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父母必知的寶寶感統3大覺

有些媽媽會遇到不好哺餵ㄋㄟㄋㄟ、睡眠又不安穩,還經常哭鬧,所謂「難搞」的寶寶,帶去看小兒科,並沒有什麼健康問題;檢視自己對他的照顧方法,應該也沒有疏失,但寶寶就是不乖。漸漸長大,狀況似乎也不見改善,寶寶的一些反應或者動作發展,似乎也比同月齡寶寶慢……。

其實,這有可能是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較差喔!別以為小朋友的感覺統合能力要到學齡前才會出現,事實上,打從娘胎就可以對他做刺激,以便幫助他日後順利發展。以下就請職能老師為新手父母上一堂「寶寶感覺統合能力」基礎課程吧!

Part 1 常識篇

【何謂感覺統合】
簡單來說是經由人體的各項感官去接受環境中的刺激,再經由大腦的統整後,由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感覺統合即是大腦具有將訊息做統整的一項重要能力。

【出生前的刺激】
其實,胎兒在未出生之前就已經在媽媽的子宮內不斷的接收到各項訊息,藉以做為日後各項能力發展的基礎,例如聽胎教音樂,刺激寶寶的聽覺等;媽媽在走動或活動時,胎兒在羊水中搖晃,可刺激著寶寶的前庭覺;在出生時經由產道的擠壓,對寶寶也是一項重要的觸覺刺激,會影響日後他對感覺的辨識能力。

【出生後的刺激】
出生後,經常抱抱他、搖搖他、摸摸他、對他說說話、對他微笑等,都對嬰兒的視、聽、觸、前庭、本體等感覺器官提供許多刺激。

【刺激的重要性】
感覺統合理論是以神經醫學、神經心理學、神經生理學為基礎,所發展出此一理論。此理論認為唯有基層的訊息傳遞良好,全面發展的大腦其高階層的功能才能加以發揮。而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為個體發展早期的最基礎的三個感覺系統,若發生障礙,則會影響未來更高階層的皮質功能,例如先天缺少各項感覺刺激的孩子,長大之後會影響他的情緒發展、人際互動、認知概念學習及專心注意力等高階的能力。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如下:

一、觸覺系統

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同時,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

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二、前庭覺系統

前庭感覺的接收器主要是位在內耳,它能感覺頭部位置的改變,維持身體的姿勢,和平衡及協調能力有關,給予適量的前庭刺激,例如慢速的搖晃(搖籃)可以幫助情緒穩定及放鬆;快速的旋轉及俯衝動作,有助於興奮情緒並保持警覺,這些都有助於情緒及使大腦神經維持在適當的警醒程度,有助於認知的學習。

三、本體覺系統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感覺接受器而來的訊息,而其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因為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

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有抑制性的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Part 2異常篇

如何察覺孩子的感覺統合功能是否有問題呢?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是在8歲以前,現在的家長都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觀念,因此如何早期發現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並及早給予協助就顯得格外重要。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黃金期中,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除了關心孩子的健康及生長發育外,也得要細心留意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階段是否有以下這些行為,他很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功能障礙的高危險群喔!

【嬰兒時期】

一、很難照顧的寶寶:如很容易哭、很難安撫情緒、常常感覺很不安。

二、睡眠品質不佳的寶寶:不好睡,可能睡1~2個小時就會起來、很難入睡,需要哄很久才睡著,一點點聲響就被吵醒,不愛午睡等。

三、肌肉鬆軟,感覺身體及四肢軟趴趴的,在坐或站時不易維持身體挺直。

四、吃的不好、吃東西很慢。

五、不喜歡被抱著或碰觸,會扭動不安。

【幼兒時期】

一、觸覺系統異常

1.不喜歡被碰觸、當與人有非預期的肢體接觸時,易出現負面的情緒反應。

2.排斥一些有特殊材質與觸感的物品,如不喜歡赤腳踏草坪或沙地、不喜歡玩黏答答的東西,如黏土、膠水,穿毛衣或緊身衣會不舒服、甚至是挑剔食物如不愛吃過軟或過硬的食物。

