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幼童常見家庭意外

小孩在學坐、學爬、學走的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意外傷害,而最常發生的地點就是家裡,以跌倒撞傷、誤食、窒息、燒燙傷為主,當發生這些意外傷害時,家長必須要學會緊急處理,將傷害減到最低。蘋果日報報導╱黃筱筠、沈育如

撞傷
3歲前幼童頭部佔身體比例大,更容易重心不穩,很容易在走路時跌倒或撞到頭部。

這樣做
明顯外傷應立即送醫,若確定已骨折,先固定受傷部位。回家後必須觀察幼童是否有腦震盪傾向,如果撞傷時伴隨骨折,可能有腦震盪,要留意孩子是否有昏迷、噁吐、抽筋等,如果發現要馬上送醫。

預防
★家具4邊尖銳的邊角,必須要用軟墊包住。
★孩子易碰到而會搖晃的物品應收好,櫥櫃門關好,固定孩子高度以上的物品,避免突然落下。
★床鋪裝護欄,避免睡覺翻身不慎跌落地面。

誤食
誤食最常見是幼童將如銅板、電池、鈕扣等,吃到肚子裡,經由消化作用到腸胃。

這樣做
★若具腐蝕性則不催吐,大量喝水將化學物質排出,送醫時也要帶著誤食物。
★卡在食道可能會引起敗血症,要送至兒科或耳鼻喉科以內視鏡取出。
★誤食的東西若直接到胃部,傷害性較小,可先觀察1到2天看是否排出,若沒有再就醫照X光。

預防
★如漂白水或鹼粽水等特別藥劑或液體,要放在高處,讓小孩拿不到。
★大人吃藥不要讓幼童看,以免誤以為是食物。
★外瓶一定要保留原來標示單,誤服時才能提供醫師資訊。

窒息
幼童在口腔期時,最易把東西抓到嘴巴,有些食物的大小容易塞到氣管,造成幼童窒息,前陣子果凍導致幼童窒息就是一例。

這樣做
★窒息發生時,用手環抱寶寶整個身體,使寶寶頭低屁股高的姿勢,用手掌重拍後背部5下 (上圖左)。再將寶寶身體翻轉過來,用手掌拍胸骨3分之1的地方5下(上圖右),交替使用直到食物出來。
窒息發生時,5到10分鐘內是急救黃金時間,如果沒有把握這段時間急救,很可能會留下後遺症影響到腦部發展。
★如果食物卡在支氣管,會有咳嗽的情形發生,如果長期咳嗽治療後,還是沒有痊癒,很可能是食物卡在支氣管,嚴重可能造成肺炎,提醒家長,要特別留意幼童長期咳嗽的情形,視情況就醫。

預防
★教育年長的小孩,不要隨意塞東西給幼童吃。
★寶寶進食時,不要一邊說話一邊吞嚥,讓食道與氣管動作不一致,容易將食物滑落到氣管。
★如果要餵食小孩如果凍、花生、湯圓或荔枝等,可將食物切成小塊,使幼童好吞嚥。

燒燙傷
燒燙傷發生在幼童的機率高,不只在洗澡時容易燙傷,冬天裡吃火鍋或是煮熱食時,也易因家人不留意,而讓小孩子燙傷。

這樣做
★若傷口只有紅腫、熱痛時,馬上用冷水沖洗或冰敷。
★傷勢較嚴重時以「沖脫泡蓋送」處理,不要用牙膏、醬油塗抹傷口以免惡化,如果表皮有細菌感染,先用食鹽水沖洗再塗抹優碘。
沖: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30分鐘。
脫: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開衣物。
泡:冷水持續浸泡30分鐘。
蓋:燒燙傷部位覆蓋乾淨紗布。
送:趕緊送醫急救

預防
★湯鍋、開飲機、熱的飲料等一定要遠離孩子。廚房平時最好關上門。
★幫孩子洗澡時,請專心完成。千萬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浴室。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沈仲敏
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的地方,所以家庭意外傷害是幼童傷害中最常見的,家長一定要特別留意家中環境,尤其是剛學走路的幼童,最容易碰撞到東西,也是家庭意外傷害發生的高危險群。

