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成熟的個體,不成熟所蘊含的意義就是一種「未定」和「可塑」,所以此一階段的發展最為重要。因此,為人父母者必須把握這段可塑期,培養孩子一些基本的能力。
一、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對於以後的學習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則,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能夠主動學習。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好壞,影響層面相當廣泛。孩子的人際關係不好,不但影響課業學習,導致學習生活的不愉快,甚至會有不良行為的產生。因此,培養他自尊、尊人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養孩子獨力自主的能力:現代家庭子女少,父母常常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無形中養程孩子凡事依賴的習性,事實上孩子也渴望能擁有獨立自主的空間。因此,我們必須給予機會,讓他運用自己的能力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安排自己的生活。
四、培養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能夠自我約束就能夠自我控制欲求,不易被外力所引誘,將來才不致「迷失」於社會的「五光十色」之中。
五、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可以減少親子間衝突的機會,並且獲得別人的尊重,增進人際關係的良性發展,對於日後的為人處事與人格發展助益甚大。
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自信心的人總是樂觀進取、積極主動、勇於面對挑戰。因此,我門應該給予孩子成功的機會,尊重他、鼓勵他,從小建立他的自信心。
七、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現代的孩子常常被保護的太周到,生活上遇到一點點的不如意,就會呼爹喊娘的,完全沒有能力去面對。因此,挫折容忍力的培養,對現代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
八、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現代自由開放的社會,是非分明、價值混淆,每天必須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事、物的慫恿或誘惑,如果沒有一份自我思考和價值判斷的能力,將很難通過社會嚴格的考驗。
黎巴嫩大詩人紀伯倫曾說:「孩子們來自你的身體,但是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愛,但不能塑造他們的思想。」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培養它一些基本能力,然後順著他的性向、興趣和能力去發展,千萬不要因為大人的「補償心理」而扭曲了孩子的正常成長。
資料來源
http://www.blogger.com/blogger.g?blogID=6785909279871200532#editor/src=header
*******************************************************************************
現代幼兒怎麼教─認知教養法
|
採訪/林潔欣
諮詢/資深教育專家 黃漢坤老師
|
資深教育專家黃漢坤老師表示,認知教養法的原理就是,人的想法與習慣模式會影響人的行為,舉個例子來說:小明是獨生子,他從來都是獨自擁有每一樣玩具,但當他置身於團體生活中時,就認為玩具都是他的,別人不能搶。這就是由於小明的日常生活習慣與想法,導致他霸道、不講理的行為發展。
認知教養法通常較適用於有敵意傾向,或行為偏差的孩子,我們要藉機會改善與增強他們遇到問題的反應,改變原本儲存在大腦中的軟體,使他們以後到社會上不至於會適應不良。
家長要如何做呢?
大多數的孩子到了二歲以上多半有認知能力了,既然我們知道他們的行為產生是有因果關係的,我們就藉由改變他們的認知來解決問題。
黃漢坤老師提到,國外有一套「ICPS(人際認知問題解決方案)」,這個方法即是透過語言方式將觀念輸到孩子的大腦中,以下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
※
before、after─
讓孩子察覺前因後果的能力,可以幫助其解決問題,為什麼我們時常會發現,孩子會大過不犯但小過不斷,就是因為沒有搞清楚事情的嚴重性,例如父母可以說:「你玩玩具之前要先吃完飯。」或者「你玩好玩具之後要收好。」讓他們知道之前與之後的差別,而不是一邊吃一邊玩,或者玩好玩具就丟一地,通常父母都會用打罵的方式教導,但其實孩子對於語言的敏感度也很高,你時常講同樣一句話,久了你就可以問他:「在玩玩具之前要做什麼?」他自然就會知道要先吃飯了。
