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困擾的文明病 淺談兒童過敏性鼻炎症
「媽… 我鼻子不能呼吸了!」
「小明… 你怎麼用這麼多衛生紙! 趕快去準備上學! 」
「王太太… 你們家小明上課都不太專心ㄟ! 一直動來動去…… 」
相信各位家長一定有這樣類似的經驗,每天早上總是必須和孩子奮戰一番才能出門,回到
家後又接到老師的來電,細述小朋友在學校的種種問題…。
「醫師,我們家小孩為什麼鼻涕都擤不完呢?」
「醫師,為什麼我們家孩子一年到頭都在感冒?」
「已經看了好幾個醫生了,吃了好幾個禮拜的藥,症狀都沒有改善… 怎麼辦?」
門診常遇到許多家長提出類似的疑問…
因為小孩的「感冒」看不好令他們非常困擾… 也很擔心是不是有甚麼大問題呢?
其實,小朋友的問題,並不是家長認為的「感冒」,而是「過敏」。
近年來全世界過敏性鼻炎的人數持續增加,約占10-15%的人口。台灣兒童的盛行率更是逐年上升。民國91年與民國96年大台北地區與台北市國小學童過敏性鼻炎罹病率已經增加到將近百分之五十(民國91年為47.8%;民國96年為49.39%)。因此其對於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的影響,實在不容小覷。過敏性鼻炎雖然不會對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然而長期下來對於孩童的生活、健康、學習和社交活動很難不受到影響,甚至造成家長經濟上的負擔。
一、什麼是過敏性鼻炎?
過敏是一種基因遺傳的體質,代表著身體免疫系統對於某一特殊過敏原的反應。過敏性鼻炎為一種有鼻部症狀的過敏疾病,它是因為暴露在過敏原之下,由免疫球蛋白E 媒介所引發之鼻黏膜炎症反應。
二、如何觀察孩子是不是可能有過敏性鼻炎呢?
典型症狀的過敏性鼻炎症狀包括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和鼻子癢。在身體檢查可以發現眼瞼下黑眼圈、鼻樑橫紋、搓揉鼻子的動作等。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看到病人早上起來或睡前常會打噴嚏或鼻塞流鼻水的情形;或是每當季節交換、冷熱交替就會開始流鼻水、哈啾;甚至嚴重一點的幾乎每天都掛著兩條鼻涕。此外過敏的孩童也容易在一般感冒過後,引發後續的鼻竇炎或中耳炎。
三、如何確定孩子有過敏性鼻炎呢?
將上述的症狀加上典型的過敏病史(包括家族史) 、理學檢查與過敏病的實驗室檢查(包括嗜酸性白血球與IgE的總量、特異性IgE抗體、或立即型過敏原皮膚試驗)就可確定診斷。影像學檢查通常不需要。
四、為什麼會發生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的誘發因子有哪些呢?
人類鼻腔屬於上呼吸道,為人類氣道的一個重要的出入口。它可藉由加溫、加溼、及過濾空氣中的有害或可致敏的過敏原顆粒,而達到保護周邊氣道的作用。因為此作用,使得鼻子成為最容易受到傷害,累積過敏性發炎反應,並且造成過敏性臨床症狀的器官組織。常見誘發因子如下:
過敏原 過敏性鼻炎常與吸入性過敏原相關。
過敏性鼻炎的最新分類如下:
六、過敏性鼻炎如何治療?
