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提倡母嬰親善溫柔生產,讓產婦能充分瞭解生產過程,針對自己的需要及想法,訂作一個自己的生產方式(包括是否要灌腸、剃除毛髮、打點滴等)。在媽媽待產的那一刻起,每張待產床均附設有胎心音監視系統,可以隨時瞭解待產過程中胎心音的變化,以及子宮收縮的頻率。護理人員會依照產程進展程度教導呼吸法,讓準爸爸們參與整個待產及陪產過程,成為生產小組中的一員,尤其在子宮頸口開全,配合護理人員的指導共同協助準媽媽生產,迎接新生命誕生,此外於產後協助媽媽將寶寶抱在懷裡即刻做肌膚接觸,感受媽媽的體溫、味道心跳及聲音,寶寶會較滿足而且有安全感,進而對媽媽產生信賴感早期建立親子親密關係。
「全力支持準媽媽生產」是準爸爸最重要的任務,建議準爸爸可以在準媽媽陣痛剛開始時,利用談話、遊戲或是說笑話,轉移準媽媽的注意力;或者給予鼓勵、幫她按摩一下背部、雙腳或肩膀,都能幫助減輕疼痛。當產婦進入產房待產,有時是段漫長的等待,先生要有耐心做長期抗戰的準備之外,了解待產時醫療上所需的程序,也能幫助產婦清楚知道每個步驟的作用,並能確實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分娩的動作,共同為孩子的出生而努力。
生產不再只是產婦一個人的事,先生的角色現在更為重要,在父親節即將來臨的時刻,對所有即將或是已經是爸爸者,給予最高的敬意及鼓勵
資料來源http://w3.tyh.com.tw/htm/epaper/0083/medicalnews3.htm
*********************************************************************
準爸爸必知‧孕期產後的心理調適
老公,我懷孕了!
準爸爸必知‧孕期產後的心理調適
文‧整理/李佩璇;採訪諮詢/振興醫院身心內科臨床心理師劉怡君;攝影/陳炳煌;化妝髮型/蘇貞妮;演出/媽咪林靜霜、爸比謝東洋
許多準爸爸,在準媽咪懷孕的期間,會感到無比的焦慮和壓力,對妻子懷孕的事實表現出不理不睬或草木皆兵的極端反應。到了寶寶出生後,又因為家裡出現新成員,需要花很多心力調適生活,無形中「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到」的壓力就出現。從孕期到產後,準爸爸該怎麼調適自己的心理呢?
孕期‧放鬆心情期待新生兒
有些孕媽咪抱怨,當丈夫聽到自己懷孕之後,不但沒有歡欣鼓舞的反應,反而顯得興趣缺缺。另外一種讓孕婦抓狂的準爸爸,則是一知道妻子肚子裡有了寶寶,就亦步亦趨跟在身邊,佐以網路書籍收集來的資料,告訴老婆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讓孕媽咪的壓力倍增。振興醫院身心內科臨床心理師劉怡君表示,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新手爸爸身上,由於他們過去沒有新生兒降臨家中的經驗,也沒扮演過父親的角色,只能透過「想像」來模擬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景,而出現這兩種較為極端的行為。
如果丈夫的想像是「災難式」,直覺擔心未來的生活被打亂、將沒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或沒錢養小孩等,一般不常鼓勵男性將心事說出來,因此處在焦慮困境中的準爸爸,可能會暫時躲起來待想通這些問題再著手應對,但表現出來就變成漠不關心的結果。然而,反過來說另一種準爸爸,就是過度求好心切的個性,對孕媽咪表現出過度的關切,這也是焦慮和過度擔心的一種反應。如果準爸爸發現自己有這些「症頭」,不妨暫時停止太多的想像,嘗試輕鬆地陪伴孕媽咪度過珍貴的懷孕時期。
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
