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嬰兒的語言發展



★ 北方網
  
第一階段
  嬰兒從出生至4個月,屬於無意識的交流階段。父母對小兒的咕咕聲或啼哭只能根據自己的想法作解釋,所以,這一階段又稱之為解釋性的交流。小兒開始時也沒有意識自己的發聲或啼哭聲能夠影響父母的行為,但父母自小兒出生後第一天就把孩子當做交流的個體,對孩子的不同聲音作出不同的照顧性應答,有的父母會用短的簡單句對小兒說話,特別是母親,有時以高的音調和誇張的聲音逗引孩子。涉獵在這樣的環境中懂得了尋找交流對象,漸漸地產生父母與小兒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聲示意要父母抱、餓了或尿濕了要父母關照等。於是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二階段   4~9個月,為有意識交流階段。4個月的小兒能用眼睛盯著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兒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時,最好父母口中唸唸有詞,對孩子說物品的名稱。大約6~8個月的時候,父母可對著圖片說出名稱。而在9個月的時候,小兒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視,即不但注視著事物,還會轉向父母,注意父母的反應,這一能力的出現意味著小兒與父母有了有意識的信息傳遞。不僅如此,9個月的嬰兒還可理解一些名詞,如"燈"、"球"、"狗"等。   
第三階段   9~18個月,為單詞階段。約12個月的小兒會說出單詞,單詞的性質大多數為名詞。儘管小兒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動詞,但說動詞要落後於說名詞。在這個階段,小兒會在情境中使用會說的一些單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單詞開始時發展得比較慢一些,但接著就會出現一個很快的兩個字組成的詞組。一般來說,小兒至少能說50個單詞,才會發展詞組。因此父母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擴大兒童的詞彙量,大概在18個月左右,兩個字的詞組就會出現。   
第四階段   18~24個月,為詞組階段。這個時期的小兒會用單詞和詞組說自己的事情以及他們生活的環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語句形式。父母們無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兒詞語的內容上,而是訓練孩子使用句子表達,其中包括了語法的成分,而且語言的訓練應在小兒的生活環境中進行,鼓勵他們與父母和老師交流。在這個階段開始時,父母為孩子提供詞組示範,如說"坐凳子"、"吻娃娃"。對這種"電報式"的說話示範,語言專家各執己見,有的贊成,有的反對。不過,有一條原則應當記住:語言不只是用簡單的詞的組合來表達意思,而是要用語法組成句子後才能說明意義。因此,在對兒童語言的干預中,父母要避免用語法不確切的話與孩子溝通。   
第五階段   24~36個月,為早期造句階段。小兒說事物已不再局限在此時此景,還能說不在眼前的事情,能用簡單的短句如名詞加上動詞。在說話中,小兒還能使用代詞"我、你、他",介詞"上、下",形容詞"好、壞、多、少"等等。至36個月左右,小兒基本上能用短句進行表達,並且開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統。   
第六階段   3~5歲,為句子掌握階段。小兒可以使用簡單句和較複雜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語法結構形式,而且能夠有一點點理解詞語的抽像關係。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小兒這一階段的詞彙已接近成人,說話儼然像個"小大人"。這時,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要注重完整的句子表達,為孩子起示範作用,同時要培養孩子聽從指令做事,從而為入學做好語言的準備。    第七階段   5歲~成人,為完整的語法階段。從此,兒童逐漸建立了成人樣的語言能力,而這個過程中的兒童,也還是在不斷地擴充自己的詞彙,改善自己的表達及語言在環境中的應用,但不再增加新的語言形式。這個時期是個體交流能力明顯增長的時期,有些專家認為,5歲是語言發育的一個分水嶺,從這時開始至12歲,語言的發展將出現根本性改變,不僅僅是句子的複雜化,而且句子的含義和語言的用途向高級發展,最為顯著的一個變化是兒童用語言學習閱讀和書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15&prev=21&l=f&fid=8






*****************************************************************************
  • 會問問題   學的又快又深入

  • 娃娃問媽媽兒童是問題很孩嗎?
    媽媽澄清:「『很多有兩種意思喔!一個是指問很個是指做很人頭痛的孩,你想要間的是哪種呢?娃娃時之間愣住,歪著想媽媽說的話
    娃娃是個常問問題的小孩;但她的問題也常讓人頭痛,有時她被戲稱為「問題兒童」,所以引發她對「問題兒童」這個名稱的好奇。

