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腸病毒 千萬要留意


【文/謬修】
9月進入秋季天氣轉涼,原本以為夏季威脅孩童的腸病毒有趨緩之勢,沒想到碰到開會旺季,腸病毒71型今年又特別活躍,開學至今,罹患腸病毒的通報案例陸續出現,讓媽咪們不敢掉以輕心!

大班剛開學的安安,才上學一周就碰到學校停課!安安這幾天有點感冒症狀,讓媽咪很擔心,一直追問小兒科醫師:安安會不會罹患腸病毒?

小兒科醫師解釋,今年的腸病毒來勢洶洶,整個夏季的觀察發現,腸病毒71型今年有捲土重來的趨勢!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止,全國已經有135例重症,其中更有死亡案例。

沒想到,腸病毒到了秋季依舊活躍,開學至今還是持續有學童罹患腸病毒通報衛生單位陸續停課。目前停課的學校還是以幼稚園、托兒所為多數,因為5歲以下的兒童是腸病毒最愛找上門的高危險群,所以家裡有幼小的學童,不論是在學校或是家裡,時時都要注意個人衛生。


小兒科醫師提醒,腸病毒麻煩之處在於罹患初期的症狀非常像感冒,孩子會有高燒、咳嗽和輕微嘔吐的現象,但是,如果是感染腸病毒,孩童的手掌、腳和口腔內一定會長小水泡,他仔細檢查過安安的手腳和口腔,沒有發現小水泡的蹤跡,請安安媽咪放心。

不過,安安學校已經停課,小兒科醫師相當認同,「如果孩童已經出現疑似腸病毒的症狀,一定要先就醫,確認病例後通報衛生單位,同時讓校方知道。就醫之後絕對要在家『自行隔離』七天以上,再視身體狀況再決定要不要返回學校!」

至於已經停課的學校,現在也要趕緊消毒喔!小兒科醫師提醒,腸病毒是不怕酒精的,所以一般乾洗手類酒精性消毒產品是沒有辦法對付腸病毒的。校方要徹底消毒,可以用含氯漂白水、約100倍的稀釋,做一般環境的消毒。至於處理過汙染表面,自己雙手也要用肥皂徹底搓揉、沖洗再擦乾,確實不當傳染媒介喔。


當然,環境的傳染實在很難避免,小兒科醫師還是提醒媽咪們,讓寶貝打好健康的基礎才是關鍵!想要腸病毒不上身,和預防感冒相同,孩子要保持運動的習慣,強健自己的體魄,適時補充營養豐富的優質乳品,幫健康打好基礎!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203



童高燒長水泡 小心染腸病毒 【聯合報╱記者高宛瑜/新竹報導】
腸病毒71型今年特別活躍,衛生署統計,到8月止,全國已有135例重症,其中2例不幸死亡。新竹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統計,今年開學至今,已接獲8名學童疑罹患腸病毒的通報,全市共3校4班停課1周。

衛生局指出,目前停課的學校都是幼稚園、托兒所,因5歲以下的兒童為罹患腸病毒的高危險群,提醒學校和家長注意。外出回家時,記得洗手後再接觸家中幼兒。

腸病毒初期症狀像感冒,幼童會出現發高燒、咳嗽和輕微嘔吐,在手掌、腳和口腔內會長小水泡,衛生局建議,腸病毒沒有特效藥,若發現孩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除通報衛生局外,就醫後在家自行隔離約1周,若沒出現重症,多會痊癒。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99




勤洗手 別忘肥皂搓揉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專題報導】

疾病管制局呼籲,勤洗手是杜絕腸病毒上身最好的辦法,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搓揉,沖洗後擦乾,馬虎不得。

腸病毒來勢洶洶,家長更應做好防護措施。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腸病毒感染會不會演變成重症,臨床沒有明確結論,唯一預防方法就是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落實勤洗手,降低感染與傳播機會。

羅一鈞表示,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搓揉,再用清水沖洗,只用水沖,效果並不好。另一個洗手重點是擦乾,很多小朋友習慣洗手後甩手,但病毒可能依附在水分子上,如果不將手擦乾,等於洗手只洗一半。

羅一鈞說,擦乾與未擦乾,防範腸病毒的效果相差100倍之多,另外,酒精對腸病毒無效,不能只靠乾洗手完成個人清潔。

腸病毒主要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染,家長與幼童都應做好個人衛生,並落實生病請假,才能避免腸病毒傳染他人。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94





無典型症狀腸病毒 也要小心傳染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專題報導】

夏天是腸病毒流行期,今年疾管局在春末就開始為腸病毒疫情拉警報。最容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已近3年未大流行,今年來勢洶洶。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說,截至5月28日,累計腸病毒重症病例53例,較前3年同期高出許多,其中52例為腸病毒71型。另外,疾管局監視資料也發現,社區零星檢出克沙奇B3型病毒,還有伊科6型病毒,這兩型病毒多感染3個月以下嬰兒,可透過生產過程感染,對新生兒威脅大。

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提醒,家長需特別觀察不會表達的小小孩,若出現嗜睡、活動力差、肌抽躍、心跳過速、肢體無力及嘔吐等疑似重症病徵,即應及早就醫。尤其克沙奇、伊科病毒造成的症狀並不典型,患者不一定會出現紅疹、水泡等,家長發現不對勁,最好送大醫院進一步檢查。

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李秉穎說,腸病毒可引發多種疾病,感染者不一定出現症狀,或僅出現一般感冒症狀,尤其是成人、較大孩子,症狀較輕微。大人出現感冒症狀,就應避免接觸嬰幼兒,或做好完善防護措施。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說,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多在家,不會生病,但腸病毒傳染性高,孩子間易相互傳染,也可能因玩具沾染病毒,或被父母、大人傳染。

呂俊毅說,極少數感染者併發重症,因腦部、脊髓等中樞神經感染而出現神經症狀,若孩子不如平時調皮,易睡著又叫不醒;身體部分抽筋或肌抽躍,像睡覺時突然被嚇到的抖動;嘔吐及呼吸會喘、心跳加快等,都需要仔細觀察,才能及早發現、及時送醫。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80





強化保護力 不怕腸病毒找上門 文 / 謬修

腸病毒進入疫情高峰期!這個震撼的新聞讓好多媽咪們見面或是在Face Book(臉書)上Po文,都在關注這個威脅幼童健康的話題!五歲的小安疑似感染、小二的葳葳班上也出現零星病例已經停課,大家都好緊張,深怕家裡的寶貝受到感染,真得是憂心極了!

