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體溫的變化
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體溫的升高除了疾病因素之外,也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小朋友的體溫下午比早上高,當室內通風不良、寶寶剛吃完奶、哭鬧過後、穿太多衣服、包裹棉被等等因素,都有可能會讓血液循環加速而出現「假性發燒」情形;而寶寶剛洗完澡後,因水會吸熱,此時體溫會稍微偏低。多半在改變外在環境因素或安靜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內,體溫即可回復正常。所以可選擇固定時段測量體溫,例如:孩子每日起床後、洗澡前或傍晚等,一天測量約三次,必要時可加量。
若寶寶有發燒現象,可先觀察寶寶的精神是否倦怠、活動力、食慾是否改變,是否有疾病的病徵(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皮膚異狀等等),建議在就醫前可將寶寶的發燒日期、時間、溫度變化、發燒頻率、天數等資料記錄下來以提供給醫師做參考。
寶寶體溫怎麼量?
兒童正常體溫介於36.2℃~38℃之間。要評估寶寶是否有發燒情形,可以使用不同體溫計來測量。常見的體溫測量法如(表一)。
常見退燒方式
退燒的簡易處理方式,可分為藥物及非藥物等兩方面:
一、藥物退燒法
表二:物理性降溫方式
作者:臺安醫院社區醫學部婦幼衛教組護理師 陳玉梅
出處:臺安醫訊第141期
資料來源http://www.tahsda.org.tw/newsletters/?p=1433#more-1433
*******************************************************************************
小兒發燒急救招
「小寶的身體摸起來熱熱的,是不是發燒了?」媽咪!當您驚覺小朋友的體溫稍為有點高時,千萬別胡亂退燒,急著帶寶寶至醫院,或是要求醫師施打退燒針唷! 寶寶體溫好像有點高,看樣子寶寶是發燒了!小朋友發燒時只要精神及活動力尚佳,其實並不需要立即送醫,家長只需隨時幫寶寶量體溫,觀察體溫變化即可;之後再找家庭小兒科醫師檢查,針對引起發燒,咳嗽、鼻水、腹瀉或嘔吐的原因來治療。
臉紅紅 寶寶發燒了? 小朋友臉紅紅、活力、食慾都差,是發燒了嗎?詹前俊小兒科診所院長詹前俊指出,當身體體溫大於38℃時(肛溫、耳溫),可稱為發燒。它是人類身體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也是一種身體的警訊,提醒我們,「喔!寶寶可能生病了。」 許多家長會誤以為發燒都是有害的,燒太久可能會把小朋友的腦子燒壞掉。但一般來說,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因此,家長不必過份緊張。 詹前俊澄清,坊間口語傳說“燒壞頭殼的問題”,是因為小朋友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所引起。一般而言,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一種症狀,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發燒是孩子生病的警訊,也是身體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種自動反應,發燒處理的重點是:先探討是什麼疾病引起的,再來治療,而不是馬上退燒到正常體溫。雖然適度地給予退燒藥,可以減輕發燒生病的不舒服,但無法縮減病程;輕度的發燒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因此,可以見得發燒不完全是壞事!
