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教孩子犯錯不可怕,死不認錯才可怕

父母要有接納犯錯的胸襟 讓孩子學會勇於承擔
 

新聞報導有小朋友去溪邊玩水,一年級的弟弟不慎落水,四年級的哥哥怕被父母罵,不敢告訴家人,偷偷把弟弟留下的衣服掩埋起來,還懂得插一個湯匙作記號,等到家人發現去打撈已回天乏術,令人扼腕嘆息。
記得不久以前,也發生過一件女童為了救另一個同學而落水,想不到其他三個人也是害怕挨罵,竟然不去求救反而跑回家去蒙頭大睡,失去了救人的先機。
連續看到二則選擇逃避釀成大禍的新聞很是憂心,父母親必須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教好他品德及做人做事的態度,讓他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知錯能改 經驗最寶貴
看到這種新聞一再發生,我們大人應該好好檢討一下,為什麼孩子犯錯不敢跟大人講?
為什麼我們的觀念裡,不犯錯的才是好孩子?正確的觀念應該是─知錯能改的就是好孩子。

我們不准許孩子犯錯,一犯錯就是重懲,使得孩子學會蒙蔽欺騙,以求眼前過關...不管後果如何,這種孩子長大後無法成為國家的棟樑,因為遇事畏縮,讓錯誤變大,是一個無用之人...難道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無用之人嗎?

教會孩子遇事不逃避

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孩子有事敢來找你求救。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孩子就不會變壞,因為他事事都告訴父母,父母自然就能防患於未然。
我們要教孩子不能有僥倖的心理,事情發生了,就勇敢的面對它,是自己的錯,就去付代價,不是自己的錯,釐清責任。

人生有許多突發狀況,既然發生了就要有勇氣去面對它,有智慧去處理它...
我們必須教會孩子遇事不逃避,當然,要養成這個態度,大人不可以動輒打罵,讓孩子心生恐懼而不說。

曾在餐廳看過一個5、6歲的小女孩,一不小心打破了碗,立刻從椅子上下來想收拾,但手驚恐地一直抖,拾不起碎片,看了非常不忍。
人有失常,馬有失蹄,孔子都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為什麼這麼苛責孩子,不准他們犯錯呢?

那天更離譜的是,她的母親沒有生氣打罵小孩,因為打破的是餐廳的碗,她不心疼。

父母放手 別過度呵護

中國的父母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也不准他們犯錯,我們常看到孩子在學步時,父母跟在後面亦步亦趨,生怕孩子摔著!
反觀美國的父母很少這樣小心翼翼,美國孩子可能多摔了幾次跤,但是他們對自己身體感覺的掌握比我們孩子好...這也是鄉下孩子沒人教就自己學會了騎腳踏車,而城裡父母扶著車跟在孩子後面跑了許久,孩子還學不會的原因。
如果不曾摔過,肌肉關節怎麼知道該怎麼調整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呢?這種知覺叫「體動感知覺」。


嘗試錯誤 從做中學習

我們大人都很知道從做中學習很有用,因為透過實做才會知道出手的輕重,光靠眼睛是不夠的...同時手做所帶來的動感知覺也是記憶的一種,將來回憶多一條可提取的線索。

既然鼓勵孩子多做,從做中學習,就要有接納犯錯的胸襟,不要讓孩子養成一出錯就是大難臨頭,寧死不承認,把責任都推給別人心態。
孔子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請父母鼓勵孩子多做多學,從做中學習,父母就要有接納犯錯的胸襟,也請父母先問理由再決定懲罰,一定要教孩子犯錯不可怕,死不認錯才可怕,否則日後孩子養成一出錯就逃避或寧死不承認的心態,反而容易鑄成不可挽回的大錯。

文/ 洪蘭
http://tw.myblog.yahoo.com/jw!Yg8piCyWF0Gqp31eOn1Q190-/article?mid=6616&prev=6617&next=6614&l=f&fid=25








********************************************************************************

面對小孩說謊

教孩子說實話,罵的才會聽?
【文/吳皆德】
到目前為止你有沒有說過謊?你知道小孩什麼時候開始學說謊?一項研究報告讓你不得不正視「孩子說謊」這個課題。2006年英國愛丁堡大學在「行為科學與法律」期刊中報導,兒童因雙親影響而快速社會化,導致很小的時候就學會說謊,所以現在兒童說謊的「道行」,已遠高於大人「偵測」小朋友說謊的能力。若不提早發現孩子說謊原因,及時教導,說謊可能成為孩子的個性之一,只要碰到別人質疑,就以謊言來應付。本篇特別透過案例的方式,讓父母從孩子說的不同謊言,找出應對之策。

CASE 1 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謊言
某天,阿姨帶著2歲半的萱萱和哥哥、姐姐同遊大賣場,在阿姨沒注意時,有人弄倒賣場堆疊的書本,阿姨問萱萱是誰弄倒的,她說:「是媽媽弄倒的!」但媽媽根本沒去大賣場,結果是姐姐弄倒的,萱萱為什麼要說謊?
父母,你可以這麼做
曾任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主任的莊貞銀表示,萱萱才2歲多,認知發展不是很完整,被問及人名時,也許脫口而出的是最熟悉的名詞「媽媽」,但未必是指「媽媽弄倒書本」。
同理,有些學齡前兒童常會把時間搞錯,譬如:明明是上個月去動物園,他卻說:「昨天我們去動物園。」事實上,孩子的時間認知發展不夠完整,他認為「昨天」就是過去,所以家長可問,「你是不是想說上個月去過動物園?」藉此引導小孩,也順便教導時間的意義。

CASE 2 害怕受罰的謊言
就讀小三的思妤,和同年紀的學生一樣,常向父母謊稱學校沒有功課,隔天聯絡簿帶回家,父母才知道她在說謊,媽媽氣得問思妤為什麼要說謊?她回答,「因為我想看電視,寫功課就沒時間看電視了。」面對這樣的謊言,父母該怎麼辦?
父母,你可以這麼做
「在責罵思妤前,媽媽應先想想她說謊的原因。」兒童福利聯盟社工員陳惠欣分析,也許思妤從過往經驗知道,如果告訴媽媽她不想寫功課,只想看電視,媽媽一定會責罵她,所以她才會謊稱「沒有功課」,避免媽媽責罵,也達成她「想看電視」的目的。
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不是藉由學校的聯絡簿,家長很難提早發現。一旦發現孩子說謊,家長與其暴跳如雷,不如引導孩子說出心裡話,例如:可以說,「媽媽知道妳很想看電視,妳可以告訴媽媽,媽媽幫妳安排時間,讓妳能寫完功課又能看電視!」陳惠欣建議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說謊是不好的行為,同時,讓他相信媽媽能協助滿足心理需求(看電視),又能完成老師交代的功課。
CASE 3 想逃避的謊言
昭齊是位個性緊張的國小五年級生,面對隔天的考試,常緊張到不敢上學,最後他騙媽媽說身體不舒服,不能去學校。
父母,你可以這麼做

遇到這種情形,父母最好「先瞭解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如果觀察出他是找藉口不上學,家長應避免以質問的語氣說,「真的是這樣嗎?你看起來不像肚子痛!」最好以平緩的口吻問,「你是不是有擔心的事情?」聆聽小孩的心理話。
如果家長一開始就以質問的語氣詢問,已透露心中的懷疑——「孩子,你在說假話!」陳惠欣提醒,「這種先入為主的評斷,對後來的溝通都是有害的。察覺小孩可能在說謊,父母不要立刻戳破」,找出說謊的原因後,再明確告知,爸媽不喜歡小孩說謊。
CASE 4 博取關心的謊言
弟弟慶瑜出生後,媽媽明顯感受到就讀小二的姐姐家瑄,吃弟弟的醋,家裡常發生這樣的場景:身旁無人時,家瑄會扯慶瑜的頭髮;明明是家瑄推倒東西,只要媽媽問她,她永遠把責任推給弟弟,還不太會表達的弟弟當然一直吃悶虧。
父母,你可以這麼做

