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給孩子『金錢』不如給孩子『時間』

早上開車聽廣播,節目結束前來賓分享給所有聽眾一句話︰給孩子『金錢』不如給孩子『時間』。心中對這句話起了很大的共鳴。
常見許多學生早出晚歸,清晨六、七點出門,下午四點放學後繼續到安親班上課,直到九點才回家。

問他為什麼會這樣?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家裡沒有人,爸媽要我去的!』言語中透露著諸多無奈。

記得有一次,在走廊上遇到一個一年前教過的學生,令人訝異地,他原本天真的模樣完全不見了,變得像是街頭上的混混一般。

和他聊聊,才知原來是晚上父母都不在家,沒人陪伴,整晚就一直掛在網路上,至半夜三、四點才睡,隔天起不來,所以每天都十點才上學,到了學校繼續睡,就這樣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

聽了以後,讓人覺得好心疼!

記得小時候,父母親為了養家,半夜三、四點就得出門到市場賣魚,一直忙到中午才收攤回家。

然而爸媽在忙碌之餘,總會撥出時間,各騎一台摩托車帶著我們3個小蘿蔔頭出去玩。

有次還遠從新莊騎到坪林玩水,回程時遇到大雨而且媽媽的機車還壞掉,一家人擠在屋簷下躲雨,嘻嘻笑笑卻也不覺得苦。

那時我們的物質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是卻可以感受到父母親對我們深深的愛!

現在的社會,父母親依然為了生活打拼,從早忙到晚,無非是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自己沒有時間陪孩子,只能用『錢』陪小孩、滿足小孩;遇到假日,父母親累了只想好好在家休息,孩子們也利用假日補睡眠債,彼此間的交集互動非常少,『家』的溫馨感覺愈來愈淡薄!

每每和同事聊起孩子的行為問題時,都會得到一個結論︰通常這些小孩都是沒有家人陪伴的!

所以真的懇切呼籲所有父母親,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吧!

 資料來自 太平洋女性網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

從日常生活中教孩子理財

http://group.cyhvs.cy.edu.tw/mediafile/403/fdownload/641/1043/2011-6-30-11-0-54-1043-nf1.pdf









**********************************************************************
從小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投資觀念
理財觀念最好從小培養,但不是教導他們變世故,或在物質和財物意識上趨於早熟。教導子女理財是為了培養他們獨立自主、並能為自己生活負責,有多餘的錢後,能照顧身邊的人、對家庭社區有所貢獻。 本書甚至提到,父母除了要教導子女儲蓄、聰明消費、創造收入,也要讓他們練習創業、懂得投資、認識信用、參與慈善事業,以及發揮自身影響力。這是非常宏觀的財務價值觀念。 書中對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建議和學習的目標。我女兒今年16歲,從她小時候,我就很注意她使用金錢的內容和態度。 我發現國小時她花費不多,上國中開始想買自己喜歡的CD和漫畫後,她才發覺錢不夠用,上了高中受到同儕的影響更增加了打扮和出遊的消費。我通常會在儲蓄、預算以及聰明消費方面給她指導意。 看了這本書發覺作者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理財的能力培養,將它視為子女人格發展的工具之一。書中的一些做法,如組成「理財親友團」、閱讀和錢相關的書籍、討論未來要從事的行業及新人收入等,都是很好的點子。
其實很小教 是最好 國小一年級是最基本的 最好是幼稚園就要先讓她們有個習慣 買它們買玩具好了 如果很多樣它們都很愛 就不要一次買給他們 讓它們培養選擇的習慣 不用給他們會計大觀念 教他們從小習慣培養起 如果行不通 就說 OK 我每個禮拜給你多少錢 你要存起來買 這時候(它們大概國小1 2 年級了大了一點 給他們一點理財的觀念囉 像給他們一點理財的遊戲 LIKE 我每個月給你這些錢 你都不花的話或是把一部分放在儲蓄 我給你加利息 他們就會有興趣 去算 或是幫他們放到教育基金 等到國中 就可以讓它們安排負擔家庭的開銷 一小小部分 10%的水電費ㄚ 讓她們有參加的感覺說 高中ㄋ就可以 跟他們說說 市面上的一些 生意上會計上的 金融觀念 LIK股票是怎樣的原理ㄚ 也要跟他們說後果嚴重性喔 我們在高中老師就是有教我們 股票的運作 可是高中不適合 玩股票 可以推薦他們做基金的投資 大學就叫它們出去打工囉 定要讓他們有打工的習慣 知道錢難賺台灣的父母太寵小孩了 美國的小孩13歲就出去打工囉 18歲踢出去自生自滅 當然我們不能這麼狠 可是讓他們有打工的經驗是對的 父母不要太心軟 幫小孩付卡費 要讓它們承擔 至少有讓它們感覺到 我花太多 糟糕的感覺 這些是最基本的理財吧 習慣是小時候養起的 狠重要







**********************************************************************
教導孩子走上致富之路的11堂課
有錢不一定自由快樂,但沒錢一定沒自由也不快樂,就算生活再簡單平凡,每次都要為下個月的房租及生活費煩惱,怎快樂得起來?每天要為生活打拼,怎有隨心所欲的自由呢?我覺得第二課寫得很好,先付錢給自己,無論賺多少,都要存下一小部份,學會累積自己的財富,不一定要多富有,但至少有一筆可讓自己衣食無虞,偶爾可以單飛出遊的基金,醬就很棒了!而把這些武功秘笈教給你的小孩,所謂人不理財,財亦不理人,理財觀念好的小孩,無異也是為他的將來打下好基礎,讓他擁有釣魚的技巧