資料來源http://kk970317.pixnet.net/blog/post/24689913







*********************************************************************************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_心肺復甦術CPR教學影片(重複2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e7uLTAL0o8&feature=youtu.be






*********************************************************************************

7個小疏忽~~會造成孩子 大傷害

自從有了孩子,每個家長把大部分心思都花在孩子身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關心孩子,稍有不適,就心疼得不得了。但是有些小疏忽,家長們是必須要知道的。

1、搖晃孩子
孩子的腦袋無論長度、重量在全身所佔的比例都較大,加上頸部柔軟,控制力較弱,大人對孩子肩膀的搖晃動作易使其稚嫩的腦組織因慣性作用在顱腔內不斷地晃蕩與碰撞,從而引起嬰兒腦震盪、腦水腫,甚至造成毛細血管破裂。孩子的年齡越小受害越大,10個月以內的孩子尤其危險。

⋯⋯
提示:
不要隨意搖晃童車或搖籃,必要時可採用輕拍或撫摸嬰兒背部、臀部的方法助其入睡,抱在懷中的孩子也只宜輕緩搖晃,不可 用力晃動。至於將孩子拋起來或抓住孩子臂膀左右搖動的做法,更應絕對禁止。


2、肚子受涼
孩子的肚子對氣溫特別敏感,最怕受涼,一旦受涼,可使腸蠕動增強,導致腹痛、腹瀉的發生。而腹痛、腹瀉反過來又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營養吸收,使其抵抗力進一步下降,進而為各種感染性疾病的入侵開了方便之門。 

提示:
平時應根據氣溫的變化給孩子穿厚薄適當的衣褲。在氣溫低的季節,盡可能使用空調、電暖器、火爐等升高室溫。給孩子更換尿布或洗澡時動作要盡量快些,貼身內衣要先捂暖再給孩子更換。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不能讓孩子一絲不掛地裸睡,要用毛巾或肚兜護住其腹部。


3、進食時逗孩子笑
人的咽部處於氣管與食道的交叉口,飲食時笑鬧很容易導致交叉口上的會厭軟骨“失職”,使異物誤入氣管,導致嗆咳不止。如果誤入的是固體食物,食物很有可能會沿氣道堵塞氣管或支氣管,造成孩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從而危及孩子的生命。

提示:
與孩子逗樂應掌握 好時間和場合,進食時絕對不可。另外,讓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進食也不好,因為電視裡的某些畫面也可能讓孩子發笑


4、學步時給孩子穿皮鞋
孩子下地學走路時,要給他準備一雙合適的鞋。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漂亮”,甚至買來皮鞋予以“包裝”。其實,皮鞋的鞋幫與鞋底都較硬,一雙緊緊的硬底皮鞋會限制孩子兩腳肌肉的活動,加上減少了外界的刺激,必然會影響其學步,對孩子腳部的發育也是一種人為的束縛。

提示:
孩子學步宜穿軟鞋,鞋的尺寸大小要適中,一般情況下,鞋子比腳大半厘米較為合適。可以選擇布底或膠底的鞋,讓孩子在平坦的路面上學步。


5、給孩子洗腳水過熱
用熱水洗腳或泡腳,乃是成人的養生之道,如果套用在孩子身上那就大錯特錯了。人的足部由26塊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骨頭組成,彼此間借助於韌帶和關節相連,共同構成一個向上突起的弓狀結構--足弓。足弓可以緩衝行走與跑跳時對機體的震盪,保護足底的神經血管免受壓迫。足弓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期,而熱水有可能使足底的韌帶鬆弛,導致平足形成。

提示:
每次給孩子用溫水洗腳或泡腳即可。


6、給生病的孩子吃甜食
孩子生病之後吃什麼好呢?不少家長認為甜食好,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孩子生病後消化道的分泌液減少,消化酶活力降低,食慾下降,此時若再進甜食,就會大量消耗維生素B1,使消化液進一步減少,食慾也就更差。再者,甜食也會對免疫力產生消極的影響。

