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孕期不適怎麼辦?

早期孕期不適:孕吐
  • 月經過期即開始出現,妊娠十週到達高峰,一般至妊娠十六週消失,但也有少數孕婦持續至生產完才消失
  • 止吐藥效果有限
  • 少量多餐,避免湯湯水水
  • 體重少量減輕,並不影響胎兒發育
早期孕期不適:疲倦
  • 怎麼睡都睡不夠
  • 煩惱有時也會引起疲倦
  • 盡可能多休息,早點睡
  • 不要勉強工作
  • 請家人幫忙分擔家務
早期孕期不適:便秘
  • 懷孕時黃體素(Progesterone)大量分泌,使平滑肌鬆弛,降低腸蠕動所引起
  • 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 服用鐵劑和鈣片等營養補充劑,也會導致便秘
  • 必要時可請醫師給予軟便劑
中期孕期不適:痔瘡
  • 漸漸增大的子宮,阻礙肛門附近的血液回流,使得靜脈腫脹所引起
  • 搔癢,疼痛,出血
  • 保持大便暢通,避免攝食辛辣食物及長久站立
  • 治療:溫水坐浴,必要時可請醫師給予軟便劑,藥膏,或塞劑
  • 輕者在分娩後即自行消退
中期孕期不適:靜脈曲張
  • 與痔瘡形成原因相同
  • 常見於陰部及下肢
  • 避免長久站立,盤著腿坐,和體重超重
  • 經常把腿抬高休息
  • 久站時動一動腳
  • 彈性襪可能有幫助,但須在起床前就穿好
中期孕期不適:妊娠紋
  • 皮膚過度緊繃,造成皮下組織斷裂所引起
  • 呈紅色,可出現在腹部,大腿,或乳房
  • 分娩後很少會完全消失,只會顏色變淺或變細
  • 避免體重增加太快
  • 坊間以藥膏預防或治療妊娠紋之效果存疑
中期孕期不適:陰道分泌物
  • 孕期荷爾蒙變化,會使陰道分泌物增加
  • 若無不適無須治療,只要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即可
  • 若是有搔癢,灼熱,疼痛等不舒服,或分泌物有異味或顏色,則可能有感染發生,應就醫診治
晚期孕期不適:浮腫
  • 身體貯存多餘的水份,是為了因應分娩失血及授乳所須
  • 常見於腳部
  • 手部的浮腫會導致酸麻,甚至腕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的發生
  • 減少鹽分攝取,抬高浮腫的肢體,穿寬鬆的鞋襪
  • 快速明顯的浮腫,可能是子癇前症的先兆,應盡快就醫
晚期孕期不適:氣喘
  • 上氣不接下氣
  • 妊娠末期,胎兒向上頂到橫膈膜,減少肺容積所引起.分娩前一個月胎頭降入骨盆,氣喘常會好轉
  • 貧血也會造成氣喘
  • 多休息
晚期孕期不適:心悸
  • 孕婦的心跳速率平均每分鐘增加10-15下
  • 心臟收縮力量增加
  • 年輕女性有二尖瓣脫垂病史者
  • 需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可能
  • 避免含咖啡因的飲料
晚期孕期不適:暈眩
  • 孕婦的血管擴張,血壓較低所引起
  • 不要站立太久
  • 不要太快變換體位,以免引發姿勢性低血壓
  • 若突然感到暈眩,趕緊坐下來,並把頭放在兩膝之間
晚期孕期不適:頻尿
  • 子宮壓迫膀胱引起
  • 有須要多跑幾次廁所,不要憋尿
  • 若感覺排尿疼痛,可能有感染,需要治療
晚期孕期不適:漏尿
  • 多發生於骨盆底鬆弛的經產婦,胎頭的壓迫更會加重症狀
  • 經常排空膀胱,避免提重物
  • 鍛鍊骨盆腔底肌肉強度(Kegal運動)
  • 避免胎兒體重過重
  • 分娩後會有改善,但嚴重者須手術治療
晚期孕期不適:胃酸灼熱
  • 妊娠時荷爾蒙的變化,使胃賁門鬆弛,胃排空減緩,所以胃酸容易逆流至食道,造成灼熱
  • 避免碳酸飲料等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
  • 睡覺時將枕頭墊高
  • 必要時可服用制酸劑中和胃酸
晚期孕期不適:皮疹搔癢
  • 膽鹽分泌過多
  • 皮膚乾燥
  • 塗抹乳液
  • 必要時可請醫師給予止癢藥或藥膏
  • 生產完會自然痊癒
晚期孕期不適: 失眠
  • 劇烈的胎動,頻尿,腹部壓迫,胃酸灼熱,對生產的焦慮,都會引起失眠
  • 輕緩的睡前運動,溫水浴
  • 嘗試多加一個枕頭
  • 安眠藥部分對胎兒有害,不宜使用
晚期孕期不適:腰酸背痛
  • 膨大的腹部會改變脊椎曲度及受力方向
  • 恥骨聯合與薦椎處接合軟骨鬆弛
  • 避免體重過快增加
  • 使用托腹帶
  • 多休息
  • 熱敷背部
  • 避免提重,抱小孩
晚期孕期不適行動不便
  • 妊娠二十週後腹部逐漸膨大,改變身體重心
  • 腰酸背痛,四肢水腫,突發性暈眩
  • 容易跌倒
  • 穿平底舒服防滑的鞋子
  • 注意生活環境之安全性
  • 避免騎乘摩托車及駕駛汽車
晚期孕期不適腳抽筋
  • 缺乏鈣質,血液循環不良,以及寒冷都可能引起
  • 常發生在夜間,一般是腓腸肌(俗稱小腿肚)和腳部肌肉發生痛性收縮
  • 按摩抽筋的腳部肌肉
  • 熱敷
  • 補充鈣質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anny-680214/article?mid=24066&prev=24067&next=24065&l=f&fid=48