 要是能早些起步該多好。年輕的時候要是有人教會我這些該多好。一切都會變得簡單多了。」 想像一下 ,如果在學校就開始傳授孩子理財之道,世界將變得多麼美好。遺憾的是 ,學校通常不提供理財教育 ,甚至不打算、也沒有計畫這樣做(至少目前如此)。明智的成年人該擔當重任 ,親自完成這項任務。方法如下。   教導孩子走上致富之路的11堂課
 
第一課 教導孩子成為老闆   記得七歲時 ,祖母給我上了足以影響我一生的一課。麥當勞是我最喜愛的餐廳 ,有一天祖母在餐廳對我說:「大衛 ,來麥當勞的有三種人:員工、顧客、老闆。如果想變成有錢人 ,就得自己當老闆。」   那天晚上 ,祖母教我看麥當勞的股價 ,為我解釋買進上市公司股份意味著什麼。「假如現在就開始存零用錢 ,」她說道:「以後你就可以買麥當勞的股票了。如果有朋友去那邊吃東西 ,你就等於是在賺他們的錢了。」   這就是那堂課的全部內容 ,我銘記於心。   想讓你明白的是:教孩子理財投資的良機就是現在。要傳達的意思也很簡單:每一種商品或服務都由某家公司提供 ,就像我祖母所說的 ,你可以選擇成為員工、顧客或老闆。   教導孩子成為老闆。

  
第二課 教導孩子永遠先付錢給自己   如果不先付錢給自己 ,就永遠成不了有錢人。現在你明白這一點了 ,但孩子們可不清楚。告訴他們只要賺到一美元 ,首先就應該付給自己。   簡單來說 ,就是解釋致富的祕訣——賺到錢後 ,先付自己10%。賺了十美元就存下一美元 ,其餘的可以用掉。告訴孩子 ,如果照這樣做 ,就永遠不用擔心沒錢花!  

第三課 讓孩子了解複利的神奇力量 複利的神奇力量已成為生活的樂趣之一 ,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意思。教孩子要「先付錢給自己」 ,他們可能不懂。告訴他們如果想變成千萬富翁 ,就得從年輕時開始存錢。你必須計算給他們看。讓他們明白如果年輕時就開始每月存錢 ,他們最終會得到的回報將是多大一筆錢。

第四課 教導孩子買房而非租房 告訴孩子 ,你認為買房是最明智的選擇 ,一定要他們牢記這個觀念。孩子們喜歡電視節目「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裡的唐納川普嗎?告訴他們川普正是靠房產致富 ,而這一切都始於第一次購屋經歷 ,和他們分享你購屋的經驗。

第五課 教育孩子了解信用卡和負債的陷阱 如果孩子們逐漸沉溺於使用信用卡 ,無庸置疑這是我們在誤導他們。孩子們親眼看見我們毫不負責的簽帳消費 ,但他們見不到的是債務帶來的沉重壓力。 讓他們明白信用卡也有複利效應 ,只不過是反向的。 跟你的孩子說 ,如果利率為二 ,每月靠支付最低還款額還清七千美元的卡債 ,需時將超過三十四年 ,花費二萬多美元。 解釋清楚:如果能謹慎負責地使用信用卡 ,那就沒問題。但帳單上的最低還款額是一個陷阱 ,目的是讓他們永遠背負債務。最重要的一點 ,如果遲繳信用卡帳單 ,或乾脆不繳 ,那就等於毀了自己的信用紀錄 ,這樣日子可不好過。讓孩子明白 ,銀行或商家願意給他們信用卡 ,並不代表他們真的就負擔得起。

第六課 告訴他們什麼是拿鐵因子 你明白什麼叫拿鐵因子 ,孩子們可不清楚 ,不如今天就給他們打個比方吧!像玩遊戲一樣 ,某天讓他們追蹤自己的拿鐵因子 ,然後讓他們報告把錢用在什麼地方。讓他們算一下 ,如果省下不該花的錢 ,將來能積聚多少財富。
當孩子們發現這樣做真的可以讓他們成為千萬富翁 ,他們肯定會大吃一驚並為之所動。

第七課 教導孩子拿不出現金買的東西 ,就別買 如今 ,我們置身於一個「現在就要」的社會。孩子們在MTV裡看到明星珠光寶氣 ,佩戴價值數十萬美元的手錶和項鍊。告訴孩子 ,這些裝扮時髦的明星在十年內肯定會過氣。這是事實 ,孩子們必須知道真相。 讓他們明白這不是錢的問題。孩子們可能認為自己應該變得富有——這是個很棒的動機 ,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你也得為他們爭取)自由。教導孩子之所以不買奢侈品而要存錢 ,是因為這樣做能確保財務上的穩定 ,而財務穩定了才能享有自由。如果銀行裡有存款 ,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

第八課 教導孩子回饋社會 告訴孩子回饋社會的重要性 ,這類教育並不一定要在教堂或廟宇進行 ,家庭教育更為重要。孩子們必須在小的時候就了解回饋社會的重要性。教導他們這樣做 ,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