3.喜歡尋求觸覺上的刺激,特別需要大人的擁抱、會去觸摸各種物品、喜歡碰觸別人的肢體、會咬手、摳指甲、觸摸某種材質的東西,如絨毛玩具或被子、毛巾等。

4.對於洗臉、刷牙、洗頭、洗澡、剪頭髮、剪指甲等需要肢體接觸的活動有異常的排斥反應。

5.從小不喜歡用手抓握或操作物品,因此影響到他手指的靈活性,對於寫字、使用筷子、剪刀,扣釦子、綁鞋帶等,動作較笨拙,手眼協調較差。

6.很容易因為有人在附近走動而分心,易被外在刺激干擾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

二、前庭覺系統異常

1.改變姿勢的時候會不平衡,常跌倒或撞到物品。

2.害怕高的地方或搖晃及旋轉的刺激,如盪鞦韆、從高處跳下來、下樓梯會怕。

3.會自己尋求過度的前庭刺激,如爬上爬下、跳躍、轉圈圈,持續很久也不會覺得頭暈。4.常會覺得他們活動量很大,跑來跑去停不下來。

5.不喜歡靜下來操作玩具、很少從事靜態的活動。

6.情緒起伏大,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維持穩定,特別是興奮起來會靜不下來。

三、本體覺系統異常

1.肌肉力量差,很容易累,不喜歡出力的活動。

2.手腳及肢體不靈活,運動協調差,動作笨拙。

3.不會控制力氣,會過度使力或力氣過輕,如寫字時。

4.模仿動作會出現困難,如律動或體操。

5.常會撞到東西,對於自己肢體的空間位置判斷力較差。

6.喜歡靜態的活動,不愛玩跑跳的遊戲。

7.自信心較低,易退縮不改嘗試新事物,亦會影響其人際互動。

8.姿勢不良,易駝背、常趴在桌上、用手托住下巴。

當發現您的孩子有出現上述的行為,且影響到他日常生活或課業學習時,應求助於具有職能治療師執照的專業人員,可以帶孩子到醫院中的復健科,請職能治療師幫孩子做進一步的評估並提供家長諮詢,以提供適當的感覺刺激活動,來改善孩子的問題,使其能更適應日常生活的環境。

Part 3 刺激篇

那我們要如何自孩子一出生,即給予他一些適合的感覺刺激活動,以促進孩子大腦功能的正常發展。

小提示:大腦的成長在2歲前達80%,而2歲前的發展階段為感覺動作期。大腦的成長在6歲前達90%,為智能發展的基礎,因此嬰兒時期給予寶寶適當的活動刺激,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適合一歲前寶寶的感覺刺激活動:

一、觸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1.給予適當的嬰兒按摩刺激:速度慢、依照一定的方向(由身體的近端到遠端)、以穩定的按壓手法,給予皮膚大範圍的觸壓刺激。

2.用毛巾或被子包裹寶寶全身,可以減少寶寶的驚嚇反射。

3.常常撫摸、擁抱孩子,會讓孩子有安全感並培養親子的依附關係。

4.提供不同質感的觸摸玩具或固齒玩具,提供其不同的觸覺刺激。

二、前庭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1.將寶寶抱在懷裡或放在搖籃中輕輕搖晃。

2.讓寶寶趴在大人的胸前或大腿上給予緩慢的搖晃,如左右或上下動。

3.協助寶寶做連續翻身的動作,先讓寶寶維持側躺→壓在身體下方的手腳必須伸直→帶動身體上方的手臂或腿→使其翻成趴姿或仰躺。

4.當寶寶可以獨自坐挺時,可以讓寶寶坐在大人腿上,玩騎馬的遊戲,即給予一些搖晃的刺激讓寶寶能維持平衡。

小提示:須注意寶寶在一歲前頭頂的囟門尚未閉合,因此在給予搖晃的前庭刺激時,速度要緩慢,且搖晃幅度不宜過大,也應避免頭朝下的前庭刺激。

三、本體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1.幫寶寶做手腳體操,可以彎曲/伸直寶寶的手腳,如踩腳踏車的動作、將寶寶的手腳帶到身體中間,如拍手掌或腳掌的動作。

2.鼓勵寶寶移動自己的身體或轉換姿勢,如翻身、往前爬行或移動身體、從坐姿到趴姿、從躺姿到坐起、從坐到站等,一開始可以用手協助寶寶的肢體去移動,等到寶寶自己可以獨立完成時,再用玩具引誘他伸手去拿玩具而做出這些動作。

3.在嬰兒床或嬰兒車放懸吊的玩具,讓寶寶去觸碰,最好是碰到會有聲光的反應,這樣更能刺激寶寶主動去連結這樣的反應,學習如何運用自己的肢體。
資料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79/3-t7668/?PHPSESSID=gov0mva8hp4apao7eb826hd7k3






**********************************************************************
感覺統合評估,孩子快樂成長 發表時間:2009/06/21, 17:13
婷婷的父母因上班的緣故,白天將婷婷請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非常喜歡婷婷,也盡心盡力的教養她,還常常被她的童言童語逗的開心不已,深覺婷婷是個聰明又乖巧的女孩。不過在去年上幼稚園後,老師卻看出婷婷在握鉛筆時十分吃力,常常折斷筆心不說,還常常抱怨手好累喔!

