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媽媽寶寶雜誌
備註:採訪諮詢/耕莘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賴怡如
掌握要訣‧引導嬰兒口腔期發展
根據理論,嬰兒期的一開始是口腔期,這也是為什麼每個寶寶總是把東西往口裡放,習慣先用嘴巴認識自己身體和探索世界。然而,新手父母更想了解:口腔期其他可能行為?該注意什麼?如何預防和應變處理狀況?這是否對寶寶的未來大有影響?
根據佛洛伊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將人生分為多個發展時期;其中為許多人熟知的「嬰兒口腔期」為0~2歲左右。在這段期間,寶寶主要的探索工具就是「嘴巴」,藉由口腔的任何動作,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進而促使身心的完整發展。
口腔期的簡要進程
從胎兒一出世,本能地哇哇大哭,嘴巴和鼻子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空氣,似乎一開始,就有了口腔的相關行為與反應。耕莘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賴怡如表示,隨著時間推進,寶寶通常都會逐步往不同階段的方向發展,速度有快有慢,因人而異,建議父母無需過於心急。
3個月前:尋乳
新生兒時期,當寶寶的臉頰或嘴角被觸碰時,會產生自然的「尋乳反射」動作,或是本能地會尋找周邊可以啃咬的物品(如包巾等),這可說是最初明顯的口腔動作。
哺餵母乳,是對寶寶最佳的口腔刺激。賴怡如治療師說明,藉由吸吮乳汁飽滿的乳房,除了能補充所需營養,更能「滿足」寶寶此時的「口腹之慾」。
3個月:嘴巴閉合
寶寶因為要喝奶,所以自然學會吸吮的動作。賴怡如治療師表示,大約在3個月大左右,當不喝奶時,寶寶的嘴巴較能呈現閉合的狀態。
4~9個月:舌頭活動
賴怡如治療師表示,寶寶4~6個月大前後,口腔的發展進展到舌頭和臉頰部分。大約在4個月之後,寶寶舌頭能夠上下活動;6個月大時,舌頭能夠左右轉動;8~9個月左右,舌頭能夠左右移動。這些動作,與寶寶的「咀嚼」息息相關,而這項功能大約在1歲左右發展完備。
6個月~2歲:下巴開合狀態寶寶6個月大,下巴的發展狀態比較穩定;7~8個月左右,寶寶下巴能做些半開合動作,且知道如何收下巴,因此父母可慢慢地讓寶寶練習使用鴨嘴杯喝水;到了1歲半~2歲,再開始使用一般的杯子練習。
手眼協調對口腔期的幫助
寶寶3個月大後,口腔敏感度高,會自動地出現吸吮手指、腳趾的狀況,這是他們認識自己身體的方式,更是口腔期重要的特徵之一。針對此,賴怡如治療師表示,想要進階到如此發展,代表寶寶必須先具備手眼協調的能力。
一旦手眼協調能力養成,建議父母可多加運用此項特質,增加相關刺激,促進發展進程。如:讓寶寶眼睛能看到、注意到感興趣的物品(如安全玩具),然後會持續注視,並且進一步以手去拿取或碰觸,再放入口中探索。唯父母需跟在身旁,隨時注意狀況以應變。
2因素‧進展速度有差異
或許不少父母想問:不同氣質或不同生長速度的寶寶,口腔期的狀況是否也會大不同呢?針對此,賴怡如治療師表示,氣質個性與發展並無直接關係;但不同的生長速度,主要與嬰幼兒能力發展的先後順序有關,有的會按一般歷程、循序漸進養成每項能力,有的受到某些因素影響,寶寶不一定都會經歷到每個階段,自然也可能會出現缺乏某種能力的情況。
1 環境因素
父母給予的某些外在環境因素,在嬰幼兒長時間接觸下,自然會以此為準則,進而養成能力與習慣。因此,賴怡如治療師提醒,父母應提供全面的環境,不要因為疼愛而省略該有的嘗試(如擔心寶寶咬不動或吸收不佳,多給予流質食物);剛開始還可以,長久下來會讓寶寶養成習慣,反而可能不易學會咀嚼的完整能力。