隨著對過敏性鼻炎發病機轉的了解,治療主要應對其根本的原因來著手,也就是說,抗發炎療法會比針對臨床症狀治療還重要。
臨床上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包括抗組織胺、血管收縮劑、咽達永樂、抗膽鹼劑、白三烯調節劑與類固醇製劑。2010年發表的ARIA 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引中指出鼻內類固醇噴劑為目前最有效的藥物治療選擇( 如下圖):
另外可針對臨床症狀給予第二代口服H1抗組織胺;白三烯調節劑可用於季節性過敏性鼻炎與學齡前孩童持續型過敏性鼻炎;鼻內抗充血噴劑不用於孩童,且成人不可長期使用;口服抗鼻充血劑於必要時使用,不可長期規則使用;合併過敏性結膜炎的病人可使用眼內H1抗組織胺滴劑,或眼內咽達永樂滴劑。其中持續型鼻炎患者需要長期維持用藥,主要須選用全身生體獲得率較低的第三代與第四代類固醇(Fluticasone 和 Mometasone)為主。
極少數已避免環境中過敏原及刺激物,並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仍有持續症狀的病人,免疫治療是另一種選擇。免疫治療包括皮下、舌下和局部鼻黏膜免疫治療等。至於現在最紅的益生菌,則尚未有大型、隨機對照控制之臨床試驗證實有效。外科手術只有少數病人有需要。
七、過敏性鼻炎可能會合併那些問題呢?
過敏性鼻炎的發炎反應並不是只侷限在鼻腔,多種合併症都與過敏性鼻炎有關,包括1.氣喘2.鼻竇炎3.結膜炎 4.鼻息肉5.中耳炎6.牙齒咬合不正 5.注意力不集中與過動 6.睡眠障礙等。
八、避免過敏原可以從那些方面著手呢?
目前所知最有效的抗過敏治療,就是找出讓自己過敏的過敏原,適當地去避免。藥物治療以鼻內類固醇噴劑的療效最佳,它同時具備預防與治療的效果。
過敏性鼻炎的影響可輕可重,你可以積極面對它,也可以忽視它的存在,然而若想讓您的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配合正確的預防方法與治療,才是根本之道。
參考資料:
2010年ARIA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引
台灣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引2011年版
作者: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振寬
出處:臺安醫訊第170期
資料來源http://www.tahsda.org.tw/newsletters/?p=564#more-564
*******************************************************************************
「媽… 我鼻子不能呼吸了!」
「小明… 你怎麼用這麼多衛生紙! 趕快去準備上學! 」
「王太太… 你們家小明上課都不太專心ㄟ! 一直動來動去…… 」
相信各位家長一定有這樣類似的經驗,每天早上總是必須和孩子奮戰一番才能出門,回到
家後又接到老師的來電,細述小朋友在學校的種種問題…。
「醫師,我們家小孩為什麼鼻涕都擤不完呢?」
「醫師,為什麼我們家孩子一年到頭都在感冒?」
「已經看了好幾個醫生了,吃了好幾個禮拜的藥,症狀都沒有改善… 怎麼辦?」
門診常遇到許多家長提出類似的疑問…
因為小孩的「感冒」看不好令他們非常困擾… 也很擔心是不是有甚麼大問題呢?
其實,小朋友的問題,並不是家長認為的「感冒」,而是「過敏」。
近年來全世界過敏性鼻炎的人數持續增加,約占10-15%的人口。台灣兒童的盛行率更是逐年上升。民國91年與民國96年大台北地區與台北市國小學童過敏性鼻炎罹病率已經增加到將近百分之五十(民國91年為47.8%;民國96年為49.39%)。因此其對於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的影響,實在不容小覷。過敏性鼻炎雖然不會對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然而長期下來對於孩童的生活、健康、學習和社交活動很難不受到影響,甚至造成家長經濟上的負擔。
一、什麼是過敏性鼻炎?
過敏是一種基因遺傳的體質,代表著身體免疫系統對於某一特殊過敏原的反應。過敏性鼻炎為一種有鼻部症狀的過敏疾病,它是因為暴露在過敏原之下,由免疫球蛋白E 媒介所引發之鼻黏膜炎症反應。
二、如何觀察孩子是不是可能有過敏性鼻炎呢?
