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幼兒學寫字的迷思

作者:李坤珊  出處:親子天下
「學寫字」其實是幼兒的一種自發性探索遊戲,所以應多鼓勵幼兒畫圖和塗鴨。
至於何時能引導幼兒進一步朝正式書寫發展?

年齡不是關卡, 而是孩子手指操控書寫工具的成熟度。
許多人一聽到讓幼兒「寫字」,馬上擺出刺蝟般的抗禦架式,義正詞嚴的說:「孩子不到六歲,小肌肉發展未成熟,學寫字是戕害發育。」


 年齡像根巨尺,不但衡量誰可以做,也區隔著行為的對與錯。這種以唯一標準來丈量幼兒學習內容的習慣,極可能會忽略幼兒探索「書寫」的自發性動機和行為,也會讓成熟度比較高的幼兒,因為缺乏適切的引導,形成日後得費力加以改正的不良書寫習慣。

 在許多學前教育機構裡,是不教「寫字」這一件事的!理由不外乎:幼兒的肌肉發展不夠成熟,文字是抽象的符號不適合學習……等。沒錯,這些對幼兒能力的考量是貼心且必要的!可是,幼兒發展,年齡只是一個參考,個別差異的考量才是重要指標。這同時還牽涉兩個必須加以區別的問題:一、學習寫字,並不等於寫注音符號、國字或英文字母;二、是否成人不教,幼兒對文字的書寫常識就等於零嗎?若成人不教,幼兒就不會提筆去「寫字」嗎?
幼兒自然而然想「寫字」
其實,幼兒對「學習」的趨力,是人類的本能之一。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不斷的在學習,目的是適應環境。而學習的對象不會只限於某些事,還包括他身處其中的所有文化現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語言文字的自發探索和學習。

 文字雖是一組約定俗成、由特定規則所組合而成的線條符號,但它時時出現在幼兒的生活中,比如廣告、玩具、看板、圖書、包裝盒上……等,實用的說明著「是什麼、做什麼用」的功能性。而環繞在幼兒周遭的人也高頻率的使用著文字,寫信、寫卡片、記錄、打電腦……等,充分展現表達和記錄的必要性。文字的高曝光率和超級有用(高功能性),讓幼兒無法忽視它的存在和實用價值,而不知不覺地「學」了起來。所以成人會看見,即使只是一、二歲的幼兒,也會拿筆和紙來塗鴨,來扮演「寫字」這件事,因為它很重要也很有用處。

 事隔多年,我仍清晰的記得那天下午。我一回到家,即看見兩歲的女兒寧寧蹲在地上,手上握著一枝筆,專心的戳著稿紙,她說:「Annie寫稿」。而她身旁躺著一本我的書,早已被她用螢光筆畫得滿目瘡痍,她說:「Annie看書。」

 看書和寫稿是我很重要的日常活動,女兒寧寧看在眼裡,無形中也變成了她自發遊戲和探索的項目之一。類似這樣的幼兒遊戲組合,你一定覺得很熟悉吧。舉凡拿著鍋碗瓢盆「下廚」,或者手持積木當成手機「通話」,更甚者偷偷爬上電腦桌,敲敲打打鍵盤「上網」,這些成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大事,都會一一出現在幼兒的自發性遊戲,或更準確的說,「探索」中。
孩子會自發尋找書寫規則
所以,在成人論斷該不該讓幼兒學寫字時,必須先了解「寫字」的學習動機,是來自內在的,是一種想要適應和掌控環境的需要。需求的動機,沒有對錯。所以重點不在該不該讓幼兒學寫字,而在鼓勵幼兒「寫」什麼,或探索什麼?

  你只要花幾天的時間,蒐集一下幼兒的自發書寫作品,你一定會驚喜的發現:原來,孩子真的在學寫字耶。他寫的作品不是鬼畫符,也不是亂寫的,每一張作品裡,都可以看見他主動探索語文(包括母語和外語學習)的痕跡!