第九課 解釋你在使用金錢上犯過哪些錯 告訴孩子們你的真實經歷。你在哪方面犯過錯?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 ,你會怎麼做?你有數十年的人生經驗 ,跟他們分享。將你辛苦學到的知識當成禮物送給你愛的人 ,這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人生。

第十課 教導孩子掌握自己的命運 有太多家長要求孩子上學 ,取得好成績 ,找到好工作 ,但這並不能帶來富足的生活。 有錢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成為老闆。中產階級教育自己的孩子成為員工。 那麼 ,教育你的孩子成為企業家!在這樣一個充滿未知的競爭社會 ,擁有企業家精神才能擁有財富和保障 ,孩子們才會有個美好的未來。世界需要更多夢想家、實業家、創造者 ,也就是說 ,我們需要更多創業家。

第十一課 鼓勵孩子懷抱偉大夢想 世界需要更多夢想家。就讓大人們成為現實主義者吧 ,但必須讓孩子們相信終有一天夢想可以實現。人生最大的目標便是發揮才智 ,成為自己應該成為的那個人。對孩子們來說 ,便是夢想擁有一個比現在更美好的人生。 請培養孩子成為夢想家 ,過富足的生活。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hmDjQnKFERkTTOj7Xpzi7.nJ/article?mid=21&prev=22&l=f&fid=9




給孩子錢用 不如教孩子如何用錢
很多父母親都有相同的疑慮:不曉得該不該給孩子零用錢?也有不少的父母親不知道到底要給孩子多少錢才算合適?應該幾天給孩子一次零用錢?顯示近年來,有關小朋友的理財教育也慢慢受到家長的重視。
  
小朋友雖然不會賺錢,但是如果把每年的壓歲錢、零用錢等,全部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少的財富。家長除了幫小孩用這筆錢規劃投資商品外,應該也要告訴他們這些錢應該如何儲蓄或花費,幫助孩子從小就培養正確的金錢觀。
  
一般而言,不妨在孩子五歲以後才開始給他們零用錢,因為五歲以前的孩子,對金錢的觀念較為模糊,他們有時還不知道一塊錢和五塊錢的差別呢!至於應該給孩子多少錢呢?最好是先和孩子討論,並讓他們說說想把這些錢用在哪裡,再討論應給他們多少金額。
  建議父母不妨依循以下步驟,讓孩子從小就逐步建立正確的儲蓄投資觀念:

「定期」給小孩零用錢
  例如約定每個月的第一天、或是每週一發一次零用錢,並且告訴孩子在下次發零用錢之前,不可以再要。剛開始時,可以先以「每週」為一週期,習慣之後,再逐漸把時間拉長為兩星期等;而隨著孩子的年齡愈大,間隔也應愈長。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小孩學習分配一次週期的花費,並且養成習慣,訓練孩子用錢的能力。

培養孩子記帳的習慣
  
剛開始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在領到零用錢時,就先把未來一個週期所需要的花費紀錄下來,額外的支出也要隨後一一紀錄,養成小孩記帳的習慣。幾個月之後,家長不但可依這份資金流量表,檢視孩子的消費傾向,了解他對金錢的價值與感受,萬一發現偏差,也可適時的糾正,或者是作為獎勵孩子節儉的依據。

培養儲蓄觀念
  
如果孩子花錢之前會先想一想,過完這一週期錢夠不夠用之後,就可以準備養成孩子儲蓄的習慣。培養儲蓄觀念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小朋友有過度消費的習慣,讓他知道買東西還是得量力而為。

為孩子開立獨立的銀行帳戶
  
當父母到銀行辦理開戶,或是到銀行存錢的時候,也不妨把小朋友帶去,讓他們慢慢學習開戶、存款及提款的流程,並且和小朋友一起了解銀行定期寄來的定期定額對帳單、投資報表等,這樣孩子可以親身感受「複利」的效果,也是激勵孩子多儲蓄的方法。
  
另外,由於目前稅法規定,每人每年可以免稅贈與他人100萬元,所以資金較寬裕的父母也可以利用小孩獨立的帳戶,作為最方便的贈與資金的證明。如果父母兩人一共有200萬元,可以平均贈與給小孩,而每個小孩獨立的銀行帳戶就可保留這筆資金的流動狀況紀錄,父母可把握這樣的機會增加孩子帳戶中的存款。

建立孩子的理財目標
  
家長可詢問孩子儲蓄是否要達成何種目標?如買腳踏車、玩具等,幫助他從每個月的零用錢規劃出時間表,估計大約花多少時間可達到夢想,建立小朋友的理財目標及投資觀念。
  
至於長期投資部分,由於小孩最大的本錢就是年輕,最能享受錢滾錢的好處,因此建議父母可以用投資共同基金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財,以儲蓄未來的教育基金。舉例來說,若您幫助小孩從三歲開始每個月投資3,000元,以投資報酬率15﹪來計算,到小孩上大學時,就可以累積到200萬元的資金,超過銀行零存整付投資的兩倍以上。
  
所以關心孩子的父母應多鼓勵小孩節省消費、增加儲蓄,從小建立正確使用金錢的好習慣,當然也別忘了,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另外,也不要以金錢做為孩子獎賞或懲罰的工具,並讓孩子自由地應用他的零用錢,久而久之,你的孩子一定會成為理財高手。除了有形的資產增值,無形的正確理財觀念,更是他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寶藏。
本文內容取自於「一毛錢理財俱樂部」








