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探索0~6歲嬰幼兒成長發展 + 0~3歲嬰幼兒潛能開發


從寶寶仰頭、翻身、到學會走路的肢體動作,無意義的微笑、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以及說著一連串童言童語,初為父母難免手忙腳亂,父母除了瞭解寶寶身心發展的驚人變化,雖然母愛與父愛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必須條件,但卻不是孩子成熟的充分條件,除了父愛及母愛之外,需再加上熟練的科學化養育技巧,父母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擔憂,孩子才會成熟長大。



出生到1歲兒:

寶寶出生第一個月,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哭是他的語言,此時寶寶已對聲音、光線已有反應手腳只要無意義的亂動,尚無法取物或移動身體,直到三、四個月後,神經反射動作形成,肌肉張力逐漸形成,才慢慢具有自主活動的能力。待神經反射動作成熟後,嬰兒的手腳能做有意識的活動,例如:四到六個月大看到玩具會用手去抓、聽到聲音會把頭轉向聲源等﹔同時,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也逐漸增強,九個月大能由爬而坐,一歲大的寶寶最後站立而走,平衡感、韻律感亦逐漸形成,可隨音樂舞動身體,坐一些有節奏的活動,惟有在感覺動作成熟後,孩子才能在對外界的刺激作有意義的反應,所以 感覺動作是學習不可或缺的條件