2 人為因素
嬰幼兒猶如海綿和白紙,父母的態度和行為,都可能會忠實地反應在寶寶身上。賴怡如治療師表示,以寶寶邁入副食品階段為例,最理想的狀態是每項食材都應均衡嘗試,如果父母有意無意地表現出負面態度(如皺眉表情),寶寶都能夠從中感覺到這是不友善的,因而想避開,如此便少了某些口腔刺激,對發展或多或少有影響(如偏食,可能影響日後發育)。
3事宜‧安全引導寶寶口腔期發展
好動又好奇心重的寶寶,隨時都可能東抓西抓,把東西放入口中,有時候連父母都難以招架與應付;不想限制發展,但又擔心安全與健康,怎麼辦?賴怡如治療師提出以下安全相關事宜,提供父母做為參考。
1 周遭環境
最基本的,與寶寶有關的周遭環境,切勿堆積或散落危險物品,一定要保持乾淨、安全和無死角,以減少寶寶受傷的機會。
2 保持關注
嬰幼兒尚未有成熟的自我行為能力,父母必須隨侍在側關注著;一有狀況,才能即時反應與應變,將傷害降至最低。就算家中同時有大孩子和小寶寶,父母也不要過於放心而忽略。
賴怡如治療師舉例,以往曾發生弟弟啃著通樂瓶子上的蓋子,姊姊認為他想打開而幫忙,結果弟弟順勢喝下去,造成喉嚨灼傷。除了關注外,也提醒父母,需事先了解寶寶的啃咬物如果被咬開後,裡面的物質是否會帶來傷害。
3 危急應變
除了平日多留意外,父母是否具備危急應變能力,更是重要。賴怡如治療師表示,哽塞是最常發生的狀況,而哈姆立克法是最佳的急救方式,建議父母應該學會較佳,以備不時之需。
原文刊載於2012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 閱覽
*******************************************************************
*******************************************************************
我會說...ㄚ!--3個月認知語言
ㄚ… 寶寶不但是能分辨媽媽、爸爸的聲音,也會開始跟人們玩起了ㄚㄚㄚ的發聲遊戲囉!他會從自己的聲音裡,辨別出不一樣的發聲方式,然後不斷重複練習。所以,當我們跟寶寶說話時,他也會ㄚㄚㄚ的,好像是在回應呢! 不但如此,寶寶還會模仿呢!想不到吧!寶寶在三個月大的時候,就會隨著我們唱歌的音調,哼出一段相當相似的聲音來當作回應。這似乎是嬰兒的天生能力,一種對於音樂的天生敏感度;也之所以為何從懷孕期開始,就有胎教音樂;也是為何從寶寶一出生開始,就盡量要能接觸音樂;因為,這都可以強化寶寶處理訊息的能力;並且藉著隨音樂哼起的過程,鼓勵他重複自己所聽到的聲音,作為刺激語言發展的方式之一。 哈!我認得你! 可以確定的,是寶寶對您的一切是非常清楚了!他知道你的聲音、味道、還有摟抱的方式!即使現在寶寶的視覺發展還沒有完全,但他可以用觸覺、聽覺來感受周圍的一切。所以,寶寶記得你的! 而寶寶因為好奇,會開始去發現各種千奇百怪的東西。因此他不僅僅是認得人,還會發現、而且記得會動的、粗粗的、軟軟的…東西;也會記得有聲音的、亮亮的…東西。這些都是他在探索過程中的發現,而且也記得很好呢! 說說話、玩遊戲 或許,您會覺得跟2.3個月的寶寶說話,是有一點好笑的;可是,根據研究顯示,這段時間的交談,並不亞於10年、或15年後你們彼此的交談。而且這段時候的交談,是有助於寶寶在未來語言上、或交談上的發展和互動,甚至在敏捷度上,也會有相當傑出的表現唷!跟寶寶說說話,只是增加互動的機會,因此,可以是很簡單的唸唸故事、哼哼童謠、唱唱兒歌...,然後不忘豐富自己說話或唱歌時的語調和節奏,因為高高低低、悅耳活潑的聲音,會讓寶寶覺得好有樂趣! 至於玩遊戲,也可以很簡單的囉!牽起寶寶的手或腳,帶他跟著音樂節奏,拍拍手、踢踢腳,除了是幫助大小肌肉的發展,也是發展寶寶的韻律感。還有帶寶寶照鏡子,對著鏡子說話、做表情,讓寶寶對於真人與影像內做認知的連結。或許剛開始寶寶還不清楚鏡子裡的人究竟是誰;可是,可以看到滑稽又天真可愛的表演,寶寶還是不會吝嗇給一個咯咯的笑的!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211&prev=5212&next=5209&l=f&fid=67