*********************************************************************
《有錢是教出來的》(1)教他有錢,不是給他錢()夏韻芬/著
給孩子錢,就能保證孩子一輩子吃喝無虞?其實未必,倒不如掌握每一次的理財教育,讓孩子漸漸理性的運用金錢,慢慢的就可以擁有很安全而且富足的人生。
天下父母心,總是希望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錢跟所有的愛,都留給孩子!但是我卻要奉勸全天下的父母,寧願教他有錢,不要給他錢。
以我自己為例,我就花了很多工夫和老公建立共識,要「破產上天堂」!也就是花完這輩子我倆賺的錢,然後快樂上天堂,留給孩子的則是全部的愛跟金錢管理的教育。
大多數的人都不是生來就大富大貴,也就是全憑白手起家,一步步賺到自己的銀子、妻子、兒子、車子、房子,這樣的人生多麼令人驕傲,也讓人感到滿足。不論是經濟時代變得嚴苛,還是我們的實力有限,無法替孩子多攢一點銀子。
總之,我們所遭遇的經驗也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這樣有一天他也同樣會感到很滿足、很驕傲,因為他也跟父母一樣,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那五子登科的喜悅。所以,為人父母的縱使再怎麼疼愛孩子,千萬不要剝奪他們人生的樂趣。
如果要回顧人生,我會很懷念爸爸上班、媽媽在家裡做手工的日子,那時我總想早點寫完功課,好去幫媽媽的忙。後來,媽媽為了籌措我們念私立學校的學費,只好去電子公司上夜班,而爸爸總會挑一天讓我們晚睡,然後一起到巷口接媽媽。就算到現在,我還深深懷念那種幸福的滋味。
記得跟老公結婚的時候,同學都笑我嫁入豪門,不過我總是回答說:「對,我老公的確是穿豪門內衣。」結婚初期,我們懵懵懂懂買了房子,沒想到卻套在最高點,也把生活的品質逼到最窘迫的處境,但是我總會懷念每年老公生日時,總會訂飯店帶我去大吃ㄧ頓的甜蜜;為了省一段車錢,反而多了一段散步的感情;為了買部二手車,挑遍大台北地區,後來老公還對我的挑剔功夫感到驕傲,因為正是這樣才會挑到他!其實那時的挑剔,完全是錢不夠多!即使這樣,成家的喜悅,陪我度過婚姻的所有低潮期。
有了孩子之後,辛苦更多。不過,我要說的是,苦中作樂卻可以一輩子難忘,太容易得來的財富或是幸福,反倒不夠雋永。我想,這應該也是很多販夫走卒都有的深刻體驗。
我們都希望未來孩子也有一段屬於他自己的奮鬥故事、有段精采的人生經驗,然後可以很驕傲的跟他們下一代說:「你爸爸當年我……」這種喜悅,我想我們都沒有權力剝奪。


《有錢是教出來的》/(2)教他有錢,不是給他錢()
給孩子錢,就能保證孩子一輩子吃喝無虞?其實未必,孩子會不會被騙?會不會投資失利?會不會把錢一下子敗光?都很難講,很多人擁有上億身價,結果豪賭輸光;還有人因為相信別人,或是胡亂投資,也是賠得一屁股債,這些訊息,打開電視新聞或是翻開報紙就會輕易看見。
不要留錢給孩子,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自己要能養活自己」,也就是說,現在時代不一樣,不再是養兒防老,老實說,孩子不見得要養你。或許是因為工作的時空關係,或者是小家庭夫妻不願意跟長輩同住。所以自己老了,就要安排自己的生活,千萬不要冀望孩子,免得孩子如果安排得不好,又會產生埋怨。何況,讓孩子承受極大的壓力,並非父母所願見。
所以,把要留給孩子的錢用來安排自己的老年生活,除了日常生活開銷之外,還要顧及醫療、老年看護等。讓自己快樂,又不拖累孩子,大家都開心。
至於要留給孩子的是怎樣的金錢教育?我想,生活上的惜物愛物、珍惜資源是根本,然後,便是讓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教育是投資孩子的未來,我常說每個國家都一樣,如果孩子沒有受教育,就找不到好工作,當然也就沒有錢,更不用說將來會有翻身的機會;不僅是這一代,這還會是惡性循環,也就是永無翻身的惡性循環。

我父母那個年代,雖然他們沒有錢,但是卻努力教育我們,傾全力把我們姊弟四人送進私立學校,當然上私立學校並不能保證什麼,但至少這是他們的用心和期待,甚至到現在,他們還是堅信教育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投資。
其次,行有餘力時,我們就要開始孩子的理財教育,包括上超市、把錢存在大豬公裡,還有每年的壓歲錢要怎樣運用,甚至讓孩子安排一次自助旅行,都是很好的教育題材。掌握每一次的理財教育,你就會發現孩子漸漸能夠理性的運用金錢,長此以往,慢慢的他就可以擁有很安全而且富足的人生。



《有錢是教出來的》/(3)零用錢該給多少?()
當孩子知道錢的妙用的時候,就要開始跟孩子談論錢,而且可以適度的給零用錢,至於要給多少,可以自己來決定。
零用錢應該給多少?我想是很多爸媽要做孩子理財規畫中,很重要的思考方向。感覺上,好像要先給他錢,才能教他們管理財富,不過,我認為,他們也可以靠自己的本事來賺錢,這個思考方向,以後會有更詳細的說明。至於,如果要給小孩錢,應該給多少?其實這個問題國內外專家大概已經討論了十幾年,總是沒有定論。還好沒有定論,我們可以自己決定。