增進耳聰目明的視聽玩具 : 零到三個月, 母親的臉孔或聲音 ,是新生兒最早獲得的視覺及聽覺印象,也是他心理上產生安全感及對人信任的第一要素, 發條音樂玩偶 ,可在嬰兒床旁四周吊發條式會轉動的音樂玩偶,以誘導孩子轉動頭頸或眼睛來追尋目標,可幫助其頸肌及外眼肌的協調,三 ~六個月, 多提供色彩鮮豔與造型生動的大型玩偶 ,及用手壓會嗶嗶響,且耐咬、耐敲的安全玩具, 媽媽也可利用嬰兒注視自己時,多跟他們說話 ,並將身邊名稱一再重複,以幫助她們瞭解週遭事物的意義,並提供他們牙牙學語的良機,如錯過此階段,孩子將來易發生講話口齒不清的現象。
語言發展
四個月大的寶寶對小響板的聲音有反應,會發出ㄚ、ㄨ等牙牙學語聲,會發出尖叫及笑聲。
六個月大之後,會轉頭偏向聲源,被逗弄時會高興的笑,會發出ㄍㄨ等牙牙學語聲,有時會有伸舌頭、吹口水等動作,餵東西會主動張開口。
九個月大,會發出無意義爸爸、媽媽 的單音 ,會模仿別人的說話聲,此時對字義的理解力快速進展。
滿一歲時,會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雖然平均可以說的字只有 6個,但他懂得語彙可接近70個,大部分是玩具或常用語(還要、不要),會想要與大人溝通及會使用手勢。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發出一些不容易判斷是指人或物的聲音,大約要需要幾年才會清晰流暢地說話。
訓練孩子說話的方法: 培養聽知覺,如:多與孩子互動、溝通,指揮其做事。培養敏銳觸覺,如:父母可用軟刷或毛巾摩擦孩子的舌頭,用毛巾柔搓孩子下巴及唇,抹糖漿在孩子唇邊,鼓勵他去舔,這些可加強觸覺的敏銳。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發展
四個月大,眼光會隨著媽媽或主要照顧者移動,會注意別人的臉。
六個月大,會開始自已伸手拿東西如:餅乾、奶嘴,會回看對方的眼睛。
九個月大,會設法拿遠處的玩具,會玩躲貓貓,看到陌生人會害羞及害怕,自己可拿住餅乾吃。
滿一歲時,會玩拍手遊戲,拉他的玩具會抵抗,會以手指著要去的地方或想要的東西,可以自已玩,吃飯時會想要自己來,入睡時需要心愛的衣物、寢具、玩具陪伴,會模仿大人簡單的動作如:餵娃娃喝奶、聽電話。
在這一年中,孩子以自已為中心,雖然孩子並沒有成熟的人際關係,當身邊有同年齡的同伴時,他們會玩得很興奮,但是由於他們還不懂分享,會有推擠、掠奪、尖叫,大人須在旁掌控。
粗動作
零至 一個月大俯臥時會轉頭,仰臥時手腳會亂動。
一至二個月大俯臥時能抬頭 45度。
四個月大,俯臥時能抬頭至 90度,俯臥時能用手臂支持將胸部抬起,坐定時頭部穩定,抱著坐起時頭可抬起,從仰臥拉起時頭部會後仰,也會側躺。
六個月大,頸部有力從仰臥拉小孩坐起時頭不會向後仰,能翻身會自己由俯臥翻成仰臥,雙手支撐可以坐 30秒,自已可坐在有靠背椅子。
九個月大,不用大人扶持可以坐穩,腹部貼地,可爬向前或後退,坐時可攀物品站立,能扶著家具維持站立姿勢並側行移動位置。
滿一歲時,蹲著可以自己站起來,雙手扶著家具或大人雙手牽著小手可走幾步,也可以單獨走幾步,能自己站一會兒。
促進敏捷的運動和遊戲 :嬰兒在八個月大,已具有爬行能力,喜歡坐較大範圍的探索活動,家長可用家裡的椅子,排成一排 (椅角處需用布包住),形成小隧道,或將大型箱的上下封蓋打開,側放在地,形成一小山洞,讓孩子在其間穿梭遊戲,這種活動,對初學爬行的嬰兒,具有增進爬行動作,對日後走路所需平衡感幫助很大,對會走路的孩子,也有促進神經與肌肉發展的功用。
精細動作-適應能力
零 一個月大,具有抓握反射能力 (2~3個月抓握反射現象消失),躺時手臂會揮動,雙手及雙腳會同時活動,眼睛能移動目標轉90度以上。
四個月大,常常舉自己的手觀看,會將雙手碰在一起,雙手可握住搖鈴約一分鐘,將自己的奶嘴放入嘴巴,眼光可以隨著目標轉 180度。
六個月大,會玩弄繫在玩具上的線並敲打玩具,會將玩具由一手移到另一手,雙手可以互握如:抱奶瓶,手會伸向想要的東西,用手指及手掌抓起葡萄乾。
九個月大,以食指來碰觸按鈕或開關如:電話,會拍手,自己抓東西往嘴裡送,以食指和合併的四指夾起葡萄乾。
滿一歲時,以拇指和食指指尖夾起葡萄乾,會拉下襪子,一隻手可同時撿起一至兩個小東西,會撕紙。
培養巧手的操作玩具 : 新生兒有抓握反射反應 ,可讓他們手握搖鈴,一方面提供手掌觸覺刺激,另一方面當手臂晃動,搖鈴發出清脆鈴聲,吸引寶寶去注視,這是未來手眼協調的前奏。抓握反射消失後,嬰兒喜歡用食指去壓家中各種機器的按鍵,如:電視遙控器、電話等,這時不要嚇阻孩子探索行為,可提供寶寶一些按鍵玩具,如:玩具鋼琴、玩具電話,讓他鍛鍊出有力指尖功夫。



本單元由何嘉惠護理師撰寫








2歲兒

滿週歲的寶寶已能自行站立得相當平穩,並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揮手表示『 再見』 ,搖頭表示『不要 』 ,孩子透過感覺通路及動作,以及自我身體形象的認識,已獲得悉相當多的經驗,累積儲存在腦部而形成知覺,因此,孩子不僅慢慢聽懂別人說的話意思為何,而且會照著別人指示做事,模仿別人的語句與人對話,如果有些話不想讓孩子聽到,是需要說悄悄話的時候了,有些專家估計,在 2~6歲之間,孩子每天可以學會8個新字。同時,也開始辨認物體的大小、大小,記得看過的圖片,辨識圖畫的主題與背景。兩歲到三歲可能是最好與最壞的階段,但在唱反調的背後,孩子是衷心希望討好你,所以請保持耐心、堅定和幽默感。