孕婦在懷孕的過程中,難免有些身體變化和心理感受,像是害喜、嗜睡或記憶力不佳,還有情緒起伏較大等變化,這時準爸爸可以多傾聽太太的想法,並且感同身受儘量去體會,積極參與孕程的結果,不但會讓妻子感覺到支持與同理,有助增進彼此親密距離,同時也因為了解孕媽咪和胎兒的情形,減輕準爸爸心裡的不安。
當然,為了要迎接即將到來的寶寶,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這時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就很重要,像是週末晚上固定在吃飯後分享生活中的事,或提出問題來討論,讓兩人有固定的「溝通時間」。有些準爸爸不習慣面對面的表達,或是分隔兩地的夫妻,也能藉由留言板、通E-mail、msn等其他媒介,達到溝通的效果,以免不愉快的情緒一直累積,造成心理負擔。
調整夫妻生活型態
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自從懷孕開始,夫妻雙方都必須有所認知,以前那種生活方式已經「回不去了」,未來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但也不需要太驚慌,可以從懷胎十月的過程中慢慢適應,兩人可針對生活中食衣住行等各個面向,有系統收集一些專業資料或他人經驗,並且夫妻雙方一起進行討論,在雙方都可接受的前提下,擬定一些共同努力的方法,隔一段時間後再檢討調整。
在婚姻生活方面,像是懷孕期間性生活的改變,通常太太因懷孕的影響,對性的需求可能有所變化,可以透過彼此良好的協調以滿足雙方的需要。懷孕初期若妻子不適就不要勉強;到了中期胎兒情況穩定,老婆的身體會比孕前還要敏感,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說:「曾有個案因身體感受起變化,孕婦與先生協調不傷害胎兒的前提下,在孕期享受不一樣性生活體驗,反而關係更好了。」因此,如果彼此都能互相體諒,度過孕期不僅不困難,還會使婚姻關係更加親密。
至於家庭經濟的部分,過去男性角色常被賦予承擔較多經濟的重擔,讓準爸爸備感壓力,但現在較多雙薪家庭,多數的女性也樂於一起承擔家計,因此準爸爸可跟太太討論如何運用家庭收入,擬定適當的理財計劃,例如:每個月固定提撥育兒基金,以有效開源節流來因應增加的家庭開支等,準爸爸們不要把壓力都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喔!
當然,準爸媽對於這一系列改變肯定承擔很多壓力,因此,要對自己的壓力反應有自覺,像是出現容易暴躁、睡眠不足、失眠、常忘東忘西或退縮於交友圈之外等狀況,就必須讓自己暫停一下,從壓力的煎熬中走出來,可能是兩個人上館子、或是看場電影,把自己從生活中的諸多瑣事中脫離出來。
準爸爸也有孕期不適?
有少數準爸爸會跟著孕媽咪一起出現噁心、頭暈等生理不適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這是因為夫妻兩人平日近距離相處且密切分享生活,各自會逐漸調整成同樣的生活型態和步調、雷同的態度與價值觀,因而會共享許多情緒場域,甚至出現共振共鳴的感受。準爸爸基於愛護老婆的心理,會有高度動機想了解並體會對方,以致於讓自己很投入孕期的各種想法與感覺,最後出現「感同身受」的身心反應,這時準爸爸應該要稍微拉開距離保持客觀,而且這些情形隨著孕期的結束就會緩解。
產後‧做好改變生活步調的心理準備準爸爸必知‧孕期產後的心理調適
文‧整理/李佩璇;採訪諮詢/振興醫院身心內科臨床心理師劉怡君;攝影/陳炳煌;化妝髮型/蘇貞妮;演出/媽咪林靜霜、爸比謝東洋
許多準爸爸,在準媽咪懷孕的期間,會感到無比的焦慮和壓力,對妻子懷孕的事實表現出不理不睬或草木皆兵的極端反應。到了寶寶出生後,又因為家裡出現新成員,需要花很多心力調適生活,無形中「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到」的壓力就出現。從孕期到產後,準爸爸該怎麼調適自己的心理呢?
