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0~3歲嬰幼兒潛能開發

少子化的現代,每個家長都擔心自己家的寶貝落居下方,希冀孩子能贏在起跑點上,也因為如此,坊間許多強調可「開發幼兒潛能」的機構孕育而生。想省錢的父母親,不一定要帶孩子去機構學習,如能依循專家的建議,與孩子進行各項替代遊戲,一樣可以達到激發孩子潛能之妙效;若決定要讓孩子去上相關課程,爸比媽咪首先必須清楚自己的孩子發展狀況,並尊重其意願,才不會揠苗助長卻不自知。
採訪陳逸馨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廖皇閔 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幼保科專任講師 楊琳
(依筆劃順序排列)


依發展階段不同,孩子所需要的刺激也不一樣,家長應瞭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到達哪裡,再予以適當的教養、進行適宜的活動。而在為孩子選擇潛能開發課程之時,切忌以自己的想法去決定孩子該上哪些課,應帶著孩子多聽、多嘗試,孩子也才能在遊戲中快樂的學習、成長!


淺談嬰幼兒發展


發展指的是個體自有生命開始,其生理(如身高、體重)與心理上(語言、行為)的改變。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幼保科專任講師楊琳說明,發展的改變過程是連續且緩慢的,改變的方向是由簡單到複雜、由分化到統整,條件為受到成熟與學習,及兩者交相作用的影響。生長與發展最大的不同在於,生長係指量的增加,發展則為質的增加。

一般來說,可將發展分為下列四個時期:
1、產前期:從受精到出生為止
2、嬰兒期:從出生到滿兩歲
3、幼兒期:從滿兩歲至滿六歲(又稱之學齡前期或兒童前期)
4、兒童期:六歲至十二歲
Look!0~3歲嬰幼兒發展概況


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廖皇閔表示,人類的大腦約三歲就發展完成,因此這前三年可說是孩子發展的黃金時期,以下分述一歲前、後嬰幼兒之需要:


一歲前的Baby


約一歲之前,由於孩子的動作能力還無法完全的獨立行動,未能自行去探索環境,而在心理發展層面上,此時正處於依附照顧者的階段,因此父母親的角色主動要多於被動。提醒家長們,主動提供多感官系統刺激者,最好是父母親本身,而非外傭或是爺爺奶奶,更不是昂貴的玩具或教具。這時期的幼兒需要良好的依附關係,有了好的經驗,孩子才會相信照顧者,也才有勇氣去探索環境,及具備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因此一歲前的幼兒除了玩具外,更要加強和父母親身體接觸的刺激,這些刺激包括:觸覺、前庭覺、聽覺、視覺……等。
Point1觸覺
觸覺是最早發展的感覺系統,也是最能穩定情緒的感覺刺激,家長不妨多撫摸、抱抱孩子,或是哺餵母乳、幫他按摩。
Point2前庭覺
前庭覺是負責感覺身體動作以及平衡的感覺系統,另一方面又可穩定孩子的情緒及訓練其反應,可謂最有經濟效益的感覺刺激。孩子從一出生就喜歡動的感覺,小小孩喜歡被擁在懷裡搖晃或是走來走去,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被舉高高、或是輕輕的旋轉,也可以坐搖搖馬。
Point3聽覺
增進孩子語言及認知最有效的方式即為加強聽覺刺激,多和孩子說話,孩子可從父母親的聲調中去感受父母的心情;此外,爸比媽咪也可透過說故事的過程,給予孩子聽覺刺激。
Point4視覺
一歲前的嬰幼兒是個大近視,但是他們喜歡看人的臉,特別是父母親的臉孔和臉部動作表情、黑白色的線條或是看著自己的小手揮來揮去。視覺是孩子發展高層次能力的重要感覺系統,未來認識周遭事物或是視覺運動協調的能力,都需仰賴大量的視覺能力。
一歲後的幼兒


這時的孩子動作能力逐漸成熟,已經準備好要去探索環境了,因此父母親的角色要從「主動」慢慢轉變成孩子的避風港或是精神堡壘。家長應提供多樣化以及安全的環境,在孩子的身後鼓勵他,告訴他跌倒了沒關係,只要重新站起來就好。不過在讓孩子探索的同時,必須多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事先滿足他的生理需求(如:餓了、想睡等),孩子才有充足的體力去探究環境。
Point1動作能力
此階段的孩子需要大量動作練習的機會。這些動作包括:大動作和小動作,大動作如:追、趕、跑、跳、碰;小動作如;丟、敲、拆、拉、推或捏。廖皇閔建議家長適時地製造「差一點點」的練習機會,比如說:差一點點就爬上去了、差一點點就拆開了……,如此可增加孩子們的動機和自信心。另外,爸比媽咪也別忘了提供此階段幼兒最符合經濟效益的前庭活動刺激,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孩子們可以開始慢慢坐盪鞦韆、溜滑梯,或是讓孩子躺在大浴巾,爸爸媽媽各抓住浴巾的兩邊搖晃,這不僅能刺激孩子的前庭,更可增進親子關係。
Point2認知能力
一歲半以上孩子,感覺和動作系統都已接近成熟,也開始會說話了,準備發展出更高層次的心智功能,家長可開始試著進行認知能力的練習。這個階段的認知能力包括:分類、記憶、空間概念、數量概念或是解決問題……等。特別強調的是,認知的訓練並不是要求孩子像在學校一樣,要乖乖的坐在位子上學習,若父母親有這樣的期待,很可能會感到失望,甚至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過動或是注意力不足的現象。
小小孩的注意力持續度原本就很短暫,不容易靜靜地坐著學習,爸比媽咪應該做的是,與孩子在遊戲中做動態的學習,例如:在丟小球的同時,可以配合教導孩子認識顏色,或是進行配對、告訴他大小的概念;而在堆疊積木的過程中,亦能教他形狀或是數量的概念……等。
Just do it!順應孩子發展 提供多樣刺激


