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如廁訓練觀察篇




觀察篇
父母+寶寶‧做好準備了嗎?
雖然學習上廁所、認識大小便的是孩子,但往往最緊張著急的,卻是親友及父母。如廁的發展有跡可循,而最首先要問的就是: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從生理到心理,你們真的都準備好了嗎?
 「擔心自己家孩子太晚學如廁,是不是發育遲緩;如廁的過程好像不是很順利,正常嗎?」愛孩子的家長,難免會想東想西,煩惱不已。台北市安東托兒所護理長余蕙智和教保組長葉亞楓表示,就如同學習吃副食品和走路,父母也應該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才不會適得其反。畢竟「如廁」,可說是幼兒時期的大事件呢!

身心發展
2歲孩子的身體
大小便對於孩子而言,本來就是一件本能的行為,隨時都可產生反應。但隨著慢慢長大,小朋友逐漸需要融入成人的家庭生活,因此也開始需要能自我控制大小便。余蕙智護理長表示,首先,這與生理的成熟狀態有關。

從坐、站和走‧看肌肉成熟能力
大小便的動作看似簡單,事實上,卻是一連串生理機制的組成。以台北市安東托兒所為例,余蕙智護理長說明,雖然每個小朋友的發展進度不同,但仔細觀察,如果孩子可以在同一地點坐得住(超過5分鐘以上)、站得很穩,並且可以自由地四處走動,甚至出現完整的肢體動作(如出力抓取、扶住),就代表他的肌肉夠成熟,足以達到自我控制的程度,隨時都能進入如廁的學習階段。

面對大小便的反應
然而,就算生理發展已趨於成熟,如果孩子對於大小便和如廁的相關事物,沒有表現出較大的興趣,有可能是時機還未到,不見得代表有任何發育問題。葉亞楓組長表示,如廁這件事對於孩子來說,畢竟是比較陌生的;且因平常以包尿布為主,馬桶或便器也不一定是孩子平常就會接觸的實體物品,難免需要一些時間來了解與適應。

把握生活細節‧適時引導
既然大小便,是一件自然的例行公事,因此父母如能在平日生活中,適時加入如廁的觀念,長久下來,潛移默化中,多少會讓孩子產生興趣。
以安東托兒所為例,葉亞楓組長表示,通常吃飯或活動前後,孩子會有上廁所的跡象,因此可活用這兩段時期,如吃飯時一面說明:「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們每天吃進的食物,會跑到胃腸裡面消化,然後會變成尿尿或便便,最後就需要到廁所喔」更讓孩子能正向看待如廁,而非排斥。

認知態度
如廁不只是孩子的事
如廁對於孩子來說,是件很新奇的事,但畢竟什麼都不懂,因此引導者更顯得格外重要。余蕙智護理長表示,孩子最信任的莫過於父母,因此父母的表情和行為,都可能影響孩子對如廁這件事的看法。
  
懷抱堅定&鼓勵的心態
一般而言,2歲後是最佳學習如廁時間;但不少父母求好心切,擔心孩子落後一截。葉亞楓組長表示,每個小朋友的發展不盡相同,如果連家長都以緊張、比較的心態來面對,難免讓孩子處在緊張氛圍中,反而可能讓他們將如廁認知為「不愉快的事情」。
葉亞楓組長認為,家長溫柔而堅持的態度很重要;畢竟孩子的狀況自己最了解,只要掌握學習節奏得宜,維持良好親子溝通,多以鼓勵代替責罵,或許還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享受過程‧學會自我保護
如廁的學習,因為需要了解大小便的過程,也為孩子開啟認識自我身體的另一管道。以安東托兒所為例,余蕙智護理長表示,會先在教室內善加運用各種素材(如影片、玩偶、繪本、圖卡等),讓孩子先產生印象;接著,每天有固定四至五次的團體如廁時間,此時會直接接觸到自己的身體和大小便,有些小朋友會有疑問,老師也會藉機說明,如為什麼會這樣尿尿、大小便後要沖水的原因等。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人身安全教育,也是值得重視的一環。葉亞楓組長表示,大野狼、誘拐、猥褻等社會案件層出不窮,縱使每天親人會接孩子上下學,但如果能讓孩子擁有自我保護的概念,就能多一份安心。因此她舉例,在身體介紹課程中,老師會加入人身安全的說明,提醒小朋友要對陌生的碰觸有所警覺,進而能尋求協助。
原文刊載於2012年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詳細文章內容,請至bobo小天才親子網站 www.bobo.com.tw閱覽