遇到這種情況,莊貞銀建議家長,不要對姐姐做「口水戰」,應先看弟弟的「傷勢」,再把姐姐帶離現場,和顏悅色地問她。如果孩子坦承,家長要馬上稱讚她,再問為什麼要說謊?如果她說,「因為爸爸媽媽比較喜歡弟弟。」家長此時可表明,「爸爸媽媽愛你,也愛弟弟。」當然,事後父母也要自省,是不是關心姐姐的時間無意中減少了。
CASE 5 無惡意的謊言
幼稚園小朋友常有互相「吹牛皮」的好笑故事,像唸大班的中致,就曾向敘甄吹牛說,「我媽媽明天要幫我買一台玩具飛機,比妳的要大、要好。」中致可能是羨慕敘甄帶來的玩具飛機,為了爭取同學好感或無意識地自我誇張,說出非真實狀況的謊言。
唸小三的玲玲也是,她騙同學家裡有6個兄弟姐妹,為了證明所言不假,還捏造出3個名字,同學們也相信了,實際上,玲玲只有一對弟妹,為什麼要說謊?其實她並沒有惡意,只是覺得「好玩」。
父母,你可以這麼做
莊貞銀指出,這種無惡意的謊言是一種「補償性的謊言」,像中致年紀還小,對事情理解程度還不夠,因而編出一些「幻想」,甚至希望幻想成真——「媽媽明天真的買玩具飛機給他」。至於唸小三的玲玲,應該已經知道「自己在說謊」,但這種謊言有些只是因聊天而誇大其辭。
面對這兩種情形,建議家長先讓小孩瞭解,說這些謊言可能會讓人誤會,千萬不可再犯,此外,父母也不要在小孩身上貼「愛說謊」的標籤,或一味地責罵。莊貞銀說,會說謊的小孩常具有豐富的想像力,且比不說謊的小朋友擁有較好的創造力,例如:玲玲為了三個不存在的人物,要編出好聽的名字、個性等,某方面來看,她是在編故事。
其實,發現小孩說謊,未嘗不是一個機會教育的好時機,只要父母耐心引導,當孩子明白了說謊不可取,明辨是非的能力與品格素養也正一步步地提升。
*****************************************************************************************
請不要輕易將謊言與孩子的品性劃等號,因為謊言有時只不過是幻想,或者是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盤。
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懂事了,不再是個小寶寶了,所以孩子們應該很明白自己說的話是事實還是謊言。其實不然﹗事實上,說謊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相信看完以下對孩子說謊問題的分析和解釋之后,父母們就會松一口氣了。

5歲以下的孩子常常說大話,因為他們不能把事實和幻想區分開來,說大話完全不同于說謊;5歲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說大話的情況存在了,他們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說謊。
2--4歲︰愛說大話
孩子為什麼說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著豐富的想像力,生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裡,所以他們常常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當你帶孩子從公園回家的時候,他告訴你他在公園裡看見了獨角獸。他並不是在有意欺騙你。換個角度想,這說明他的智力還在處于不斷發育的階段。你的孩子還不能釐清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假的,他也同樣不能把他的夢和真實生活區分開。
也有些時候父母們會發現,孩子的謊言就是他的如意算盤。一個4歲孩子的母親曾問幼稚園老師︰“我的孩子一個星期最少從幼稚園拿回家一個玩具,他告訴我是老師說他可以拿的。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不過,老師的分析消除了這位母親的不安和尷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認為,如果他們非常非常想擁有這個玩具,那么這個玩具就一定是自己的。這就是孩子們想‘占為己有’的邏輯。” 當然,也有的孩子說一些小慌是害怕父母的責備和懲罰。他們會指責那些自己想像出來的朋友,告訴父母是他們做出了這些錯事。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淘氣會使爸爸媽媽不高興的,所以撒了個謊。
聽到謊言怎么辦︰這么大的小孩子因為說謊就受到懲罰,不僅沒有任何意義,也許還會有負作用。如果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或者搶了小朋友的餅乾吃,你肯定會對他訓斥一番。但是,如果他同時還對你說了謊,你你注意力就轉移到說謊這個問題上,並為此更加嚴厲地懲罰他。
但事實上,你對誠實和正直的長篇大論,對孩子來說,只是耳邊風;你的懲罰也不能使他知道問題的所在。相反,他只知道他又淘氣了,而且將來他肯定不願意讓你知道這些淘氣的事兒。所以,更加關注他的不良行為效果會更好一些。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是怕我不高興,所以不想告訴我真相。但是我親眼看見你打了小朋友。如果你下次對他有禮貌些,我想他會把他的玩具給你玩的。
另外,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他想要的東西並不意味著就屬于他了。如果你的孩子在商場拿到喜歡的玩具就說是他自己的,那么你就要清楚地告訴他︰“我知道你非常非常想擁有這個玩具,但是它並不真正屬于你,它屬于這個商場。”慢慢地,孩子將學會把事實和幻想區分開來。但是,如果你對孩子的小小謊言過于在意的話,將會或多或少地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與其揭穿孩子的謊言,不如把它看作孩子學習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機會。做父母的肯定不想壓制孩子的幻想,因為有了幻想,才會有創造力嘛。因此,父母惟一應該做的就是確保孩子的幻想不會傷害自己和他人。比如說,父母可以讓孩子相信耶誕老人,但是必須讓孩子知道人是不能飛起來的,即便插上翅膀也不能。
如果孩子的話總是不著邊際,那么父母最好給孩子講一講《野狼來了﹗》的故事了,讓孩子懂得為什麼對人誠實很重要。
5--7歲︰逃避訓斥
孩子為什麼說謊︰快到上學年齡的孩子,他們就會意識到說謊是解決問題或者逃避懲罰的一個好辦法。因為孩子們要讓他們的謊言更加可信,所以他們的謊言就會經過更好的加工了。6歲的孩子已經知道如果他告訴老師他的家庭作業被狗吃掉了,那老師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說‘我病了,所以沒有做作業’,那也許能夠蒙混過關。
毋庸置疑,你的孩子肯定會不斷提升他的欺騙技能,試探他欺騙的限度有多大。這個時候,父母的“殺手 ”就是不能讓孩子因為說了慌、解決了問題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脫掉。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輸誠實的美德的時候,最好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儘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誠實,不說謊。另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
如果你的孩子聽到你對婆婆說你有多么喜歡她送給你的那件毛衣,事實卻是你從來不穿,那么你就是在向你的孩子傳達這樣一個訊息︰說謊是可以讓你接受的。通常,孩子們是看見父母在說謊,他們才效仿父母這樣做的,或者模仿周遭成年人的一些做法。孩子們並不能釐清哪些是善意的謊言,哪些是惡意的。
聽到謊言怎么辦︰告訴你的孩子有時候善意的謊言是為了不傷害其他人的感情。給孩子舉個例子能夠使他更加明白這個道理︰“比如說,當你被同班小朋友邀請到他家做客的時候,如果你直接告訴他你不喜歡他,所以你不去,那么你的話就會傷害他,使他很傷心。但是,如果你告訴他你有別的事情不能去,雖然並不是真正的實話,可是不會令他傷心和難過。”另外,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善意的謊言也能夠使孩子明白他們需要替別人想一想,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他的感受。 然而,當你發現你的孩子說謊只是為了掩蓋他的錯誤和做的錯事的時候,你就應該立刻清楚地告訴他你不允許他這樣說謊。父母立場鮮明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那么孩子說謊了是不是就應該受到處罰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針對有沒有刷牙的話題而說謊,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趕緊去刷牙,並且以後多多檢查和監督他。慢慢地,孩子就不會因為刷牙問題而說謊了。反過來,如果父母因為這些無關痛痒的謊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懲罰他,那么,父母的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變成一個更棒的謊言大師了。因此,應該說處罰孩子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辦法。
如果孩子偷了別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為極其惡劣的事情,而且為了掩蓋這些行為對你說了謊,那么,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必須受到懲罰的時候了,並且要讓他知道第一天剝奪他看卡通片的權利是因為他的行為,第二天則是因為他說謊了。但是,父母應該明白,懲罰並不能使孩子馬上意識到他的錯誤;想讓孩子真正改正錯誤是需要時間和父母的信任的。
針對孩子的說謊行為,有的父母認為還可以試一試下面的做法︰
1、如果你明知孩子說謊,不要對他一再追問。其實,父母是希望能夠再給孩子一次說實話的機會,結果反倒又給了孩子一次說謊的機會。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問孩子;當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夠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問題。總之,不要向對你說謊的孩子提問題。否則,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謊言遮掩他先前的謊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內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與其這樣,還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告訴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透過與我4歲兒子的反覆“唇槍舌戰”,我從中領會到不能要求他向我坦白事實真相,直截了當地告訴他真相反而更簡單。就拿我兒子喜歡用鉛筆在牆上亂畫的行為舉例吧,以前我看到后會問他︰“這是誰畫的?”,而現下我就直接告訴他︰“我看見你在牆上畫了。到廚房拿一塊兒擦桌布,然後蘸點水把牆上畫的東西擦掉。”前者給了他一個說謊的機會,后者則沒有。
2、如果孩子是習慣性的說謊,那么向孩子提問題之前你就先告訴孩子你知道他會對你說謊,然後允許他給你一個更好的說法。很多孩子在說謊之前根本就沒想他們還能說點別的理由。因此,父母可以先發製人︰“我知道,如果我問你,你肯定不想對我說實話。不過,我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更好的說法。準備好了嗎?我要問了。”然後向孩子提出問題。
這種做法有3個好處︰
一、它給孩子時間去決定是張口就說謊呢還是說些其他的;
二、它避免了相互爭執激烈化;
三、既然父母允許孩子說謊了,有了心理準備,那么父母就不會生氣或者煩躁不安了。
3、為了讓孩子也嚐嚐謊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對孩子也說謊。比如,孩子想去看電影,父母答應他了。可是一會兒父母又不承認了,孩子就會問為什麼爸爸媽媽說謊。這時候,父母可以很輕鬆地告訴他︰“我認為有沒有說實話並不重要。也許剛才我是順口說‘好吧’,但是並不真的說明就得帶你去。我感覺你在家裡願意我們用這種模式和你說話,你也這樣對待我們。你是在告訴我“我”必須說實話嗎?但是,說不說實話對你就不重要了嗎?這樣做公平嗎?”聽完這樣的一番話,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來源︰《父母》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55&prev=74&l=f&fid=10