孕期‧放鬆心情期待新生兒
有些孕媽咪抱怨,當丈夫聽到自己懷孕之後,不但沒有歡欣鼓舞的反應,反而顯得興趣缺缺。另外一種讓孕婦抓狂的準爸爸,則是一知道妻子肚子裡有了寶寶,就亦步亦趨跟在身邊,佐以網路書籍收集來的資料,告訴老婆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讓孕媽咪的壓力倍增。振興醫院身心內科臨床心理師劉怡君表示,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新手爸爸身上,由於他們過去沒有新生兒降臨家中的經驗,也沒扮演過父親的角色,只能透過「想像」來模擬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景,而出現這兩種較為極端的行為。
如果丈夫的想像是「災難式」,直覺擔心未來的生活被打亂、將沒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或沒錢養小孩等,一般不常鼓勵男性將心事說出來,因此處在焦慮困境中的準爸爸,可能會暫時躲起來待想通這些問題再著手應對,但表現出來就變成漠不關心的結果。然而,反過來說另一種準爸爸,就是過度求好心切的個性,對孕媽咪表現出過度的關切,這也是焦慮和過度擔心的一種反應。如果準爸爸發現自己有這些「症頭」,不妨暫時停止太多的想像,嘗試輕鬆地陪伴孕媽咪度過珍貴的懷孕時期。
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
孕婦在懷孕的過程中,難免有些身體變化和心理感受,像是害喜、嗜睡或記憶力不佳,還有情緒起伏較大等變化,這時準爸爸可以多傾聽太太的想法,並且感同身受儘量去體會,積極參與孕程的結果,不但會讓妻子感覺到支持與同理,有助增進彼此親密距離,同時也因為了解孕媽咪和胎兒的情形,減輕準爸爸心裡的不安。
當然,為了要迎接即將到來的寶寶,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這時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就很重要,像是週末晚上固定在吃飯後分享生活中的事,或提出問題來討論,讓兩人有固定的「溝通時間」。有些準爸爸不習慣面對面的表達,或是分隔兩地的夫妻,也能藉由留言板、通E-mail、msn等其他媒介,達到溝通的效果,以免不愉快的情緒一直累積,造成心理負擔。
調整夫妻生活型態
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自從懷孕開始,夫妻雙方都必須有所認知,以前那種生活方式已經「回不去了」,未來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但也不需要太驚慌,可以從懷胎十月的過程中慢慢適應,兩人可針對生活中食衣住行等各個面向,有系統收集一些專業資料或他人經驗,並且夫妻雙方一起進行討論,在雙方都可接受的前提下,擬定一些共同努力的方法,隔一段時間後再檢討調整。
在婚姻生活方面,像是懷孕期間性生活的改變,通常太太因懷孕的影響,對性的需求可能有所變化,可以透過彼此良好的協調以滿足雙方的需要。懷孕初期若妻子不適就不要勉強;到了中期胎兒情況穩定,老婆的身體會比孕前還要敏感,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說:「曾有個案因身體感受起變化,孕婦與先生協調不傷害胎兒的前提下,在孕期享受不一樣性生活體驗,反而關係更好了。」因此,如果彼此都能互相體諒,度過孕期不僅不困難,還會使婚姻關係更加親密。
至於家庭經濟的部分,過去男性角色常被賦予承擔較多經濟的重擔,讓準爸爸備感壓力,但現在較多雙薪家庭,多數的女性也樂於一起承擔家計,因此準爸爸可跟太太討論如何運用家庭收入,擬定適當的理財計劃,例如:每個月固定提撥育兒基金,以有效開源節流來因應增加的家庭開支等,準爸爸們不要把壓力都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喔!
當然,準爸媽對於這一系列改變肯定承擔很多壓力,因此,要對自己的壓力反應有自覺,像是出現容易暴躁、睡眠不足、失眠、常忘東忘西或退縮於交友圈之外等狀況,就必須讓自己暫停一下,從壓力的煎熬中走出來,可能是兩個人上館子、或是看場電影,把自己從生活中的諸多瑣事中脫離出來。
準爸爸也有孕期不適?