進入五月氣溫飆高,腸病毒的疫情正式進入警戒高峰期!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才公布有多起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幼童出現嗜睡、活動力差、心跳過快,還有紅疹、嘔吐…等重症前兆,由於重症死亡率高達25.7%,怎能不叫媽咪們擔心受怕?

疾管局表示,腸病毒就醫人數急速上升,一進入五月份急診病例就激增3成5,可以說是非常嚇人。根據官方統計資料,腸病毒已經3年沒有爆發大流行了,很多幼兒沒有抗體,才會讓媽咪們更加傷腦筋!

葳葳班上因為出現疑似腸病毒病例,讓媽咪很緊張,她在FB上塗鴉牆寫出心聲:「我也知道要勤洗手啊!還是會很擔心,總不能都不讓葳葳出門、上學吧?」

在小兒科擔任護士的詩茹阿姨馬上有了回應,她告訴葳葳媽咪,疾管局說很多都是要提醒大父母們提高警覺,當然不能都不出門啊,只要做到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加強衛生習慣,再加上正確飲食的觀念強化保護力,一定可以有抵抗力。

詩茹阿姨特地請教小兒科醫師,根據醫師的說法,的確孩子們的健康才是對抗染感的關鍵。攝取均衡的營養有助於孩子健康長大、充分學習、發展潛能的重要關鍵,適時攝取優質奶粉,用來自大自然的營養每天保護孩子們的體質,讓身體自然有保護力。

當營養師的小凱媽咪補充說明,像是市售一些自然保護力配方的奶粉,富含免疫球蛋白、Bbi得益氏菌、乳鐵蛋白,以及鋅、鐵、銅、硒…等多種礦物質,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C、E,都是調整體質、提升保護力的良方。大家都知道免疫球蛋白源自珍貴的初乳,擁有高生物活性,都可以藉由飲用攝取到來自天然、得之不易的養分。

小凱媽咪還有一招隨身攜帶自製酒精噴霧的妙招,她用稀釋的酒精裝在噴霧小瓶當中隨身帶著走,出入公眾場所、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都會在大人小孩手上噴一下加強消毒殺菌,回到家後再確實洗手,讓全家人連感冒都鮮少找上門,更別說像腸病毒這麼令人擔憂的傳染病!當然,一有異狀也要趕緊就醫,千萬不要拖,讓小兒科醫師用專業來判斷,減少重症的發生。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72




嗜睡、抽搐… 腸病毒重症前兆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持續流行,就診率、重症病例數都較往年同期高,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提醒,家長應留意重症前兆,若出現相關徵兆,須立即送大醫院治療。

疾管局疫情中心主任莊人祥說,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急診就診率已連續4周上升,高於近5年同期;社區病毒監視顯示,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是目前疫情主流。

多數感染腸病毒者可能無症狀,或症狀輕微,但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提醒,要小心少數感染者併發重症,特別是嬰幼兒不善表達,症狀出現7天內,家長應密切注意是否出現4重症前兆,包括嗜睡、肌躍型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持續嘔吐。若出現相關徵

兆,恐怕病程發展迅速,應立即送大醫院接受治療,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什麼是肌躍型抽搐?羅一鈞說,就像睡眠中無故驚嚇、突然間肌肉收縮,若抽搐頻繁就得留意,恐怕病毒已影響神經系統。心跳加快是指安靜且無發燒時,心跳每分鐘120次以上。

● 居家護理6要訣

1.照顧腸病毒病兒,可為孩子多補充水分。
2.吃冰涼食物以減少口腔潰瘍疼痛。
3.在家休息與隔離。
4.提供溫度適宜的舒適環境。
5.注意衛生、小心處理排泄物。
6.留心觀察病情,盡早察覺重症前兆病徵。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67






防兒染腸病毒 洗完手再抱抱 【聯合報╱記者羅緗綸、李曜丞/新竹報導】
5到9月進入腸病毒高峰,竹縣統計元月迄今,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累計達1500餘例,還有2名腸病毒重症,就醫後,1名已痊癒,1名仍治療中,但病情已趨穩。新竹市目前已有54班停課,135人受感染,其中1人為重症患者。24小時防疫專線,新竹縣(03)5511287,新竹市(03)5737990,民眾也可就近洽各衛生所詢問。

新竹縣長邱鏡淳十分重視防制疫情,4月底時,與衛生局長殷東成、麥當勞叔叔赴橫山田寮國小舉辦洗手活動,提醒正確洗手步驟,請小朋友、幼兒家長提高警覺。新竹市長許明財也曾到多所學校宣導。

「今年疫情較去年通報多」縣衛生局長殷東成說,除通報件數多,去年1到4月全縣4班因出現腸病毒停課,今年同期有42班停課,不容忽視,竹縣已加強防疫和宣導。

「千萬記得多洗手,見到幼輩不要來個愛的抱抱」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賴瑞霞說,目前正值天氣轉換,處於腸病毒高峰,腸病毒易攻擊幼童、小孩,民眾應多洗手,家長返家時,別馬上抱孩子,以免想表達親情,反而傳染腸病毒。

賴瑞霞提醒,防範腸病毒,最好就是常洗手,每次至少搓20次;家長回家時,最好先洗手、更衣、再抱小孩,以免帶入腸病毒。

「要小心腸病毒重症!」賴瑞霞說,嬰幼兒染上腸病毒重症會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甚至抽搐、哭鬧不安、發高燒,如果出現這些癥狀,應立即就醫,並到大醫院就診。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68





拒絕腸病毒 洗手五步驟牢牢記住
文 / 謬修

小芳剛要出門上班,巧遇鄰居王太太買早餐回家。「早啊,王太太,今天怎麼沒去上班?」小芳問。「還不是小孩學校腸病毒染感人數達到停課的標準,小孩在家放大假,我們夫妻只好輪流請假在家顧孩子,唉,辦公室事情一大堆、心理根本放不下,但是也沒有其他辦法啊!」王太太無奈地說。

一聽到最近腸病毒正流行,小芳難免又緊張起來。前陣子才因為流感疫情嚴重,有好幾起併發症死亡病例,讓小芳為家裡一雙兒女提心吊膽!好不容易稍稍有流感疫情緩和下來的感覺,這下子,又有腸病毒蠢蠢欲動,讓媽咪們實在很煩惱!