********************************************************************************

淡定面對孩子犯錯

編訪撰文/陳映潔



當孩子做錯事時,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斥責他、處罰他、還是先打一頓再說?其實,天底下哪個孩子不犯錯,教養也不需要跟孩子撕破臉,本文教你如何具備「淡定教養」的智慧!


Please Calm Down!
「淡定」這個形容詞,相信大家最近都耳熟能詳,日前網路上盛傳的一篇文章,旨在敘述一個男生如何冷靜地在大庭廣眾之下和歇斯底里的女友談分手,而「淡定紅茶」、「淡定哥」等名詞也跟著點閱率爆紅了起來。

不過,我們今天不是討論兩性關係,也不是分享紅茶哪裡可以買得到,而是探討「淡定」這個形容詞,如何用在對孩子的教養上,以及如何能夠在不破壞親子關係的前提下,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從錯誤中得到教訓,讓教養這件困難的工作變得更輕鬆愉快!

「淡定」是什麼?
其實,許多人都誤會了「淡定」的真正意涵,以為那是一種「冷漠」、「獨善其身」,彷彿與世隔絕般的灑脫態度,但若是這麼解釋,未免也太過於利己主義與缺乏人性!

根據小編私下訪問數位「網路用語達人」得來的結論,「淡定」指的其實應該是「冷靜的面對一切突如其來衝擊,卻沒有失去理性處理問題的熱誠,策略性的旁觀,卻仍對事情的發展抱持樂觀希望」的一種生活態度,唯有具備高度EQ涵養及智慧者,才能達到如此的境界。

「淡定教養」3階段
聽起來還不賴吧!?不過,「淡定」的生活態度和父母對子女的教養,又有什麼關係呢?

笛飛兒EQ教育親職講師顏鈺軒認為,「淡定的教養」主要包含了3個階段,首先,爸爸媽媽要先能夠接受「孩子本來就會犯錯」的事實,接著要有「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的勇氣,最後才能達到「笑看孩子每一次錯誤」的終極目標。

孩子不犯錯才怪!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顏鈺軒老師在這裡要先跟爸比媽咪們分享幾個小故事:

肯定「犯錯」的晏嬰
春秋戰國時代輔佐齊景公,讓齊國稱霸一方的宰相晏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史家認為,晏嬰最值得肯定的優點,就是懂得自我反省,從不驕傲自大、剛愎自用。

晏嬰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繚的部屬,為官3年,從沒做過什麼錯事,可是有一天,晏嬰卻把高繚給免職了。晏嬰左右的人感到很奇怪,高繚替晏嬰辦事,從來沒出過任何差錯,按理應該加封爵位才對,為什麼反而被罷黜?

晏嬰卻說,我罷黜他,正是因為他從來沒有犯任何錯,只會聽主人意見辦事,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和這樣的人共事,對我和齊國有什麼好處呢?

傳統上,父母總是認為不犯錯的孩子才是乖小孩,常常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也不准他們犯錯,但這麼做真的能養出一個完美的孩子嗎?還是只是消極的養成孩子陽奉陰違的壞習慣,甚至是知道一出錯就會大難臨頭,所以採取逃避的態度,寧死也不願意承認,把責任都推給別人?

因此,要培養出一個對事情負責任、敢做敢言的孩子,爸爸媽媽首先必須具備能夠接納孩子犯錯的胸襟,這是非常重要的。



犯錯象徵正向學習精神
常聽人說,成功是「99分的努力,再加上1分的天才」,或許,孩子並不需要失誤99次才能換得1次成功,但失敗絕對是成功之母!幾乎所有科學家、發明家的生平故事,都是由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錯誤所寫成。

在失敗中茁壯的愛迪生
愛迪生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他一生中的發明超過2000多種。但他從小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問題兒童」,不但愛問「為什麼?」,時常給師長找麻煩,對於不懂的事情更喜歡親自實驗。

有一次,他問媽媽:「為什麼母雞老是坐在雞蛋上?」媽媽告訴他答案後,愛迪生也想學母雞孵蛋,結果壓碎了一窩蛋。又有一次,媽媽告訴他毛皮摩擦可以生電,愛迪生於是很興奮地找來兩隻貓,用銅線把貓的尾巴綁在一起,結果落得滿身抓傷。更誇張的一次,是愛迪生問起火藥是怎麼做的?後來他燒毀了整座穀倉。

顏鈺軒老師表示,孩子的發展可分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有句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發牙」,這代表著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由許多循序漸進的階段所組成,在還不會坐的時候,我們不要奢望孩子會爬,在還不會爬時,我們要孩子走,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他們需要學習如何控制大肌肉動作的協調性,才能站起來一步步的往前邁進,這些身體上的發展是我們顯而易見的。

然而,比較令爸媽受不了的犯錯行為,經常與孩子的心理發展有關,但由於這是肉眼所看不到的,因此便很難去拿捏評估,孩子的能力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的增長,於是演變成爸爸媽媽面對孩子犯錯時也很為難,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與處理。

其實,就像學走路可能必須跌個10跤,才能開始走好,同樣的,不論孩子在做任何事時,若不犯錯10次,也無法學會怎麼把事情做好。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看到不懂的事物,孩子就會想去了解,並且用他們僅有的技能去嘗試、探索,過程中難免犯錯,但也就是在這種「試誤」的過程裡,他們才能逐漸學習到如何避開前方的石頭,不管是跳過去、繞過去,還是把石頭搬開,孩子會想到很多辦法,但若是從小遇到困難就由父母幫忙或直接告訴他們怎麼做,以後他們面對眼前的大石頭,可能就只學會蹲坐在石頭前哭泣、求助。

讓孩子自己收拾善後
當孩子犯錯時,許多爸爸媽媽會認為孩子不是故意的、也沒有處理的能力,所以要不是採取包容的態度,耳提面命、只要孩子下次注意就好,或是索性打罵一頓,然後幫他收拾善後,草率的結束整個事件。但是這麼做孩子真的會記取教訓嗎?

