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青少年很難抵抗負面的影響,在處理壓力、孤單和社交上也會面臨困難而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專家指出,情緒的管理對孩子不論在學業或各方面的表現相當重要,不過,要增強孩子的情緒智商,父母本身就必須先具備。
在美國舊金山灣區創設非營利組織「子衿學習成長中心」的錢琪君指出,哈佛學生曾做過一個研究報告,結論顯示智商(IQ)無法預測人生的成功。
以往心理醫師用智商測試來衡量智力的高低,不過智商評估只確定了對於語言和數學問題的反應速度。雖然,聰明的人會比一般的人更具有創造和成功的傾向,但是高智商並不能保證什麼,心理學家們宣稱「情緒智商EQ」比「理性智商」更會導致成功。
錢琪君引述史丹佛大學教授默非博士的話指出,他常遇到史丹佛等名校的一些學生無法接受失敗,只要成績不理想,便會造成極大壓力。當默非博士試圖鼓勵學生「你可以從失敗中學習」時,學生們並不相信他。而且,還有一些史丹佛、哈佛、東京大學的學生,因為有父母的壓力而失去努力的動機。
錢琪君表示,要增強孩子的情緒智商,要先教導孩子了解、管理、表達他們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要去了解他人的情緒,情緒智商還包括要有能力擁有「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以及有能力把自己帶往樂觀而自信的方向。
錢琪君說,具有了解別人感受能力的成年人也會比較成功,因為他們了解他人的感受,會是個好男朋友、好女朋友、好配偶、好的同事,以及好老闆,因為他們了解員工的感受並且知道員工需要的是什麼。
********************************************************************************
EQ思考法與提升競爭力
一、何謂EQ思考法?
(一)IQ高低已不足以代表個人成就
高IQ通常有較高職業,但不等於一定有較高成就;學業成績優異並不保證比較會處理人生問題;高IQ不一定與幸福快樂成正比;現代教育只重學業(智力),忽略個人命運的【性格特質】
(二)EQ:Emotional Intelligence(EI)情緒智慧→情緒(E)智商(IQ)→EQ
【認識自身情緒】情緒的本質是EQ的基石,了解自己,掌握感覺
【妥善管理情緒】擺脫焦慮與不安,自我安慰,走出低潮,重新出發
【自我激勵情緒】集中注意力,發揮創造力,情感自制力,保持高度熱忱是一切
【成就的原動力認知他人情緒】具備同理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利他精神
【人際關係管理】是技巧更是藝術,提升人緣、和諧力、領導力
(三)高IQ與高EQ之區別
1.高IQ型:誇大可笑的知識份子,知識的巨人生活的白痴
【男性】具廣泛知識上的興趣與能力,有抱負有效率,個性呆板頑固,自我壓抑,一絲不苟,面對性與感官享樂無法自在,疏離淡漠。
【女性】具廣泛知識與美學上的興趣,對自己的智力充滿信心,善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好沉思,易焦慮,較內向,不易公開表達憤怒。
2.高EQ型:知識豐富,社交能力佳,會生活的人
【男性】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憂思,對人對事容易投入,正直富同情心,感情生活豐富,自處或處人都能怡然自得。
【女性】能直接表達感受,富自信,覺得生命有意義,和男性一樣外向合群,善於調適壓力,容易結交新朋友,能表現幽默的創意,能坦然享受感官經驗。甚少覺得焦慮、不安、愧咎或陷入憂思。
(四)提升EQ亦即提升人際智能
【組織能力】兒時遊戲的帶頭者──未來具領導力的傑出人士。
【協商能力】能為同伴排難解紛──未來談判協調高手。
【人際聯繫】能具備同理心──要善體人意(不只是上意)。
【分析能力】對人對事平衡分析
(五)決定性格特質與人際智能的因素
血型、生肖、星座、八字、面相……
二、用EQ思考法提升競爭力
(一)EQ的單位成本效益
【去除低EQ現象】看不見的成本付出,如士氣低落、上司傲慢或火爆脾氣、下屬受欺壓、單位間互相抵制、人為意外增多、員工流失等。
【建立團體EQ】即成員間人際和諧程度,IQ是所有成員才華與技術的總和,IQ的高低決定團體表現的差異,但團體EQ能相輔相成。
(二)行政管理的二種層次
【形而下的IQ管理方法】較簡單,如人事管理、物料管理、倉儲管理、財務管理、業務管理、資訊管理等等,多年來已有各自完整之流程與制度,任何單位只要能細心執行,就能成功。
【形而上的EQ管理理念】較難,它是一種智慧、體認、眼光、胸襟、前瞻、決策及經驗累積。形而上之管理理念才真正是發揮EQ極致之所依。
(三)「優」與「適」之EQ管理觀念
