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產後生理變化.保健及常見疾病

產後生理變化
 子 
 宮 
 
產後第二天子宮仍高於肚臍,而後每日約下降一公分。7-10天後才可恢復在骨盆腔內。  
 產 
 後 
 痛 
 
子宮恢復初期,由於強烈收縮,可能會有「產後痛」。約持續3-4天後可消失。經產婦比初產婦明顯。  
 惡 
 露 
 
產後子宮內分泌物由陰道排出,前二天色鮮紅,量多、腥味重,3-9天呈褐色,然後漸淡,不再有臭味。期間約2-4週不等。  
 乳 
 房 
 
產後2-3天開始分泌乳汁,呈黃色稱為「初乳」,含豐富免疫抗體,因此若身體情況許可,產後應親自餵奶。如此可增強寶寶對疾病的抵抗力及腸胃的消化及吸收力。  
 排 
 泄 
 
產後數天,尿量增加、出汗多、偶有盜汗現象、易便秘、食慾也較差。約在二至四週恢復。  

產後保健事項
 住 
 院 
 
須有充足休息、睡眠。自然生產後,幾小時內即可下床用餐和排尿,但仍以休息為佳,約三天左右即可出院。剖腹生產則等排氣,試飲開水無不適後,再開始逐漸進食。應多下床活動,避免術後沾粘。病情順利,可於六天左右拆線出院。  
 會 
 陰 
 清 
 潔 
 
產後應注意會陰清潔,以衛生棉遮護會陰以吸收惡露,並隨時更換。大、小便後,應用溫水或消毒水由前往後沖洗。  
 沐 
 浴 
 
滿月前仍應每天沐浴,以維持皮膚正常功能。宜採淋浴,切勿用盆浴,以防細菌進入子宮引起發炎。洗髮後迅速吹乾頭髮,避免著涼。  
 飲 
 食 
 
應注意補充足夠的營養,均衡攝取,不忌食蔬菜、水果等各類食物。產後常口渴,可多飲開水、牛奶、湯類及熱粥等易消化食物。  
 性 
 生 
 活 
 
惡露乾淨、子宮完全恢復才可行性生活,通常約在產後滿月左右,否則易感染或出血。  
 產 
 後 
 檢 
 查 
 
產後6週即需做產檢,可以健保卡按一般就醫程序辦理,以檢查生殖器官是否已完全恢復。  
 產 
 後 
 運 
 動 
 
產後選擇合適運動可璔進腹肌收縮,促進子宮收縮,保持美好身材。  
 避 
 孕
 
滿月後無論有無哺乳,月經來潮之前均可能懷孕,故不能等月經來潮後才開始避孕。  

產後常見的疾病
疾病病因及處理
 產 
 後 
 感 
 染 
 
因生產時或產後造成細菌感染侵入產道、子宮,甚至全身。 通常在產後二、三日即有發冷發熱,惡露臭,下腹部疼痛。如發炎在會陰、陰道等傷口處時,則可見潰爛腫痛且發熱。 凡此種產後二星期內發燒、疼痛現象,皆應及早治療,以免延遲有生命危險。  
 尿 
 路 
 問 
 題 
 
有些產婦在產後有不能解小便的情形,這是因生產中尿道受壓迫過久,引起腫脹和一些創傷,以致暫時失去排尿的能力,導致膀胱積尿過多。 故產後六小時內一定要排尿,若無法排尿可視情形導尿,避免膀胱積尿過多、過久,否則須留置導尿管數天至數週才可復原。 亦有些人產後會發現小便次數增多,小便時或解小便過後會疼痛,尿色不清而惡臭,即為膀胱發炎徵兆,應早治療。  
 產 
 後 
 子 
 宮 
 出 
 血 
 