勇於負責的雷根
美國前總統雷根,11歲時和朋友一起玩棒球,不慎將鄰居家的玻璃打破,所有孩子都因為怕麻煩,一哄而散,但雷根卻鼓起勇氣帶著球棒到鄰居家裡認錯,鄰居跟他索賠12.5美元。

回家後,雷根告訴父親:「我不是故意的。」父親卻說:「玻璃是你打破的,你要負責賠償。」但雷根很為難的說:「可是我沒有錢!」於是父親對他說:「這筆錢我先借給你,1年後還我。」

往後的半年,雷根在家裡灑掃庭廚、打工賺錢,最後終於把錢還給了父親。後來,雷根在回憶時表示,這件事讓他發現,只要勇敢面對自己所犯的過錯,即使年紀還小,也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來承擔過失,這讓他明白什麼是「責任」。

顏鈺軒老師舉例,常常看到小朋友把水打翻了,媽媽雖然嘴巴上罵:「怎麼那麼笨啊,水都不會拿好!」,但卻急忙拿抹布把水擦乾,這樣一來,小朋友學到的是「水打翻了=會被罵」,卻不是「水打翻了=要自己拿抹布來擦水」。

久而久之,孩子承擔責任的肩膀會越來越弱,爸爸媽媽也會覺得越來越累,因為隨著孩子長大,爸爸媽媽要cover的事情越來越多,孩子可能功課開始不寫了、考試前不盯著他、幫他複習就根本不準備了,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永遠會幫他們負責,因此,負責任的態度必須及早、從小處開始培養起。

欣賞孩子的錯誤
「關心,但放手」的界限該如何拿捏?為什麼有時父母得「欣賞」孩子犯錯,甚至不該「打擾」孩子犯錯呢?

1000美金買到的教訓
王品集團的董事長戴勝益曾經分享過他教養孩子的觀念,他的兒子高中時曾和同學集資了1000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因為規格超高又便宜,但賣方卻遠在印度。

當時戴董事長心中已經有了底,知道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他做了什麼?他沒有說破,只是靜靜的等待事情發生,果然沒多久,兒子就氣急敗壞的跑來告訴他被騙的消息,戴董事長只是淡淡的說:「這就是陷阱,人生路上本來就有大大小小的陷阱,如果沒有做好功課就冒然投資,就得承擔落入陷阱的後果。」

後來,戴董事長也沒有幫兒子善後,讓他自己想辦法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因為他認為只有讓孩子親自承擔慘痛的責任,他才能夠學到教訓,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如何培養出具有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顏鈺軒老師認為,只要不是涉及生命安全或後果無法承擔的事情,父母應該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面對孩子犯錯時,也應抱持「這是你的問題,你有能力去解決;我關心,但不涉入」的立場,笑看孩子自己承擔的過程。

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夠在這個真實的世界裡,獲得真實的回饋,也就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避免下次重蹈覆轍,這可能比父母嘮叨100句或打100下來得有效許多。

父母常見NG心態
過去傳統的父母的管教方式,通常是以權威為導向的,覺得「我說得算、照我說的方式做就對了」,但近年來由於民主、開放的風氣盛行,目前的家長較少用權威的方式管教孩子,但面對孩子犯錯時,卻也不少抱持著錯誤的認知及態度:

NG心態1:孩子犯錯是故意的
第一種類型的爸爸媽媽,總是對孩子抱持著某些刻板印象,諸如:拖拖拉拉、情緒化等,當孩子一有類似行為出現時,便會很快的替他對號入座,不過,這群爸爸媽媽對孩子最嚴重的刻板印象,莫過於認為「孩子犯錯就是故意的、他就是一直想找我麻煩」,因此往往立刻加以責備,經常造成親子雙方關係的緊張。

專家說:
顏鈺軒老師指出,很多時候孩子看來似乎是故意的一錯再錯,但其實他們或許也正在慢慢修正自己的行為,也許第1次到公園玩時,完全無法接受要回家的事實,但第2、第3次以後可能變成,再玩一下子嘛、再玩5分鐘,可惜這類容意抱持刻板印象的爸爸媽媽,很容易忽略這些進步,只會認為孩子「每次都不乖乖跟爸爸媽媽回家」!

根據大腦神經科學的實證研究發現,人在做一件習慣的事情時,大腦與神經的連結可能只需0.01秒,但如果是做一件新的、從來沒有嘗試過的事情,大概需要花35倍的時間。

這也代表著,孩子要改變根深蒂固的壞習慣已經有點困難了,但是當孩子開始嘗試改變時,爸爸媽媽又很容易用既定的刻板印象去解讀孩子的行為,這會扼殺孩子成長的動力,讓他覺得自己的改變被全盤否定,也讓親子雙方的互動陷入一種負面的原地踏步情況。

心態2:我要教出完美小孩
第二種類型的爸爸媽媽,是過度完美主義傾向的父母,他們很難接受孩子犯錯,因為他們會覺得:「天啊!我賦予自己這麼大的教養責任,又花了那麼多時間和金錢在學習如何扮演好親職,我的教養應該會是很完美的啊!為何我的孩子會出這樣的包?」

專家說:
這類父母通常對於養育孩子有著比常人更高的熱忱與期待,本身或許也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與豐富的教養觀念,所以在親自扮演親職角色時,往往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當情況失控時,就容易感到非常挫折、無法接受事實,因而也會較難看出孩子根本的問題原因出在哪裡。

顏鈺軒老師認為,其實,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爸爸媽媽,當父母對孩子的發展有過於完美的期待時,也會用同樣的完美框架套用在自己身上,尤其當孩子狀況不好時,就會把很多責任歸咎到自己的教養上。此時,如果不能適時的放下心中的期望,去認識、接納孩子的特質,可是會讓親子雙方都變得非常辛苦喔!

心態3: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會
在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是由爸媽來照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能力理論上已經越來越好,可是還是有許多父母會過度的以孩子的保護者自居,唯恐孩子犯錯(或者只是做出超出他預料的事情),他們的口頭禪經常是「太危險了!」、「不可以喔!」及「快回來!」。

專家說:
父母經常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危而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殊不知有時越限制孩子,孩子越會從父母看不到的角落尋找自己發揮的空間,這樣反而更危險,因此,與其在第一時間就封鎖他的想法和行為,倒不如在自己看得見的地方,給孩子一點嘗試的機會。

「曾經有個爸爸反映,孩子很喜歡攀爬2樓的陽台,他每次都會大聲喝斥孩子,甚至打過孩子,可惜一點效果也沒有。於是我問這位爸爸:『你比較希望教會孩子危險的概念,還是讓孩子以後獨自在家裡以外的地方看到陽台可以爬時,就覺得是天賜良機,不容錯過?』。」

顏鈺軒老師建議,碰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可以拿一個易碎物品,帶著小朋友到陽台,陪孩子做個實驗,讓他把碗丟下樓(前提當然是有其他大人在樓下清場),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然後問孩子:「碗破掉了對不對?如果是小寶掉下去,你覺得會怎麼樣?」

有時候,父母的保護換個方式,會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也會讓孩子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更安全、更令人放心。

拿出你的淡定態度!
要求為人父母在孩子犯錯時保持冷靜,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顏鈺軒老師特別對於「父母看待孩子犯錯的態度」,提出了幾個建議:

◎把期待放遠一點
顏鈺軒老師認為,父母在孩子犯錯時,若能抱持「讓孩子自己負責」的態度,不論是弄倒一杯水、打破一個茶杯,或是今天的功課沒寫完,這些小事其實都可以讓孩子學習到如何去為自己負責。

從這些小地方開始做起,逐漸的,爸爸媽媽就可以發現,孩子漸漸擁有足以承擔責任的能力,而且也能夠相信,父母已經肯定他們的能力了,他們就不會過度的擔心「爸爸媽媽對我的行為會有什麼回饋、評價?」,很多家長都反映他們的孩子總是報喜不報憂,面對糾正時態度又很激烈,但可能要反省的是,在遇到孩子跟父母反映一些問題時,父母是用什麼態度去對應他們的。

在很多事情上,如果爸爸媽媽能夠停下腳步,把整件事情放長遠來看,希望未來孩子具有承擔責任的能力,那麼現在幫他解決問題,到底是在幫這個孩子,還是在害這個孩子?