通常,當孩子知道錢的妙用的時候,就要開始跟孩子談論錢,而且可以適度的給零用錢。我看過有的媽媽在小孩上幼稚園小班的時候,就給孩子零用錢,當然是用幫他存的方式來給予;其實孩子在小班的時候,應該已經知道錢錢的妙用,因為錢錢可以換得他喜歡的養樂多跟麥當勞,不過我覺得,大概小學一年級開始,會比較好溝通。
我常常在很多場合跟大家討論何時給孩子零用錢?要給多少的問題。有一次,我發現威士卡的台灣總裁柯如龍也有很明確的規定,他一個星期給孩子100元,是台幣,不是美金。雖然我懷疑他是美國人,應該給美金,不過他說:不能給太多。
以美國人給周薪的方式,我覺得很好,後來我跟很多媽媽一起討論,覺得一年級,一天給10元,一周(以上學5日計算)約是50元;二年級一天給20元,一周約是100元;三年級,一天給30元,一周也有150元。總之,在年級之後加一個零,這樣很好記,也很符合一般雙薪家庭給零用錢的水準;當然,這不包括吃飯錢,如果有的小孩還需要買早餐或是買晚餐,則費用要另外算。
至於國中生,那就依照現在的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來估算。以八年級生來說,一周就有400元的零用錢,一個月也有1600元,即使要算入吃飯的便當錢,也是綽綽有餘。我很喜歡在便利商店看到孩子在做選擇,是要買一瓶可樂,還是多吃一個關東煮,這種選擇,對他是有利的,對他的荷包管理更有直接的幫助。
當然,這樣的計算模式,我跟很多媽媽討論過,大家都覺得很可行,我們也正要開始這樣的實驗。不過,在此之前,我想很多家庭的父母還是要先思考一下,是不是準備要開始給孩子零用錢了?自己有沒有能力支付孩子的零用錢?這些都是要先考量。
之後,還要跟孩子討論金錢的責任,因為金錢管理不是只有享樂跟使用的權力,他有更多的責任,萬一孩子拿了錢,正好可以拿去打電動,或是看漫畫花光光,那就是之前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
我個人比較贊成孩子用做家務的方式來賺自己的零用錢,這樣他們才不會覺得錢是由天上掉下來,如果一周給個60元,錢花光了,下周還有60元進帳,這樣,父母給的零用錢就像個水龍頭一樣,沒有任何的規畫。
給零用錢之前,可以先跟孩子討論一下,如果有零用錢,你們會怎麼做?存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規畫,你甚至可以要求孩子要先存一半起來,剩下來的才可以花,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有先存錢才可以花的關鍵。
接下來跟孩子討論,有零用錢之後,父母親要支出的,包括學費、便當錢、車費以及一些學雜費,但是有些是孩子應該自己支付的,例如籃球、腳踏車、名牌球鞋等。
再來就要跟孩子談目標,有短中長期,例如我家老大的短期目標,就是先存到一千元,這樣才可以先存到銀行生利息,接下來,他想買籃球,想買一輛腳踏車,這就是他的目標。目標明確才會有規畫,有了規畫,一切行事就會清楚明白。
我以前就是太溺愛孩子,當他跟我哭訴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台GAMEBOY的時候,我一時心軟買給他,後來他天天打,有一次,還躲在棉被裡玩,我一時生氣,把那台GAMEBOY砸爛了。老實說,後來真的很後悔,因為隨便拿去網路拍賣也會有一點回收價值。