※
now、latter─
讓孩子知道現在與晚一點的分別,可以幫助其提高挫折容忍度,例如父母可以說:「聖誕節到了,媽咪有送你禮物喔!你要現在拿還是晚一點拿?」,他自然會回答你,也會知道兩者的差別性。再舉例來說,爸媽問:「你現在要喝水,晚一點才能喝紅豆湯。」或「你現在要吃飯,晚一點才去逛街。」這些語言的釐清都可以幫助孩子說話有重點,且有邏輯性,才不會時常不講理或者常頂嘴。
※
and、or─
這是幫助孩子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較適用於注意力時常不集中,或者常出錯誤的孩子身上。例如我們可以跟孩子說:「牛奶打翻時,我們可以自己拿拖把來拖地,或者叫媽咪幫忙。」這是一個選擇性的問題,另外我們可以說:「當你坐在爸爸車子裡的時候要坐好,並且繫好安全帶。」這樣孩子就可以了解兩件事情的連結性。
※
some、all─
我們要讓孩子了解只有「一些」是你的,和「所有」是你的的分別,所以我們可以問他說:「老虎、獅子、小鳥、兔子,有哪些動物是四隻腳的?」當他回答無誤的時候,就是他們真的知道這兩種的差別了,下次出去,他一直搶別人東西時,你就可以跟他說:「這裡只有這些東西是你的喔!其他那些是別的小朋友的。」他就會明白其中的差別了。
※
if、then─
「假如發生怎樣的情況,那麼我們就不能如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邏輯概念,孩子時常會因為預想中的事情沒有達到而吵鬧不休,所以我們就應該要事前告訴他們正確的概念,例如:「我們今天要出去玩,但是如果下雨了,那麼我們就不能去了。」這樣才不會到時真的下雨時,孩子也搞不清楚為何取消。另外還可以幫助其做事情井然有序,例如告訴他們:「假如你把衛生紙丟到馬桶裡,那麼馬桶就會堵塞住。」讓他們思考其中的關係。
說了以上這麼多種語言方式,黃漢坤老師特別提醒家長,這些語言不是只有說一兩次孩子就會懂得,需要不厭其煩的一說再說,說幾十次甚至是幾百次,融合在日常生活當中,他們才會不斷地輸入大腦中,成為他們思考的模式,讓孩子成為講理又有高適應力的人。
孩子依舊犯錯 家長應有的態度
如果我們已經時常在提醒孩子生活當中應該有的態度了,但孩子還是不聽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呢?黃漢坤老師告訴大家,如果你遇到孩子又不收玩具或者吃飯吃的亂七八糟等情況時,我們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步驟:
1.
看來你得自己解決囉!先將問題做個歸屬,讓這個問題還給孩子自己解決。
2. 我知道你有這個能力解決!再對孩子產生信任,孩子才會也信任自己做得到。
3.
所有問題都有方法解決的!讓孩子放心一點,使其覺得這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4.
你需要媽咪幫你什麼嗎?如果孩子說全部的話,家長就得再從第一步開始問起:「看來你要自己解決囉!」,如果孩子說出需要哪些幫忙,家長就要應該伸出援手,不要讓他們覺得是自己在孤軍奮鬥。
5.
媽咪只能幫你這個!如果孩子實在說不出來,或者真的不會,那家長就可以幫他們做一點點,但是千萬不要做太多,前面的努力就會白費了。
6.
我希望你可以幫我解決這個問題!或者家長可以將責任歸到自己身上,但是邀請孩子一起幫忙,他們會覺得自己很重要,也很樂意一起做。
黃漢坤老師說,其實家長時常就是最不講理的那個人,所以自己遇到問題時,也必須很有邏輯性,而不是遇到事情先歸屬責任問題,必須要找到解決的方法才是重要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發展出自己一套適應群體的策略。這個方式經過實驗,許多國外的幼兒都做得到,相信台灣的小朋友也可以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喔! |
|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93.asp
*******************************************************************************
現代幼兒怎麼教──NO1.時間教養法 |
採訪/陳雯琪 諮詢/資深教育專家 黃漢坤老師
|
身為現代的父母,您知道現代孩子怎麼教?現今社會由於競爭激烈,父母無不希望孩子可以贏在起跑點上,在不斷地催促幼兒加速學習的情況下,也使幼兒的發展出現了潛在危機。為了讓父母對子女教育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尊重孩子的差異,我們將針對時間、空間、體驗、認知教養法提出說明,讓父母更清楚,現代幼兒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時間是教育最基本的概念,不論孩子幾歲,都是需要做好時間教養,讓孩子擁有規律、穩定的生活,如此才能讓孩子有滿滿的安全感,對人格及心智發展才是有益的唷!
