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寶寶吃飯的9大禁忌


第一“禁”:偏食
“我每天不得不追在寶寶屁股後面餵他吃飯!”、“寶寶吃得很少很慢,喜歡含在嘴里,飯菜全部冷了他還沒吃完!”面對許多父母的困惑,中美兩國醫學專家表示:家長本身的一些不恰當行為,如餵養過度關註、強迫進食、飯桌上的逼哄騙等,都可能加劇兒童挑食、偏食現象。而如果父母本身就挑食的話,孩子就會“有樣學樣”,更加挑食。  
媽媽有對策:讓孩子“輕微”體驗饑餓
現行條件下,父母可以參考采取以下方法解決兒童挑食、偏食行為:  
1、讓寶寶體驗饑餓,隨後獲得飽感。  
2、限制兩餐之間的熱量卡路里,餐前一小時不喝飲料和吃點心。  
3、進餐時間少於25分鐘,每餐間隔3、5~4小時。 
4、慢慢調整孩子不喜歡食物和喜歡食物的比例,把不喜歡和喜歡食物從1:1變為2:1或更多,使不喜歡變為喜歡。
5、當孩子推開匙、哭鬧、轉頭等行為時,家長采取暫時隔離法,移開食品,把孩子放進餐椅不理她(他)。  
6、到菜場或超市,由孩子決定采購食品。  
7、讓孩子多次嘗試新的或不喜歡的食物,有時需要15次。  
8、用趣味名稱稱呼食品。  
9、營造快樂進食氣氛,反之要有相應懲罰。  
10、不買父母不希望孩子吃到的食物。
第二“禁”:蹲食
  在關中,吃飯的時候,村頭樹下,房前屋後,大人小孩都喜歡蹲著吃飯,這被稱為八大怪之一。其實,這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這不僅會影響胃腸對
食物的消化,而且,還容易使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造成“病從口入”。蹲著吃飯,腹部受到擠壓,除胃腸不能正常蠕動外,還會使胃腸中氣體不能上下暢通,造成上腹部脹滿,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媽媽有對策:讓孩子坐在高凳子上吃飯
  如果坐在高凳子上吃飯,腹部肌肉松弛,血液循環不受阻,胃腸功能有規律地正常工作,對消化食物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禁”:暴食
  有些寶寶不愛吃東西,但有些寶寶卻吃太多,引致寶寶暴食。這是寶寶因腸胃弱、營養失衡、暴飲暴食和氣候濕熱等原因引起的腸胃疾病,通常表現為嘔吐、腹脹、胸悶、厭食。
媽媽有對策:五大食療對付暴食寶寶
脫脂奶:將牛奶煮沸,冷卻後去除表面漂浮的脂肪膜,反複幾次後即成脫脂奶。可治療寶寶嘔吐,但不太適合嬰幼兒。 
蘋果泥湯:將熟透的蘋果搗成泥狀,放入淡茶中。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小,富含的果膠有收斂作用。  
淡茶水:少量紅茶用開水沖泡,每天給寶寶飲4-5次,對急性腸胃炎有很好療效。  
胡蘿蔔汁:新鮮的胡蘿蔔洗凈搗碎,加少量水煮10—15分鐘,過濾後再加水和少量白糖,煮沸後倒入容器中,隔水煮10分鐘即可飲用。  
山楂、大米、紅糖汁:將山楂在沙鍋內煎成濃汁,然後放入大米、紅糖煮粥,上下午給寶寶食用。但切忌空腹食用。
第四“禁”:鹹食
  百味鹽為主,食鹽可謂調味品中的老大。在現代膳食中,兒童鈉鹽攝入量逐漸增加,其中既有家庭一日三餐的鹽超量,也有零食中含鈉鹽增多。最近,兒童保健專家指出,無論是健康兒童,還是病兒,不宜攝入過多的鹽,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
媽媽有對策:含鈉較高食品要避免
  吃鹽影響鋅吸收兒童的口味是跟隨家長的,若父母飲食習慣偏鹹,小孩子也會愛吃鹹的食物。吃得過鹹,直接影響兒童體內對鋅的吸收,導致孩子缺鋅。但是許多人有喜歡吃梅幹菜、鹹魚和臘肉等習慣,這些食物含鈉量普遍高,小兒應該盡量避免。除此之外,豆瓣醬、辣醬、榨菜、酸泡菜、醬黃瓜、黃醬(大醬)、腐乳、鹹鴨蛋、罐頭、臘腸、豬肉松、油條和方便面等也應該盡量避免。
第五“禁”:快食
