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打從一出生起就開始在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三歲以前的嬰幼兒,有著驚人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因著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等因素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嬰幼兒期是日後學習的基礎,因此無論是語言、生理發展,都要在這期間奠定好基礎。
˙引導學習興趣的方法
專家指出,要激發孩子的學習,父母可於日常生活中佈置環境、發掘孩子的學習興趣,並引導他學習,讓孩子在趣味、愉快中對學習產生興趣,方法包括:
一、佈置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歡看書,那麼家中應該有書、雜誌等,讓孩子在書香環境中成長,自然而然就會養成喜歡看書的習慣;但這個還環境不能太吵雜,或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學習刺激,以免孩子無法專心學習。
二、用正面語言,和親子共同學習方式,引導孩子學習 如果希望孩子學習一項事物,如寫字、識圖,最好用正面語言明確告訴孩子:「寶寶,告訴媽媽圓形在哪裡,請指給媽媽看?」三歲孩子可以區分不同的形狀△、○、□,以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藉由親子共同學習方式,引導孩子學習慾望。
三、不打擾孩子的專心 當孩子在專心做某件事情時,父母千萬不要去打擾他,以免讓他分心半途而廢。第一件事還沒完成以前,不要急著要求孩子去做下一件事情,也不要讓孩子做太多或超乎他現在能力可以完成的事,否則會讓孩子在心急、匆忙的情況下,養成放棄的習慣。
四、提供孩子各類遊戲 遊戲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活動,也是促進幼兒心裡發展最好的活動方式。遊戲可分許多種類,如創造性遊戲:拼貼、畫畫、隨音樂自由擺動、玩木偶等;感覺運動遊戲:跑、跳、爬、拍球等大肌肉方面遊戲;也可玩剪貼、玩黏土等小肌肉遊戲;也可運用視、聽、觸、嗅等之遊戲,讓孩子從遊戲中發展聰明才智。
五、設計趣味性遊戲
六、利用孩子求知的慾望,安排探索遊戲
七、以說(編)故事方式,擴大幼兒知識領域
八、傾聽幼兒說話
九、增強或鼓勵、讚美孩子學習的行為
除此之外,別忽略要重視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學齡前的幼兒有著強烈的學習慾望,七、八個月大的嬰兒有抓握能力的時候,可以讓他學習握著自己的奶瓶喝奶;也可以試著讓孩子接觸不同形狀、材質的玩具,給他觸摸、感覺的機會。
當然,孩子想嘗試走路,大人不可過度保護而阻止他嘗試學習的機會;孩子喜歡觀看彩色畫面時,可以抽空陪孩子一起觀賞;有時也可以抓著孩子雙手,來個親子律動,有助於感官及生理發展。總之,按照孩子的發展時序,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不可事事代勞,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而錯過了發展的關鍵期。
此外,也可以經常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參觀博物館、動物園、科學館、公園、名勝古蹟,讓孩子體會世界的大、事物的多,也讓孩子從參觀中增廣見聞,以激發學習興趣。
學齡前的幼兒有著驚人的學習能力,運用生活中的事物,以有趣、遊戲的方式啟發孩子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親子間愉快的經驗。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
資料來源http://www.woby.com.tw/wobyboard_detail.asp?ID=895
***********************************************************************
***********************************************************************
家庭遊戲"中的感統訓練 .
