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輕鬆引導 孩子不挑食


文/學前教育雜誌編輯部
採訪諮詢/孫萍台大醫院營養師
3歲的浩浩每天除了喝牛奶,就只喜歡吃白飯,蔬菜只吃高麗菜,肉類也不愛吃,魚肉較軟還能勉強吃一些,幸好還滿喜歡吃甜甜的水果,媽媽真怕他這樣挑食會營養不良。
孩子從1歲開始,爸媽就可逐步建立規律的用餐時間,正餐的內容與大人飲食一樣,食材的種類盡量新鮮多變化來吸引孩子,製作的食物需適合寶寶一口的大小,並以柔軟易消化為原則。並且限制孩子吃過量的零食、戒除邊吃邊玩的不好飲食習慣,爸媽對正確飲食的堅持態度,孩子會慢慢體會並能遵守,進而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看,我把吃青菜變好玩了 媽媽煮的什錦鹹稀飯,裡面放了好多青菜,浩浩眉頭不禁皺了起來,用手指把菜一根根挑出來。
媽媽看浩浩「又來了」,勉強壓抑著怒氣,堅定地跟浩浩說:「青菜一定要吃,不然便便大不出來,會痛痛喔!」「你聽,吃青菜的聲音,ㄎㄠˇㄎㄠˇ,好好玩喔。」媽媽把嘴巴湊近浩浩的耳朵,發出咬蔬菜的清脆聲音,浩浩也想學媽媽吃青菜的好玩模樣,夾了青菜,用力咬了幾口,母子倆都笑了。
用打罵強迫孩子吃東西,很可能會造成反效果,讓孩子更加排拒食物,爸媽可以用正向的鼓勵或是好玩的誘導方法,讓孩子吃下不喜歡的食物,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挑食,破壞了用餐的愉快氣氛,而演變成親子餐桌大戰。
看,媽咪把食物變可愛了 為了讓孩子參與製作食物的過程,媽媽讓浩浩一起動手做壽司,只見浩浩高興地把小黃瓜、紅蘿蔔、火腿、蛋包入壽司皮內,在媽媽的引導下,做成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小壽司和小飯糰。看著浩浩吃下了一直都很排斥的紅蘿蔔和小黃瓜,媽媽不禁眉開眼笑。
孩子不喜歡某種食物,大多是因為先前的飲食經驗產生不快的回憶,若是上回吃了芹菜感覺味道怪怪的,下次就絕對不再吃。爸媽把食物的外表變換個可愛的模樣,或把芹菜切碎混在水餃肉餡或是獅子頭肉團中,孩子吃不出原有的味道,就會不知不覺地吃下去。
此外,媽媽們總覺得孩子一定是越幫越忙,弄得一團糟,其實讓孩子參與做餐點的過程,不但能讓孩子體驗烹飪的樂趣,也可提升成就感,品嚐自己親手做的成果。
我喜歡可愛的餐具
又到了晚餐時間,浩浩不情願的來到了餐桌旁,還咕噥著說不想吃,一看到有皮卡丘圖案的餐具,眼睛馬上亮起來,媽媽巧妙地把食物排列成一個皮卡丘的笑臉,浩浩好奇的拿起湯匙舀了一口送進嘴裡。媽媽連忙讚賞地說:「浩浩好棒喔,要把媽媽的愛心飯菜都吃光光喔!」
把食物放在可愛的餐具裡,可以提升孩子的食慾。或許寶寶不喜歡那個食物,但是看到喜歡的卡通人物餐盤,吃的意願很可能會提升。爸媽不妨參考幼兒食譜,書中可愛造型的食物排列方法,以及不同菜色烹調的變化作法,可以吸引孩子吃進營養的食物。








******************************************************************************

寶寶不吃飯。營養美食助開胃


Yah00>保健專輯 > 樂活小撇步

作者: 駱慧雯

華人健康網

 2012613日週三 台北標準時間上午11:33

夏天到囉!不僅大人被太陽「烤」得食慾頓失,
就連寶寶們也是一副愛吃不吃的樣子,讓不少父母煩惱不已,
擔心小寶貝缺乏攝取足夠的營養素而發育不良、長不高,
甚至造成抵抗力不足經常生病。
不妨動動手為寶寶親手調製寶寶開胃食譜,輕鬆照顧「寶寶的胃」! 