  進食過快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吃得過快,孩子們就不能細細品嘗和欣賞食物的味道,使吃飯只起到填飽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發和培養飲食樂趣的作用,也不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吃得過快,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也就不能通過唾液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這樣就加重了胃腸的消化負擔,從而延長了消化時間,降低了營養被消化吸收的比例。此外,吃得過快,還容易導致飲食過量,吃得過多,從而造成肥胖。
媽媽有對策:每頓飯的時間大於20分鐘
一般來說,孩子吃每頓飯的時間最好不要少於20分鐘。
第六“禁”:甜食
  人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糖有白糖、紅糖、冰糖、水果糖等,這些都是從甘蔗或甜菜中提煉出來的,統稱為蔗糖。小孩子雖然喜歡食用甜食,但糖不宜多吃。
  過多吃糖能使寶寶發生營養不良。糖是一種純熱能食物,它幾乎不含其他任何營養成份。據測定,每1克糖在體內可產生4千卡熱量,所以往往吃糖使人減少食量。結果身體里所需要的熱量雖然不少,但所需要的其它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等就不夠了,時間長就會造成營養失調。
媽媽有對策:小兒攝糖量不宜超過20克
  糖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品,那麽孩子究竟每天吃多少才合適呢?近年來國內外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每天每公斤體重控制在0、5克左右為宜,就是說,成人每天不宜超過50克,小兒不宜超過20克,10公斤以下的孩子不應超過10克。
第七“禁”:看食
  邊吃飯邊看電視有多種壞處,比如說容易影響食欲,影響食物的消化與營養的吸收等。
媽媽有對策:飯後20-30分鐘再看電視
  在家中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最好是飯後20-30分鐘再看電視。如果一定要看電視時,在選擇電視節目時,少看或不看緊張刺激情緒的節目。
第八“禁”:走食
  乘車走路吃東西很不衛生,也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會影響身體的健康。車上、路上,人來人往,塵土飛揚,吃的東西很容易受到汙染,尤其是孩子乘車吃東西,容易通過手,使車扶手上的細菌、病毒汙染食物,吃入引起疾玻另外,食物的營養素被人體吸收利用,要經過兩種消化過程,即物理、化學消化。
媽媽有對策:乘車、走路時別讓孩子吃東西
  而這兩種消化都是在大腦的統一指揮下完成的。但是乘車、走路時吃東西,大腦既要指揮消化系統,又要指揮運動系統,精力分散,因而往往咀嚼不細,消化不好。而且還會發生嗆食、咬舌,使食物誤入氣管,引起氣管異物,尤其是乘車吃帶核的東西,更易發生意外。
第九“禁”:笑食
  小孩吃食時嬉笑打鬧、老人吃飯時分神,或吃藥時因反射功能退化,都會造成器官吸入異物造成窒息。倘若發生這種情況,應及時用急救法快速排出異物,否則幾分鐘之內就可奪人生命。但要特別註意的是,不能將孩子倒立拍打。
媽媽有對策:必備兒童急救法
  孩子俯臥在兩腿間,頭低腳高,然後用手掌適當用力在患兒的兩肩胛骨間拍擊4次。拍背不見效,可讓患兒背貼於救護者的腿上,然後,救護者用兩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後、向上擠壓患兒中上腹部,壓後即放鬆,可重複幾次。
http://www.facebook.com/#!/ParentsLoveBaby