增進耳聰目明的視聽玩具 : 剛學會走路的小娃娃,常興奮光腳在室內東奔西跑,一歲半後,熟悉的家不能滿足好奇心,應每天安排他到戶外走動,擴展視野,可讓她們 穿上走路會啾啾作響的布鞋 ,吸引他們看自己的腳,可增進對地面距離的判斷能力,並提高走路的安全性。經常播放兒歌來吸引孩子唱和,可增加孩子的聽覺刺激及幫助語言發展。 可利用簡單的圖卡來加強對身邊事物的認識 ,並建立實務與圖形配對的視覺印象。
語言發展
一歲半後的學步兒,開始說出具有意義以及能與人溝通的話,如:汪汪代表狗,嘟嘟代表汽車,會跟著大人說出『 狗 』、『 花 』 等單字。
兩歲的寶寶 ,能依他人所言指出身邊的一個部位,如:眼睛、耳朵,發音將會愈來愈清楚,雖然對陌生人有點難懂。
滿三歲前,會話能力和被理解能力將更好,能組合 2個不同的單字,看周圍能說出一種東西的名稱。
訓練孩子說話的方法: 從小隨時教孩子每樣東西、動作的稱呼,以後才會使用。另外可帶領孩子玩伸舌頭、扮鬼臉、吹幼兒口琴、學發氣笛聲等遊戲,練習唇與舌的使用,進而運用到發音上。可加強前庭活動,如:翻跟斗,可加強孩子全身肌肉緊張,有助於發音器官的正確使用。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發展
一歲半後的學步兒,雙手能端著沒有把手的杯子喝水,不會以哭的方式表達需要,會模仿母親作家事,兩歲的寶寶,可以自已脫衣服,用湯匙吃東西很少溢?,會幫忙作簡單家事,如:擦桌子,會自動伸出手或腳穿衣,會和其他小孩一起玩,會護衛自己的東西。
兩歲的孩子,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可能還會和其他孩子搶奪玩具,可鼓勵他們輪流,雖然還子認為自己是唯一焦點,卻對模仿別人的特性和動作充滿興趣,這種扮演遊戲能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人際衝突,隨著扮演遊戲的能力增加,孩子會想向椅子或玩偶,為賽車或巴士。
粗動作
一歲半後的學步兒,會走的很快 (類似小跑步),能倒退走,自己可以走的很穩,牽著大人的手可上下三層樓梯,會自己爬上大人椅子,被扶著可單腳站立,兩歲的寶寶,可以由蹲姿直接站起來,可原地跳耀(雙腳同時離地),腳著地式帶動三腳車,以單腳站立一秒鐘,能攀手過肩丟球,可自已爬上/下床,會開門及轉門鎖。
促進敏捷的運動和遊戲 :兩歲時,孩子的腿部逐漸有力,可以坐乘三輪車,滑動雙腳交替出力,如此一在踩踏,雙腿獲得強而有力的訓練,對孩子不倚賴扶手、獨自爬樓梯,有很大的幫助。兩歲以上的孩子,可讓他們多玩投接球,使手臂的肩、肘及腕等處的肌肉靈活協調,並強化肌肉,以便日後學寫字,能夠承擔手臂維持固定的姿勢所需的力量,在球一來一往,可增加孩子注意力、?與活動的持久性、以及對時間空間的判斷能力。
精細動作-適應能力
一歲半後的學步兒,會轉開瓶蓋,會拿筆亂塗,可疊高三塊積木,自己拿杯子喝水,自己拿湯匙進食,兩歲的寶寶,模仿劃直線,脫下沒有鞋帶的鞋子,能模仿別人將葡萄乾從瓶子倒?,會拉下衣服的拉鍊,脫下未扣釦子的外套,會打開糖果的包裝紙,可疊高六、七塊積木,脫下未扣釦子的外套,會使用特定的一邊手做事。
培養巧手的操作玩具 :兩歲的孩子,可以給他們 旋扭玩具,這是發展手腕的內旋及外旋技巧,這也是孩子能否開關瓶蓋、喇叭鎖的關鍵, 積木需要指關節收放間的微調能力,這又市孩子手功能進階一大步,手會以微調使力,動作就不再粗魯、笨拙,家長宜?寶寶準備不同幾何形狀的木製積木,供其操作。