    從孩子問問題,看出他想學什麼
    一般說來,問題多的孩子在家裡或是在教室通常都不太被肯定,一是話多,另一個原因是大人通常不太看重幼兒問問題,甚至懷疑他們能問出什麼問題。但是研究指出,幼兒問的問題反應出他的認知與情緒、他的知識、以及他想要和需要的資訊,孩子透過問題所獲得的答案是最直接的知識成長,這與成人教導而得到的知識是不同的。換句話說,成人教導的不一定是幼兒想要的,幼兒所問的才是他想學習的。
    一般幼兒間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
    1 想了解事實。例如:在哪裡?那是什麼?誰的杯子?
    2 想獲得解釋。例如:為什麼他哭了?為什麼不行去......?
    3 想要進一步澄清。例如:前面例子中的「問題兒童是問題很多的小孩嗎?」

    沒得到答案,孩子會追根究底
    研究者還發現,當幼兒發現他所問的問題沒有被回答,他會持續且持續的再問,這表示他真的想知道答案。還好多數成人願意回答幼兒的問話,不但回答,有時還會增加一些資訊,例如:當孩子問長頸鹿吃什麼的時候,大人除了回答「吃樹葉」,若能同步提醒孩子觀察長頸鹿脖子長就是因為要搆到樹上的樹枝....,幼.兒因此也習得更多的知識;所以說,問問題是幼兒學習最直接的管道。

    孩子發問的內容由具體到抽象
    2歲以前幼兒多數問「事實性的問題」;2歲半開始會問「解釋性的問題」;到了5歲左右,「解釋性的問題」大約佔所有問題的30%,5歲之後比較會出現「澄清式的問題」。至於幼兒問的內容包羅萬象,由命名、外表、屬性、量、功能、所有權、位置等等,到類化(如:這隻毛毛蟲也會變蝴蝶嗎?)與心智理論問題(揣測別人的意圖,如:吃白助餐時,會問: 「你拿這麼多,你很餓嗎?」),隨著年齡越問越廣。
    從研究結果肯定:問問題可以顯示出幼兒認知的成長。國外研究問旬的發展依序是: Where → What → Who → How → Why → When; 這其中以Where 、What 、Who 所問的比較具象, How 、Why 、When 則漸趨抽象。孩子想知道表面、具體的現象,因此問題偏向命名(叫什麼)與屬性(什麼做的)。年紀稍大時間的問題是較抽象的,像是功能(做什麼用的)和心智狀況(為什麼會這樣)等。

    聽出孩子問題背後的真正用意
    隨著成長,幼兒的問題也會變得「不單純」,他所提出的問題不只一個層面,例如,當孩子問媽媽.:「為什麼你喝我倒的牛奶? 」媽媽說:「為什麼不可以?小氣!」或是「為什麼不可以?牛奶是我買的。」孩子會一臉不滿意,因為他透過問題在宣示對自己這杯牛奶的主權,沒想到媽媽先宣布「所有牛奶都是我的」的主張,讓他感到氣餒。
    再舉個例子。孩子看到破了的杯子,問「誰打破的?」緊接著又問:「為什麼打破?」背後他可能真正想知道的是「媽媽會怎麼處理打破杯子的人?」這時,爸媽要學習聽出問題背後的用意,才能做出適當的回應,讓孩子勇於進一步發問和討論,而不是聽了你的回答後,不敢再提出類似的問題,讓他減少了以後發問學習的機會。

    從孩子問的問題裡,可以看出他多少什麼建議爸媽把握孩子間問題的時機,認真回應並與孩子討論,孩子的收和成長將會超乎你的想像

    請你這樣做
    l          為了引導幼兒思考,請在孩子問:「這是什麼?」這一類的問題後,不妨問他:「你看到什麼?是什麼做成的?有其他材料可以代替嗎?」或是問他:「你覺得它像什麼?它可以作什麼?」讓孩子抽取既有知識來類比。
    l          若孩子問的是解釋性的問題,如:為什麼是這樣?請試著不要直接回答,而改問:「你覺得呢?」聽聽他的想法並與他討論他所提出的看法。透過討論可以深化孩子的認識與理解。
    摘自2009.4學前教育雜誌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4