********************************************************************************

吃吃喝喝教出好孩子(上)



【採訪撰文/吳慧敏;諮詢/《餐桌上教出好孩子》作者葉眉;食譜示範/蘇逸;食譜拍攝/阿春;模特兒/氣質妹妹Mia;攝影/米果攝影】 用食物滋養孩子情緒
「追著孩子問分數,不如關心一下他的大便,在孩子上下不通暢而焦慮的時候,給他遞上一杯涼爽的蜂蜜水」。甫翻閱《餐桌上教出好孩子》,便被文章內這一段話所吸引,貼切卻又平易實在。的確,生活在富裕下的孩子物質生活樣樣不缺,不管是大陸的一胎化或是臺灣的少子化,都讓父母對家中寶貝疼愛有加,但另一方面,卻各各希望孩子出人頭地,嶄露頭角。但我們是不是忘了,忘了孩子的成長就像是一場馬拉松的過程,對手其實是孩子自己。
孩子沒有健碩的身體,如何應付他未來的人生呢?於是在這本書中,我們窺見一位母親教養孩子的過程便從餐桌上出發,在飼養孩子的歷程中確保他的身體健康,同時也要呵護他的心靈成長,順勢食物的特性用以調理孩子的情緒,這真是另一種特別的教養體驗。《餐桌上教出好孩子》一書的作者葉眉跟我們聊到,這是因為食物和孩子的情緒調和、營養有絕對的關係,孩子初生之際,便懂得尋母乳逐漸長大,不容置疑,飲食對動物來說就是基本獲取的營養管道之一。
出乎意料,葉眉卻稱自己是一個生了寶寶後才愛上廚房的女人,她開玩笑說:「也許孩子長大離家,她也會成為一個忘記如何烤蛋糕的女人」,隨著寶寶出生後才開始接觸食譜,涉獵多方的養育知識。或許這與她的成長經驗與記憶攸關,許多教養禮儀就從餐桌上開始,就像是孔子云:「食不言,寢不語」,「不時不食」等,後來這也成為她教養孩子的「食育之道」,讓食物變成餐桌禮儀的教具;同時也是精神撫慰的糧食,滋養孩子的成長進程。
我們冷不防好奇,食物為什麼跟情緒有關?葉眉同我們舉例,當孩子情緒不好時,若是再讓他吃下更多的肉類,心性反躁。若是孩子與外界的接觸過程中,出現焦慮和不安,偶爾做頓素餐、蔬食料理,或是調些蜂蜜水讓孩子飲用,都可適時讓孩子得到些許的情緒調整。食育,不只做為營養補充,也是滋養身心的尤物。
心情好 營養自然被吸收
相對的,葉眉同時指出孩子餓上一兩頓並不是壞事情。她認為孩子會直覺感受到家人肯定不會餓著他的小肚子,於是吃飯時間常出現的戲碼便是:大人追在孩子的屁股後頭,三催四請連哄帶騙地央求孩子乖乖吃完一頓飯。葉眉指出,這種現象常發生在大陸,尤其大陸的孩子多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塊,在1+2+4的結構下(也就是四個老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再加上父母),對孩子的愛太過滿盈,孩子想吃什麼就給什麼,也就造成現在常是胖孩子多過瘦孩子。
而孩子若是不餓,大人依著孩子的脾氣慣著他進食,餐餐吃得不定時,加上食物取之容易,孩子並不會懂得珍惜食物。另一方面,食育之道,也在乎用餐時的心情,心情不好,吃下肚的食物又怎能被妥善消化與吸收呢?會有如此的體悟,源自於葉眉也曾經追著孩子餵過一兩次,後來發現,當孩子餓了玩累了,發現沒有任何想吃得東西供在眼前,再進食時,會感受到食物特別的美味,讓精神同時獲取滿足。
這讓葉眉從觀察和注意孩子的情緒當下,在吃飯這等小事情,領悟到不同的箇中意義,從餐桌上學習對食物的認識,並給予讚美。不過,葉眉也知道孩子無法杜絕所謂垃圾食物的誘惑,尤其速食食物的吮指留香,大人也愛,何況是孩子呢。葉眉認為不讓孩子吃,他也不快樂,他會想:「別的孩子都有吃,我自己卻沒得吃!」她所採取的原則便是讓孩子偶一為之品嚐丁點兒,讓孩子適當滿足口腹之慾,但頻率不能過高。在大陸那邊有個說法:「只有垃圾吃法,沒有垃圾食物」,若是好東西不間斷的攝取豈不是在傷害身體嗎?
再引申一下,比如很多家長認為PSP等為壞玩具,不給孩子買,但葉眉把它當作一個像小汽車一樣的普通玩具,淡然買給孩子。因為孩子都有一種犯忌心理,你越是說不好的垃圾東西,他越是要私下去玩。家長就平常心對待這類玩具,母親意念裡的正面力量,會是好的精神食物。
教育孩子 也在教育大人
食育之道看似不難,也沒有蘊含什麼艱深的大道理,卻需要大人的用心,教育孩子的同時不也是在教育自己?有道是我們不是生來就懂得做個好父母,都是在有了孩子後才明白父母是怎麼一回事,的確,孩子生來得人疼惹人愛,但生養教育卻無法分割,教育從小紮根,父母仍是佔據多數的時間與責任,但也別因此將「愛」變成了「溺愛」。
葉眉說道大陸的孩子各各都是家中寶貝,她的孩子剛出生時,一開始尚未抓穩教養原則時,對孩子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呵護備極,不許家人有一丁點兒的聲響,只要出現絲毫的動靜都會擔心干擾到孩子的睡眠,但後來葉眉覺得這種作法對孩子的發展不好,當孩子日後到幼兒園學習時,只要出現細微動靜便容易受干擾,無法專心。
