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發威 小兒腸胃炎增加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2011.01.05
  根據衛生署監測發現,近來腹瀉病人明顯上升,即將進入冬季腸胃炎流行期,病原主要是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這一波病毒性腸胃炎的疫情,以北、高兩區的疫情最為嚴重。臨床醫師提出呼籲,連續數週臨床接獲眾多病毒性腸胃炎小病患,住院的小病人每三個就有一個是因腸胃炎脫水而住院的病患,呼籲家長、老師們提高警覺。
  雙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文川指出,「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雙重發威,門診、住院病患有許多上吐、下瀉、發燒的小病人,甚至一天嘔吐八、九次,若小病患出現脫水現象,要趕緊就醫。
  林文川指出,門診中出現非常多上吐、下瀉、發燒的小病患,冬天正是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尤其有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雙重發威,如今,住院的小病患中,每三個就有一個是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的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其潛伏期為1至3天,引起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痙攣與發燒等,病毒能長時間存活於患者的嘔吐物及糞便中,如果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與患者密切接觸都易遭到感染。
  如果孩子在家中上吐下瀉,並出現小便減少、哭泣沒有眼淚、心跳加快、躁動或是精神不佳,就要小心已經呈現脫水現象,應該立刻就醫。
  輪狀病毒主要攻擊幼童,目前已有疫苗可使用;諾羅病毒沒有疫苗可供預防,感染對象也不分大小,常見一家大小一起被感染。林文川呼籲,民眾應該勤洗手、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對於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應以0.5%漂白水(5000ppm)充分浸泡、靜置30分鐘後再行處理,受污染的環境表面,亦應以0.1%漂白水(1000ppm)進行消毒擦拭。
  除了病毒性腸胃炎之外,冬天也是流行性感冒、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好發季節,流感即將進入傳染高峰,尚未接種疫苗的民眾,應踴躍接種。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8&id=12684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254&prev=18255&next=18253&l=f&fid=6





********************************************************************
「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使壞,天越冷越要補充水分
天氣多變化,晴朗舒適的日子沒幾天,入冬以來最強烈的一波冷氣團又來襲。在忽熱忽冷的季節交替時期,「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最容易散播害人。台北慈濟醫院感染科楊慶輝主任表示,「輪狀病毒」好發於三歲以下的小朋友身上,而「諾羅病毒」則大人小孩皆受威脅;兩種病毒貽害下,有個共同症狀,就是「脫水」!因此,一旦染病,越是寒冬越要補充水分。

冷熱更迭明顯的季節中,一旦感冒,輕忽不得,最好趕緊就醫,以確定病因,對症下藥。楊慶輝主任強調,最近醫院也常看見許多感冒病患,若得到的是流行性感冒,仍應乖乖就醫,不然有可能病情加重而併發鏈球菌,嚴重者還會造成敗血症。

「輪狀病毒」好發於三歲以下的小朋友身上,發病初期常出現如感冒般的症狀,如發燒、嘔吐、咳嗽、流鼻水等,1至2天後則會有水便的情形,由於患者大多年紀小,因此較易有脫水情形而使病情加遽;「諾羅病毒」則是由一群病毒所組成,只要極少的病毒量,像是接觸到病患的嘔吐物的飛沫,就會感染。諾羅病毒會讓人引起腸胃道發炎,大人小孩都有得到的可能性,其症狀會有噁心、腹絞痛、倦怠、肌肉痠痛等,無論是輪狀病毒或是諾羅病毒,都應該要注意多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的攝取,以避免脫水。

有些人得到感冒,不習慣去看醫生,認為症狀全部跑一遍就能自然好,楊慶輝主任提醒道,若是一般性感冒,用自然好的方式並無太大問題,但如果症狀是突然性的身體不適,如頭痛、高燒、筋骨痛等,就比較像是流行性感冒,此時不建議置之不理,否則容易引起鏈球菌感染等併發症,例如肺炎等,小小感冒變成重病,得不償失。因此,政府大力宣導施打流感疫苗確實有其必要性,楊慶輝主任指出,有施打者可預防七成以上的流感病毒,即使得到了,症狀會緩和許多,也會好得更快。

提起感染科,一般民眾對感染科在看什麼病普遍搞不清楚,頭痛會去看神經科;拉肚子去看腸胃科;過敏會去看皮膚科,那什麼時候要去看感染科呢?其實只要是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引發的疾病,都跟感染科有關。感染科顧名思義,就是看全身上下各種感染的問題,五年前的SARS事件,就跟感染科習習相關;發生在兒童身上的腸病毒和夏季流行的登革熱,也都是靠著感染科的參與,才能得知病毒為哪一型,對症下藥。

感染科和許多專科的醫療知識是重疊的,從頭到腳、從裡到外,不管是腦膜炎、氣管炎、肺炎、腸炎、泌尿道發炎、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是不明原因發燒的情形或發燒遲遲不見好轉,都可以前往感染科求醫。要辨別是否掛感染科最簡單的方法,首先就是懷疑症狀是因為細菌、病毒所導致的;其次,若知道病名,裡頭有「炎」字的,也屬於感染科可醫治的範疇。

或許有人會懷疑,生病了,看該部位的專科就好,為何還需要看感染科?楊慶輝主任強調,感染科最主要是鑑別疾病,確切知道是何種原因造成以後,才能夠選擇最適當的抗生素,給予診斷治療。

看感染科還有一大優點,就是可以將病灶完全根治,因為感染科會直將找出病源,並安排最適切的檢查,許多內科的病人皆為慢性病患者,必須跑好多趟才能痊癒,但如果能同時搭配感染科看病,問題很快就能斷根;有時候其他科別遇到找不出所以然來的問題時,也會建議患者去掛感染科看看。楊慶輝主任說,疾病康復的時程不一,一般而言,小病快的話3~5天就能康復,而像慢性結核病這類的疾病,會拉長到9~12個月,即能看見效果。


新聞資料來源:台北慈濟醫院


本文作者【台北慈濟醫院】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253&prev=18254&next=18251&l=f&fid=6






****************************************************************************

諾羅病毒、冠狀病毒、輪狀病毒.

