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語言遲緩/兒童語言溝通有障礙? 3點判斷問題主因 .

【文/北醫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黃友琳(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醫師,我的孩子快兩歲了,還不會說話,怎麼辦?」「孩子講話都零零碎碎,跟他幼稚園班上的小朋友都不一樣!」這些都是在進行語言治療評估時,常聽到家長焦急的詢問。兒童已經2歲,卻還不會說話,這樣正常嗎?為什麼有的兒童語言發展這麼慢?如果被診斷為語言發展遲緩,家長要怎樣幫助他? 若家長瞭解語言發展的標準,就能注意兒童可能發生的語言溝通問題。根據正常的語言發展順序,可判斷兒童語言發展是否有落後的情形。以下針對語言發展做簡單介紹:
兒童正常語言發展狀況。表/北醫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黃友琳提供

  多數兒童不需刻意教導,就可以自然地符合語言發展的標準。但也有些兒童在語言的表達與理解上產生問題,造成兒童語言發展遲緩或異常。原因如下:   1.語言問題與「主障礙」有關。多數患有智能障礙、聽覺障礙、自閉症、腦性麻痺等兒童,因在學習語言時,缺乏適當的感官、注意、及認知等能力,因此易出現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   2.「單純的」語言問題,如:特定型語言障礙。這類兒童未有智能、感官、情緒行為、神經損傷等問題,只有在語言出現遲緩或異常。   3.其他原因:可能因父母過度保護或忽略、語言學習環境不利、或家庭氣氛等,造成的語言發展遲緩。   當父母發現兒童在語言表達及理解上,有明顯異於同齡兒童時,或父母對兒童的發展有任何擔心,請至醫院早期療育中心詢問。
由小兒科、耳鼻喉科、眼科、兒童心智科、復健科、社工、及個案管理師為兒童進行詳細的評估,瞭解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對症治療。而進行語言功能治療的部分會回歸到復健科。由醫師師和語言治療師做詳盡的口腔動作感覺、語言理解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評估。透過完整的評估結果,瞭解兒童語言發展情形。依照語言發展時序,制定適當的教學目標,給予合宜的語言治療,讓兒童在語言學習的道路上,得到最即時和全面的幫助。


全文網址: 語言遲緩/兒童語言溝通有障礙? 3點判斷問題主因 - 孩子的成長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7023#ixzz23cJQAbOh
Power By udn.co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meibaby-house/article?mid=1224







************************************************************************
語言遲緩/後天環境經驗學習 有助兒童語言發展

2012/08/14
【文/北醫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黃友琳(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兒童語言的發展與學習,除了需仰賴正常的腦部發育與功能外,還須靠後天環境中適當的語言刺激與經驗學習,讓兒童的語言系統得以有效運作。 不論兒童是因先天或後天因素,而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父母可以做的就是給予一個充滿語言刺激的環境,營造支持性的溝通互動場所,於平日加強孩子的溝通能力。以下列舉一些可促進遲緩兒童的語言發展原則: 一、營造支持性的互動情境: 在自然、具安全感的環境中,使孩子有正常的情緒發展與溝通動機。並佈置情境,選擇適當的玩具或教材,操弄玩具,製造機會誘發語言表達。過程中,強調對話式的互動,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均衡式溝通。 二、觀察和傾聽: 觀察孩子身體語言、面部表情、或肢體動作等,瞭解孩子已經會什麼,可以再給他什麼。 三、跟隨著孩子的領導: 加入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模仿孩子的動作或聲音,引導他注意您或說出孩子正在做的事。注意,不代表所有事情都順孩子,需忽略或制止不良行為,養成好行為。 四、參與並解釋: 父母的語言示範和回應,可塑造孩子早期的語言發展。在給予孩子指導時,必須符合孩子溝通能力。父母說話需聲音清楚、速度放慢、語句完整。 五、等待: 父母暫停,等待5-10秒,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表達他想要說的,不要催促他。尚無口語者,可促進互動,提升認知或聽理解,以引導而非強迫的方式,逼孩子說話。 除了依循上述原則之外,父母也可在平日與孩子溝通時,採用下列技巧,加強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 一、建立共同注意力: 藉由一起參與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以建立共同注意力,並用示範溝通等方式,陪同孩子玩耍和說話。 二、使用合適句子做示範: 父母根據孩子的語言程度,主動提供一個口語示範。假若孩子正確回應,則立即予適當的回饋。 三、善用自我對話與平行對話: 父母可將從事的活動與語言結合起來,使孩子的語言變得有意義。如:當父母與小孩玩積木時,可以說:「我把積木堆的好高」(描述自己正與小孩從事的活動)。父母也可描述小孩正在做的事,如:「你在蓋房子耶」。 四、聚焦刺激: 為了協助孩子更有效地處理語言訊息,父母可多次重複相同的字詞,方便孩子模仿及理解。如:當父母與小孩玩釣魚時,父母可說:「『魚』游游游,有好多『魚』。爸爸釣大『魚』,釣小『魚』」。 五、擴展或延伸孩子的語句: 當孩子能說出的字數增多時,父母可加入新詞彙、形容詞、或動詞等,讓孩子的表達更完整。如:當小孩說:「貓咪」或「貓咪房子」,父母可擴展成「貓咪住在房子裡」。 上述提供的語言指導原則與技巧,僅為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概要。只要父母每日至少花1~1.5小時完全陪伴孩子遊戲,依照孩子的能力作出適當的引導,相信孩子的語言表現會更好。


