶寶要洗香噴噴的澡囉!讓寶寶明白讓自己感到舒適的味道叫做「香」。累積久了,寶寶自然就會將味道和認知連接在一起囉!
Q17:如何判斷寶寶喜歡該種食物的味道?
當寶寶零歲時,他們大約可分辨出甜、酸、苦等味道,只是寶寶不曉得自己喜歡的味道叫做甜,自己不喜歡的味道叫做苦。因此,家長得藉由觀察寶寶的表情,以及吃的量的多寡,來判斷寶寶是否喜歡這個味道。
Q18:如何加強寶寶的味覺感官刺激呢?
淡水馬偕醫院營養課長蔡一賢表示,當寶寶的飲食進入副食品階段之後,便是寶寶的味蕾大體驗的時候了!不過,要提醒家長的是,可別一下子給寶寶太多的選擇,才能藉由觀察寶寶的排便和吃的量,來判斷寶寶是否喜歡這項副食品,以及觀察寶寶的腸胃是否能接受此項副食品。
蔡一賢課長建議,最好的方式是同一種食材,讓寶寶先嘗試約3~5天,如果寶寶吃得不錯,排便也正常,家長便可以再換下一種食材。此外,寶寶尚未接觸太多的味道,因此,寶寶的副食品最好以天然的味道為主,譬如蔬菜泥、果泥..等等。即便寶寶已經1歲了,也應該避免讓寶寶立刻就開始接觸大人的食物,譬如炒麵、滷肉飯、炸雞..等重口味的食物,才不會造成寶寶的味覺負擔呢!

(詳文請見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3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