1.諾羅病毒是一種會造成人類腸胃炎的一群病毒,這群病毒以前有許多名稱,例如類諾瓦克病毒等,這群病毒最近被正是命名為諾羅病毒 (Norovirus),諾羅病毒可分三群, GI、GII感染人類,GIII則感染豬和牛。



感染諾羅病毒病患會出現嘔吐、腹瀉、發燒、呼吸道症狀,平均住院天數數2.3天,侵犯的對象以年輕人為主,所有的季節都活躍,冬季會特別多。大部分的人感染諾羅病毒之後,抵抗力可以持續4到6個月之久,保護病人免於受到感染,感染越多次,抵抗力越強,但是這些保護力會在2到3年後完全消失。





2.「非典型肺炎」這種病毒的橫切面呈現3條恍如皇冠的剌狀物 .

「冠病毒」因而得名。



>> 冠狀病毒 (Corona Virus) 是導致感冒的主要病源。



1965年,人類首次確認冠狀病毒,令人類出現感冒。



在今次肺炎事件發生前,人類已發現兩種可傳於人體的冠狀病毒,



但只會引發感冒。除此之外,其他冠狀病毒,多數只存活在豬、



牛及雞等禽畜及哺乳類動物身上。



在醫學界最新掌握的資料發現,今次出現的新型變種病毒,除了在人體內繁殖,



亦會令免疫系統出現強烈反應,傷害自身組織。它可於人類體外存活三小時,



亦有可能是動物身上變種,再傳染至人類。



>> 感染人和動物的冠狀病毒是屬於RNA病毒,其大小因動物來源不同有些差



別外,一般約為80nm~160nm。



* 動 物 的 冠 狀 病 毒 :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AIBV):



1931年美國首先報道AIB,1933年確定為病毒,1937年AIBV在雞胚中傳代成功。



AIBV引起雞的呼吸道症狀。病變表現為支氣管炎。只引起雞發病。病毒至今約有十幾個血清型。



我國學者根據病雞臨床類型,分離到腎病變型AIBV和腺胃型AIBV。



本病主要用弱毒苗或滅活苗免疫預防。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



於1976年至1977年首先發現於比利時和英國的一些種豬場,



各種年齡的豬群中暴發急性腹瀉、嘔吐和脫水。



此後,在歐洲許多國家發生。約1997年我國有發生此病的報道。



當時無防治藥物和疫苗。最近幾年已研製出滅活苗和弱毒苗。





>幼駒冠狀病毒(FC):



於1975年美國某個地區發生40多例新生幼駒水樣腹瀉、發燒、淋巴組織病變。



被證明為馬冠狀病毒。檢測了65份馬血清中含有對抗犢牛腹瀉冠狀病毒的血清中



和抗體。



>水貂流行性腹瀉冠狀病毒(ECGV):



最早流行於美國,後在加拿大、前蘇聯、丹麥、斯堪的那維亞等國家和地區流行。



1987年傳入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多次發生暴發性流行。



本病與水貂品種密切相關。北美貂及其雜種後代對病毒易感染,



我國原有品種貂不發生本病。 秋季多發病 ,



解放軍農牧大學首先確定冠狀病毒是本病重要病源,並研製出滅活疫苗有效。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



1933年在美國發現。1946年確定本病病原體為病毒。1956年在日本 , 



1957年在英國先後發生。以後在世界各國傳播。



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國開始有本病的報道。主要引起豬發病。



發生水樣腹瀉,大豬不死亡能耐過並產生主動免疫。一週齡仔豬100%死亡。



至80年代末我國某科研單位研製了滅活苗和弱毒苗,得以控制本病,



國外研究基因工程苗。





>小鼠肝炎病毒(MHV):



最早於1949年發現。此後研究者們先後從小鼠或新生乳鼠中分離到MHV。



它屬於冠狀病毒科成員。帶毒小鼠分佈於全世界,



正常情況下呈不顯性感染,只在應激因素激發下才成為致死性疾病,



表現為肝炎、腦炎和腸炎。我國於1979年在裸鼠中分離到MHV。





∥ 除上述冠狀病毒外,至今已發現的病原性冠狀病毒還有番鴨冠狀病毒,



綿羊冠狀病毒,Runde蜱的冠狀病毒。引起科技人員注意的是,



冠狀病毒感染似乎存在比較普遍的亞臨床帶毒現象。



近年來,在許多臨床健康的動物體內,甚至新生動物的心血、肝臟等臟器中發現有冠狀病毒存在。



另外,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 lomyelitis virus)、



新生犢牛腹瀉冠狀病毒(Neonatal calf diarrhea coronavirus, BCV、



豬呼吸冠狀病毒、大鼠涎淚腺炎病毒(Sialodacryoadenitis virus of rat)、



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貓腸道冠狀病毒、



犬冠狀病毒(Canine coronavirus)、火雞藍冠病毒(Turkey bluecomb virus)



也是動物身上常見的冠狀病毒性傳染病。





* 人 類 的 冠 狀 病 毒 :



>>人冠狀病毒分別屬於OC43和229E兩個抗原型,



它是引起人類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常引起成人的普通感冒。



分為人冠狀病毒(Human coronavirus)、人腸道冠狀病毒(Human enteric coronavirus)。兒童的冠狀病毒感染並不常見。



但是,5-9歲兒童有50%可檢出中和抗體,成人中70%中和抗體陽性。



>冠狀病毒感染分佈在全世界各個地區,



我國以及英國、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芬蘭、印度等國均已發現本病毒的存在。主要發生在冬季和早春。



