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好奇bobo 愛問「為什麼」

2008/02/01

致遠管理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汪榮才表示,「好問」其實是每個孩子皆具備的能力,只是每個家庭背景不同,而左右了幼兒的好問程度,如家庭成員互動少,溝通情況不佳,孩子思考能力自然低,也就不會引發其好奇心。不過,好奇心是一種學習動力,父母應多鼓勵幼兒發問才是。


【撰文/曾家鳳;諮詢/致遠管理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汪榮才】 心態.如何想 致遠管理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汪榮才表示,「好問」其實是每個孩子皆具備的能力,只是每個家庭背景不同,而左右了幼兒的好問程度,如家庭成員互動少,溝通情況不佳,孩子思考能力自然低,也就不會引發其好奇心。不過,好奇心是一種學習動力,父母應多鼓勵幼兒發問才是。 好問有益父母教養 「媽媽,小baby是怎麼生出來的啊?」、「媽媽,什麼叫做分工合作?」、「爸爸,你為什麼要穿西裝啊?」面對孩子一個接一個的問句,父母或許感到厭煩,可是好發問的孩子,其實有助父母教養,所以,千萬不可在此時採取不理會或是責罵的態度,若是因此讓幼兒自尊心受挫,造成好奇心從此消失。 汪榮才建議父母,面對好奇bobo,只要保持耐心,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回答即可,因為幼兒的問題,父母可能連想都沒想過,所以,常會不知所措,不過,他表示,父母他無須過度焦慮,因為太深奧的答案,孩子也無法理解,唯有掌握正確應答態度──積極、有耐心、滿足其好奇心,原則上,即可達到幼兒詢問的要求。 此外,王榮才還提到,若父母懂得適度調適自身心態,積極面對幼兒詢問,反而可將幼兒好問特質,轉變成有效教養方式,建立幼兒良好習慣。例如,當幼兒詢問時,父母沒有時間回答,但可告訴幼兒,其實答案不一定會馬上出現,間接建立幼兒懂得等待的觀念。 回應.如何做
有效掌握回答藝術
每當孩子抓著父母問問題時,不難發現父母臉上出現不知如何是好的尷尬表情,根據孩子的問題性質而言,有些可能完全不合理,不過,卻也可能極富創意,因此,父母無須逃避問題,但卻也不單是以語言解釋即可,汪榮才建議,父母可透過以下2大方式,輕鬆回應幼兒問題,不再讓自己徬徨。 方式1 自然.積極回應 面對幼兒看似無止境的問題,許多父母喜歡逃避,不是推託沒有時間回答,不然就是敷衍了事,如此一來,很容易消磨幼兒勇於發問的勇氣,間接也減低幼兒思考能力,好奇心一旦被壓抑,孩子吸收知識的潛質就會大大被削弱。 專家建議 汪榮才表示,面對幼兒各型各色問題,父母最重要的是維持積極、正面的態度,因面對4歲以下幼兒,過於抽象的回答,幼兒也不見得能夠完全理解,所以,表現出歡迎幼兒詢問的態度比解答問題來得更重要。 當幼兒詢問的問題,父母也不知道答案時,無須胡謅,可先勇於承認自己「也不知道」的答案,再積極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不失為一種解惑的方式。簡而言之,面對幼兒問題,最忌以排斥心理看待,若是家長了解此不過是幼兒的一種需求,所要做的就是滿足其需求而已。 【完整內容,請見2008年1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


全文網址: 好奇bobo 愛問「為什麼」 - 娃娃的小腦袋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09223#ixzz2Hg2RgCnP
Power By udn.com






********************************************************************
bobo小天才養成誌 2008-08-04 記者 : 撰文/曾家鳳
 「好問」其實是每個孩子皆具備的能力,只是隨著家庭背景不同,而左右了幼兒的好問程度,不論是希望孩子更聰明、有創意,或只是滿足他的好奇,其實父母都需以更寬廣的角度去接納孩子的問題,你會發現,原來孩子是這樣想的!