《有錢是教出來的》/(4)零用錢該給多少?()
 現在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電視遊樂器,不過只要該做的事沒做或是受了處分就不能玩,一切規定清楚,他們認真收拾玩具,我也不會亂砸,這就是我付了零用錢之後的好處。
給了零用錢之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每次面對學校的捐獻,我都很尷尬,因為不知道其他同學會捐多少?很多時候,我跟老公都有主動捐款的動作,像任職的工作也會有樂捐行善的活動,所以面對孩子的捐款,怕少了,讓孩子回來嘀咕,多了,也讓孩子不知道面對其他同學的態度。後來,我決定,就是「用你們的零用錢來捐!」由孩子自己做主。
當然,我們會從旁協助孩子,跟他解釋九二一大地震的傷亡、南亞大海嘯的慘劇,讓他們知道有能力去行善樂捐是一件高尚的事情。我們要告訴他,只要是靠你自己的錢捐出去的善念才是珍貴的。
我們曾經帶了一個大豬公,捐給位於關渡的某中途之家,我們也準備了很多的衣服、玩具、書籍,不過工作人員卻說:「東西太多了,錢比較實在。」所以,我家兒子就說:「把大豬公也捐了出去。」我知道他捨不得,不過,他告訴我,他很幸福,因為裡面的小孩都沒有媽媽。
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很容易有行善的動機。我的牧師娘同學庸蕙說基督教有十一奉獻(收入的十分之一來奉獻),我覺得,這也是很好的行善奉獻計畫。
所以,孩子有了零用錢之後,應該要有一部分作為儲蓄,另一部分去列出想要買的目標,當然這個目標會改變,也會有所增減。接下來的一部分就要鼓勵孩子做一些藝術的欣賞,畢竟這是培養生活情趣的方式,像聽演唱會、音樂會、舞台劇,或是幫自己規畫一趟留學團之旅,最後,一定要提醒孩子留一點錢,做一些奉獻捐款。
《有錢是教出來的》/(5)我們家很窮!()
很多父母都會善意的隱瞞家中的財務,主要是因為孩子還小,想讓他們明白「賺錢不容易」的道理。
對很多父母而言,要不要向孩子公布家裡的財務狀況,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我有很多「有錢人」朋友竟然都跟孩子說:「我們的房子是租來的,家具是向朋友借來的。」還有很多朋友的小孩會跟我說:「阿姨,我媽媽說我們家很窮!」
有時候,我氣不過,就會跟朋友說:「幹嘛欺騙小孩,我又不會跟你借錢,何必裝窮!」只見朋友兩手一攤,有氣無力的說:「這也是一種理財教育嘛!」
其實,以理財的觀點出發,我還有點贊同這種做法,大家都知道由奢入簡難,由簡入奢卻是十分容易,如果用宿命一點的看法,一個人一輩子「注定」有多少錢可以花。
不過,如果真是這樣,我倒希望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能花的錢不要佔去太大的比例,這樣等我們看不見的時候,他們才能有多一點錢可以花,相信這應該是許多為人父母的心願。
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善意的隱瞞家中的財務,不過,如果是因為孩子還小,想要讓他們明白「賺錢不容易」的道理,我倒覺得應該先讓孩子明白不是一輩子都可以茶來張口、飯來伸手,東西不見了媽媽就會再買,在外頭惹麻煩也都會有爸媽拿錢來擺平。畢竟習慣的養成要從小開始,疼愛子女的家長千萬不能輕忽。
除非是富豪家子弟,沒有坐過公車,沒有跟別人打賭玩彈珠,出門有保鏢、司機,從小就可以發現自己跟人家不一樣;不過,就算自己不知道,別人也會告訴他:「哇!你們家好有錢喔!」反過來,如果是窮人家,家徒四壁,吃穿都要斤斤計較,我想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小孩也很清楚知道自己家很窮;偏偏就只有那些不上不下的小康家庭,反而很難跟孩子說清楚講明白!
記得小時候學校發的調查表總要填寫「家庭經濟狀況」,爸爸會說:「填小康吧,」其實那時候家裡的生活滿拮据的,我的鉛筆總是要等在美國人家中幫傭的阿姨來贊助,但是為了不讓我在學校受到歧視,爸爸總會寫下「小康」的字眼。
《有錢是教出來的》/(6)我們家很窮!()
現在的中產階級,大都是屬於小康之類,很多父母在職場上努力工作,積極的加班、升遷,拚命的學習理財,為的就是在有限的薪水裡,多攢一點錢。但是多攢的錢,總是無法逃過國稅局的稽查。
很多販夫走卒因為擺地攤可以不要報稅,所以荷包滿滿,出入名車;許多有錢人更是會請會計師做海外的節稅動作,所以賺很多卻繳很少的稅。只有中產階級,賺的每一毛錢都逃不了稅。所以我常說,中產階級賺錢是賺稅後的錢,但是花錢卻是花稅前的錢,生活起來十分艱辛。
我有很多在外商公司工作的朋友,位居高階主管,年薪好幾百萬元,按理說都是有錢人,不過他們還是無法跟自己的孩子談論財務狀況,其中一位朋友,已經擠進大直重畫區,身價數千萬元,但是還總是擔心「隨時沒工作」,所以只能騙孩子說:「房子是租來的,每月的租金要十幾萬。」
連我自己也很難跟孩子解說家庭財務的全貌,不過,我還是會盡力跟孩子說明,例如,房子是爸爸買的,不過我們還有貸款要繳;車子是爸爸的「禮物」,是爸爸努力工作賺來的。
因為家裡實施家務有給職,所以孩子從很小時就知道,錢是需要靠賺來的,而小孩子幫忙做家事就會有錢拿。有一次,我請老大幫忙看弟弟的功課,如果檢查沒有錯,我就會付他薪水,沒想到他竟然因此體會到做家事要付出體力,可是看弟弟的功課卻是易如反掌,也就是說,他發現「用腦袋賺錢」比較容易,也比較舒服。我想,藉由那次的體認,對他以後的職場觀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觸。
此外,家裡也有「借錢」、「加班費」等的規畫,所謂的借錢就是預支,這和我們向銀行借錢的道理一樣,只不過跟銀行借錢要付利息,跟父母預支零用錢是不會收利息。
好比孩子需要買電腦,但是存款又不足,就可以跟父母先借錢;至於加班費則是家裡一些非迫切性的工作,例如油漆、整理衣服、花園、不用的書籍等等,都可以列入加班費中。如果孩子需要賺額外的錢時,這都是很好的方法和經驗。
如果孩子了解預支的意義,就會懂得房貸,也就能體會還錢的壓力,自然就能感受到父母親的辛苦,這也就等於跨出和孩子溝通理財的第一步。
有一個預言故事說到,有一個人問老鷹:「你為甚麼要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老鷹回答說:「如果我貼著地面去教育牠們,等牠們長大了,哪有勇氣去接近太陽呢?」
給孩子一個比較嚴苛的理財環境,對他們絕對是正面,而且在孩子念中學以前,應該都維持這樣的原則和方向。