在家的時候,奶奶也發現雖然總是教婷婷用右手拿湯匙吃飯,但在不注意時,她還是會把湯匙換到左手使用;另外,婷婷的父母在下班後教她穿鞋帶時,也要花上不少時間。今年過年,婷婷的父母趁大家都回來團聚,好好向叔叔、伯伯、阿姨們請教父母經,才知道婷婷雖然頭腦聰明,但手腳比一般小朋友來得笨拙。在幼稚園開學後,老師建議父母帶婷婷到復健科或心智科接受職能治療的感覺統合評估,以早點幫助婷婷,使她順利的發展。

「感覺統合」即是大腦對於各種感覺訊息組織和整理的過程,尤其是來自於前庭覺、本體覺、觸覺(這三項乃是最基礎與最原始的),它們主宰了小孩子早期與環境互動的能力。

「感覺統合失調」即是大腦對於所接收之外在與內在的各種訊息,無法做一個有效的整合與判斷進而做出合宜的表現。

感覺統合治療主要服務的對象有學習障礙、過動、動作笨拙、自閉症、腦性麻痺、發展遲緩或智能不足的孩子,他們可能有感覺統合的問題。

感覺統合治療主要在幫助真正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並非盲目的給予各式各樣的感覺刺激,應由專業人員對孩子作詳細的評估,找出孩子發生的問題,並依據孩子各不同問題來設計感覺統合治療活動計劃,以促進孩子感覺統合的能力、正確處理及運用從環境互動中接受的各種感覺訊息,導正兒童的發展方向。

若家長覺得小孩有以上問題或疑問,可與各院小兒科、兒童心智科或復健科並設有感動統合的單位聯絡,安排醫師與職能治療師評估。
資料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79/t7666/?PHPSESSID=gov0mva8hp4apao7eb826hd7k3






**********************************************************************
感覺統合從小做起
人無論在清醒或睡眠時,身體感官一直都在接收來自體內與環境的刺激,然後將這些刺激傳送到腦部分析處理,最後作出合適的反應,這樣的過程即是所謂的「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

換言之,感覺統合是大腦組織整合感覺訊息,以因應環境需求,做出適應性反應的一個過程。這對人類生存非常重要,尤其在遭遇危險時,它會決定我們究竟要起而抵抗,還是逃跑保命;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的每件事、執行的每個動作,大腦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這個過程。

感覺統合對寶寶的重要

當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裡,各種感覺器官便逐步發展,從出生到幼稚園階段,則是感覺統合功能發展迅速的時期,而後在國小五、六年級大致成型,終生受用。如果感覺統合發展正常,情緒會比較穩定,學習力與環境洞察力也比較好,較會自我保護,因此,從小打好感覺統合的基礎十分重要。

要幫助寶寶的感覺統合發展,媽媽懷孕時可多聽曲調溫和、節奏簡單的胎教音樂,說話宜輕聲細語,保持心情愉悅,避免吵雜環境;生活作息正常,可提供足夠的前庭刺激,因此非必要切勿減少活動量;時常按摩肚皮,使胎兒接收觸覺刺激,如果爸爸一起來,更能增進夫妻情感。

在寶寶出生後,宜餵食母乳,吸吮乳頭會讓寶寶較有安全感,情緒亦較穩定;另外可在寶寶精神好、情緒佳時進行全身按摩,有效刺激觸覺整合,幫助孩子奠定日後肢體動作發展的基礎。

爬行有助啟發肢體的協調性

當寶寶開始翻身、抬頭、坐起、爬行、站立時,父母應給予適當時間與空間去活動。尤其,爬行對寶寶最為重要,因為爬行會牽動全身肌肉,啟發肢體的協調性,促進手部靈活,使日後手部精細動作如握筆寫字、畫畫、剪貼等表現較好,家長只要注意爬行時的安全衛生,不必太過保護,以免限制了孩子發展。

最近,一位有幼教背景的媽媽告訴我,因為求學時涉獵過感覺統合的資訊,她在懷一雙兒女時,便照著書本作胎教,兒女出生後,還買了治療球、滑板等感覺統合器材,在家訓練。結果,小孩上小學時,並未出現新環境的適應困難,不僅學習快,美勞作品得高分,字跡也十分工整,讓她不必緊盯,相當驕傲。

其實,小孩子都是直接從各種感覺來認識自己的身體與周圍環境。我們雖無法透視孩子的大腦,但藉由他們的外在行為,如出現不當行為、異常行為,或是行為發展未依一般正常順序,便可猜想他的大腦可能有組織整合不佳的問題。

因此,家長應多注意孩子各項大動作與精細動作的發展,如果小孩走路常跌倒、動作笨拙,身上總是受傷不斷,卻不知傷從何來,或對他人觸碰反應過度等,就要懷疑是否為感覺統合失調,及早就醫,千萬別以為這是「大雞晚啼,長大就會好」,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資料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79/t7660/?PHPSESSID=gov0mva8hp4apao7eb826hd7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