因此「粗養」也是葉眉的教養態度,她說道粗養只是生活習慣上的養成,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家長會將孩子的每個時段安排得非常完美,學練琴、學寫文、學習數學競賽的題目,每一天每一秒都被安排得緊鑼密鼓。但葉眉認為這是不好的,她的做法便是適度尊重孩子,詢問兒子今天要做些什麼?由他自己決定,透過生活的安排,放手是一種粗養,也是尊重孩子的教養方式。
葉眉跟我們分享,她發現兒子成長到某個年齡時,變得不喜歡和以前要好的朋友一起玩了,她問:「為什麼不喜歡某某朋友來家裡作客了呢?」兒子答道:「我在變化,他沒有變化啊,他還在媽媽的管理下生活。」她這才發現孩子的心智管理,與外界的交往能力都變了,相對的,過度在大人保護下的孩子,會讓孩子失去天性成長的機會,也會失去面對挫折環境的適應性。
與此同時,大人必須學習與忍受孩子沒達成期望的焦慮感。當然葉眉自己也曾焦慮過,特別是本身就是個煩惱孩子的家長,例如周圍有十個人,當有九個人都在學習才藝時,確實有焦慮之時,但葉眉學著跟孩子已經長大的家長交流,是否真是上了名校後工作一個個像樣?在大陸民間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三十多年來的高考狀元沒一個是頂尖人才,葉眉說道人的走向不會假,反而孩子的健康快樂才是重要,大家都在比拼孩子的學習狀況,有人會談到孩子的心情如何嗎?讓孩子學習他所要承擔成長的壓力,而非將大人的焦慮直接給予孩子。
葉眉說,我們成人也非完美,也常帶有焦慮感的時候,像是有些時候孩子的作業拖延了,東西扔不見了,成績出現波動了,一些家長會立刻批評與責難孩子:「你怎麼搞得,是不是最近玩太多了。」卻有可能出現反效果,葉眉這時候反而會安慰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等到自我的心情平復時,再來想想自己應該可以怎麼做。
我願意與孩子一起成長
看完葉眉的書,孰知每位家長教養孩子的方法果真是千百種,但葉眉想分享的是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一個完美的母親,但我是一個願意成長的母親,願意忍受成長焦慮的母親。」例如餐桌上若是出現不知來源的食物,發現自己也答不上時,便會一起與孩子尋求答案,便是將精神食育灌輸到食物中。
像是書中葉眉寫道,孩子開口說話後,每回吃東西總會問:「是什麼?」再大一點或問:「為什麼呀?」常讓葉眉回答不出來,她便選擇老老實實地說:「媽媽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一起找看看吧。」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也是因由對著食物的好奇,引導孩子認識這個世界,進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葉眉分享她也常見到有些媽咪為了孩子而刻意當一個完美的媽媽,假裝自己什麼都行,那很虛偽,就大方告訴孩子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也會有搞不定的時候呀,但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卻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
另一方面,大人在情緒不好時總是會說一些不中聽甚至刺傷別人的言語,葉眉認為這時候要等到孩子與自己的心境都平穩時,再同孩子說道理。不過有些事情不在當時教育孩子等過了重要節點再教,往往也就來不及了,儘管孩子憤怒,大人也要堅持原則,跟他說道理,不是別人要做什麼你也要跟著去做什麼。反之,經常受批評的孩子會不把批評當一回事,葉眉會利用兒子快樂的時候跟他說事情,首先會先自己思考該怎麼談論話題,她認為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父母時時也得反省自己的錯。
此外,家長在要求孩子之前,自己是否有做好榜樣呢?像是自己與先生都嗜好閱讀,在沒有規定孩子讀書的狀況下,發現孩子也特愛看書,就是潛移默化的ㄧ種,不會刻意認為大人做了某事,孩子就非得跟著做,而是要在不知不覺中讓環境自然地被營造出來,讓孩子主動感受:「到底是什麼有趣的東西,可以讓媽媽可以這麼投入呢?」但別的家長卻可能將一堆書籍、世界名著搬回家中,但家中卻感受不出所謂的書香氣息,對孩子而言也無任何的意義。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