產後一週內或更久,若惡露中如仍混有鮮血或血塊,血量增加,常為子宮內殘留胎盤碎片、產道裂傷或子宮收縮不良所致。 應速診治,否則易導致產後貧血症,甚至發生休克。  
  
 乳 
 腺 
 發 
 炎 
 或 
 乳 
 腺 
 膿 
 腫 
 
若乳腺不通或乳頭照顧不好,引起破皮而導致乳腺炎時,乳房會紅腫脹痛,且有發燒、發冷症狀。 要及時診治,若已轉至乳腺膿腫時,則要請外科醫師做引流手術﹝把乳房內堆積的膿經乳皮切開,使其引出體外的手術﹞。  
 
如有下列情況,請返院求診: 1、產後發燒:超過38℃時。 2、產後大出血:紅色惡露不止。 3、乳腺炎:乳房局部腫脹疼痛,有熱感、發燒。 4、會陰部發紅腫疼痛。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ans-blog/article?mid=2369&prev=2370&l=f&fid=30






*********************************************************************
新手媽媽的產後憂鬱症
【聯合報/袁瑋/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 敏敏(化名)帶著一歲多女兒回診,看著她親暱逗著女兒,滿臉幸福,實在很難和一年前經常哭泣、覺得無助、老擔心無法勝任母親,罹患產後憂鬱症的她聯想起來。 一般所謂的「產後憂鬱症」,通常在產後四周發生,原因迄今未有定論。就生理因素,懷孕時升高的雌激素、黃體素在產後減低,生產造成的疼痛與肌肉痠痛、照顧寶寶造成的睡眠剝奪等,以及初為母親的壓力、適應新的家庭角色、擔心喪失吸引力等心理因素都是可能原因,依輕重程度分為三類。 輕度產後憂鬱情緒(Babyblue) 約50至80%新手媽媽都會遇到,通常兩周內自行緩解,臨床表現包括煩躁、易怒、有時候想哭,但這些症狀不會每天發生,也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或照顧寶寶的能力,還是能和寶寶產生依附關係,在照顧中得到滿足感。 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發生率10至20%,需要醫療協助。表現和重度憂鬱症雷同,幾乎每天都情緒低落或易怒、對寶寶有負面感受、擔心自己傷害寶寶、食欲及睡眠困擾、整日提不起勁、不想與人接觸、覺得自己沒用或充滿罪惡感、甚至有輕生念頭,但不需要每一項都符合。 原本即有憂鬱、焦慮症病史或家族史或者曾有產後憂鬱症、經前症候群、婚姻關係不良,家人無法給予情緒支持者,以及孕期發生親人重病或過世等重大失落事件者,非預期懷孕或抗拒懷孕及菸、酒或非法藥物濫用者,產後憂鬱症發生率較高。 產後精神病症(postpartum psychosis) 發生率約千分之1至 2,是產後最嚴重的情緒併發症。會出 現妄想或幻覺、情緒激動失控,可能不斷有傷害寶寶的想法,以至於最終做出行動,需要緊急的醫療介入或住院。 產後憂鬱症需要治療,先生或家人在協助母親就醫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許多母親會說服自己這樣的沮喪是正常的,或即使知道自己需要協助,卻因擔心被認為是壞母親或瘋子而被迫與小孩分開,不敢就醫,以至延誤治療。 國外大型研究指出,未被治療的產後憂鬱症可能導致長期的負面影響,包括 影響母親與小孩的連結、小孩認知功能發展的阻礙、小孩有較多的負面情緒。治療方式可分為短期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醫師會依照母親的狀況討論後決定,目前已有多種抗憂鬱藥物,即使餵母乳也可以安全使用。 【2008/05/06 聯合報】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26567485/article?mid=214&prev=498&next=213&l=f&fid=12






