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睡眠充足對孩子非常重要

睡眠不足的影響:
1.睡眠不足會增加“饑餓激素”,使得進食增加.

2.睡眠不足時的疲勞,使人沒有足夠的精力到處活動,把體內的熱量消耗掉,因此可能造成肥胖。

3.常出現的夢遊、夜驚、說夢話、打鼾、頻繁夜醒、睡眠不安、入睡困難等。

4.由於兒童體格生長所需要的生長激素,只有在睡眠狀態下才能達到最高分泌水平,睡眠不好都可能會影響其生長發育

5. 睡眠不好會造成孩子記憶力減弱,影響兒童認知功能,引起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怒、易衝動等症狀,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免疫功能

6.甚至表現在扁桃腺肥大、舌根肥大等生理症狀上。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提出了睡眠指導標準:   
1─2個月的嬰兒:每天要睡10.5─18個小時;   
3─11個月的嬰兒:每天夜裏睡9─12個小時,白天小睡30分鐘到兩個小時,一天睡1─4次;   
1─3歲的兒童:每天睡12─14小時;   
3─5歲的兒童:每天睡11─13個小時;

■學前兒童每天應睡足11小時以上 ■   
5─12歲的兒童:每天睡10─11個小時;   
11─17歲的青少年:每天睡8.5─9.25個小時。    
如何幫助兒童提高睡眠品質:   
1、每天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   
2、制訂並嚴格執行就寢和起床時間。   
3、臥室環境要安靜、關燈、令人情緒放鬆,注意室溫。   
4、孩子的床應該佈置得舒適,並且僅僅用來睡覺。   
5、把電視、電腦、玩具等從孩子們的臥室裏搬出去,這樣可以睡得更安穩。    6、睡覺之前要避免讓孩子過多進食。        
7、有鼻塞、感冒、扁桃體或腺樣體肥大等,導致呼吸淺,造成睡眠碎片化,應及時治療。
   
8、兒童經常飲用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睡前看電視過久都會引發睡眠障礙。
9、兒童入睡前需要雙親的擁抱、撫摸以及玩具、枕頭和音樂等的幫助,應儘量滿足需求。   
  
10、學齡前兒童每日睡眠時間應為11小時以上,晚上沒有睡夠的可以在白天補。
      
11、耐寒鍛煉有助睡眠:大冷天應讓孩子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寒冷耐受力。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n-yuyu/article?mid=6295&prev=6388&next=3678&l=f&fid=67






***********************************************************************
寶寶的睡眠
<睡眠形態的發展>
  孩子是一個尚不成熟的個體,很多的功能都是逐漸發展出來的,睡眠也是一樣。孩子的睡眠型態和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隨著年齡在改變,我們如果想瞭解孩子的睡眠問題,幫助他們發展好的睡眠習慣,首先必須瞭解他們正常的睡眠型態,以及發展過程。
=寶寶多大以後,才會睡得較久呢?=
  隨著年齡漸大,寶寶的腦神經發育漸趨複雜與成熟,睡和醒之間的轉換不再那麼頻繁,每一段睡眠就會逐漸延長。除此之外,睡眠時間也會逐漸轉移至晚上,白天的睡眠時間愈來愈少,晝夜之分也就漸趨明顯。
  三、四個月大的寶寶,一天的睡眠分成約四、五段,其中三分之二都在晚上,而且最長的一段睡眠在晚上,所以七十%的孩子都可以在十一、二點喝過奶後,持續睡五、六個小時,直到天明才起來喝奶。辛苦了好久的母親,這時候才總算可以睡個比較安穩的覺了!到六個月大時,絕大部分的寶寶都可以一覺到天明,而且有些已經可以一覺長達七至八小時。此後,晚上的睡眠仍持續的延長,一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睡上十到十一個小時,直到四歲以後,晚上的睡眠時間才隨著睡眠需求減低而逐漸減少。
=睡眠的個別差異=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就連睡眠也一樣,幾乎沒有兩個孩子的睡眠習慣、時間、型態是完全相同的。睡眠的個別差異,有些是先天遺傳而來的,有些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怎樣才知道孩子的睡眠是足夠的?>
  睡眠的需求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前述的一些數字只是一個大概的平均數值,目前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測定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睡多少才算適當。原則上,只要孩子睡得好,清醒的時候沒有疲倦、煩燥的現象,行為舉止恰當,他的睡眠大致上是足夠的。但須注意的是,年幼的孩子如果睡眠不足,有時候狀況並不容易察覺,只有在延長他的睡眠時間後,發現他比以前更快樂、情緒更穩定、更合作、更能專心,才知道他原來的睡眠是不夠的。因此,如果孩子的睡眠時間,比前述的平均數值少了一個半或兩個小時以上,便可以懷疑他的睡眠是否不足?然後進一步的找出原因,嘗試去改善它。