  幼兒的學習,不是只有模仿。他們有本事,能從複雜的現象中,歸納出使用規則,例如,語法、字形結構……等。雖然這些暫時的「規則」,與成人的不完全相同,但仔細分析起來,幼兒的「規則」卻也抓住了特有文字系統裡的特質。比如圖三中的幼兒,明顯有「一個語音只對應一個字」的觀念,也表現出「線條與塊狀字」中國文字「形」的特質。

  然後隨著經驗的累積和學習技巧的增加,不但兒童的文字規則會愈來愈趨向成熟,也為日後正式的書寫學習奠定穩固的根基。

  幼兒在環境中不僅在學習有形的東西,也在學習抽象的東西;他不只探索生活中的實用技術,也在探索文化中的各項知識。

  所以簡化論斷「孩子不到六歲,學寫字是戕害發育」,不但易讓家長誤認為寫字的學習,只是寫國字或注音符號,而忽略了幼兒主動探索寫字動作和文字常識上的各種努力和成就。

  知識和能力的學習,是累積來的成果,而非一蹴即成的。
預備書寫的環境
理想的教養環境裡,成人不僅應珍視孩子自發性的書寫探索,也應提供充足的各種書寫工具,如紙、筆,讓孩子探索工具、符號間的關係。豐富的書寫探索環境,不需耗資百萬,其中功用最強、也最容易做的,就是鼓勵幼兒畫圖,這是間接預備書寫最重要的一項基礎。

  自發性的畫畫,讓幼兒充分探索手和工具間的種種協調動作,也讓幼兒體驗手和腦間的合作關係。因此,成人應該避免一開始就強制要幼兒以「正確」的握筆方式去畫畫。例如:在圖一和圖二中,這種握筆方式,在成人眼中是不正確的,但對幼兒而言,藉由這種種的探索,讓他們發現了不同動作和不同「效果」間的關係。

  鼓勵幼兒畫畫的另一目的是,幼兒嘗試繪畫的同時,也會探索「抽象符號」(例如:中文字、注音符號、數字、英文字母等)和表意間的關係。
「寫字」這件事,不只是狹義的寫出符號或寫字的「動作」,還包含了解文字背後的全面知識。所以孩子用筆所寫出的「字」,成人不能將它們矮化成只是「亂寫」。它們表現出孩子主動探索畫圖、寫字、符號、圖像、系統、運筆方式、形狀等層層的互動關係後,所歸納出的文字知識。
觀察孩子書寫的動作
幼兒的發展有個別差異!比較圖四兩張圖,同是我班上三歲的孩子,但在對握筆、線條、和文字常識的掌握上,卻有很大的差異。假如你以「年齡」為唯一考量標準,而斷定因為年齡未到,堅持不引導孩子握筆方式或基本的文字書寫技巧,那成熟度較高的孩子極可能因自行摸索過久,養成握筆不正確或書寫筆順錯亂。往後需費相當時日,才能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如何斷定孩子的小肌肉已經成熟到能接受正式的握筆訓練?關鍵就在觀察幼兒,他是用手的哪個部位來操控書寫或畫圖工具。假如幼兒是以手指,而非手脕或手肘來操控書寫和畫圖工具,那他就已成熟到能接受正式的握筆訓練了。

  再來,何時該教導孩子書寫正式的筆順呢?這個答案,可分成「鼓勵探索」和「間接預備」兩個施行方針。首先,在一個鼓勵孩子探索語言文字的環境,孩子一旦掌握了基本的文字規則,就會自發性的想辦法把它「寫出來」和實驗「加減筆劃後又會怎樣」。比如,他想寫中文的「大」字,於是就先畫上面一條線,再以補線條的方式,從四面左右上下,補上短線。又比方說他會以正著、倒著、躺著、中間畫上七八道線條的方式,去實驗英語大寫字母「E」的結構。這樣的探索,讓孩子有機會實驗畫圖、寫字、符號、圖像、系統、運筆方式、形狀等層層的互動關係,對文字的知識了解,會是全面性的。