找一找 發燒症狀有哪些? 小朋友若發燒,可能會有很多不舒服的症狀,如:臉紅、咳嗽、全身倦怠無力、痠痛、頭暈、頭痛、嘔吐、腹痛、嗜睡、活動力差、食慾不振、吵鬧、不安、哭泣等,讓媽咪感到很心疼。不過,也有些寶寶發燒時並無任何異狀,也有寶寶發燒會被長輩誤認為是在長牙,而遭到忽略。 詹前俊建議媽咪,不妨先做客觀的評估,如:小朋友是否剛洗完熱水澡,或是天氣太熱、穿太多、室內通風不良、剛喝完熱的飲料等,約待半個小時後再幫孩子量一次體溫,通常會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後,再來考慮是否需要送醫的問題。 通常來說,如果小朋友體溫在38~38.5℃左右,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也就是說照樣吃、照樣睡及照樣玩,就不必著急地送孩子就醫,或是使用退燒藥。但若有熱性痙攣病史的小朋友(4%幼童)則需積極的治療。 大部份兒科醫師認為,發燒在38.5~39°C以上時,可適度地使用退燒藥,以減輕小孩的不舒服及減輕父母親的焦慮,並防止小孩熱痙攣發生。但如果出現40.1℃以上的高溫,就得緊急送醫治療才行。 40.1℃
緊急就醫指標 由於發燒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因此找出產生發燒的原因,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確定孩子是感冒,且高燒至40.1℃則建議緊急就醫。其他需緊急就醫的情況還包括: * 小於兩個月以下的嬰兒。
* 小朋友哭的很慘,且無法安慰的哭,不斷嗚咽。
* 移動或父母接觸時會哭。
* 幼兒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
* 出現皮膚紫斑。
* 排除鼻口影響呼吸之障礙物後仍感覺呼吸困難。
* 幼兒流口水且無法吞嚥任何東西。
* 痙攣發生,而且感覺很疲倦。
其次,由於發燒只是一種症狀,所以最好待確定原因之後再給予退燒。如果只是一般輕微感冒症狀,可以給予小朋友專用的小兒退燒藥,如:小兒普拿疼。但6個月以下小嬰兒仍不建議服用成藥,須經醫師診斷後再使用。
Q2:使用冰枕及退燒貼替寶寶寶退燒,是否適當呢? 當小孩發燒不舒服時,是否需要適時地運用一些工具來減輕發燒所帶來的不適,如:冰枕、退熱貼等。 一般若幼兒的肛溫及耳溫介於38~38.5℃時,僅需多補充水份即可,不需要著急地給予退燒藥(曾有熱性痙攣病史者例外);當肛溫及耳溫大於38.5℃時,且小孩出現寒顫或手腳冰冷的狀況時,應先給予適度的衣服或添加蓋被,待手腳溫暖後,再依情況給予冰枕。 雖然不少家長會選用傳統的冰枕來替寶寶退燒,但有不少幼兒不喜歡睡冰枕,因為無法適應長時間使用帶來的冰涼感,且退燒效果也不好,因此,不必一定要使用。此時,建議不妨讓寶寶洗溫水澡(水溫約28~32℃),達到退燒散熱的效果。 其次,要提醒父母,使用凝膠狀退燒用貼布,感覺上可以舒緩一些高燒所帶來的不適,但並無明顯地退燒效果,且使用時需注意,應避免滑落至嬰幼兒口鼻部位,以免造成嬰幼兒窒息。
Q3.醫生!我家寶寶發燒三天,還是沒有好轉,怎麼辦?可以使用塞劑退燒嗎? 塞劑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形狀像子彈,內含藥物和甘油或是遇熱會融化的油脂、臘的藥物。 由於有些小孩很難餵藥,因此就會使用退燒塞劑來退燒。使用塞劑時,要讓小朋友側身彎曲躺好,並將塞劑輕輕推進肛門至一節手指的深度,它就會融化並經由肛門黏膜吸收。但提醒家長,六個月以下的幼兒不宜使用退燒塞劑,因此,一歲以下幼兒建議少用。 醫學上很多退燒藥都有做成口服劑與塞劑兩種劑型,如果一樣的劑量,無論口服或塞劑其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在使用時需注意: * 由於塞劑退燒效果十分快速,因此,要避免過量,以免小朋友體溫急速下降。
* 若用塞劑,一日不宜超過三次以上,否則容易過度刺激肛門內的腸黏膜而造成拉肚子。如果小朋友已經有腹瀉症狀也不宜再選用塞劑退燒。
* 容易造成肛門疼痛,大便時亦會疼痛,甚至於引起腹瀉及反射性肚子痛。
* 若使用於小女生身上,應注意避免塞錯至陰道。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anny-680214/article?mid=23968&prev=23969&next=23967&l=f&fid=48
*******************************************************************************
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體溫的升高除了疾病因素之外,也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小朋友的體溫下午比早上高,當室內通風不良、寶寶剛吃完奶、哭鬧過後、穿太多衣服、包裹棉被等等因素,都有可能會讓血液循環加速而出現「假性發燒」情形;而寶寶剛洗完澡後,因水會吸熱,此時體溫會稍微偏低。多半在改變外在環境因素或安靜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內,體溫即可回復正常。所以可選擇固定時段測量體溫,例如:孩子每日起床後、洗澡前或傍晚等,一天測量約三次,必要時可加量。
若寶寶有發燒現象,可先觀察寶寶的精神是否倦怠、活動力、食慾是否改變,是否有疾病的病徵(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皮膚異狀等等),建議在就醫前可將寶寶的發燒日期、時間、溫度變化、發燒頻率、天數等資料記錄下來以提供給醫師做參考。
寶寶體溫怎麼量?