吃吃喝喝教出好孩子(下)


【採訪撰文/吳慧敏;諮詢/《餐桌上教出好孩子》作者葉眉;食譜示範/蘇逸;食譜拍攝/阿春;模特兒/氣質妹妹Mia;攝影/米果攝影】 食物與情緒大有關
葉眉會適度尊重孩子的想法,但在教養孩子中總會與長輩或是學校老師的觀念分歧時,怎麼知道孩子想得一定是對的呢?葉眉對此聊到,學校大部分只注重智育的發展,孩子的情緒與思想是不管的,她說:「有一天孩子回來鬧情緒,他說:『已經會了的文字為什麼還要寫兩排』,那個時候我會尊重他,並問他:『要不會媽媽幫忙?』,只要成績是老師和孩子滿意的就好了。」
通常這時候,葉眉也不會直接跟老師抗衡,或是刻意分享自己想法,她說:「老師要管一班子的學生,注意孩子的成績與規矩,若是孩子有這方面的牴觸會跟老師談,但首先仍要尊重老師,從老師的角度去談他的想法是什麼樣。」同樣地,葉眉也會跟別的家長分享,她希望別的孩子可以更快樂一些,但並不會去教其他家長怎麼做,她認為每個家長與孩子都是獨特,所以寫書也是一個意見的分享,有得也有失,但對一個母親來說,這是一個看著兒子成長的記錄心得。
葉眉說道:「中國傳統認為生了孩子就會是一個好媽媽,但若是愛孩子的方式錯誤便是一個壞媽媽!」即使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葉眉也仍不斷在學習,在觀察孩子,然而她也要提醒大人,將焦點過度的灌注在孩子身上,孩子也會倍感壓力而不自在。
有時候若遇到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葉眉會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和他一起做他喜歡吃得馬鈴薯泥,這是因為澱粉多的馬鈴薯能有安撫焦慮情緒的作用;若是孩子因為便秘,給他遞上一杯蜂蜜水,或是煮上綠豆稀飯,再添個涼拌木耳或是醋溜大白菜,清爽通暢情緒自然不會煩躁。據葉眉書中闡述,若是孩子心情不好,心理肯定一團火,上下就不通暢了。這些都是葉眉觀察孩子,為了孩子調至而出的心情食物,不過儘管食物也不是仙丹靈藥,可別寄望食物能馬上立竿見影喔!
以下提供《餐桌上教出好孩子》葉眉為孩子精心準備的三道料理。
葉眉跟我們分享,書籍的撰寫或是新聞的邀訪,都會跟孩子商量並聽聽孩子的意見(包括這次的採訪內容),徵得兒子同意,因為主人公是他,這讓葉眉自己決定不了。做ㄧ個家長要尊重孩子,真的要從細節上去尊重他呢!
蜂蜜水
作法:
蜂蜜水的調製非常的簡單,記得沖泡的水溫不宜超過60度,反造成蜂蜜中的酵素與維生素被高溫破壞殆盡,蜂蜜多寡依個人的口味調配,建議一天還是要遵守糖分的攝取原則為宜。
此外,蜂蜜含有補充體力的葡萄糖和果糖、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維他命,有人體在生長過程必需的氨基酸和酵素蜂蜜可以促使正常分泌胃酸,具有增強腸蠕動的作用,能夠顯著縮短排便時間。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蜂蜜性溫和,但切記一歲以下的幼兒禁用,主要的原因是蜂蜜的來源「花粉」可能會誘發孩子過敏。