本單元由何嘉惠護理師撰寫







3歲兒

當孩子滿三歲時,他的語言理解力及聽覺記憶均已奠定基礎,所以父母如適時教以性別、顏色、形狀、大小、數量等概念,很快孩子就能與人對答、主動發問、接電話、聽故事、說簡單故事及唱歌,此時孩子身體協調力更好,控制力更強,輕鬆中散發著自信,這時候孩子的自主性很強,無論吃飯、喝水、大小便、脫鞋襪衣褲都可以自己來,如果父母什麼都幫孩子打理,不給他獨立的機會,反而亦使孩子產生羞愧感,懷疑自己的能力的心理。偶爾表現會倒退,但大部分時間,三歲兒友善、健談而且幫得上忙。

增進耳聰目明的視聽玩具 :
可安排循序排列的玩具,協助孩子從具體的印象中,認識長短、大小及數量等觀,在排列的過程中,可提高視覺及運動覺協調的能力,以及注意力的集中。提供娃娃給孩子玩耍,將娃娃屋的各式玩具模擬成日常用品扮家家酒,幫助他們認識生活中扮演的腳色及各種物品的功能,可在遊戲過程中交談和喃喃自語中獲得練習使用語言的機會。
語言發展
此階段的孩子會講姓和名,應該最少會說 300個語彙,並能說出6個字以上的句子,不只是『 我要牛奶 』,而是『 我要喝你喝的牛奶 』,能正確使用『 你們 』、 『我們』 、『 他們 』,會問或用『誰』、『那裡』、『為什麼』等句子,滿四歲前,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已能讓陌生人理解,但還不能期待他的發音精確無誤。
訓練孩子說話的方法 :多與孩子互動、溝通,指揮其做事,看劇情影片,以加強聽覺注意、聽覺記憶、聽覺理解。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發展
孩子會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手並擦乾,會自己找小朋友玩,能更直接和同輩互動,與以往相比,三歲兒較不自私,玩伴的衝突減少,發生爭執已能自行處理,對協同遊戲的?與度更高,能分享玩具或輪流。
粗動作
單腳可跳躍兩次以上,會騎三輪車,上下樓梯時可一腳一階,單腳站立可平衡五秒 (試三次可成功兩次),跑步時可靈活避開障礙物。
促進敏捷的運動和遊戲 :三歲的孩子已有一些平衡感,並具備一些保護自己的動作反應,開始敢向三度空間探索。因此可以提供跳床,讓他們在上面練習雙腿的跳躍動作,或將呼拉圈放在地上讓他們跳進跳出,都可讓孩子的雙腿肌肉關節獲得豐富的運動覺,並增進雙腿的動作技巧及身體彈性。
精細動作-適應能力
對三歲兒而言,慣用手已形成,會模仿劃橫線,上廁所會脫下褲子,會用小剪刀,但可能剪不好,會疊高八塊積木,穿上沒有鞋帶的鞋子,可自行解開一個以上鈕扣。
培養巧手的操作玩具 :可以給孩子捏黏土,可養成孩子對精確度掌握能力的要求,也就精密的手眼協調功夫,在操作活動時,可使幼兒的精細動作協調發展有助益。


