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肚子裡就有觸覺!
所謂觸覺,是小寶寶身體碰觸的感覺刺激,這個刺激是外界給予的,或者自己發覺的都算,每個小寶寶對於輕、重、尖、鈍、冷、熱等感覺刺激的程度不同,這與人體對於自身的保護有關,即尖的、有攻擊性的東西接近時,會本能地躲避﹔也與溫情的牽絆有關,即親人輕撫時,會自然地放鬆。
萬芳醫院復建科職能治療師江怡徵說明,人體的皮膚分為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大部分觸覺的接收器在真皮層,可以接受各式各樣的感覺輸入,比如痛覺、癢的感覺等,每個人肌膚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傳遞的速度也不一樣,所以必須要因人而異的給予感覺刺激。
由於觸覺是人類最早出現的感官之一,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就有觸覺了,那時媽媽撫摸肚子,事實上小寶寶是可以感覺得到的;出生後,許多反射能力與觸覺都有很大的關係,例如一有人碰小寶寶的手,會自然而然的握緊,摸嘴唇邊會自然地歪嘴,這些都與本能的求生有關。
而早產兒由於出生的時間比較早,錯過了在媽媽肚子裡最後發育成熟的時機,自然對於外界的刺激容易敏感,任何一樣刺激都具危險性,所以建議媽媽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內,給予小寶寶一定的肌膚接觸,藉以提高生存率;早期曾經有科學家做過實驗,針對二群孤兒,一群是只有餵食、一群是除了餵食之外,還給予定時的安撫及擁抱,結果發現前者的死亡率比較高,可見觸覺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觸覺影響其他智能的發展
觸覺V.S視覺
觸覺發展與視覺有關,小BABY看到一個圓球,一開始並不知道他是圓球,要經由手操弄及嘴巴咬的過程中,去接受他是圓形的訊息,因為手指尖與嘴巴周圍的接受器最敏感,所以看到一樣新東西,就會反射性地放進嘴中,他們是藉由這樣的經驗去學習知道東西的材質、形狀、大小,再配合視覺,以後看到這樣的東西就知道是球。
觸覺V.S本體覺
觸覺與本體覺有關,本體覺是肌肉關節的觸覺,他會知道手是伸出去的,還是收回來的,以及手與腳的位置放哪裡,小寶寶會藉由本體覺與觸覺的接觸學會了身體的操作,將來與跑步的流暢度、玩球的技巧都有關係,跟長大大動作的能力與品質有關。像小朋友利用爬或走探索環境,在攀爬的過程中,知道內與外、高與低,進而有空間概念,所以家長應該讓小寶寶多做環境的探索,這與將來的空間概念有關。其實也與書寫能力有關,因為手書寫時指尖會接觸到筆,手指的每一條肌肉都要察覺要出多少力,出的力正確,字自然寫的好看。
觸覺V.S前庭覺
前庭覺是在內耳裡偵測頭部位置的感覺,會影響到頭部本體的控制,和小朋友的動作能力有關,也會影響到眼球、頭部、四肢與身體的有效運作,也與肌肉張力有關,藉由速度及抗地心引力的運動,例如攀爬、搖晃、丟高高、盪鞦韆、溜滑梯等活動獲得。
所以攀爬對於小朋友的發展很重要,尤其是要經過高高低低不同的障礙物時,像是用抱枕、堅固的箱子當作障礙物讓他爬,或者將空箱子當成山洞讓他爬進去,都會讓小朋友發覺,自己身體小小的,箱子大大的,這有助於他將來計畫自己的動作能力,例如爬到床簷時他知道要停止,知道到一個目的地時,要花他多少時間等能力。
觸覺V.S情緒
藉由觸覺將某些訊息傳到大腦的邊緣系統,會影響人的情緒發展,如果常常給予寶寶安撫,會讓小朋友有安全感,情緒會比較穩定,長大後注意力會比較集中;如果常常給予侵襲性的觸覺,會讓寶寶情緒高張,以後也會比較神經質。
觸覺與其他感官連結的重要性
人的發展與金字塔一樣,舉凡觸覺、味覺、聽覺、前庭覺、本體覺、嗅覺、視覺都是很早出現的感官,小朋友一切探索的行為都需要這些感官當工具,當其所有的感官都整合的很好的時候,就會開始探索環境。一開始小朋友會利用這些能力自己偵測到外界環境的安全性,到大一點時,父母加以命名,就會對於東西有顏色、形狀等的概念,這對於往後的語言技巧、空間概念、注意力等能力都有關係,如果基礎打不好,就會影響到往後的學習狀況。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q16888g/article?mid=193&prev=194&next=192&l=f&fid=19
********************************************************************
觸覺發展
天生好動—胎兒的吸吮反射與觸覺
我無聊的時候,最喜歡作兩件事,一件是吃我的大拇指,因為我覺得舌頭碰到手指的感覺很特別,有點癢癢的、粗粗的,而且手指還可以動來動去;另一件是玩我肚子裡長出來的繩子,它摸起來長長滑滑的、表面還有紋路,我最喜歡把它彎過來、彎過去。這真的都很好好玩喔~媽媽,妳有沒有玩過啊?