資料來源http://www.babymap.com.tw/knowhow/show/384-%E5%A6%82%E5%BB%81%E8%A8%93%E7%B7%B4%E8%A7%80%E5%AF%9F%E7%AF%87







*********************************************************************************
幼兒自理能力訓練No.1~如廁習慣
採訪/蔡淑如
參考書籍/《寶貝當家~讓孩子學會自己來》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佩琪
   光仁文教基金會附設育仁幼稚園老師 鐘美齡
   台北縣保母協會專職保母 江淑卿
當孩子一歲半開始,父母便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況,開始訓練他如廁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從中慢慢認識生理現象、清潔動作,與向父母、師長尋求協助的必要。此舉對於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及日後擁有愉快的成長經驗都是不可少的喔!
唉,光想到要這麼小的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腦中真是千頭萬緒,不知從何教起!爸爸媽媽別擔心,觀察孩子顯現在外的反應,就能知道是否已達訓練的良機,生活中多給小朋友嘗試的機會,待他稍長一些,還可和幼稚園老師合作。如此一來,無論是排尿或排便的自理,他都能自然地學會囉!
孩子的生理進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佩琪表示,孩子在15~18個月大時,已具備一定的生理、心理及認知條件,是著手訓練如廁習慣的好時機!按照他的生理發展,順序應為:1晚上能夠控制大便→2白天能夠控制大便→3白天能夠控制小便→4晚上能夠控制小便,並依各階段的表現,教導他洗手、擦拭、更衣,及相關禮儀等。
從一歲半開始訓練起,到孩子夜間能夠控制小便,需歷時約8~10個月的時間。約有50﹪的孩子在兩歲半的時候,已經沒有夜尿的情形了!不過有些孩子學得快,有些孩子學得慢,只要在一定範圍內,都屬於正常現象。家長切莫太過心急,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但家中的寶貝若超過五歲還有夜尿的問題,則要帶至醫院檢查。
至於完整的如廁動作發展,以下為學者的統計資料,僅供父母做為參考:
年齡    如廁習慣的變化及成長
1歲   排尿、排便的事後告知
1歲半  排尿、排便的預告
2歲   有大人陪伴能自己排泄
2歲半  排尿、排便的預告,並能自行穿脫內褲(尿褲)
3歲   大人幫忙下,能自己完成排尿、排便的動作
3歲半  排尿的自理
4歲   排便自理(使用衛生紙)/熱中遊戲而尿濕褲子的情況消失
4歲半  排便的完全自理(使用衛生紙)
Step By Step~掌握訓練的良機
孩子的成長其實是很奇妙的,當他的狀態已達到可接受訓練的條件,自然就會表現出種種徵兆,彷彿在提醒著父母,該與他一同迎接下一階段的變化囉!
★When可以開始了嗎?
光仁文教基金會附設育仁幼稚園老師鐘美齡表示,以訓練的時機來說,「夏天」優於「冬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冬衣遠比夏裝厚重許多,穿脫不易,相對地提高失敗的機會。而且當他無法控制排泄而弄髒衣服,家長與老師通常較難察覺,幫他清理的同時還得擔心他會染上感冒。反之,夏裝輕薄短小,可以不斷替換,不斷訓練,非常地方便。故建議家長們都能把握夏天這個訓練的時節。