兒童正常體溫介於36.2℃~38℃之間。要評估寶寶是否有發燒情形,可以使用不同體溫計來測量。常見的體溫測量法如(表一)。
常見退燒方式
退燒的簡易處理方式,可分為藥物及非藥物等兩方面:
一、藥物退燒法
- 當耳(肛)溫超過38.5℃,或腋溫超過37.5℃,父母可先使用口服退燒藥幫孩子退燒;每次服藥中間需間隔四至六小時。
- 若高燒時的耳(肛)溫超過39℃,可使用退燒塞劑;塞劑使用需間隔六至八小時。
-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使用退燒藥物,需要醫師詳細計算藥物使用劑量。
- 有嚴重腹瀉的寶寶,避免使用塞劑退燒。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控制室溫在24℃~26℃。
- 減少寶寶的衣物及被蓋,避免不必要的包裹。
- 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及活動力的變化,並留意是否有高燒以外的其他病徵出現。
- 多攝取水份,如果孩子有拉肚子的症狀,可適時補充一些小兒電解水,以防止脫水及體液電解質失衡。
- 儘可能的安撫寶寶情緒,減少哭鬧情形。
- 常用溫水擦拭寶寶的身體,促進體表散熱。
- 常見物理性降溫方式如(表二)。
體溫量法 | 幾度算發燒? | 所需測量時間 | 測量方式與步驟 | 測量限制 |
耳溫 | 38℃以上 | 1-3秒 | 1.將耳道拉直,再把耳溫槍槍口對準鼓膜,進行測量。 2.測量一歲以下嬰幼兒,請將寶寶耳朵往後下方拉。 3.測量一歲以上嬰幼兒,請將寶寶耳朵往後上方拉。 | 1.新生兒容易因耳道過小而測量不易。 2.若有耳疾,或外耳道內分泌物多,也會影響測量準確度。 |
肛溫 | 38℃以上 | 1-3秒 | 1.讓嬰兒趴臥在床上或大人腿上。 2.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體溫計,並以冷水沖淨( 勿用熱水)。 3.在溫度計肛表上約2公分處,塗抹一圈凡士林。 4.待寶寶肛門肌肉放鬆,以輕輕旋轉的方式,將溫度計緩慢插入肛門約2公分。 | 1.避免孩童因不當扭動造成溫度計侵入傷害。 2.有腹瀉或肛裂等症狀的寶寶,不可量肛溫,避免肛門刺激。 3.置於肛門的溫度計,使用前須先消毒乾淨。 |
腋溫 | 37.2℃以上 | 3-10秒 | 1.將溫度計歸於起始設定值。 2.將體溫計放置腋窩下,並使上臂緊貼於胸部皮膚測量。 | 1.大量流汗或四肢冰冷時,易造成腋溫測量有過低情形,準確度不高。 2.較大或過胖的嬰兒,容易因皮下脂肪過厚,造成測量準確度不高。 |
口溫 | 37.5℃以上 | 2-5分 | 1.將溫度計歸於起始設定值。 2.將溫度計含於舌下。 | 1.過小寶寶不建議使用,容易有咬斷溫度計的風險。 2.測量口溫前半小時,不可食用熱食,以免干擾準確度。 3.含於口中的溫度計,使用前須先消毒乾淨。 |
額溫 | 37.5℃以上 | 1-3秒 | 利用紅外線器械測量,或徒手感應溫度。 | 額頭的體表溫度起伏,受外界環境影響大,準確度不高。 |
背溫 | 37.5℃以上 | 3-10分 | 1.讓寶寶呈現平躺姿勢。 2.將溫度計置於寶寶後背的兩側肩夾骨之間,讓寶寶緊貼著溫度計。 | 1.體表溫度準確度不高。 2.需注意讓平躺的寶寶不亂動,以免影響測量準確度。 |
表二:物理性降溫方式
退燒方法 | 步驟與方法 |