1.爬行遊戲
訓練目的:吸引寶寶注意力,引導寶寶抬頭、逐漸向前爬行。
訓練要求:準備幾種色彩鮮豔或者能發出聲音的玩具。
遊戲方法:媽媽可以把寶寶放在小被子上,拉著他的兩條腿慢慢向後拖,並在寶寶
眼前放上色彩鮮豔或者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吸引他往前爬行。
2.撓癢癢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在寶寶心情愉悅的情況下進行此遊戲。
遊戲方法:媽媽用手撓寶寶的頭頸、胳肢窩、腳底等皮膚觸覺敏感處,如果寶寶害
怕,或抗拒,先對其全身肌膚輕輕地撫摩,等寶寶習慣以後再逐漸把時
間延長。
3.刷子刷刷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減少觸覺防禦。
訓練要求:如果寶寶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復地嘗試,直至寶寶習慣這種觸覺
刺激。
遊戲方法:家長用刷子先刷寶寶的手背、手指等觸覺防禦性較少的部位,然後漸漸
過渡到刷寶寶的手心。再刷腳的部位,先刷腳趾、腳跟、然後漸漸過渡
到刷腳底中心部位。
4.搬運工
訓練目的:訓練寶寶對玩具的認知能力。
訓練要求:玩具若干,裝玩具的容器一個。
訓練方法:將玩具攤放在平面上,媽媽走開一定距離。讓寶寶拿一樣玩具走到媽媽
處交給媽媽,寶寶完成“任務”時,媽媽要給與表揚,要注意玩具翻倒
或繩子纏繞時,媽媽要及時給與幫助,以免寶寶發生危險。
5.鑽過小山洞
訓練目的:訓練寶寶的視覺、聽覺、平衡等全方位感統。
訓練要求:準備一個通透的麻袋,或用若干枕頭支起一個長約兩米的小山洞,逗引
寶寶鑽進去並且自主地爬出來。
6.“馬路台階”上練平衡
訓練目的:練習寶寶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媽媽要緊盯著寶寶,離寶寶近些,以便寶寶摔倒時及時扶住。
遊戲方法:散步時,媽媽和寶寶一起沿馬路台階走是不錯的訓練項目,寶寶走在前
面,媽媽走在後面走,看誰先掉下來。
7.洗澡遊戲
訓練目的:鍛煉寶寶的觸覺刺激
訓練要求:如果寶寶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復地嘗試,直至寶寶習慣這種觸覺
刺激。
遊戲方法:媽媽可以拿紗布或軟毛刷子輕輕觸摸寶寶的身體,先刷寶寶的手背、手
指,然後漸漸過渡到刷寶寶的手心;再刷腳的部位,先刷腳趾、腳跟,
然後漸漸過渡到刷腳底中心部位。
◎適合晚間玩的小遊戲
很多職業女性,白天忙於工作或學習,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和寶寶在一起。這種情況下,
利用難得的睡前時光陪寶寶做一些訓練遊戲,便顯得非常必要。
8.手偶遊戲
訓練目的:不僅僅對寶寶視覺的刺激,同時也對聽覺,平衡能力、交際能力起到了
積極的提升作用。
遊戲方法:媽媽手上戴一個色彩鮮豔的玩偶,一邊唱寶寶最喜歡的兒歌或者講故事,一邊不斷地舞動手偶,讓寶寶的眼神隨之遊動,讓手偶和寶寶進行交流;還可以把寶寶抱坐在腿上,給他的小手上也戴上手偶,伴隨著兒歌,一起搖擺身體。
9.講故事
訓練目的:訓練寶寶集中精力聽故事並辨別出差錯的能 力。
遊戲方法:媽媽給寶寶講熟悉的故事時,可以故意講錯一些地方,看寶寶是什麼反
應。當寶寶指出媽媽講錯了的時候,要及時擁抱或輕吻寶寶以示獎勵。
10.辨別聲音
訓練目的:訓練寶寶辨別不同動物聲音的能力。
遊戲方法:媽媽或爸爸在被窩裏發出不同的動物的叫聲,比如狼的叫聲、狗叫聲、
獅子的叫聲等,讓寶寶猜猜藏在被窩裏的是什麼動物。
媽媽自測寶寶是否“感統失調”出現“感統失調”的寶寶,一般會有以下表現:前庭功能失調:左右手不分、方向感不明、鞋子穿顛倒、經常撞到牆、碰倒桌椅、兜著圈子跑、旋轉不會暈眩。怕爬樓梯、好動、愛做小動作,容易與人衝突,難與他人分享。有些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口頭表達困難等。
視覺統合失調:無法流利地閱讀,寫字時偏旁部首顛倒,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等。
聽覺統合失調: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丟三落四。
觸覺統合失調:害怕陌生的環境、吮手、愛哭、緊張、孤僻、偏食或暴飲暴食、脾
氣暴躁。
本體感失調: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姿勢不當,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動作
協調能力差。
寶寶如果出現以上這些症狀,媽媽要帶著寶寶去醫院或者專業的檢測機構檢測一下寶寶是不是感統失調了
*****************************************************************
從遊戲中帶領寶寶成長
採訪撰文/莊惠旭
採訪諮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盧雯月
在寶寶的世界裡,生活中除了一般作息,剩餘的時間他們都在「遊戲」,用遊戲來觀察世界,用遊戲來學習周遭的人事物。由於他們剛來到這世界,在什麼都還懵懂無知的情況下,只能依靠最單純、快樂的言語及行動去感知世界的一切,因此遊戲就成了他們接觸所有人事物最主要的方式。本文將告訴你寶寶如何「遊戲人間」,以及您可以如何利用遊戲啟蒙寶寶身心發展!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遊戲?