天氣變熱,寶寶容易食慾不振,因此有不少父母為此苦擾不已。

▊茄汁魚丸▊

材料:

草魚肉300克、雞蛋1顆、青椒25克、山藥25克、
蔥薑汁,香油、鹽、蕃茄醬、白糖、味精少許、太白粉適量。

做法:
1.    將魚肉洗淨製成泥狀,加入適量蔥薑水、少許鹽、味精調味後,
       再加入雞蛋、澱粉,均勻攪拌出勁後備用。
2.    青椒、山藥切成丁。
3.    取一個乾淨的炒鍋,放入適量水,將泥狀魚肉用手擠成丸子狀放入水鍋中,
       待全部做完後,將炒鍋放置爐灶,煮熟魚丸後撈出。
4.    另起新油鍋,燒熱後放入適量蕃茄醬煸炒,再加少許湯水、鹽和白糖;
       湯滾後,放入青椒、山藥丁和魚丸,最後等湯煮沸又用太白粉勾芡,
       再淋上少許香油即可。

@營養小秘密
魚肉營養豐富,很適宜1歲半的寶寶消化和吸收。
如果把魚丸做成蕃茄沙司口味,則更會使寶寶胃口大開。

▊五彩捲▊

材料:
魚肉25克、雞蛋25克(約半顆)、馬鈴薯25克、白蘿蔔50克,
胡蘿蔔5克、綠豆芽5克、蔥末10克、太白粉10克、油5克。

做法:
 1. 先把馬鈴薯煮熟去皮攪爛,魚肉剁爛加上蔥、太白粉、精鹽拌勻,備用。
2. 把雞蛋去殼攪勻煎成蛋皮備用。
3. 將蛋皮貼鍋的一面向上平放,鋪上肉末後捲起、蒸熟,然後再切成片打上芡汁。
4. 最後把胡蘿蔔、白蘿蔔、綠豆芽切成絲、大火炒熟後平鋪在碟子上,
    再放上已切好的蛋捲即可。

@營養小秘密
這道菜含有豐富蛋白質、人體所需的脂肪和維生素C
營養量相當於2歲寶寶整天所需量的一半,而且其鐵含量也很豐富,
有助於預防幼童發生缺鐵性貧血。

▊小兔吃蘿蔔▊

材料:
豬絞肉35g、魚肉20g、麵粉和腐竹各5g
菠菜100g、白蘿蔔5g、胡蘿蔔5g

做法:
1.    先將豬絞肉加入蔥花、太白粉、油、鹽等拌勻做餡,然後用沸水燙熟備用。
2.    將麵粉和水後擀成圓片,再把拌好的肉餡放在皮中間,
       對折成扇形,前尖端部分用大拇指壓扁後再用剪刀剪成兩小片,
        向上捏成兔耳狀。
3.    最後鑲兩粒胡蘿蔔做為小兔眼睛,用蒸鍋蒸10分鐘。
4.    另外川燙腐竹、菠菜和去骨的魚片,川燙時可加鹽和一點點油,
       之後用這三樣原料作鋪墊,再擺上小兔。
       PS:小兔的前面可放白蘿蔔和胡蘿蔔絲,營造小兔吃蘿蔔的意象。

