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幼兒排泄習慣的培養




幼兒排泄習慣的培養( 上 )


通常從出生開始,嬰幼兒就可以在父母親悉心的照顧下,建立起一些日常生活作息的習慣,如進食、睡眠、排泄、盥洗等。

*為什麼要培養良好的排泄習慣?
1、使體內新陳代謝正常,維護身體的健康。
2、學習自我控制、獨立自主的能力,不須大人的提醒與協助,有便意或尿意時,會自己到
  廁所、脫下褲子大小便。
3、保持個人與環境的整潔、衛生,不會弄髒衣物、污染環境,使用後會沖洗馬桶。

*何時開始培養?
  家有嬰幼兒的父母最想知道的就是:幾歲開始培養孩子排泄的習慣較好?早一點兒開始可以嗎?
  
  當然是愈早學會控制身體,就愈不需要他人的協助,但有個先決條件必須注意:身體的成熟。譬如學會走路的相關生理條件就是骨骼、肌肉、神經系統、肢體協調等的發展成熟,否則無法學會。
  
  「排泄習慣是一種自主性的生理機能,經由條件反射及中樞神經的成熟而置於意志的控制之下。」一般來說,六個月大的嬰兒就可以逐漸培養固定的排便時間,一歲多的孩子可定時帶他坐小馬桶(市面上出售,適合幼兒使用者,或幼兒用馬桶蓋可放在成人的馬桶上,使其不會有要掉進馬桶的恐懼)。成為習慣後,孩子到時就會解大便了。至於排尿的控制則可能須時較長,一歲多可以開始建立小便的習慣,兩、三歲時膀胱控制力發展較好,大致上可以訓練成功。 

※建  議:
  等待幼兒生理發展成熟(括約肌成熟),能夠自我控制,且樂於嘗試。過早或過急都可能會造成的不良後果,如大人常會因性急而失去耐心,而生氣、責打孩子,令孩子心生恐懼或有挫折感、羞愧感,長大後可能會變成比較容易焦慮、壓抑的成人。在此同時,對一歲多的孩子還要開始教導他自己穿脫衣物,學會了脫褲子大小便,才不會因來不及而尿濕褲子或弄髒褲子。

  在訓練期間,任何進步、停滯、退步、混亂的情形都是正常的,應考慮到孩子還小,排泄器官尚未完全成熟,無法完美配合,不要期望太高,也不要擔心或失望。另因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發展步調,形成個別差異,宜以平常心讓孩子自然的養成習慣。

  只要器官功能正常,文化刺激足夠,給予適當的訓練,許多三、四歲的孩子要小便都會事先告知或自己去解,但也有些反應較遲的孩子,在進入幼稚園後,還偶而會尿濕褲子。此時父母應先安慰他,「其他的小朋友有時也會尿濕褲子的。」在他的包包內為他多準備兩條褲子,隨時更換。並告知在有尿意時,就告知老師趕快去廁所,或請老師提醒。若是進步情形不理想,可能需要再做進一步藥物與心理的治療來加以改善。

  在培養排泄習慣時有幾種情形要注意:嬰幼兒有腦傷、神經系統病變、智能不足、生理機能發生障礙、或剛出生不久等,因無法控制排泄機能,尚無法接受大小便排泄的訓練,需請教專業醫師或特殊教育專家的協助與建議。


              ~本為作者:李駱遜老師~






幼兒排泄習慣的培養( 下 )
如何培養呢?爸爸媽媽別心急哦,以下有幾個方法,可以讓您的孩子快樂無壓力學習如廁習慣。

*先從觀察孩子的表情開始:
  
知道其何時會排便,如喝完奶後不久,由於腸胃的蠕動,注意他和平常不同的徵狀,如嬰兒臉上有不一樣的表情(用力)出現,較大的幼兒或坐立難安時,或看他抓住褲襠時。

*養成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進行:
  
如每天早晨喝過奶後,就帶他到洗手間,把他放在小馬桶(最好能為孩子準備一個合適他體型的便器)上,陪伴他一起用力(發出嗯嗯聲)、並和他說說話,使整個過程輕鬆沒有壓力。如一時並未解出來,不要堅持到底,讓孩子一直坐在馬桶上。可以等一會兒再來,使孩子不會覺得坐馬桶是件痛苦的事,甚至產生排斥感。