<睡眠的環境>
  一個好的睡眠環境,應該是安靜、安全、舒適、黑暗、少干擾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會睡得比較香甜。

<讓孩子獨睡好?還是和大人一起睡好?>
  根據研究,獨睡的睡眠品質,遠比與人同睡來得好。因為一個人在睡眠週期變化中的一些響動,會刺激同床的其他人,改變他的睡眠狀態,使醒來的次數增加。所以與父母同床的小孩子,夜醒的機率比分床的高出很多。而且,孩子一旦有機會與父母同睡,以後要分床或分房時,通常會相當的抗拒。獨睡也有助於孩子發展出獨立的自我,比較能夠忍受分離的焦慮。基於這些因素,讓孩子獨睡會比較好。如果不放心分房,至少要讓孩子有自己的小床,甚至在房間一角打個地舖也可以。 如果家裡有多餘的房間,讓孩子睡自己的房間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美國的孩子大多從晚上八點睡到早上八點,這對我們來說似乎是神話的事實,主要歸功於分房睡,孩子不但因此睡得比較安穩,而且會學會怎樣自己入睡,夜醒的機會就會減少。至於安全性,只要寢具選擇恰當,並注意使用的安全,應該是不用擔心的;為了方便照顧,也可以考慮在孩子三、四個月大以前,先跟父母同房,等夜裡不必餵奶之後,再換另一個房間。

<孩子原本睡自己的床,為什麼大一點以後就不肯睡了?>
  有不少孩子原本是和父母分床睡的,但是在五、六個月大以後,由於開始有「分離焦慮」,所以行動和表達能力也逐漸增加,就常會在夜醒時,隔著床欄杆咿咿呀呀的叫喚父母親,更大一點甚至會攀爬著欄杆,站起來呼叫。只要有那麼一次,因為不忍心或只是為了「息事寧人」,將他抱上大床一起睡,他就再也不肯獨睡了,每天一定會吵到上了大床才干休。為了預防這一點,小欄杆上可以用小毯子圍著,阻斷彼此之間的視線接觸,更理想的是用隔簾或屏風擋起來。如果孩子呼叫,可以去看看他,哄哄他,讓他知道你就在附近,但千萬不要抱上床一起睡,否則之前為了分床睡所作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

<應該在孩子多大時訓練他獨睡呢?>
  如果在孩子三、四個月大以前沒有及時分房,可能就得延遲到三歲以後了。因為六個月至三歲之間,孩子會有強烈的「分離焦慮」,他們常常將睡覺也視為一種與母親之間的分離,即使和母親同房或同床睡的孩子,也常有抗拒睡覺的現象。如果這段時間內訓練他和母親分房,往往會遇到比較大的阻力。如果剛好有兄姐也要同時分房,倒是可以試試,否則還是等孩子稍大一點會比較順利。一般而言,五、六歲以後的孩子,獨立性都不錯了,獨對他們而言應不是難事。

<寶寶需要枕頭嗎?>
  六個月以下的寶寶,不可以使用枕頭,床上也不能有其他柔軟的東西,連床墊都不能太軟,以避免阻塞口鼻,發生窒息的不幸。

<小嬰兒是不是應該蓋得暖一點?>
  在我們的文化中,總是把孩子包裏得密密實實的,睡覺當然也不例外。其實除了新生兒(一個月以下),因為體溫控制還不很成熟,必須格外注意保暖以外,孩子稍大一點之後,跟成人的保暖需求基本上是一樣的,也就是他們並不特別怕冷。所以,沒有必要給他們蓋厚重的被褥,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的嬰兒,行動能力還不夠,厚被子蓋住頭部會讓他們室息的。