溫水泡澡 | 1.水溫設定在接近人體體溫的36∼37℃。 2.一次泡澡時間約15∼20分鐘,注意若有寒顫或發抖等現象,應立即停止。 |
溫水擦拭 | 1.先將寶寶衣物解開,勿直接吹到冷風。 2.用沾過溫水( 約37℃ ) 的濕毛巾輕輕擦拭寶寶全身。 3.可在寶寶的額頭、後頸部、腋下、大腿內側、膝窩等動脈跳動較明顯的部位加強擦拭。 |
冰枕降溫 | 1.將冰枕以毛巾包裹,也可使用冰領或水枕,放置頭部、腋下或腹股溝等大動脈經過處,協助降低體溫。 2.使用冰枕5∼10分鐘後,需注意寶寶四肢是否溫熱,若出現冰冷現象,則要暫停使用冰枕。 3.小於四個月的嬰兒,因不會轉動身體而易出現局部體表過冷現象,不建議使用。 |
退熱貼 | 1.內容富含水凝膠與清涼劑,貼於患處能產生水凝膠協助吸熱,清涼劑幫忙散熱的效果。 2.退熱貼裡頭不含任何醫藥成分,僅能協助體表降溫,不具任何治療效果。 |
酒精降溫 | 避免在短時間內快速降溫,反而會引起厲害的血管收縮,影響散熱,且酒精氣味又會使幼兒昏睡,像喝醉了一般,不建議作為退燒法。 |
作者:臺安醫院社區醫學部婦幼衛教組護理師 陳玉梅
出處:臺安醫訊第141期
資料來源http://www.tahsda.org.tw/newsletters/?p=1433#more-1433
*******************************************************************************
小兒發燒急救招
「小寶的身體摸起來熱熱的,是不是發燒了?」媽咪!當您驚覺小朋友的體溫稍為有點高時,千萬別胡亂退燒,急著帶寶寶至醫院,或是要求醫師施打退燒針唷! 寶寶體溫好像有點高,看樣子寶寶是發燒了!小朋友發燒時只要精神及活動力尚佳,其實並不需要立即送醫,家長只需隨時幫寶寶量體溫,觀察體溫變化即可;之後再找家庭小兒科醫師檢查,針對引起發燒,咳嗽、鼻水、腹瀉或嘔吐的原因來治療。
臉紅紅 寶寶發燒了? 小朋友臉紅紅、活力、食慾都差,是發燒了嗎?詹前俊小兒科診所院長詹前俊指出,當身體體溫大於38℃時(肛溫、耳溫),可稱為發燒。它是人類身體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也是一種身體的警訊,提醒我們,「喔!寶寶可能生病了。」 許多家長會誤以為發燒都是有害的,燒太久可能會把小朋友的腦子燒壞掉。但一般來說,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因此,家長不必過份緊張。 詹前俊澄清,坊間口語傳說“燒壞頭殼的問題”,是因為小朋友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所引起。一般而言,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一種症狀,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發燒是孩子生病的警訊,也是身體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種自動反應,發燒處理的重點是:先探討是什麼疾病引起的,再來治療,而不是馬上退燒到正常體溫。雖然適度地給予退燒藥,可以減輕發燒生病的不舒服,但無法縮減病程;輕度的發燒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因此,可以見得發燒不完全是壞事!