為了解決心理的擔憂,小芳趕緊打電話給當藥師的表姊,問一下預防腸病毒的方法。

表姊說,過去腸病毒流行期都在四到六月,但是今年已經有多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發生。腸病毒有沒有大流行現在還言之過早!目前的確有腸病毒疫情發生,其實大家只要確實做好洗手的動作,給寶貝適時補充優質奶粉,還有充足的運動、睡眠,提升免疫力,就可以確保自身健康,不需要太過緊張。

沒有辦法預測今年腸病毒高峰期會不會提前報到,不過,勤洗手絕對錯不了!當然,洗手要「正確地洗」,濕、搓、沖、捧、擦五步驟要按部就班,吃東西之前、和小寶寶玩以前,還有如廁、擤鼻涕、咳嗽之後,還有看病前後…都要把手洗乾淨,還要把雙手擦乾喔。

小朋友經常接觸的玩具也要經常清洗,絨毛類不易洗滌的玩具最好定期曬曬太陽。一般玩具則可以用100倍的稀釋家用漂白水進行清潔、消毒,來減低腸病毒感染的機率。

聽到小芳在關心腸病毒防範,嘉文也跑來加入討論!一向對醫藥新聞很感興趣的嘉文已經請教過醫師,才知道,腸病毒病毒的傳染力很強,會透過糞便、飛沫、接觸…等方式傳染,所以才會一直呼籲大家要勤洗手。

大家很好奇,萬一家裡的寶貝不舒服,怎麼判斷可能罹患腸病毒呢?嘉文說,如果孩子有發燒、食慾降低的情況,就已經要高度警覺囉!特別是在手、口、足的部位出現紅疹、水泡,或是在嘴巴的周圍出現潰瘍的狀況,就要趕緊就醫,不要以為可能只是罹患小感冒,傻傻分不清楚,最後釀成重症!

嘉文女兒幼稚園的同學去年就出現腸病毒重症確認病例,當時,有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的情況,還有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和心跳加快,大家才知道罹患腸病毒重症的症狀是這些!好在馬上就醫,接受完整治療,現在都沒有問題了,不過,歷經去年的腸病毒大流行,大家還是會怕怕,正確洗手、提高防禦力實在很重要。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64





腸病毒恐大流行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黃福其、楊德宜、鄭國樑、趙容萱、莊亞築、劉金清、蔡容喬、李曜丞/連線報導】

腸病毒疫情來勢洶洶,全台許多國中小學、幼兒園近日紛紛停課,台北與新北市停課班數是去年同期的廿倍,台中、桃園及台南停課班數也超過去年;醫師說,今年腸病毒疫情來得早,又遇上平均四年一度大流行,不可輕忽。

台北市衛生局監測發現,近三周校園腸病毒通報數超過去年同期八倍;新北市今年已有一二○班因疫情停課,是去年同期廿倍,全市廿九區中有十二區已列入腸病毒高危險區。

台北市衛生局疾管處副處長林國甯說,今年腸病毒流行的七一型,過去幾年未流行過,多數孩童沒保護力,使疫情快速攀升。新北市衛生局長林雪蓉說,氣候回暖,今年大流行似無法避免。

高雄市衛生局監測腸病毒疫情,幾周來緩升,社區監測病毒型別,以克沙奇病毒占五成最多。

台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課長蔡玲珊說,腸病毒上一波大流行是二○○八年,若應驗平均四年一次大流行,今年正好碰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說,今年迄今腸病毒感染人數確實增多,但時高時低,與二○○八年一路飆升不同。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62






腸病毒病例增 5年來最嚴重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天氣逐漸轉暖,腸病毒疫情也蠢蠢欲動。台北市衛生局監測腸病毒疫情,發現開學後通報病例大幅上升,比去年增加三倍,也是近五年來最高,呼籲民眾養成勤洗手習慣。

衛生局疾病管制處副處長林國甯表示,到3月15號為止,北市共有五例腸病毒71型個案,一例國小重症、一例學齡前兒童、兩例國中生及一例高中生。五名個案皆已接受治療並恢復健康。

林國甯說,今年截至3月10日的前10周,台北市區域級以上醫院通報的腸病毒個案達1182例,比去年同期增加1.8倍。台北市校園通報1384例,比去年同期增加2.9倍,顯示疫情來勢洶洶。整體來說,今年的疫情是近五年來最嚴重。

衛生局表示,依規定,幼托教育機構若發現學生罹患腸病毒,須在48小時內完成通報。今年二月,衛生局也針對信義區一家未依規定時限完成通報的私立幼稚園開罰3000元。

林國甯推測,腸病毒已3年未出現大規模流行,國人體內抗體抵抗力降低,才使得感染人數明顯攀升,且連抵抗力較強的國高中生也遭波及。

年紀較大的學童或青少年感染腸病毒,一般症狀會發燒、抽搐、嗜睡等,部分也會有手足口症狀。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引發重症的病例較少,但若傳染給家中年紀較小的幼童,幼童感染腸病毒引發重症的機率較高。衛生局呼籲,家中有較多小朋友的民眾更要注意衛生習慣。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56