綠豆小米粥
作法:
1綠豆用水洗淨,加水,放入電鍋煮沸。
2把洗好的小米在這時一起放到煮沸的電鍋中。
3再煮沸時,把電鍋的蓋子錯開一條縫,直到綠豆煮開後,就可以盛出來享用了。
提示:
1這道粥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要把綠豆和小米同時煮,會導致綠豆還沒有煮好,小米已經爛到不成樣子,觀感和口感均不佳。
2綠豆和水的比例,以你平時煮粥的比例就好。(全憑你的手感,取決於你的小孩喜歡稀一些還是稠一些)
3綠豆白米粥的煮法與此相同,把小米換成白米即可。
綠豆小米營養多
《本草綱目》中記載煮食綠豆可清熱解毒、調和五臟,安精神與補元氣。小米熬粥有「黃金粥」之美稱,《本草綱目》中也記載小米能治養腎氣,去脾胃中熱,治胃熱消渴等。
喝粥就像是一種修行,它會讓內心焦慮的人變得安靜下來,火氣在溫潤的粥的疏導下漸漸淡去。中醫認為,粥有滋陰、健脾益胃的功效……,在作業多的時候,他(孩子)的胃和身體都需要一種熨貼。如果這時候,你給他大魚大肉,肯定上火。所以,我選擇給孩子熬煮綠豆小米粥。作為家長,我們無力改變老師作業的多少。我們只能在心情和身體上讓他盡量愉悅起來,帶著這樣的心情,再去寫過多的作業,他就會平順得多了。(節錄自:《餐桌上教出好孩子》109頁)
蔬菜創意料理
作法:
給孩子吃的造型精緻的蔬菜,最好選用當季的新鮮食材。蔬菜洗淨後切絲,汆燙至熟,待涼後可隨意搭配。重點在於蘸料的調配,可選擇義大利醋或是中式涼拌醋配成的三合油(醋、醬油、香油);或是將蔬菜洗淨後撕成條狀,淋上原味優酪乳,類似於沙拉。
芫荽妙用
芫荽入肺和胃經,能健胃消食,有助於胃口不好的孩子,也能生吃。
把拌好的黃瓜、彩椒(甜椒)、木耳絲、用一個喝紅酒的高腳杯裝上,兒子看到透明立體起來的美麗顏色,一下子就有了食慾,吃完一杯還要另一杯。我以前拌好的蔬菜,經常矮趴趴的裝在一個透明的大碗裡,他沒有新鮮感,吃了幾次之後就沒有熱情吃了。其實,我後來還是那麼拌的,只不過把裝蔬菜的大碗換成了杯子,他就吃得津津有味。(節錄自:《餐桌上教出好孩子》181頁)
兩天後,我發現他回到家又去上廁所了,卻好久沒有出來,以為他在裡面一直看書。敲門,他不耐煩地說:「沒看我出不來嗎!」我這才知道他便秘了。他出來後,我什麼也沒問,而是遞給他一杯蜂蜜水。那個晚上,我重新煮了綠豆稀飯,桌上增添兩個菜,一個涼拌木耳,一個爽口排毒的醋溜大白菜絲。(節錄自:《餐桌上教出好孩子》107頁)
葉眉
曾任雜誌執行主編、周刊主編,現為記者。
同時作為12歲孩子的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兒童心理學研究頗深,結合多年經驗,提出「食育」概念,與讀者分享。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5951&prev=15988&next=15928&l=f&fid=28






