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的第二常見疾病,臨床上以病毒感染的急性腸胃炎最常見, 基本上有自癒性且少見嚴重的併發症, 其引發的病毒可以被鑑定的有輪狀病毒(Rotavirus),諾瓦克病毒 (Norwalk virus)及腸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 輪狀病毒是最常造成嬰幼兒腸炎的原因,發生的季節以冬季最為常見,其次是春季。輪狀病毒造成的腸炎占嬰幼兒腸炎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發生的年齡以6到24個月為高峰期,五歲以下均常見,愈小的寶寶感染到輪狀病毒時腸炎的症狀愈明顯,較大的小朋友則可能只有腹痛的現象。 輪狀病毒的命名是因為病毒的形狀如環形車輪。有趣的是,它的感染也是依序輪著來,如果預防工作沒做好,全家人也可能輪流受感染。病毒經口鼻傳入,而後藉腸胃道的排出物,例如嘔吐物或肛門排泄出來的穢物而傳播,或藉著飛沫散播到空氣中傳染,所以傳染力非常強。一家人當中,往往由抵抗力弱的嬰幼兒先得,接著傳給較大的兒童或成人,在嬰兒室、托兒所或幼稚園裡也容易擴散感染。
感染後約有48至72小時的潛伏期,之後忽然發燒、持續嘔吐(約1至2天)、接著出現水瀉(像蛋花湯一般),腹脹、腹痛、食慾不佳都可能出現,嚴重時會引起脫水,少數甚至出現黏液狀帶血絲的腹瀉,病程約二至七天。會出現這些症狀乃因,輪狀病毒經口鼻到達胃部,造成胃黏膜層腫賬發炎,所以容易嘔吐。接著沿著腸胃道而下,在小腸造成最主要的傷害。小腸壁的內層為黏膜層,布滿了消化細胞和消化酵素。小腸黏膜被病毒破壞,消化酵素剝落。特別是乳醣脢位於小腸黏膜的最頂端,首當其衝受損最大。大家都知道,嬰兒奶粉所含的醣分幾乎全是乳糖。 因此患病的嬰兒即使沒有把牛奶嘔吐出來,到了腸道中仍然不能消化,這些不消化的牛奶在腸道中刺激腸壁,分泌過多的水份進入腸管中,最終的結果,嬰兒一吃就拉,越拉越稀。可以想見,一個小嬰兒發著高燒,卻因為嘔吐無法餵食水份,偏偏一天又拉肚子五至六次以上。這樣的病況真是折磨孩子也累壞照顧他(她)的家長! 止吐、緩瀉和正確的飲食是治療原則。大孩子與大人可以先禁食,或給予止吐或退燒的針劑注射。 而幼兒最好的方式就是暫時不要吃東西、不要喝水、不要吃藥,先在肛門塞個止吐塞劑,同時讓小朋友的胃腸稍微休息約3至4個小時,之後喝1小杯水,若喝水沒吐,再開始吃些清淡的食物例如稀飯、土司、饅頭、蘋果。 喝母奶的嬰兒不妨繼續哺乳。喝嬰兒配方奶粉的幼兒宜換用「無乳糖的醫用腹瀉配方奶粉」(亞培Similac-LF、S26愛兒樂-LF、美強生優哺Olac、雀巢 AL110、安琪兒 FL、Bebelac FL…),以免再刺激受傷的小腸,約持續2週至2個月,視病情復原的狀況,再逐漸換回原先嬰兒奶粉即可。 急性期補充水份最為重要,如果無法進食,只好經由靜脈點滴注射。一旦不再嘔吐,可以給予口服電解質液補充。成人或青少年可以稀釋市售的運動飲料代用,但是此類飲料糖份稍高,腹瀉中的兒童並不適用,市面已有專為幼兒設計的「口服電解質液」可供選擇。 目前口服輪狀病毒的疫苗己經於1998年研發成功,未來應以預防為主。此外因為母奶可以增加嬰兒腸道的抵抗力,鼓勵喝母奶是基本的原則。因為抗生素對於病毒並沒有任何效果,所以並不建議用抗生素治療輪狀病毒感染。 諾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的傳播方式為糞口傳染,也會因吸入嘔吐物霧化後含病毒的顆粒而致病。感染後潛伏期約24至48小時,症狀有嘔吐、腹絞痛、1/3患者會發燒、多數會合併腹瀉,病程約1至2天,有「冬季嘔吐疾病(Winter vomiting disease)」之稱。治療原則和輪狀病毒腸胃炎一樣。 腸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約佔所有兒童急性腸胃炎的3 – 5%,兩歲以內的嬰幼兒較常見, 以糞口方式傳播。症狀以腹瀉最為嚴重,也持續較久甚至長達2週,嘔吐偶爾發生,也會出現發燒、 喉嚨痛、結膜炎,及類似感冒的症狀。治療原則和輪狀病毒腸胃炎一樣。 和腸病毒的預防原則一樣,【勤洗手】,可以遠離腸胃炎!而在流行季節少進出公共場所,也會減少感染的機會。一旦有出現腸胃炎的症狀,必須找小兒科醫師(不要連腸胃炎都去看耳鼻喉科),且遵照醫師的囑咐。腸胃炎不是打個針、吃包藥就會好的,千萬不要一天看3、4個醫師,只為了小寶貝仍在發燒、 上吐下瀉。固定一個小兒科醫師看診,他會幫你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適當的處置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p0937971494/article?mid=194&prev=453&next=187&l=f&fid=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