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影響孩子專注力的3大環節

許多爸媽關心幼兒專注力,但對於影響孩子專心度的原因,卻不見得認真思考過。在焦急地尋找提升孩子專注力的秘方時,請爸媽暫時停下腳步,先了解影響專注力的三大環節吧!

環節一、孩子本身的條件

◎專注力隨年紀和興趣增加
學齡前的孩子,專注力仍在發展階段,容易分心是很正常的。有人會用時間長度來說明專注力的發展歷程,但以時間長度只能作為基本參考,因為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是不能脫離情境的,當孩子面對沒有興趣或做不到的事,自然容易分心。

◎氣質不同,注意力有差別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先天氣質,如果你的孩子剛好是屬於注意力分散度高、對外在的刺激很敏感、活動量大,或是比較不堅持的,自然比較容易被歸類為不專心的孩子。但氣質沒有好壞,只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特質,就可以找到讓孩子專心的方式。

◎男生、女生,專心表現大不同
男孩之所以顯得比女孩容易分心,一方面是因為男女孩在大腦發展的順序上不同,注意力及讀寫表現所需的能力,女孩要比男孩發展的快一些;另一方面,男孩的聽力比女孩差一點,又比較好動,如果爸媽或老師的音量太小,小男孩聽不到,自然就分心了。

◎生理與心理發展影響專心程度
如果孩子視力或聽覺有問題、手眼協調力不夠、感冒生病了、有過敏症狀,都會影響孩子的專心程度。另外,越小的孩子越不能壓抑生理需求,例如:累了、餓了、想睡覺了,自然就不容易集中精神。而情緒差時也會影響注意力。

環節二、環境中的不利因素

◎生活步調太快,讓孩子靜不下心
對越小的孩子來說,規律、節奏穩定的生活作息是非常重要的,但現在生活的步調實在太快了,爸爸媽媽每天對孩子有說不完的「快一點!」,容易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並處於分心、不專注的狀態。

◎家庭環境中充滿干擾的元素
對小小孩來說,環境中的干擾特別容易讓他分心。例如:一次給孩子玩太多種玩具,他樣樣都想玩,專注的時間自然就不長;孩子遊戲的空間或房間,如果有電視或電話的干擾,也會打斷孩子的遊戲歷程。

◎太少「動」,精力無法發洩
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運動與探索遊戲不僅是很重要的學習方式,同時也能讓幼兒消耗過多的精力。所以你會發現,每天都出去玩的孩子,遇上下雨不能出門時,他在家裡就會坐不住,顯得不耐煩。

環節三、父母的教養偏差

◎期望過高、要求不當
當爸媽對孩子的期待過高,就容易覺得孩子達不到學習的成效,而歸咎於孩子不夠專心。例如:讓孩子學太多才藝、學習超齡的東西,孩子也會因為跟不上而不專心。

◎干擾過多或限制過多
當小小孩在玩玩具或看書時,有時爸媽急著想指導所謂「正確」的做法,而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也打斷了興致,孩子就因此分心了。有些爸媽限制孩子只能在特定時間做特定的事,結果孩子沒有主控權,反而更不容易集中精神。

◎缺少管教,孩子無法學會自我控制
太寵孩子也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表現。因為認同、理解規範、並且能遵守時,可以增進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專注力也會跟著提升。如果爸媽平時不建立規範,像是讓他一邊吃飯一邊玩,孩子自然不容易專心。
資料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79/3-t7665/?PHPSESSID=gov0mva8hp4apao7eb826hd7k3






**********************************************************************
發展注意力 7歲前黃金期

老人家都說愛動的孩子「才巧(聰明)」,小兒身心科醫師提醒,太過好動可能是注意力不足的徵兆,請家長注意 。

台安醫院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執行長、小兒心智科醫師許正典表示,學齡期注意力不足盛行率約5到8%,保守估計,台灣約有25到40萬學齡兒童有注意力不足的困擾。孩童注意力約在4歲到4歲半形成,注意力不足的異常行為通常在7歲以前出現,若能早期瞭解,不給孩子過度的期待、壓力,而適度引導,注意力還是能順利發展。 

另外,最新一期「兒童及青少年精神醫學」期刊中,一篇針對歐洲10個國家,900多位過動兒及其家長所做的研究顯示,過動兒症狀在一天中持續發生,下午及晚上往往最嚴重,這段時間的症狀如果沒有受到控制,對學習、做功課和與家人互動都有影響。 