********************************************************************************

破除寶寶飲食5大老觀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人們的飲食習慣也相應發生了變化,針對一些飲食方面的老觀點,專家給出了建議。

▓破除觀點1:新奶比保存奶要有營養 鮮奶
(用巴氏法滅菌的牛奶)與和可存放的牛奶的營養成份幾乎相當,它們都富含鈣質,而目含有維生素A、D、E、K和大量的維生素B。 因此,德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應該攝入500毫升的牛奶或其他奶製品,如酸奶、煉乳、奶酪等,從而為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強健提供足夠的鈣。

▓破除觀點2:冷凍蔬菜不含維生素 儘管冷凍蔬菜不如剛剛採摘就進行烹調的蔬菜有營養,但遠遠比買來後放幾天才吃的蔬菜更有營養價值。 例如,100克新鮮蔬菜會有22.1克維生素C,而冷凍蔬菜相應的含量是20.2克。可是,在20攝氏度溫度下存放兩天的蔬菜,維生素會迅速流失,只有14.1克。而大多數「新鮮」蔬菜都在採摘後,要經過長途運輸。購買等環節,幾天之後才端到餐桌上的。

▓破除觀點3:吃飯時不宜喝水
我們的父母會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喝水會稀釋胃液,而使消化系統不能正常工作。但是,今天的發現是,人們應該盡可能地喝水。 一項有關兒童營養學的調查表明,大多數孩子喝水太少。從兩歲起,孩子就開始處於「缺水」的狀態。在孩子10歲之前,每天應喝800毫升到1000毫升的水,而如果天氣炎熱或做運動,就需要喝更多的水。 因此,你應該在飯前、飯後和吃飯中為孩子提供足夠的飲水。

▓破除觀點4:果汁不會像可樂那樣使人發胖
儘管果汁比可樂含有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它的糖份也不低於(111克/升),因此所含的熱量也相當高——550克/升。而1升可樂裡熱量也有490卡。

▓破除觀點5:每天孩子都要吃頓熱餐
其實熱餐與其說更有營養,不如說符合人類的飲食習慣和其他需要,例如在冬天喝熱湯,更多的是為了暖和。因為熱的食物從嘴巴到胃這個過程中已經慢慢變涼了,溫度和吃進的涼食品一樣。當然,也有些食物經過烹調後,營養價值比生吃要高得多,例如土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90&prev=647&next=558&l=f&fid=28  






********************************************************************************

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 爸媽的身教很重要

自由時報 2008-11-08 文/張嘉玲
根據調查,每10位學童中就有23人體重過重,不僅長大後容易肥胖,而且得慢性疾病的機率也比較
高。所以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減少日後疾病纏身的風險。

◎什麼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就是能掌握每天飲食的均衡性。其重要原則如下:

均衡攝取各類食物:
每天都應攝取五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的食物,並應多選用新鮮食
物,種類越多越好。家長千萬不要只給孩子吃他喜歡的那幾種食物,以免養成偏食習慣

三餐以五穀為主食:
五穀根莖類食物是最基本的熱量、營養來源,正確飲食觀念應是「吃飯配菜。但許多家長會因為小孩
吃不下飯或不喜歡吃飯,就讓孩子多吃肉、菜取代飯,反而易造成飲食不均衡

每日五蔬果:
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攝取足夠才能確保發育正常,且可增強身體抵抗力。因此每天
至少要吃 3 份蔬菜( 每份約 100 )、2 份水果( 每份約拳頭大小 )

選擇清淡的烹調方式:
高油、鹽、糖的烹調方式,雖然容易刺激食慾,但長期下來容易變胖,造成心血管的負擔,使日後罹患
慢性疾病的機會大增

攝取鈣質豐富的食物:
鈣是構成骨骼及牙齒的主要成分,攝取足夠鈣質,可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預防骨質疏鬆症。根據營養
調查,大部分學童鈣質攝取量都不足,而牛奶含豐富鈣質,且易被人體吸收,每天應飲用 2 杯( 每杯
240 西西 );如需控制體重,可選擇低脂或脫脂牛奶。而奶製品、小魚乾、豆製品深綠色蔬菜也都富
含鈣質,可多吃

多喝白開水:
水是維持生命的必要物質,可以調節體溫、幫助消化吸收、運送養分、預防改善便秘等。每天應攝取 6
8 杯水,而白開水是最健康、經濟的水分來源,應從小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市售飲料多含高糖分,
經常飲用不利體重控制

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影響小孩的飲食習慣最大,所以應以身作則,不偏食;少吃零食飲料,多吃新鮮蔬果,使孩子自然
而然學習跟進

( 作者為 永和耕莘醫院 營養師 )

http://tw.myblog.yahoo.com/jw!RTZID36fGRnyWR8TyJ.loVPE4g--/article?mid=4162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1891&prev=1896&next=1890&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