什麼是時間?
談到時間對幼兒的重要性,就免不了要說明,什麼是時間?資深教育專家黃漢坤老師指出,時間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時鐘,存在於人的一呼一吸中,也是人類內在秩序的源頭,雖然不同文化對時間的詮釋不盡相同,但基本的原理卻是一樣的。
時間同時也是影響人類人格特質的一個因素,如:有人做事慢吞吞,有人卻是急性子。但對幼兒來說,時間具有的規律性、穩定性、反覆性及可預測性等四個特性,是最為重要的。
*規律性:人的日常作息會有規律性,如:會知道幾點該做什麼事、幾點該上床睡覺。 *穩定性:時間不易產生變化性,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穩定到幾乎讓人不能察覺時間的流動,甚至是忘了時間的流逝。 *反覆性:如日出、日落,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週而復始,具有反覆的特性。 *可預測性:時間的可預測性對人類相當重要,舉例來說:人會在固定的時間出門上班,因為人會預測幾點可搭到車,幾點可以到達公司,因而形成安全感;如果某一天班車誤點,人就會心情焦慮;又或者有一天火車忽然沒有了時刻表,少了可預測性,人就會產生不安全感。
時間對幼兒的重要性
您看出端倪了嗎?上述的四個時間特性:規律性、穩定性、反覆性,及可預測性,也正巧可以滿足孩子生理及心理的需求。
黃漢坤分析,如果說,幼兒生活在具有規律性、穩定性、反覆性及可預測性的環境裡,就會顯得較有安全感及節奏感,而安全感恰巧是幼兒發展很重要的一個環結;反之,如果欠缺,將會使孩子的情緒起伏較大、注意力分散度較高。
因此,時間不止是孩子人格發展的重點,同時也是其心智發展的立基。時間教養不僅代表一個人自主的生活能力,同時也是獨處的基礎,它能讓孩子有自我控制及自我調節的生活能力,也可讓孩子發揮自動自發學習的精神,及擁有較優良的生活常規。
不過,黃漢坤也強調,時間教養的重點不是非要孩子知道,現在是幾點?「幾點鐘」只是認知的一小部分,待孩子年齡到了,自然就會學會囉!
時間剝奪 幼兒發展危機
現代幼兒本身受到一個潛在危機的影響,即時間剝奪所造成的發展危機。何謂時間剝奪?黃漢坤老師指出,現代幼兒普遍受到家長競爭性的心態、催促性的期待及從眾性等影響,對幼兒造成的發展上的障礙。
*競爭性的心態:「我要我的孩子比別人強。」 *催促性的期待:「讓孩子提早站在起跑點上,才能創造競爭優勢。」 *從眾性:「其他孩子做的到的,我家的孩子一樣也做的到。」
與孩子相處 重質不重量
家長平常教養孩子時應要求時間「重質不重量」,給孩子有品質的時間,才能有效教導孩子。至於要如何維持教養品質,首先要不失稚子之心,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交心,陪伴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維持高度的興趣,每天陪孩子玩30~40分鐘就已經足夠囉!
其次是要保持情緒穩定,待身心均準備好時,且想好要玩什麼遊戲時,再投入與孩子玩耍的行列。通常孩子的情緒受成人影響很深,因此建議,如果家長的情緒還沒有準備好,可以和孩子說:「媽媽現在心情不好,等一下再陪你玩。」如此才能有正面學習的功效。最後當然就是減少家庭看電視的時間囉,因為少看一個節目,就可以陪寶寶多玩一些遊戲!
|
|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87.a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