********************************************************************************
五大步驟教你的孩子精打細算

美國首富洛克菲勒也是這麼教小孩的
撰文:林麗美
現代父母愈來愈重視菁英教育,就連理財也不例外,目前國外對兒童的理財商數(MQ)愈來愈重視,目的就是希望自己小孩能早一步認識理財觀念,並奠下財富基礎。不過專家提醒,十三歲前是黃金教育時期,父母最好及早做好準備。
某個晴朗的午後,已經上國小一年級的王曉明,正興高采烈地與媽媽在百貨公司裡逛街,走著走著經過一家玩具店,突然之間,王曉明的眼睛一亮,指著裡面的甲蟲玩具高喊著:「媽媽,我要買這個。」話一說完,只見王媽媽皺著眉頭說:「不行,你的玩具已經夠多了。」一聽到被拒絕了,王曉明便開始有如天崩地裂般地激烈哭鬧,引來不少路人異樣的眼光,搞得王媽媽尷尬不已。   為了盡快讓事情落幕,王媽媽只好趕緊拿起玩具付錢了事。不過,心裡卻充滿了無奈與挫折。「唉,都這麼大了,怎麼還是講不聽啊?」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經驗與挫折,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從古至今,養兒育女向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馴服」與「說服」年紀還處於似懂非懂的兒童,希望培養他們的理財觀與建立正確的消費行為,更是不容易。可是,如果家中的寶貝上了國小,還常出現類似行為,那麼家長可能得小心:是否錯過培養兒童MQ(Money Quotient,理財商數)的關鍵期。
理財教育 五到十四歲起步   根據學者研究,兒童接受各種能力的培養,都有一個關鍵期,以語言能力訓練為例,二至四歲堪稱為關鍵期。若是希望培養兒童數理能力,那麼四到六歲便是關鍵期。對於稍具難度的理財能力而言,培養的關鍵期為五到十四歲。
不過,研究結果雖為如此,實際上,隨著小孩越生越少,很多國家對於下一代的理財能力培養,早已逐漸提前。例如法國,早於兒童三至四歲階段,家長們便展開家庭理財課程,教育基本的貨幣觀念。約莫十歲左右,法國家長就開始為小孩設立獨立的銀行帳戶,積極培養孩子理財觀。美國也是,對於兒童理財教育的要求,是三歲能辨認硬幣和紙幣,六歲具有「自己的錢」的意識,十三歲開始打工賺錢,學習如何運用基金與股票等投資工具理財。
國內一樣出現少子化的社會趨勢,但是兒童理財教育的起步與觀念啟蒙,相對顯得落後很多,很多父母壓根沒想到訓練兒童MQ這件事。會出現這種情形,一方面與投資理財觀念這幾年逐漸在國內興起有關;另一方面,則與國人教育普遍偏重智育有關,許多父母只求小孩好好念書,寧願自己省吃儉用,當「孝子」、「孝女」,供小孩吃喝玩樂,嚴重忽略理財智商的培養。   不懂理財 財富再多也無用
日前,便曾發生過這樣的案例。有一位母親,一輩子省吃儉用留下上億元遺產,滿心希望提供兒子最好的物質生活。結果從她過世後,年近三十歲的兒子即大肆買房、買跑車、出國旅遊,恣意享受人生,結果不出三年,上億元的遺產揮霍一空。英國也曾發生過類似情形。一對在金融界打拚多年的父母,去世後留給未滿二十歲的兒子幾十億英鎊的財產。結果,這個小孩太早擁有財富,又不懂理財,最後竟然吸毒橫死街頭。
由這些案例不難得知,不論古今中外皆然,若沒有盡早培養兒童的理財能力、理財智商,留給他們再多的財富,終究會揮霍一空。
只是,更大的難題來了,很多父母自己都不懂如何理財,遑論教導兒童理財呢?其實,若能依照以下五大步驟,就算父母不會理財,一樣可以培養出高MQ的兒童。   首富最重視零用錢與記帳
一、定期發放零用錢,並嚴格執行約定時間到才給下一次的零用錢。一開始時,父母可以「周」為發放零用錢的時間單位。等到孩子習慣後,時間慢慢拉長為「月」。這種方式除了可讓小孩學習在固定時間內分配金錢消費之外,也可訓練孩子的用錢能力。
二、培養記帳習慣。由於孩子可能年紀小,或不知如何記帳,剛開始時,父母可幫助孩子將未來一星期所需的花費記錄下來,然後逐日補上額外支出項目,慢慢養成小孩記帳的習慣。等到建立幾次記錄後,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記帳。該步驟的好處是,父母們可藉此檢視孩子的消費傾向,若發現有偏差,可適時糾正。
三、培養儲蓄觀念。儲蓄是理財的基本,若兒童能建立良好的儲蓄習慣,意味著理財觀念已開始萌芽。父母們不妨從買給孩子撲滿開始做起,鼓勵他們存錢。為增加存錢動能,父母可以設定存錢目標,當孩子達到目標時,給予額外獎勵。
四、開設銀行戶口。為建立孩子「自己的錢」的觀念,父母可以為孩子在銀行開立單獨帳戶。此外,當父母到銀行辦事時,不妨也把孩子一起帶去進行機會教育,讓孩子了解銀行作業流程、ATM功能等等。若父母已開始利用此帳戶理財,則可利用銀行對帳單、投資報表等,向小孩說明,讓他們親身感受「複利」的效果,激勵孩子多儲蓄。
五、建立理財目標。理財的最終目標無非是希望能理性消費,提高消費能力,因此父母可與小孩討論建立儲蓄目標,例如購買玩具、腳踏車、溜冰鞋等,然後協助孩子從每個月的零用錢當中,規畫出一個時間表,透過目標建立孩子的預算觀念。
嚴格說來,這五大步驟並無高深學問,亦不難達成,但是需要耐心與毅力去執行。美國首富洛克菲勒的子女理財教育,亦是從這五大步驟開始,尤其是定期發放零用錢、記帳、建立理財目標,更是他最重視的三大步驟。不過在此要提醒的是,訓練理財的內容必須依照孩子心智發展情形而定,切莫心急,以免打壞親子關係,也破壞孩子理財樂趣。
資料來源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1243537&bid=2