  而「間接預備」是孩子經過一段時間探索後,會逐漸意識到文字有約定俗成的筆順和構造,而會有想「寫字」的動機。一開始,你不妨先利用一些不需正式握筆的媒介,像沙盤,帶孩子用手指,以正確的筆順,譬如由左到右、上到下,寫一些簡單的字形。這不但滿足了孩子的認知需求,也奠下正規筆順的書寫基礎,而減少日後筆順錯誤的困擾。等到孩子的小肌肉成熟到能學習正規握筆寫字時,再逐步地讓他以筆練習書寫。但就算孩子成熟到已能握筆練習筆順,他仍會以探索的方式,探究語言文字的各項面貌和功能,比如他會以塗鴉的方式,模擬快速寫信的形像和行為,家長應鼓勵並讚賞他這樣的動機。

  當幼兒成熟到想以聲音的符號來表達想法時,他們開始了口語的發展;當他們成熟到想組合線條,當做符號來象徵實物和想法時,他們開始塗鴉,走上了正式的書寫發展。了解幼兒想「寫字」的動機,讚賞他在探索中對語文常識的每一步發現和體驗,就不會把「寫字」簡化成只是機械式的書寫動作和寫國字或注音符號。因此要不要教幼兒正規的握筆和寫字?年齡不是關卡,而應看個別孩子的成熟度。


詳全文 幼兒學寫字的迷思-艾瑪GO!FUN學趣-新浪部落 http://blog.sina.com.tw/tzangel/article.php?pbgid=59657&entryid=599164&comopen=1







***************************************************************************************
平常很喜歡塗鴉的小雯子,看到念小一的小表姊練習寫字的生字簿,她也來參一腳,認真地拿筆在簿子上「寫」字,雖然小雯子剛上幼兒園,但媽媽還是很擔心現在拿筆會不會太早? 寫字是很精細的操作能力,除了涉及神經系統,配合手臂、手腕及手指各部位的肌肉協調,手眼統整能力更是不可缺乏,還得具備對抽象符號的了解與記憶。