優(Excellence)指優秀、卓越、傑出、高品質、高效率、科技化。
適(Compatibility)指適宜、並存、相容、合適、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優適管理」是決策者所該具備的思維條件,它不是單位內部形而下的管理制度,而是思想性的、有機的、整合的,適用於「人事時地物」五因素,且具有前瞻性與國際性之人格特質,能提昇企業生命力之EQ管理思考法。
(四)提升競爭力的七大要素
1、要有卓越的領導人
領導能力是創造競爭力之要素,卓越之領導者可以激發每一成員之優點,創造積極向上之風氣,排除萬難以達成目標。
2、熟練又負責的各級主管
每位主管都必須能激發部屬,自己處事必須公允與熱忱,鼓舞並欣賞部屬之成就,並給予適當獎勵。
3、有效率的員工
員工各得其所,重質不重量,主管階層須以高標準選擇能力特優之人才,賦予適當薪資,才能吸引有能力之人來投效。
4、組織與運作之單純化
組織的結構應儘量簡單、富有彈性、易於變化,以達成有效運作之最少層次為原則。
5、給予具挑戰性之任務
必須將不同工作交付適當的人去處理,才能使其充分發揮所長。
6、有目標之計畫與控制
有效地利用團體資源,控制方法必須簡單、有效、具時效性、低成本,並要定期檢討其效率。
7、人性化的潛能訓練
一般單位習於舉行不同層級的管理訓練,但最重要的是要讓員工有激發人性的潛能訓練。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y12435/article?mid=99&next=60&l=f&fid=6
******************************************************************************
如何面對強烈的情緒反應
孩子強烈的情緒反應常令父母生氣,難以忍受,但也代表著孩子對父母的信心,他希望父母能因為他的憤怒或哭泣而改變。一個失去信心的寶寶是不會生氣的,他只會停止想望,或是用悲慘幻滅的方式哭泣,或開始用頭撞枕頭,撞牆壁或地板,用各種方式傷害自己。
孩子大哭大鬧時,仍維持心平氣和,是需要修練的功課。父母平靜的情緒,有助於孩子穩定自己。孩子在情緒之下,往往已經喪失自我控制能力,這時,外在的力量就相對重要。如果父母被孩子強烈的情緒和哭鬧的噪音激怒,也出現情緒反應,和孩子之間會彼此影響,讓情緒一直升溫,到最後則以嚴厲的體罰做為結束,這不是一個好的處理方式。
平常可以教孩子學習用正常的語言表達來溝通他的想法和感受,降低音量,不需要哭泣,用語言表達代替哭鬧。當孩子做到時,家長就要立即反應,給予增強。孩子要學會不必用激烈的方式,父母就可以聽到而有所回應,而且不是因為他的大聲哭鬧,父母就會妥協。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學會成熟的情緒反應方式,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和練習,孩子自然會形成情緒反應的正向迴路,從一個小野人,變成一個小紳士、小淑女。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經常會在傍晚出現情緒失控的情形。因為孩子在學校裡,已經為了配合外在的要求和作息,用盡了所有的適應能量。看到父母之後,自然有許多情緒想要宣洩。這時,媽媽說A,他就要B,媽媽說B,他就要A,說穿了,只是故意找機會發發脾氣。這時候就不要再和孩子爭論或講道理,也不要再安排耗費精神的活動,因為孩子已經累了,而且情緒也已經氾濫,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鬧什麼情緒。晚上的時光,最好能規律、輕鬆的度過。
反應強度強而且堅持度高的孩子,會需要很長時間的宣洩情緒,常常無法快速轉移情緒。因此,可以提供他一個空間,好好哭個夠,接納他的情緒。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傷心,我就在你旁邊,等你哭完了,隨時可以來找我。如果你需要抱抱,可以隨時告訴我。」如果孩子已經明顯失去控制,請不要放任他自己收拾情緒,要幫助他整理內在狀態,提供結構化的外在情境安撫情緒,如,「來,你已經哭很久了,我們一起出去走一走,去喝杯水。」轉換情緒,也同時重新找回父母的控制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bcmay99/article?mid=1438&prev=1441&next=1436&l=f&fid=17
******************************************************************************
對付孩子的任性有高招