在美國華盛頓D.C.地區,連續4年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



冠狀病毒占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10%-24%。在美國密執安州的一次家庭檢查中,



證明冠狀病毒可以感染各個年齡組,0-4歲占29.2%,40歲以上占22%,



在15-19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這與其他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況不盡相同,



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病率降低。



另外,當冠狀病毒流行時鼻病毒卻不常見。



>冠狀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氣管炎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原。



>>病毒分離可用人胚腎細胞,分離陰性者可用人胚氣管或鼻粘膜的器官培養。



雙份血清補體結合試驗比病毒分離要敏感。



>冠狀病毒引起的人類疾病有兩類,首先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腸道感染。



對冠狀病毒的病毒分離工作難度很大,需用人胚髒細胞、氣管及鼻粘膜細胞,經器官培養方能分離。



增殖病毒亦很困難,也要用上述材料。該病毒對溫度很敏感,33℃生長良好,35℃就受到抑制。



由於這個特性,由它引起的疾病流行多發生在冬季和早春季節。



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



有報道認?不同病毒的流行有不同的周期性,一般間隔2至3年流行一次。



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應答較差,再次感染較常見。





3.認識輪狀病毒

1999/03/11



一、前言



前一陣子造成社會大眾重視的腸病毒才剛剛退燒,進入冬天後,另一種侵襲腸胃的病毒正開始蠢動,它就是「輪狀病毒」,雖然它不像腸病毒可怕,但是同樣也會造成許多家長及病童的困擾。輪狀病毒的治療和預防都較腸病毒容易,更值得社會大眾一起預防。



二、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



* 好發季節和年齡:這種病毒活動在秋冬季節,喜歡侵犯出生

* 6個月至3歲的兒童,及抵抗力弱的老人,不過若免疫力差,則不論任何年齡都有可能感染。 感染途徑:主要是由飲食或接觸傳染所引起,潛伏期

1~3天,傳染力極強,因此可在短期間內,造成普遍的流行現象,不得不防!



三、輪狀病毒感染主要症狀:



輪狀病毒主要侵襲腸胃道,所以症狀以嘔吐、腹瀉、發燒為主。在發病初期先出現嘔吐,在經過12至24小時後,轉變成為腹瀉和發燒,嚴重者腹瀉可持續一週!因此若照護處置不當,容易造成脫水、休克甚至於死亡!所以家中幼兒若有皮膚乾燥、活動量減低、小便量減少、無汗、眼眶凹陷、囟門凹陷、昏迷、嗜睡等,應緊急送醫,以防脫水、休克導致死亡。



四、輪狀病毒的治療



1. 一般來說,目前並沒有有效對抗病毒的藥物或疫苗,所以治療上以症狀治療為主,補充水分、電解質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幼兒持續嘔吐、嚴重腹瀉,最好改由注射點滴,以補充水分。

2. 在嘔吐階段最好不要餵食病童,因為愈餵愈吐,反而造成更嚴重的脫水現象。最好的方式是先禁食讓腸胃休息,待病童停止嘔吐或腹瀉後,從餵食少許開水開始,病況穩定了,再餵食清淡飲食。

3. 開始進食後,避免甜食及油膩食物。

4. 有些家長會認為小孩子若不進食,可以改餵食牛奶,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輪狀病毒會破壞腸胃道中的乳糖脢,導致小孩喝下牛奶後,無法吸收牛奶中的乳糖,造成乳糖不耐症,所以一但餵食牛奶,小孩會出現嚴重腹瀉的情形,最好約一週後,才可恢復正常的牛奶餵食。



五、輪狀病毒的預防



1. 如前所述,輪狀病毒的傳染,多是經由接觸所致,因此在處理完病人排泄物時,一定要記得用肥皂洗手。

2. 飲食的清潔也是必須注意的重點,避免生食及不潔的食物。

3. 病人亦需適當的隔離,幼童暫時停止上學以防疫區擴大。

4. 輪狀病毒的傳染力即強,在病童經常接觸的玩具上也可能有它的蹤跡,因此病童家長應定期清洗玩具,以維護衛生。



六、結語

輪狀病毒並不可怕,只要預防得宜,重視清潔及衛生習慣,病毒感染是容易控制的。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251&prev=18253&next=18250&l=f&fid=6





*******************************************************************

腹瀉病例增多 恐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作祟

作者: 健康醫療網/鄭人豪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2年12月6日 下午1:25

(健康醫療網/鄭人豪報導)由於最近各醫院發現腹瀉就診病例明顯增多;花蓮縣衛生局表示,可能是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感染,民眾應注意個人衛生管理並適時與感染者保持距離。
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指出,依據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秋冬季節經常是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時期,最常見的病毒是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感染,民眾感染這兩類病毒,多數會出現腹瀉、嘔吐、腹痛、痙攣和發燒等症狀。
徐祥明局長表示,民眾因身體不適就醫時,醫生常會告知是感染「腸胃型感冒」,其實多數是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感染所引起,患者會出現腸胃道症狀伴隨呼吸道症狀。
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的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播,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而感染,徐祥明說,這兩類病毒能長時間存活在患者嘔吐物和糞便中,如果處理不當容易污染環境,並在學校和人口密集場所引起大規模感染。
徐祥明提醒民眾,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傳播能力,此外,貝類水產品例如生蠔,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如果生食受到污染的貝類,也容易感染諾羅病毒而造成腹瀉。
該局特別呼籲,民眾需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工作,並應避免直接飲用未經煮沸的山泉水或地表水,水產類食物也應以熟食為原則,才能降低感染的風險。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250&prev=18251&l=f&fid=6






