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從出生到長成 五階段發展重點&教養提示 -- 口腔期(零~一歲半)的教養提示

馬偕紀念醫院兒童心理科主治醫師 臧汝芬

口腔期的名稱是沿用佛洛以德的口腔心理發展階段,指的是寶寶出生後到十八個月左右,此階段的寶寶在大肌肉的發育上,已經過翻身、坐好、爬行到可以自己走路,小肌肉已可以抓握東西、疊積木。在語言發展上,已經過了非語言溝通的階段,指東西、用哭表達需要到開口叫爸媽,單字一個一個出來等;在處理及社會性方面,已開始可以用湯匙、聽簡單指示做些事情。


表達需要 尋求刺激
父母在這個階段看到寶寶從躺臥狀態,進展到爬行,再進展到走路,心中的喜悅,難以言諭。但是另一方面,又發現小寶寶非常調皮,東摸西摸、沒有危險的概念,專門挑選危險的東西玩,譬如插頭、刀子、火,又爬上爬下的,如一會兒爬上沙發或床上去跳個不停,沒多久又跳上床上;橫衝猛撞,一下子撞到頭,一下子撞得全身傷痕累累。做母親的也無形中發現,自己會常常把「不要」擺在嘴邊,一下子「不要動插頭」、一下子「不要跳」,母親變得神經緊繃,無形中提高聲量,動輒命令小寶寶。
原來是小寶寶開始會走路了,他想表達自己、想尋求刺激,東摸摸、西碰碰,開始去探索母親的底限。如果恰巧身邊的寶寶剛好又是氣質特別難帶的小孩,母親很快就發現許多互動上的問題,譬如吃飯很不乖,要媽媽到處追著去餵,不願坐在位子上吃、吃飯要吃很久,或者乾脆把飯含在嘴巴中,久久不吞,當媽媽生氣了,要強迫寶寶吞下時,他又全部吐出來。


上床時不易乖乖睡覺一定要跑來跑去,跑到筋疲力盡,才肯入睡;或是睡覺前毛病特別多,一下子抓頭、一下子要喝水、一下子要媽媽幫他抓背;或者有些媽媽會發現這些氣質較特別的寶寶,會在家玩玩具時,玩不久就要換新的,有時他們不是在玩玩具,好像是在摔玩具或破壞好好的玩具。媽媽想做點家事,寶寶一下子就不耐煩自己玩玩具,忽然間要不是破壞了家中的各種東西,不然就是哭鬧,要媽媽帶他出去;或者是愛偷跑進廁所玩水。


每次洗澡要玩水玩很久,偏偏大多數的媽媽怕孩子洗澡太久會著涼,而寶寶卻每次與母親作對;或者有些寶寶,明明媽媽準備了好多玩具給寶寶玩,但他卻喜歡玩開關,電視一下子打開、一下子關掉,收音機、電腦也是一樣,一天下來,母親會覺得寶寶好像故意在製造麻煩,開始是忍耐,沒多久,許多媽媽開始性情改變,變得失去耐心而無意中喜歡處罰小孩、限制小孩,甚至有些母親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因而心理與生理上也出現許多焦慮或憂鬱的症狀。


了解寶寶先天氣質 選擇適合的方式教導
中國父母很怕寵壞小孩,專家們不會鼓勵父母溺愛孩童,但是我們會在此呼籲父母,要在寶寶第一次踏入社會的重要階段中,了解寶寶的天生性情,相信寶寶不是故意亂來的。此外,父母需提醒自己多去聽些親職教育或行為管教的課,把自己對寶寶的愛,儘量用最合宜的管教方式表達出來,使寶寶的情緒得到滿足,使寶寶不適應的氣質,慢慢被改變,讓寶寶因著父母的努力,可以快快樂樂地迎接寶寶後來一生的挑戰。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1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