孩子任性帶有普遍性,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要想讓孩子改掉任性的壞習慣,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態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見不同,也要避開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時候,不要胡亂批評,更不能打罵了事,而應因勢利導,耐心地講道理,給孩子說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的道理; 3.轉移孩子注意力是解決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著要養狗,可帶他到公園去看猴,頑皮的猴子會把孩子的興奮點轉移開,使他從任性中解脫出來。 4.必要時來點“懲罰”。如孩子哭鬧得實在不像話,可以採取冷處理的辦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鬧了,也要繼續“冷淡”他一段時間。待他沉不住氣主動搭 訕著接近大人時,父母應抓住這個時機,指出他任性的無理之處,讓他保證再不這樣做。只在這個時候,父母的批評才是有效的。 |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59023&next=59022&l=f&fid=78
***************************************************************************
*寶寶脾氣壞有原因!
採訪/陳姵樺
諮詢/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輔幼中心主任涂妙如
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江國樑
攝影/彭鏡蓉
有些寶寶一餓就大聲哭鬧,給吃後還頻頻啜泣;有的寶寶則肚子餓、尿布濕,也表現不明顯。怎麼同樣是3、4個月大的孩子,個性卻差這麼多?到底問題出在哪呢?
家長們在帶孩子時常會有這樣的經驗,有的孩子睡眠與吃飯時間規律性高又不常吵鬧,且哭鬧的強度與頻率比較低,這種小孩多半家長會評價為很好帶養;但有的孩子可能一肚子餓或尿布濕,就會馬上大哭大鬧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這時若碰到較急性子的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鬧,脾氣很壞、很難帶養。
事實上,寶寶的脾氣好不好是天生氣質、父母教養方式以及後天環境三者交互影響形塑而成,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天生的行為特質,才能給予適配性的教養方式。
如何了解孩子的先天氣質?
寶寶從一出生就帶著自己天生的氣質與個性來到這個世界,所以即便是剛出生的孩子,就會顯現出自己特有的個性。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涂妙如指出,一般評估寶寶是屬於磨娘精型或是好帶型,會用下列9大氣質評估項目來觀察:
1.「規律性」:有的寶寶吃飯睡覺都很定時;但有的則睡得少、活動量大。
2.「反應強度」:有的寶寶肚子餓就馬上大哭;有的則是小小聲的哭。
3.「反應閾」:這個項目主要是觀察寶寶受外界刺激時多大的強度會被影響,有的寶寶是稍有聲響就會驚醒,即屬於「反應閾」低的孩子;反之,有的寶寶怎麼吵都可以繼續安穩的睡覺,即為「反應閾」高的孩子。
4.「趨避性」:這個項目主要是看孩子對於初次接觸的人事物,所產生的行為反應。趨避性接受的孩子對於新的事物充滿好奇、想去探索;反之,趨避性退縮的孩子,對於新的副食品可能拒絕進食,或者遇到陌生人會拒絕接觸或煩躁不安。
5.「適應度」:「趨避性」主要是觀察孩子對人、事、物第一次接觸的反應,而「適應度」則是觀察孩子第一次接觸之後的行為反應。適應度高的孩子,進入一個新環境,可能只要幾分鐘就能適應;適應度低的孩子,可能過了很久還是對新環境顯現出害怕的模樣。
6.「活動量」:有的孩子睡得少、愛活動,對安靜的家長來說就會覺得難帶。
7.「堅持度」:堅持度高的孩子可以玩一種玩具10分鐘以上;家長說不可以做的事,教導多次仍無效。反之,堅持度低的孩子,玩玩具不到1分鐘就另換別的玩。
8.「情緒本質」:有的寶寶經常表現出正向情緒,如快樂、友善,就算略有受傷,也表現得安靜;而負向情緒多的孩子,正要入睡或睡醒時常會哭鬧,身體不舒服時更是煩躁不安。
9.「注意力分散度」:這個項目指標高表示寶寶容易分心;指標低則是個注意力集中的寶寶。
每個寶寶在這9個項目中有的強、有的弱,綜合這些強弱就是寶寶顯現出的天生個性,如果多數項目是屬於強度較強的,比如說睡眠不規律、肚子一餓就大哭、稍有點外界刺激就鬧,大多會被成人貼上壞脾氣的標籤。
嬰兒時期愛哭鬧,以後壞脾氣?