典型症狀的過敏性鼻炎症狀包括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和鼻子癢。在身體檢查可以發現眼瞼下黑眼圈、鼻樑橫紋、搓揉鼻子的動作等。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看到病人早上起來或睡前常會打噴嚏或鼻塞流鼻水的情形;或是每當季節交換、冷熱交替就會開始流鼻水、哈啾;甚至嚴重一點的幾乎每天都掛著兩條鼻涕。此外過敏的孩童也容易在一般感冒過後,引發後續的鼻竇炎或中耳炎。
將上述的症狀加上典型的過敏病史(包括家族史) 、理學檢查與過敏病的實驗室檢查(包括嗜酸性白血球與IgE的總量、特異性IgE抗體、或立即型過敏原皮膚試驗)就可確定診斷。影像學檢查通常不需要。
四、為什麼會發生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的誘發因子有哪些呢?
人類鼻腔屬於上呼吸道,為人類氣道的一個重要的出入口。它可藉由加溫、加溼、及過濾空氣中的有害或可致敏的過敏原顆粒,而達到保護周邊氣道的作用。因為此作用,使得鼻子成為最容易受到傷害,累積過敏性發炎反應,並且造成過敏性臨床症狀的器官組織。常見誘發因子如下:
過敏原 過敏性鼻炎常與吸入性過敏原相關。
- 室內過敏原的增加是導致過敏性鼻炎、氣喘和過敏疾病增加的原因之一。
- 室內過敏原包括塵蟎、寵物皮屑、昆蟲(如蟑螂)、黴菌或是植物。
- 常見室外過敏原包括花粉和黴菌。
- 乳膠過敏( 如接觸無菌手套) 在病人及醫護人員當中不少見。
- 職業性鼻炎相關研究較少。
-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汙染物可以誘發或加重鼻炎的症狀。
- 室內空氣汙染對鼻炎的發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工業化國家人民在室內度過的時間超過80% 以上,室內汙染物包括室內過敏原及室內氣體汙染物,其中香煙是主要的汙染來源。
- 在許多國家,都市型的汙染主要來自於汽車和機車排放的廢氣,氣體汙染物包括臭氧、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這些物質和過敏性鼻炎與非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惡化都有關係。
- 阿斯匹靈和其他的非類固醇止痛藥也是誘發鼻炎和氣喘發作原因之一。
過敏性鼻炎的最新分類如下:
六、過敏性鼻炎如何治療?
隨著對過敏性鼻炎發病機轉的了解,治療主要應對其根本的原因來著手,也就是說,抗發炎療法會比針對臨床症狀治療還重要。
臨床上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包括抗組織胺、血管收縮劑、咽達永樂、抗膽鹼劑、白三烯調節劑與類固醇製劑。2010年發表的ARIA 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引中指出鼻內類固醇噴劑為目前最有效的藥物治療選擇( 如下圖):
另外可針對臨床症狀給予第二代口服H1抗組織胺;白三烯調節劑可用於季節性過敏性鼻炎與學齡前孩童持續型過敏性鼻炎;鼻內抗充血噴劑不用於孩童,且成人不可長期使用;口服抗鼻充血劑於必要時使用,不可長期規則使用;合併過敏性結膜炎的病人可使用眼內H1抗組織胺滴劑,或眼內咽達永樂滴劑。其中持續型鼻炎患者需要長期維持用藥,主要須選用全身生體獲得率較低的第三代與第四代類固醇(Fluticasone 和 Mometasone)為主。
極少數已避免環境中過敏原及刺激物,並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仍有持續症狀的病人,免疫治療是另一種選擇。免疫治療包括皮下、舌下和局部鼻黏膜免疫治療等。至於現在最紅的益生菌,則尚未有大型、隨機對照控制之臨床試驗證實有效。外科手術只有少數病人有需要。
七、過敏性鼻炎可能會合併那些問題呢?
過敏性鼻炎的發炎反應並不是只侷限在鼻腔,多種合併症都與過敏性鼻炎有關,包括1.氣喘2.鼻竇炎3.結膜炎 4.鼻息肉5.中耳炎6.牙齒咬合不正 5.注意力不集中與過動 6.睡眠障礙等。
八、避免過敏原可以從那些方面著手呢?