    ************************************************************
    寶寶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專家 / 丁彤(心理諮詢師) 嬰幼兒在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上是有規律可循的,通常會有一定的進展,請你跟我們一起來認識寶寶的發展吧。
    語言發展的規律
    ‧嬰兒時期雖然還不能産生語言,但已經出現了爲以後的說話作準備的各種程度的表現。新生兒最初的哭聲爲反射性發聲階段,一個新生兒能通過哭聲,向成人表達其口渴、饑餓、疼痛或身體不舒服等。
    ‧大約5個月左右,嬰兒進入了咿呀學語的階段,類似成人語言中所使用的音節的重復。而且不管父母所說的是何種語言,他們嘴裡所發出的永遠是mamababadada等。
    12個月左右,嬰兒一般可理解性地使用「媽媽」這個含義豐富的詞。開始進入語言發展期。
    18個月左右,嬰兒應能說出雙語詞,如:「玩球球」、「媽媽抱」等。
    18個月到24個月,嬰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應有迅速的發展。將開始使用由3個詞或3個以上的片語成的短語或句子。辭彙量應從20個擴大到300個以上。
    23歲期間,幼兒應具有使用各種基本類型句子的能力,並能較靈活地運用。
    36歲,幼兒語言發展將進入關鍵期。在這段時期,幼兒通過遊戲、學習、勞動等活動,迅速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語音應迅速變得準確,可以在沒有人專門教授的情況下掌握母語的語法。
    認知能力發展的階段性
    ‧新生兒的學習只侷限在一些條件反射上,如當嬰兒的腳底受到輕輕拍擊時,大腳趾伸展,其他腳趾呈扇形展開。
    4個月左右,嬰兒應該會對一切人,甚至對物體發出微笑;能把來自不同感官的資訊結合起來,如把愉快的臉和愉快的聲音聯繫起來,把憤怒的臉和憤怒的聲音聯繫起來。
    712月之間,嬰兒應能認識他們以前看見過的東西,即形成記憶。
    2歲的時候,幼兒應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來說出自己的體驗。大約在2—4歲之間,會建立許多基本的認知能力,例如用力推,東西就會前進等。
    6歲左右認知能力更強,會有配對、排列、分類等能力。                                    






    *****************************************************************
    語言學習對幼兒的重要性
    語言,是人際溝通與學習的最重要手段,需要後天的訓練,才能嫻熟運用。語言發展的好,對日後的學習、人際關係都有助益,反之,則可能造成學習落後與社交畏縮。家長應從小提供孩子豐富而具啟發性的語言環境,善用輔助工具,並配合孩子的發展進程給予適當引導,讓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得更好。
    由於擁有優秀的外語能力已是日後立足職場的重要條件,再加上教育部積極推動英語教育,台北市也將從今年9月份起推動市內小學全面雙語教育,「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家長們紛紛響應這股英文學習熱潮,但坊間的幼兒語言學習產品種類五花八門,以下列舉各種外語學習類產品分類及選購建議,提供給家長參考。
    語言學習教材的種類
    .英語學習機
    含讀卡機及電腦學習機,只需將字卡放在讀卡機上刷過即可,便能發出該字卡上的發音,或是按壓電腦學習機上的按扭便可發出正確讀音,價位依讀卡數量或機種廠牌而異,從數千元到萬元不等。
    .影音光碟
    以各種有趣的互動遊戲或聲光效果吸引寶寶,可同時學習英語和電腦使用,單價通常不會太高,只要家有一台電腦便OK,但父母得在一旁陪伴引導喔!
    .有聲書
    以聲音輔助圖像學習,寶寶外語學得更快更好喔!無論是英文兒歌或是小故事,配合媽咪的陪伴一起律動,可讓外語學習更生動有趣。
    .組合式教材
    為結合以上數種教材整套販售,雖可滿足一次購齊的心態,但家長仍應多比較多詢問,看看其內容或難易度是否適合家中幼兒。
    語言學習教材選購建議
    ※適齡適性。
    ※難易度適中。
    ※具有趣味性與啟發性。
    ※音質清晰,發音準確。
    ※價格合理。
    【音樂】
    音樂對幼兒的重要性
    雨果說:「音樂、文字、數學是開啟人類智慧的3把鑰匙。」良好的音樂教育,能在後天激發寶寶深藏的潛能,並有提昇智能之效。
    而且根據許多媽媽的經驗顯示,在孕期中多讓胎兒聽音樂,寶寶在日後成長的過程中情緒比較穩定,語言、記憶、組織能力也都有很好的表現,因此做好音樂胎教,將讓你的孩子懷著語言、記憶、音樂的潛能,優勢誕生。
    目前有許多研究証實,音樂學習活動對學齡前的幼兒在聽力、活動力、記憶力及數學能力上,都有極大的幫助,因此專家們都認為,從小接觸音樂,不但提昇理解力、數學能力,學習語言的速度也能更快速,以下列舉各種音樂類產品分類及選購建議,提供給家長參考。
    音樂類產品種類
    胎教音樂:如孕婦音樂、胎兒音樂與新生兒音樂等。
    幼兒音樂:如聲樂及發音練習、進行曲、純音樂欣賞、兒歌童謠律動、打擊樂等。
    音樂類產品選購建議
    ※樂音柔和不吵雜,以免損傷幼兒聽力。
    ※音質優美清晰。
    ※歌詞簡單多重複,幼兒可朗朗上口。
    ※價格合理。