@營養小秘密
形象生動的菜肴容易吸引寶寶的注意,且其富含鐵質、
維生素A和維生素C,相當適合做為寶寶的正餐。









********************************************************************************
讓寶寶吃飯專心的10 個妙招
1、為孩子準備專用餐具
大人的碗筷、叉子不適合孩子使用。用又大又重的杯、碗盛滿果汁或牛奶,孩子會有壓迫感而影響食欲。尖銳的叉子以及易破的餐具,也不宜讓孩子使用,以免發生意外。兒童食具比較適合孩子,可以帶孩子一起去購買,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食具,以促進吃飯的興趣。
2、教會孩子自己用餐
不少吃飯坐不住的孩子都是由父母餵飯的,父母就可以教他學用湯匙筷子,學會自己吃飯,也容易坐得住。若他能自行吃光,就會有成功感,慢慢就能增加他對吃飯的興趣。雖然開始弄得滿桌飯粒,臉上身上都一塌糊塗,但是這是必須有的一個開始。
3、提早十分鐘通知孩子吃飯
若孩子玩得正高興時,突然被打斷,難免會有生氣、反抗和拒絕的心態,所以即使面對一個1-3歲大的孩子,也應該事先告訴他即將要做的事,然後給予他緩衝時間,將玩具收拾乾淨,準備用餐。
4、讓寶寶少吃零食
少量多餐是最有利於孩子的飲食方式,但是正餐之外點心的份量不可太多,以免孩子到了正餐時卻吃不下。而且要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品當點心,不要吃垃圾食物。
5、讓孩子一起幫忙
為了滿足孩子的學習欲望,吃飯前媽媽可以叫孩子一起來幫忙,如整理餐桌、擺碗筷等,這樣,孩子會充滿對用餐的期待,乖乖坐下吃飯的可能性也就提高。
6、換換烹調方法
孩子吃飯坐不住的理由,不一定在於菜的味道不好,有時是因為烹調的方式讓孩子無法接受。所以不妨經常換換烹調方式,清蒸啊、紅燒啊,讓寶寶有新鮮感。另外,大多數的孩子都喜歡色彩鮮豔的食物,若燒成灰灰的,恐怕就難吸引孩子乖乖坐著吃飯了。此外,溫度太冷或太熱的食物孩子也不會喜歡。
7、餐中多加孩子喜歡吃的東西
雖然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才可幫助孩子健康地發育成長,但也不可強迫孩子進食。可先以孩子喜歡吃的食物為主,再由少至多,漸漸加入其他的或新的食物,讓孩子接受各類食物,這樣可以發掘更多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只要飲食更富變化,孩子自然樂意安安穩穩坐下吃飯。比如孩子很喜歡吃豆腐和豆子,在嘗試新菜的時候就可以經常放點豆腐或豆子進去,這樣比較容易接受點。
8、飯桌上別罵孩子
吃飯時氣氛要輕鬆點,令孩子自在。媽媽千萬別為了讓他多吃一口而想方設法,甚至大動干戈。不要總是急著問:你還想再吃嗎?如果寶寶說:吃飽了。父母就別再強求他吃了。這樣,他才能慢慢體會出吃飽了是個什麼概念。不會剛吃幾口飯就往外跑。
9、讓孩子有饑餓感
孩子之所以不肯乖乖坐下吃飯,有時是因為他不餓。所以,要想辦法讓他有饑餓感。父母可以在孩子吃了幾口就跑開的時候,心平氣和地說好了,孩子吃飽了,然後把碗收掉,不要在乎他剩下多少。幾次下來,孩子就會知道不乖乖坐下吃飯就會包餓肚子。這個方法聽著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來,不能總擔心孩子餓,給他零食吃,那就適得其反了。
10、吃完飯多表揚
當孩子能夠很安穩坐住吃飯時,不要忘了表揚他。或是飯後爸爸媽媽可以陪他玩一會兒作為獎賞,讓他產生關於吃飯的快樂記憶,以後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爸爸媽媽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多給孩子灌輸"好好吃飯,長得更快,變得更聰明"之類的觀點。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diary/article?mid=176&prev=177&next=118&l=f&fid=12






*******************************************************************************

5種幼兒常見偏食形態(上)
嬰幼兒時期的飲食習慣,不但影響現階段的成長發育,更可能影響寶寶未來成年後的飲食觀,爸比媽咪不可輕忽!寶寶為什麼會偏食呢?最常見的偏食類型有哪些?父母又該如何預防與改善孩子的偏食行為呢?
【編訪撰文/陳映潔;諮詢/天主教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陳雨音、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高佩琪;攝影/麥叔叔專業兒童攝影;梳化/蔡琇惠;演出/漂亮媽咪:劉毓琪;可愛寶寶:洪采惟】 如何定義偏食行為?