******************************************************************************

孕期常見不適 疲倦、頻尿、睡不好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proxy/AVvXsEiMqrukKLz7WZLK4TEVtosFXnx4_aGJkBLwxeHCeabX6mmTvny3smSc-eylNOdJWcO22nZR8zCWQ83oerzEwkmOvBVZy7zEOlIKjtftGz447KXV-ts7ppMJcdVC4ZTVxmw87pAMJX8=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2013.05.04 03:27 am
512日就是母親節了,婦產科醫學會昨天公布,疲倦、頻尿、睡不好分別是懷孕初期、中期、後期最常見的不適症狀。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產科病房主任黃閔照說,台灣孕產婦有高齡化的趨勢,政府應更重視孕產婦照顧。
婦產科醫學會針對6150位孕婦進行調查,懷孕初期指孕期014周,最常見不適症狀前10名分別為疲倦、惡心、胃口改變、食量變小、嘔吐、頻尿、睡不好、便秘、乳房脹痛及頭暈。
黃建霈表示,孕婦常會有精神不振、睡眠品質較差等情況,懷孕初期特別較明顯,主要受荷爾蒙變化影響,還有身體多了新生命,負擔較大,孕婦應多休息,避免過勞。
懷孕中期是指懷孕1528周,不適症狀前10名依序為頻尿、疲倦、睡不好、乳頭乳暈顏色變深、腰痠背痛、腹脹、皮膚癢疹、便秘、胃灼熱以及下肢水腫。
黃建霈說,懷孕中後期常見腸胃道不適,如胃灼熱、腹脹,可少量多餐、多補充纖維及水分,如果非常不適,或出現血尿,應盡快尋求醫師協助。
29周至41周的懷孕後期,10大不適症狀是睡不好、頻尿、腰痠背痛、疲倦、乳頭乳暈顏色變深、下肢水腫、妊娠紋、皮膚癢疹、腹脹以及膚色暗沉。
皮膚問題常見於懷孕後期,黃建霈表示,因為免疫系統及皮膚變化,常見長痘痘、癢疹、妊娠紋等,建議孕婦注意皮膚保濕,避免油膩食物。
2013/05/04 聯合報】http://udn.co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022&prev=20034&next=20014&l=f&fid=63






******************************************************************************

》「孕」勢不佳!準媽媽腳部爬滿蜘蛛網

隨著龍年即將進入尾聲,同時也進入產子的最後高峰期,不少準媽媽在懷孕的過程中發現下肢佈滿可怕蜘蛛網的靜脈曲張症狀,造成腿部疼痛痠麻的情形發生,嚴重時,甚至引起血栓性靜脈炎或靜脈栓塞等危險情況,準媽媽們可輕忽不得!婦產科醫師吳志奮建議,婦女在懷孕時應注意體重維持並配合孕期使用彈力襪或在產後服用植物製劑,可輔助改善靜脈曲張造成的不適症狀。