********************************************************************

病毒性腸胃炎 -諾羅病毒介紹

◎什麼是諾羅病毒?諾羅病毒是一種會造成人類腸胃炎的一群病毒,這群病毒以前有許多名稱(例如類諾瓦克),而這群病毒已在最近被正式命名為諾羅病毒(Norovirus)。諾羅病毒可分為三群:GI、GII、GIII。GI和GII可感染人類;GIII則感染豬和牛。

◎諾羅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可以發生在一年的任一月份,但主要在冬季。它可侵犯所有的年齡層,但以年輕成人為主。

◎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為何?諾羅病毒的傳染性很強,患者的糞便、嘔吐物中都帶有諾羅病毒,人們可以經由以下的途徑被傳染:如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料,接觸患者身上或其接觸過的環境物品,都可能因帶有病毒而被感染,或是與照顧患者的人有直接接觸。所以如在老人之家、安養中心工作者須特別小心。

◎諾羅病毒相較於其他腸胃道病毒或細菌,傳染力很強,只要一百隻病毒,就可能造成感染,過去因為檢驗困難不易發現,推測不明原因的冬季食物中毒,很多是由這種病毒引起。以下數種特徵可以幫助我們在臨床上懷疑是諾羅病毒急性腸胃炎群突發:

(1)發病期只有2-3天;
(2)大部分病人的最主要症狀是嘔吐;
(3)估計潛伏期約24-48小時;
(4)一般的糞便檢查中(例如:輪狀病毒、腺病毒),找不到病原。

◎感染諾羅病毒後何時會出現症狀?通常在24至48小時候出現症狀,也可能在接觸病毒後12小時即發生症狀。

◎諾羅病毒的傳染期有多久?被感染的人在出現症狀到恢復後至少三天中都具有傳染性,些許患者甚至在康復後兩個星期都具有傳染性,所以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以及個人衛生是相當重要的。

◎據估計約有34~42%的急性腸胃炎群突發符合上述的特徵,可能就是諾羅病毒所引起的。而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更顯示,從1997年7月到2000年6月發生了233起非細菌性急性腸胃炎群突發,其中高達93%是諾羅病毒所引起的。據估計,諾羅病毒在美國每年可以引起五萬人次的住院治療,並且有310人因此死亡。

◎英國每年約有一百萬人受到感染,日本(2004/12)一安老院傳出疫情,42名感染的老人中有6人死亡。所以諾羅病毒腸胃炎群突發成為公共衛生上一個重要的課題。

◎幾乎所有種類的食物被諾羅病毒所污染的水再次污染後,皆可能成為病毒載體,引發急性腸胃炎群突發,其中包括被污染的游泳池及湖泊。諾羅病毒似乎是對加氯處理具有抵抗性,不易被殺死。帶殼的海鮮,例如牡蠣及文蛤,可以濃縮污染的水並提高其中諾羅病毒的濃度,因此容易成為散播病毒的食物。諾羅病毒似乎對加熱處理也具有抵抗性,即使將帶殼的海鮮加熱,亦不能百分之百保證不會散播病毒。

◎諾羅病毒引發的急性腸胃炎當中。雖然未加處理這些群突發也可能會在1~2週內自行改善,但幾乎一半以上的人皆會受到感染。

◎諾羅病毒因為有多種不同的病毒株,所以我們的免疫系統難以針對它建立終身的免疫反應。大部分的個體在感染到諾羅病毒之後,抵抗力約可持續4~6個月之久,保護病人免於受到再感染。隨著越多次的感染似乎可以增加個體的抵抗力,而這些保護力約在2~3年後會完全消失。

◎諾羅病毒的治療方法?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對抗諾羅病毒,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諾羅病毒的感染。當患者相當虛弱,並有嘔吐與腹瀉的情形時,他們必須補充充分的水分以避免脫水的情形,在幼兒、老人中相當常見有脫水的情形,而且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如何避免諾羅病毒的感染?

1.勤洗手,尤其是在如廁後、進食、或是準備食物之前。
2.徹底地清洗水果和蔬菜。
3.利用家中的漂白水,徹底清潔與消毒被污染的表面。
4.被污染的衣物應立即脫掉,可以使用熱水或肥皂立即清洗。
5.嘔吐物及糞便應小心處理,並確保周圍環境的清潔。
6.感染諾羅病毒的患者在出現症狀到恢復後三天內,不應該準備食物,若食物被污染,則應該妥善的丟棄。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http://www.webhospital.org.tw/essay/essay.html?pid=10097&category=KABINAI&type=%B2%D3%B5%DF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249&next=18241&l=f&fid=6






******************************************************************************
感冒上吐下瀉 輪狀病毒惹的禍!

【中時健康 李逸華/台北報導】 2011.12.27
  寒流襲台,氣溫驟降,小兒科醫師提醒,每年1到3月是輪狀病毒肆虐的高峰期,家裡有5歲以下幼童的父母切勿等閒視之,輕忽輪狀病毒對於小朋友的嚴重性。《嬰兒與母親雜誌》最近針對427名家裡有0至4歲嬰幼童的媽媽,進行最擔心家中小兒感染的常見傳染病調查,結果顯示,媽媽心中所在意擔心的疾病,與實際小兒常見傳染病住院率排行有相當大的落差!