*******************************************************************
寶貝,聽懂了沒?~嬰兒如何瞭解語言
剛上小學的小表姊對著不到三個月大的小表弟說說笑笑的,只見小表弟不時「嗚、嗚」地發聲,又扭動著身體,逗得小表姊很開心:「小BABY知道我在跟他講話哦!」這個七歲不到的小姊姊如此結論。 小寶寶愛溝通 從小嬰兒的身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人類天生有溝通的需要,所以,當小孩或者大人對嬰兒說話時,他會開合嘴唇,一副對答的樣子。 一歲前的嬰兒(英文「INFANT」一字,乃是源自拉丁文,是「無言語」的意思)正處於發展語文的準備期。雖然他們不會說話,但已具備並展現出某些程度的溝通能力與企圖;他們既能傾聽,也能發聲。 新生兒會以各種方式對語言作反應,例如:會以聽到的語言節奏來扭動身體,也能分辨母親和陌生人的聲音。而三個月左右的嬰兒已能發出「嗚、啊、哦」的聲音,以回報母親或是照顧者的微笑與交談,那是具社交性的。 聆聽為學習之本 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理解是先於表達的,因此在學說話的初期,嬰兒會先聆聽周遭的聲音並且嘗試模仿。 實證研究指出,嬰兒不但能分辨人說話的聲音與其他事物所發出聲音的不同,也能分辨母語與非母語。六個月大的孩子對母語的反應,絕對大於對其他種語言的反應。 此外,7~10個月大的嬰兒喜歡聽一般句型勝過於一些奇怪的語句。有一個實驗可以支持這樣的說法:實驗者讓媽媽以兩種不同的念法念同一個故事。媽媽先念:「灰姑娘住在一個很大很豪華的房子,但是卻黑黑暗暗的,因為他有一個很兇的後母。」然後媽媽又念:「灰姑娘住在一個很大很豪華,的房子但,是卻黑黑暗暗的因,為他有一個很兇的後母。」實驗發現,孩子顯然比較喜歡正常斷句的念法。 經驗累積能量 到底嬰兒是如何瞭解周圍人所說的話呢?這個年齡孩子對語言的瞭解,大部分是依據語言以外的條件,像是所看到的(發話人及其表情),或者是依平衡運動的要素(如聽見聲音時小孩的姿勢)等,在這些要素的複合刺激下,嬰兒將得到的訊息線索,逐漸組織他們對語言的瞭解。 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對著八個月大的嬰兒問:「爸爸在哪裡?」如果地點是在臥室,且嬰兒是坐在媽媽的臂彎裡,那麼這個嬰兒每次都能做出正確的反應。不過,如果地點改變了,且嬰兒是被橫抱著,或媽媽用生氣的語調來問時,嬰兒就不一定會做出瞭解的反應了。所以,往往會出現父母興高采烈地向他人描述小寶貝聽得懂話了,希望孩子當場表演一下時,小寶貝卻給爸媽「漏氣」! 此外,嬰兒還可透過不斷地與人互動,逐漸學習、瞭解周遭聲音的意義。例如:我們對寶寶攤開雙手,微笑說「抱抱」,並隨之抱起寶寶,在重複這種愉快安全的經驗下,嬰兒便能領悟到「抱抱」這個聲音與行動間的關係。 「懂」或「不懂」,都要多跟他說 為了幫助寶寶瞭解語言,在嬰兒周遭的成人(尤其是父母),要常和孩子交談,用抑揚頓挫的語調,重複使用一些簡單的字。這樣可以幫助嬰兒的腦部作複雜的神經聯結工作,以作為將來完整語言發展的預備。 作者:陳銀螢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206&prev=5207&next=5205&l=f&fid=67
