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baby脫離尿布之方法

訓練大便基本條件父母最頭大的問題,是先訓練大便還是先訓練小便?
一般而言是先訓練大便再來訓練小便,至於何時開始因人而異,最早也要在一歲半以後,最好的訓練季節是在夏天,因為冬天太冷不適久坐,而且溫度低小孩也不能放鬆肛門肌肉。小便之訓練需等到膀胱自我控制功能發展完成,時間在小孩二歲半以後,有些還要更延後,因每位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不同,學習情況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不能造成幼兒心裏壓力為原則。

訓練大便基本條件1幼兒已有表達能力。
2幼兒已會走路且平穩。
3對於大便與小便已有概念。
4固定時間大便或小便後。
等這些條件具足之後方可考慮訓練,如此才不會造成小孩的心裏壓力與挫折感。 保母或父母在訓練大小便時要充份的配合方能達到事倍功半,家長與保母的態度會影響到小孩心理及將來如廁習慣,應該讓他感覺如廁是一件舒適且愉快的事。當然,在訓練的過程常常碰到洩氣的情形發生,例如,已經訓練成碰到消化不良的腹瀉或連續假期外出旅行,將是全功盡棄重頭再來。但是,請不要灰心與放棄,只要掌握重點,用愛心,耐心,來陪著幼童學習走過這段,相信會很快完成訓練過程。
至於訓練方法1觀察感覺到是訓練時後但又不很確定時,觀察幼童將大便的表情時間,尿布濕的情況次數是否減少?就可以決定是該訓練的時候了。

2模彷家中如有較大小孩在如廁之後拿給將要訓練的幼童看並示意他也要如此。
3共同的語言如大便時表情用力並同時出聲,小便的語言就是噓噓。
4多喝水讓小孩子感覺到尿意,或軟化大便使排解時不會感到困難和不知所云。
5訓練的時間充裕的時間,如早餐後半個小時後,中午餐後午睡前。
6便桶並不是玩具便桶不要過份花俏,沒有花樣的,使幼童能專心排解。
7固定的地點才能養成習慣固定的時間與地點,才能讓孩子了解如廁及認知的能力。
8提醒如廁前先預知提醒,使幼童先有心理準備。
9鼓勵事前的心理準備與心理健設,及如廁後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對於訓練的成功率是相當重要的。
10家人的態度要一致保母與家長的態度要配合,纔不致給小孩有投機的機會與心理。

以下是一個完整的訓練模式
表達動作(脫)
如廁動作(穿)
再大一點就要讓他嚐試按抽水馬桶和如廁後的洗手清潔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192&prev=18229&next=18188&l=f&fid=6







*****************************************************************
最新如廁訓練指南
為訓練孩子的排泄習慣而大傷腦筋?有人說:孩子的排便習慣訓練應該及早,不到1歲就可以開始了;也有人建議:過早地訓練孩子上廁所,只能使你和孩子都受罪……那麼,媽媽究竟應該如何著手對寶寶進行排便訓練呢? 排便訓練必須根據嬰兒身體基本功能的發展情況而定。在最初的時期,嬰兒的排泄功能還不能夠受大腦支配,因此,他不能用意識去控制自己的排泄,甚至他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有排泄行為。隨著嬰兒的膀胱能夠容納更多的尿液以及大便次數的減少,嬰兒對排便的控制能力便增強了。嬰兒控制大小便的次序大致是這樣的:夜間控制大便 白天控制大便 白天控制小便 最後是夜間能夠控制小便。一般來說,女孩子學會控制排泄要比男孩早。 
儘管有些孩子可能在20個月時就能在白天控制大小便了,但多數孩子是在23歲之間學會控制大小便的。究竟什麼時候開始訓練孩子使用馬桶要視情況而定。
訓練前的準備:
以下要點可以作為判斷寶寶能否接受如廁訓練的標準。在著手開始訓練孩子學習用馬桶大小便之前,一定要對寶寶講清道理,並進行相應的技能訓練。