腸病毒發威 提早拉警報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專題報導】

開春至今,已出現10名腸病毒重症個案,每年3月下旬出現的腸病毒疫情,今年提早在1月底就出現蹤跡。由於去年冬季的腸病毒重症數已反常增加,衛生署疾管局憂心3、4月可能爆發腸病毒大流行,呼籲大家勤洗手,幼兒生病別上學。
「這個冬季很不尋常!」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指出,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已超過3年未見大規模流行,國內近50萬名3歲以下幼童沒被感染過,但去年冬季起,腸病毒71型輕症與重症病例頻傳,與爆發大流行的2008年情況類似,後續疫情發展不容輕忽。

新竹國泰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盧英仁表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總稱,目前已知病毒種類有60多種。他提到,腸病毒喜歡在濕熱環境下生存與傳播,每年疫情多在3月下旬出現,5、6月達高峰,7、8月因學童放暑假,少了人際間緊密互動,疫情稍微降溫,9月開學再拉一波小高峰後,一般入冬疫情會隨低溫下降。

台北榮總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陳俊仁指出,主要透過糞口、飛沫與接觸傳染的腸病毒,潛伏期約3至5天,剛發病的一周內傳染力最強。他說,腸病毒因病毒型別眾多,症狀也各有不同。盧英仁解釋,有些感染者只有輕微高燒或一般感冒症狀,部分則出現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等。

盧英仁表示,臨床上常見,幼童就醫時除了高燒,喉嚨經常痛到難以吞嚥,檢查咽喉,可清晰見到小水泡或潰瘍,這多半是由克沙奇病毒引起的疹性咽峽炎;部分孩童除了上述症狀,包括舌頭、牙齦、手掌、腳掌或指頭等部位還有小水泡,兒科醫師會懷疑這可能是因克沙奇病毒或腸病毒71型所造成的手足口病。

陳俊仁警告,感染腸病毒71型的幼童,若不及時治療,引發腦炎、肢體麻痺等神經系統併發症機率很高。提醒家長,若發現病童有意識不清,或肢體不正常抽搐等反應時,一定要提高警覺,轉送大醫院治療。

周志浩強調,從去年入冬至今,腸病毒71型輕重症持續增加,抵抗力較差的5歲以下嬰幼兒,是重症高危險群,家長不可掉以輕心。他呼籲,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應隨時勤洗手,降低病毒傳播機會。

腸病毒重症4病徵

多數人感染後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常見症狀如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等,約7至10天可痊癒。若出現以上症狀,請盡速送大醫院治療。

腸病毒兒童居家護理6要訣

預防腸病毒小叮嚀

●確實用肥皂洗手,不能只用含酒精乾洗手。

●大人自外面返家,應先更衣、洗手,再接觸幼童。

●新生兒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發病後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抽躍或意識不清等重症前兆,快轉送大醫院。

●生病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學。

腸病毒Q&A

Q:預防腸病毒,含酒精的乾洗手有用嗎?

A:錯!酒精性乾洗手液只對含「脂質外套膜」病毒有效,腸病毒、腺病毒與輪狀病毒沒有脂質外套膜,酒精無法溶解,不能破壞。

預防腸病毒,最好在進食前、如廁後、擤鼻涕後與看病後,以濕、搓、沖、捧、擦等步驟,配合洗手乳洗手,以防疾病入侵。

家庭或幼托機構,平時可將含氯漂白水100c.c.,加入10公升(10000c.c.)清水,以稀釋100倍方式自製消毒水,擦拭幼童常接觸的門把、桌椅等,消滅病毒,降低感染機會。

Q:腸病毒流行期間,不出門,就不會被傳染?

A:錯!腸病毒流行期間,家長避免帶幼童出入公共場所,的確能降低傳染機會。但防堵病毒入侵,不能光把孩子關在家,若家人沒有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還是可能將病毒帶回家。腸病毒傳染方式多元,務必落實正確洗手,抱完病童應更換衣服與用肥皂洗手,避免病毒散播。

Q:身體出現紅疹、高燒、咽喉疱疹,就一定是腸病毒?

A:錯!腸病毒種類眾多,每種病毒型別引起症狀有差異。有的患者輕微到不知自己感染,有的類似感冒,輕微高燒與喉嚨痛。但幼童若高燒、手腳或咽喉出現水泡,痛到無法吞嚥,家長就該提高警覺,及早送大醫院治療。

Q:腸病毒只在春夏發生?

A:錯!腸病毒傳染力強,好發潮濕溫暖環境,春夏季病例普遍較多,但秋冬也偶有零星病例出現,不可大意。

資料來源/陳俊仁、盧英仁醫師 整理/記者陳俐君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53





腸病毒病例攀升 幼童清潔大備戰

文:蕭敏慧


腸病毒感染率高 不容輕忽
家有幼兒的家庭注意囉,「腸病毒」正進入流行高峰期!根據疾病管制局六月最新的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就診比例持續上升中。預防及減輕病情的良方,包括:加強個人衛生,落實正確洗手;留意嬰幼兒的不適症狀;均衡營養和適度運動,以增強免疫力等。

進入流行期 小心重症
近來兩岸往來頻繁,疾管局也提醒,中國大陸方面的腸病毒發病率也逐年增加,尤以四至七月最多。今年截至五月底為止,山東省已出現兩萬多起病例,其中有數百件的重症病例,山東省和香港且均發生死亡病例;北京與香港的病例都顯示,感染者以幼童為主,更值得國內家長提高警覺。

小兒科醫師表示,大多數人感染腸病毒並沒有臨床症狀、或者症狀極輕微,看起來就像罹患感冒一樣,會出現發燒、咳嗽、倦怠等情形;大部分人過了幾天就會自然痊癒。令人憂心的是,可能發生的極少數併發重症病例。例如民國八十七年,以七十一型腸病毒為主,引發的腸病毒大流行,曾造成七十八起死亡病例,引起廣大的家庭恐慌和社會震撼。