輕微型-挑食
每個人多多少少會有幾樣不愛吃的食物,不只是孩子,就連成人也是如此。爸比媽咪該如何判斷家中寶貝是否有偏食行為呢? 天主教耕莘醫院營養師陳雨音表示,孩子選擇性的攝取某些食物、排斥某些食物的情況,可依其嚴重程度區分為:輕微型的「挑食」與嚴重型的「偏食」。
顧名思義,挑食,就是只挑掉少數幾樣東西不吃,這對人類來說,是很普遍的現象。
爸比媽咪可以試想,在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人是什麼都肯吃的吧!?因此,當孩子不吃某種食物時,不見得都是很嚴重的事情,要視孩子不吃的食物種類多寡,以及該種食物是否非常重要(如:奶、蛋…等)、很難用其他食物替代而定。
陳雨音營養師指出,如果孩子不吃的東西用10隻手指頭就可以數得完,而且平均分散在6大類食物中,每1大類食物裡,只有少數1、2種不吃,如蔬菜類中,只有芥菜和苦瓜討厭,其他種類的青菜都肯吃,那麼這只算是挑食而已,還不能算是較嚴重的偏食行為。
挑食當然是不好的飲食習慣,但還不至於造成某些營養素的嚴重缺乏,也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爸比媽咪可以不需過於擔心,只要用較為輕鬆的態度慢慢矯正即可。
暫時性的挑食
陳雨音營養師認為,小朋友有時會有暫時性的挑食現象,在某段時間內特別不想吃某些東西,但也許過幾天、幾個月、1〜2年或是等長大一點之後,突然又願意吃了也說不一定,像這種暫時性的挑食只要不太嚴重,爸比媽咪也不必煩惱,只要每隔一段時間勸孩子嘗試看看他不敢吃的食物,也許某天他就自己願意接受了。
天主教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高佩琪也表示,小朋友的飲食習慣是會不斷改變的,因此,在他堅決不肯嘗試某種食物的當下,大人們不要太過堅持,可以過幾天、幾個星期再讓他吃吃看,千萬不要用逼迫的方式,否則只會加深孩子對該種食物的反感,或許從此再也不吃了也說不定。
嚴重型-偏食
如果挑食挑得太多了,甚至某1大類食物完全不吃,造成營養的不均衡,就變成了所謂的偏食行為,這是較為嚴重的情況,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影響,爸比媽咪必須謹慎且立即性的去處理。
以五穀根莖類為例,如果孩子不愛吃飯,可以給他吃麵、蘿蔔糕,如果這些都不愛吃,還可以讓他吃饅頭、玉米、地瓜、馬鈴薯和麵包…等來彌補,但如果連這些也不吃,那就算是嚴重偏食了。
高佩琪醫師表示,父母在判斷是否該介入孩子的偏食行為時,主要應該觀察這樣的偏食行為有沒有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情形,如長不高、體重過輕…等,要是沒有把握,可以定期帶孩子到健兒門診,請醫師為孩子做些檢查、評估,就能了解孩子目前的成長發育狀況。
寶寶為什麼會偏、挑食?
先天因素
味覺的天性
陳雨音營養師指出,孩子對味覺的偏好有部分導因於天性,有部分則是經由後天學習而來。像苦味和辣味,絕大部分的寶寶天生就會排斥,而甜味則幾乎是每個寶寶都會喜歡的。
孩子的氣質
偏食行為和孩子先天的氣質也有關係,舉例來說,趨近性較低的小朋友比較不愛嘗試新的食物,所以越早、越愉快的進食經驗,會讓他越容易接受一種食物,因此,在一開始接觸副食品的階段,若媽咪沒有讓他吃過某些東西,大一點之後,他可能就相對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適應這些沒吃過的東西。
此外,有些孩子敏感度較高,知覺特別敏銳,對於味道的好惡也較為強烈、分明,相對就比較容易形成挑食或偏食的習慣。
身體功能異常