  媽媽最擔心家中小兒感染的疾病排行前三名,依序為腸病毒、肺炎、扁桃腺炎;而輪狀病毒排行則排在媽媽最擔心的第10名。事實上,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住院率,竟位居腸胃道感染住院率的第一名。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輪狀病毒傳染力相當高,存活時間長達兩個月,只要沒處理好,病毒沾上家裡某的地方,小朋友接觸到之後,病毒可能從口中進入體內。

  呂俊毅說,每年入冬後,小兒門診都會出現許多上吐下瀉又發燒的幼兒,一般家長常誤以為是感冒造成。其實不然,這可能就是輪狀病毒所引起的症狀。調查顯示,許多媽媽對於輪狀病毒警覺性不高,往往認為幼兒只是因食物不潔、衛生習慣不佳或是感冒等因素,所以才會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等腸胃不適症狀,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感染輪狀病毒的初期反應。

  由於輪狀病毒傳染力極高,統計顯示,因腸胃道感染而住院的小朋友個案中,輪狀病毒就占了四成。呂俊毅指出,小孩子如果拉肚子,其中三至四成是輪狀病毒所引起。如果症狀嚴重,就會又拉又吐,以致全身脫水,連哭都沒淚水,尿尿也變少了。呂俊毅強調,今年冬天可能比往年還來得冷,提供輪狀病毒生存的空間。小朋友如果有疑似症狀,千萬不可輕忽,立即就醫。另外,大家都應勤洗手、注意環境衛生,建議新手媽媽在小兒滿6個月前,自費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9&id=14541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256&prev=18257&next=18255&l=f&fid=6






*******************************************************************

寶貝勤洗手 病菌不入口 遠離輪狀病毒性腸炎

【中時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2012.01.20

  據氣象局的報告指出,從年假開始,就會有一波波的寒流入侵,各式各樣的病毒也開始蠢蠢欲動,若家中有小朋友,除了要預防感冒之外,對於腸胃型的病毒,更要提高警覺,以免壞了春節外出旅遊的興致。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李坤美表示,腸胃型的病毒在冬天,就屬輪狀病毒最活躍,因此,即使寒流來襲、天氣很冷,也還是要叮嚀小朋友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至於已經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小孩,也要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好好在家裡休息;李坤美並建議家長,於小朋友滿6個月前,應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以大幅減少輪狀病毒感染的機率。

  李坤美指出,輪狀病毒性腸炎(Rotaviral gastroenteritis)主要是由輪狀病毒所引起的,由於其病毒的外觀形狀像車輪,所以稱為輪狀病毒,而輪狀病毒是造成嬰幼兒急性腸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感染輪狀病毒的臨床表現,包括發燒、咳嗽、倦怠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接著發生次數頻繁的嘔吐,這樣的狀況通常持續1至3天;之後便發生嚴重的腹瀉,此腹瀉的大便性質,通常是稀水便且帶有酸味、偶而有黏液附著,少有血便發生,一天有7至8次以上的腹瀉,時間可延續一週。若症狀嚴重,可能會造成脫水、電解質不平衡、胃腸道出血、腸套疊、抽筋、無菌性腦炎、壞死性腸炎、等嚴重的併發症,整個病程大約需10至14天,可自行痊癒。

  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大多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所造成,另外,也可經呼吸道感染,潛伏期為48至72小時;主要發生於秋冬兩季,最常見發生在6個月大到2歲之間的嬰兒,要特別注意。

  李坤美強調,不管是哪一種病源造成的腹瀉,最重要的是要觀察小孩的精神狀態與脫水程度,而給予適當的支持性治療,避免併發症的產生。治療腸胃炎最主要是支持性療法,給予點滴注射補充,進而矯正體內電解質及水分不平衡的情形,通常都可以很快復原。

  李坤美提醒民眾,雖然輪狀病毒的傳染力非常強,所幸目前有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以預防。此外,隔離措施也務必加強,尤其是在托兒所、育嬰中心以及兒童病房等,在照顧嬰兒前,一定要先洗手、保持清潔,以避免爆發大流行。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7&id=14639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255&prev=18256&next=18254&l=f&fid=6






********************************************************************************

諾羅病毒在台發威 乾洗手無用肥皂效果好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12月25日 下午5:49
一種引起腸胃不適、腹瀉的「諾羅病毒」,最近在全球引發疫情,台灣也不例外。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上週全台有一萬多 人腹瀉掛急診,大多是諾羅病毒感染。醫師指出,這種病毒容易在人口密集的學校、醫院和百貨公司引發群聚感染,提醒民眾,市售的「乾洗手」對諾羅病毒效果不 佳,還是用肥皂勤洗手、才能達到預防效果。(閻大富報導)


諾羅病毒近日在全球發威,不但在日本奪走六條人命,從九月至今,也在台灣引發五十七起群聚感染事件。疾管局表示,過去一個月腹瀉急診的人數已經超過往年的二到三倍,上個星期更高達一萬多人。


  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說,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傳染,病人在吃到汙染的食物一、兩天之後才發病,因此經常無法確定感途徑。羅一鈞說,『諾羅 病毒他是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病毒,不管大人小孩都會感染,感染之後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發燒,一般的感染途徑是摸到吃進去,或是摸到患者接觸過 的環境,例如桌面或門把,另一個則是直接吃進被汙染的食物。』


  感染科醫師指出,諾羅病毒只要幾十顆就會感染,即使症狀消失,兩天到兩個星期內,病人的糞便仍然會排出病毒。提醒民眾,一旦感染最好在家休息,以免群聚感染。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280&prev=18282&next=18271&l=f&fid=6





*********************************************************************
6歲以下幼童群聚感染事件最多/諾羅病毒肆虐 上週萬餘人狂瀉
自由時報 – 2012年12月26日 上午4:22
〔自由時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天冷食慾特別好,小心把諾羅病毒吃下肚!疾病管制局公布最新疫情資料顯示,過去四週急診的腹瀉病人比率,是去年同期的二倍多,光是上週就有一萬一百零八人腹瀉掛急診,創五年來單週人數最高紀錄,又以六歲以下兒童發生率最高,幼兒園和國小的群聚事件最多。衛生署分析,疫情恐持續數週到明年。