認識瞭解它 降低感染率
疾管局防疫醫師說,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克沙奇A群病毒、克沙奇B群病毒、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等,以上各群病毒又可再細分不同型,再加上後來發現的六十八至七十一型腸病毒,所以,腸病毒至少有六十幾種型別。防疫醫師強調,「對付腸病毒最重要的是認識它,並瞭解其傳染途徑,即可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中、安親班、幼兒園、學校等人群聚集又彼此接觸頻繁的場所,最容易傳播。它可經由感染者的飛沫、咳嗽、打噴嚏傳染,也可能透過被污染的水、食物,或者接觸到病患的口鼻分泌物或皮膚的水泡而感染。

幼童玩具 主要媒介
對幼童而言,玩具是最常見的傳染媒介。尤其是帶絨毛的玩具,嬰幼兒常拿來啃咬、磨蹭臉部,造成大量病毒進入口鼻、呼吸道而感染。

一旦感染了腸病毒,當事人的喉嚨和糞便就存有病毒。但疾病的傳染力早在發病前幾天就已具備;一般而言,發病後一周內的傳染力最高,而腸道排出病毒的時間則可長達數周。

對於有症狀的感染者,其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或潰瘍(即手足口症),並可能發燒,大多數人在發病的七至十天內便自行痊癒。極少數的人則可能發生無菌性腦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

最令家長擔心的是那少數的重症病例。醫師提醒,因嬰幼兒免疫力不足,當家中幼童出現以下任一個腸病毒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時,應儘快到大醫院就醫;這些症狀包括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的「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症狀。

良好衛生習慣 最佳防治之道
腸病毒的治療並無特效藥,而且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也沒有疫苗可施打預防。所以,正確勤洗手、保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搭配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平日飲食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天然食品,如豆類、新鮮蔬果以及穀類,配合選用具有天然保護力的優質奶粉等,落實均衡營養,並提供孩童健康成長所需,即可降低被感染機會,是最佳的預防之道。

若是家有五歲以下嬰幼兒,即屬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家庭,家人外出後返家,在摟抱、餵食幼兒之前,最好換掉衣褲,大人和小孩並務必正確及勤加洗手。

目前正值腸病毒流行高峰期,家長及托育機構也可以用稀釋過的漂白水,擦拭小朋友常接觸的門把、桌椅、書本、玩具、樓梯扶把、餐桌等,進行消毒,帶絨毛的玩具更應經常清洗、消毒。此外,陽光是最好的殺菌工具,把各種清洗好的物品移到戶外曝曬,也可殺死腸病毒。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100





「濕搓沖捧擦」 趕走腸病毒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夏天是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隨著氣溫變高,台北市腸病毒疫情也漸升溫,今年第18周,新增63名腸病毒感染通報個案,全年累積已達658人。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長顏慕庸研判,今年腸病毒疫情5、6月達到高峰,民眾要特別小心。

台北市衛生局昨天上午在市立忠孝國小舉行「常洗手,趕走腸病毒」的宣導活動。衛生局長林奇宏再三叮嚀學童,一定要常常洗手,洗手時要落實「濕、搓、沖、捧、擦」的洗手5步驟,才能預防腸病毒的侵襲。

顏慕庸表示,每年大約4月起就開始進入腸病毒的流行季,5月底至6月中旬達到高峰,雖今年仍未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確定病例,但最近4周的急、門診腸病毒就診率,卻有逐漸上升趨勢,不能掉以輕心。

他呼籲家中有幼童的民眾,如果孩子出現發燒、嘔吐、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及口腔出現小紅疹或水疱等疑似腸病毒症狀時,應儘速就醫。如果孩子已就學,不妨讓他們請假在家休息,避免傳染給其他孩童。
資料來源http://www.mommytalk.com.tw/news/site_news_main.php?qno=96







*******************************************************************************

夏季溼熱 腸道傳染病流行季來了!

優活健康網 – 2013年6月20日 下午3:13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夏季氣候潮溼炎熱,適合細菌、病毒等致病原及病媒孳生,容易導致傳染病疫情發生。疾病管制局表示,民眾於暑假期間不論選擇出國旅遊或於規劃於國內休閒活動,都應時常勤洗手及注意飲食衛生,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降低感染疫病的風險。
暑假期間 孩童接觸腸病毒機會大增
夏季是桿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及細菌性腸胃炎等腸道傳染病的流行季節。也是腸病毒的高風險季節,隨著各級學校陸續放暑假,學童參加夏令營及各類暑 期旅遊活動,於公共場所接觸到腸病毒的機會增加。而暑假期間多數幼托機構並未停班,幼童於機構內仍有機會感染腸病毒,並傳染給家中其他嬰幼兒。
疾管局呼籲,幼童若身體不適,即應在家休息,避免到公共場所、幼托機構或參加游泳及團體活動,患者如有疑似重症前兆,要儘速送至大醫院,以及時獲得妥善治療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476&prev=20484&next=20475&l=f&fid=6






*********************************************************************************

出處:親子天下Web Only

衛生署宣佈,台灣即日起進入腸病毒流行期,目前已有4例腸病毒71型輕症案例。預防腸病毒,常洗手是必要條件,但該怎麼洗手,才能洗掉病毒?醫生也建議,居家可採用三種簡易的方式消毒……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已宣佈,台灣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近日已檢驗出第4例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上週急診腸病毒病例比率為千分之3.99,已超過預警值,代表腸病毒開始流行。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搓洗手二十秒,搓死腸病毒
要防治腸病毒,醫生建議,最好的方式還是常洗手。「搓洗」是關鍵動作,只要搓足二十秒,手心、手背、手指、指間都搓洗到,即使光是用清水沖洗,也能將腸病毒搓死。醫生並不建議使用乾洗手,因為酒精濃度要高於七五%以上才有可能殺死腸病毒,但酒精濃度太高容易傷害孩子的皮膚。


在腸病毒盛行的季節,家長應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但待在家不見得就安全,因為感染腸病毒的大人,可能沒有症狀,卻經由觸摸將病毒傳染給孩子。因此除了常洗手,儘量避免讓孩子用手去揉眼、鼻、口,平日還需做好居家清潔——

.漂白水消毒:含氯漂白水會讓腸病毒失去活性,將十五至二十CC漂白水(一般喝湯用湯匙的容量),加入五公升自來水(約四瓶大寶特瓶)稀釋,再以稀釋過的漂白水擦拭家中的地板、桌面、玩具、遙控器、門把等孩子易觸摸到的物品。