有少數準爸爸會跟著孕媽咪一起出現噁心、頭暈等生理不適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這是因為夫妻兩人平日近距離相處且密切分享生活,各自會逐漸調整成同樣的生活型態和步調、雷同的態度與價值觀,因而會共享許多情緒場域,甚至出現共振共鳴的感受。準爸爸基於愛護老婆的心理,會有高度動機想了解並體會對方,以致於讓自己很投入孕期的各種想法與感覺,最後出現「感同身受」的身心反應,這時準爸爸應該要稍微拉開距離保持客觀,而且這些情形隨著孕期的結束就會緩解。
新生命誕生之後,準爸爸對於未來生命歷程勢必出現變化是首要的認知,有了這樣的認知後,對於接下來忙碌的生活就不會出現強烈的抗拒。在這個過程中,準爸爸可以試著調整心態,自問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就會發現這一切是値得欣喜的。
提前準備不驚慌
與其等到太太進產房那一刻,才兵荒馬亂的準備,劉怡君臨床心理師建議,準爸爸不如趁著懷孕階段,就事先做功課。第一,是育兒知識的準備;這部分會讓新手爸媽對於接下來的生活有所預期,尤其是新生兒的各種身體不適和成長變化等,減少措手不及的臨場壓力,像是事先知道寶寶突然發燒該怎麼處理,就不會每回都送急診,搞得大人累、小孩哭,這樣也能避免發生事情時,夫妻彼此責怪的衝突。第二,親友團資源的提供;準爸爸可以預告老婆生產的消息,必要時請父母、兄弟姊妹或友人等提供人力,在妻子坐月子期間協助採買、清潔或臨時托嬰等幫助,適時讓新手爸爸有喘息的機會。
不過,準爸爸的壓力依然存在,因此可以學習一些減壓的方法,例如多找幾位類似經驗的友人與社群,彼此分享為人父的經驗等,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說:「在經驗中,許多新手爸爸喜歡以『炫耀』自己照顧新生兒有多累的方式,誇張述說新生兒的變化和反應,神奇的是,在一群爸爸半抱怨半得意地向彼此倒完情緒垃圾後,壓力就消失了。」像這種展示疲累「戰士勳章」的行為,也是讓爸爸得到成就感的來源之一,媽咪們遇到這種Man’s talk的場合,就留給男人們一點空間吧!
別忘記安撫妻子
除了小嬰兒在生活中投下的震撼彈外,產後新手媽咪的心情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在喜獲寶寶的喜悅和擔心自己做不好的憂慮中擺蕩,加上生產完身體種種不適與虛弱,都會讓媽媽情緒低落。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這時準爸爸應該發揮「英雄救美」的精神,提供良好的支持與陪伴,常常鼓勵媽媽、安撫或感謝她,更可以陪著她一起蒐集相關的育兒資料,並且幫助媽媽與公婆等其他家人溝通,讓媽媽可以有能量再努力嘗試與學習,而非陷入一個人承擔養育責任的孤單中。很多爸爸表示不知道該怎麼安撫老婆,劉怡君臨床心理治療師說:「道理很簡單,當初是怎麼追求妻子,照同樣的方式對待老婆就是了!」
如果媽媽出現許多負面想法,影響了生活和作息的混亂,也出現異常的言行反應,甚至傷害自己與嬰兒,就很有可能是產後憂鬱症,這時就要尋求醫療的專業協助,透過藥物或心理治療,必要時住院也可暫時隔離生活壓力,讓媽媽有較長時間休息調適。這時候家人的支持愈強,越容易克服產後憂鬱,當媽媽身陷照顧嬰兒的困境時,爸爸就要多多與親友連繫,取得各種資源的支持,以補足媽媽陷入困境時難以完成的母職。
互相責怪最糟糕
生產完的3個月內,是情況最混亂的時候,這時新手爸媽兩人都承擔很大的壓力,應該彼此體諒和支持,最怕出現一有什麼做不好的地方,就相互責怪、互踩痛處,甚至翻起以前孕期的舊帳,只會讓情況變得不可收拾,兩人都視照顧新生兒為畏途,因此提醒爸爸媽媽們,寶寶是兩人的結晶,要攜手一起度過難關喔!