提示:
孩子生病的時候盡量少吃甜食,食譜應突出高維生素、高微量元素,以加快身體康復。


7、給孩子掏耳朵
耳屎是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的,如阻止灰塵、小蟲進入耳內,緩衝噪聲,保護鼓膜,防止外界水分流入耳內等。孩子的耳道尚未發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縫狀,皮膚又嬌嫩。家長給孩子掏耳時稍有不慎,輕則掏傷皮膚引起感染,重則可捅破鼓膜導致聽力喪失。

提示:
對孩子的耳屎不要輕易掏挖。耳屎一旦多了,往往會隨孩子咀嚼、張口或者打哈欠等動作而自行脫落排出。如孩子因油耳或耳屎過大阻塞耳道時,最好請醫生幫助解決,不要私自處理。

溫馨提示:正因為家長的過於溺愛,無微不至的照顧,導致了孩子某些方面的傷害,所以家長們要特別注意了。畢竟孩子還小,還多方面的不能跟大人相比,各位家長們,注意咯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20281774664735&set=a.230258437000405.77522.192625134097069&type=1&theater








*******************************************************************************

嬰幼兒燒燙傷原因及防治方法

導讀:幼兒燒燙傷在意外傷害中佔很高的比例,例如幼童不小心拉到桌巾,或是家長怕孩子冷而使用電暖爐、甚至是家長端湯時不小心的潑灑等,都會不小心造成嬰幼兒的燒燙傷。當意外發生時該怎麼做,趕快看下去。

一、嬰兒燙傷類型及預防

1、注意玩耍地點

不要讓寶寶在廚房和浴室玩耍,以免意外發生;廚房地板要保持乾燥,以免滑倒將熱液燙傷自己或寶寶;洗澡放水時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水溫一般控制在40℃左右。
知識家:學爬或剛開始走路的寶寶,容易受燒燙傷危險族群。

2、注意桌巾長度

熱水瓶、熱湯要放置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當熱液放在餐桌上,也需注意桌巾的長度,以免寶寶好奇拉扯,把熱液拉下而受傷。
知識家:建議餐桌以不鋪桌巾為最安全。

3、避免絆到電線

不要拿剛煮沸又太重的熱鍋,以免手滑將熱液打翻,燙傷自己或寶寶。當煮火鍋、泡咖啡或泡茶時,要特別注意寶寶動向,避免寶寶因絆到電線而弄翻茶壺、熱鍋或熱水瓶等熱液。

4、先大喊警告語

當端熱湯、熱水時,最好先喊「小心不要靠近」等警告語,以免寶寶迎面撞來。在車內要避免食用熱湯,以免不穩而打翻,造成意外。

5、掌握進食溫度

不要讓寶寶接觸有高溫蒸汽的東西,如車子剛打開的水箱蓋,以免手臂、臉或胸部被燙傷。給寶寶食用任何熱飲,要先確定溫度後再進食。

6、化學物質灼傷


不要拿空飲料瓶去裝危險溶液,以免寶寶誤食。家中室內最好不要放強酸、強鹼等危險物品,尤其是清潔既或殺蟲劑等,要收放妥當。

7、接觸性的燙傷

使用電熱毯、電熱器或懷爐、熱水袋等高溫物品,要注意溫度及使用距離,以免皮膚因接觸高溫太久而造成燒燙傷。

8、火焰導致燒傷

所有易燃物品如殺蟲劑、汽油,要遠離火源,最好放在室外。大人吸煙時要遠離易燃物品,同時不要在躺在床上吸,以免不小心燒到寶寶,同時絕對不要讓寶寶玩火柴或打火機。

9、不可靠近鞭炮

爸媽要教導寶寶不要靠近燃放中的鞭炮,也不可撿鞭炮或放在口袋中。蚊帳中不點蚊香,使用蠟燭時要注意穩定性。

10、電器用品灼傷

家中電器設備常是起火觸電的原因,使用延長線或多插頭插座時,應注意負載量。電線及插座不要讓寶寶摸到,插座建議可塑膠蓋蓋住。

二、判斷寶寶燒燙傷程度

1、配合醫生治療

即使範圍很小,如果達到肌膚的深度,就是嚴重的燙傷,此外,嬰幼兒容易休克,應加以重視注意。臉或陰部的燙傷最初需要專科醫生的治療。
知識家:寶寶的手腳容易形成瘢痕或攣縮,因此不要隨便改變或停止治療。