本單元由何嘉惠護理師撰寫







4歲兒

四歲孩子突然就像炸藥一樣,以光速行動跑上樓梯,騎腳踏車,有時他的行動舉止充滿喧鬧及好鬥,有時會與你頂嘴,或對其他孩子出言不遜,這些並不全屬壞事,它代表孩子學習挑戰權威,測試獨立的界線,但他表現不敬時,父母仍需嚴正斥責。
增進耳聰目明的視聽玩具 : 此階段的孩子已有三、四年生活經驗,對生活中人事物已有相當的聽覺印象, 可給錄有聲音 CD及圖卡讓孩子配對 ,對他們是相當有趣的遊戲,同時也可訓練他們更細心,作為將來語音辨別能力的基礎,同時也可 聽一些明快樂曲及玩簡單的敲擊樂器 ,亦可培養其音感。另外,提供一些 走迷宮、連連看、填色、摺紙等活動 ,這些都是他們將來辨識及記憶符號、字型的基礎。
語言發展
四歲孩子的語彙平均是 1500個,他能夠組合8個以上語彙來仔細敘述一件事,知道冷、熱、餓時應該怎麼辦,口語更加清晰,但有些發音等到五歲會更清晰,文法頻率錯誤減少,會開始問哪裡、怎樣甚至可以回答他人的問話。
訓練孩子說話的方法 :給孩子主動表達的機會,互動時不要急躁,不要嫌他說的不好或取笑他,在沒有太大的壓力下,孩子會漸漸形成溝通的動機及良好的溝通習慣。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發展
可以和別人一起玩社會性遊戲如:追迷藏,可在母親指導下自己穿衣服和鞋子,可以自己扣釦子,可以在遊戲中與小朋友比賽,會具有競爭意識,有較好的同性別玩伴,在父母陪伴下可以獨自過馬路,會在遊戲中稱讚或批評其他小朋友的行為。
粗動作
四歲的孩子可在原地單腳跳,向上攀爬垂直的階梯,可單腳跳及踮腳站立。
促進敏捷的運動和遊戲 :玩投接球及扔飛盤等遊戲,可使孩子獲得更多運動覺,並可增加孩子注意力及?與活動的持久性,以及對時間及空間的判斷。
精細動作-適應能力
會模仿劃『+』、『×』 形狀 自己穿脫套頭衣服,可以自己穿襯衫,會自己洗臉、刷牙,但做得還不太好,會模仿搭橋,可以由兩條線挑出較長者。
培養巧手的操作玩具 :?培養孩子使用優勢慣用手及輔助手,兩者搭配得宜,可引導他們玩穿球、穿洞洞板及組合玩具,如此建立孩子勤於動手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本單元由何嘉惠護理師撰寫







5歲兒


五歲的孩子慢慢趨於懂事、平靜、鎮定及充滿自信,與人對話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開始上幼稚園學習同伴的生活及秩序,孩子會開始模仿寫字時,父母及老師均應注意其筆順是否正確,筆順一般原則是由上而下,由左至右。
增進耳聰目明的視聽玩具 : 一般而言,四 ~五歲的孩子已能集中注意力達30分鐘,因此, 利用電視節目生動活潑的畫面、音效 ,能幫助他們發音正確、認識圖像,進而建立視覺和聽覺的整合,電視是很好的學習的工具,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報告,收看教育性節目的孩子,閱讀和數學表現較佳,但看太久電視(一天超過1~2小時),或不適當的節目則無異於孩子的成長,這是父母需特別注意關心。
語言發展
滿五歲時,他的字彙已經擴張到 2500個,四種顏色可以指認出三種,三組相反詞中能說對兩組,與他人的對話,沒有口齒不清之現象,溝通能力順暢,比起四歲,文法錯誤已減少許多。
訓練孩子說話的方法 :可以強壯孩子全身肌肉緊張,對發音器官有助益,如:溜滑梯及盪鞦韆。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發展
五歲的孩子,在幼稚園中,會和同伴計畫將來玩什麼,也會在遊戲中區別性別,如:巧虎扮演爸爸、小花扮演媽媽,不需指導下自己會穿衣服和鞋子。
粗動作
四 ~五歲的孩子,身體的協調和平衡感將接近成人,可以以單腳站立10秒鐘,單腳連續向前跳,能以腳跟與腳趾相接向前走直線。
促進敏捷的運動和遊戲 :五歲的孩子,平衡感會更好,跳高、跳繩及跳橡皮筋等富變化的跳躍活動,能更吸引他們產生興趣兒陶醉其中。
精細動作-適應能力
五歲的孩子,會劃『□』形狀,可以在範圍內著色,能劃出身體 3個部位,,自行扣釦子,穿襪子。
培養巧手的操作玩具 :孩子在操作摺紙及剪貼等活動時,會反反覆覆檢視自己所作的是否與圖示、樣本一致,如此建立的協調技巧及認真態度,奠定了未來學習寫字、解數學題的良好基礎。