找一找 發燒症狀有哪些? 小朋友若發燒,可能會有很多不舒服的症狀,如:臉紅、咳嗽、全身倦怠無力、痠痛、頭暈、頭痛、嘔吐、腹痛、嗜睡、活動力差、食慾不振、吵鬧、不安、哭泣等,讓媽咪感到很心疼。不過,也有些寶寶發燒時並無任何異狀,也有寶寶發燒會被長輩誤認為是在長牙,而遭到忽略。 詹前俊建議媽咪,不妨先做客觀的評估,如:小朋友是否剛洗完熱水澡,或是天氣太熱、穿太多、室內通風不良、剛喝完熱的飲料等,約待半個小時後再幫孩子量一次體溫,通常會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後,再來考慮是否需要送醫的問題。 通常來說,如果小朋友體溫在38~38.5℃左右,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也就是說照樣吃、照樣睡及照樣玩,就不必著急地送孩子就醫,或是使用退燒藥。但若有熱性痙攣病史的小朋友(4%幼童)則需積極的治療。 大部份兒科醫師認為,發燒在38.5~39°C以上時,可適度地使用退燒藥,以減輕小孩的不舒服及減輕父母親的焦慮,並防止小孩熱痙攣發生。但如果出現40.1℃以上的高溫,就得緊急送醫治療才行。 40.1℃
緊急就醫指標 由於發燒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因此找出產生發燒的原因,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確定孩子是感冒,且高燒至40.1℃則建議緊急就醫。其他需緊急就醫的情況還包括: * 小於兩個月以下的嬰兒。
* 小朋友哭的很慘,且無法安慰的哭,不斷嗚咽。
* 移動或父母接觸時會哭。
* 幼兒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
* 出現皮膚紫斑。
* 排除鼻口影響呼吸之障礙物後仍感覺呼吸困難。
* 幼兒流口水且無法吞嚥任何東西。
* 痙攣發生,而且感覺很疲倦。
除此之外,詹前俊特別提醒家長,如果寶寶發燒超過40℃(尤其是三歲以下幼兒),而且是2~4個月大的寶寶,不是因三合一疫苗引起發燒;小便有燒灼感;燒退超過24小時,又反覆燒起來;且發燒超過72 小時,則建議在24小時內立刻就醫,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發燒小常識
Q1:寶寶假日發燒,無法就醫,可以購買市售的成人感冒糖漿給寶寶喝嗎?
市售的感冒糖漿多含有抗組織胺,有些含咖啡因,大多不適合幼兒使用。
而且廠牌不同,所需的劑量也不盡相同,如果不能確定藥品成份,還是建議詢問過醫師後是否對症,再決定是否讓孩子服用。發燒小常識
Q1:寶寶假日發燒,無法就醫,可以購買市售的成人感冒糖漿給寶寶喝嗎?
市售的感冒糖漿多含有抗組織胺,有些含咖啡因,大多不適合幼兒使用。
其次,由於發燒只是一種症狀,所以最好待確定原因之後再給予退燒。如果只是一般輕微感冒症狀,可以給予小朋友專用的小兒退燒藥,如:小兒普拿疼。但6個月以下小嬰兒仍不建議服用成藥,須經醫師診斷後再使用。
Q2:使用冰枕及退燒貼替寶寶寶退燒,是否適當呢? 當小孩發燒不舒服時,是否需要適時地運用一些工具來減輕發燒所帶來的不適,如:冰枕、退熱貼等。 一般若幼兒的肛溫及耳溫介於38~38.5℃時,僅需多補充水份即可,不需要著急地給予退燒藥(曾有熱性痙攣病史者例外);當肛溫及耳溫大於38.5℃時,且小孩出現寒顫或手腳冰冷的狀況時,應先給予適度的衣服或添加蓋被,待手腳溫暖後,再依情況給予冰枕。 雖然不少家長會選用傳統的冰枕來替寶寶退燒,但有不少幼兒不喜歡睡冰枕,因為無法適應長時間使用帶來的冰涼感,且退燒效果也不好,因此,不必一定要使用。此時,建議不妨讓寶寶洗溫水澡(水溫約28~32℃),達到退燒散熱的效果。 其次,要提醒父母,使用凝膠狀退燒用貼布,感覺上可以舒緩一些高燒所帶來的不適,但並無明顯地退燒效果,且使用時需注意,應避免滑落至嬰幼兒口鼻部位,以免造成嬰幼兒窒息。
Q3.醫生!我家寶寶發燒三天,還是沒有好轉,怎麼辦?可以使用塞劑退燒嗎? 塞劑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形狀像子彈,內含藥物和甘油或是遇熱會融化的油脂、臘的藥物。 由於有些小孩很難餵藥,因此就會使用退燒塞劑來退燒。使用塞劑時,要讓小朋友側身彎曲躺好,並將塞劑輕輕推進肛門至一節手指的深度,它就會融化並經由肛門黏膜吸收。但提醒家長,六個月以下的幼兒不宜使用退燒塞劑,因此,一歲以下幼兒建議少用。 醫學上很多退燒藥都有做成口服劑與塞劑兩種劑型,如果一樣的劑量,無論口服或塞劑其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在使用時需注意: * 由於塞劑退燒效果十分快速,因此,要避免過量,以免小朋友體溫急速下降。
* 若用塞劑,一日不宜超過三次以上,否則容易過度刺激肛門內的腸黏膜而造成拉肚子。如果小朋友已經有腹瀉症狀也不宜再選用塞劑退燒。
* 容易造成肛門疼痛,大便時亦會疼痛,甚至於引起腹瀉及反射性肚子痛。
* 若使用於小女生身上,應注意避免塞錯至陰道。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anny-680214/article?mid=23968&prev=23969&next=23967&l=f&fid=48
*******************************************************************************
落伍的退燒OUT!正確的退燒IN!