根據臨床研究統計顯示,約有1/3的孕婦在懷孕第一胎或第二胎時,產生不同程度的下肢靜脈曲張或微血管擴張症狀,孕婦更被視為靜脈曲張的高危險群之一!主因是隨著懷孕週數增加,婦女的子宮會因逐漸增大而壓迫到骨盆腔及大腿附近的血管,導致血液從靜脈向心臟回流的過程受到阻礙,造成回流異常;此外,懷孕前已有明顯靜脈曲張症狀、孕期中體重過重及因工作需久站或久坐的孕婦,都容易增加靜脈曲張的惡化情形。

孕婦常見的靜脈曲張症狀,如:腳部明顯浮現蚯蚓般的腳筋或蜘蛛網般的紫紅色細絲狀血管,不僅有礙美觀,最重要是造成孕婦腿部不時疼痛痠麻,嚴重的情況甚至造成靜脈栓塞、血栓性靜脈炎等潛在危險,影響孕婦的身體健康;然而,孕婦靜脈曲張發作的部位不一定在雙腿,頸部、會陰部及肛門的痔瘡等也是另一種型態的靜脈曲張,吳志奮提醒婦女,懷孕時期的靜脈曲張不宜使用藥物或手術治療,只能依靠日常調理,像是穿著漸進壓力式的醫療級彈性襪、保持適度的運動習慣(散步、慢走)、睡眠時將雙腿抬高或以32℃以下的溫水泡腳,都可助於腳部血液循環,同時減輕靜脈曲張帶來的不適感。

吳志奮呼籲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雖較易引發靜脈曲張的現象發生,但通常此症狀在產後就會逐漸舒緩,建議婦女若在孕期發現嚴重的靜脈曲張現象,除了在生活中調理外,也可在做完月子、身體恢復產前狀況後,補充市面上以馬栗種子成份萃取的植物製劑,輔助改善及舒緩靜脈曲張症狀的困擾;另外,如症狀較為嚴重的婦女,可尋求專業醫師諮詢,再來規劃是否要以手術徹底解決靜脈曲張問題。

【出處之參考:2012.11.1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7921&prev=17941&next=17913&l=f&fid=63









********************************************************************************

懷孕輕鬆12項秘訣





 懷孕輕鬆12項秘訣

「懷孕時真的很辛苦!」許多準媽媽這麼抱怨著。的確,當肚子裡

多了一個小生命,有些事情必須更加小心留意,加上各種規矩與禁

忌,時常會讓準媽媽感覺瑣碎而心煩氣躁。在此提供一些秘訣,讓

懷孕媽媽也有輕鬆快樂的懷孕生活。

一、飲食:
  懷孕期間,胎兒的營養是直接從母體攝取來的,如果母體營養

不良則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均會受影響。所以應避免吃太鹹及刺激性

食物,懷孕期體重若增加太快也應減少澱粉類、糖類食物的攝取。


二、衣飾:

  衣服以寬鬆、舒適、美觀大方為原則。穿戴合適的胸罩可支持

及保護乳房;穿合腳、舒適的低跟鞋,以減輕疲勞及避免危險。


三、運動:

  適度的運動如戶外散步、輕鬆的家務事,均以不過分疲勞為原

則,不攀高、不舉重物、不做激烈的運動、懷孕末期不作長途旅

行。
四、睡眠與休息:

  懷孕期間較易疲勞,每天8小時的睡眠要充足,白天最好能午

睡片刻。避免長時間的站立與步行,休息或睡前可抬高雙腳以促進

下肢血液回流以減少腫脹。懷孕末期睡姿宜採側臥,可於腹下墊一

枕頭以減少腹部的重感。


五、排泄:

  每天定期排便一次,宜多喝開水、多吃蔬菜以防止便秘。懷孕

初期及末期因膀胱受子宮及胎兒壓迫,致使頻尿,這是一種生理現

象,不必憂慮。

六、沐浴:

  懷孕期間身體代謝率增加,較容易出汗,所以每天應至少沐浴

一次,保持皮膚清潔。沐浴時,水要溫和,並注意安全,避免滑

倒。孕期不宜採盆浴。

七、乳房護理:

  若妳決定哺餵母奶,請於6個月開始,每天做乳房護理,預防

乳頭破裂而導致發炎,並可矯正乳頭凹陷。


八、口腔衛生:

  懷孕初期應請牙科醫師把蛀牙修補好,若須拔牙最好同時請教

產科及牙科醫師,以便獲得合理及安全的診治。牙齒整型等較複雜

的口腔治療不宜安排在懷孕期間,因勢必會影響孕婦正常的飲食。

懷孕期間,口腔內酸性唾液增加,應特別注意口腔衛生,且同時須

攝取足夠量的鈣質。

九、不亂服成藥:

  懷孕期間,尤其是前三個月,如有感冒或身體不適,絕對不隨

意服用成藥,或照射X光,若有需要應隨時請教產科醫師。


十、孕期性生活:

  懷孕期間的性生活不會傷害到胎兒;懷孕期間的性高潮,也不

會造成流產或早產。除非有以下之狀況,否則不必於懷孕期間停止

性生活:陰道點狀出血或流血、腹痛或會陰疼痛、有流產的病史、

破水、羊膜破損、早產的徵兆、胎位下降。

十一、胎動:

  胎動就是感覺胎兒在動,初產婦大約在懷孕1820週之間,經

產婦大約在16週左右發生,是腹部的一種撲動感覺,強度及頻率將

隨著週數而逐漸增加。

十二、宮縮:

  用手觸摸腹壁會有硬隆之感覺,即謂宮縮。對宮縮之感覺因人

而異,可能是腰酸或下腹部悶脹。
資料來源:長庚醫院婦產科

作者:長庚婦產科媽媽教室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320&prev=18432&l=f&fid=63







******************************************************************************

詳細解析孕期17種腹痛

    孕媽咪最擔心的就是肚子痛,因為心愛的胎寶貝就“住”在自己的肚子裏,肚子疼可能直接影響寶貝的健康,或是預示著胎寶貝出了什麼問題。那麼,哪些因素會造成孕期腹痛?對胎寶貝是否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呢?

    與妊娠有關的腹痛——   
    這種腹痛與懷孕有直接關係,大多屬於懷孕以後身體特殊的生理和病理變化。
    1、早孕反應腹痛        表現為在懷孕早期,出現一些並不很劇烈的腹痛和不適,但持續時間不長,很多時候還伴有嘔吐,這是早孕反應的表現。
        發生在上腹部的疼痛,多由於懷孕早期生理性胃酸分泌增多引起;下腹部偶而的抽痛則與子宮脹大向上牽拉支撐子宮的韌帶有關。隨著懷孕早期的結束,這些疼痛不適會自然消失。
    2、子宮增大壓迫痛      表現為懷孕3-4個月時出現下腹痛,這一時期子宮增長得比較快,子宮周圍的臟器,因受到擠壓而出現下腹部疼痛。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子宮壓迫症狀逐漸改善,疼痛會有所減輕或完全消失。
    3、子宮圓韌帶疼痛      表現為懷孕5-6個月出現無任何誘因的下腹部持續性鈍痛,此時子宮增長的速度最快,支撐子宮的子宮圓韌帶也隨之伸展、變長、張力增加,圓韌帶附著處的子宮壁受到牽引,而出現疼痛。
    4、食管裂孔疝      表現為懷孕4-7個月時出現上腹部疼痛,多伴有胸悶、氣短、胸痛、飽脹感、返酸、打嗝等症狀。
       此階段隨著子宮增大,腹腔內壓力升高,約有30%-50%的孕媽咪的食管裂孔增寬,進而形成食管裂孔疝。食管受壓痙攣,就會引起上腹疼痛,有時在懷孕晚期症狀會更為明顯。
    5、早期宮縮      表現為從懷孕3個月起,偶而出現腹部繃緊感,有的伴隨輕度疼痛,發生時間無規律性,也無陰道出血。這是胎兒在宮腔內發育生長的過程中引起不規律的宮縮,運動、緊張和疲勞也會引起保護性的宮縮。它是一種生理現象,不必顧慮。
    6、先兆流產
       表現為懷孕7個月之內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常比月經量少,血色多為鮮紅色,有時伴有下腹痛、腰痛及下墜感。
       導致先兆流產的因素有,內分泌功能失調、感染性疾病、高熱、嚴重貧血、嚴重營養不良、接觸放射性、毒性物質及生殖道畸形、子宮肌瘤等。受精卵的染色體異常也會引起先兆流產。
    7、胎盤早期剝離
 
    表現為懷孕5個月後,突然出現大量陰道出血、持續性或輕或重的腹痛、腹部脹大變硬、按壓時明顯疼痛,常伴有噁心嘔吐、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等症狀。
    8、宮外孕       大多數在懷孕3個月內發生,主要表現為不規則的少量陰道出血,色暗紅;突發腹痛並逐漸加重,進而發生暈厥和休克。
    9、葡萄胎
       表現為懷孕後妊娠反應較為明顯,腹部增大較快,脹痛而無胎動感,約在懷孕3個月左右陰道出現不規則出血、腹痛可輕可重,並可有水皰狀物流出等。
       非妊娠原因引起的腹痛——
       這些腹痛不一定完全因懷孕而引起,但往往受懷孕的影響,給診斷和治療都增加了難度,因此更需引起重視。