視情況調配人力
新生兒初到這個世界,才剛開始適應所謂日和夜的差別,也因為食量還小,不到3小時必須進食一次,前3個月難免陷入混亂的階段。如果是雙薪家庭又沒有其他人力幫忙,劉怡君臨床心理師建議,夫妻可協調輪流照顧,若前一天太太較累,第二天就由先生主要負責寶寶的大小事,或者讓太太有機會多睡幾個小時,得到充分休息,有助於情緒穩定,也會讓母奶較為充足,寶寶吃得飽就會拉長睡眠時間。如果身邊一下找不到人手幫忙,必要的時候,花錢請保母或托嬰中心,以全日托、半日托或臨托等方式,讓新手爸媽有機會休息一下,恢復身心狀態,後續照顧寶寶的品質會更好,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其實以長遠的眼光看,生活不會永遠都在這種混亂階段,等到一年之後,孩子進入幼兒時期作息就逐漸穩定,整個家庭也已經習慣多了一個家庭成員的改變,因此,往好的地方想,這些混亂的日子並非永無止境,正面的心理建設會讓新手爸媽較容易度過這個時期。
跟孩子建立專屬互動方式
新手爸爸熬過了太太孕期和新生兒戰鬥營,等到寶貝長到1歲了,卻不知道怎麼跟這個小人兒相處,其實,爸爸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是從新生兒時期就開始了,爸爸可以試著幫孩子餵奶、換尿布、洗澡,或只是簡單的玩、擁抱都很有幫助。等到孩子大一點後,如果不是自己全職照顧孩子,則可以多跟照顧的人討論,了解孩子目前的現況,或是透過觀察孩子言行反應,了解孩子目前可以理解事物的程度,與使用語言的情形,有助於和孩子有效的對談與互動。
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認為,現在因為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太方便,讓有些爸爸即使在陪伴孩子時,也養成了每幾分鐘就看一次手機、收一下E-mail的習慣,其實,這樣的分心並不好,專心且有品質的和孩子互動,比起長時間分心相處,短時間專心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建議可以花半小時至1小時,建立爸爸和孩子兩人單獨且專屬的互動模式,如果父親體力較佳、或數理能力好,可嘗試專屬父親的互動方式,是媽媽不會陪孩子做的,如:體能活動或科學實驗等,小孩會有很新奇的感受。當孩子做某件事情一定要找爸爸時,就了解爸爸和孩子間已經建立了專屬的親密感。
新生命的喜悅
新生兒的到來令人感到喜悅,而當媽咪剛「卸貨」時,寶寶的作息必須在逐漸調整後,才能與爸媽日常生活步調一致,前幾個月混亂的階段,當然需要心理準備與因應的策略。如果是雙薪家庭又沒有其他人力幫忙,常見的因應方式是輪流照顧,在這個過程當中,難免會有爭執和不愉快,這個時候就要回過頭來,想想夫妻兩人對於新生兒的期待和喜悅的心情,如果,兩人都出現許多負面的想法,影響了生活,這時就需要旁人的協助,當其他親屬的支持系統越強,越容易克服這些困難,因此,當新手父母身陷照顧嬰兒的困境時,就需要家庭對外連結,多多與親友連繫取得各種資源的支持。每一個生命都是彌足珍貴,新生兒必須在成千上萬的精子中脫穎而出,並且平安度過孕期及生產,希望新手爸爸媽媽要多點耐心喔!
劉怡君臨床心理師
現任/振興醫院身心內科臨床心理師
經歷/長青精神專科醫院臨床心理師
學歷/東吳大學心理系研究所臨床心理組
~原文刊載於2012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資料來源http://mobile.mombaby.com.tw/op/channel_3?id=685
*********************************************************************
老公,我懷孕了!準爸爸必知‧孕期產後的心理調適
文‧整理/李佩璇;採訪諮詢/振興醫院身心內科臨床心理師劉怡君
許多準爸爸,在準媽咪懷孕的期間,會感到無比的焦慮和壓力,對妻子懷孕的事實表現出不理不睬或草木皆兵的極端反應。到了寶寶出生後,又因為家裡出現新成員,需要花很多心力調適生活,無形中「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到」的壓力就出現。從孕期到產後,準爸爸該怎麼調適自己的心理呢?