1生理:一歲半的孩子,肢體動作及相互協調性已成熟到一定程度,會蹲、坐、站、走路,自己也能夠將褲子拉上拉下。而且此時控制大、小便的肛門、膀胱等括約肌的發展亦較為成熟,這些都是訓練如廁的基礎。
2心理:要著手訓練孩子,當然他要已具備相當的認知能力才行喔!某種程度上,他能理解父母的語言,跟他說「嗯嗯」、「噓噓」,知道這是代表大、小便的意思。即使孩子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但仍可藉著外在的動作讓父母了解他的需求。
3其他:年紀越小的寶寶,大小便的次數越多,到了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尿布乾的時間增長了,便代表了他的控制能力有所進步。當他尿濕了,會表現出哭鬧不舒服的感覺,希望父母幫他換尿布,當家長幫小朋友換尿布,發現他的表情變得比較輕鬆,就可以知道他也喜歡乾爽的感覺,然後開始著手訓練。
★What該為他準備什麼?
1小馬桶:為他準備一個專屬的幼兒馬桶,當他出現排便暗示的時候,幫他把尿布解開,先讓他在小馬桶上坐一會兒,若他出現排斥反應,也可以先包著尿布坐馬桶,逐漸習慣坐馬桶的感覺。日後若要培養他規律的排便習慣,也可在起床時,或是飯後、睡前帶他去廁所蹲一下。
2馬桶坐墊與防滑椅:在家庭的馬桶上裝置特殊的坐墊,讓孩子使用起來更方便、更安全。馬桶前可放置防滑椅,讓小朋友能踏著它坐上馬桶。
3穿脫方便的替換衣物:一開始,父母可先幫孩子脫下褲子如廁,但當他要開始自己來的時候,有鐵扣、拉鍊及吊帶褲裙等,常使他難以招架。每每發生衣服尚未褪下,便已尿出來的窘境,令他更加沒有信心!所以在訓練階段裡,媽媽應盡量為他準備鬆緊帶式的褲裙,便於他進行穿脫練習。如果家中寶貝已近入幼稚園就讀,亦可每天為他準備2套替換衣物帶至學校。
現在起養成好習慣~
好的習慣,絕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在孩子、家長及老師的共同配合下,才能順利地達成。台北縣保母協會專職保母江淑卿認為,隨著他的年齡及相關能力的增長,每個時期的訓練重點也不同,家長不要急於求成,導致他變成一個退縮、緊張型的孩子。但如果父母輕忽自己的任務,沒有適度地訓練他,則可能造成他將來我行我素、過於大而化之的性格喔!
爹地、媽咪放輕鬆~
孩子在能夠完全如廁自理前,還需經過多次失敗的嘗試,所以爸爸媽媽可能隨時需要收拾小朋友留下的爛攤子,給他正面的回應。舉凡如:
★案例1:明明告訴媽媽要尿尿了,可是無法忍耐到廁所,半路就尿在身上了!
建議的處理:雖然他還是無法控制排泄,但對於他事前提出的告知,還是應予與讚美,謝謝他告訴你,並鼓勵他繼續維持下去。
★案例2:告訴父母說要尿尿,但帶他到廁所的時候,坐了很久卻毫無動靜,這是為什麼呢?
建議的處理: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是因為之前因不小心尿出來、排泄在自己身上而被你責罵,故他當稍有尿意的時候,就馬上急著跟你說。還是請盡量以鼓勵取代責罵,不要拿他和其他小孩比較,傷了他的自尊心,養成規律的如廁習慣才是訓練的重點。
許多失敗的經驗,都是過渡期中無法避免的現象,家長不必焦慮,認為孩子學習能力怎麼那麼差,又擔心他到了幼稚園,會因此而受到排斥。其實只要有父母的輔助,搭配老師的共同努力,孩子終會有所成長,達到預期的目標。