嬰兒與母親 8月號 NO.442
醫病小故事
醫病更和諧!
小若是一個活潑美麗、身材窈窕的護理師。婚後她擁有一個寶石般可愛燦爛的寶寶。然而最近寶寶卻咳嗽、鼻涕不止,還發高燒。醫師診斷是急性細支氣管炎,病況不佳,只好住進醫院的病房。然而小若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力吃緊,調度不足,小若無法請假,只好請丈夫請假在醫院陪寶寶住院,偶爾抽空或中午休息,再從加護病房走來普通病房看看寶寶,然後再匆匆忙忙回去工作。
寶寶的發燒反反覆覆,鼻涕和痰都很多,呼吸道的喘鳴聲清晰可辨。主治醫師囑咐加上了氧氣帳,寶寶一進帳子就哭鬧不休,只好爸爸抱著寶寶一起進到帳子裡,寶寶才漸漸止息哭泣、安穩睡眠。
早上主治醫師查房的時候,問到爸爸寶寶昨晚的狀況。爸爸說昨晚寶寶的鼻涕流個不停,堵住鼻子、無法順暢地呼吸,太晚了也沒辦法去買吸鼻器,他和媽媽都不知道怎麼辦。整個晚上他們都不敢睡覺,怕小孩子呼吸不順喘起來。「還好最後小若用嘴巴把寶寶鼻子裡面的鼻涕吸出來,終於我們三個人都得到一夜好眠,寶寶也不再哭鬧。」
媽媽的愛或許就是這樣的,像是天上飛翔的仙女降下、變成眼睛溫柔如星星的平凡女人──媽媽。我模模糊糊似乎有印象,小若在工作閒暇私底下跟我聊天時,講到她有一次去看電影的恐怖經歷。「有的人真的很沒公德心,把痰還是什麼的吐在電影院的椅子上,一摸到我嚇的尖叫,馬上衝到廁所把手洗了好幾遍……。」
而今,少女時仙女般不食人間煙火的小若,是嬌貴的公主變成溫柔的媽媽。當寶寶哭鬧不已的時候,她的心會無法控制的疼痛、會毫不猶豫地把嘴巴靠近寶寶的小小鼻子,把裡面濃濃的鼻涕吸出來,毫不感到害怕與骯髒。
媽媽的名字叫做愛。於是寶寶的鼻子清空了、被媽媽濃濃的愛給填滿了。寶寶嫩嫩的小鼻子終於可以通暢呼吸、起伏亭勻。不再徹夜哭鬧,嫩嫩的眼皮擠著肥肥的臉頰,在安靜涼如水的夜晚,呼吸甜的開出一朵甜蜜的小花。
醫學小知識
◎發燒的定義
發燒是指中心體溫≧38℃,當中心體溫介於37.5〜38℃時,必須參考體溫測量的前後變化、環境溫度的變化、與其他臨床的症狀,來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別再用落伍且錯誤的退燒方法!
寶寶發燒是非常常見的問題,嚴重時食慾不佳、活動力不好,甚至需要住院打點滴。發燒時父母千萬不要自己使用偏方來治療,應帶給醫師診治。
最近新聞報導才有一位阿嬤抱著剛滿月的寶寶來醫院門診就醫,阿嬤表示:「寶寶夜啼、睡不安穩,所以買八寶散塗抹在他的上下牙齦,希望寶寶能一夜安眠,但是幾天下來情況沒改善,卻出現發燒、腹瀉、不喝奶的情形。」寶寶就醫時煩躁不安、心跳快、呼吸喘和鼻翼搧動合併呻吟聲。醫師檢查發現,他的生命徵象不穩、血氧濃度低下併有酸血症。醫師跟家屬解釋其危急狀況後,即轉至新生兒加護病房接受重症照護。尿液顯示其砷濃度超標正常人百倍以上!