孕期‧放鬆心情期待新生兒
有些孕媽咪抱怨,當丈夫聽到自己懷孕之後,不但沒有歡欣鼓舞的反應,反而顯得興趣缺缺。另外一種讓孕婦抓狂的準爸爸,則是一知道妻子肚子裡有了寶寶,就亦步亦趨跟在身邊,佐以網路書籍收集來的資料,告訴老婆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讓孕媽咪的壓力倍增。振興醫院身心內科臨床心理師劉怡君表示,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新手爸爸身上,由於他們過去沒有新生兒降臨家中的經驗,也沒扮演過父親的角色,只能透過「想像」來模擬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景,而出現這兩種較為極端的行為。如果丈夫的想像是「災難式」,直覺擔心未來的生活被打亂、將沒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或沒錢養小孩等,一般不常鼓勵男性將心事說出來,因此處在焦慮困境中的準爸爸,可能會暫時躲起來待想通這些問題再著手應對,但表現出來就變成漠不關心的結果。然而,反過來說另一種準爸爸,就是過度求好心切的個性,對孕媽咪表現出過度的關切,這也是焦慮和過度擔心的一種反應。如果準爸爸發現自己有這些「症頭」,不妨暫時停止太多的想像,嘗試輕鬆地陪伴孕媽咪度過珍貴的懷孕時期。
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
孕婦在懷孕的過程中,難免有些身體變化和心理感受,像是害喜、嗜睡或記憶力不佳,還有情緒起伏較大等變化,這時準爸爸可以多傾聽太太的想法,並且感同身受儘量去體會,積極參與孕程的結果,不但會讓妻子感覺到支持與同理,有助增進彼此親密距離,同時也因為了解孕媽咪和胎兒的情形,減輕準爸爸心裡的不安。當然,為了要迎接即將到來的寶寶,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這時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就很重要,像是週末晚上固定在吃飯後分享生活中的事,或提出問題來討論,讓兩人有固定的「溝通時間」。有些準爸爸不習慣面對面的表達,或是分隔兩地的夫妻,也能藉由留言板、通E-mail、msn等其他媒介,達到溝通的效果,以免不愉快的情緒一直累積,造成心理負擔。
調整夫妻生活型態
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自從懷孕開始,夫妻雙方都必須有所認知,以前那種生活方式已經「回不去了」,未來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但也不需要太驚慌,可以從懷胎十月的過程中慢慢適應,兩人可針對生活中食衣住行等各個面向,有系統收集一些專業資料或他人經驗,並且夫妻雙方一起進行討論,在雙方都可接受的前提下,擬定一些共同努力的方法,隔一段時間後再檢討調整。在婚姻生活方面,像是懷孕期間性生活的改變,通常太太因懷孕的影響,對性的需求可能有所變化,可以透過彼此良好的協調以滿足雙方的需要。懷孕初期若妻子不適就不要勉強;到了中期胎兒情況穩定,老婆的身體會比孕前還要敏感,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說:「曾有個案因身體感受起變化,孕婦與先生協調不傷害胎兒的前提下,在孕期享受不一樣性生活體驗,反而關係更好了。」因此,如果彼此都能互相體諒,度過孕期不僅不困難,還會使婚姻關係更加親密。至於家庭經濟的部分,過去男性角色常被賦予承擔較多經濟的重擔,讓準爸爸備感壓力,但現在較多雙薪家庭,多數的女性也樂於一起承擔家計,因此準爸爸可跟太太討論如何運用家庭收入,擬定適當的理財計劃,例如:每個月固定提撥育兒基金,以有效開源節流來因應增加的家庭開支等,準爸爸們不要把壓力都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喔!當然,準爸媽對於這一系列改變肯定承擔很多壓力,因此,要對自己的壓力反應有自覺,像是出現容易暴躁、睡眠不足、失眠、常忘東忘西或退縮於交友圈之外等狀況,就必須讓自己暫停一下,從壓力的煎熬中走出來,可能是兩個人上館子、或是看場電影,把自己從生活中的諸多瑣事中脫離出來。
準爸爸也有孕期不適?