.熱水消毒:五十六度C以上的高溫能消滅腸病毒,因此餐具在使用前可用熱開水燙過,或衣褲浸泡熱水,都能減少病毒的傳播。

.紫外線消毒:紫外線能降低腸病毒的活性,室內保持乾燥也能減少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可定期將孩子的玩具、玩偶、被單在陽光下曝曬。



家有感染腸病毒孩子的爸媽也不必過於驚慌,雖然目前西醫僅能以支持性療法做症狀治療,但輕症腸病毒的死亡率並不高,九九‧九%以上的病童都會恢復。

而根據衛生署八十七年至九十六年的監測資料顯示,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重症致死率約在一○∼二五‧七%之間。重症雖有死亡的風險,但台灣大型教學醫院對於重症病童的處理已相當有經驗,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給與呼吸器、葉克膜,提升血氧濃度,協助維持心肺功能的正常,這些支持性療法做得好,能幫助孩子以自身的免疫力打敗病毒。

感染腸病毒,若出現重症病徵,如「不尋常的嗜睡」、「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與「持續嘔吐」等症狀,必須馬上就醫。發病五天內的幼兒患者尤其要小心照料,因為這段期間最容易有嚴重併發症發生。

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指出,腸病毒重症前兆的交感神經症狀如冒冷汗、面無表情、呼吸會喘,常被家長誤認為是身體虛,導致延誤就醫。

為了幫助家長觀察感染腸病毒的孩子是否出現重症病徵,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提供了重症前兆病徵自我檢查項目。自孩子腸病毒症狀開始後七天內,注意是否有項目中所列的情況,並迅速送往大型醫院就醫,以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避免孩子的病情惡化。

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1.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除了一直想睡之外, 病童顯得意識模糊,眼神呆滯或疲倦無力,原來活潑的
小孩會變得安靜不想動,但發燒本身就會影響小孩活力,所以上述症狀的判斷
應以體溫正常時的精神活力為準。

2.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通常是在睡眠中出現被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隨著病情變化嚴重,清醒
時也會出現。另外,病童可能因肌躍型抽搐症狀而變得無法入眠。

3.持續嘔吐
嘔吐可為腦壓上升的症狀表現之一,嘔吐次數愈多愈要注意, 尤其是伴隨嗜
睡、活力下降,或只有嘔吐而無腹痛、腹瀉等腸胃炎症方時,需要特別注意。

4.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小孩安靜且體溫正常時,心跳每分鐘120次以上。







********************************************************************************

內外夾攻 「搓」跑腸病毒

【聯合報/葉勝雄/永和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一病患在手足口症痊癒數周後,指甲剝落。 圖/葉勝雄醫師提供

常在診斷兒童得到腸胃炎後,家長著急地問:「是不是得到腸病毒?」相反的,有時診斷腸病毒,家長會質疑:「可是他都沒有拉肚子!」
腸胃炎常被誤認為跟腸病毒有關,過去醫界也曾有一番論戰,但隨著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被發現,腸病毒在腸胃炎的角色愈見渺小。泰國2007年研究發現,在兒科急性腸胃炎住院病人的160個糞便檢體中,只有4個檢出腸病毒,占2.5%,遠低於輪狀病毒的27.5%。

為什麼腸病毒大多不會引起腹瀉?如果人體是一座城市,腸病毒喜歡占領旅館(腸道)當基地,目標是破壞市容(手腳水泡)、餐廳(口腔潰瘍)、市政府(腦炎)、發電廠(心肌炎)等,但鮮少破壞旅館本身(所以不太會腹瀉)。
也因此,腸病毒從患者腸道排出的時間長達8到12周;輪狀病毒喜歡侵犯腸道,引起嚴重腹瀉,來得急也去得快,從腸道排出時間大多只有10天。

今年天氣熱,腸病毒疫情來得早。腸病毒傳統上分成小兒痲痺病毒、克沙奇病毒A和B型、伊科病毒,和以編號為名的,如腸病毒71型。新的分類法根據基因序列,分成人類腸病毒A、B、C、D型。感染腸病毒後,50%到80%的人不會發病或只有感冒症狀,但仍有傳染力,常見症狀有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發燒合併皮疹,大多數在7到10天後自然痊癒。

2010年時,國內流行過脫甲症,很多病人突然指甲剝落,追溯起來,數周前都得過手足口症,推測是克沙奇B型病毒感染。腸病毒症狀千變萬化,同一型病毒可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表現。

最要注意重症前兆,如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這些可能是嬰兒急性心肌炎、成人心包膜炎、無菌性腦膜炎及腦炎的初期表現。

腸病毒不怕酒精,常用的乾洗手殺不死腸病毒。正確使用肥皂洗手,可以去除附著在手上的病毒,過去推行「濕、搓、沖、捧、擦」,近來推行「內外夾攻大力丸」的口訣,以強調「搓」步驟的全面清潔。如果水龍頭是手動開關,記得捧水沖洗後再關,最後將手擦乾,才是完整的洗手步驟。



全文網址: 內外夾攻 「搓」跑腸病毒 - 小心腸病毒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0350#ixzz1vCmJjzx4
Power By udn.com







*********************************************************************************

腸病毒七十一型要注意的四點症狀









*******************************************************************************
拉肚子就是腸病毒感染嗎?

1998年台灣首次經歷腸病毒71型襲擊,死亡人數78人。今年的腸病毒疫情似乎又再度來襲,臨床上也出現很多兒童重症病例。今年的疫情跟以往有什麼不同?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小兒麻痺病毒、A型克沙奇病毒、B型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與最後發現的第68到71型腸病毒,一共有67種。這些病毒比較容易在腸道細胞繁殖,所以被稱為腸病毒。奇怪的是,它們很少引起腸胃道症狀。腸病毒感染最主要的症狀是口腔潰瘍、手腳起水泡或紅疹,有的則像一般感冒一樣。很多人以為拉肚子就是得到腸病毒感染,這是錯誤的。疫情為何再現?