有些媽媽還會在網路論壇或是臉書上流傳一些婆婆媽媽的退燒知識,像是說以前都這樣做的,比如擦酒精、擦米酒等等,這些都是不正確的退燒知識。因為像擦酒精會引起厲害的血管收縮,反而有礙散熱,而且若酒精不慎讓寶寶吸入,有中毒的危險!
有些老一輩的會謠傳說發燒小孩子的腦子會燒壞,其實除非像是腫瘤、腦膜炎、腦炎等直接傷害腦部的疾病,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小孩子的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的傷害。
◎正確的退燒知識與方法
若有下列的情況,先除去這些讓體溫升高的因素,休息15〜30分鐘再測量較為準確。
這些因素可能讓寶寶體溫升高
衣物穿太多、包太緊、散熱不佳 |
天氣炎熱、長時間陽光照射 |
剛運動過後 |
中暑 |
兒科醫學會最新建議的退燒方法
物理退燒法 | 冰枕 | 不宜作為單一的退燒治療法,尤其禁用於代謝異常、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等患者。 |
低溫毯 | ||
貼於皮膚表面的散熱貼片 | ||
溫水拭浴 | ||
靜脈注射點滴液或口服補充水分 | ||
藥物退燒法 |
Aspirin在兒童會引起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不可在18歲以下兒童當作退燒藥使用;其他含有水楊酸成分的退燒藥也不應使用於18歲以下兒童。
|
對寶寶來說,退燒藥是要用吃的還是塞的?
優先順序 | 退燒作用 | 什麼情況下不宜使用? | 用藥的間隔需要多久? | 缺點 | |
口服退燒藥 | 較優先使用 | 較慢:1〜2小時才能達到退燒效果 |
寶寶嚴重嘔吐時
| 間隔4小時 | 寶寶抗拒吃藥時,難以餵食 |
肛門退燒塞劑 | 高燒至39℃以上,已使用口服退燒藥,仍無法退燒,或無法進食口服藥時 | 較快:只須半小時即達退燒效果 |
1.在6個月以下的寶寶不宜使用
2.有腹瀉的寶寶
| 間隔8〜12小時(而口服退燒藥與肛門退燒塞劑不要同時使用,兩者須間隔至少1小時) |
1.反覆刺激肛門,易造成腹瀉
2.密集使用容易使體溫下降過速
|
◎要趕快送醫了!
寶寶發燒時體溫的高低,並不代表病情的嚴重程度,有一些危險的徵象是媽咪們更加必須注意的,若發現有以下情況,就要趕快求助醫師了!
發燒時必須就醫的危險狀況
不吃
醫病更和諧!
故事中的小若護理師,因為護理人力的缺乏,調度不出人手,所以就算寶寶生病了,也難以請假照顧自己的寶貝。將心比心,護理師是人子、也是別人的父母,我們現今的醫療環境卻給了護理人員如何惡劣的勞動環境呢?
曾有護理師值大夜班時昏倒,急救後確定腦幹出血命危,情況危急。同事認為該護理師工作時數過長、過勞,導致她腦出血,痛批醫院是「血汗醫院」。
高雄曾有一名年僅24歲的女護理師罹患癌症,身體不適、曾經抱怨想要請假,卻因為醫院人手不足被拒絕。原本應該是照顧病人的護理師,卻還撐著病體,吊著點滴在醫院工作,後來因病過世。當時她累趴在護理站的桌上之照片被人放到網路上,引起很大的迴響,還引發護理師過勞的爭議。直到生命的最後,卻還撐著病體照顧病人,也讓人心疼不已。
護理師們曾赴勞委會抗議,在雨中高喊「我要命、我要假、不要錢」,聽到護理師們分享工作的辛苦,畸形班表造成的必備三寶是安眠藥、止痛藥、咖啡,許多人在雨中哭成一團。護理師自己需要吊點滴,卻還是急著先幫無數的病人找血管、打針、溫柔地吊上點滴。
我們的寶貝生病時,是專業而且熟練的護理師忙碌地在照顧著。若他們無法獲得充足休息,首先影響到的就是我們的寶貝照顧之品質。
其實,照顧病人的壓力再沉重、再怎麼讓人喘不過氣,醫護人員只要最後看到病人的生命徵象漸漸穩定、看到病人的呼吸漸漸平穩,一切就放心了;其實,醫護人員再怎麼勞累辛苦、事情有多麼混亂複雜……只要聽到病人或家屬的一句真心的感謝,馬上補血補到滿格,戰鬥力提升百分百,一切就值得了;其實,工作量再怎麼大,只要看到病人友善的一個笑臉,所有的疲累就全消,一切就鬆一口氣了。
別把護理人員當成使喚的傭人,合理的工作環境、護理專業的被尊重與被重視、病人與家屬回報給護理人員的感謝、支持與鼓勵……都是讓寒冷的醫療環境回溫的重要因子。
亮亮(陳家如)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及雙和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現任:新北市診所執業醫師
專欄與著作:《皇冠雜誌》專欄作家、《未來,沒有兒科醫生》、合著有《不焦不慮好自在》、《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
亮亮的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Shinyrabbit2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908&prev=20909&next=20906&l=f&fid=6
********************************************************************************
********************************************************************************
《破除迷思》小孩發燒不會燒壞腦袋!