本身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在專業領域內,幫助許多就讀工業設計學子找到發揮目標,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講師徐義權提到,其實創意也可以教!重點在於你必須「讓孩子認為自己可以」!至於如何讓孩子認為自己可以,沒有別的竅門,就是鼓勵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

珍惜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天馬行空想法與生俱來,可能展現於諸多層面,抑或透過「問題」的方式表露,他說:「我們應當『珍惜』孩子的問題。」因為或許過沒有多久,當孩子逐漸成長,他就不會賴著父母,東一句「為什麼」、西一句「為什麼」,因此,面對孩子現階段數不盡的問題,應當視若珍寶,更何況孩子願意問問題,即代表其願意思考,父母應當樂見才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班副教授潘裕豐說:「問是思考的不二法門和唯一入口」。

當大家希望孩子展現創意,首要之務是必須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如何不讓孩子被約定俗成的觀念,阻礙自身思緒,徐義權說,重點在於父母是否懂得花費耐心陪伴孩子,當孩子問出一個問題時,你懂得彎下腰來正視他的問題,不是一味告訴他:「這不可能啦!」久而久之,孩子即會肯定自我價值,建立自我信心。

訪談過程中,徐義權說,自己在小時候,腦袋裡也常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點子,像和同學打籃球時,必須從高處跳下,腳掌常會感到疼痛不已,他就會問:「為什麼不能在球鞋裡裝入空氣墊,這樣子的話,腳就不會痛啦!」但是,卻被親戚朋友數落「別作夢了,這一定不可能的,要是可以,德國、歐洲早就已經發明了,哪輪得到你!」長期被潑冷水的情況下,以至於他開始封閉自己,不想要多說、多問!

而父母若是一再忽視幼兒詢問的問題,孩子自知無法獲得迴響,自然不會一再詢問,如此一來,等於是父母框住了孩子的創意發展可能性。

創意不限年齡

許多父母心中可能存有既定成見,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還處於學習狀態,哪懂這麼多東西,可是,你是否曾經靜下心想過,孩子的問題可能真的可行,也真的可能幫助改善社會現狀。

徐義權提到,他曾於2004年邀請IFIA 國際發明協會聯盟 )主席Farag Moussa 現已為前任主席 )來台演講,當時他和與會者分享了一個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創造與發明者,你可能會感到相當震驚,這個創造居然是源自於一位美國年僅 6 歲小妹妹的簡單問題。

重視問題.引發創意

小妹妹想在家裡養隻貓,於是媽媽和他約法三章,必須確實清潔和照護小貓,才能夠飼養!她答應了,不過,卻有個問題著實困擾著她。有一天,幼稚園老師進行活動時,鼓勵大家說出自己最煩惱、最想要解決的問題,小妹妹舉起手,大聲地問老師說:「老師,小貓可以把湯匙吃掉嗎?」一聽到這個問題,你一定覺得相當無厘頭,不過,老師沒有置之不理,反倒是和小妹妹一同思考:「怎麼能讓貓咪把湯匙吃掉?」

其實,小妹妹會產生這個問題,是因為她每天都要用湯匙舀飼料給小貓咪吃,不過,湯匙上卻很容易油膩膩,每天都必須清洗,讓她相當苦惱。

因為老師重視孩子的問題,最後,她們研究出利用類似口糧的餅乾,製成湯匙形狀,在舀飼料給貓咪吃的過程中,會逐漸軟化,讓貓咪也能連同湯匙一同食用,可說是一舉兩得。而且這個創意成果,還被寵物公司相中,成為熱銷商品!