- 預防過敏:
不管有無過敏家族史,所有嬰兒至少餵食母乳三個月; 懷孕或哺乳婦女不須食用低過敏原食物; 兒童與懷孕婦女應完全避免環境中的二手煙; 嬰兒與學齡前兒童須徹底且完全的居家環境塵蟎過敏原防治; 嬰兒與學齡前兒童居家不須刻意避免接觸寵物。 - 過敏性鼻炎病人的居家環境過敏原與空氣污染防治:
徹底且完全的居家環境塵蟎過敏原防治措施; 對黴菌過敏病人,應避免接觸黴菌過敏原; 對寵物過敏病人,應避免接觸貓狗有毛寵物過敏原,或是減少貓狗有毛寵物過敏原濃度; 避免接觸空氣污染物(如二手煙)。
目前所知最有效的抗過敏治療,就是找出讓自己過敏的過敏原,適當地去避免。藥物治療以鼻內類固醇噴劑的療效最佳,它同時具備預防與治療的效果。
過敏性鼻炎的影響可輕可重,你可以積極面對它,也可以忽視它的存在,然而若想讓您的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配合正確的預防方法與治療,才是根本之道。
參考資料:
2010年ARIA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引
台灣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引2011年版
作者: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振寬
出處:臺安醫訊第170期
資料來源http://www.tahsda.org.tw/newsletters/?p=564#more-564
*******************************************************************************
眼睛過敏季!毛巾冰敷止癢消腫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4年3月12日 10:30
氣溫從寒冷漸趨溫暖,正是好發過敏的季節,醫師提醒若眼睛沾染粉塵、花粉等過敏原,最好用人工淚液稀釋過敏原,或用冰毛巾冰敷,可別用力揉眼睛止癢,以免錯誤的搓揉方式造成結膜水腫,導致過敏性結膜炎。
「剛剛好癢好癢,忍不住就一直揉眼睛。」一名就讀幼稚園的小朋友,因過敏性結膜炎發作,眼睛發癢,直覺地搓揉想要止癢,沒想到連續揉眼後,反而造成結膜水腫,眼睛更癢且紅腫如大水泡,嚇得父母趕快帶他就醫。
過敏性結膜炎5類型 季節性常見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蘇乾嘉醫師表示,造成過敏性結膜炎的成因很多,一般可分為季節性、常年性、異位性、春季型及巨乳突性等5大類結膜炎,其中以季節性及常年性最常見。
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即是對植物花粉、孢子過敏,這些兒童往往也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史。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則是長年對家中塵蟎、黴菌、寵物毛屑等產生過敏,孩童在發作時除了眼睛的不適,也常合併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等症狀。此外,長期配戴隱型眼鏡,也會造成結膜乳突狀的變化而引起不適。
眼睛癢別亂揉 人工淚液稀過敏原
蘇乾嘉醫師提醒,過敏性結膜炎急性發作時,千萬不要用力搓揉眼睛,以免愈揉愈癢,可能急性結膜水腫,建議眼睛不適時可先用冰毛巾冰敷、用人工淚液稀過敏原,且盡快醫治療,必要時可視情況予以局部血管收縮劑、局部抗組織胺、局部非類固醇性抗發炎藥劑等眼藥水的治療。
肥胖細胞安定劑的眼藥水,止癢消腫的治療效果較慢,但長期亦可預防過敏性發作。含類固醇的眼藥水雖然可以止癢緩解症狀,可是長期使用恐引起眼壓上升、角膜潰瘍等副作用,停用也易有反彈效果,不建議使用。
【醫師小叮嚀】
除了急性發作的治療之外,平常做好預防措施,避免接觸粉塵、花粉等致過敏原,避免長期配戴隱型眼鏡,不隨便搓揉眼精,也都是可降低過敏性結膜炎發作的方法。
資料來源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67/17893?page=2
*******************************************************************************************************
揪出隱藏過敏原 4點遠離食物過敏
──【拒絕當過敏兒】專題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3年11月18日 09:44