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江國樑表示,1歲以前的嬰兒整體狀態還處於以吃喝拉撒睡等生理上的需求為主,加上因語言尚未發展成形,所以哭是寶寶此時期的語言;另外,這個時期的寶寶以生氣、高興、悲傷、驚訝、害怕等基本情緒為主,反映出的負面情緒多數與生理需求有關,所以面對嬰兒時期的哭鬧,家長應該容忍度高一些,並且要立即適當回應寶寶的哭鬧,觀察寶寶是肚子餓、尿布濕或是想引起家長注意,因為情緒是可以被教育的,受到愛與關懷的寶寶,會慢慢朝向正向情緒發展;若時常被忽略,則會讓孩子日後情緒更加負面或退縮。
等到寶寶約1歲半至2歲左右,就會出現像是害羞、忌妒等較複雜的情緒,也會開始判讀、學習與模仿大人的情緒,並有可能意圖的用生氣、哭鬧等方式,來得到想要的東西。
不過專家也表示,壞脾氣其實很難有明確的定義,而且除了孩子天生的氣質外,其情緒也受到與家長互動時產生的各種好壞交替的影響,所以孩子是不是脾氣很糟,並不能依照某幾個狀況就下評論。
孩子經常顯現負向情緒的原因
1歲之前的寶寶最易因生理需求不滿足而生氣,江國樑醫師表示,若此時寶寶的哭聲沒有引起大人的關注,在缺乏愛與關心,且其基本生理需求常被忽略的情況下,寶寶的情緒會逐漸往負面發展。
而待寶寶1歲之後若依然還是動不動就生氣,這除了與先天氣質有關外,孩子與家長平日的互動狀況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前面有談過情緒是可以被教導的,所以爸媽若是沒有適時糾正孩子負向的情緒,或是以同樣負面的情緒來對待孩子,就會讓孩子的脾氣愈來愈糟。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在賣場吵著要買玩具,家長因為怕吵就立即買下玩具,久而久之孩子就學習到只要吵鬧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這反而增加了孩子生氣的強度與頻率。
壞脾氣寶寶~爸媽的應對方式
.1歲以前
A.正向情緒的示範。涂妙如副教授表示,面對這類型孩子,爸媽平時應經常對寶寶笑,或進行一些愉悅的活動,例如唱唱跳跳等等。
B.寶寶出現正向情緒時需鼓勵。如此可以更加強化他的正向情緒。
C.冷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若寶寶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千萬不要用責罵的方式對待,應該讓寶寶安靜一下,以冷處理的方式削弱寶寶的負向情緒。
.1歲以後
待孩子再大一些,1歲以上的孩子要如何改善呢?