*用語言表達:
  
對還不會說話的嬰幼兒,常以一些兒語(如便便、嗯嗯、尿尿、噓噓等語)告訴他用以表示尿意或便意時「你要噓噓嗎?」,及實際行動「你在便便啊!」的語彙,讓他熟悉。當孩子會說話後,即可以這些簡單的表達內急的需要,由大人帶到洗手間去或自己前往。

*夏天是較佳的時機:
  
白天不包尿布,每隔一段時間(如30-40分鐘)就帶去噓噓,或在喝完流質東西後。因夏天流汗多,尿尿會少一些,父母親自行觀察後,應可知道大約何時該帶他去洗手間或提醒他該去了,一段時間之後即可成為習慣。好處是:孩子不必包著厚厚的尿片,比較舒服涼快、不易得尿布疹,節省買尿布的錢,即使尿在地上也好立即處理。

*父母親的態度:
  
不要過於嚴厲或在孩子做不好時就給予處罰,或一鬆一嚴,或時鬆時嚴,讓孩子無所適從。最好多從鼓勵的角度來著手,做的正確就多以表情、聲音、動作來讚美他,使他有強烈的動機朝著你要他學習的方向去努力,有時孩子自己也會說自己好棒,自己會去尿尿。

  
給孩子時間、耐心等待,直到他學會為止。有失誤時,如因來不及,尿出來後才指著地上的一灘水,告訴父母說﹕「尿尿。」或因貪玩而憋很久,直到憋不住時,立刻幫他更換褲子,同時告訴他下次有尿意或便意時就趕快去洗手間,並請他一起來清理他弄髒的區域和衣物,讓他知道他的失誤所造成的麻煩,有提醒與負責的作用。不要面露厭惡的表情或責罵他,換個角度來想:「現在是尿出來才說,比還不會說或什麼都不說要有進步了,再過一段時間,就會更進步,尿之前就先通知了。」
  
  
有時候,孩子告訴你要尿尿或便便,等你帶他去洗手間時,他又可能解不出來了,不要怪他,先找出他會這麼說背後所隱含的意義,譬如,他有可能是要得到你的注意(因有其他的事或人佔據了父母較多的時間,無暇照顧他,較疏忽他)、博取你的贊同(因有事先的告知,得到讚美)、避免處罰(相對於前面的讚美,如未告知而就地解決,可能就會得到立即的處罰)。所以他可能只有一點點或甚至並無尿意或便意就告知,造成父母的困擾。這是其心理上可能會有的問題,另外檢視一下環境,是否有不愉快的味道或感覺,或是不夠清潔,也會造成他的卻步,就如許多人寧願憋著也不願上公共廁所或學校的廁所,因為太髒、太擠,或是有生理上的問題,應該請教醫生。

☆以遊戲方式進行:
  
平時以洋娃娃或孩子喜歡的填充玩具做示範說明大小便的動作與程序,過程中多給予誇獎和表現喜歡保持乾淨的態度,並鼓勵孩子在看完示範後,也教娃娃尿尿或便便。

★給孩子穿著易於穿脫的衣物:
  
如有鬆緊帶的褲子,較方便他自己去上廁所。
◎附帶應學習的事物,針對已經可以自己上廁所的孩子。
□沖 水:
  等他離開馬桶後,請他按沖水,看到排泄物和水一起沖走,藉此機會告訴他將馬桶沖乾淨,下一個使用的人才有乾淨的馬桶可用。
■洗 手:
  洗手應成為上完廁所後的立即工作,準備香皂,由大人帶領孩子一起洗手,並示範洗手的方式,以保持清潔。
□穿好衣物再走出去:
  不要邊走邊穿,尤其對急於出去玩耍的孩子,會很不雅觀,也不禮貌。
■學習上廁所要關門:
  對較小的孩子來說,因其仍需大人的協助或看顧,上廁所時不關門較方便。但對稍大的孩子來說,上廁所關門則是一種應學習的禮貌。
◎其他的困擾
△尿 床:
  睡前不再喝水或其他流質的東西、睡前先上廁所、夜裡叫他起來上廁所、或查知是否有來自家人、朋友、學校等的心理壓力,或請醫生檢查是否有生理因素造成。
▲便 秘:
  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多補充水份,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找出是否有心理因素,或請醫生進行診查。