有少數準爸爸會跟著孕媽咪一起出現噁心、頭暈等生理不適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這是因為夫妻兩人平日近距離相處且密切分享生活,各自會逐漸調整成同樣的生活型態和步調、雷同的態度與價值觀,因而會共享許多情緒場域,甚至出現共振共鳴的感受。準爸爸基於愛護老婆的心理,會有高度動機想了解並體會對方,以致於讓自己很投入孕期的各種想法與感覺,最後出現「感同身受」的身心反應,這時準爸爸應該要稍微拉開距離保持客觀,而且這些情形隨著孕期的結束就會緩解。
產後‧做好改變生活步調的心理準備
新生命誕生之後,準爸爸對於未來生命歷程勢必出現變化是首要的認知,有了這樣的認知後,對於接下來忙碌的生活就不會出現強烈的抗拒。在這個過程中,準爸爸可以試著調整心態,自問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就會發現這一切是値得欣喜的。
提前準備不驚慌
與其等到太太進產房那一刻,才兵荒馬亂的準備,劉怡君臨床心理師建議,準爸爸不如趁著懷孕階段,就事先做功課。第一,是育兒知識的準備;這部分會讓新手爸媽對於接下來的生活有所預期,尤其是新生兒的各種身體不適和成長變化等,減少措手不及的臨場壓力,像是事先知道寶寶突然發燒該怎麼處理,就不會每回都送急診,搞得大人累、小孩哭,這樣也能避免發生事情時,夫妻彼此責怪的衝突。第二,親友團資源的提供;準爸爸可以預告老婆生產的消息,必要時請父母、兄弟姊妹或友人等提供人力,在妻子坐月子期間協助採買、清潔或臨時托嬰等幫助,適時讓新手爸爸有喘息的機會。不過,準爸爸的壓力依然存在,因此可以學習一些減壓的方法,例如多找幾位類似經驗的友人與社群,彼此分享為人父的經驗等,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說:「在經驗中,許多新手爸爸喜歡以『炫耀』自己照顧新生兒有多累的方式,誇張述說新生兒的變化和反應,神奇的是,在一群爸爸半抱怨半得意地向彼此倒完情緒垃圾後,壓力就消失了。」像這種展示疲累「戰士勳章」的行為,也是讓爸爸得到成就感的來源之一,媽咪們遇到這種Man’s talk的場合,就留給男人們一點空間吧!
別忘記安撫妻子
除了小嬰兒在生活中投下的震撼彈外,產後新手媽咪的心情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在喜獲寶寶的喜悅和擔心自己做不好的憂慮中擺蕩,加上生產完身體種種不適與虛弱,都會讓媽媽情緒低落。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這時準爸爸應該發揮「英雄救美」的精神,提供良好的支持與陪伴,常常鼓勵媽媽、安撫或感謝她,更可以陪著她一起蒐集相關的育兒資料,並且幫助媽媽與公婆等其他家人溝通,讓媽媽可以有能量再努力嘗試與學習,而非陷入一個人承擔養育責任的孤單中。很多爸爸表示不知道該怎麼安撫老婆,劉怡君臨床心理治療師說:「道理很簡單,當初是怎麼追求妻子,照同樣的方式對待老婆就是了!」如果媽媽出現許多負面想法,影響了生活和作息的混亂,也出現異常的言行反應,甚至傷害自己與嬰兒,就很有可能是產後憂鬱症,這時就要尋求醫療的專業協助,透過藥物或心理治療,必要時住院也可暫時隔離生活壓力,讓媽媽有較長時間休息調適。這時候家人的支持愈強,越容易克服產後憂鬱,當媽媽身陷照顧嬰兒的困境時,爸爸就要多多與親友連繫,取得各種資源的支持,以補足媽媽陷入困境時難以完成的母職。
互相責怪最糟糕
生產完的3個月內,是情況最混亂的時候,這時新手爸媽兩人都承擔很大的壓力,應該彼此體諒和支持,最怕出現一有什麼做不好的地方,就相互責怪、互踩痛處,甚至翻起以前孕期的舊帳,只會讓情況變得不可收拾,兩人都視照顧新生兒為畏途,因此提醒爸爸媽媽們,寶寶是兩人的結晶,要攜手一起度過難關喔!