本單元由何嘉惠護理師撰寫







6歲兒


這個時期是一個平靜的時期,兒童情緒很平和,有穩定的學習風格,可以坐著和大家一起上課。同時,孩子繼續發展自我的概念,逐漸邁向心智上的獨立。所謂心智上的獨立 (Mentally Independence)包括以下幾方面: 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和父母是不同的個體。這時孩子要建立自我概念,知道自己是誰。 有群集現象,孩子間會出現小團體,有我和你同一國的認知出現。 推理能力出現,各樣心智發展都更進步。

增進耳聰目明的視聽玩具 : 此時期的孩子,安靜傾聽的能力更為增進,可對照畫冊一邊聽故事錄音帶或 CD,以增加他們同時藉由視覺和聽覺兩個管道接受訊息的機會,透過互補方式,強化視聽覺得靈敏力和區辦力,並豐富其知識領域。在睡前和你的孩子一起享受閱讀及翻閱圖書,引導他的情緒隨故事起伏並感受您的身體溫暖及親情,那孩子可增進更多的視覺方面的發展。
語言發展
此時期的孩子語言已成熟,在 9個單字中能說出6個字的意思,也能說出3種物體的成分。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發展
六歲的孩子,不需指導自己會穿衣服和鞋子,遊戲中,可以遵循遊戲規則,可以玩一些簡單的桌上遊戲,如:撲克牌,會有秘密與親密的人或同伴分享。
粗動作
六歲的孩子,能以雙手接住反彈起來的兵乒球,並以腳趾與腳跟相接倒退走直線,可以兩腳交替地跳繩。爬樹、爬竹竿、玩單雙槓、盪鞦韆及游泳等一些全身性較有難度的活動,可滿足他們接受挑戰的慾望,使全身性反應更為統合靈活。
精細動作-適應能力
六歲的孩子,會寫一些字,會自行穿衣、扣釦子,會組合三明治,繪畫『△』形,能畫出身體 6個部位。


本單元由何嘉惠護理師撰寫



資料來源http://www.nylitc.com.tw/cutebaby/m2_baby_06.htm







********************************************************************
03歲嬰幼兒潛能開發
少子化的現代,每個家長都擔心自己家的寶貝落居下方希冀孩子能贏在起跑點上,也因為如此,坊間許多強調可「開發幼兒潛能」的機構孕育而生。想省錢的父母 親,不一定要帶孩子去機構學習,如能依循專家的建議,與孩子進行各項替代遊戲,一樣可以達到激發孩子潛能之妙效;若決定要讓孩子去上相關課程,爸比媽咪首 先必須清楚自己的孩子發展狀況,並尊重其意願,才不會揠苗助長卻不自知。
採訪 陳逸馨
諮詢 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廖皇閔
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幼保科專任講師 楊琳