    10、急性闌尾炎
       表現為一開始時出現上腹或臍周疼痛、嘔吐,有時大便次數增加,數小時後因炎症波及局部腹膜,疼痛開始固定在闌尾所在的右下腹位置。
       在懷孕早、中、晚期均可能發生急性闌尾炎。由於胎寶貝的存在,闌尾所在的位置會隨妊娠月份的增加而逐步上移,給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11、腸梗阻
  
    表現為腹部絞痛、嘔吐、腹脹、排便和排氣停止。如果孕媽咪在懷孕之前曾經做過腹部手術,手術後發生的腸粘連往往是孕期引發腸梗阻的原因。
    12、膽石症和膽囊炎      表現為右上腹撐脹疼痛,右肩或後背部放射疼痛,活動和呼吸時疼痛加劇,並可有發熱,寒顫,噁心,嘔吐的症狀。
       懷孕後,孕媽咪血液和膽汁中膽固醇過於飽和,所以容易發生膽結石。懷孕的任何階段都可以發生膽囊炎和膽石症,但多見於妊娠晚期和產褥期。
    13、急性胰腺炎      表現為突然發作的持續性中上腹部劇痛,常在飽餐後發生,伴有發熱、噁心、嘔吐,嚴重者可發生腹膜炎和休克。
      懷孕期由於子宮增大腹壓升高,加上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消化系統的負荷明顯增加,胰管內壓升高,加之腸道中脂肪積存較多,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就可能引發胰腺炎。
    14、子宮肌瘤    表現為腹痛通常來得突然,且痛點固定不動,屬於局部疼痛。如果在孕前就存在子宮肌瘤,可能在懷孕期間長大,對懷孕產生不利影響,如肌瘤變性壞死、肌瘤扭轉及直接干擾胎兒發育或阻礙生產等。
    15、附件炎    表現為腹痛不能觸碰、發熱、陰道分泌物增多色黃,且有臭味,還可出現頭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尿頻、尿急等症狀。
    16、胃腸潰瘍    表現為最常見的症狀為疼痛,多位於上腹部,進食或服用制酸劑可緩解。疼痛常被描述為燒灼痛、咬痛或饑餓感,病程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
    17、尿路結石    上尿路結石為腰部或腹部疼痛突然發作,常向下腹部、腹股溝、大腿內側和陰唇部位放射;下尿路結石表現排尿中斷和排尿疼痛,疼痛在下腹部和會陰部,排尿後段疼痛加劇,同時可有血尿。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3863&next=13852&l=f&fid=63





*********************************************************************************

孕媽咪慎防浮腳筋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靜脈曲張不是只有工作久站才會造成,懷孕、生產完後的婦女都屬高危險群。
懷孕婦女初期還可穿彈性絲襪加速血液循環,但懷孕5個月後,根本就穿不住;許多婦女生產完後,腿部血管青筋外露或青絲遍佈,外觀看起來有點恐怖。
從事保險業務10多年的周小姐,有3個孩子,每胎都僅增加10公斤,前2胎懷孕期間,小腿僅有痠痛感覺,所以不以為意;懷第3胎時,小腿開始有抽筋現象,生產完後,只要站立時間過久,就強烈感受到腿部痠痛,腿部出現許多「小青蛇」攀附。
東港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謝宗翰呼籲,懷孕婦女會小腿靜脈曲張,主要是懷孕期間子宮壓迫到下腔靜脈,影響下肢血液循環;懷孕期間最好使用彈性襪及托腹帶,減少靜脈曲張的發生。
產後靜脈曲張的案例很多,多半都是清楚可見的血管青絲,嚴重的話會有青筋,更嚴重會出現靜脈潰瘍,臨床上靜脈潰瘍病患8成是年紀大的老婦,因長期忽略靜脈曲張所造成。
目前下肢靜脈曲張治療分為傳統手術、高濃度食鹽水注射、血管內射頻等;注射食鹽水有健保給付,但因為必須一條條血管注射,有些病患認為過於疼痛,寧願選擇自費的靜脈腔內射頻(RFA)閉合術。
謝宗翰強調,RFA手術傷口小,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短,傳統手術因為麻醉及傷口照護,需要住院3到5天;而靜脈閉合術只要局部麻醉即可,不需住院,隔天就可開始上班,目前在臨床上,各大醫院多半都採取此項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3852&prev=13863&next=13696&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