*************************************************************
寶寶在學我說話
曉仙阿姨和媽媽已經有好一陣子沒見面,今天好不容易抽空聚在一起,聊聊最近發生的新鮮事,兩人不時笑得前俯後仰的。 正當曉仙阿姨說到和同事去東京玩的旅行心得,一旁搖籃裡正玩玩具的仔仔忽然大聲地說起話來:「ㄞˋ-ㄞˋ!ㄞˋ-ㄞˋ!」阿姨覺得很有趣:「你看,仔仔也知道迪斯耐樂園很好玩!」媽媽也打趣地說:「就是啊!話都不會說就知道學人家講『迪斯耐』,說不定將來還非得帶他去玩一趟不可呢!」 寶寶學說話的過程 當嬰兒還很小的時候,他們就會發現,利用舌頭、牙齒可以製造出各種奇怪的「音效」,並且對玩這個「新玩具」樂此不疲。 四個月大的寶寶,已會使用一些母音和子音,拼湊出類似說話的聲音,或許還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將來不會在他的母語中出現的發音與音調。 到七、八個月大時,寶寶的興趣會從單純地玩自己的聲音,轉而模仿自外界聽到的聲音。寶寶會使用自己母語範圍內的音素來表現,所以,雖是模仿動物的叫聲或玩具所發出的聲音,但也不會模仿得一模一樣。不過,到了這個階段,寶寶便很少會發出在自己生活周遭不存在的語言或聲音了。 模仿,學說話的必經之路 爸爸媽媽所說出來的話語,是寶寶最愛模仿的,這種模仿是寶寶學習語言的基礎。寶寶因為還不能正確地發音,所以會學大人說話的節奏、韻律或整體聽起來的感覺,用自己容易說出的語音,不斷重複。比方,當媽媽說「下-雨」,寶寶或許就說成了「ㄑㄧㄚˋ-ㄑㄧㄚˋ」。 起初,寶寶這樣子的模仿,並沒有傳達自己意思的作用,可是,當寶寶學會區辨音調、開始瞭解在一些固定的情境下,大人會說的話或句子後,他也開始會在不同狀況下,用不同音調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了。 寶寶接近一歲時,因為聽覺機能的進步,嘴、顎、舌頭的動作也更靈活,呼吸、發聲構造也較成熟,於是他發出的音節就更準確了。但不同於之前的直接模仿,寶寶經由視野和活動範圍的擴大,以及經驗的學習,他們漸漸瞭解哪些音節是指稱某些事物的聲音,進而產生有意義的溝通語言。 多跟寶寶說話 總之,寶寶的語言學習必須透過模仿,從聽大人的語言,到學會區辨、再發出與聽到的聲音相似的語音,同時以聽覺、視覺來認識外界所發生的各種現象,在把現象和語音連結起來後,才得以學會使用語言。 因此,大人可以多和寶寶說話,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材料。別以為他聽不懂而興致缺缺,因為早在寶寶只有10~12週大的時候,他就會對外界或別人的聲音有所反應,尤其,對愈是熟悉的人,像爸爸媽媽,他的反應愈多。 就算寶寶聽不懂你到底在說什麼(其實就像你也聽不懂寶寶到底要說什麼一樣),你們的對話還是可以在抑揚頓挫的音調中進行,親子間的情感還是可以順暢交流!
作者:帥文慧
***************************************************************
咿咿呀呀學說話 ─ 談幼兒語言的學習
|
******************************************************************************
教0歲寶寶說話就是這麼簡單
如何教寶寶說話?爸媽與寶寶的日常互動就是在教寶寶說話。雖然寶寶要到
如何教寶寶說話?爸媽與寶寶的日常互動就是在教寶寶說話。雖然寶寶要到
1歲左右才能說出理解其語義的詞,但這之前的一年裡,他已經開始為日後開口說話做準備。
Part1 寶寶如何學說話?