(依筆劃順序排列)
依發展階段不同,孩子所需要的刺激也不一樣,家長應瞭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到達哪裡,再予以適當的教養、進行適宜的活動。而在為孩子選擇潛能開發課程之時,切忌以自己的想法去決定孩子該上哪些課,應帶著孩子多聽、多嘗試,孩子也才能在遊戲中快樂的學習、成長!
淺談嬰幼兒發展
發展指的是個體自有生命開始,其生理(如身高、體重)與心理上(語言、行為)的改變。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幼保科專任講師楊琳說明,發展的改變過程是連續 且緩慢的,改變的方向是由簡單到複雜、由分化到統整,條件為受到成熟與學習,及兩者交相作用的影響。生長與發展最大的不同在於,生長係指量的增加,發展則 為質的增加。一般來說,可將發展分為下列四個時期:
1、產前期:從受精到出生為止
2、嬰兒期:從出生到滿兩歲
3、幼兒期:從滿兩歲至滿六歲(又稱之學齡前期或兒童前期)
4、兒童期:六歲至十二歲
Look03歲嬰幼兒發展概況
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廖皇閔表示,人類的大腦約三歲就發展完成,因此這前三年可說是孩子發展的黃金時期,以下分述一歲前、後嬰幼兒之需要: 一歲前的Baby 一歲之前,由於孩子的動作能力還無法完全的獨立行動,未能自行去探索環境,而在心理發展層面上,此時正處於依附照顧者的階段,因此父母親的角色主動要多於 被動。提醒家長們,主動提供多感官系統刺激者,最好是父母親本身,而非外傭或是爺爺奶奶,更不是昂貴的玩具或教具。這時期的幼兒需要良好的依附關係,有了 好的經驗,孩子才會相信照顧者,也才有勇氣去探索環境,及具備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因此一歲前的幼兒除了玩具外,更要加強和父母親身體接觸的刺激,這些刺激 包括:觸覺、前庭覺、聽覺、視覺……等。
Point1觸覺
觸覺是最早發展的感覺系統,也是最能穩定情緒的感覺刺激,家長不妨多撫摸、抱抱孩子,或是哺餵母乳、幫他按摩。
Point2前庭覺
前庭覺是負責感覺身體動作以及平衡的感覺系統,另一方面又可穩定孩子的情緒及訓練其反應,可謂最有經濟效益的感覺刺激。孩子從一出生就喜歡動的感覺,小小孩喜歡被擁在懷裡搖晃或是走來走去,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被舉高高、或是輕輕的旋轉,也可以坐搖搖馬。
Point3聽覺
增進孩子語言及認知最有效的方式即為加強聽覺刺激,多和孩子說話,孩子可從父母親的聲調中去感受父母的心情;此外,爸比媽咪也可透過說故事的過程,給予孩子聽覺刺激。
Point4視覺
一歲前的嬰幼兒是個大近視,但是他們喜歡看人的臉,特別是父母親的臉孔和臉部動作表情、黑白色的線條或是看著自己的小手揮來揮去。視覺是孩子發展高層次能力的重要感覺系統,未來認識周遭事物或是視覺運動協調的能力,都需仰賴大量的視覺能力。
一歲後的幼兒這時的孩子動作能力逐漸成熟,已經準備好要去探索環境了,因此父母親的角色要從「主動」慢慢轉變成孩子的避風港或是精神堡壘。家長應提供多樣化以及安全的環 境,在孩子的身後鼓勵他,告訴他跌倒了沒關係,只要重新站起來就好。不過在讓孩子探索的同時,必須多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事先滿足他的生理需求(如:餓 了、想睡等),孩子才有充足的體力去探究環境。


Point1動作能力
此階段的孩子需要大量動作練習的機會。這些動作包括:大動作和小動 作,大動作如:追、趕、跑、跳、碰;小動作如;丟、敲、拆、拉、推或捏。廖皇閔建議家長適時地製造「差一點點」的練習機會,比如說:差一點點就爬上去了、 差一點點就拆開了……,如此可增加孩子們的動機和自信心。另外,爸比媽咪也別忘了提供此階段幼兒最符合經濟效益的前庭活動刺激,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孩子 們可以開始慢慢坐盪鞦韆、溜滑梯,或是讓孩子躺在大浴巾,爸爸媽媽各抓住浴巾的兩邊搖晃,這不僅能刺激孩子的前庭,更可增進親子關係。
Point2認知能力
歲半以上孩子,感覺和動作系統都已接近成熟,也開始會說話了,準備發展出更高層次的心智功能,家長可開始試著進行認知能力的練習。這個階段的認知能力包 括:分類、記憶、空間概念、數量概念或是解決問題……等。
特別強調的是,認知的訓練並不是要求孩子像在學校一樣,要乖乖的坐在位子上學習,若父母親有這樣 的期待,很可能會感到失望,甚至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過動或是注意力不足的現象。
小小孩的注意力持續度原本就很短暫,不容易靜靜地坐著學習,爸比媽咪應該做的是,與孩子在遊戲中做動態的學習,例如:在丟小球的同時,可以配合教導孩子認識顏色,或是進行配對、告訴他大小的概念;而在堆疊積木的過程中,亦能教他形狀或是數量的概念……等。
Just do it!順應孩子發展 提供多樣刺激 上大略說明3歲之前孩子的發展過程,目的在於讓家長瞭解現階段孩子們的需求,並提供其足夠及多樣化的生活環境刺激或訓練,讓孩子在自然中發展。建議想要開 發孩子潛能的父母親,不要一味地「趕進度」,僅重視短期的成果與能力,例如:識字、會多國語言或是各式各樣的才藝,而是要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多去培養孩 子對事物的動機、耐心、興趣和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也唯有建立這些能力,孩子才有好的適應力去接受未來的各種挑戰。
潛能開發面面觀
楊琳解釋,「潛能開發」一詞指的是提供腦部足夠的刺激,以誘發腦部各個區塊所掌管的功能,隨著身心發展的進程而趨於成熟。想要開發孩子的潛能,就應配合其身 心發展,予以適當的刺激。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迦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論,想提升孩子智能的家長,