寶寶天生好動,可以說以遊戲為生命,遊戲對於嬰幼兒期的寶寶來說,猶如生命那麼重要。他們每天從睜開雙眼開始,除了一般生活作息,遊戲是他們生活中最基本、最喜愛的活動,他們可以為了玩,不想吃飯,不想睡覺,看在大人眼中,可能僅單純認為孩子愛玩,殊不知,在每種遊戲的過程中,寶寶都在學習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遊戲是他們本能的直覺,具有極重要的作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盧雯月表示,孩子藉由玩遊戲的方法去認識世界,了解周遭的人事物,進一步製造理念。因此他們的生活目標就是「玩」,藉著學習「如何玩得更好?」「怎麼樣會更好玩?」來探索世界。
從遊戲過程中,寶寶可以得到不少收穫,如:
增進體能
用手去探索玩具,透過從抓、握、拿、捏等動作的遊戲過程中,提升大小肌肉的發展,增進體能。以嬰兒而言,常見的就是把玩自己的手腳。
培養認知能力
藉由玩遊戲認識距離、物體幾何形狀、正反、空間及數字概念等,也可以從辦家家酒等小遊戲,了解遊戲與現實中角色扮演的形式,此能力有助日後人格的培養。
解決問題能力
如:如何利用幾個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如果拿的積木形狀與要疊的圖形不符合時怎麼處理?從遇到問題、由他人輔助,到會自己解決問題。
培養社交能力
藉由遊戲從中培養社會互動、人際溝通、如何交朋友,與他人的相處之道,逐漸從自我的概念拓展到他人。
抒解情緒
佛洛伊德說:「遊戲是一種感情的投射,可以幫人抒壓」。透過遊戲治療,可讓寶寶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疏導不適的情緒。
促進感知、觀察力的發展
遊戲使寶寶直接接觸玩具和各種材料,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發展各種器官的感知覺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遊戲對孩子的成長扮演的角色及重要性?
遊戲伴隨著孩子成長,對孩子而言,遊戲沒有什麼目的可言,但是我們從一旁觀察孩子們玩,不難發覺孩子們對遊戲依賴至深,遊戲甚至對於他們有著不少意義及重要性。
評估成長有無異狀
盧雯月指出,越小的孩子越能透過遊戲,觀察他的成長發育是否正常。如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對於較社會性的遊戲,如辦家家酒,會表現出無法參與的樣子。
具備教育意義
遊戲可以把所有如音樂、美術、數學、社會、自然、運動、語言等多種常識,融合在一起,讓孩子們在玩時,不覺得這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學習,因此遊戲深具教育意義。
我的孩子很會玩?