門診中,慢性過敏是常見病灶,幾乎快變成國病。營養師表示,氣喘、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異位性皮膚炎、脹氣、蕁麻疹等,困擾著1/3以上的人,其實有很多慢性過敏的症狀都是食物引起的,特別是嬰幼兒或是成長中的幼童,只要揪出來「過敏食物」,相信就能遠離過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指出,臨床上,一些幼兒在吃下某些食物後的數分鐘至數小時,皮膚上就冒出紅疹子,有些人還會嘔吐、腹瀉,或者鼻塞、氣喘等,如果出現了這些症狀,很可能就是「食物過敏」。
過敏食物 淺嚐即止就可
要改善食物引起的過敏,建議一開始感覺過敏改善很多後,隔一段時間可以少量嘗試吃一些,若很幸運的不再出現過敏症狀,那麼偶爾嚐嚐就好,也不要吃太多;但若過敏症狀再度浮現,這表示體內還有該食物過敏原的抗體,要隔更久才能再吃一些,或是都不要再吃了。
另值得注意的是,過敏原多是生活中的主要營養來源,假如不能吃,就必須找出替代食品,以免營養不均衡,例如對牛奶過敏,可補充豆類製品(如豆漿、豆花、豆乾)、小魚乾等高鈣食物來替代。
遠離過敏 少吃加工食品
洪若樸營養師強調,許多容易導致過敏食物中含有「隱藏性過敏原」,最大的元兇就是「加工食品」,讓人難以辨別其成分中是否含有過敏原。因此,提醒新生兒父母,務必養成看「食物成分標示」的習慣,還有少吃加工食品為妙,最好是自己購買天然食材、自己烹調,以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草案中,針對國人常見的6大類過敏食物︰蝦、蟹、芒果、花生、牛奶和蛋,規定市售包裝食品若含有這些過敏食物,必須在包裝強制標示「本產品含可能導致過敏症狀成分」,供消費者選購參考,新制預計104年7月起實施,違規業者可依法處罰3萬至15萬元,對民眾來說,也提供多一項保障。
4方法改善慢性食物過敏:
1.讓食物消化完全:
因為消化不完全的蛋白質是引起慢性過敏的主因,所以進食時要細嚼慢嚥,不可暴飲暴食,或吃得太匆忙。
2.補充益生菌:
腸內的菌叢失衡會造成腸漏,使得原本不會被腸吸收的食物大分子也被吸收了,因此就對食物產生過敏;補充益生菌(例如乳酸菌、龍根菌、各種A菌及B菌,醫藥級的錠劑及粉劑較佳)可改善腸漏狀況,改善慢性過敏。
3.補充消化酵素:
使食物消化完全,避免殘留大蛋白質分子。
4.補充泛酸、麩胺酸:
維護小腸滲透力、結構完整功能與黏膜細胞再生。
資料來源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16533?page=2
****************************************************************************************************
月子愛吃螃蟹蚵仔 小心餵出過敏兒
──【拒絕當過敏兒】專題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3年11月15日 17:49
嬰幼兒過敏在台灣日益嚴重,研究發現,吃錯月子餐,容易造成嬰幼兒過敏,特別是吃螃蟹、蚵仔等帶殼海鮮,或迷信「喝奶補奶」的媽媽,餵出過敏兒機率大增;醫師建議,產婦坐月子期間一定要多忌口,多諮商專業醫師,避免越補越過敏。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王志堯醫師指出,雖然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動母親哺育母乳政策,希望能降低嬰幼兒過敏發生率,但是在都會區仍成效不彰,平均每2位新生兒中,就有1個是過敏兒,包括食物過敏或是皮膚過敏。
坐月子 少碰過敏食物
特別是0到6月齡小嬰兒的食物過敏患病率最高,臨床上以胃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包括持續性腸絞痛、嘔吐、腹瀉和便血,這些症狀可突然發生,也有可能很輕微、過敏性休克是最嚴重的食物過敏反應,可危及生命。
而6月齡以上嬰兒和幼兒除了胃腸道症狀外,主要還表現為皮膚損害,如濕疹、多型性疹等。同時這些過敏反應,多由8類高致敏性食物引起,包括:蛋、魚、帶殼海鮮、牛奶、花生、大豆、堅果和小麥。
糞血便 小心腸道過敏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今年10月在嘉義聖馬爾定醫院追蹤新生兒過敏,發現15位住院新生幼兒中,雖然產婦都有哺育母乳,但仍有1/5嬰幼兒患有過敏,且生不滿1個月就有血便症狀。
持續追蹤,發現這些過敏兒,都是腸道性食物過敏,且新手媽媽坐月子期間,都來自坐月子中心,因此,高度懷疑,坐月子中心的月子餐,大量食用螃蟹、蚵仔等帶殼海鮮,是造成嬰幼兒過敏的元兇,且合理推論,這也是為何多年來,都會區過敏兒居高不下原因之一。
哺母乳 拒絕食物過敏