1
、要讓寶寶明白大小便是從哪裡排出來的。讓寶寶看看爸爸媽媽是怎樣大小便(當然,最好讓同性的父母為他們示範)。 

2
、寶寶需要學會用語言或手勢告訴父母他們要大小便了,他們願意怎樣表達都可以:上廁所,大便,小便,解手,拉屎,尿尿,臭臭……使用哪個詞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孩子的意思就行。 

3
、你的寶寶知道他什麼時候想要排便嗎?他能知道自己是拉褲子還是尿褲子了嗎?這些都是保證訓練成功的重要技能。比如,寶寶可能會拉拉褲子,表示自己尿褲子了,對此,父母應該立即做出反應,對他的做法給予表揚,並立即給他換褲子。這樣,寶寶會慢慢明白區分干與濕、乾淨與骯髒的能力。

4
、你的寶寶能執行簡單的指示嗎?他能模仿把手放在屁股上這樣的簡單的動作嗎?你可以試著讓寶寶執行把一件東西放在廁所便池邊上這樣的簡單指示,以此確定寶寶是否具備了學習自己上廁所的條件,以及他能否理解你的話。
如果寶寶看上去不理解這些簡單的命令,就應該先教他學會物品以及房間的名稱。當他能正確地執行指示時,要給他一些獎勵。注意:一定要在孩子能理解你的話以後,再教給孩子上廁所的技能。否則,孩子會感到困惑不解。

1
、你的寶寶可以很快地走到廁所去嗎?他可以自己脫、穿有鬆緊帶的褲子嗎?如果他還不會做這些事情,說明他不具備學習用馬桶的條件。媽媽最好此時先教給他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把鬆緊帶內褲拉下來。寶寶做對了的時候,要表揚和獎勵他,這樣,過不了多久他就能練習脫複雜一些的衣服了。不要用太難的動作把孩子搞得垂頭喪氣,而應該允許孩子想練習多少遍就練習多少遍,直到學會為止。

2
、你的寶寶可以連續幾小時不尿濕褲子嗎?他是不是每天只大便少數幾次,而不是一會兒拉一點點?如果是這樣,那麼他也許已經有控制大小便的能力了。如果還不行,那麼媽媽要耐心等待孩子排泄控制功能的提高。如前所述,孩子的發育有快慢之分。

3
、你的寶寶害怕抽水馬桶的聲音嗎?他是不是害怕掉進水裡?有些孩子的確有這樣的恐懼,因此,在開始教孩子上廁所之前,首先要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試著衝馬桶,使他習慣看到水流將糞便衝下去。讓孩子認識到大小便是自己吃的食物中剩下來的東西,而不是身體的一部分,再讓孩子練習在馬桶或便池上坐一會兒,這樣他就會明白他不會像大便一樣掉下去被水衝走了。有些專家建議父母為此設計一種儀式:沖水時,握著孩子的小手向穢物說拜拜。
簡單易行,排便訓練
《母子健康》為媽媽們提供排便訓練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非常簡單易行,媽媽們可以隨時開始訓練課程。 
無壓力訓練
無壓力訓練其實就是指父母讓寶寶順其自然,讓寶寶自己慢慢學會如何上廁所。
一項研究用10年的時間追蹤調查了1170例兒童,發現在沒有父母特別指導下,80%的孩子能夠在2歲到2歲半之間學會自己上廁所,他們尿褲子、尿床的次數每週不多於一次;另外20%的孩子學得慢一些。在被調查的孩子中有100多人是在34歲時學會使用馬桶的,4歲以後才學會的有100人。 
所以,如果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就選購一個兒童用的、放在馬桶上的坐椅,告訴孩子怎樣使用它們,但是不要暗示、提醒或強迫他使用。慢慢等待孩子自己告訴你他也不想再用尿布了。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被寶寶經常拉褲子搞得心煩意亂,或者總忍不住要強制孩子使用馬桶的媽媽,無壓力訓練大概不適用于你和你的寶寶了。
一日兩次訓練法
這種方法更加直接,你得讓孩子每天蹲兩次馬桶。對於大便已經有規律的孩子使用這種方法最好。在孩子通常的大便時間裡讓他在馬桶上坐一會兒。當孩子坐在馬桶上時,可以用很好玩的玩具慰勞他一下。開始時,他乖乖地坐在馬桶上就可以得到獎勵,以後他要把大便拉到馬桶裡才能得到獎勵。 
如果某幾次孩子沒有大便,或者起來後又拉在褲子裡了,也不要大驚小怪地指責孩子。孩子不想在馬桶上坐太久時,就讓他起來,玩一會兒再訓練他,不要強迫孩子。 
 