A.家長的態度很重要。以上述買玩具的例子,當孩子在賣場吵鬧不休堅持要想買玩具時,家長應先穩住自己的情緒,並用溫柔堅定的語氣與孩子溝通,告知孩子吵鬧是要不到玩具的。
B.預先提出警告。有鑒於孩子可能會在玩具店裡吵鬧,做爸媽的當下一次預備要再前往玩具店時,可預先告知孩子即將前往的地點,且前往的目的為何。譬如去玩具店是為幫別人選禮物或只是逛逛,不會購買禮物給孩子,如果孩子能配合,而不再吵著要買玩具時,家長就應對他的行為給予鼓勵,讓孩子的情緒慢慢朝正向發展。
C.教導需一而再、不厭其煩。剛開始實行時,孩子無理取鬧的強度還是會很高,但等施行一段時間後,爸媽便會發現,孩子慢慢地會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生氣的強度與頻率也減少許多。
江醫師也指出,父母的教養態度最好一致,明確且是非分明的教導是很重要的,加上軟性的抑惡揚善等來調整兒童不當的行為。當孩子出現負向情緒時,家長千萬不要用激動的情緒去應對,這樣會更強化孩子的壞脾氣,建議可以在孩子發完脾氣後,溫柔且耐心的告知他這樣的行為欠妥當,且也不能換來爸媽的妥協,只會讓爸媽難過而已。
教孩子管理情緒的方法
例如:當孩子生氣時,父母可問孩子「你在生氣嗎?」直接讓孩子知道他現在是處於什麼樣的情緒中,當孩子能理解自己的情緒後,也才能理解別人的情緒;之後家長可接著說:「我知道你在生氣,讓我們都安靜一下」,這主要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是被理解的。此時可以給孩子喝杯水,請孩子坐在舒服的小椅子上休息緩和一下,而大人也可藉著深呼吸10次或到其他房間緩和自己的情緒,等雙方都心平氣和了,就可以親子對談,並試著了解孩子生氣的理由。
當孩子說出生氣的原因,家長可以試著問:那怎麼樣可以讓自己不生氣呢?誘導孩子說出心中的感受與需求,家長再根據孩子的需求,告知自己的想法。不過這種溝通方式是不會一次就見效的,需要長期多次溫柔堅定的溝通,孩子才能學會用較溫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抒發情緒的小遊戲
能有管道宣洩憤怒的情緒是件好事,江國樑醫師表示,家裡可以預留一個屬於孩子的心情角落,也就是在此空間裡,孩子可以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樂趣。所以當孩子生氣發怒時,爸媽可先請孩子到他的心情角落安靜一下,也許可藉由畫圖來抒發情緒,或者玩玩具來轉移情緒;之後家長再進入孩子的心情角落,說說故事陪伴他或是玩角色扮演遊戲,把生氣的情緒藉由演戲發洩出來。
涂妙如副教授也表示,黏土與捏麵糰都是很好的抒發情緒遊戲,而能發出聲響的敲擊樂器,也可當作孩子情緒發洩的出口。面對尚未有語言能力的嬰兒,則建議爸媽可用嬰兒按摩或唸唱兒歌等方式來抒發寶寶的情緒,在舒服的按摩帶動下,可以緩和寶寶激動的情緒,而有押韻的兒歌則會讓寶寶擁有好心情。
至於如果孩子在家中上演哭鬧劇碼時,建議爸媽先轉換環境,讓孩子情緒和緩下來,像是出去散個步,看看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小動物可轉移情緒;或是準備孩子愛吃的食物,也可讓孩子心情轉好,但若是媽媽與孩子雙方都在生氣,那最好換爸爸來接續溝通的工作。
陪伴、安撫、溫和理性的溝通方式,可幫助孩子度過發脾氣的當下。平常也可以多唸一些跟情緒有關的繪本,用說故事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他可以生氣,但生氣時不可以用哭鬧方式傷害自己,同時藉由故事中的人物,告知孩子生氣時該怎麼做。
《Mami Home媽咪窩》.
2011年/3月號
(資料來源:BabyHome 編輯 提供)
****************************************************************************
6種反應讓EQ愈來愈差
EQ
EQ
是情緒管理的能力,人類的情緒是必然且必要存在的,但多數父母過度關切孩子的幸福,很希望孩子不要生氣,他就可以不生氣了,但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於孩子的情感成長未必有幫助。許多父母面對孩子的情緒最常有的反應是以下6種:
1. 不聆聽孩子的情緒。
2. 漠視孩子的情緒,過度權威的命令和指揮。
3. 覺得情緒是要被藏起來的。
4. 認為正面的表達都是不恰當的。
5. 父母經常以指責或是羞辱孩子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情緒。
6. 不肯定、不鼓勵孩子。
父母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常常不處理情緒,或是覺得情緒是不重要的,長久下來,孩子就會跟自己的感受愈來愈遠,但是疏遠並不代表情緒消失了,其實感受還是在 的。但是,人一定要感知自己的情緒後才有辦法處理,所以,當家長否認孩子的情緒時,不但造成孩子不被尊重的感覺,也會使孩子感到混亂,覺察情緒的能力退 化。例如:要出門時,家長要孩子多加一件衣服,孩子說:「不要,我好熱!」家長卻用很兇的口氣回答:「哪裡會熱,今天冷的要死!」事實上,孩子有自己的感 覺是正常的,家長如果能夠換個語氣說:「可能你不覺得冷,但是你至少把外套帶著,等下如果冷了可以穿上」,那麼孩子不只感受到被尊重,也感受到父母對他的 關心。
另外,就是常用指責或羞辱的方式責罵孩子,而不是帶孩子反省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怎樣的後果,這樣的教育方式是無法為孩子的EQ成長提供沃土。另外,不鼓勵也是原因之一,但又分為兩種態度:一種是孩子已經有不錯的表現,還會拿更好表現的孩子跟他比較;另一種則是過度保護,太多的分析和教導讓孩子沒有機會在合理的範圍內,自己嘗試和學習,這樣對EQ的成長反而是不好的。
資料來源http://www.imsuperbaby.com/archives/category/psychology
*******************************************************************************
*******************************************************************************
3大方法聰明處理情緒
1.