*******************************************************************************

〈全球觀測站〉學花零用錢 才懂存錢 
文/駐歐特派記者胡蕙寧英國報導

英國近期有電視節目大推如何從生活細節中省鈔票,仔細分析為何有些家庭入不敷出,引起相當廣泛的迴響。其中更從如何給孩子零用錢,延伸到怎麼教孩子用錢省錢的討論,對處在金錢世代的父母,相當具有反省意義。

據調查現代英國人有一半以上月存不到100英鎊,更有20%毫無存款。有人只花不控,不敢看銀行信件,不知道月付信用卡利息,像鴕鳥一樣只顧著享受購買的快感。有專家因此出來呼籲節省,除了父母自己再教育之外,連孩子都要及時給他們節省的觀念,否則長大後又是一個消費世代,浪費成為生活主流,再來苦惱錢總是不夠用。

談到錢,就涉及該給孩子零用錢嗎?怎麼給?給多少?英國社會原則上都認為該給零用錢,因為我們就處在一個金錢交易的社會,生活處處涉及錢。

教導孩子錢的使用可以讓他們明白錢的價值以及如何調度錢財的概念,尤其在小孩開始在店裡要求買這買那時,正是最好的教導機會。像是某些非基本食物或生活必用品的額外支出,可以要孩子自己用零用錢支付,同時讓他們知道哪種價位值得否?買了這樣,就沒法買那樣的對價觀。

<建立價值觀>做家事換零用錢 專家不贊同
在英國根據統計,一般家庭給孩子一週6英鎊(約台幣300元)的零用錢,有不少家庭讓孩子用做家事來換取,像是清空洗碗機、房間整理好或是把地毯吸乾淨。在英國有20%的父母用這個當理由給孩子零用錢,如果要更多的錢,就要想出更多的家務給他們做。

這種一般做法卻遭到嚴重的質疑,一位上電視的專家說,做家務應該是家庭成員的同居責任之一,不應該成為零用錢的對價標的,如果父母不因為做家事而收錢,為什麼孩子可以因此要錢?我很贊成這個說法。

更遭批評的做法是當孩子表現好就給錢,行為差就減價,這讓孩子失去了責任分攤跟義務觀,讓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標上一定的金錢標準,在他們本來就應該被期待做好的生活或教育行為上,像是準時上床也不該給錢。

用金錢當唯一的犒賞方式,在建立孩子的金錢觀上是很錯誤的,習慣之後甚至可能造成他們故意先做壞,以用來威脅要錢。同理也適用在做家庭作業,這是應盡的義務,不是給錢的理由。

<錢給了之後>孩子做規劃 大人別讓步
何時該開始給呢?在孩子約45歲時,就有了理解幫忙整理玩具、把髒碗盤收好等要求的能力,這時候就可以用一週為單位,開始給錢。
規律的給錢週期是相當重要的,這可以讓孩子學習預算處理,像是知道如果要買一項爸媽不出錢,卻要自己掏腰包的東西,到底要存多久的零用錢才能買到。

有了定期給錢後的下一步,就是界定哪些錢該由零用錢支出。很幼年的孩子在英國通常是支出在非耶誕或生日禮物中的玩具,或是兒童雜誌等項目;大一點的青少年則是自己挑選的衣物、電影或演唱會票、跟朋友外出花費或是理髮(尤其在他們堅持非要搞成某種流行髮型時)。

在訂出上述零用錢的額度、週期跟支出規範後,父母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堅持進行,少做例外讓步,否則孩子可是很快就知道打蛇隨棍上。尤其不該在孩子把零用錢花光後,因為心軟就買給他們原來應該由零用錢支出的東西,這樣他們永遠學不會怎麼調度預算,也體會不到「錢用完了就沒有了」的滋味。

當孩子有特殊需求時,可以允許一點工作以換取額外零用錢的機會,這可以讓他們明白往後成人生活所必要的「工作賺錢」意義,像是幫忙洗車子。

<訓練基本功>理財第一步 懂得省錢與存錢
當孩子要多點錢時,父母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不要隨便問問就給,坐下來請孩子解釋為什麼,如果可以,請要求他們列出最近的支出表,討論一下到底是「想要更多」,還是真的「需要更多」是很有幫助的。

最後,在給了零用錢之後,就是要鼓勵孩子省錢跟存錢。會存錢的孩子小時候可以用存錢筒,大一點就讓他們開個存款戶頭,讓他們知道存錢可以生錢的常識。有些父母會規定孩子存下一定比例的零用錢數,藉此養成孩子習慣存錢跟累積財富的觀念。

孩子的消費、理財觀都是從小耳濡目染的,及早教養對孩子未來的理財能力都會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