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與身邊的人交流,寶寶就真正開始脫離嬰兒期。語言的表達就是說話,它和寶寶的學習和思維能力密切相關,能夠很好地與他人溝通對寶寶一生助益很大。
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與身邊的人交流,寶寶就真正開始脫離嬰兒期。語言的表達就是說話,它和寶寶的學習和思維能力密切相關,能夠很好地與他人溝通對寶寶一生助益很大。
寶寶的語言準備階段
不少寶寶在12個月大時說出了第1個理解其確切意思的詞。在這之前的一年裡,他們都在為這一刻做準備。他們咿呀作語、咕咕噥噥、哼哼哈哈練習著發音,逐步學習著對發音的控制。與爸媽、照顧自己的大人進行的日常互動中,發展語言的理解能力,把詞的發音和詞的意思聯繫起來,並通過這種互動,學習構成一個句子的語法規則。
一歲前寶寶發音的順序《插圖:母音圖a o e I u V樣圖已有》
(0~3個月)簡單發音階段:3個月時會發較多的母音,如:a,e,i,o,u和少量輔音m,h。
不少寶寶在12個月大時說出了第1個理解其確切意思的詞。在這之前的一年裡,他們都在為這一刻做準備。他們咿呀作語、咕咕噥噥、哼哼哈哈練習著發音,逐步學習著對發音的控制。與爸媽、照顧自己的大人進行的日常互動中,發展語言的理解能力,把詞的發音和詞的意思聯繫起來,並通過這種互動,學習構成一個句子的語法規則。
一歲前寶寶發音的順序《插圖:母音圖a o e I u V樣圖已有》
(0~3個月)簡單發音階段:3個月時會發較多的母音,如:a,e,i,o,u和少量輔音m,h。
(4~8個月)連續音節階段:會發的輔音增加;而且出現重複的連續音節。寶寶會發出ma-ma,pa-pa的聲音,其實並不是叫爸媽,而是前言語階段的發音現象。
(9~12個月)說話萌芽階段:會發更多的聲音和不同音節的連續發音、變換音調,還能模仿成人和學習新的發音。有些發音和具體事物聯繫,有確切的語義,說出第一個理解語義的詞語。
寶寶說話的時間因人而異
和其他發育項目一樣,寶寶會說話的時間也是有個體差異的。有的寶寶早在9個月就會說話,而有的寶寶快到2歲才會說話,一般來說平均年齡是在14個月。只要寶寶的語言發育能力符合月齡的標準,爸媽就不用太擔心。大部分寶寶在1歲時已經瞭解不少詞的意思,他們懂得的詞要比會說的詞多得多。
和其他發育項目一樣,寶寶會說話的時間也是有個體差異的。有的寶寶早在9個月就會說話,而有的寶寶快到2歲才會說話,一般來說平均年齡是在14個月。只要寶寶的語言發育能力符合月齡的標準,爸媽就不用太擔心。大部分寶寶在1歲時已經瞭解不少詞的意思,他們懂得的詞要比會說的詞多得多。
小寶寶對音調的理解超過對詞的理解,但理解力和表達力同步要到1歲半。寶寶是通過「聽」來學說話,在寶寶能說出有意義的話之前,其實已經能懂得不少大人們說話的內容。
聽音調察覺父母的語意
雖然寶寶無法全部明白你所說的每句話的意思,但卻能根據爸媽說話的語氣和音調,知道你是在表揚他還是在批評他。對於月齡小的寶寶來說,對音調表達出的情緒的理解掌握超過對詞的理解。因為音調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為引起寶寶興趣,我們的音調常常是上揚的;安慰寶寶時,大人的音調是下滑的。
一般來說,寶寶從9個月就開始獲得語義,也就是說開始理解大人們說的一些話,例如知道過來、丟掉等意思。到1歲時,寶寶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開始互相聯繫起來。1歲半之後,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達到同步,能說出他想說的話,表達明顯順暢。
雖然寶寶無法全部明白你所說的每句話的意思,但卻能根據爸媽說話的語氣和音調,知道你是在表揚他還是在批評他。對於月齡小的寶寶來說,對音調表達出的情緒的理解掌握超過對詞的理解。因為音調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為引起寶寶興趣,我們的音調常常是上揚的;安慰寶寶時,大人的音調是下滑的。
一般來說,寶寶從9個月就開始獲得語義,也就是說開始理解大人們說的一些話,例如知道過來、丟掉等意思。到1歲時,寶寶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開始互相聯繫起來。1歲半之後,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達到同步,能說出他想說的話,表達明顯順暢。
Part 2 爸媽如何教寶寶說話
良好的親子互動是寶寶學說話的最好方法,爸媽和寶寶互動的品質和頻率決定寶寶日後溝通能力的好壞。
常聽到爸媽對他說話的寶寶要比不常聽到的寶寶懂得的詞要多得多。在照顧寶寶時,爸媽是否熱情地與小寶寶交談,在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常聽到爸媽對他說話的寶寶要比不常聽到的寶寶懂得的詞要多得多。在照顧寶寶時,爸媽是否熱情地與小寶寶交談,在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爸媽教寶寶說話的形式
1.為寶寶示範
首先要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個物品、這件事情上,然後說出名稱,使用結構簡單的短語。要選擇正在做的或者寶寶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餵寶寶吃蘋果時,就可以說「蘋果」,或者用一個短語「這是蘋果」。為了便於寶寶理解語法規則,要使用簡短的句子。