全文網址: 語言遲緩/後天環境經驗學習 有助兒童語言發展 - 孩子的成長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7025#ixzz29WJcYtPZ
Power By udn.com






************************************************************************
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界定與教育
復健科 王國慧 語言治療師(88年2月)

「醫生,我的孩子兩足歲了,都還不會講話,怎麼辦﹖」「都已經三歲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我的孩子都聽得懂,就是不開口講話」這些都是在語言治療門診裡,常聽到小朋友爸媽焦急的詢問。到底兒童要幾歲開口說話﹖三歲的小孩該會使用多少的語言,才算正常﹖是什麼原因造成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如果孩子真的語言遲緩,家長又該如何教育呢﹖
一般的兒童語言發展
根據以往的研究與觀察,我們發現一般的兒童語言發展有其一定的順序,首先是(一)哭聲和愉悅聲:幾乎每一個新生兒都有發聲的能力,而父母對嬰兒不舒服時的哭聲及快樂時的愉悅聲有適當的反應,是鼓勵幼兒語言發展的第一步。(二)牙牙學語:約在二至四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嬰幼兒會發出一些簡單但無意義的聲音。因此有時候父母親會回憶說「他很小的時候曾經會叫爸爸、媽媽,但是後來就不叫了」但此時只是嬰兒自我玩弄不預期且無意涵的發聲。失聽的嬰兒也有此一階段,但因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回饋而日益減少發聲。(三)社交性發聲:約五、六個月大,開始會利用不規則的聲音與外界溝通。(四)語調練習:到了八個大,雖然聽不懂小傢伙的用詞,但已有頗似大人講話的語調。(五)第一個字:通常是出現在十至十八個月大時,並且先有一般的理解能力後,才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六)呢喃兒語:十八個月大後,隨著肢體動作的成熟,幼兒可以配合著手腳功能一起玩聲音的遊戲,如:一面玩車、一面發叭!叭!。此時大概可利用十至二十個有意義的字來進行多方面的溝通。(七)鸚鵡式學語:兩歲的幼兒開始重覆大人說的話,直至約兩歲半時逐漸消失。(八)語言交談:鸚鵡式學語後減少後,幼兒開始與大人真正的對話,並隨著年齡的增加與經驗的累積,語言能力也急速增加,但由於字彙的缺乏,卻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幼兒便出現發展性的口吃,但只要父母有耐心,同時使用簡短易懂的字眼和不疾不徐的說話速度,以輕鬆的態度面對,給予幼兒一個好的典範,一般來說,七歲以前講話不流利仍算是正常的範圍。
語言發展遲緩的重要界標
每個孩子語言發展的速度略有不同,雖然如此,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參考界標,來訂定是否有可能語言發展遲緩:(一)至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二)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三)三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難以理解。(四)五歲以後,句子仍常有錯誤。(五)越長大越不說話。遇到這些狀況時,最好早日尋找專家協助診斷和訂定教育計畫。
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
原因相當的複雜,主要有下列幾項:(一)聽覺障礙。(二)神經或大腦傷害。(三)情緒障礙,如自閉症兒童。(四)環境剝奪,如父母無暇與幼兒互動或過分溺愛,沒有讓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需求的機會。(五)智能不足所表現的語言發展遲緩。
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語言發展遲緩的小朋友需要的不只是幾節課的訓練,而是教育,是一個經年累月的培育態度,並且重要的是要有愉快且具刺激誘發的學習氣氛,才能有效的增進幼兒語言發展。加強教育的方法可以有下列幾個方向:
(一)建立聽覺學習:鼓勵幼兒注意聲音刺激,尤其是聽能損傷的幼兒。
(二)發展語言能力(理解認知):認知理解能力永遠早於語言表達,因此利用每一時機多跟小朋友「說」「說」事物,並可自然的改變姿勢與幼兒面對面互動,但不要勉強孩子站在你面前聽你說話,因為這對他來說是無趣而且難以控制的事。
(三)鼓勵發聲:當幼兒有能力模仿發聲時,要求他必須適當的模仿出聲,才滿足他的需求,使其瞭解語言工具對他意願滿足的重要性。而當幼兒開始模仿發聲時,不管對錯,只要其願意嘗試,我們都要鼓勵,即使只是口頭讚美,都是使其願意繼續學習的動機。
(四)模仿動作與發音:最有效的是「玩」聲音,例如:玩火車遊戲,一邊擺動雙手,一邊發出鳴……七恰七恰;或是模仿動物叫聲。重點是要用「玩」的態度,才能吸引幼兒學習模仿。
(五)口腔動作:這是針對一些在生理上有特殊障礙的小朋友,分別對其呼吸(如:練習吹氣)、唇(如閉唇親親)、舌(上下左右外內動)、下顎(大口咀嚼餅乾)等做動作練習,以加強說話所需的口腔功能。
雖然我們期待每一個幼兒都能與我們好好的進行語言溝通,但是,有一些小天使因為不可抗拒的原因,如智力嚴重不足或口腔動作限制,不能用一般語言與我們溝通,這個時候,基本的非口語溝通技巧,如手勢。以及輔助性工具,變成了另一項選擇。總而言之,語言的最終目的是溝通,因此只要能達到此目的,使用的方法,就要靠我們的智慧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