精準思考與整合操作,才算會寫
更精確地來說,感覺統合專家高麗芷在《感覺統合》(信誼)一書中指出:在完成「寫字」這個動作之前,孩子要透過眼睛瞭解字的大小、形狀及紙筆的位置關係,再透過手部的觸覺及運動覺,正確感覺手中的筆,並能使出適度的力量。
其次,前庭平衡系統也要發展健全,手部抓握才能收放自如,身軀及手臂才能維持正確的姿勢,使手指及手腕能靈活的活動;另外,手指的小肌肉彼此要能夠協調,才能維持正確的握筆方式;在認知發展上,孩子要具有方向感,能分清左右、上下、前後等位置關係,才能寫出正確的筆順。
塗鴉為寫字打底,先畫字再寫字
好消息是,學寫字的發展過程與畫畫類似,1歲左右的孩子就會手握筆在紙上亂點亂塗,畫出沒有意義的線條;接下來變成較有組織的塗鴉,且不斷重複書寫,慢慢學習控制手的運筆。在能夠進行畫直線、橫線、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比較精細的塗鴉後,4歲至8歲之間才開始畫出「像樣」的圖畫。
有「書畫同源」之稱的中國字是由許多不同的點、線、撇、鉤等組成的,比線形、各種形狀更複雜;要能夠「寫字」,孩子必須有能力分辨字的結構,再將每種結構「畫」出來,並組合在一起,才算會「寫」。
認知趨向成熟,寫字水到渠成
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些大人擔心的怪現象,例如由於知覺和對物體的方向的觀察不夠,寫的字會有左右相反的情形,例如「由」寫成「甲」等,但這會隨著空間概念的漸趨成熟而自行消除。當了解上下、左右、前後等相關位置,字形才易端正,字的左右大小搭配、長線短線的比例與位置才會正確。就像古人習字時臨摹字帖與描紅,也與空間位置的學習有關。
大約5歲半左右,才具有預備學習寫字的成熟度,再經過良好的指導,就可以把筆拿得很好。但是會執筆和會寫字是兩回事,在還沒有發展到執筆寫字的階段,就要學寫字會適得其反。也許剛開始「寫」得很勤快,但之後會出現握姿不良、施力不當、筆順不佳、出現挫折感等問題,但是大人卻誤以為孩子懶得寫字而加重「罰寫」,這讓孩子用更多時間去做能力不足以應付的事,只會更痛恨寫字喔!
◎基本功,從生活遊戲開始
坐姿時背的挺直、頭頸的位置、雙腳的平穩著地等,都會影響寫字的耐力與能力。玩騎木馬、盪鞦韆、溜滑梯有助於前庭(平衡)系統發展,讓手抓握自如,背部能維持筆直穩定的姿勢,手指、手腕、手肘皆能靈活協調。
玩沙、跳繩、跳床等,則讓手腳多活動,增進身體兩側的整合能力。堆積木、串珠、玩拼圖、穿線、玩黏土則可培養手眼協調、手指靈活、視覺區辨等技巧
◎塗鴉,發現書畫的可能
讓孩子隨心所欲畫畫,並熟悉各種基本筆畫,例如︰點、橫線、直線、斜線、圓形、三角形等各種圖形,或用遊戲引導孩子畫下雨、畫好多氣球的天空等,可增加手指和手腕的運動,促進小肌肉的控制能力,並發展握筆技巧和語文表達的能力。 孩子塗鴉的信心與意願會因為爸媽的反應而改變,爸媽不必急著說「寫得對」「畫得好」,只需在遊戲的氣氛中配合畫面文字的說明,讓孩子自動自發的進行。畫得歪斜或不像都無所謂,重點是孩子能享受遊戲的趣味,爸媽也能理解他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他分享喜悅和成果。
◎畫畫畫字,要從大空間到小空間
把遊戲室四周貼滿白紙,或準備一面大木板貼滿白紙讓孩子畫畫,有些媽媽還利用浴室整片磁磚牆好洗好擦的特性呢!最常見就是準備不同大小、各種質地的紙,再墊些厚紙,以免孩子用力過猛戳破;紙上不要有格子或底線,這些限制對孩子沒有意義。先在比較大的空間裏塗鴉或「畫」字,等到畫得不錯了,再在較小的空間裏用較細的筆寫字。
切勿讓孩子使用成人用筆。較粗、色深、好握的蠟筆或胖胖的色筆,可以減少握姿不良、施力不當的問題;細馬克筆則是孩子剛學寫字時,最好、最容易使用的筆,輕輕一畫,便會出現清楚的筆跡。要留意孩子的坐姿和握筆距離,不要握得太緊或靠得太近,爸媽示範正確握姿與筆順。
◎不只在認字,從生活語文深度學習
常看圖畫書、聽故事可以引發孩子對書的興趣,增進造句、講故事等語文表達的能力。當「字」引起孩子注意時,舉凡商店招牌、報紙標題,或生活中所見事物,都可以教導相關語彙,還能促進他思考想像的空間,例如,不必急著教他寫「爸爸」兩個字,先聊聊爸爸在做什麼、帶他到爸爸公司逛逛、讓他畫爸爸等。
當認字能力開始發展,可以把字寫在卡片,給孩子辨認。由於辨別異同是寫字的重要條件之一,讓孩子找出兩張圖片或物體異同之處,或在一堆類似的事物中挑出不同,都能幫助孩子發展由簡而繁的辨別異同能力,日後才能精確區別字與字之間細微的差異,例如︰田不等於由。
本文摘自《學前教育》雜誌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5







*******************************************************************************

「不要擦掉孩子寫錯的字!」德國老師禁止父母做的5件事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1911&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bw&utm_campaign=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