*********************************************************************
半夜起床餵奶 4成媽睡不飽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媽呀!真辛苦」母親節前夕,兒福聯盟今天公布「台灣地區幼兒媽媽托育現況調查報告」,發現家有幼兒的媽媽「日子不好過」,超過四成幼兒媽媽每天睡眠時間不到六小時;七成感嘆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近三成媽媽則為了孩子放棄工作。
兒盟的「台灣地區幼兒媽媽托育現況調查報告」,針對全台25縣市1081位家有三歲以下幼兒的媽媽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家有新生兒的媽媽大嘆睡眠不足。「最辛苦的就是餵母奶,白天倒還好,但是夜深人靜時,只有我獨自在冰冷黑夜中擠奶,老公和兒子睡得呼嚕呼嚕,唉!」,近三成的媽媽每天睡不到六小時,超過一成連五小時睡眠時間都沒有。 7成媽媽「無法做自己的事」 「好想和朋友去逛街、喝下午茶」,為了照顧孩子,七成三的幼兒媽媽認為,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班族幼兒媽媽也感嘆「下班之後,有還要『再上班』的感覺」,近四成認為無法兼顧工作與孩子,更有近三成母親為此放棄工作,平均復職時間是六年以上,人數也不到五成。由於精神壓力大,有八成四的幼兒媽媽曾對孩子發脾氣。 儘管辛苦,只有一成四的媽媽將孩子送給保母照顧,多半仍由家人或自己和配偶承擔,有四成媽媽認為「自己帶孩子照顧比較好」或「可享受照顧小孩的親密感」。此外,部分幼兒媽媽表示「不是每個人都請得起保母」,加上「沒執照保母月薪1萬,有執照則要1萬5000元,加補助也不划算」。 只有6%使用過社區保母系統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政府在今年4月推出托育大利多,但九成六的幼兒媽媽沒有申請「托育費用補助」;近六成的媽媽則不知道「社區保母系統」是什麼,只有6%使用過。 當媽媽雖辛苦,但調查也顯示,仍有七成五受訪者自認是快樂的母親,甚至超過四成還想再多生一個孩子,顯示母愛偉大。 【2008/05/07 聯合晚報】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26567485/article?mid=213&prev=214&next=212&l=f&fid=12







*****************************************************************************
產後惡露何時了?
了解惡露
  生產後子宮所產生的分泌物稱之為「惡露」,惡露的量以及特性會隨著產後時間的推移和子宮的收縮狀況而每日改變。產婦如果對惡露的特性有所了解,可以幫助自己了解子宮恢復的情形,並且及早發現異常的狀況。

怎樣的惡露是危險的徵兆?
  生產以後頭兩三天子宮所排出的惡露,主要的成分是血液以及少部分的黏液,所以又稱為「血性惡露」。這些黏液的來源,主要是胎盤著床位置上一些殘留的組織,有時候還會帶有一些殘留的胎膜或是胎盤的碎片。正常的血性惡露之中,應該不會有很大的血塊或是大塊的胎盤組織,出血量也不會太大。一旦有這些異常的現象或是不斷地有鮮紅的血液流出,都是不正常的情形,應該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產後的第四天到第七天,胎盤著床部位的子宮內膜逐漸修復,出血量和分泌物都逐漸減少,量也逐漸變少、變稀,變成有點粉紅色,或是帶有血絲的分泌物;這時期的惡露稱之為「漿性惡露」。

  到了產後十天左右,惡露已經慢慢變為黃色或白色,甚至是透明無色的,所以有時候會稱之為「白色惡露」。通常到了產後的第三個星期,這些分泌物都會逐漸減少。

  但是有時候,整個過程中都會陸陸續續的排出帶有褐色的分泌物,許多傳統的觀念以為這些「黑血」是屬於「髒血」,會影響身體的健康,這並不是正確的想法。這些褐色的分泌物,表示子宮仍然處於持續修復的過程,所以會有少量出血的現象。通常少量的出血會在子宮內停留一段時間再排出來,就會變成褐色或咖啡色;持續大量的出血反而是鮮紅的顏色,如果不斷的有鮮血流出,是一種危險的訊號,需要密切注意。

惡露的特性
血性惡露
*時間:產後1-3天
*量:中量到大量
*味道:有魚腥味
*外觀:鮮紅,以血液為主,可能有小血塊

漿性惡露
*時間:產後4-7天
*量:少量
*味道:通常沒有特殊味道
*外觀:粉紅,或是帶有褐色的黏液

白色惡露
*時間:產後1-3週
*量:微量
*味道:通常沒有特殊味道
*外觀:乳白色或黃色,可能帶有褐色的血絲

資料來源:臺安婦幼網周輝政醫師

作者:周輝政醫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288&prev=5289&l=f&fid=63