首先要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個物品、這件事情上,然後說出名稱,使用結構簡單的短語。要選擇正在做的或者寶寶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餵寶寶吃蘋果時,就可以說「蘋果」,或者用一個短語「這是蘋果」。為了便於寶寶理解語法規則,要使用簡短的句子。
但並不是指不要對寶寶交待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的長句子。有時對寶寶說一些長句子,能讓寶寶較早學會使用複雜的句子。
2.重複說幾遍
可以重複或者大聲強調想要寶寶學習的詞語,比如:「這是蘋果。蘋果。」一個詞要重複很多遍後,寶寶才能理解並且記憶,最後自己說出這個詞。
可以重複或者大聲強調想要寶寶學習的詞語,比如:「這是蘋果。蘋果。」一個詞要重複很多遍後,寶寶才能理解並且記憶,最後自己說出這個詞。
對寶寶重複相同的話、唱同樣的歌、唸相同的歌謠,這一切都能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自然發生,而且能有強化的作用。豐富的語言輸入量是非常必要的。
3.幫助寶寶說出想說的話
寶寶在「咿咿呀呀」時其實他很想表達,但想說又不會說,可以幫助寶寶把他想說的話說出來。認真聽寶寶「說的話」並替他說出所想。除了可以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外,其實這也是一種很積極的回應,能給予寶寶很大的鼓勵,讓他更想學習。例如當寶寶手指著蘋果咿呀時,就可以說:「噢,這是蘋果。寶寶想吃對不對」。
寶寶在「咿咿呀呀」時其實他很想表達,但想說又不會說,可以幫助寶寶把他想說的話說出來。認真聽寶寶「說的話」並替他說出所想。除了可以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外,其實這也是一種很積極的回應,能給予寶寶很大的鼓勵,讓他更想學習。例如當寶寶手指著蘋果咿呀時,就可以說:「噢,這是蘋果。寶寶想吃對不對」。
擴展用法其實是很好的提升寶寶認知的方法。擴展時可以用「描述」、「比較」等方法。可以描述事物的顏色、形狀、大小等。例如說:「蘋果,紅色的蘋果。」、「比草莓還大的蘋果」、「又圓又好吃的蘋果」,通過這些語言都可以讓寶寶瞭解事物的性質,提升寶寶對事物的認知,增加辭彙量。
喜歡用兒語教寶寶說話好嗎?
一般來說,寶寶比較偏愛自己的照顧者——媽媽的聲音,因為伴隨著媽媽的聲音,寶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很多媽媽也傾向使用兒語來和寶寶交流。兒語一般具備較高水準的音韻、較大的音頻範圍,且多樣化和音調誇張,單詞重複。月齡較小的寶寶比較偏愛具備這些特點的聲音。兒語常和媽媽一起出現,讓寶寶感覺良好。
此時,如果媽媽傾向兒語來與寶寶交流,那麼爸爸可使用正常的大人語言,減少使用兒語,讓寶寶的語言有不同的刺激。
長期兒語是不好的喔!
兒語的結構比較簡單會影響寶寶接觸必須學習的語法結構。除了發音、詞語意思的理解外,寶寶學說話也要學習符合規則的語法結構。
通常爸媽以為兒語對寶寶來說比較簡單,寶寶更易理解,其實,寶寶像是一張白紙,輸入什麼就能接受什麼。最好在五、六個月之後就及早給予寶寶正常的、優美的成人語言,在他大腦中留下印記,促進他的智力開發。
因為,當寶寶聽到的辭彙越多,學會說話越早,因為每天能聽到許多辭彙能幫助寶寶發展語言。
寶寶會說話,不僅是指能發出聲音,而且還指的是寶寶理解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後說出表達自己意思的話。如果過度使用兒語,反而會限制他的學習空間。
讓寶寶掌握語義的方法
要讓寶寶可以將所聽到的一切和事物、行動聯結起來。爸媽直接對寶寶說話是比較好的方法,寶寶聽到的話一定要配合情境,也就是說爸媽正在對寶寶說的話必須是正在發生的事情,當然首先要引起寶寶的注意,注意了才能聽進去,明白意思。還要激發寶寶回應自己,互動交流才是學習語言的最好方式。
要讓寶寶可以將所聽到的一切和事物、行動聯結起來。爸媽直接對寶寶說話是比較好的方法,寶寶聽到的話一定要配合情境,也就是說爸媽正在對寶寶說的話必須是正在發生的事情,當然首先要引起寶寶的注意,注意了才能聽進去,明白意思。還要激發寶寶回應自己,互動交流才是學習語言的最好方式。
在寶寶還沒有學會說話以前,他的回應可能是咿咿呀呀、身體姿勢和表情。爸媽要學會察言觀色,對寶寶的行為、情緒保持敏感,就能和寶寶互動,抓住和保持寶寶的注意力,好好學習語言。
Part 3教寶寶說話的技巧
語言的材料分佈在日常生活中,爸媽要做的是「花時間」。寶寶身處的語言環境十分重要。其實語言環境的安排並不需刻意,在日常例行的活動中,就有很多教寶寶學習說話的機會。
爸媽在照料寶寶吃喝,陪伴寶寶玩耍時都能教寶寶說話;也可以對寶寶說說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對寶寶說當下正在發生的事,這是為了讓寶寶把他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嚐到的東西和爸媽所說的話聯繫起來。這些例行的活動,有的甚至每天都會發生,在不斷的重複中寶寶發展著他的理解能力。
smart point:如何讓寶寶理解的辭彙增加?