急診人數為去年二倍
疾管局防疫中心主任莊人祥表示,中秋節以後,國人腹瀉情形就不斷攀升,最近四週每一百個急診病人就有八.六人腹瀉,是往年的二到三倍,去年同期每百人才大約三人。門診患者腹瀉比率也從三.九五%上升到四.一一%,高於去年同期。其中又以零到六歲兒童發生率最高,每萬人有十.九人次,十九到六十四歲人口就診人次則增加最多,而且未見趨緩。


疫情恐將持續數週
疾管局分析腹瀉群聚事件發現,上週開始急速增加,幼兒園和國小最多,其次是人口密集之機構和醫院。莊人祥指出,今年學校的罹病率比往年高,未來幾週還可能繼續上升。


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諾羅病毒是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原因,感染後二十四小時會陸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諾羅病毒並無特效藥,一般健康人只要接受治療、注意補充水分就可痊癒,但國外也有老人或多重慢性病患重症死亡的案例。


今年包括日本、香港、英國、德國、義大利、斐濟,都陸續在學校、醫院、郵輪、酒店、便當店發生群聚事件,其中德國是史上最嚴重的學校腸胃炎疫情,至少三十八人住院,日本則有兩家醫院疫情嚴重,八人喪命。


致病力強 洗手要徹底
台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復德強調,諾羅病毒致病力強,只要一點點病毒就會發病,室溫下能活好幾個小時,光用酒精類乾洗手無法徹底清除,一定要用肥皂和大量水沖洗,才能有效洗手。由於諾羅病毒經由糞便、口水傳染,因此病人嘔吐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都要用稀釋漂白水擦洗,清潔者最好戴口罩和手套。


王復德也提醒,諾羅病毒在症狀消失後兩天內還能繼續傳播,如果生病最好待在家裡,症狀消除後等兩天再恢復上班上課。


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吳秀英要民眾、餐飲業者和廚工謹記「五要」:要洗手、食物要新鮮、生熟要分開、吃前要加熱、要注意食物保存條件。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271&prev=18280&next=18270&l=f&fid=6







*********************************************************************
冬天好發的病毒.

諾羅病毒潛伏期大約為24小時到48小時,發病癥狀又和感冒相似,因此很難及時發現,該病毒也沒有特效藥和疫苗。最主要的是要加強預防,切斷感染路徑,包括用肥皂認真洗手;吃貝類時要對其充分加熱。


患者嘔吐物和糞便,注意防護,帶好橡膠手套,盡快處理,防止乾燥,事後一定要用0.1~0.5%的漂白水消毒擦拭。

會死嗎? 怎麼醫治?

醫生說發高燒、嘔吐,有可能是感染諾羅病毒,嚴重的還會脫水,要特別小心,有不舒服癥狀,還是趕緊就醫以免耽誤病情。患者可能因為劇烈的嘔吐導致氣管阻塞,引起死亡。
醫生也說該病毒也沒有特效藥和疫苗。通常發病後1~2週,身體內會產生抗體,就自然好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259&prev=18260&next=18258&l=f&fid=6







********************************************************************************

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 兒童夏季感染增3成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全球氣候異常,間接影響病毒傳染季節。亞東醫院分析最近四年幼兒住院數據發現,原本喜「冷」,不喜「熱」的輪狀病毒,最近四年夏季輪狀病毒感染病童個案平均年增三成。專家提醒,輪狀病毒已非秋冬限定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被感染!

亞東醫院小兒部主任葉樹人表示,許多家長都以為輪狀病毒屬於秋冬季節的傳染疾病,進入夏天後孩子就不太可能感染,但隨著氣候劇烈改變,溫度越來越高,似乎改變了病毒的習性。

亞東醫院分析98至101年院內幼兒住院數據發現,去年夏季感染輪狀病毒住院的幼兒個案數,甚至超過冬天,讓人有些驚訝。葉樹人指出,98年該院小兒部夏季收治14例輪狀病毒住院病童,冬季16例;100年夏季住院個案增加至30例,冬天則為27例。

今年6月至今短短兩個月,該院也已有19例幼兒感染輪狀病毒住院治療個案,較去年同期增加三成,顯示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已無四季之分。由於輪狀病毒感染初期症狀和腸胃炎相似,都會出現嘔吐、腹瀉症狀,家長容易混淆,以為只是一般腸胃炎或腸胃型感冒,延至治療時機。

「三不一沒有!」葉樹人強調,輪狀病毒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嘔吐不停、高燒不退、水瀉不止及乾哭、沒有眼淚。一旦嚴重脫水、水瀉頻率過高,會造成幼兒屁股紅腫如「紅龜粿」,家長應立即帶孩子就醫!

臨床顯示,兩歲以下嬰幼兒為輪狀病毒好發高危險群,一旦感染容易因腹瀉而嚴重脫水,平均住院天數達七天之久。葉樹人提醒家長如果經濟能力許可,應讓寶寶接種疫苗。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93





初秋輪狀病毒盛行 家長要警覺
文/謬修

小毛這一、兩天一直拉肚子,偶而也會吐,還有點兒發燒,毛爸說,一定是小毛的手老是東摸西摸吃壞肚子了,拉乾淨就OK,毛媽咪不放心,還是帶小毛就醫診斷,化驗結果出爐,小毛感染輪狀病毒!還好即時去看醫生,否則拉肚子拉到脫水,可就麻煩大了!