<孩子睡眠的環境是不是一定很安靜?>
  未滿三、四個月的寶寶,睡眠不大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安靜的臥室和嘈雜的百貨公司,對他來說沒有什麼不同,他的睡眠型態主要是由腦部控制。稍大一點之後,寶寶開始對環境裡的聲音、影像產生興趣,睡眠就可能會受到環境干擾了。
  無疑的,在安靜的環境中,一定會睡得比較好。但每一個人的生活環境都充斥著各種聲音,不可能全然安靜。夜裡雖然靜得多,仔細傾聽,仍然有不少聲音,馬路上的車聲、冰箱馬達聲、時鐘滴答聲、風聲、同房人的鼾聲...,這些經常存在的聲音通常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因為我們已經習慣這些聲音了。孩子也一樣,只要環境不嘈雜,也沒有突發的噪音(如飛機聲、火車聲、機器聲等),孩子會習慣於他的睡眠環境,不受那些經常聲音的影響。有些父母在嬰兒入睡以後,禁止大孩子活動,甚至踮著腳尖走路,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孩子一旦習慣了這種刻意安排的安靜環境,反而不能忍受環境中無法避免的一些聲音,而常常驚醒過來。

<建立好的睡眠習慣>
  良好的睡眠型態的發展,主要源自腦部功能的逐漸成熟。但睡眠習慣的養成,是根據父母本身的認知和期待,以睡眠型態做為基礎,逐步引導孩子而建立起來的。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的晝夜節奏早些形成?=
  孩子晝夜節奏如果能早些形成,的確是父母之福。可惜它的形成,主要靠腦部的成熟,和年齡最相關。早產兒雖然得以提早接觸外在環境,他們的晝夜節奏並不會提早形成,還是要等到預產期之後的三個月左右。因此父母對寶寶晝夜不分的情況要有點耐心。
=小嬰兒的酣睡是否只能順其自然呢?=
  也不盡然,父母還是可以幫助他。如果寶寶在白天睡了四個小時以上,就叫他起來吃奶;夜裡則盡量讓他睡,等他吵了再餵。如果寶寶晚上不好好睡,白天卻一覺睡上六個小時,想要四個小時的時候硬是把他叫醒,可能相當困難,此時可以採用漸近的方法,每天早上十五分鐘叫醒他,逐漸縮短他白天的長覺,不多久,寶寶就會改在晚上才睡長覺了。
=應該訓練寶寶規律作息,還是順其自然比較好?=
  孩子如果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不但照顧上比較方便,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很重要。因為,人除了睡眠,還有很多生理現象也一樣具有週期性,包括飲食、活動、體溫的變化、荷爾蒙的分泌等。這些生理現象的變化,彼此之間如果能夠協調,我們的身體就會處於一種很調適的狀況。假設每一種生理現象,都沒有一定的節奏可循,可以想像彼此之間要達成協調,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此外,在前文中提到,人的生理時鐘是二十五小時一個週期,也必須靠規律的生活習慣提供訊息,才能將作息週期維持在二十四小時一週期。所以很顯然的,孩子還是過規律的生活比較好。至於回歸自然的方式照顧寶寶,其實指的是出生後的前三個月,繼續下去不但對孩子不利,父母也非常辛苦。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70&next=167&l=f&fid=32






*****************************************************************************
寶寶睡眠調查 多不到18小時
一項調查今天指出,大約3/4的0到6個月寶寶每天睡不滿18小時,習慣側睡及跟父母同睡一張床的寶寶,睡得較不安穩。

開業親子診所醫師黃正宏指出,寶寶出生6個月以內,是腦部發展關鍵期,平均每日需要18小時的深度熟睡。如果寶寶睡不夠、睡不好,照顧的大人也會平均少睡2.6小時,不希望寶寶輸在起跑點上的父母要多加留意。

這項「寶寶睡眠白皮書」調查顯示,照顧者說小寶寶每晚平均醒來1.8次,只有23%的照顧者表示小寶寶睡足18小時。小寶寶睡不夠的6大原因,包括肚子餓 、睡眠環境太熱或太冷、身體不舒服、照顧者不在、睡前玩得太興奮、尿布濕了。

這項調查也顯示,0到6個月新生兒平均睡眠為14.5小時,7到12個月寶寶為12.5小時,1歲以上至3歲的幼兒其平均每日睡眠則為11到12小時。進一步交分叉析發現,習慣側睡及跟父母同睡一張床的寶寶,相對來說睡得較不安穩。

黃正宏建議,家長盡量不要吵寶寶睡眠,寶寶睡床周邊要避免擺放枕頭、毛巾或是厚被等柔軟膨鬆物品,以免不慎窒息。另外寶寶一直睡不好,父母要注意是否為尿布疹、濕疹、腸絞痛、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鼻塞、扁桃腺腫大等疾病。

這項調查由趨勢民意調查公司執行,今年8月17日至8月21日電話訪問家有0到3歲嬰幼兒的家長,取得514份有效樣本,抽樣誤差為正負4.38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4167