一星期訓練法
選擇一個你和家人不太忙的日子,把第一天定為開始訓練寶寶的好日子。(如果媽媽要上班的話,從週末開始比較好。)
然後從這一天開始,讓孩子意識到一件重大的事情就要發生了,告訴孩子他從某天開始就要像大人一樣使用馬桶了。注意要反覆提到這件事,以加強孩子的印象。
之後,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商店購買廁所用品,讓孩子自己挑選一個他喜歡的兒童用馬桶坐椅,讓他對上廁所這件事產生強烈的期待。 
最後,就可以開始讓你的寶寶用馬桶大小便了。記得要準備好獎品啊,獎勵是克服孩子的牴觸情緒、取得進步的關鍵。








*********************************************************************

孩子尿床怎麼辦?
如果你家孩子過了五周歲,白天還要尿褲子,晚上還要尿床,那麼就需要經過一定訓練來解決這個棘手問題。
孩子尿床怎麼辦?

  大多數孩子,到一周歲半,白天已經不再尿褲子了;到兩周歲半,晚上就不再尿床了。如果孩子過了五周歲,白天還要尿褲子,晚上還要尿床,稱為遺尿。

    
引起遺尿的原因通常有:

    
遺傳因素:如果父母雙方小時候均患遺尿,其子女遺尿敲發病率約為77%;如果父母中有一人小時候患遺尿,其子女途尿的發病率約為44%。

    
膀胱容量小:上海楊浦區中心醫院對遺尿兒童進行膀胱B型超聲波檢查發現,他們的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於正常兒童,平均要小50%。

    
睡眠過深:遺尿的兒童晚上都睡得很深,叫也叫不醒,即使叫醒了,往往也還是迷迷糊糊,尿了床也不知道。由於睡得太深,以至于大腦不能接受來自膀胱的尿意,因而發生遺尿。

    
心理因素:親人的突然死亡或受傷、父母吵架或離異、母子長期分離、黑夜恐懼受驚等原因均可導致孩子遺尿。

    
排尿習慣訓練不當:有的家長給孩子使用尿布的時間過長,使孩子不能養成自己控制排尿的習慣。有的家長把孩子喚醒以後,讓他坐在便盆上,邊玩邊撒尿,最後,也沒有看看孩子是否已經小便了,就把孩子往床上一抱。這樣,孩子就不可能把排尿與坐便盆聯繫起來構成條件反射。

    
父母要幫助孩子進行一定治療,包括:

    
要求孩子定時睡覺(一般在晚上9)

    
去廁所:睡前,一定要求孩子去廁所小便,不要在床邊放痰盂。因為去廁所小便可以使孩子建立到廁所去小便的條件反射。

    
開鬧鐘:臨睡前把鬧鐘定在11點,放在孩子的耳朵邊上。一般在最初的一兩個月裡,鬧鐘是叫不醒孩子的,仍要媽媽去叫,大約經過3個月左右,鬧鐘就可以把孩子叫醒。為什麼鬧鐘要定在11點呢?因為絕大多數尿床孩子的首次尿床時間都是在入睡後的最初3個小時以內,所以要提前1個小時(11點)叫醒孩子。

    
少喝水:要求孩子睡前(一般從晚飯後開始)不要喝水、不吃水果,目的在於減少尿量。

    
別興奮:在孩子睡覺前,家長不要逗引孩子,不要讓孩子看驚險的電影或電視,也不要給孩子講會使他激動的故事。因為睡前過於興奮,孩子就會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定時叫醒孩子(一般在晚上11點)。應注意:

    
要醒透:不僅要叫醒孩子,而且一定要使孩子徹底醒,否則就會尿不乾淨,後半夜就容易尿床。

    
去廁所:在孩子醒以後,不管天氣有多冷,一定要讓孩子去廁所小便,決不可以尿在床邊的痰盂裡。這樣做,一方面孩子從床邊走到廁所,有助乾醒得更一些;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使孩子建立起到廁所去小便的條件反射。

    
父母陪伴: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了解孩子小便的情況:是否尿了?尿得是否乾淨?