今年腸病毒71型疫情再現,有專家說今年的腸病毒亞型是B5型,可能是因為病毒突變所以再度流行。有人則說腸病毒每十年會大流行一次,而今年距離上次大流行剛好十年。

跟SARS病毒、流感病毒一樣,腸病毒也是一種很容易突變的RNA病毒。為了追蹤這類病毒的突變趨勢,研究者將之分成A、B……等各種亞型。

但這些基因突變所造成的亞型差異,一般並不會導致人類免疫保護力的改變;也就是說,不會因此產生新的大流行。1998年,有專家說腸病毒不斷突變,不排除可能導致第二次疫情;2003年,也有所謂的專家說SARS病毒不斷突變,不排除二次感染。事後的觀察,都駁斥了這些「專家」聳動而無根據的說法。

今年的B5型,並不是疫情再現的原因。要不然,大陸分離出來的是C4型,如何說明大陸也發生腸病毒71型大流行?每十年大流行一次的說法也沒有根據,例如1997年馬來西亞發生大流行,間隔十年後的2007年,並沒聽說該地有特殊疫情。

腸病毒71型捲土重來的原因,主要是最近三、四年都沒有較大規模的流行,使得許多幼童都沒有免疫力。今年亞洲許多地區都有疫情,加上國內幼童大多沒有免疫力,腸病毒71型就在這種天時加地利的情形下捲土重來。腸病毒71型特徵的「五多」


腸病毒可以引起很多種疾病,其中50~80%是沒有特殊症狀的感染,這些不顯性感染以成人較為常見,但少數成人也可能發病。腸病毒感染的特殊表現,包括了手足口病與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患者除了口腔潰瘍外,會在手、腳與臀部周圍出現水泡或紅疹疹性咽峽炎會在口腔後部出現潰瘍,但手腳沒有疹子。腸病毒71型感染的併發症特別厲害,主要會出現腦炎與心肺衰竭,有很高的死亡率。

比起其他腸病毒,腸病毒71型感染有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歸納有下述的「五多」:

1.多為手足口病:腸病毒71型感染,大多會在手部、腳部與臀部出現疹子。如果身上完全沒有疹子,大部份不是腸病毒71型的感染。

2.多是很小疹子:腸病毒71型引起的手腳水泡與紅疹特別小,常常只是類似針頭大小的小紅點,小到連醫師都可能忽略。

3.多還不滿5歲:腸病毒71型的嚴重併發症絕大部份都出現在小於5歲的兒童。

4.多在7天以內:腸病毒71型感染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時機,都是在症狀開始以後7天以內,平均大約是在3天左右的時候。所以在這一段時間,特別要注意小孩有沒有併發症的初期症狀。

5.多有三大前兆:腸病毒71型嚴重併發症的初期症狀,包括三大前兆:持續昏睡、持續嘔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抽動(肌躍型抽搐)。其他嚴重併發症的前兆包括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有這些情形必須馬上就醫。注意重症前兆,及早治療


及早注意重症前兆並及早就醫,是救治腸病毒重症兒童的最重要原則。我曾針對1998年國內疫情的統計發現,腸病毒重症病例中,79%均小於3歲。數十名死亡病例大多以猝死為表現,而且79%的死亡病例都是在住院後24小時以內死亡。

這種猛暴性發病過程,常使醫師措手不及。這種猝發性心肺衰竭的處理,特別需要注意水分的給予,但我發現有些醫生急救時,給太多靜脈輸液注射,對於病情不但沒有幫助,反而可能讓心肺功能進一步惡化。多年研究證實這個最重要的治療原則有用,醫界多接受腸病毒重症的醫療應以心臟功能的支持為首要目標,所以現在腸病毒71型重症病例的死亡率已經大幅下降。如何預防腸病毒感染


目前腸病毒71型並沒有抗病毒、疫苗上市。我們能做的只是一般性的預防措施,包括加強洗手等衛生習慣、做好環境衛生、避免接觸病人、避免去人多的場所、罹病兒童停止上學等。雖然洗手可以降低腸病毒傳染的機會,但在發病後一週內,病毒在咽喉部的濃度很高,所以腸病毒也會藉由飛沫傳染。

飛沫傳染是病毒依附在呼吸道出來的小顆粒液體發生傳染,只要在病人周圍1~2公尺內,都可能導致傳染。這種很不容易預防的傳染方式,是腸病毒疫情極難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人想藉助藥物或食物阻斷腸病毒傳染,例如吃乳鐵蛋白、益生菌等,但都沒有證據支持其效果。道理其實是一樣的,腸病毒並非只侷限在腸道繁殖,它們也會在咽喉部存在,並藉由飛沫傳染。吃下去的乳鐵蛋白等東西,理論上都無法長期留在咽喉部,所以無法寄望它們可以發揮預防的效果。

預防腸病毒的「五多」

綜合上述,除了儘量隔離病人預防飛沫與接觸傳染之外,我們還需要做到另一個「五多」來幫忙小孩康復:
1.多喝水:鼓勵多喝水以避免因為小孩拒絕喝水而導致脫水,冰的、涼的飲料都可以,只要小孩願意喝。

2.多休息:運動可能加速腸病毒在全身擴散,儘量休息有助於康復。

3.多洗手:注意「濕搓沖捧擦」的洗手五字口訣,避免自己感染,也避免病人將腸病毒傳染給別人。

4.多衛生:除了洗手以外,所有人都要注意其他的個人衛生習慣,最重要的是少去摸鼻子、嘴巴,以免手上沾染到腸病毒,或將手上的病毒帶進體內。
5.多在家:生病的小孩少去公共場所,最好一直待在家裡。這不只為了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別人,也能讓小孩多休息。

根據多年經驗,台灣每年的腸病毒疫情都會在7月後降溫,主要原因是學生放暑假,傳染途徑被阻斷。我建議,為了儘量減少腸病毒對幼童的危害,相關單位其實以後可以考慮提前放暑假,下一學期的開學日也隨之提前。在9月開學以後,有時會出現第二波腸病毒疫情,跟學生開始互相傳染有關,但因為氣候會有轉涼的趨勢,所以第二波疫情的規模都比第一波來得小。