有些孩子先天身體功能有異常,也可能影響他的偏食行為,比方說腸胃道發育不完全的寶寶,吃了某些食物後可能引發腹痛,因此,就會害怕並避免吃這些食物,爸比媽咪必須特別注意,孩子是否因這類因素而有偏食行為。
後天因素
照顧者飲食習慣不正確
陳雨音營養師表示,孩子偏食有時是大人的錯,因為照顧者本身可能就有偏食的習慣,給孩子吃的食物自然也會有營養不均衡的傾向,舉例來說,肉食主義的爸爸媽媽,自己本身就不愛吃蔬菜,餐桌上也少有這些菜色,孩子當然也只能跟著大魚大肉。
這就如同小編的貓兒子,總是吃到起司、吻仔魚口味的鮪魚罐,很難吃到牛肝或羊肉口味的,因為小編在選購貓罐頭時,不禁意就刪除了那些自己不愛吃的口味(雖然罐頭不是自己要吃的),因此,爸比媽咪在責怪孩子偏食的同時,也要自我反省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喔!
食物重覆性太高
如果太常讓孩子吃同一種菜色,如每天吃、甚至每餐吃,重覆性太高也會讓他們因吃膩而排斥那種食物,因此,媽咪除了經常變換食物種類之外,針對同一種菜色最好也能有不同的烹煮方式,才能讓孩子覺得每次吃到的感覺都不太一樣。
與先前不良的經驗有關
陳雨音營養師指出,有些孩子在剛長牙的階段,如果爸爸媽媽給他們吃沒有切得很碎、纖維很粗的青菜,造成他們咀嚼時不舒服,咬很久都咬不斷,形成一些不愉快的經驗;或是曾經在吃某樣食物時卡到喉嚨(如魚刺)、烹調時沒注意好,讓孩子吃到很辣的味道…等,都會讓他們對這樣食物及其他外觀類似的食物(如都是綠色)產生害怕的感覺,可能就會比較不敢吃。針對這種情況,爸比媽咪應從少量開始,慢慢鼓勵他嘗試,並且吃給他看,讓他對這種食物漸漸放心、改觀,才有辦法接受。
父母錯誤的教養觀
有些父母因忙碌而無法經常陪伴孩子,基於補償的心態,就會用「吃」來滿足、安撫孩子,例如為了讓孩子高興,就買很多他愛吃的零食、甜食給他,並且縱容他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這樣的情況也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偏、挑食行為,因為光是吃這些垃圾食物,孩子就飽了。
陳雨音營養師也提醒,孩子喜歡重口味,如果太早讓他接觸重甜、重鹹的食物,味覺被刺激久了,就會習慣這種強烈的味道,對於一些較為清淡的食物,就會感覺沒味道而選擇不吃。
廣告的影響力
陳雨音營養師認為,廣告也會影響孩子對食物好不好吃的判斷,當孩子看到廣告中對某種食物的正面訊息,如:廣告裡的小朋友吃冰淇淋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他也會認為冰淇淋一定很好吃,相對的,如果他看到廣告裡的小朋友討厭吃蔬菜,他也會加以仿效,爸爸媽媽不可忽視電視廣告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在餐桌上和孩子對立
許多父母在餵養孩子時,看見孩子不肯吃,或邊吃邊玩,就很容易生氣,有時甚至拿著棍子逼孩子進食,孩子也因此吃得很不愉快,把食物弄得滿地都是來表達抗議,頓時餐桌彷彿變成了戰場,一片狼藉。
陳雨音營養師表示,照顧者是否提供孩子一個愉快的用餐環境是很重要的,因為過度控制和過度忽視一樣,都會強化孩子的偏食行為,臨床上曾經遇過一對嬤孫,那個5歲大的孩子非常非常瘦弱,什麼東西都不想吃,幾乎已經到了厭食的地步,阿嬤還在旁邊不斷的罵:「他不吃我都用棍子打他,可是他也打不怕,不吃就是不吃,有夠皮!」,對於這個孩子來說,吃飯已經變成了一種懲罰,而不是享受,試問他又怎麼可能喜歡吃飯?
試著回想,您是否也曾經這樣對待孩子呢?給他1個番茄,孩子說不想吃,就逼他吃下2個,請小心,這樣不但會讓孩子更畏懼、排斥這種食物,甚至還可能影響他的性格發展喔!
陳雨音營養師表示,如果讓孩子在飯前1個小時吃甜食,會讓血糖上升,影響下一餐的食慾,「飯後甜點」一定要在飯後,就是這個道理。