不妨培育他以下八種能力(即八大智能):
1、語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2、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3、視覺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
4、肢體動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5、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6、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7、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8、自然觀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幼兒潛能開發蔚為風潮,why?從眾多的學術研究結果當中,可清楚地瞭解到03歲是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在社會結構和家庭經濟的轉變下,可以全職照顧小孩的父母親並不多。然而,望子成 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從古至今都不曾變過。在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之情況下,父母親會想要用金錢來彌補對小孩的虧欠,讓孩子多上些才藝班或潛能開發的課程,一 來可以減輕父母親的照顧負擔,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在短時間內激發孩子的潛能,就這樣造就了許多熱衷於幼兒潛能開發的父母親。廖皇閔指出,每一種的潛 能開發課程背後都有一套理論說法,來讓父母親瞭解甚至是相信課程的效果。課程大致上來說都是強調開發左右腦的功能,也有的標榜可達到全腦開發之效,都些都 是想藉由特定的訓練或是練習來開發大腦的功能,例如:學音樂、鋼琴或是繪畫有助於右腦開發;背唐詩、做數學等,則有助於左腦開發。人的右腦偏重於直覺和情緒;而左腦則偏重語言和理性分析。但若將大腦看得那麼單純
,那就太小看我們人的大腦了。廖皇閔進一步說明,左腦雖較偏重理性的分析,但想透過訓練數學來開 發左腦,這樣的作法是否正確有效?並無法完全劃上等號。 把握4原則 正確選擇合適課程當然,只要父母親抱持正確及適當的態度去選擇潛能開發課程,這些也是可以彌補爸比媽咪無法全職陪伴孩子的不足。
以下便告訴家長,在挑選課程前應注意哪些事項:
Tips1課程活動無法取代親子互動
萬不要有將教育或開發孩子的責任完全交付給專業人員,而父母親只要負責滿足孩子生理層面需求就好的想法。對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者是父母親、最好的環境就 是家庭。無論排多少的活動或是上多昂貴的課程,都比不上爸比媽咪
放下手邊的工作、好好的坐下來陪孩子玩的時間,這樣的親子互動才是最寶貴、最值得的。另 外,家長也可將課程中的活動適當地帶入與孩子的互動,提升學習效果。
Tips2尊重孩子們的意願
大部分的潛能開發課程,都是父母親「希 望」孩子去上,所以為他挑選覺得「適合」的課程,當孩子不願意去上課時,家長們往往為了避免浪費已繳交的學費,而盡力說服或哄騙孩子;或者,有些父母誤以 為可藉此訓練孩子獨立,常常把孩子帶進教室後,門一關自己就走掉,任憑孩子哭天喊地也不予理會,心想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讓他哭一陣子他就習慣了。廖皇閔 表示,無論讓孩子上什麼樣的課程活動,孩子有意願以及擁有穩定的情緒,才是真正有幫助的,孩子也才會有良好的經驗,因此建議爸比媽咪,多陪伴孩子上他們所 喜歡的課程,可別自以為是的幫他決定了所有的活動,孩子不一定會領情喔!
Tips4讓孩子主動學習
積極的替孩子安排太多課程或活動,容易養成孩子被動式學習,只等著大人提供學習的機會。家長千萬要記得,孩子要培養的不是一些短期的成果,而是希望培養孩子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訓練其專注力,所以父母應多空點時間讓孩子獨自玩耍、接觸不同環境及給予主動探索的機會。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2774&prev=12914&next=12647&l=f&fid=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