◎保持情緒的獨立性
顏鈺軒老師指出,父母經常會把孩子的功過跟自己過份的綑綁在一起,「之前有個媽媽非常難過,一邊哭一邊對我說:『老師,我的孩子從學校回來跟我說,都沒有人要和他做朋友』,但是沒有朋友這件事情,該難過的到底是孩子還是爸爸媽媽?」

我們可以為孩子的現況憂心,但有些時候,爸爸媽媽應該適度的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做切割,才能更清澈的看到孩子問題的癥結點在哪裡,否則過份的綑綁與涉入,甚至主動熱心的為孩子出了一籮筐的主意,孩子去試了之後無效(很正常,因為每個人的個性、氣質都不同,適用的辦法也不同),家長又會更加自責,覺得自己又害慘孩子了,這樣未免也太辛苦了。

當父母懂得區隔自己和孩子的事情之後,孩子慢慢會發現到:「爸爸媽媽有爸爸媽媽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我交不到朋友這件事情,我得自己想辦法」。

有時,將彼此綑綁在一起,不但會讓家長過份承擔孩子的情緒,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在承擔家長的期待,交不到朋友,孩子已經很傷心了,還要因為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傷心,讓自己更加難過,這樣一來,孩子反而沒辦法去做任何事了。

因此,經過區隔之後,父母如果發現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可以在旁陪伴、支持他度過難關,但請讓孩子為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要直接幫他解決問題,因為,孩子終究要自己面對自己的人生呀!

本文出自《育兒生活》雜誌7月號,更多內容請見懷孕生產育兒情報站-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

資料來源http://www.babyou.com/index.php?do=news&locid=101&id=10431






*******************************************************************************

在我服務的矯正機關裡,常有兒童與青少年被法官裁定留置觀察,最普遍的罪名就是竊盜。每當訪視晤談時,父母親對孩子的犯行大多表示訝異與不解,納悶他們平時看起來還算乖巧,怎麼會做出這樣的糊塗事來。望著家長沮喪、悲傷的神情,我也只能好言安撫。

動機複雜 先搞清楚
其實孩子會去偷東西,背後的動機複雜,若依年齡層來劃分,緣由大致如下:

1.學齡前階段:單純只是喜歡,想要據為己有,尚未建立所有權與價值的觀念,不知拿走他人的物品需得到對方的同意,或者是要先付錢購買。

2.學齡階段:雖然透過學校、家庭教育知道要先問過人家或給錢才行,但在自我控制能力仍不足的情況下,遭遇誘惑時仍易因衝動而下手行竊。

3.青少年階段:明白偷竊是不被允許,卻因追求刺激或被朋友慫恿,抱存僥倖心態去嘗試。部分則是生活覺得有壓力,以此宣洩情緒或喚起家人的注意。

溝通輔導 取代體罰
另外,部分孩子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本身崇尚名牌或物質欲強,但無力負擔相關費用,為了滿足需求才鋌而走險,比方說偷手機、電玩或機、腳踏車等。近來也發現,因沉迷網路線上遊戲或濫用藥物成癮,而竊取財物支應開銷者,有增加趨勢。

一旦得知孩子偷東西時,惱怒在所難免,但當下要做好情緒管理,避免動手動腳,盡量以溝通、討論與輔導的方式來取代體罰,以免彼此關係惡化,又衍生其他行為的偏差。

機會教育 及時關懷
在處理上,要明確告知偷竊是不應該與違法的舉動,任意拿走別人財物會造成對方的損失與困擾,而父母也會感到難過。引領其設身處地為受害者著想,體會遭竊可能的心情,鼓勵其當面認錯,說明行竊動機,在物歸原主的同時,也保證不會再犯,藉以獲得寬容與諒解。

例如,當孩子是偷拿商店的飾品或同學家的玩具,家長可以善用機會教育,除立即給予告誡,說明嚴重性外,也要教導如何向物主道歉,並陪伴去親自歸還,或商議賠償事宜,而代墊的錢則請其以幫忙做家事、扣零用金的方式折抵,使其能從過程中記取教訓,往後懂得潔身自愛。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偷竊行為往往是生理、心理或人際關係問題的表徵,家長應付出更多的耐心與關懷,深入探討癥結所在,並及時給予疏通、排解,必要時尋求心理衛生專業(如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等)的協助,平日也要提高警覺,如此方能降低故態復萌的風險。

【2012/05/01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孩子順手牽羊 別急著打罵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062835.shtml#ixzz1tcITp2e5
Power By udn.com 

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4898&prev=4902&next=4864&l=f&fid=53






****************************************************************************

如何讓孩子勇於認錯?

每當孩子與別人有了紛爭或是做錯事時,孩子總喜歡大聲告狀或說謊來保護自己,常常讓家長火冒三丈、大傷腦筋,怎樣讓孩子勇於認錯,成為人格教養上的一大難題。其實,只要您仔細了解孩子不認錯的原因,以及家長在此議題中,教養上常犯的毛病是什麼,相信您就可以找出最好的教導方式嘍!
通常孩子犯錯,都不會、也不想認錯,原因是認錯的後果通常很慘,例如:可能會被大人責罵,要不就是受更多懲罰,如:罰站、面壁思過、不能出去玩等。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孩子不想認錯的行為,可能潛藏下列三種訊息:

1.出於生存本能的自我防衛機制 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免於心理或身體遭受傷害,就算知道自己犯錯,也希望能夠避開懲罰,最好不要被發現;假使被發現了,也會想盡辦法、用盡詞彙來極力掩飾,以求自我身體的保衛。

2.害怕破壞自我形象
 幼兒大約自四歲後,已漸漸具有「自我概念」,了解自己需要獲得父母、師長、同儕的喜歡、尊重,希望保有良好之「好孩子」、「乖寶寶」的樣子,建立自我美好的形象,以獲得同伴的友誼,父母、老師的誇讚,所以孩子為了維護自我形象,可能就會誓死不認錯,甚至用說謊來保護自己。
3.擔心不再被疼愛 聰明與敏銳的中班孩子,渴望獲得大人們更多的疼愛與照顧,擔心真的認錯後,大人們從此不再喜歡他,他會失去很多對他重要的東西,所以心想只要「不承認」,他的一切都可保住,一如往常。

父母理性的教養態度是關鍵

 當然,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勇於主動認錯,且能表現出有教養、有禮貌、良好的人格與氣質,成為一個受我們期待且符合理想的「好孩子」。那麼,您就必須讓孩子相信認錯後,沒有可怕的責罵或嚴厲的處罰;也讓孩子清楚父母對他的行為要求的底線在哪裡。更重要的是,父母應有正確與理性的管教態度,才能讓孩子接受您的教導,並且明白父母希望他所達到的行為尺度有多少。