【編訪撰文/陳映潔;諮詢/天主教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陳雨音、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高佩琪;攝影/麥叔叔專業兒童攝影;梳化/蔡琇惠;演出/漂亮媽咪:劉毓琪;可愛寶寶:洪采惟】
幼兒偏食5類型
陳雨音營養師、高佩琪醫師及小編共同為您整理出5種最常見的寶寶偏食類型,並分析可能造成的問題與爸比媽咪的因應對策:
第1類:嗜吃甜食、零食的寶寶
健康威脅
.進食後的食物殘渣及糖分會附著於牙齒上,供給口腔內細菌生長所需的養分,引起蛀牙。
.甜食進入人體腸胃裡,會被細菌發酵,產生較多氫氣,容易引發腹脹,導致幼兒胃口不佳,吃不下正餐,影響營養的均衡攝取;腹脹亦可能引起消化不良,造成便秘、噁心、嘔吐和腹瀉…等各種腸胃症狀。
.甜食與零食的熱量超高,油脂、鈉量也常過量,容易造成肥胖問題。
.有研究顯示,過量甜食可能使孩子注意力不容易專注、甚至有過動傾向,智能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雖然詳細原因仍不確定,但近期研究顯示,體內糖分含量過高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展,可能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會使眼內組織彈性降低,引起眼內滲透壓改變,導致近視發生,醫界建議,盡量讓孩子晚一點吃、少吃甜食為預防方式。
.愛喝碳酸飲料的孩子,骨鈣容易流失,很容易長不高。
爸比媽咪這樣做
□ 飯前別讓孩子吃甜點
陳雨音營養師表示,如果讓孩子在飯前1個小時吃甜食,會讓血糖上升,影響下一餐的食慾,「飯後甜點」一定要在飯後,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如果還沒到正餐時間,孩子就餓得受不了,想給孩子吃點東西先墊墊肚子時,可以先給他少量的水果、小麵包、小餅乾…等食物,千萬不要給他布丁、蛋糕、果汁、飲料…等很甜的零食,否則孩子絕對沒有食慾再吃正餐了!
□ 別讓孩子把飲料當開水喝
水分的攝取還是以白開水為主較佳,即使要給孩子喝飲料,也要有所節制。如同先前所言,甜食會影響食慾,若孩子經常喝含糖飲料,一天喝好幾次,甚至把飲料當成白開水在喝,除了容易發胖、蛀牙,孩子可能整天都不會感覺肚子餓,更不會乖乖吃正餐,形成必然的偏食行為。
□ 慢慢減量,只吃健康的甜食
習慣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改掉壞習慣也必須一步一步慢慢來。爸比媽咪可以慢慢降低給孩子甜食的量和次數,讓寶寶慢慢適應少糖的生活,此外,雖然都是甜食,仍有營養價值高與低之分,爸比媽咪在購買時應選購營養價值較高的甜食,如優酪乳、果汁、牛奶…等,少量作為孩子乖乖吃正餐後的獎勵。
第2類:不吃蔬菜的寶寶
健康威脅
.容易缺乏維生素(C、E…等)和礦物質,造成抵抗力降低、容易生病、傷口不易復原與貧血…等問題。
.缺乏纖維質的攝取,容易引起便秘。高佩琪醫師指出,許多2〜3歲的小朋友,正處於訓練如廁能力的階段,若他剛好不愛吃蔬菜,大便就會很硬、上不出來,上廁所時會痛,因此,他就不敢上廁所,惡性循環下,大便越來越硬,爸比媽咪在訓練孩子如廁這件事情上,就會受到很大的挫折。
.容易肥胖,甚至很小就有膽固醇過高的情況,容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威脅。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心血管疾病不一定會在孩童期發作,但就如同種下病根,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2011年第8屆亞太高血壓學術會議中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即顯示,孩童期肥胖會增加成人期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達8倍之多。
爸比媽咪這樣做
□ 蓋過氣味+改善口感
陳雨音營養師表示,不吃蔬菜是最常見的幼兒偏食類型,蔬菜的咀嚼困難是1個原因,再加上某些蔬菜會有其獨特且強烈的氣味,如洋蔥、青椒及苦瓜…等,對於味覺比較敏感的孩子來說,較不容易適應。
建議爸比媽咪可以從烹煮方式上改善青菜的口感,或許可以煮得更軟爛些,觀察孩子的接受程度,此外,也可以透過與其他食材的搭配料理,來蓋過孩子不喜歡的蔬菜氣味。
□ 從較喜歡的蔬菜開始吃
在引導孩子吃青菜的過程裡,爸比媽咪應順應孩子的習慣,從他比較能夠接受的種類開始下手,如:有甜味的蘿蔔、高麗菜…等,不要用強迫的方式,一下子逼他吃很討厭的蔬菜。
利用機會,以半哄半騙的方式,1次只讓他嘗試1種不喜歡的青菜,或許幾次以後,他會慢慢感覺這些青菜並不像他想像的那麼難吃,就忽然可以接受了。
□ 不間斷的供應蔬菜
少子化的現代,父母都非常寵愛孩子,餐桌上菜色的設定通常也都順應著孩子的偏好,孩子喜歡吃什麼,媽咪就煮什麼。然而,這其實是錯誤的做法,陳雨音營養師呼籲,家長不要因為孩子不愛吃某些蔬菜,家裡就從來不煮這道菜,因為這樣一來,孩子永遠都不會改變挑食或偏食的情況。
孩子不喜歡的蔬菜,家裡偶而還是要煮,善用孩子喜歡模仿的天性,孩子不吃沒關係,爸爸媽媽、哥哥姊姊吃,孩子看久了,就會對這道菜感到好奇:「你們都一直在吃,這道菜真的有這麼好吃嗎?」,有天當他心理準備好,就會想嘗試看看了。
第3類:只吃白飯、白麵,不配菜的寳寶
健康威脅
.營養極度不均衡,缺乏肉類提供的大量蛋白質、鐵質和鈣質,也缺乏蔬果提供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許多生長發育需要的原料都供應不足。
.若長久未改善,會使成長發育受限,如長得慢、長不好,免疫系統也較差,容易生病。
.只攝取澱粉類,會讓孩子的肌肉較為鬆垮、不結實。
.攝取過多澱粉也可能讓寶寶有過胖的疑慮。
爸比媽咪這樣做
□ 初期提供質地較軟的菜色
陳雨音營養師指出,這類寶寶可能是在添加副食品階段沒有做好牙齒及嘴巴肌肉的咀嚼訓練,因此他們只吃白飯、白麵…等質地較軟的澱粉類,沒有順利進展到吃蔬菜或肉類…等較難咀嚼、質地較粗食物的階段。