2、燙傷深度等級

第一度:皮膚紅腫、疼痛。
第二度:形成水泡、潰爛。
第三度:最為嚴重,皮膚與組織完全受傷,形成潰瘍狀。

3、燙傷面積判斷


燙傷嚴重與否,可由身體表面積的百分比來決定,寶寶若二度15%,三度10%,就算是嚴重,即使是第一度的燙傷,若全身達5%~10%,則需進行全身治療。
知識家:若臉、眼、外陰部達到二度以上的燙傷,即使是1%~2%的面積,也必須住院治療。

三、幼童輕微燙傷的處理

1、輕微燙傷處理

寶寶體表面積很小,因此一點燙傷就會變得很嚴重,除了相當輕微的燙傷以外,都要住院處理。去醫院時也要用裹著毛巾的冰袋冷敷。
知識家:若寶寶皮膚只是變紅,也沒有水泡,燙傷範圍小的在家中處理就可。

2、水帶冰敷傷口

用自來水沖洗20分鐘以上,直到不痛為止。臉或頭輕輕淋浴或手澆水。不要擦任何藥。接下來用清潔的紗布或毛巾覆蓋後包緊繃帶。繃帶上面再用水袋冷敷一個晚上左右。
知識家:受傷後48小時內觀察情形。血水滲出紗布時,證明燙傷部位惡化,要直接送去醫院處理。

3、注意傷口污染

需要擦藥時,可去醫院買一些藥水或把未使用的凡士林軟膏滴在燙傷面上。燙傷處一般應暴露,不需要包裹,但應注意傷口污染。

四、幼兒嚴重燙傷急處理

1、立即冷水沖泡

燙傷的面積較大時(一雙手或整個胸部),首先進行冷敷,不管任何燙傷都應立即在水龍頭下衝20~30分鐘,藉著此法可緩和疼痛,也使燙傷不再擴展。

2、避免傷及角膜

臉部則以濕毛巾冷敷,若是臉部燙傷,可用濕毛巾冷敷。避免傷及眼角膜,不可擦拭眼睛。燙傷時,不可勉強脫掉衣服,應把水直接淋在衣服上再脫掉,袖管可用剪刀剪開。

3、不可自行塗藥

充分的冷敷後,應以乾淨毛巾包裹患部送往醫院,如果是手腕,應以毛巾把手吊在肩上,如果是腳,應抱起患者前往外科,不可自行塗藥。
知識家:嚴重灼傷應叫救護車,一邊進行冷敷,一邊聯絡救護車,儘早送往醫院。

五、幼童燒燙傷注意事項

1、避免弄破水泡

如果傷口上出現了水泡,絕不要自行將水泡弄破,以免造成感染。較大的水泡或水泡已破,應到醫院消毒處理。

2、避免污染創傷

不要在沖洗後的創傷面上自塗一些藥物和食品,如醬油、麵醬、香油、小蘇打等,這些做法會污染創傷面,造成感染。

3、不遮蓋創傷面

不要在寶寶創傷面上塗紫藥水或優碘,其實這樣做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會遮蓋創傷面,甚至為醫護人員的診斷帶來麻煩。

4、喝鹽水防脫水

燙傷面積在5%以上的嚴重燙傷小兒,在送往醫院途中應取平臥位,不要直立抱著,可以給患兒喝些淡鹽水,防止脫水。

5、飲食以高蛋白

燙傷後,患兒的飲食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好。炎熱夏季,患兒的室內要保持乾淨、通風,溫度不要太高,可採用空調、電扇降溫,有利於燙傷面的癒合。
資料來源http://mombaby.tw/article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