經歷小毛感染「輪狀病毒」,毛媽咪好納悶,感覺上拉肚子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病,當媽咪的怎麼對輪狀病毒這麼陌生?她趁機請教小兒科醫師,想更加了解這個病毒的注意事項。

小兒科醫師解釋說,這種病毒的病原體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輪狀,所以稱為輪狀病毒,在微涼的初秋好發盛行,可以說是全球引發兒童腹瀉最常見的兇手!

輪狀病毒會透過口糞途徑傳播,也會經由喝到、吃到受污染的飲食感染,或是直接接觸受污染的東西,所以,一般在托兒所、幼稚園,或是兒童遊樂場所,都是輪狀病毒感染的高風險區域。

一但感染到輪狀病毒,會在體內潛伏一到三天,孩子會出現嘔吐、水瀉的狀況,嚴重的還會有發燒和肚子痛,狀況會持續3到8天。底子比較強的孩童罹患輪狀病毒和一般發生腸胃炎相似,拉肚子兩、三天後就會痊癒。但是,抵抗力比較差的孩童,有可能會水瀉到嚴重脫水、危害健康。

小毛感染輪狀病毒上吐下瀉,毛媽咪趕緊請假在家陪小毛,不敢讓小毛去學校,許老師很感謝毛媽咪的諒解和配合,能夠請假讓小毛在家靜養。許老師說,最怕感染輪狀病毒的孩子還到學校,一不小心就造成更多孩童的感染。

毛媽咪和老師分享小兒科醫師的提醒,由於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是接觸感染,個人衛生習慣、環境清潔維護都很重要。像是處理食物,或是進食之前、如廁和換尿片之後,一定要徹底洗手。清理嘔吐物、糞便或是受染污的地方和物品時,最好能夠戴手套處理。


環境衛生方面,可以用1:50左右的稀釋家用漂白水把環境徹底清潔和消

毒,像是幼稚園的玩具、教具、桌椅…,都要定時用稀釋漂白水擦拭消毒。

毛媽咪很感概地說,有時候在公園散步,發現有家長怕孩子太熱,在紙尿布外頭沒有穿褲子,還有人換了紙尿布摺兩下就直接丟在垃圾桶,萬一是輪狀病毒的病患,不就很容易傳播?所以大家還是要有這些知識,才能避免輪狀病毒的大規模傳染。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89




對抗輪狀病毒 不可輕忽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詹建富/報導】
幼兒最難纏的輪狀病毒,在台灣,平均每3個急性腸胃炎住院的幼兒中,就有一個是輪狀病毒引起。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說,輪狀病毒每年好發在冬季,又在2、3月達到最高峰,平均一個月病毒檢體高達300多例,檢出一半是陽性率,十分驚人,平時檢體陽性率約10%。

輪狀病毒可用疫苗來預防。黃玉成說,幼兒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三分之一以上要住院,服用疫苗後,90%無需住院,顯示效果不錯。

目前核准的輪狀病毒疫苗有口服二劑型及三劑型兩種,都是自費。關於先前傳出疫苗含有PCV(豬隻環狀病毒)一事,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指出,其實家長無須擔心,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以及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在評估後,認為PCV病毒並不會造成感染或致病,可繼續使用疫苗。

黃立民強調,這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在全世界已施打逾六千萬劑,「等於全球已有龐大的臨床試驗」,幾乎已確認其安全性,家長不必憂慮。如果在這段期間因故未施打第二劑的嬰幼兒,最好補接種,才會有抵抗力。

黃立民表示,研究顯示,輪狀病毒所引發的腸胃炎,主要症狀為「3 不1沒有」,包括:高燒不退、嘔吐不停、水瀉不止,以及出現哭泣卻無眼淚等脫水症狀。

黃立民還表示,2歲以下嬰幼兒有高達7成會重複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輪狀病毒,建議6周大的新生兒即可接受疫苗接種,間隔4週再種第二劑,六個月大前接種完畢,寶寶就能避免疾病威脅。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23







抵抗輪狀病毒 寶寶需要「防護罩」 【元氣周報/記者高詩琴/報導】

輪狀病毒是小兒急性腸胃炎的主因,尤其是6個月以上到2歲的幼童出現的症狀最為嚴重,甚至常見脫水、抽搐、休克及腎衰竭等現象。然而,許多新手家長往往錯認為普通腹瀉,忽略其嚴重性,醫師呼籲以輪狀病毒疫苗來預防才是積極的防護之道。


急性腸炎住院 半數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是一種雙股RNA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輪子狀,因此稱為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是小兒腸胃炎的主因,好發季節為秋冬,好發年齡為5歲以下幼兒。台北市立聯醫婦幼院區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吳宗儒表示,在台灣,5歲以下嬰幼兒有95%都感染過,2歲以下則有60%,「因急性腸胃炎而住院的幼兒,一半以上都是因為輪狀病毒。」


嘔吐高燒水瀉 最怕脫水衰竭


吳宗儒說,輪狀病毒腸胃炎症狀為嘔吐及高燒,嘔吐現象稍緩解後約隔一天便開始出現水瀉,病患可能一天拉10到20次以上,因此十分容易脫水,進一步產生抽搐、休克、腎衰竭等現象。若在衛生環境及醫療照顧較差的落後地區,幼兒甚至可能因嚴重脫水、缺乏電解質致死。


10個就能感染 傳染率非常高


吳宗儒表示,高頻率的水瀉是輪狀病毒腸胃炎的最大特色,家長們看到此症狀就該小心了。相較起來,細菌型腸胃炎較少有嘔吐現象,大便常見血絲黏膜,腹痛也較為嚴重。而諾羅病毒腸胃炎則是嘔吐腹瀉一起發生,約兩天就會好。


輪狀病毒經由糞口接觸傳染,但相較起沙門氏菌需要數萬個才會感染,輪狀病毒只需10個即能感染,因此傳染率非常高。病人第一次感染後會產生抗體,第二次感染時症狀較不嚴重,但病人仍有可能成為帶原者。