****************************************************************************
 
  產後尿失禁,羞羞臉!
排尿困難怎麼辦?
  生產的過程中,由於寶寶擠壓產道,往往造成產婦的膀胱和尿道周圍組織充血和水腫,不但肌肉會沒有力量,感覺也變得比較遲鈍。因此,往往膀胱已經漲滿了尿,產婦本人卻沒有一點感覺。尤其產後身體會排出大量的水分,尿量會一下增加很多,因此如果沒有注意排尿的問題,將尿液解出來,很容易會使膀胱受損。

  產後4小時就應該下床解尿,如果無法順利解尿,可以用溫水沖洗會陰部或是用手按壓下腹部膀胱的位置,以協助排尿。如果經過這樣的處理,仍然無法順利排尿,就應該請教醫護人員,進行必要的處理。必要的時候,醫師會幫您裝上一根導尿管,通常兩三天之後,膀胱就可以恢復正常的功能了。

向「尿失禁」說不!
  產後另外一個排尿的問題是尿失禁。尿失禁是自然生產常見的後遺症,根據統計,三分之一的婦女在生產以後或多或少都會有尿失禁的症狀。這是因為自然生產的時候,寶寶的頭部通過產道,會造成產道的損傷,使陰道以及骨盆的肌肉和韌帶鬆弛所致。

  但若能做適度的產前和產後骨盆運動,便可以加強骨盆肌肉的力量和彈性,可以有效減輕尿失禁和其他骨盆鬆弛的症狀。目前大家最熟知的是「凱格爾」骨盆運動。通常在自然產後的第二天或是剖腹產以後的第三天,只要體力和傷口狀況許可,就可以開始進行運動。

  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又稱骨盆括約肌運動)的目的在於經由收縮和放鬆的運動,增強恥骨、尾骨肌肉的強度,以減少尿失禁的困擾。不論是坐著、站著或是躺著都可以進行這項運動。運動的時候,緊縮肛門,或是類似憋尿的動作都可以,這時候腹部、大腿或是臀部的肌肉應是處於放鬆的狀態,有點類似傳統的「提肛」動作。運動的方式包括:
‧快速收縮和放鬆肌肉。
‧縮緊肌肉,數到五以後再放鬆。

  開始時由每天數次開始,每種動作反覆進行十次,然後慢慢增加。進行此運動一定要有耐心,隨時進行,例如等公車、休息時都可以進行,通常三個月以後就會有明顯的效果。不但能預防尿失禁,還有助於收縮會陰部肌肉、預防陰道鬆弛、預防子宮及膀胱下垂,並可促進血液循環及傷口癒合、減輕疼痛腫脹、促進膀胱控制力恢復、幫助縮小痔瘡等等,對產後婦女而言,是一項很輕鬆又很重要的運動。

資料來源:臺安婦幼網

整理:張玉櫻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288&prev=5289&l=f&fid=63