(取材自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16.asp






*****************************************************************************

幼兒-4準則‧正確訓練寶寶如廁

 3關鍵,如廁訓練評估

從控制大小便意,再到養成坐馬桶的習慣,想訓練寶寶像大人般自主如廁,的確需要經過一段訓練過程。擁有超過10年托嬰經驗的台北市保母協會資深保母吳金枝表示,教育寶寶學習上廁所,期間歷經的陣痛期在所難免,但若事前錯估孩子的能力發展而急就章,苦的可是親子雙方喔!
條件具備,訓練才生效
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曾針對2,000名幼童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倘若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肯發揮耐心,等待寶寶生心理具備足夠條件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則寶寶抗拒、失敗學習的機率會大幅降低。
關鍵1:年紀
到底多大的孩子可以開始脫離尿布,進行如廁訓練呢?吳金枝保母解釋,每個孩子的身心成長、發育快慢速度各不相同,嚴格來說,訓練寶寶上廁所並沒有一定的時間表;但就長期的托育經驗值評估,訓練寶寶上廁所最適宜的年齡,約落在1歲半至2歲半或3歲之間。
肛門期,訓練好時機
    根據著名的兒童心理教育學家佛洛依德的說法,1歲半至3歲的幼童,正處於「肛門期」,這個年紀正是寶寶肛門括約肌的神經發展時期。而吳金枝保母也提到,大部分年紀在1.5~3歲間的baby們,由於肛門的括約肌發展轉趨成熟,已經有能力「憋住」,不讓排泄物隨意流瀉;加上認知、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完整,可以明確地透過語言傳播來表示自己的需求與想法。
「從容」教,訓練易成功
    吳金枝保母指出,「心急」是訓練過程的最大禁忌!她提到,其實只要在3歲以前教育寶貝完成如廁訓練,都不算太晚。父母若不顧孩子的學習意願與身心成熟度,還不到1歲半就早早訓練孩子上手,「整體訓練時間,可能反倒拉更長,事倍功半」。

而 教育身處於「肛門期」的孩子學習自己上廁所,吳金枝保母提醒,爸比媽咪們千萬要記得以愛與耐心,包容孩子在訓練過程中的失誤。若過度責罵、嘲弄,使孩子在 訓練過程中受挫,不但會讓孩子因此害怕坐上馬桶,恐懼上廁所;長大後可能還會有頑固、害羞、攻擊性人格等負面後遺症出現。
關鍵2:行為
「只要家長夠仔細觀察寶寶的反應與舉動,其實透過許多小地方,就能評估訓練時機!」吳金枝保母表示,多數1.5~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到了從「寶寶」成長為「幼兒」的階段了。會活潑地來回跑跳,上下樓梯不再讓爸比媽咪擔心害怕,四肢協調度越來越好,象徵著孩子的肌肉發展也到了一定程度。
會理解,能接受命令
    看著寶寶會一個人自在地行走,看起來應該是要可以很自由的自己上廁所才是。吳金枝保母指出,懂得理解,只是開啟如廁的學習開端;2歲左右的孩子,多半學習、模仿能力正強,也能認知「大便」與「尿尿」的差別意義;只要給予清楚的指令,訓練寶寶如廁也能不費力喔!
必知!觀察指標
〈1〉喜歡跟著或企圖模仿大人的動作。
〈2〉對於大人上廁所感到好奇,會想跟著去。
〈3〉能聽懂、理解日常生活中父母所給予的指令。
〈4〉懂得簡單傳達需求(如:媽媽,我想尿尿)。
〈5〉在玩的時候,會突然停止、蹲下來做出大小便的動作,這就表示寶寶已經有能力察覺自己身體正要大小便了。
〈6〉孩子的尿布能夠間隔2~3小時還不濕。
關鍵3:語言
一般來說,18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基本上已經進入「語言期」學習階段。18~24個月大的孩子,生活中已經會以「語言」作為主要溝通工具;可以大致理解簡單句、常用的複雜句,也能夠組合簡單的片語或短語。而2~3歲間的孩子,已經能組織主詞、動詞、受詞,進而說出一完整句子;聽得懂簡單指令,也可以與他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語言啟蒙,男比女慢吳金枝保母指出,要評估孩子能否進行如廁訓練,「語言」能力也是一項判斷標準。她從過往經驗觀察提到,語言啟蒙,男比女慢;假使家長預估的時間不對,太早執行訓練計畫,語言發展較好的孩子會直接說「不要!」,但對不善表達的孩子來說,如此逼迫式訓練,反而是種折磨。
求好心切,偃苗助長
    面對還未到訓練年齡的孩子,吳金枝保母表示,如一味強求,孩子可能會出現大哭、不肯上馬桶,或坐了老半天還尿不出來等情形;這時請爸比媽咪別再勉強下去,否則這就不是訓練,而是壓力了。

逼迫還沒有學習意願的孩子乖乖自主如廁,一段時間下來,寶寶有可能還會出現愛哭、咬指甲、猛吸手指、脾氣暴躁或說話口吃等情形,使用不正確手段以求速成,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本文來自: 艾薇魔論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17072&prev=17268&next=16738&l=f&fid=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