    **************************************************************
    製造幼兒接觸語言環境和機會
    屏東龍華托兒所英文老師 李書蓮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媒介,在孩子尚未能使用語言之前,父母可以透過遊戲,讓孩子學習傾聽聲音,在快樂中對語言產生興趣:待孩子漸漸長大,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故事書唸給他聽,或提供多一些對話,在一問一答中,增加語言學習機會。

    溝通是一門學問,而語言又是溝通學問裡重要的一個環節!一般人認為,會說話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自動開口說話了。可是,所有的爸爸媽媽一定曾經體驗過哪興奮不可言喻的感覺,就是當孩子開始開口和你說話或回應你的時候,哪真是美妙又令人興奮的一刻呢!
    「語言」開始在未說話之前
    語言是人類用來溝通的媒介,也是學習或獲得其他技能的基礎,所以語言學習的好與壞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所謂的語言,是指我們在與人溝通時所運用的各種不同的方式,不只是說話的方式或態度,也包含了聆聽的能力、表情、閱讀和寫作。孩子為了要與周遭的環境做連結,他們必須在接觸每個東西時給他們一個名稱,他們藉著思考的過程去推論結果,並從中學習且累積經驗。

    提供孩子說話和傾聽機會
    就孩子的語言發展來說,發展得快的孩子,在適應周遭環境時顯得容易許多,因為他很容易就了解他人的意思並做出回應。而在目前的學習教育環境來看,語言表達能力也常是用來衡量他人能力的指標,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這樣的方式,孩子有可能因為他說話方式,被貼上「遲緩」或「聰明」標籤。有時可能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夠好,就會受到同儕異樣的眼光,也因此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挫折,所以,語言學習的發展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

    語言活動讓孩子邊玩邊學習
    在這裡提供爸爸媽媽一些語言學習的活動,讓你與寶寶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好的方法來幫助他。
    (一)躲貓貓
    年齡:06個月大
    道具:孩子熟悉的玩具或物品(如玩具車、玩偶等)
    步驟:1.將物品放在孩子的眼前讓他注視,然後把它藏起來。
       2.接著問寶寶:「玩具車去哪裡了啊?」
       3.然後爸爸媽媽拿出玩具說:「啊~~原來在這裡」。
    好處:這項活動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並讓他了解你在和他說話。
    (二)我們去兜風
    年齡:2 道具:娃娃、小椅子、嬰兒座椅、玩具方向盤
    步驟:1.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玩這些汽車道具。
    2.
    問他:「今天寶寶要帶爸爸媽媽去哪裡呢?」
    3.
    接著問:「途中看到哪些東西遇到哪些人呢?」
    好處:此項活動可以讓二歲的孩子,延伸他們對句子的能力,因為他們可能只會用簡短的句子回答,這時爸爸媽媽可以依照他們原來的意思,幫忙增加字彙來延長句子。
    (三)配成一對
    年齡:3
    道具:一些成套的熟悉物品,例如:棒球和塑膠球棒、叉子和湯匙、玩具車和玩具卡車、娃娃和娃娃衣服、紙和彩色筆……等。
    步驟:1.請孩子拍拍手,介紹「一對」的概念,說當我們拍手的時候手在一起就是一對。    2.跟孩子討論每樣東西的名稱及用途。
       3.等到孩子都了解每樣東西後,父母即可拿起一樣東西,並問孩子:「你可以找出和它配對的東西嗎?」
       4.當配對成功後,別忘了幫助孩子使用描述性的語言,來說明為什麼這兩樣東西可以配對。
    好處:此活動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培養他創造性思考能力的發展,並透過討論中增加字彙。
    給予肯定與讚美增加自信
    教導孩子學習語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教導者的反應和情緒會影響孩子,例如:爸媽太控制孩子,以至於他會變得膽怯不敢嘗試新的事物。父母應該運用語言來鼓勵孩子正向的行為,記住,孩子需要時間來學習,而且需要父母用積極的方式一再提醒他們。
    當面對孩子有不當言語表達,可以直接告知你不喜歡他這樣的說話方式,並建議他可以換個方式說,給予孩子正確且有禮的說話方式是重要的喔!但也不要吝惜在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給予讚賞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