    
父母先尿:目的是誘導孩子小便,有利於孩子尿得更乾淨些。

    
一般來說,經過上述家庭心理治療,大約36個月以後,大多數的孩子就不會再遺尿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854&prev=1066&next=847&l=f&fid=30







******************************************************************************

孩子又尿床,怎麼辦?
媽咪寶貝 7月號 NO.157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儀
模特兒/可愛寶貝芮安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
尿床是幼兒經常出現的狀況,3歲的孩子有40%會尿床,6歲則約有10%,也令家長感到無比困擾。如何避免幼兒發生夜尿?如果經過努力仍未改善孩子的尿床情形,可能要小心是疾病造成的!

改善5 TIP,耐心陪他克服問題
媽媽正在訓練4歲半的亭亭不穿尿布睡覺。剛開始,亭亭每週會尿床2~3次,不過在她上床睡覺前,媽媽會不斷提醒她先上過廁所再睡;加上媽媽也在半夜時間叫她起床解尿。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訓練,現在亭亭的尿床情形改善很多,而且半夜如果有尿意,她也會自己起床上廁所。
 
 
5歲尿床,男生7%、女生3%
對 於幼兒尿床,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儀指出:「以5歲孩子來說,女生的尿床機率是3%;男生則為7%。10歲孩子,男生大約3%,女生約為2%。到了 18歲,男生是1%,女生則是小於1%。」基本上,尿床的比例是男多於女,主要與生理成熟和控制發展有關,通常女生的心理會比男生早熟,同樣的,女生的生 理發育也會比男生早一些。
 
 
尿床的定義
每週出現兩次以上、連續3個月
 
尿床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學習因素。
關 於尿床的定義,蔡立儀醫師表示:「超過5歲、可控制自己小便的幼兒,每週出現兩次以上夜尿、且連續3個月,即是為『尿床』。」因此,必須連續3個月的規則 出現、發生頻率每週兩次以上才符合;如果是一、兩次的偶發狀況,或沒有延續到3個月以上,則可視為偶發事件,不需要特別介入。
 
 
造成尿床的3大主因
造成尿床的原因,蔡醫師指出:「主要分為3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學習因素。」
 
 
1生理因素
由於幼兒的膀胱容量較小,還無法承受一整晚製造的尿量。另外,即使膀胱滿載,可是當孩子熟睡時,神經中樞也無法被叫醒等。除此,也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還未成熟。
 
醫 師解釋:「抗利尿激素是腦部所分泌製造的激素,主要功用是減少身體產生尿液來調節身體的水分。較特別的是,它會隨著日夜改變,晚上它會分泌較多激素以減少 尿液的製造。」可是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由於腦部尚未成熟,因此抗利尿激素早晚的分泌量相同,較無法減少夜晚尿量的製造而導致容易尿床。
 
 疾病導致
除了孩子的構造發展等生理因素造成夜尿,也可能是疾病導致,包括泌尿道感染、慢性腎臟病變、脊椎異常。
 
脊 椎異常多為先天因素,通常在早期時就會被發現。常見症狀即是背部脊柱的外觀異常,例如:有突出物;或背部有凹陷情形,醫師會進行X光檢查以確定孩子的脊椎 發育是否正常。一般而言,脊椎異常也會連帶影響肢體動作,不過由於脊椎也牽涉到自主神經的發育,因此當自主神經發育異常,控制膀胱的功能亦會受到影響,所 以要視嚴重程度而定。
 