***********************************************************************

寶寶居家及睡眠照顧

居家環境剛出生的嬰兒就像溫室中的蘭花,非常嬌嫩,必須好好地保護。他(她)所住的臥室最好有充足的陽光,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形成,有利於預防小兒佝僂病,但勿讓陽光直接照射寶寶的臉部,以免造成眼睛及皮膚之病變。且臥室內要維持穩定的溫度與濕度,溫度約保持在24~26℃為宜,濕度約為60~70%左右。因嬰兒的體溫中樞仍未發育完善,常隨外界的環境溫度而改變其體溫。如果室溫過低,體溫易下降;若是室溫過高,加上衣被太厚,就會造成體溫升高。

寶寶居住的地方特別要涼爽通風及清潔衛生,儘量少住其他人,不得吸煙,以減少空氣的傳染。此外,心理學家認為,適量的環境刺激會提高新生兒視覺、觸覺和聽覺的靈敏性,有利於發展原始的生理性反射及形成新的條件反射。更大的孩子則需豐富的環境刺激,不僅可促進幼兒的智力發育,也會使之大腦本身更發達。
舒適的睡眠
最常讓寶寶採用的睡姿是側臥,較小的時候,可在其背後以捲成圓筒形的毯子或尿布支撐著,大了就可不用支撐物了。此種姿位有助於引流出粘液,並可幫助臍帶周圍的空氣流通,也會讓剛接受過包皮環狀切除術的男嬰覺得較舒服。
餵奶後,最好讓寶寶向右側臥,可預防吸入且有助於消化,因為這種姿位也讓胃內的氣體較容易排出。出生後頭幾個月應定期變換寶寶的臥姿,因為顱骨尚柔軟;若持續維持某一種姿位,該部位會變得扁平,這樣就不好看了。

目前人們生活水準提高,床舖的選擇多以沙發軟床或彈簧床代替,
有些父母會以為讓寶寶睡軟床較舒服,其實不然,寶寶出生後雖然骨骼發育快,且含無機鹽少,具柔軟、彈性大及不易骨折的特點。但其脊柱周圍的肌肉、韌帶很弱,容易因睡軟床而導致脊柱和肢體骨骼發生變形、彎曲,一旦形成,往後糾正就麻煩了,所以可選擇木板床、竹床或榻榻米較好。

另外,剛出生的新生兒也不必睡枕頭,因不利於正常發育。到3~4個月時可睡1公分高的枕頭,此時頸部脊柱開始向前彎曲長。到7~8個月時可採3公分高左右的枕頭,這時候,嬰兒胸部脊柱開始向後彎曲,肩也發育增寬,因此,適合此高度的枕頭。千萬記住、過高、過低都不利於睡眠和身體正常發育,尤其常睡高枕頭易形成駝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36&prev=167&l=f&fid=32








*****************************************************************************

***********************************************************************
小孩半夜尖叫大哭中邪了嗎?原來是【夜驚】搞的鬼
作者\ Albee 恩芯媽咪

如果遇到小孩晚上大哭尖叫情緒無法控制,請問你們會怎麼做??
1.趕快送醫院
2.帶去收驚,求神問卜
3.找出答案
你們會選擇哪一個呢??

在台灣因為社會傳統的風氣,小孩大哭大鬧會帶去收驚,讓小孩心定下來趕走兇神惡煞
但怎麼收完驚沒幾天又來了呢??
看著孩子半夜準時哭鬧做爸媽的也很擔心到底孩子怎麼了??
前幾天翁小恩晚上睡覺,到凌晨一點時都會大哭尖叫
連續兩個晚上,他會坐起來喃喃自語,然後開始大哭尖叫,甚至抓人打人
怎麼叫他他都不回也不理,全身力氣極大,拼命的掙扎,連我都抓不住!!!
然後持續10分多鐘….睡著了~
這兩天我人在娘家,第一次看到他這樣,我真的嚇傻了~
媽媽和弟弟都說是不是中邪了???
中邪?? 在我和先生信仰裡只有上帝怎麼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在他身上
我們還是不敢相信,雖然在那10分鐘的翁小恩真的不像他
後來感謝主,感謝現在的科技,孩子睡後我們上網去查了資料
終於得到了答案 『小孩夜驚』