下列舉出父母需具有的教養態度、作法與常犯的毛病,供您參考:
一、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在孩子面前所說的話、所要求的行為標準,大人一定要說得到就做得到,如果大人只是常告誡孩子:「再不聽話、再調皮犯錯就要被處罰!」,可是每次都食言而肥,孩子是很會察言觀色的,要是見父母屢次都沒有真正的做到自己所說過的話,久而久之,他就會知道父母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而不把父母的話當作一回事;父母在孩子眼中,如果無法建立父母的威信地位,孩子越大,就越無法管教他,這是為人父母的警訊,所以一定要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另外,要鼓勵孩子勇於認錯,請不要嘴巴說不會打他或處罰他,可是事後卻又忍不住修理他。這樣孩子從此以後,不但不會主動認錯,還會學到父母反覆無常的行為,所以千萬不要只是嘴巴說說,在孩子面前,說話要謹慎,做不到的承諾或懲處,就不要隨便說出,以免無法建立父母威信。
 
二、教孩子學習「認錯」的行為與語詞,且不「寵」也不「厲」: 希望孩子有正確且良好的行為,父母不只要做好自己的「身教」,也要顧慮孩子的認知與行為發展,是否能真正做到?要知孩子年紀小,常常會犯錯;平常的小錯,就應該及時糾正,千萬不能寵愛與姑息,否則孩子不知對錯標準,將來就容易再犯同樣的錯誤,甚至更大的錯誤。我們教養孩子時,可以「疼愛」他,但不能「寵愛」他,例如:面對四歲的孩子,想玩姊姊的物品時,可以鼓勵他去詢問姊姊並徵得同意,但不應寵愛成只要他喜歡,都可以拿走;孩子可能會因此習慣犯「不告而取」的錯,而不知道這個行為是侵犯他人的所有權,反而害了他。

 另外,對孩子可以「嚴格」但不必「嚴厲」;應用平和的語氣要求孩子,而不是用嚴厲的語氣來威嚇孩子,不然容易造成孩子退縮、膽怯的個性。如言道:「你隨便拿了姊姊的簿子,把它撕破了。媽媽必須嚴格要求你向姊姊道歉,會主動道歉或認錯的孩子,就越懂事越勇敢。來,學媽媽鞠躬的姿勢與說對不起,我相信你會做得到,而且一定做得很棒,試試看!你可以成功的,好孩子!」,要讓孩子覺得「認錯」是代表自己很有勇氣,而非丟臉的事,孩子才會養成主動認錯的習慣,父母沒有教其「認錯」的態度與行為,是剝奪孩子學習事物的機會。
三、應採「溫和或溫柔的堅持」態度,向孩子溝通與解析: 很多父母斥責小孩,是又吼又兇,甚至對孩子拳打腳踢,都是不恰當的管教方法,孩子向父母學習了「以暴制暴」,將來又變成粗暴的父母或成人。如果您是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指出孩子的不對之處,並用解釋、分析、講道理的語氣溝通,堅持希望他認錯後能改過,孩子也才能藉此學會用溫和的態度和他人溝通,處理與他人之衝突,而非只會使用肢體暴力而已。建議您,可使用書面的行為記錄單,劃記孩子每週或每月是否有減低其犯錯行為,適度給予他喜愛的獎勵,來改善孩子不良行為且增強良好的部分。四、善用「我覺得……」的訊息,讓孩子了解大人的感受與期許:
 不要用:「你不可以這樣……,你不可以那樣……,你又犯錯了!」等不善意的話,讓孩子反感或認為他是個處處被限制、不被看重的孩子。應常用「我覺得很難過,我的心情很不好,因為你打了別人或拿他人的東西不還……,如果你能主動認錯、道歉,我會很高興、很開心……。」讓孩子了解大人的感受與期許,會比直接的斥責、禁止的話語更容易使孩子接受,並學會「將心比心」、「同理他人」,且在被包容的情境下,願意認錯,並符合大人期待盡量不再犯錯。
五、常講「知恥而改進向上」的人物故事,並給予犯錯後補救修正的機會: 平常可多用說故事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我國古代,如:「周處」等人物因知錯、認錯後,奮發向上,努力補救缺失,為鄉里爭光,後來均被大家原諒且讚賞的故事,讓孩子效法。應告知孩子,一個人不怕犯錯,最怕的是不知錯又不肯認錯,能勇於認錯就是知恥,知恥就近乎勇,父母可適度延宕孩子遊玩或好吃的食物之方法,來警惕孩子記住此次事件,並向對方道歉或為他人服務,給予他一個補救修正的機會。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peggyv168/category/1/page=56





*********************************************************************
孩子為什麼說謊?
孩子說謊的背後原因
 
一個行為的出現,背後一定有原因,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曾經發表過一篇「孩子說謊必有因」的文章,文中提到以腦神經的實驗來看,當孩子說謊時,雖然說謊的孩子嘴裡不承認,心中其實是不齒說謊這個行為的;既然不齒,為什麼又會去做呢?這就是我們大人要去了解的地方。朝陽科技大學附設幼兒園園長葉雅惠則明確的表示,孩子說謊的最大原因其實與父母有絕對的相關,在這個議題上家長需要回頭檢視自己對孩子的要求與整件事件的處理態度,因為孩子的所有作為與父母的背後情緒有很大的關係,以下列出幾個孩子說謊的原因,供家長參考:

原因1:做錯事害怕被責罰
當孩子做錯事時,其實是很害怕被父母責罰的,於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或掩飾過錯)避免被處罰,通常會選擇冒險說謊。因為在他的舊經驗裡曾經見過父母親生氣,所以孩子當下心生恐懼選擇了說謊,例如,不小心打破東西或弄壞物品,怕父母發現而遭到責罵,這時孩子可能會將責任推給幼小不懂事的手足或是謊稱「不是我,是它自己壞掉的」。

原因2:怕達不到父母要求的正當防衛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滿滿的愛,也害怕父母生氣因此就不愛他了,所以當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也有可能說謊來保持自己在父母眼中良好的形象,葉雅惠園長舉自己女兒為例,有一次女兒答應她考試要考到某個成績,但因貪玩沒有達到當初答應媽媽的要求,結果女兒花了很大的心思去竄改成績,就是希望能做到答應媽媽的要求。

原因3:說實話反而被處罰
舉個例子,一個5歲的姊姊抱起1歲多的弟弟,結果抱不穩讓弟弟跌落到地上,弟弟嚇得大哭起來,父母聞聲趕來問發生了什麼事?小姊姊據實以告,結果說實話的姊姊被父母大罵一頓並訓斥姊姊以後不准再抱弟弟。此刻受到弟弟摔倒驚嚇的姐姐不但沒有受到安撫與安慰,反而得到家長不問原因之下的責罰,之後小姊姊若再發生類似事件就可能會以說謊代替。

另外還有一種狀況是,孩子做錯事家長要孩子說實話,並表示說了實話就不責罰他,結果孩子說了實話後家長馬上翻臉罵人,這時孩子的心理會認為家長在欺騙他,孩子會記住這種感受,日後可能會再度選擇說謊以免說實話反而被罰。

原因4:孩子有個很強的慾望無法達成
洪蘭教授在「孩子說謊必有因」的文章寫道,當孩子有一個很強的慾望無法達成,會想盡方法去完成它,包括欺騙在內。例如:很想要某個玩具,但父母不准;考試考得很爛,不敢給父母知道。從某些方面來講,是大人逼孩子說謊的,因為我們沒有善盡溝通的責任;既然孩子想要而大人不准,其中必有道理,應該好好解釋給孩子聽。我們要從根源讓他知道為什麼這件事不能做,然後幫他找出替代的方案,使他的慾望減低。

父母面對說謊的孩子
父母的態度、應對方式是孩子是否能改正說謊的關鍵,葉雅惠園長表示,6歲之前的孩子想法單純,說謊是不帶心機的,只是想要逃避責罰或是只想用謊言讓自己顯得完美,在父母面前保有乖寶寶形象;家長在面對幼小的孩子說謊時,需要保持心平氣和的情緒,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會因為他做錯事就不愛他了,讓孩子在充滿安全感的情況下說出實話,再找出替代方案來導正孩子的行為,以下列出幾個建議方案:

父母自己的省察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家長不妨先冷靜下來省察自己的言行舉止,回想自己是不是出現過說了但做不到的事,或是會對孩子說話不算話敷衍他,孩子耳濡目染久了是會照單全收的。父母的身教對孩子影響深遠,如果家長省察到自己有這樣的問題要能及時修正自己的行為,有了誠實的身教自然可在無形中傳遞給孩子。

此外也請家長注意不要亂下妄語,比如說有的家長正在氣頭上時會對孩子說出不好的言語,像是:你這麼壞不要叫我爸爸、我會被你氣死、你是個說謊專家等等。孩子聽到這些話語不但對改掉說謊的毛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起了強化的壞作用,並降低了孩子的自信心。

心平氣和面對孩子說謊
孩子說謊的時候其實自己心理是害怕的,不但眼神會飄忽不定、說話也會吞吞吐吐,這時候如果父母因為無法接受孩子說謊而大發脾氣,孩子看到父母生氣會認為父母不愛我了,孩子會記住這次的情緒,導致日後撒謊愈撒愈大,父母因此更加生氣,最後親子關係愈來愈差,最後孩子就不再和父母溝通了。

10
90定律你可以改變結局
如果將說謊的結局分成十分,其中一分是已經發生說謊的這個事件,最後想要好或壞的結局其實掌握在父母如何對待孩子說謊的態度上,這佔了九分。當父母知道生氣嚴厲責罰孩子會造成反效果,何不在面對孩子說謊的當下先緩和自己的情緒(可以深呼吸沉澱一下、先離開現場走一走運動抒發、找人聊一聊等),等自己心平氣和時再抱抱孩子,告訴孩子父母知道他做錯了事,並答應孩子說出實話父母不會生氣(這一定要說到做到),當孩子說出實話後,父母可以跟孩子說他做了這件事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然後告訴孩子好的解決方法,最後告訴孩子因為他很誠實所以父母原諒他說謊的行為。當親子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模式,孩子不必因為還怕責罰選擇說謊,自然說謊的狀況可逐漸改善,但家長必須明瞭,一個「對」的行為是修正很多錯誤後得來的,孩子不可能只犯一次錯、只說一次謊,家長需要態度一致的對待孩子說謊的行為,需要很多次的教導才能導正孩子的行為。

分享自己說謊的經驗
孩子都喜歡聽父母說自己小時候發生的事,多數人小時候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說謊經驗,面對孩子說謊時,父母分享自己的經驗也不失為一個教導的好方法。可以跟孩子說說自己小時候因為什麼事說謊,說謊的後果是被阿公毒打一頓,當時被打得好痛喔!「我因為不喜歡被揍的感覺,所以你現在說謊我不會打你,我會原諒你,希望你以後都跟爸爸媽媽說實話。」如果家長小時候說謊後有好的被原諒經驗也可以詳細的告訴孩子過程,當孩子知道父母對他有愛,可以給他一點犯錯的空間,就會願意跟父母說實話。

孩子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父母是孩子的指導者,孩子是父母的啟蒙者,為人父母指導孩子日常生活許多的事物,孩子也在其中啟發我們許多道理,其中不乏考驗我們的耐心、愛心、智慧心。孩子是我們一生的功課,世上沒有一種理論方法全然適合小孩,唯有覺察、修正才能成為了解孩子的父母親!

看繪本,學誠實
最後要來談談繪本的功能,葉雅惠園長表示,針對孩子說謊這個議題,繪本可以提供不錯的引導、治療功能,孩子可以透過故事中的主角跟自己做聯繫,當繪本中的人物做出和孩子類似的錯事時,孩子可以得到認同,他會想:原來也會有人跟我犯一樣的錯;之後經由故事的起伏孩子可從中得到情緒的發洩;繪本故事最後總會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可靠的知識,用這些知識來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論是家長或老師都可利用繪本讓孩子在沒有恐懼的情緒下找到事情的替代解決方法。當然如果手邊沒有適合的繪本,家長也可以自己編個故事或是利用人偶演個小短劇來引導孩子。現在就介紹一些跟說謊這個議題有關的繪本。

˙
謊說蟲信誼基金會
書中主角小餅乾因為考試考不好而不敢面對父母,選擇說謊來逃避。但隨著謊話的說出口,竟從口中鑽出了謊話蟲來,謊話蟲不但會到處咬洞,還打不死,小餅乾為了掩飾謊言,便說了更多的謊,也鑽出了更多的謊話蟲,一發不可收拾,直到她終於受不了大聲承認自己的錯之後全部的謊話蟲頓時全都消失了。雖然最後小餅乾因為說謊被處罰了,但卻覺得好輕鬆,因為原來抓謊話蟲才是世界上最累、最累的事!

˙
用愛心說實話和英出版社
莉莉因為對媽媽說了謊而受到懲罰,於是她決定從此只說實話,卻因此傷害了最好朋友的心,又得罪了班上的同學。莉莉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裡,直到媽媽告訴她︰「有時候,說實話的時機不對,方法不對,或者說的理由不對,可能會讓人傷心的,但是用愛心說的實話,永遠不會錯。」莉莉終於知道問題不在於說實話,而是在於說實話時的態度,就像書中的白太太說:「實話往往像藥一樣難以下嚥,但是如果用甜甜的愛心調味,那就好喝多了」

˙
查理和蘿拉:糟了!但不是我弄的上誼文化公司
蘿拉保證絕對不去碰查理花了十天三個小時又四十分鐘才做好的火箭。結果蘿拉還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所以~火箭就被摔壞了。為了讓查理「永遠不會知道」,於是蘿拉對哥哥撒了個小謊。查理說要告訴媽媽,蘿拉請哥哥不要去講,只是她會怎麼處理呢?給她時間自己去想想後,最後她仍舊勇敢的向哥哥坦承一切,當然~還好她有一位好哥哥,不然即使再有勇氣,可能也不敢說出事情的真相呢!

˙
打破杯子的老鼠弟弟台灣東販
老鼠弟弟不小心把杯子打破了,怕被媽媽罵,想將責任推給大象、長頸鹿、小鳥、老鼠妹妹或是其他人。突然,大家從他的背後出現,嚇得他把原本破掉的杯子又摔到地上變得更碎了。最後,他還是選擇誠實告訴媽媽:「我把杯子打破了!」
引用聯合新聞網-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8&f_SUB_ID=3721&f_ART_ID=402057
資料來源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127