爸媽在照料寶寶吃喝,陪伴寶寶玩耍時都能教寶寶說話;也可以對寶寶說說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對寶寶說當下正在發生的事,這是為了讓寶寶把他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嚐到的東西和爸媽所說的話聯繫起來。這些例行的活動,有的甚至每天都會發生,在不斷的重複中寶寶發展著他的理解能力。
smart point:如何讓寶寶理解的辭彙增加?
一是讓寶寶能夠有能力對發音有良好的控制;另外就是認知的提升。認識的東西越來越多,並且把發音和認識的東西搭配起來,辭彙就增多了。
如何抓住寶寶的注意力
其實和大人一樣,寶寶也是對感興趣的東西才樂意去學習。但到底什麼東西是寶寶感興趣的呢?讓寶寶帶領你是很好地瞭解他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伴隨肢體動作的語言要比光有肢體動作更能保持寶寶的興趣。
把寶寶抱在懷裡,即便只是在房間裡隨處轉轉,他也會對某些東西表現出想知道的傾向,這個時候爸媽就可以用語言為寶寶介紹。
隨著寶寶會坐、會爬以後,可以探索的範圍更廣了。當他坐著把玩某樣東西時;四處翻看東西時,爸媽們都可以順著寶寶的思路對他說話,和他互動。只要寶寶在聽,就可以不斷和他說話、和他玩,注意語言和身體姿勢都要聚焦在他正在注意的東西上,不要叉開話題說其他事。
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他會用微笑或肢體語言告訴你——他是否很享受和你的互動。如果他表現出不開心,或者疲倦,爸媽應該就此打住,不要強迫寶寶做他不喜歡、沒興趣的事情。
如何讀懂寶寶的心思
如何讀懂寶寶的心思
在寶寶還不會說話以前,經常使用非語言的姿勢去表示他的願望和需要。
在1歲以前,寶寶通常採取「指向」、「給予」、「展示」、「求助」等身體姿勢與發聲示意相結合來做某種表達。這時候,也是與寶寶互動的好機會,代替寶寶說出他此刻用姿勢表達的話,也能發展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
要瞭解寶寶的意思其實並不難,多把注意力放在寶寶身上,傾聽他的咿咿呀呀和咕噥,與寶寶交流時要注視他的眼睛,面對面能夠更好地溝通。
PART4 不同月齡方法大集合
0~6個月
3個月大時寶寶聽到聲音會不會轉頭朝向聲音發出的地方?如果感覺異常,應找醫師檢查,寶寶3個月大時已經會根據音調和語氣來猜測爸媽的喜怒情緒。5個月時會發出更多不同的聲音,會尖叫、大叫、大笑,一直玩發音的遊戲。6月個時則非常喜歡在睡覺前玩發音遊戲。
越鼓勵越愛學
快樂的環境是寶寶最佳的心理成長環境,要讓寶寶覺得學習語言是件快樂的事情,寶寶才會更有幹勁。爸媽在寶寶玩耍成功時、進步時,都要適時地讚美寶寶,可以通過擁抱、微笑讓他知道你很重視他,很喜歡和他講話。
3個月大時寶寶聽到聲音會不會轉頭朝向聲音發出的地方?如果感覺異常,應找醫師檢查,寶寶3個月大時已經會根據音調和語氣來猜測爸媽的喜怒情緒。5個月時會發出更多不同的聲音,會尖叫、大叫、大笑,一直玩發音的遊戲。6月個時則非常喜歡在睡覺前玩發音遊戲。
越鼓勵越愛學
快樂的環境是寶寶最佳的心理成長環境,要讓寶寶覺得學習語言是件快樂的事情,寶寶才會更有幹勁。爸媽在寶寶玩耍成功時、進步時,都要適時地讚美寶寶,可以通過擁抱、微笑讓他知道你很重視他,很喜歡和他講話。
