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孕媽咪太胖了!體重管理計畫2步曲

文/施名玥 攝影/江建勳
採訪諮詢/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蕭國民.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吳文瑛

「生一胎胖一個」是許多孕媽咪潛在的隱憂,但是,為了提供胎兒足夠的營養,孕媽咪通常會捨去怕胖的顧慮,三餐變六餐拼命地吃,胃口養大了,體型也大了一倍;不只會影響外型,更增加了身體的負擔,對母胎健康有不良的影響。局及台灣兒科醫學會合訂之《兒童發燒問答集》部分內容,提供父母在照護發燒寶寶的參考依據。

想要生一個健康寶寶,準媽咪最好在身心良好的狀態下,開始準備懷孕,建議在孕前3~6個月,除了調整飲食和生活作息,使卵子在最佳的母體環境下受精外,預先訂定懷孕期的營養攝取和體重增加計畫,也會讓媽媽在孕期中,不會因為過重而煩憂,甚至影響到生產的順利度。

步曲1.計算孕前&懷孕的體重標準

一般來說,孕婦在整個孕期的體重,應可增加約10~14公斤左右,但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吳文瑛表示,這是針對孕前體重標準的狀況,不同體型的準媽媽,在懷孕期可增加的體重數也不同。

步曲2.控制體重有一套

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吳文瑛表示,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孕媽媽,有體重過重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媽媽總是希望胎兒長得好,因此在沒有節制飲食、吃錯食物的狀況下,沒有補到胎兒,反而自己長了一身肉。而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蕭國民則認為,孕婦本身就容易累積脂肪,如果吃得太多再加上缺乏運動的話,體重自然不斷上升。
提供準媽媽幾個生活守則,可以控制體重的數據,不再直線上升喔!

1.每天量體重
建議使用電子秤,測出來的體重數是比較精準的,而普通的磅秤因為彈性不佳,用久了容易有誤差。每天量體重,才能堅守體重的增加數據,否則孕婦裝寬寬的,很容易失去對身材的敏感度。

2.增加活動量
丟掉傳統孕婦不能動的老舊觀念,孕期做適量的運動,不但能保持好體態,還有助於生產,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蕭國民建議,孕婦在懷孕39週後可以做點簡單的家事,以增加活動量。

3.做好飲食控制
準媽咪應該在懷孕前,就做好孕期的飲食計畫,將好的飲食習慣持續到懷孕之後,才不會在孕期因為體重增加太多,而面臨必須節制飲食的困境。

─水果有沒有吃太多?大部分人以為它是百益無一害的食物,但不知不覺吃太多,反而攝取了太多的糖分和熱量。
─飲料太甜了嗎?媽媽奶粉(有些糖太多)、鮮奶、甘蔗汁(以為對胎兒皮膚好)、豆花(以為皮膚會好)等的攝取,都不能過量。
─餓了就吃麵包和甜點充饑,但這些食物油膩、熱量高。以麵包為例,它的升糖指數很高,不但很容易餓,胃也會撐大。
─食物多樣化,才能攝取到各種營養。

4.必要時可以諮詢營養門診
如果真的超重,或因此患妊娠糖尿病,可以到各大醫院的營養諮詢門診,營養師會根據孕婦的食欲、味覺改變和飲食習慣,做人性化的調整,選擇熱量低、營養豐富的替代食物;通常7~8成的媽媽都可以達到效果,控制血糖。

孕婦太胖的壞處

1. 過量負荷:如果增加太多體重,身體做超量的負荷,反而需要代謝更多的物質,媽媽自己都應付不來了,更何況提供胎兒充足營養和氧氣?

2. 血壓高、易水腫:容易血壓上升、水腫,造成妊娠毒血症,使胎兒窘迫、體重過輕或胎盤早期剝離。

3. 妊娠毒血症:懷孕時期胰島素敏感度變差,如果又因為遺傳、過胖因素造成血糖太高,引發妊娠毒血症,易生下巨嬰、產生腹內感染、胎死腹中。

4. 疾病上身:孕婦太胖將加重心臟負擔,罹患心臟病,而肝指數提高,也易發生脂肪肝(肝硬化前期),使血小板下降,造成生產時大出血的危險。

5. 生產困難:大都以剖腹生產為主,因為媽媽太胖,使會陰附近的組織增多、變肥厚,使產道變窄,生產較困難。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3828&prev=4974&next=3827&l=f&fid=9






******************************************************************************

研究:胖媽易生胖娃 恐影響胎兒終身健康

肥胖媽媽除了容易生胖嬰兒外,嬰兒脂肪肝的機率也較高,將來健康出現問題的風險亦會隨之增加。(圖片來源: Photos.com)

【大紀元2011年08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珍妮編譯報導)肥胖媽媽除了容易生肥胖嬰兒外,英國最新研究發現,肥胖媽媽所生的嬰兒肝臟脂肪含量亦較高,即使孕前的BMI指數正常,所生的嬰兒體脂肪亦呈現增加現象。這些問題會隨著年齡增長持續下去,終身影響孩子健康。

這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醫藥部教授妮娜.莫迪 (Neena Modi)所主導。莫迪教授表示,女性的BMI指數影響出生嬰兒的體內脂肪量,甚至指數正常者亦相同,肥胖母親生的嬰兒肥胖並且肝臟脂肪較高,如果這些影響隨著年齡增長持續下去,將引發孩子終身的新陳代謝問題。
肥胖母親產下較胖嬰兒,且將來健康出現問題的風險較高,比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中風、高血脂等,兩者之間的關聯性已明確,但研究人員表示不甚清楚其生物機制。為查證此情況可能在出生前子宮內即形成的假設,他們對105名新生兒進行身體組成研究,並檢核對映母親們懷孕前的BMI指數。研究人員於嬰兒睡眠中,應用磁振造影(MRI)與磁振頻譜(MRS) ,掃瞄、評估嬰兒總體脂肪量及其分佈與肝細胞脂肪量。
研究調查結果:母親們孕前BMI指數範圍從16.7 到 36。母體的BMI值每增加一個單位,嬰兒腹部與非腹部總脂肪量均增加。而且嬰兒肝細胞的脂肪量,隨著母體BMI每增加一個單位即增加8.6%。此外,即使母體的BMI於正常範圍,嬰兒的腹部與肝臟脂肪量亦呈現增加現象。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影響可能致使嬰兒的新陳代謝遭受終身危害。
莫迪教授表示,越來越多事例證明,嬰兒出生前在母體裡的發展,對其未來的健康有極大影響,這意味著預防肥胖須從子宮裡開始。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嬰兒體內總脂肪量與母體BMI之間的關聯,涵概了所有BMI指數範圍,莫迪強調,由此可知,問題不僅僅只在超重或肥胖的媽媽身上。所以莫迪建議必須幫母體鑑定BMI指數的最佳值,方能協助女性於懷孕前確保身體處於最佳狀態。
研究報告刊登在2011年9月發行的兒科期刊《兒科研究》(Pediatric Research)上。
註:BMI或稱「身體質量指數」,計算方法是以自己的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BMI值在18.5~25之間屬於正常範圍,小於18.5體重輕,25~30之間屬於體重超重,大於30則屬於肥胖。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729&prev=1872&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