面對負面情緒1.
家長最直接感受到困擾的通常是孩子的負面情緒,事實上,負面情緒並非全然不好,楊俐容認為,孩子感受到害怕才會知道要注意安全;孩子懂得羞愧才會知道有些事 情是不對的;有難過的經驗,才能同理他人的悲傷。所以負面情緒是人類很重要的反應之一,但是如果處理方式不當,就會為周遭的人帶來困擾,一般來說,家長總 是第一個被困擾到的人,但是,如果家長能夠體認:當孩子碰到負面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最好的時刻,並以了解、同理、接納和引導帶領孩子面對負面情 緒,孩子就能了解負面情緒並非不好,並學會面對問題、克服困擾、表達和恰當地處理負面情緒。
2. 給情緒正面存款
往往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認為只要孩子不吵,日子就這樣過了,但是生活中有許多深刻的正面感受,父母卻未必會去體驗和強化,因為當孩子的情緒是正面的時候,父 母不會感覺困擾,所以也就沒有想到要特別強化。專家提醒家長,生命價值感建立在正面情緒經驗上。她認為,每個人都有一本情緒存款簿,正面情緒就是收入,負 面情緒就是花費,正面情緒的經驗愈多,負面情緒就能處理得愈好。如果一個人對於生活沒有正面的評價,覺得活著一點意思都沒有,當然對解決生活中的難題也是 興趣缺缺。但是正面情緒並非是像孩子愛吃麥當勞,就帶孩子去吃這般淺層的快樂,而是更為深層、正面的情感,例如:讓孩子感受自己是被愛的、被了解的、了解 自己是可以有所貢獻的,雖然孩子年紀很小,當他想幫家長做事的時候,請家長肯定孩子,並常帶孩子接近大自然,豐富孩子的知覺,如此便能厚植孩子快樂的情感 存款。
3. 學會忍耐與等待
專家認為,3~6歲 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學習忍耐及等待,也就是培養孩子忍耐,等待一下,以期得到更深刻的滿足態度的關鍵期。至於父母如何引導,將影響孩子後天自我克制機制的發 展。成就表現與人際關係都和忍耐及等待有關,以學習為例:即使非常喜愛學習的孩子,也一樣會對求知的某些過程如寫字感到枯燥乏味,但是當孩子認真的學會這 個字而開始可以閱讀文章的時候,他從閱讀所得到的樂趣,正彌補了之前的忍耐與等待得到充分的回報。
資料來源http://www.imsuperbaby.com/archives/category/psychology
******************************************************************************
******************************************************************************
如何加強孩子的情緒管理,提升EQ?