從這個例子可發現,孩子們的問題看似毫無頭緒,其實可能潛藏著許多創意,只是父母、師長是否願意耗費耐心仔細聆聽,挖掘其中珍貴之處。

郎祖筠在訪談中舉例說道,曾有一位作家正處於文思枯竭之際,他的 5 歲孩子抓著他問:「爸爸,這條公路有多長?」起初,作家還能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不過,孩子一再追問,作家已經無法招架,大聲地反問孩子說:「你到底要幹嘛?」孩子無奈地看著爸爸,回答他:「我只是想要找一條很長、很長,無法計算長度的公路,再告訴爸爸,那就像是我愛你的長度。」頓時,作家的眼淚不由自主地奪框而出。

其實,很多美好事物就潛藏於孩子的問題當中,為人父母者願意多聽聽孩子的問題,也許你也會發現促使親子間更加溫馨的原動力。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4







*****************************************************************************

愛問"為什麼"的寶寶

寶寶的肌膚柔嫩光滑,易受外界環境刺激及細菌侵襲,加上炎夏豔陽及濕熱天氣,對嬰幼兒皮膚疾病更潛在威脅。為了親愛的寶貝,您應了解孩子的肌膚狀況,面對酷暑可能帶來的肌膚問題及日常照護才能迎刃而解!此外,過度清潔寶寶肌膚會為肌膚帶來傷害,如何掌握幫寶寶洗澡重點,您一定要知道!

孩子的問題也許非常簡單幼稚,但是家長的態度要真誠,不要嘲笑他,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不要因為忙或心情不好,就對孩子的問題不理不睬。

「為什麼晚上要睡覺覺?」、「為什麼把拔要上班?」...幾乎所有的寶寶天生就是提問專家,他們一連串的問題常讓照顧者應接不暇。面對愛「找碴」的Why寶貝,您該怎麼面對?放輕鬆,跟著本篇一起來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接招吧!

因為求知慾盛 所以愛問2~6歲是孩子好問的高峰時期,由於好奇心驅使,使得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慾,遇到奇怪、特別的事,立即會打破沙鍋問到底,「為什麼」可說是每個好奇寶寶成長必經的歷程。

根據財團法人台北市保母協會理事長何雲鳳表示,雖然幼兒有強烈的求知慾,為尋求答案而探索,但是他們不一定全然為了求知而提問,有時是無意義,為了吸引大人們的注意;有時則是口頭禪。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問問題的心態與照顧者如何去滿足他們,以及問題有無得到解決,都有密切關聯。如果照顧者未給予正面回應,或是他們不滿意大人所給的答案,孩子可能會沮喪,但還是會繼續提問,如不想吃飯,他們會追問「為什麼要吃飯」;另外,不能接受照顧及生活方式與大人不同,也是他們不停提問的動機,如爸爸出門,會問「爸爸怎麼還不回來」、「為什麼大人要抽煙」…等。

從孩子的問題引導他思考幼兒常問的問題與生活經驗有關,照顧者可從生活習慣去引導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增加他們生活經驗的累積。何雲鳳指出,「問」是腦部思考的發展階段,孩子有強烈求知與探索力時,大人應盡量滿足,包括陪伴、主動提「為什麼」,樂於與他一起探索、解決問題;此外,可藉由他人的行為模式,讓孩子有學習的經驗與機會,教導幼兒正面的行為應給予獎勵,負面則要加以檢討。

例如您教導孩子「戶外的蚊子不一定要打死」,但要使蚊子不叮咬自己,必須先做好防護措施,這樣就可以免於被咬又無須打死蚊子,從中教導幼兒「愛護小動物」的觀念;也可再進一步告訴他「為什麼平常要打蚊子」,激發小朋友同情心、憐憫心,教導其行為判斷及如何解決問題。

耐心回應孩子的問題,讓他勇於發問雖然提問是孩子思考的原動力,然而它也常和「害怕」互相牽制著,孩子一方面被好奇心驅使,想對事物有個徹底的了解,另一方面又害怕挨罵而怯步,因此,孩子需要大人適當的回應與鼓勵,以滿足其求知慾和好奇心,這種好問習慣的累積,可進一步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心理學家認為,照顧者應該做個有回應的父母,孩子在得到適切的回應之後,會更有興趣學習新的事物,所以不要吝於回答孩子的問題,或是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抹殺了孩子的求知心。