◎爸媽可以用來教寶寶說話的方法:
*讓寶寶多看、多摸、多感覺。
*指導寶寶聽各種聲音,音樂、玩具的聲音、家裡其他能發出聲音的東西。
*爸媽可以咯吱寶寶癢癢,讓寶寶愉快地笑出聲音來。
*一邊唱童謠一邊抱著寶寶散步。
*要給寶寶看到的東西,要放在他的視線高度,距離20~30公分。
*對不太會發音的寶寶,媽媽可以對寶寶多發一些簡單的母音。
*爸媽和寶寶可以臉對臉,讓寶寶多看爸媽是如何發音的。
*媽媽拿著玩具娃娃,假扮娃娃對寶寶說話。寶寶喜歡會動的東西,可以使用手偶娃娃一邊說話一邊動。
*多多呼喚寶寶的名字。
*寶寶發「啊啊」、「嗚嗚」時,媽媽可以立刻回應寶寶「寶寶想說話啊~」。媽媽高興傾聽,寶寶會更想說話。
*運用較多的形容詞;喜歡對寶寶述說事情的原委,告訴寶寶來龍去脈;不只是簡單地對寶寶說行或不行;在說話的同時運用更多的肢體語言。
6~12個月大
6~12個月的寶寶表情豐富,喜歡別人逗他。可以重複發出輔音和母音相結合的音節。寶寶會伴隨著身體的運動時而出現咿呀作語,這表示寶寶處於很舒適的狀態。能發出更多的母音和輔音,發音器官得到練習,並發出母音和輔音相結合的音節。
6~12個月的寶寶表情豐富,喜歡別人逗他。可以重複發出輔音和母音相結合的音節。寶寶會伴隨著身體的運動時而出現咿呀作語,這表示寶寶處於很舒適的狀態。能發出更多的母音和輔音,發音器官得到練習,並發出母音和輔音相結合的音節。
幫助寶寶傾聽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寶寶是從「聽」中學說話,也必須學會聽。聽辨各種聲音的不同也和說話能力密切相關。可以隨時提醒寶寶注意周邊環境中的聲音。例如:時鐘的聲音;拍手的聲音;爸媽還可以敲擊不同材質的東西讓寶寶聽一聽。
寶寶是從「聽」中學說話,也必須學會聽。聽辨各種聲音的不同也和說話能力密切相關。可以隨時提醒寶寶注意周邊環境中的聲音。例如:時鐘的聲音;拍手的聲音;爸媽還可以敲擊不同材質的東西讓寶寶聽一聽。
給寶寶聽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也可以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特別是語言理解能力,因為掌管語言理解力與音樂理解力的大腦區域是同一個區域。早早讓寶寶聆聽、接觸品質好的聲音,耳濡目染,不斷滲透,可以為寶寶日後奠定良好基礎。
◎爸媽可以用來教寶寶說話的方法:
*6個月出現發聲,接著傾聽的舉動,表示寶寶想積極參與和爸媽的互動,爸媽要注意傾聽和回應。
*可以多多玩躲貓貓、捉迷藏的遊戲,寶寶明白物體恆存的道理後才會學會給物體進行語言上的「命名」。
*給寶寶敲弄、搖晃、拉扯後能有反應和效果的玩具,讓寶寶明白因果關係,發展他的理解力。
*媽媽發音,讓寶寶看著自己的臉學習。
*媽媽發出哇哇的聲音時,可以把寶寶的小手貼放在自己的臉上,然後把自己的手放在寶寶的臉上,一邊拍一邊發「哇哇」,看寶寶是否會發「哇哇」並配合媽媽的動作。
*利用圖畫書和寶寶說話,讓他想起看到過的實物。
*讓寶寶照鏡子,照鏡子時寶寶會發出比平時更多的音。
*說到什麼時,就幫助寶寶用手比劃出來。
*幫助寶寶說出他用手勢、姿勢指示的東西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