讓人擔憂的是,雖然政府大力推動母親哺育母乳政策,希望能降低嬰幼兒過敏發生率,但是成效不彰。調查發現,國小兒童氣喘比率,28年增加15倍,過敏性鼻炎及蕁麻疹的好發率,20年來分別上升4倍,這些多與食物過敏有關。
而嬰幼兒過敏比例大幅攀升,主要原因肇禍居住環境集中、空氣污染,尤其是「飲食」問題,更是關鍵,研究就發現,雖然餵母乳可以減少嬰兒出生後過敏性皮膚病,但媽媽如果吃錯東西,反而會促進、誘發過敏現象,千萬不可小覷。
【醫師小叮嚀】:
當母親在懷孕時,需留意自己有對哪些食物過敏,盡量避免食用,另建議坐月子中心,設計月子餐應與醫師多溝通,減少過敏食物的攝取量,減少過敏兒的發生風險。
資料來源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2/16525?page=2
*******************************************************************************************************
都會過敏兒比例高 喝母奶做防護
──【拒絕當過敏兒】專題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3年11月15日 17:33
調查發現,台灣嬰幼兒過敏比率逐年攀升,每3人就有1人過敏,在台北市等都會區更飆破5成以上;醫師提出警告:父母親若忽略過敏預防的重要性,恐將間接導致寶寶生長發育遭受影響。建議父母們,必須把握0至3歲的過敏預防關鍵期,尤其透過飲食強化體內防護力更是重要關鍵。(影音/攝影記者張世傑)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理事長、成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王志堯醫師指出,亞太各先進國家及地區,如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民眾患有過敏症狀的比例都居高不下,台灣也不例外。
都會區過敏兒 增長快速
除了環境變遷,父母親缺乏預防過敏的正確觀念,也是小兒過敏率持續攀升的癥結點之一。由於部分家長因為孩子出生後沒有過敏徵兆就掉以輕心,但其實有些過敏症狀可能到1歲之後才會出現。
而有部分父母親較為消極,認為有過敏症狀出現再就醫就可以,但過敏可能造成孩子出現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症狀,一旦症狀出現,需要長期耐心接受治療才可能逐漸好轉,對孩子或父母親而言,都是漫長而辛苦的歷程。
過敏困擾睡眠 影響發育
王志堯醫師強調,過敏可能導致嬰幼兒夜間睡眠品質變差,而熟睡時腦下垂體會分泌最多的生長激素,若睡眠品質不好,就可能影響嬰幼兒的成長發育,因此所有父母親,務必在寶寶出現過敏現象之前,提前做好過敏防範,對孩子的終身健康才最有保障。
而透過飲食由內調整體質,強化孩子體內的防護力,是重要關鍵之一。目前醫界一致推崇媽媽應該哺餵母乳,因為母乳中含有最天然的抗體,能增強寶寶體內免疫力。建議媽媽們,應盡可能採取全母乳哺餵1年,對寶寶的健康會有最佳幫助。
水解蛋白配方 調整體質
至於,在母乳期結束之後,或是母乳量不足的情況下,在配方奶粉的銜接上就必須特別謹慎,因為嬰幼兒容易對牛奶蛋白產生敏感。建議可採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它的機轉是將牛奶蛋白分解成較小的蛋白質分子,減少蛋白質中的誘發分子,有助於調整嬰幼兒體質,增強嬰幼兒體內防護力。
【醫師觀點】:
如果懷疑小兒有過敏體質,或是有過敏體質的家族史的話,為避免誘發其過敏體質,吃母奶是最佳的策略,而水解蛋白奶粉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在無法餵食母乳的情況下,才改用水解蛋白奶粉。
資料來源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2/16518?page=2
*********************************************************************************************************
檢測過敏原 守護嬰幼兒體質健康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5月號】 2013年5月29日 08:00
全球的過敏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在臺灣更有「每10名兒童中有4個過敏兒」的驚人數據,當過敏發作時,寶寶痛苦、家長辛苦,避免過敏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過敏原,然而寶寶的過敏原是什麼?到底有無必要讓寶寶接受過敏原檢測呢?