******************************************************************************

如何幫助孩子渡過叛逆期

其實,在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與父母溝通的強烈願望,所以你不要認為這一時期的孩子太難管教,或認為他們的叛逆行為是完全錯誤的,而是應該站在孩子角度,對孩子的行為給予充分的理解,並適時地把握,從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一、注意孩子的情感需要
  孩子很希望能夠經常與父母進行情感交流,而不是天天聽到父母嘮嘮叨叨地只關心他們的學習,因此平時你要注意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時,你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當孩子向你談他感興趣的話題時,你不要三心二意,只顧想自己的事,而要集中注意力聽;如果此時你有十分緊急的事要做,不妨先跟孩子打個招呼,以便孩子諒解。
  即使一開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見,也要耐心聽完,充分瞭解他們的看法,要以交換意見的方式發表白己的看法,不要光知道嘮叨說教而不考慮孩子的意見。
  與孩子交談時,要用尊重的語氣而不是教育語氣說話,尊重孩子會使孩子尊重自己,教訓則常常帶來反感和對立,產生相反的效果,讓孩子更逆反。
  要正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提高,並以大朋友的身份指導、幫助他們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賴性和認識上的片面性。
  家裏的事也要適當地徵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的意見合理或和大人的意見一致,要以他的意見做出決定,這樣可以增加他的參政感和責任感,從而使家庭更加協調。
  多陪孩子參加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如看足球賽、欣賞演唱會等,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多參加課外活動並沒有錯。
  二、注意自己的行為影響
  父母自身的行為方式可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發育方面,你應注意以下幾點:
  自己要做出好榜樣。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你的行為對孩子影響很大,如果你自己要抽煙,就無法說服孩子不抽煙。孩子一般都是根據別人的行為而不是根據言詞來學習和評價別人的,當然也包括評價自己的父母在內。
       對孩子要做的事不要件件都指手畫腳,許多事可以放手讓他們獨立完成。但這並不代表你就不用關心他們 了,即使孩子自己去完成,你也要常常給予他們一定的關心和建議。對孩子做的需要干預的事要採取適應的形式,不要採取激烈的形式,否則容易產生或加深與孩子 間的隔閡。
  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不要認為小孩子就沒有隱私,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常常拆孩子的信件,看孩子的日記等,都會引起孩子的情緒對立,你要用關心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們,這樣他們才會尊重你。
  對任何事都要保持冷靜,不要動不動就斥責孩子。這一時期的孩子比較容易犯錯,這本是很正常的現象,你只要儘量指導孩子少犯錯誤就行了,不可能要求他不犯錯誤。如果要求過高,就容易導致孩子反感。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批評、嘲笑他人,也不要用不公正的態度和方式處理或抗拒成人社會裏遇到的問題。
  三、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在發現孩子有叛逆心理後,你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而叛逆,有時候孩子叛逆是因為自己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所致。這 時候,你就要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了,如果孩子的需要是合理的,那麼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應該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想打球,那麼你可以告訴孩子, 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打球是可以的。
  或者你伯孩子控制不了自己,影響了學習,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協議書,規定孩子每天打球不能超過多長時間,如 果超過了,應該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在孩子同意的情況下與孩子達成一致,這樣不僅滿足了孩子的正常需求,避免孩子出現叛逆行為,而且還能保證孩子不耽誤學 習,豈不是一舉兩得四、努力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孩子的興趣影響學習時,父母多會嚴厲制止,但是通常適得其反。
  如果你能先不動聲色地走進孩子的興趣,深入地瞭解情況,比如和孩子一起討論他愛玩的活動或他喜歡的偶像等,然後 再作必要的提醒。當你做到有的放矢,利害關係一目了然的時候,孩子也便心安理得地接受忠告了。因為每個孩子都願意和父母融洽相處,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 尊重。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61475&prev=61533&next=61455&l=f&fid=78










*************************************************************************

愛發脾氣的孩子 父母冷靜應對有妙招

發脾氣屬於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孩子也不例外。兩歲到四歲的孩子,發脾氣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即使是最溫順的孩子有時也會發脾氣,但是孩子經常發脾氣,則不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穩定的情緒,也不利於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孩子為什麼愛發脾氣呢?總結有以下幾點原因:
當孩子到了兩周歲的時候,假如他遇到了不開心的事,他會採取「暴力」行為——揮起小拳頭打人;有時則會接二連三地往地上扔玩具,父母剛撿起來還沒等轉身就被孩子再次扔到了地上……
這些舉動表明孩子已經在有意識地捍衛自己,正在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世界,孩子們開始具有獨立的想法,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這正是孩子成長的的信號,只是有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有的表現得不明顯。
最新研究表明,飲食中含鈣量過少、含糖量過多、B族維生素缺乏、維生素C缺乏都會造成孩子情緒亢奮不穩定。孩子一、兩歲的時候,身體在發生變化,所以飲食結構也要隨之調整。如果飲食中營養元素的含量跟不上孩子的成長腳步,也許會造成孩子愛發脾氣。
有的孩子喜歡打人、摔東西可能並不是內心有多強悍,或是想要炫耀自己的武力,他只是很迫切地想要與別人交流,無奈表達能力有限,就只能通過「異類」的行為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隨著孩子生理、心理的不斷發育,他們開始接觸更多的事物,但是他們對這些事物還存在認識的盲區,凡事都喜歡憑著自己的情緒來參與,所以當孩子受挫時就會很自然地就通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瞭解了孩子喜歡發脾氣的原因,父母們就需要好好學習下應對妙招,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盡可能不要和孩子對吵
當孩子發脾氣時,沒有耐心的父母會覺得很煩,和孩子對吵,想用這種辦法讓孩子屈服。這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父母用這種方式對待孩子不僅不會讓他們停止發脾氣,還會適得其反,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他們,從而使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強——發更大的脾氣。
所以,每當這時,父母要比平常更有耐心,儘量不要和孩子對嚷,弄清楚他發脾氣的原因後,再進行說服教育。
二、給孩子提供「生氣玩具」以發洩不良情緒
當孩子生氣發脾氣時,給他買一個毛絨玩具或者一個充氣娃娃等作為「生氣玩具」,他可以擊打這些玩具來發洩自己的不滿。如果沒有合適的「生氣玩具」,可以給他一個枕頭,讓他擊打這個枕頭來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在孩子發洩的過程中,他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生起玩具」上,還耗費了一定的體力,這樣他不僅會忘了生氣這件事,也沒有精力去糾結了。
三、不要因為孩子的脾氣而變得畏手畏腳
孩子往往喜歡用發脾氣來要脅父母,以達到他的目的。如果父母讓步的話,在孩子面前表現得低三下四、畏首畏腳,或者是出於憐憫、同情、嬌慣而屈從,最後以無條件地滿足相妥協,這實際上是縱容,強化了孩子發脾氣的不良行為。
長此以往,孩子的脾氣就有可能越來越壞,人也會變得越來越粗暴、任性,成為一個要脅父母的行家,因此父母千萬不要被孩子的脾氣所要脅,而應採取其他方式消除孩子的脾氣。
四、冷淡對待孩子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並不是一件天大的事,他想用這種方法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應該理解,但是不能放大這件事,應該冷淡對待,可以不予理睬,讓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任其發展,久而久之,孩子就明白了父母並不吃他這一套,也就會有所收斂。
但是要掌握好「冷處理」的時間,最好在冷淡過後,給孩子一個臺階下,或者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再向他講明道理。
五、告訴孩子管理情緒的方法
想要根治孩子愛發脾氣的毛病,家長就要告訴孩子怎樣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讓他正確認識自己的各種情緒;有時可以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體會別人的情緒,學會換位思考,進而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教孩子認同自己,樂觀面對生活,讓他有自信、有安全感,如果有什麼不良情緒,可以適當發洩,但不能無理取鬧。
六、計時隔離,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
當一個學齡前兒童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待在孩子能看到你的地方繼續正常的活動,但不搭理他。
對於一個大一點的孩子,規定在他平靜下來之前必須回到自己的房間,當他發脾氣時,告訴他到自己房間去,但不是以教訓、威脅或者爭吵的口氣。這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很快冷靜下來,進行自我反省,以後再犯的幾率也會減少。
七、轉換心情,化解孩子無法控制的小脾氣
當孩子大發脾氣的時候,最好不要跟他硬碰硬,可以考慮讓他做些別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就是一個簡便可行的方法。給孩子念他喜歡聽的故事,陪他看他喜歡看的動畫片,帶他去逛遊樂園……這些都能讓孩子投入到另一件事或者新的環境中,從而忘了生氣的事情。
發脾氣是人正常的情感表達,大人都時常如此,更何況小孩子了。所以當寶寶愛發脾氣時,家長們不要再嫌煩、驚慌失措了,試試小編推薦的這幾招,也許你的孩子就會變成和氣寶寶了呢!
資料來源http://mamaclub.com/%E6%84%9B%E7%99%BC%E8%84%BE%E6%B0%A3%E7%9A%84%E5%AD%A9%E5%AD%90%E3%80%80%E7%88%B6%E6%AF%8D%E5%86%B7%E9%9D%9C%E6%87%89%E5%B0%8D%E6%9C%89%E5%A6%99%E6%8B%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