以上大略說明3歲之前孩子的發展過程,目的在於讓家長瞭解現階段孩子們的需求,並提供其足夠及多樣化的生活環境刺激或訓練,讓孩子在自然中發展。建議想要開發孩子潛能的父母親,不要一味地「趕進度」,僅重視短期的成果與能力,例如:識字、會多國語言或是各式各樣的才藝,而是要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多去培養孩子對事物的動機、耐心、興趣和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也唯有建立這些能力,孩子才有好的適應力去接受未來的各種挑戰。


潛能開發面面觀


楊琳解釋,「潛能開發」一詞指的是提供腦部足夠的刺激,以誘發腦部各個區塊所掌管的功能,隨著身心發展的進程而趨於成熟。想要開發孩子的潛能,就應配合其身心發展,予以適當的刺激。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迦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論,想提升孩子智能的家長,不妨培育他以下八種能力(即八大智能):
1、語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2、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3、視覺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
4、肢體動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5、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6、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7、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8、自然觀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幼兒潛能開發蔚為風潮,why?


從眾多的學術研究結果當中,可清楚地瞭解到0~3歲是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在社會結構和家庭經濟的轉變下,可以全職照顧小孩的父母親並不多。然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從古至今都不曾變過。在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之情況下,父母親會想要用金錢來彌補對小孩的虧欠,讓孩子多上些才藝班或潛能開發的課程,一來可以減輕父母親的照顧負擔,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在短時間內激發孩子的潛能,就這樣造就了許多熱衷於幼兒潛能開發的父母親。
廖皇閔指出,每一種的潛能開發課程背後都有一套理論說法,來讓父母親瞭解甚至是相信課程的效果。課程大致上來說都是強調開發左右腦的功能,也有的標榜可達到全腦開發之效,都些都是想藉由特定的訓練或是練習來開發大腦的功能,例如:學音樂、鋼琴或是繪畫有助於右腦開發;背唐詩、做數學等,則有助於左腦開發。人的右腦偏重於直覺和情緒;而左腦則偏重語言和理性分析。但若將大腦看得那麼單純,那就太小看我們人的大腦了。廖皇閔進一步說明,左腦雖較偏重理性的分析,但想透過訓練數學來開發左腦,這樣的作法是否正確有效?並無法完全劃上等號。


把握4原則 正確選擇合適課程
當然,只要父母親抱持正確及適當的態度去選擇潛能開發課程,這些也是可以彌補爸比媽咪無法全職陪伴孩子的不足。以下便告訴家長,在挑選課程前應注意哪些事項:
Tips1課程活動無法取代親子互動
千萬不要有將教育或開發孩子的責任完全交付給專業人員,而父母親只要負責滿足孩子生理層面需求就好的想法。對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者是父母親、最好的環境就是家庭。無論排多少的活動或是上多昂貴的課程,都比不上爸比媽咪放下手邊的工作、好好的坐下來陪孩子玩的時間,這樣的親子互動才是最寶貴、最值得的。另外,家長也可將課程中的活動適當地帶入與孩子的互動,提升學習效果。
Tips2尊重孩子們的意願
大部分的潛能開發課程,都是父母親「希望」孩子去上,所以為他挑選覺得「適合」的課程,當孩子不願意去上課時,家長們往往為了避免浪費已繳交的學費,而盡力說服或哄騙孩子;或者,有些父母誤以為可藉此訓練孩子獨立,常常把孩子帶進教室後,門一關自己就走掉,任憑孩子哭天喊地也不予理會,心想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讓他哭一陣子他就習慣了。廖皇閔表示,無論讓孩子上什麼樣的課程活動,孩子有意願以及擁有穩定的情緒,才是真正有幫助的,孩子也才會有良好的經驗,因此建議爸比媽咪,多陪伴孩子上他們所喜歡的課程,可別自以為是的幫他決定了所有的活動,孩子不一定會領情喔!
Tips4讓孩子主動學習
積極的替孩子安排太多課程或活動,容易養成孩子被動式學習,只等著大人提供學習的機會。家長千萬要記得,孩子要培養的不是一些短期的成果,而是希望培養孩子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訓練其專注力,所以父母應多空點時間讓孩子獨自玩耍、接觸不同環境及給予主動探索的機會。
Tips5穩定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父母親的情緒和行為是最容易感染到孩子的,爸比媽咪若將課程時間安排得很緊迫、匆忙,很容易造成孩子緊張焦慮,這樣不安的情緒,可是會阻礙孩子的學習的。父母親的身教和情緒永遠比各類的課程活動都來得重要,「身教重於言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家長們熱衷於幼兒潛能開發的同時,可別忘了注意您自身的態度與行為。
【專家小檔案】


廖皇閔
現職: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學歷: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經歷: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楊琳
現職: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幼保科專任講師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所
經歷:彭婉如基金會保母培訓班講師
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保母培訓班講師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應用學系兼任講師
資料來源http://www.dgnet.com.tw/articleview.php?article_id=2048&issue_id=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