一開始為了兼顧營養的均衡,爸比媽咪要儘量挑些質地與澱粉類同樣鬆軟的食物讓寶寶食用,如豆腐、蛋、肉泥、菜泥…等,也可以讓寶寶喝菜汁或果汁,來補充缺乏的營養素。
□ 漸進式將蔬菜、肉類藏於澱粉食物中
接著必須將孩子的咀嚼能力訓練起來,爸比媽咪可以先將青菜和肉類剁碎,少量的加入孩子所喜愛的澱粉食物中,如稀飯、蘿蔔糕、地瓜球…裡,再依據孩子的接受程度慢慢的增量,質地也從比較細的碎泥,慢慢進步為顆粒狀和塊狀、條狀。
□ 花巧思,說故事,裝點食物
到了後期,當孩子的咀嚼能力稍為進步之後,媽咪可以利用孩子喜歡色彩繽紛事物的心理,在準備食物上多花點巧思,若能利用青菜和肉類的顏色來裝點白飯、白麵…等澱粉類食物,在上面做出許多可愛的圖案,再為孩子講些故事,相信孩子一定會感覺食物裡有菜有肉是件很有趣的事。
陳雨音營養師表示,其實小朋友很單純,滿好哄的,嘗試過一兩次有趣的用餐經驗後,他甚至還會主動要求想再吃一次。
第4類:素食寶寶
健康威脅
.吃素寶寶容易缺乏蛋白質和鈣質,因牛奶和肉類往往是這類營養素的最佳來源,蛋白質是寶寶肌肉生長與骨骼發育所需要的重要成分,而鈣質亦與骨骼發展息息相關,缺乏這些營養素會影響寶寶的成長發育,可能會有體重過輕、長不高…等現象,甚至於有生長遲緩的問題。
.鐵質和維生素B群也很容易攝取不足,這些營養素都和造血功能有關,因此,素食寶寶較容易有貧血的問題。
爸比媽咪這樣做
□ 3歲前建議奶蛋素
幼兒吃素多半是受爸爸媽媽的飲食習慣所影響,陳雨音營養師建議,3歲以前的幼兒若想讓他吃素,一定要吃奶蛋素,不適合全素,寶寶才能從奶類和蛋類中攝取到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B群,才不至嚴重影響其骨骼發展與造血機能。
□ 加強蛋白質、維生素B群及鐵質補充
由於素食寶寶能夠選擇的食物種類受到侷限,因此一定要更加注意營養均衡,每餐都要有蛋白質來源,而黃豆製品(豆腐、豆漿或豆皮…等)屬於較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對素食寶寶格外重要。
陳雨音營養師表示,素食寶寶要常吃海帶、紫菜、各種菇類及堅果類,補充一般蔬菜中較為缺乏的維生素B群,必要時也可以補充一些鐵劑。
□ 定期追蹤成長發育狀況
高佩琪醫師認為,如果是各類營養素都有兼顧到的素食寶寶,理論上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其實學齡前的孩子正處於快速成長發育的階段,需要的營養種類及營養量和大人還是不太一樣,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帶素食寶寶到醫院健兒門診追蹤其生長發育狀況,判斷是否一切正常。
陳雨音營養師也表示,如果爸比媽咪不放心,不妨將孩子每天吃的素食食物內容記錄下來(包含種類及攝取量),約記錄1〜2星期後到醫院請營養師評估,看看營養是否均衡,需不需要加以調整。
第5類:不愛喝水的寶寶
健康威脅
.人體有70%的成分是水,可見水分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水分可以幫助代謝掉身體中的廢物、毒素,如果攝取不足就容易生病。
.水分是人體內所有生理及化學反應的媒介與溶劑,幫助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及運送,缺乏水分會使腸胃無法正常運作,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及便秘…等問題。
.水分也是身體細胞、組織間的潤滑劑,缺水會使皮膚過於乾燥,缺乏彈性與光澤。
.生病時(如發燒、腹瀉)不多補充水分,會有脫水的危險。
爸比媽咪這樣做
□隨手可得,時時提醒
高佩琪醫師指出,如果孩子還在喝奶階段,喝不了太多水是沒有關係的,但如果孩子已開始吃副食品,或是1歲以上,如同成人正常飲食的寳寶,就應該慢慢養成愛喝水的好習慣,爸爸媽媽可以將寶寶的安全水杯放在他隨時可以拿得到的地方,經常提醒喝水,並給予鼓勵,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建立起良好的飲水習慣。
□適度給白開水加點味道
如果孩子一開始還不能接受白開水,可能是因為白開水無色無味,難以下嚥,可以少量的在白開水裡添加一點果汁、運動飲料…等增加味覺的元素,並且逐次減少添加量,直到寶寶可以適應白開水為止。
□ 從食物中攝取水分
水分的來源是多方面的,除了直接飲水,爸比媽咪也可以讓孩子藉由喝湯、喝新鮮果汁…等方式來攝取水分;此外,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大量水分,可以讓孩子多吃一點含水量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瓜、黃瓜、番茄…等。
寶貝健康飲食10大原則
.不要用甜食和零食作為獎賞。
.營造輕鬆愉快的用餐氣氛。
.矯正偏食:態度放輕鬆,原則要把持。
.帶領孩子認識食物,如介紹名稱與外觀、參觀市場或農場、欣賞或適度參與烹調過程。
.讓孩子對食物提供意見,如:問他茄子想怎麼煮、切成什麼形狀…等。
.主動提供孩子接觸新食物的機會。
.對於同一種食物,經常更換烹煮方式。
.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食物難吃,讓孩子有先入為主的成見。
.建立孩子的飢餓與飽足感,趁孩子肚子餓時勸他嘗試較不喜歡的食物。
.不要讓孩子不吃的食物從此消失在餐桌上。
陳雨音
現職:天主教新店耕莘醫院營養組組長
台北縣營養師公會監事
學歷:海洋大學食品科學所碩士
經歷:天主教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
中原食品公司營養師
高佩琪
現職: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胃腸肝膽科臨床研究醫師
台安醫院小兒科臨床研究醫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711&prev=9739&next=9709&l=f&fid=28