觸覺是指人利用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來接受外界的溫度、濕度、壓力、痛癢及物體質感等刺激,是生存所需最基本的感覺之一。但是,相較於豐富的聽覺環境,子宮裡的確少了發展觸覺的刺激,不過小胎兒可不會輕言放棄,他的觸覺發展之旅就從吸吸大拇指、拉拉臍帶展開…
認識吸吮反射 吸吮反射是新生兒最重要的本能之一,這是指當有東西放進他的嘴裡時,他就會不自覺地開始吸吮。因此,剛出生的新生兒,並不需要任何人的教導,只要含住了媽媽的乳頭或是奶嘴,自己就會開始吸吮奶水。
但吸吮的動作並非出生後才出現,當寶寶還在胎兒時期時,雖然還不需要自己進食,但是,他已經開始練習吸吮的動作,好為將來吸吮奶水作準備,而放眼望去,媽媽子宮裡最適合用來當作〝練習工具〞的,就屬自己的大拇指了。因此,當科學家透過超音波觀察胎兒時,就會發現胎兒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吸吮自己的大拇指。
吸吮反射與觸覺發展的關係 在胎兒時期,胎兒的舌頭要比手指來得靈活,而且有很多神經末稍分佈,所以十分地敏感,只要將東西放進嘴裡,他能感覺出物體的形狀、大小與質感。因此,吸吮反射對胎兒的意義並非滿足進食的慾望,而是在於探索自己的身體,當胎兒在吸吮自己的拇指時,不但表現出他旺盛的好奇心,也是利用觸覺來探索外在世界的第一步。
以觸覺探索周遭環境 等到胎兒的手指發育完全後,他就會開始練習抓握,並且透過不斷地碰、抓、拉、摸,來探索生活的周遭環境,而其中,臍帶就是他經常抓著的東西。
此時,胎兒正根據自己的觸覺經驗,學著分辨出臍帶和自己的大拇指之間截然不同的性質:大拇指是小小的、硬硬的,是可以自己控制的;臍帶則是長長滑滑的、表面還有溝紋,可以彎曲,但卻不能像活動手腳一般地活動它。像這樣分辨物體的差異性,表面上看似簡單,但是對胎兒來說,察覺出臍帶和拇指的不同,代表著胎兒正善用自己的生活環境,以促進感官與腦部的快速發展。
參考資料:
1.《聽,寶寶在說話》,Kyra Karmiloff & Annette Karmiloff-Smith原著,黃又青譯,信誼基金出版社,2000年1月。
2.《懷孕Q&A寶典》,Christoph Lees, Karina Reynolds & Grainne McCartan原著,黃淑俐譯,信誼基金出版社,1999年4月。
觸覺是指人利用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來接受外界的溫度、濕度、壓力、痛癢及物體質感等刺激,是生存所需最基本的感覺之一。但是,相較於豐富的聽覺環境,子宮裡的確少了發展觸覺的刺激,不過小胎兒可不會輕言放棄,他的觸覺發展之旅就從吸吸大拇指、拉拉臍帶展開…
認識吸吮反射 吸吮反射是新生兒最重要的本能之一,這是指當有東西放進他的嘴裡時,他就會不自覺地開始吸吮。因此,剛出生的新生兒,並不需要任何人的教導,只要含住了媽媽的乳頭或是奶嘴,自己就會開始吸吮奶水。
但吸吮的動作並非出生後才出現,當寶寶還在胎兒時期時,雖然還不需要自己進食,但是,他已經開始練習吸吮的動作,好為將來吸吮奶水作準備,而放眼望去,媽媽子宮裡最適合用來當作〝練習工具〞的,就屬自己的大拇指了。因此,當科學家透過超音波觀察胎兒時,就會發現胎兒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吸吮自己的大拇指。
吸吮反射與觸覺發展的關係 在胎兒時期,胎兒的舌頭要比手指來得靈活,而且有很多神經末稍分佈,所以十分地敏感,只要將東西放進嘴裡,他能感覺出物體的形狀、大小與質感。因此,吸吮反射對胎兒的意義並非滿足進食的慾望,而是在於探索自己的身體,當胎兒在吸吮自己的拇指時,不但表現出他旺盛的好奇心,也是利用觸覺來探索外在世界的第一步。
以觸覺探索周遭環境 等到胎兒的手指發育完全後,他就會開始練習抓握,並且透過不斷地碰、抓、拉、摸,來探索生活的周遭環境,而其中,臍帶就是他經常抓著的東西。
此時,胎兒正根據自己的觸覺經驗,學著分辨出臍帶和自己的大拇指之間截然不同的性質:大拇指是小小的、硬硬的,是可以自己控制的;臍帶則是長長滑滑的、表面還有溝紋,可以彎曲,但卻不能像活動手腳一般地活動它。像這樣分辨物體的差異性,表面上看似簡單,但是對胎兒來說,察覺出臍帶和拇指的不同,代表著胎兒正善用自己的生活環境,以促進感官與腦部的快速發展。
參考資料:
1.《聽,寶寶在說話》,Kyra Karmiloff & Annette Karmiloff-Smith原著,黃又青譯,信誼基金出版社,2000年1月。
2.《懷孕Q&A寶典》,Christoph Lees, Karina Reynolds & Grainne McCartan原著,黃淑俐譯,信誼基金出版社,1999年4月。
作者: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4925&prev=4926&next=4924&l=f&fid=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