過敏體質不要來!
過敏乃是由於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對外來過敏原產生激烈的反應,使原本正常的身體細胞、器官發生各種發炎症狀,嚴重時還可能有致命危機!
誘發過敏發生的原因大致可歸納為食物影響、環境影響以及遺傳,臺安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振寬提到,過敏體質遺傳機率極高,特別是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更為重大,父親單方患有過敏,孩子的遺傳機率為30%,若是母親單方患有過敏,則孩子的過敏機率可能提高至50%;如果父母雙方均為過敏體質,孩子遺傳到過敏的機率將高達80%;即使父母親均未曾發生過敏反應,有10%的孩子仍可能受到環境不良因子影響誘發過敏體質。
罹患過敏對嬰幼兒可能產生各方面的影響,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品質不佳、學習成效低落、情緒控管不當及社交適應不良,如未及時治療,將可能引發後續連鎖過敏反應,增加日後罹患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等嚴重敏感症的風險。
常見的嬰幼兒過敏疾病
過敏又可區分為24~48小時後才會逐漸顯示出症狀的「慢性過敏」,以及30分鐘內發作的「急性過敏」。慢性過敏因發作時間延滯,不易立即察覺過敏原,而絕大多數的過敏原都是引發慢性過敏的主因;相對來說,急性過敏由於發作時間急促,較利於追蹤引發過敏的物質。
常見的嬰幼兒過敏疾病有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腸胃炎,陳振寬醫師提醒,嬰幼兒如果長期暴露在有過敏原的環境中,除了容易誘發過敏體質,也可能加重原有的過敏症狀,最嚴重可能發生急性氣喘、過敏性休克,攸關性命安危!
《嬰幼兒常見過敏疾病》
- 眼睛-過敏性結膜炎-眨眼、紅眼、眼睛癢腫、黑眼圈。
- 皮膚-異位性皮膚炎-皮膚劇癢、脫屑、溼疹、紅斑、丘疹。
- 皮膚-蕁麻疹-皮膚突發性之紅腫塊、癢疹、水泡。
- 呼吸系統-過敏性鼻炎-打噴涕、流鼻水、鼻癢、鼻塞。
- 呼吸系統-氣喘-呼吸急促、哮鳴聲、慢性咳嗽、夜間咳嗽、胸悶。
- 消化系統-過敏性腸胃炎-腹瀉、腹痛、腸痛、噁心、嘔吐。
常見的過敏原
陳振寬醫師表示,常見的過敏原大致可區分為兩大類:吸入性過敏原以及食入性過敏原兩種。在臺灣最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是「塵蟎」,其他還包括:動物皮毛、蟑螂、黴菌、花粉等;經常引發嬰幼兒過敏的食物則有牛奶、蛋白、帶殼海鮮、堅果類、豆類等。
全文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Mababy.com
資料來源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1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