*******************************************************************************

避免過敏兒的產生,應從產後衛教開始

每三到五個寶寶就有一個是過敏兒
前 言
台北市學童(7-15)的氣喘病發生率在過去二十年間增加8.3 倍。民國63年調查三萬名學童,發生率為1.30%;83年調查六萬名學童,發生率為10.79%85年環保署調查全省1030萬名13-15歲國中學 童,其發生率為10.20%。除了氣喘病外,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十年來也增加了4倍之多,此外,異位性皮膚炎及蕁麻疹(皮膚過敏症)的好發率二十年來也分別增加了4倍。
證據顯示,若父母當中有一人具有過敏體質,則生下來的小孩有1/3會有過敏病的可能。假如父母兩者皆有過敏病,生下來的小孩子得到過敏病的機會也會加倍(2/3)。萬一父母已有過敏病,生下來的第一胎也遺傳父母是個過敏兒,那下一胎再生出過敏兒的機會可達100%
什麼是過敏?
過敏是指生物體對外來的異物(過敏原,即抗原)所產生的一種不適當反 應而言,此種引起過敏反應的異物,我們通稱為過敏原。而我們身體會對過敏原產生過敏性抗體,即通常所謂的IgE三抗體。過敏是孩童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包 括支氣管氣喘、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昆蟲螫刺過敏、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過敏性結膜炎和藥物過敏等。
過敏症狀會隨孩子長大,而從一個器官系統轉向另一個器官系統。通常在幼兒時期是食物過敏或濕疹,後來這些問題可能消失了,而諸如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的呼吸道過敏又出現了。當然,過敏症狀發生的順序也可能改變,濕疹與氣喘並存完全可能,也可能併發其他過敏症。
過敏在臨床上會因表現在不同的器官而顯現不同的病症
器官
病名
症狀
 
 
皮膚
異位性
皮膚炎
癢性濕疹,在頭、面、
軀幹、四肢關節附近
蕁麻疹
突發性、陣發性之皮膚
紅腫塊、會癢
眼睛
過敏性
結膜炎
陣發性眼睛癢、紅眼睛
鼻子
過敏性
鼻癢、打噴嚏、流鼻水
(
在早晨或季節變化時)
氣管
氣喘
陣發性之呼吸急促或喘鳴、季節性久咳
剛生下來的寶寶如何有效地預測他是否為過敏兒?
  1. 明顯的過敏病家族史
    過敏體質的父母易生下過敏病的小孩,假如您患有過敏性鼻,您的下一代不只是可能會發生過敏性鼻炎而已,也有可能會罹患過敏性氣喘或根據前台大謝貴雄教授發表的臨床研究(Acta Paed Sin Vol.32 N0.3 1991)顯示,依下表家族過敏指數Family Allergy Score),如超過4,則是屬於高危險群的過敏家族,生下來的寶寶可能是過敏。
 
  • 請先了解您的家族過敏指數(FAS)
家庭成員
孕婦
丈夫
胎兒之兄姊
夫妻之父母
及兄弟姊妹
過敏病
偶發
偶發
偶發
偶發
過敏指數
3
2
3
2
3
2
2
1

  1. 剛生下來的新生兒,其臍帶血中若台有較高的過敏性球蛋自E(IgE>=l.Olu/ml),嬰幼兒以後也較容易罹患過敏病。
    以上兩者,皆可有效偵測過敏兒的發生。
過敏體質高危險群寶寶應如何餵哺以避免過敏病發生?
  1. 完全哺餵母乳至六個月以上:
    因牛奶是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在嬰兒尚未成熟的腸胃道易將此過敏原吞噬進體內引致過敏的發生,而母奶則無此顧慮。但哺餵母奶的媽媽,我們亦建議應儘量避兔食 用已確知對自己有過敏之食物,如:牛奶及其它高過敏原的食物,如:有殼海鮮(蝦、蟹)和有殼堅果(花生)導至停餵母奶。
  2. 若真的無法哺餵母奶而需以配方奶來補充的話,我們建議以蛋白質經過水解的低過敏性 「水解蛋白配方嬰兒奶粉」來取代母奶哺餵寶寶至少6個月以上。
  3. 出生後六個月內不要餵副食品:
    延緩副食品的添加至六個月後才開始,且對於高過敏原的食物,如:牛奶、羊奶、豆奶、黃豆、麥、蛋、有殼堅果、有殼海鮮,應延後開始添加或避兔食用。
  4. 居家環境注清潔以隔絕環境中的過敏原
    家裡要盡量保持乾淨減少灰塵;寢具要用防瞞塵套罩住以隔絕塵瞞;不在屋內抽煙燒香,減少空氣之污濁;使居居盡可能保持低瞞、低污染的環境,以減少過敏原對人體的刺激。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172&prev=5268&next=5146&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