現在我一定要來和大家好好介紹這個『小孩夜驚』的症狀
夜驚:約有1-4%的小兒會發生,男生較多,大多從3-12 歲開始出現,青春期後逐漸消失。
一般幾天或幾週發生一次,也有每天發生的例子。
夜驚是兒童期睡眠常見的問題,家長可能會帶小孩到門診來,
小孩常在晚上入睡後,半夜又會醒來哭鬧、尖叫,怎麼哄勸都不理會,約數分鐘後又可 再度入睡,
但第二天完全記不起昨晚發生的事。
其實夜驚是發生深睡期的一種睡眠障礙,一般在入睡後12小時才發生。
發生時間,正值睡眠期間內的沉睡期。
兒童夜驚的主要現象是:睡眠中突然驚醒、面露痛苦表情,兩眼無神向前直視,
爬起坐在床上,呼吸迫促、發汗、甚至尖聲驚叫。
數分鐘後,現象即自行消失,自行恢 復睡眠,天亮後對夜驚的一切,均無所記憶。
因為夜驚只在沉睡階段發生,所以不易將當事者喚醒。
按醫學上的看法,夜驚不必刻意予以治療。

寶寶夜驚該怎麼改善呢?

1.當寶寶半夜驚醒時,媽媽可先靜靜觀察且等待,看看寶寶是否能自己學習再度入睡,
別急著介入安撫,因為有時大人一介入反而讓寶寶更加清醒且哭鬧的更大聲。

2.若寶寶真的持續哭鬧,媽媽再試著安撫(拍背/喝奶/開冷氣),讓寶寶再入睡。不要急著抱起來哄睡,
而且中途千萬不要開大燈(小燈就好),開燈會讓寶寶容易醒來就不睡。

3.若是寶寶真的醒來了,大人必須盡量不要與寶寶玩或過多的互動,一定要讓寶寶覺得無聊,
或者大人可試著裝睡,寶寶才能知道是睡覺時間不是玩樂時間,才不會玩一整睌不睡。

4.6 個月以前的新生兒容易餓且睡眠更短,作息較不容易建立。
但到6個月之後,要試著讓孩子作息規律,固定時間上床睡覺,起床時間自然會固定。
午睡時間也要差不 多,且不要睡超過兩小時,下午5-6點之後盡可能不要睡,
因為會影響晚上上床睡覺時間。建議剛開始調整作息時,媽媽可先記錄孩子的作息時間,了解孩子作息 並逐步調整。

5.白天要讓寶寶的活動量足夠,也讓孩子有足夠的日照,晚上自然睡的好。
寶寶除了吃飯睡覺時間外,其餘就是遊戲玩樂時間,媽媽可安排讓孩子盡情的使用精力的動態活動,
特別是戶外活動,讓孩子晚上可睡的更好,這是非常重要的唷!

6.睡前盡可能不要進行太刺激的活動,白天也不要接觸太久的電視手機等多媒體設備,
可在睡前進行寶寶身體觸覺活動,如寶寶按摩和觸覺刷按摩、棉被包寶寶的遊戲等,
也可以聽聽輕柔的音樂,讓孩子情緒穩定,幫助睡眠。

7.有吃副食品的孩子晚上也可適量吃一點助眠的食物,像全穀類、乳製品、豆類、深綠色葉菜和香蕉等。

8.寶寶若是容易有分離焦慮或缺乏安全感,睡前媽媽要給予寶寶足夠的擁抱及陪伴。
若是上幼兒園的孩子,和媽媽分離時的方式也要適當調整,讓孩子逐步學習和媽媽分離,才不會晚上帶著不安的情緒入睡。

查完這些資料,我突然想到,這兩天因為回娘家翁小恩很開心,所以兩天都沒有睡午覺!!!(睡眠不足….
第三天,無論如何我都拉他去睡午覺,果然…….晚上安安靜靜一覺到天亮!!!
之後夜驚的可怕情形也沒有出現了!!!
兩次的經驗,白天醒來的翁小恩對於晚上完全沒有任何記憶
其實家長也不用主動問他,只會讓他更恐懼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
就讓他忘了吧
這次真的讓我學到了一課!!! 平常孩子哭鬧就夠讓人緊張了
何況又是半夜,不知道是身體不舒服還是怎樣….
但他哭鬧又可以自行入睡,完完全全符合以上的症狀!!!
小恩爸比和我說,你看吧!!先別慌找到答案就好了!!!
如果當你的孩子也出現同樣的情形,先別緊張回想看看是不是白天的作息打亂了?
或者是孩子白天也甚麼特別的反應例如分離焦慮….
這樣就可以找出答案,也不會讓自己這麼的慌….
分享我的經驗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