面對孩子一連串不可思議的「為什麼」,很多父母容易漸漸變得不耐煩。其實,父母應該欣賞孩子的求知態度,理解他強烈的好奇心。當孩子提問時,父母可以先反問孩子:「你覺得呢?」、「你認為呢?」、「為什麼呀?」…等來引導孩子自行尋找答案,這樣可以加強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當孩子會說:「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在他回答的過程中,大人可以適當輔助他思索,為他理清思緒。即使孩子答錯了,父母也應當讚賞孩子所做出的努力,鼓勵他繼續嘗試。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認同後,自信心自然隨之提高。

孩子的問題也許會非常簡單幼稚,但是家長的態度要真誠,不要嘲笑他,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切記不要
因為忙或心情不好,就對孩子的問題不理不睬,如此只會使他感到深深失望,理性的探索欲望也會隨之消失。同時要注意,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必須簡明扼要,讓孩子明白即可。例如,孩子問「為什麼燈能亮?」你可以簡單的回答:「因為電能發光發熱」。至於更深的電路內容,孩子理解不了,您也無須太費口舌。

由於心智發展的限制,當孩子提到問題時,我們應以童心看童事,為孩子解答,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告訴他,如此親子才能共享發現的喜悅!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320&prev=321&l=f&fid=10





*******************************************************************************

36種方法教出資優兒

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能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證實,幼兒的智能會展現在不同領域(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智能)之中。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發揮不同的智能。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成人的教導。成人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給父母的建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為父母的幫助,而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為)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為發展)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324&prev=325&next=323&l=f&fid=10