「人家還在爬,我的孩子就會走路了,這比較好嗎?」詹媽媽很早就發現孩子「不好教」,情緒反應大、動作強烈,打針都不喊痛,原來也都是注意力不足的徵兆。 

台安小兒復健科主治醫師黃謙瑄說明,爬行可看出幼兒左右腦互用的情形,互用不良時,沒辦法同時執行多樣或複雜動作,有些孩子就跳過爬行;若打針不感到痛,可能是觸覺系統、感覺神經不敏感,難以料理日常生活,例如忘東忘西、鼻涕留在臉上也不擦,容易因此被他人負面評價而打擊自信。 

台灣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游佩琳強調:「在什麼年齡、就應該符合當下年齡的發展狀況」,過快、過慢的發展都應當注意。 

許正典說,父母不要用催促、強迫的方式要注意力不足孩子學習,適時營造刺激環境,家庭和諧也是改善孩子注意力的關鍵,若父母擔心地板髒、盪鞦韆危險,反而影響孩子。其實藉由遊戲讓孩子在地板好好爬,利用各種遊樂器材學習震盪、引導操作知覺整合、提升注意力,都是學習發展的重要環節。 

另外,針對過動兒,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指出,目前針對過動症的短效藥物治療,是視情況每天給藥1到3 次,每次給藥效果可持續3到4小時,以利兒童白天學習;如果孩子症狀在下午或晚上較嚴重,可考慮長效型藥物,一天只吃一次,但健保規定,除非有副作用大、服藥遵從性低的情況,才可改開長效藥,否則必須自費。
資料來源http://www.howmama.com.tw/b79/7-t7659/?PHPSESSID=gov0mva8hp4apao7eb826hd7k3







*******************************************************************************
啟蒙教育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永福國小附設幼稚園園長 葉瑞霞
在學習上,專注力的持久度,是會影響孩子學習前的潛在因素及學習中的投入程度和學習後的成效。所以,父母親在喊說:「我的孩子讀書不能專心」時,無不希望有一帖神丹妙藥,可以讓孩子一吃了之後,就能專心專意認真學習。
培育孩子「專心」的方法
1.給予孩子一個寧靜可區隔的學習空間
孩子時時刻刻都在學習,但是孩子仍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父母要給孩子準備一個小小的天地或角落,讓他們在裡面畫圖、聽音樂、閱讀,在這兒,他有不被干擾的權利。
2.增進親子休閒娛樂的時間和心情
透過休假時間的調整,父母可以安排適合全家休閒的方式,放鬆自己的心情,增進親子共處的時光。旅遊休閒不一定要去風景遊樂區,可以在社區活動,散步、打球、拜訪鄰居、認識地理環境,甚至逛逛商店、超市、圖書館都是不錯的省時省力休閒,充份把握「該休閒就休閒,該工作就工作」的原則,可促進孩子對作息性質的認識和區別。
3.教導孩子靜坐、冥想、遠望的方法
孩子不能專心,常常是因為「靜」不下「心」來,如果我們能夠帶領孩子靜坐、冥想、遠望,對於靜心專注會有很大的助力。孩子沈靜下來思考,摒除吵煩的塵囂,可以安穩孩子行事的步調,對於專心的訓練可收漸進的效果。
4.作息時間要規律,制定良好的生物時鐘
該做什麼?如果孩子能清楚知道自己要進行的事情,那麼他就會很快進入情況,也很能夠按步就班、有條有理的處理好每一件事。而且,孩子的作息時間規律,其飲食正常、情緒平穩,對於孩子專心的培養有基本的良好條件。
用「心」與孩子相處
談了那麼多的培養孩子「專心」的方法,無非是希望孩子是真正地在學習,樂於投入學習的過程中,而非被迫定坐在桌前浪費時間,虛擲光陰。而父母、老師也應用「心」去教養孩子,一同帶領孩子學習。現今已有一些父母有了真切的領會,體認了「真情」的可貴是超越金錢和權勢,寧願放棄追逐金錢而尋找心靈甘甜的泉源。想想有多久沒有為孩子親手「煮」一頓早餐?有多久沒有抬頭望一望藍天?有多久沒有去聞一聞靜夜星空的味道?孩子是用眼和心去看待我們的,我們整天忙忙碌碌的,沒有靜心來和孩子說話,怎能要求孩子「安靜」、「專心」呢?我們示範的程度越好,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循序漸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態度。
在我們寄望小朋友有良好的習慣和持久的專注力時,不要忘了多給予孩子真實溫暖的「鼓勵」,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自信和進取。讓他的每一段成長和學習都在得到支持的情況下穩健茁壯。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5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