很多家長只要小朋友一發燒,就會神經緊繃、很擔心,加上坊間一直流傳著「發燒會燒壞腦袋」或是「某某鄰居小時候就是發燒拖太久才會燒到耳朵聾掉」等說法,因此,父母們往往一發現孩子發燒,就趕緊抱到醫院求診,甚至要求打退燒針或打點滴。不過,小兒科醫師提醒,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袋,而是疾病引發的併發症才是真的可怕!
關於「小孩發燒會燒壞腦袋」這樣的說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吳宗侔醫師表示,真相是因為那些小孩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而留下神經後遺症,與發燒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吳宗侔醫師說,小朋友發燒的前一、二天家長都可以自行觀察,其食慾、活動力、精神狀態都是觀察指標。其實發燒本身其實並不可怕,因為發燒其實是生病時人體自我保護的機制,而41℃以下並不會造成傷害,且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
6大危險病徵辨重症
吳宗侔也強調,發燒有無、體溫高低都不一定能代表疾病的嚴重度,兒童生病時,重要的是觀察有無重症的6大危險病徵:
1)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38°C。
2)尿量大幅減少,超過8小時沒尿尿或哭泣時沒有眼淚。
3)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或肢體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或持續頭痛與嘔吐、頸部僵硬。
4)咳痰有血絲,或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5)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或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或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6)皮膚出現紫斑。
吳宗侔醫師也提醒,無論有無發燒,如果兒童出現上述情形,需儘快找兒科專科醫師診治。
來源:聯合新聞、優活健康網
很多家長只要小朋友一發燒,就會神經緊繃、很擔心,加上坊間一直流傳著「發燒會燒壞腦袋」或是「某某鄰居小時候就是發燒拖太久才會燒到耳朵聾掉」等說法,因此,父母們往往一發現孩子發燒,就趕緊抱到醫院求診,甚至要求打退燒針或打點滴。不過,小兒科醫師提醒,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袋,而是疾病引發的併發症才是真的可怕!
關於「小孩發燒會燒壞腦袋」這樣的說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吳宗侔醫師表示,真相是因為那些小孩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而留下神經後遺症,與發燒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吳宗侔醫師說,小朋友發燒的前一、二天家長都可以自行觀察,其食慾、活動力、精神狀態都是觀察指標。其實發燒本身其實並不可怕,因為發燒其實是生病時人體自我保護的機制,而41℃以下並不會造成傷害,且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
6大危險病徵辨重症
吳宗侔也強調,發燒有無、體溫高低都不一定能代表疾病的嚴重度,兒童生病時,重要的是觀察有無重症的6大危險病徵:
1)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38°C。
2)尿量大幅減少,超過8小時沒尿尿或哭泣時沒有眼淚。
3)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或肢體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或持續頭痛與嘔吐、頸部僵硬。
4)咳痰有血絲,或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5)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或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或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6)皮膚出現紫斑。
吳宗侔醫師也提醒,無論有無發燒,如果兒童出現上述情形,需儘快找兒科專科醫師診治。
來源:聯合新聞、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62946170435530&set=a.356739614389522.80884.257073861022765&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