*******************************************************************************************

改變食物原味 小孩不偏食

兒童偏食,父母家長該如何應對?建議,家長可以透過烹飪,改變食物原本的味道、口感,讓小孩更容易接受。舉例來說,有些小孩可能不喜歡茄子煮軟後的口感,這時可以運用油炸方式使茄子酥酥脆脆,小孩就會比較喜歡吃。

家長也可以將小孩不喜歡的食物藏在其他食物當中,雖然小孩可能將不喜歡的食物挑出來,但多少還是可以吃到一點,或者先讓孩子嘗試少量食物,使孩子慢慢習慣那味道,久而久之,小孩或許就會接受。有時也可讓小孩稍微餓一下肚子,小孩較不會那麼挑嘴。

醫師指出,小孩子偏食,若只是一、兩種食物不吃,情況還好,可以多吃其他含相同營養成分的食物。但如果是一大類食物都不吃,像完全不碰蔬菜、水果,就比較嚴重。孩子營養不均衡,不但容易便秘,也可能影響發育、智力發展。

舉例來說,有的小女生愛美,不吃油炸、含脂肪的食物。如果油脂吃太少,會影響脂溶性維他命吸收。另外,蛋白質是身體製造荷爾蒙、膽固醇重要材料,不吃蛋白質,身體正常機能便大受影響。

醫師提醒,小孩一旦出現手腳浮腫、頭大身體小、體重一直沒有增加等現象,代表營養嚴重不良,或營養嚴重不均,此時家長一定要帶小孩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診斷,看看有沒有其他疾病,以維持小孩正常發育。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685&prev=9686&l=f&fid=28




*******************************************************************************
寶寶不愛吃青菜怎麼辦?
文/台北醫學大學營養保健學系教授 陳俊榮
很多父母都會有同一種感覺,小孩子越來越難養了,特別是對於食物的好惡分明,確實令人傷透腦筋。事實上,小孩子對於食物的喜好程度從古到今一直沒有很大的變化,會有這種感覺主要是因為社會環境的改變,例如:速食食品、便利商店的增加,相較於以前的社會,食物取得相對地容易,再加上商場上所陳列的食品,大多為肉類食品以油炸方式調理,久而久之,飲食習慣也會受到影響。另外,家庭環境的改變也是重大的原因之一,雙薪家庭的增加,利用外食的機會也逐漸增加,有關於飲食的基本知識漸漸淡化,自然在飲食行為上造成偏差。
食物種類少容易偏食
有些研究報告指出,在幼兒期的飲食內容中,食品種類較少時,會在日後的學齡期中造成偏食的行為。小朋友不喜歡吃的食物種類,不外乎是需要多加咀嚼的食物,例如:蔬菜類、全穀類,或者是具有特殊味道的食物,例如:胡蘿蔔、青椒、洋蔥等。不喜歡吃蔬菜會造成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的不足。維生素及礦物質是體內各種生化反應的重要物質,可以讓身體新陳代謝機能更加的順暢;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等功能,缺乏上述營養素的小朋友,注意力較不容易集中、比較容易生病,因此應極力避免偏食行為的發生。
父母不要對食物有好惡
事實上,小朋友的偏食行為跟父母親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從副食品開始添加蔬菜,寶寶自然會習慣蔬菜的味道及口感,減少日後對於蔬菜的抵抗性。很意外的是,小朋友偏食的原因通常是沒有吃過所以不敢吃。在一般的家庭中,因為大人的好惡緣故,一直購買同種類的食物,而父母親也會經常在小孩的面前批評食物的好壞,因此小朋友就容易對於某些食物產生警戒心。父母親不喜歡的食物,自然地也會比較少出現在餐桌上,要讓小朋友嘗試各式各樣食物的方式,就是要使用各種不同的食物及調理方法,讓小朋友適應各種食物的味道。
營造用餐氣氛
另一方面,用餐的氣氛會影響到味覺,甚至也會影響胃腸道對於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因此,不要在用餐時訓誡小朋友,也要避免大人間的爭執,盡量去營造溫馨的用餐環境。在氣氛不好的環境下用餐,會對於當餐次的食物內容產生厭惡,容易發生偏食的現象。如果有不喜歡吃的食物剩下,與其強迫小朋友勉強吃下去,倒不如換個方式鼓勵再多吃一點,這樣可以減少對食物的負面印象。
參與食物調理過程
胡蘿蔔、青椒、洋蔥等,顏色或味道比較特殊的蔬菜,可以利用不同的調理方式,或是以少量添加的方式,讓小朋友的味覺漸漸適應。也可以讓小朋友栽培蔬菜,除了可以讓他觀察到蔬菜的生長過程之外,自己收穫的蔬菜也會感到特別的美味。參與食物的調理過程也是不錯的方法,從挑選、清洗、裁切、烹煮等過程中體會到製備食物的樂趣,小朋友會更加珍惜食物,更能夠接受不同的食物及不同的調理方式。
 
(詳文請見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1_34.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