撰文/徐儷瑜(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麥克DO科學-16
|
|
兒童階段是EQ養成教育的關鍵期,EQ高的孩子情緒穩定、充滿信心,身體健康及學業成績較優良。只要父母願意付出耐心、愛心和信心,幫助孩子努力練習,父母和孩子的EQ都會一起成長、進步。
「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愛生氣!」「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講不聽,愈叫他,他愈故意!」「為什麼別人家的小孩這麼大方、有禮貌,我家小孩卻膽小害羞!」這是許多父母的心聲,除了希望自己的小孩功課好、考第一之外,大部分的爸爸媽媽也期盼孩子EQ高,受人歡迎,讓人喜愛! EQ的五種能力 什麼是「EQ」?所謂EQ(情緒智商),源自IQ(智力商數),最早是由丹尼爾˙高曼所提出,指的是我們對自身及他人情緒的認知及管理能力,心理學家彼得˙沙洛維認為
情緒智商包括下列五種能力:
1.了解自己的情緒:能夠察覺、辨識,並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現在的情緒狀態,如:講話變大聲,表示我生氣了;很想哭,代表我很難過……等。 2.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當察覺自己的情緒後,進而表達正向情緒,以及調整負向情緒,而非壓抑、否認,或直接發洩負向情緒,造成自己或他人的傷害。 3.自我激勵:當面對挫折壓力時,能夠勇於面對,克制衝動、容忍一時的失敗沮喪,轉換成正向力量,更加積極努力。 4.了解他人的情緒:能夠設身處地的體會他人的感受,包括察覺、辨識及表達對他人情緒的了解,此即同理心能力。 5.妥善處理人際關係:能肯定並分享自己及他人的正向情緒,且聆聽、接納他人負向情緒,以理性、感性兼具的方式處理人際衝突,化解糾紛。 EQ高的孩子較易成功 研究發現具有高EQ的孩子,情緒穩定、充滿信心、不膽怯、樂於與人親近,凡事可以講理、懂得並尊重別人的情緒感受,且能夠互助合作,而高EQ的兒童也比低EQ的兒童,身體健康及學業成績都較優良,和同學老師相處融洽,少有行為問題,遇到挫折時也比較會安慰自己,恢復信心再度出發。研究者發現成功∥80%EQ+20%IQ。 然而EQ並不完全來自天生或是遺傳,它是可以訓練培養的,EQ∥20 %天生+80%後天,特別在兒童階段更是EQ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在《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中曾提及,史丹佛大學曾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將兒童單獨留在房間中,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讓他們選擇要馬上吃掉或忍耐15分鐘,如果願意等待,就可以再得到一塊棉花糖。結果十年後的追蹤發現,能夠延遲、等待的小孩,長大後,在學業成就或人際關係方面,都比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優秀。這個研究顯示了在童年期培養EQ的重要性。 如何提升孩子的EQ? 那麼要如何提升孩子的EQ呢? 1.首先,父母本身先要做好情緒管理,才能成為子女的學習楷模。夫妻之間、親子之間若有意見不合,應理性溝通,同理對方感受,尋求衝突背後的共同點進行協商。 2.其次,教導孩子辨識並了解自己的情緒。例如和孩子玩「情緒臉譜」的遊戲,準備畫有各種表情的臉譜,讓孩子辨認每個表情代表什麼情緒,並和孩子討論,他在哪些情境下、跟哪些人、做哪些事情會有這些不同的情緒,讓孩子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 3.肯定並接納孩子的負向情緒。許多父母看到孩子哭了,特別是男孩子時,會叫他「不要哭!很丟臉!」或是當孩子生氣了,父母會說「不可以生氣!」經常否定孩子的負向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不發則已,一發不可收拾。父母應鼓勵孩子將心事說出來。接納孩子的負向情緒並不等於接受他的負向情緒,但先傾聽了解孩子的情緒之後,才能和孩子討論如何調控情緒。 4.教導孩子解決問題。許多孩子情 緒失控,是因為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於是就生氣、打人、大叫等。父 母可以利用「情緒紅綠燈」來教導孩子,例如當他很生氣時,代表現在是亮紅燈,應該先停下來,不要採取任何行動。等他不這麼生氣時,便代表是黃燈,可以想一想發生了什麼事、有哪些解決的辦法,和孩子一起腦力激盪,想出各種解決方法,再逐一討論每種方法的可行性。等想通了,也不再生氣了,代表亮綠燈,下次就可以選擇可行的方式,採取行動。 5.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現在許多孩子都在父母的寵愛下長大,較保護自我、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設身處地體會別人的感受、想法,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孩子思索「當你這樣做、或這樣說時,你想對方的心情是什麼?」如此則能提升孩子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也能增進孩子的人際敏感度,有助於人際關係。 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方式有許多,只要父母願意用心,耐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以愛心和信心不斷吸收新資訊,努力練習,相信父母和孩子的EQ都會成長、進步。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893&prev=19895&next=19892&l=f&fid=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