至於泌尿道感染,症狀除了頻尿,解尿時泌尿道會疼痛、甚至解血尿,亦即尿液顏色帶有粉紅的異常顏色,有時會合併輕微發燒。
 
以 慢性腎臟病變而言,初期多半不會有特別的症狀,可是逐漸會開始出現尿床,以及其它症狀像多尿、血尿,到了疾病後期會產生異常的嘔吐、搔癢或貧血狀況;另 外,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蔡醫師說明:「孩童可能因為流失許多蛋白質、鈣、磷等營養成分而影響發育,像是比較瘦小、長不高等。」。
 
 
2心理因素
幼兒的心理壓力或心理創傷引起的夜尿,包括父母的婚姻關係有問題、學校課業壓力,甚至被虐待等。
 
 
3學習因素
可能家長忽略幼兒夜尿的狀況,沒有積極的教導,使孩子沒有學習到很好的控制能力。
 
 
6歲幼兒尿床需矯正
究 竟幼兒尿床是否需要介入?蔡立儀醫師根據國外的資料表示:「見人見智。」不過在臨床上,由於6歲的孩子準備進入國小接受正規教育,如果仍未妥善矯正可能會 衍生許多問題,像爸媽因為換洗床單等事責備孩子或發生親子衝突,導致孩子心理的傷害。另外,若孩子發生尿床或尿褲子情況,在學校時也可能會遭受同儕的歧視 或異樣眼光,影響人格發展。所以6歲以上的幼兒若符合尿床的定義,可能需要積極的介入。
 
 
改善夜尿5 TIP
針對改善或預防孩子尿床情況,蔡立儀醫師提供下列的建議處理技巧做為參考:
 
Tip 1就寢前的3~3.5小時,不讓孩子喝水或飲料。
Tip 2睡前,請小孩將尿液解乾淨。
Tip 3睡覺前,提醒孩子半夜想尿尿要爬起來去上廁所;如果孩子爬不起來,不妨用鬧鐘訂時間,讓孩子在半夜起來上一次廁所。
Tip 4較大的孩子尿床,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清洗床單和衣物,讓他為自己的尿床負責。
Tip 5給予孩子心理支持,盡量別讓他因為尿床產生壓力;也不要因此懲罰他。
 
 
幫孩子寫尿尿日記
耐心陪孩子解決尿床問題,讓他學習克服困難。
 
如 果上述方式都無法改善幼兒的夜尿情況,決定就醫治療前,不妨先寫1~2週的「尿尿日記」。例如:幾月幾號尿床、記錄一整天的尿量,例如:每天測量孩子起床 的第一次解尿量,以協助排除是否尿不乾淨、膀胱是否有問題影響排尿等,清楚瞭解寶寶的解尿狀況,比較容易介入治療。不過原則上還是建議盡量從日常生活中學 習、改善,蔡醫師指出:「有些父母急迫希望以藥物治療讓孩子立即改善夜尿,但效果有時候不一定這麼好。」
 
 
異常狀況請就醫
解尿姿勢、尿流量有異狀
不過,6歲的孩子在白天也會尿床、或出現異常的解尿情形,像解尿姿勢變得很奇怪、尿流量突然出現滴滴答答尿不乾淨的異狀,都要注意。另外,若發現孩子的泌尿器官紅腫、有異常分泌物、發燒、尤其曾得過泌尿道感染的孩子更要小心,建議就醫檢查是否遭到感染。
 
 
耐心陪孩子克服尿床
耐心陪孩子解決尿床問題,讓他從中學習克服困難。
原則上,如果好一陣子沒有尿床卻突然發生,視為偶發性,先觀察,基本上會建議先檢視孩子的生活作息,找出引起尿床的可能原因。例如:晚上睡覺前喝很多水,上床之前忘記尿尿;或是孩子的週遭環境有新增的壓力等,並持續觀察是否持續發生。
 
由於每個孩子的發展、成熟時間點都有所差異,脫離尿布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所以不要太介意、也不要跟別的孩子比較,以免徒增孩子的壓力和困擾。蔡立儀醫師指出:「家長應以耐心陪孩子解決尿床問題,讓他從中學習克服困難。」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2.7月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647&prev=20651&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