              ~本為作者:李駱遜老師~










幼兒如廁訓綀

幼兒如廁能力的發展必須在大小便的肌肉控制和神經成熟已發展充份後
,才能訓練幼兒大小便。這種模式認為有三種因素影響如廁訓練:(1)生理成熟;(2)對指令的理解和反應;及(3)動機、模仿的慾望。

1生理:一歲半的孩子,肢體動作及相互協調性已成熟到一定程度,會蹲、坐、站、走路,自己也能夠將褲子拉上拉下。而且此時控制大、小便的肛門、膀胱等括約肌的發展亦較為成熟,這些都是訓練如廁的基礎。
2心理:要著手訓練孩子,當然他要已具備相當的認知能力才行喔!某種程度上,他能理解父母的語言,跟他說「嗯嗯」、「噓噓」,知道這是代表大、小便的意思。即使孩子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但仍可藉著外在的動作讓父母了解他的需求。
3其他:年紀越小的寶寶,大小便的次數越多,到了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尿布乾的時間增長了,便代表了他的控制能力有所進步。當他尿濕了,會表現出哭鬧不舒服的感覺,希望父母幫他換尿布,當家長幫小朋友換尿布,發現他的表情變得比較輕鬆,就可以知道他也喜歡乾爽的感覺,然後開始著手訓練。


完整的如廁動作發展,以下為學者的統計資料,僅供父母做為參考:

年齡    如廁習慣的變化及成長
1歲   排尿、排便的事後告知
1歲半  排尿、排便的預告
2歲   有大人陪伴能自己排泄
2歲半  排尿、排便的預告,並能自行穿脫內褲(尿褲)
3歲   大人幫忙下,能自己完成排尿、排便的動作
3歲半  排尿的自理
4歲   排便自理(使用衛生紙)/熱中遊戲而尿濕褲子的情況消失
4歲半  排便的完全自理(使用衛生紙)


在進行訓練前,事前的環境布置也很重要哦!!
媽媽應該為他準備的用品有
1小馬桶:為他準備一個專屬的幼兒馬桶,當他出現排便暗示的時候,幫他把尿布解開,先讓他在小馬桶上坐一會兒,若他出現排斥反應,也可以先包著尿布坐馬桶,逐漸習慣坐馬桶的感覺。日後若要培養他規律的排便習慣,也可在起床時,或是飯後、睡前帶他去廁所蹲一下。
2馬桶坐墊與防滑椅:在家庭的馬桶上裝置特殊的坐墊,讓孩子使用起來更方便、更安全。馬桶前可放置防滑椅,讓小朋友能踏著它坐上馬桶。
3穿脫方便的替換衣物:一開始,父母可先幫孩子脫下褲子如廁,但當他要開始自己來的時候,有鐵扣、拉鍊及吊帶褲裙等,常使他難以招架。每每發生衣服尚未褪下,便已尿出來的窘境,令他更加沒有信心!所以在訓練階段裡,媽媽應盡量為他準備鬆緊帶式的褲裙,便於他進行穿脫練習。如果家中寶貝已近入幼稚園就讀,亦可每天為他準備2套替換衣物帶至學校。

孩子在能夠完全如廁自理前,還需經過多次失敗的嘗試,所以爸爸媽媽可能隨時需要收拾小朋友留下的爛攤子,給他正面的回應。舉凡如:

★案例1:明明告訴媽媽要尿尿了,可是無法忍耐到廁所,半路就尿在身上了!

建議的處理:雖然他還是無法控制排泄,但對於他事前提出的告知,還是應予與讚美,謝謝他告訴你,並鼓勵他繼續維持下去。

★案例2:告訴父母說要尿尿,但帶他到廁所的時候,坐了很久卻毫無動靜,這是為什麼呢?

建議的處理: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是因為之前因不小心尿出來、排泄在自己身上而被你責罵,故他當稍有尿意的時候,就馬上急著跟你說。還是請盡量以鼓勵取代責罵,不要拿他和其他小孩比較,傷了他的自尊心,養成規律的如廁習慣才是訓練的重點。

你的孩子才1歲11個月...對於學習如廁的動作來說,並不算晚,在生理構造的成熟度來說也才剛進入可感受階段。所以妳不用太著急,慢慢來,千萬別讓如廁變成孩子的恐懼,這樣反而是適得其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