********************************************************************************
體驗科學 打造高IQ寶寶
採訪/陳雯琪
諮詢/吳鳳技術學院幼兒保育學系助理教授 賴羿蓉
參考資料/幼兒科學課程設計:多元智能與學習環取向/高等教育出版
每個孩子天生就是個充滿疑問的“好奇寶寶”!怎麼說呢?原來寶寶出生之後,就會透過不斷地探索來增強其天生的好奇心及學習精神。瞧!他鬼靈精怪的小眼睛不停地轉啊轉就是再探索世界囉!透過每一次尋找答案的有趣過程,可以使孩子更認真地投入下一次的探索活動及學習機會,並從中獲得知識。
而科學概念的啟蒙也是探索知識的必經過程唷!吳鳳技術學院幼兒保育學系助理教授賴羿蓉說,首先要澄清一個觀念,啟蒙孩子的科學概念並不是真的要“逼”孩子學習科學,或是提前學習科學概念;而是要啟蒙孩子探索科學及找答案的興趣。
啟發科學概念 培養好奇寶寶!
科學啟蒙的重點並不是在科學理論的學習上!賴羿蓉強調,家長應有效地運用幼兒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隨著幼兒認知概念及肢體動作發展,規畫合適的學習環境;透過與科學相關的學習刺激,啟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與對科學的興趣,累積孩子的科學經驗,進而提升孩子推理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好奇寶寶!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讓孩子成為一名科學家,而是藉由體驗科學遊戲來強化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的興趣,及敏銳的觀察力,以為未來的學習預做準備,建立“如何學習的基礎”。
*解決問題效率100%!
其次,透過科學遊戲更能啟發孩子的推理思考能力。諸如:先與孩子一同進行一個科學遊戲,然後不斷地拋出問題,讓好奇寶寶自己去探索、去找答案,藉以養成孩子邏輯思考及分類、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勇於面對問題、接受挫敗,並能享受獲得答案的喜悅。
當然,問題並不一定要有標準答案,重點是孩子的邏輯推理是否合理,期間家長應著重在開發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樂於思考、喜愛靠自己的能力來獲得答案。
*增加自然世界的知識!
學習自然科學是讓孩子認識大自然奧妙最有效率的方式!透過種種有趣又好玩的科學遊戲,可以激發孩子對自然世界的興趣,並從中獲得相關的經驗,自然地發展出科學興趣。
3~4歲寶寶科學概念發展
「想讓孩子玩科學遊戲,又擔心太早,到底該怎麼知道寶寶的科學概念發展已經成熟了呢?」賴羿蓉指出,每個寶寶的科學概念發展狀況並不太一樣。因此,家長別老是愛拿自己的孩子與同儕相比較。孩子的科學概念發展並沒有一定的時間表,還需視其概念及肢體發展情形才能判斷。不過,大致上來說,寶寶的平均發展特徵如下:
3~4歲發展特徵
* 開始有目的地探索及實驗,並期待努力的成果。
* 喜歡身體的活動及感官的探索。
* 喜歡由成人主導的短暫科學經驗,但當活動由自己主導時,效果會更豐碩。
* 喜愛發問,老是追著人問:『為什麼…?』但對答案不一定能融會貫通,僅能理解簡單的因果關係。
* 語言技巧快速發展,此時的寶寶已經能連結並討論事件囉!但在發音及條理的思考上會有困難。我們常會發現此時期的寶寶常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壓力大或是太過興奮時。
* 進行有意義的活動情境時,寶寶的學習效果會更棒。
啟蒙小幫手:
* 媽咪可給予充足的探索時間,且不隨便打斷寶寶的活動。此時不妨利用觀察紀錄表,來協助寶寶進行探索。
* 應用書籍及多媒體教學來營造更多元的學習環境;最好是與孩子的生活相關的主題,如此效果較佳。
* 媽咪僅是引導者,最好讓寶寶透過自主性地探索活動來獲得相關知識。
* 當寶寶開始不斷問『為什麼』的時候,也別嫌他煩,因為這代表著他想了解因果關係了!媽咪可藉由簡單的討論方式來引導寶寶。
* 當寶寶無法清楚地表達時,家長不妨代為翻譯孩子的童言童語。
Play Games:驚奇的科學遊戲
玩遊戲是貼近科學最快且最有效率的方式!賴羿蓉指出,在玩科學遊戲時,家長可以成功地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好奇心,讓寶寶更熱中探索科學的奧妙;同時還可刺激寶寶的大小肌肉的發展、訓練孩子眼睛的觀察能力,並增進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分類的概念,還可促進孩子科學智能的發展。現在趕快拉著寶寶一同來探索科學的趣味吧!
※ Games:神奇的靜電感應器
材料:頭髮、絨布
玩法:
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家裡有哪些東西是會產生靜電呢?媽咪可以先給小朋友一塊絨布,請他先磨擦一下家裡的用品,接著再將頭髮靠過去,看看頭髮會不會被吸附住,如果會,就是有靜電囉!而當小朋友發現開關電視會產生靜電時,可能會不斷地開關電視,讓媽咪哭笑不得唷!
媽咪還可以進一步請小朋友分類!將會產生靜電的用品歸為一類,不會產生靜電的用品則歸為另一類,藉以訓練孩子進行分類的能力。
※ Games:變色高麗菜汁
材料:紫色高麗菜汁、杯子、生活中各種不同的溶液(如:檸檬水、小蘇打水、醋等)
玩法:
媽咪可先將紫色高麗菜熬煮成汁,並向寶寶宣稱這是一杯會變魔術的紫色魔術水,當它碰到不同的液體時就會變成不同的顏色。
接著將紫色的魔術水倒入不同的溶液中,如:檸檬水、小蘇打水、醋等,接著神奇的事發生囉!紫色魔法水會變成紅色(酸性)、紫色(中性)、綠色(鹼性),讓小寶貝驚奇不已喲!
 
(取材自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1_37.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