如果想根除腸病毒71型的危害,根本之道是研發疫苗。

因為腸病毒容易突變、研發疫苗需要大量經費、國內沒有自行研發疫苗的經驗,所以雖然學術單位已經投入疫苗的研究多年,但台灣一直沒有做出經過人體試驗,可以上市的腸病毒71型疫苗。投入大量資本之後,做出來的疫苗是否符合實際應用?是否可以銷往國外?這些都有一些爭議。目前衛生單位的策略方向是投入資本,並盡快做出疫苗。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
資料來源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5809&page=5






*******************************************************************************

出現第3例克沙奇A6型腸病毒重症,已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


最新消息~
出現第3例克沙奇A6型腸病毒重症,已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疾管局呼籲正確勤洗手,幼童照顧者注意重症前兆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第3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個案是1歲5個月大男童,為克沙奇A6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案例。目前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主,其中半數為克沙奇A6型,該型病毒的致病力雖不如腸病毒71型強,大多數以輕症表現,有重症前兆病徵立即赴大醫院接受治療。已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腸病毒傳染力強,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常見群聚感染,該局特別提醒托育機構及嬰幼兒家長,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兒童常接觸之物品及玩具,應時常清洗消毒,並應教導兒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該局再次提醒民眾,學齡前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相關資訊請參閱該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費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資料來源:公關室 Public Relations Office日期: 2013/05/ 14。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162&prev=20165&next=20160&l=f&fid=6






********************************************************************************

《腸病毒升溫》多見咽峽炎 當心誤認感冒

自由時報 – 2013年4月28日 上午8:42
家長容易輕忽早期隔離和預防重症前兆症狀
〔自由時報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全台警戒H7N9禽流感,四月進入流行期的腸病毒疫情已經悄悄攀升,大多出現咽峽炎,喉嚨痛、高燒和嘔吐,少見手足口病,有家長誤認是感冒或腸胃炎,輕忽早期的隔離防疫和預防重症前兆症狀,提醒多注意家中五歲以下幼童身體狀況。
腸病毒盛行於四至六月,署立台中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陳敏恭觀察,今年二、三月幾乎沒有腸病毒病例,從四月起升溫,每週至少有三、五個染病幼童,與往年六月高峰期染病數只差一半。
目前腸病毒病徵以咽峽炎為主,少見有手足口病,咽峽炎會出現喉嚨腫痛、吞嚥困難、高燒或嘔吐,有家長會誤判為感冒或腸胃炎,未早期就醫隔離,而且在罹病的第一、二天,症狀未出現就具傳染力,增加散播病毒的風險,甚至也疏於觀察病童重症前兆的警戒。
去年腸病毒流行以七十一型為主,有七、八成病童出現手足口病,今年則多見克沙奇A六型。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說,腸病毒已開始流行,不少病童出現喉嚨痛、吃不下、口水變多,有的從急診、門診甚至住院觀察,克沙奇A六型病毒雖不致侵犯到腦幹,仍不可輕忽。
陳敏恭說,全台警戒H7N9禽流感,也要預防腸病毒疫情,腸病毒經飛沫、糞口或接觸傳染,容易侵犯五歲以下幼童,小朋友也常因共用碗、筷、湯匙感染,這時候最好避免共用,戴口罩、勤洗手。
一旦罹患腸病毒重症,陳伯彥強調,罹病的起初五天,要特別注意如有不尋常的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發燒、活動力降低、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等任一項症狀,都必須馬上送大醫院檢查治療。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978&prev=19998&next=19975&l=f&fid=6







*********************************************************************************

腸病毒感染症簡介(Enterovirus)
腸病毒
腸病毒係濾過性病毒之一種,可分為克沙奇病毒A群、B群、小兒麻痺病毒、依科病毒及其他腸病毒。此種病毒世界各地均有,常於夏季、初秋流行,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糞便、飛沫等途徑傳染,多發生於十歲以下之小孩,雖有成人個案,但很少見,人群密集處,易發生流行。
臨床症狀
潛伏期約為三至五天,大多數感染者,並無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即會自然痊癒。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為七至十天。極少數個案,有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尤其新生兒及小嬰兒感染者偶而會發生電擊性病毒性休克症候群,侵犯多種器官,死亡率很高。
診斷及治療 :
(1)
只有經由實驗室檢驗,才能確定診斷是由何種腸病毒引起,但是,病毒之分型對於治療並無助益。
(2)
絕大多數症狀輕微者,予以症狀治療即可。對於極少數有併發症之個案,則採對症療法。請洽可信賴之,小兒科醫師診治。
(3)
病患於身體免疫力克服感染後即逐漸康復,但病毒仍可經由糞便排出,持續數周之久,而致感染他人。
(4)
如出現持續或反覆高燒、嘔吐、嗜睡、不安.意識不清.活力不佳.咳嗽、呼吸急促等非典型症狀,或有任何疑義,請儘速就醫。
(5)
有關免疫球蛋白之使用,因其效果尚在試驗階段,同時必須考慮其可能之潛在危險,故 應由 醫師審慎評估。
(6)
腸病毒感染後,免疫力可持續一段時間 ; 對於不同型之腸病毒,亦可有短期之交叉免疫。
(7)
有關例行預防接種之問題,特別是兩個月大嬰幼兒,請於接種前洽請醫師審慎評估。
預防方法
(1)
目前腸病毒中除小兒麻痺病毒外,沒有疫苗可供預防。
(2)
請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
(3)
家中如有病患,症狀輕微者,請在家隔離,以免傳染他人。並請多休息,適當補充水份。
(4)
加強個人衛生,請常洗手。
(5)
加強居家環境衛生及通風。
(6)
如有學童罹病,應建請家長予以請假暫勿上課,以免傳染其他學童。
(7)
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腸病毒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之可能,但孕婦須避免感染,以預防生產時感染給新生兒。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1514&prev=1515&next=1513&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