視情況調配人力
新生兒初到這個世界,才剛開始適應所謂日和夜的差別,也因為食量還小,不到3小時必須進食一次,前3個月難免陷入混亂的階段。如果是雙薪家庭又沒有其他人力幫忙,劉怡君臨床心理師建議,夫妻可協調輪流照顧,若前一天太太較累,第二天就由先生主要負責寶寶的大小事,或者讓太太有機會多睡幾個小時,得到充分休息,有助於情緒穩定,也會讓母奶較為充足,寶寶吃得飽就會拉長睡眠時間。如果身邊一下找不到人手幫忙,必要的時候,花錢請保母或托嬰中心,以全日托、半日托或臨托等方式,讓新手爸媽有機會休息一下,恢復身心狀態,後續照顧寶寶的品質會更好,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其實以長遠的眼光看,生活不會永遠都在這種混亂階段,等到一年之後,孩子進入幼兒時期作息就逐漸穩定,整個家庭也已經習慣多了一個家庭成員的改變,因此,往好的地方想,這些混亂的日子並非永無止境,正面的心理建設會讓新手爸媽較容易度過這個時期。
跟孩子建立專屬互動方式
新手爸爸熬過了太太孕期和新生兒戰鬥營,等到寶貝長到1歲了,卻不知道怎麼跟這個小人兒相處,其實,爸爸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是從新生兒時期就開始了,爸爸可以試著幫孩子餵奶、換尿布、洗澡,或只是簡單的玩、擁抱都很有幫助。等到孩子大一點後,如果不是自己全職照顧孩子,則可以多跟照顧的人討論,了解孩子目前的現況,或是透過觀察孩子言行反應,了解孩子目前可以理解事物的程度,與使用語言的情形,有助於和孩子有效的對談與互動。劉怡君臨床心理師認為,現在因為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太方便,讓有些爸爸即使在陪伴孩子時,也養成了每幾分鐘就看一次手機、收一下E-mail的習慣,其實,這樣的分心並不好,專心且有品質的和孩子互動,比起長時間分心相處,短時間專心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建議可以花半小時至1小時,建立爸爸和孩子兩人單獨且專屬的互動模式,如果父親體力較佳、或數理能力好,可嘗試專屬父親的互動方式,是媽媽不會陪孩子做的,如:體能活動或科學實驗等,小孩會有很新奇的感受。當孩子做某件事情一定要找爸爸時,就了解爸爸和孩子間已經建立了專屬的親密感。
新生命的喜悅
新生兒的到來令人感到喜悅,而當媽咪剛「卸貨」時,寶寶的作息必須在逐漸調整後,才能與爸媽日常生活步調一致,前幾個月混亂的階段,當然需要心理準備與因應的策略。如果是雙薪家庭又沒有其他人力幫忙,常見的因應方式是輪流照顧,在這個過程當中,難免會有爭執和不愉快,這個時候就要回過頭來,想想夫妻兩人對於新生兒的期待和喜悅的心情,如果,兩人都出現許多負面的想法,影響了生活,這時就需要旁人的協助,當其他親屬的支持系統越強,越容易克服這些困難,因此,當新手父母身陷照顧嬰兒的困境時,就需要家庭對外連結,多多與親友連繫取得各種資源的支持。每一個生命都是彌足珍貴,新生兒必須在成千上萬的精子中脫穎而出,並且平安度過孕期及生產,希望新手爸爸媽媽要多點耐心喔!
劉怡君臨床心理師
現任/振興醫院身心內科臨床心理師
經歷/長青精神專科醫院臨床心理師
學歷/東吳大學心理系研究所臨床心理組
~原文刊載於2012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
本文由【劉怡君心理師】所提供
刊載於KingNet熱心醫師部落格
資料來源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31954
********************************************************************************
這社會就該讓爸爸帶孩子,快分享給老公看
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