口服疫苗預防 半歲內黃金期


吳宗儒表示,目前較有效的預防方式是輪狀病毒口服疫苗,且出生後6個月是黃金接種期。根據研究結果,輪狀病毒感染率與國家公衛相關性不高,因此改善衛生環境幫助有限。目前有兩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都是自費。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69








********************************************************************************

天氣漸涼,輪狀病毒蠢蠢欲動

育兒生活 10月號 NO.269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 小兒科主任 裴仁生
過了中秋節,天氣漸冷,幼兒腸胃炎的頭號病原──輪狀病毒也開始蠢蠢欲動。今年八月,兒科學新進展〈Advances In Pediatrics〉期刊有一篇輪狀病毒的回顧性文章,讀完之後,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



幼兒腸胃炎的頭號禍首
在溫帶國家,輪狀病毒肆虐於秋冬季節;在熱帶國家,集中於秋冬的趨勢較不明顯。世界上,每年因輪狀病毒感染而出現腸胃炎的病例數大約1億1千400百萬〈事實上,幾乎每個幼兒到5歲,都至少得過一次輪狀病毒腸胃炎〉,造成了240萬次住院案件,甚至有52萬7千位小於五歲的幼童死於輪狀病毒腸胃炎,這其中的85%發生在開發中國家居多的亞洲與非洲。在美國,即使醫藥進步,得到輪狀病毒腸胃炎後,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機率要找醫師求助,有五十分之一的機率要住院,甚至有兩百分之一的機率會走向死亡,每年美國因為輪狀病毒腸胃炎的醫藥支出大約高達十億美金。由此可知,輪狀病毒肆虐廣,甚至造成嚴重病情,不容輕忽。
輪狀病毒的散播
以口糞感染為主,飛沫傳播次之,只要10~100隻病毒,就足以致病。發病前兩天到發病後十天,糞便中都有輪狀病毒存在。輪狀病毒污染環境後,甚至可以存活數週到數月,造成防疫的困難。輪狀病毒也會侵犯人類以外的其它哺乳動物,但是沒有確切的證據證實可以由動物傳給人。由於五歲前大多都得過輪狀病毒腸胃炎,大人再度被感染後,大多沒有症狀,但仍可能傳播病毒讓沒有保護力的幼兒發病。
輪狀病毒腸胃炎的表現
輪狀病毒經口進入人體後,假使幼兒沒有口服疫苗,又是初次感染,經過不到48小時的潛伏期,就開始出現症狀。症狀從輕微拉肚子,到嚴重上吐下瀉,甚至脫水抽搐而死亡均有可能。一般而言,患童有輕微發燒,只有少數是高度發燒,30~50%的患童有咳嗽與鼻涕等感冒症狀,80~90%的患童有嘔吐,嘔吐症狀平均只持續一天,之後幾乎百分之一百的患童會拉肚子,常常一天拉10~20次,拉肚子持續的期間大約是3~8天。輪狀病毒腸胃炎比其它病原菌造成的腸胃炎更容易造成脫水的合併症。假使再次感染輪狀病毒,大多數症狀比初次感染時輕微。文獻中也提及,感染過兩次輪狀病毒腸胃炎之後,就不易再得到嚴重的輪狀病毒腸胃炎了。
輪狀病毒感染後容易造成小腸絨毛受損,絨毛上的乳糖酶剝落,乳糖的吸收會受到影響。有些病童急性腸胃炎的症狀緩解了,仍然長時間輕微腹瀉,很有可能就是輪狀病毒造成的次發性乳糖不耐症,需服用止瀉配方〈即不含乳糖的配方〉一段時間,腹瀉症狀才會改善
哪些人容易得到輪狀病毒腸胃炎?
3~24個月大的幼兒,是最容易因為輪狀病毒腸胃炎而脫水的族群〈小於3個月的幼兒,不管是經由胎盤或是乳汁,有媽媽給予的抗體,能提供些許保護力,反而不易受到輪狀病毒侵犯〉。早產兒血液中媽媽的抗體較少,仍是輪狀病毒腸胃炎的高危險族群。免疫機能低下,包括器官移植後、免疫T細胞不足或是嚴重複合型免疫機能低下〈即SCID〉,即使是成人,仍有輪狀病毒感染後的嚴重案例發生。
輪狀病毒腸胃炎的處理
若是輕微到中度的脫水,給予口服電解質水溶液〈杏一或維康等連鎖藥妝店有販售〉,每公斤體重給50~100cc,於4小時左右喝完。若是嚴重脫水,或是嚴重嘔吐無法進食,那就只好靠點滴幫忙了。至於藥物的選擇,止吐藥不需常規給予,而文獻又證明抑制腸胃蠕動的止瀉藥不能給,目前公認有效的就只有益生菌了。
如何預防輪狀病毒
含氯漂白水可以殺腸病毒,但是對輪狀病毒無效。雖然用肥皂洗手只可以移除手上75%的病毒,勤洗手仍是公認單一最有效減少輪狀病毒散播的方式;肥皂洗手後再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消毒,效果則更佳。對於病童可能接觸的環境,95%的酒精消毒是必要的。2006年之後,我們多了個選擇,那就是口服疫苗〈目前有兩種,要在幼兒32週大之前口服兩劑或三劑〉來預防輪狀病毒腸胃炎,有了疫苗的保護,可以讓幼兒接觸輪狀病毒之後,幾乎不會出現嚴重需住院的腸胃炎案例。只可惜至今輪狀病毒疫苗仍是自費,期待台灣的經濟更繁榮,讓所有的幼兒都能享受到醫藥進步的果實。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2012年10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