許多家長彼此之間會分享育兒經,常聽到人說:「我家的小孩很會玩。」對大人而言,只要寶寶一玩起來就停不下來,即代表「會玩」。對此,盧雯月表示,孩子會玩表示遊戲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有相當大的助益。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具備會玩的特質,應從他對玩遊戲的方式來觀察,而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其不同的遊戲方式。一般而言,每一階段的孩子對「會玩」的表現都不一樣,但呈現方式大多有以下3種:
探索行為
以探索的方式去玩遊戲,如1歲以內寶寶喜歡玩自己的手或腳;或是拿到一個玩具會開始敲敲打打等,這些都是他們的好奇心所致,引發他們開啟遊戲的興趣大門。
遊戲行為
當寶寶會開始好奇:「這是什麼」時,僅停留再探索階段,等他們會開始研究怎麼玩、如何玩,此時即進入會開始遊戲的階段。
主題遊戲行為
當孩子開始上學,會逐漸接觸到不同的遊戲方式,此階段的遊戲以有主題式者居多,他們會開始懂得與人商量,了解遊戲與現實之間的不同。
因此,從孩子的成長發育,我們可以將遊戲發展歸為以下模式:
發展年齡: 1歲以內
遊戲方式: 重複性動作的遊戲, 如盪鞦韆、敲打
特徵: 以功能性的遊戲為主,如推、拉、拖等
發展年齡: 2~5歲
遊戲方式: 象徵性的遊戲,如:辦家家酒
特徵: 懂得關連性,慢慢脫離自我中心
發展年齡: 7歲以後
遊戲方式: 規則性的遊戲, 如:象棋
特徵: 遊戲內容具有規範
讓孩子從遊戲中教育孩子
少子化趨勢下,許多寶寶都是獨生子女,然而獨生子女易出現任性、自私、懶散、意志薄弱、適應性差等性格缺失,有時即使家長多方教育,效果仍不彰。其主要原因是獨生子女缺乏適宜的社會交往而形成這些不良習慣。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指出,孩子只有在與孩子的交往中才能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相互適應,這是培養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不斷完善自己的重要條件。因此建議家長使用避免單向式親子間的教養方式,應讓孩子進同儕們的世界中,試著藉由同儕間的相處,幫助孩子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及培養自我調整、修正、改善的能力。千萬不能把孩子們玩耍、交往認為是耽誤學習和時間,或怕孩子與小夥伴玩耍吃虧受欺負,而把孩子禁錮在家庭小圈子中,失掉發展的良好時機。
利用遊戲啟發0~3歲寶寶發展重點
0~1歲
Key point:肢體動作、功能性的小遊戲
此時寶寶以躺的機會居多,建議家長可多與孩子玩「依附關係」的遊戲。如:
躲貓貓
運用肢體的小遊戲
親子對話
1~2歲
Key point:探索性、大動作的遊戲
此時寶寶好奇心強,可多讓他有到外面玩的機會,看看環境,同時讓他做一些大肌肉的遊戲或活動,如:
探索遊戲
抓握遊戲
敲打遊戲
2~3歲
Key point:角落遊戲、社會性遊戲
寶寶理解力較強了,可以跟孩子講一些遊戲規則,讓孩子了解玩遊戲是群體的行為。
扮演性遊戲
辦家家酒
怎樣為孩子選擇遊戲
了解遊戲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最好和最自然的活動形式後,我們應如何正確為孩子選擇遊戲呢?面對商場裏造型可愛、作精巧的玩具,以及家裏可隨意安排的各種遊戲形式,做家長的應該怎樣為孩子做出選擇,才能達到寓教於樂,全面開發孩子心智的目的?
First:針對孩子的自身特點選擇遊戲
不同孩子的發展狀況不同,應依照孩子自身的特點,為他們選擇。如果讓動手能力差的孩子多玩積木;讓表達能力差的多講故事,以及讓身體協調性不好的孩子學兔子、小雞、毛毛蟲走路,你會發現孩子在不斷進步。
Second:讓孩子盡可能接觸多種類型的遊戲
有些家長總是給孩子買同一類型的玩具,如孩子喜歡車,就老是買車,然而,每一類遊戲活動只能刺激某一部分的大腦發展及鍛鍊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長久下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從遊戲中提高。建議您,應讓他盡可能地接觸多種形式的遊戲,這樣才能使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得以發展。
Third適時給孩子安排有適當難度的遊戲:
很多家長表示,花很多錢給孩子買玩具,但是沒有多久,孩子就扔在一邊不玩了!這是因為遊戲難易度不合適所造成。給孩子的遊戲,要具有適度挑戰性,應讓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將遊戲做好,如此不僅相應的能力會得到提高,而且孩子也能從過程中逐步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建立起適度的自信。
Forth不要忘記,生活處處有遊戲: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繽紛,處處充滿著新鮮和好奇的,大人們不經意的小事,有時也可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建議您不僅要學會如何幫孩子選購玩具,更要學會抓住生活中的每個細節,為孩子隨時隨地提供遊戲。如散步時,可以讓孩子數數路邊的汽車;去動物園時,可以讓孩子?述遇到什麼等,挖掘身邊的遊戲。將遊戲融入孩子的生活當中,可以使孩子隨時隨地得到遊戲的樂趣和收穫。
孩子的童年有您的參與,才能更多元且豐富。如果每個照顧者們都能利用時間陪伴他們玩耍,將來將使他們對兒時留下許多美好的印象,您不需要為「玩遊戲」而玩遊戲,將遊戲視為例行性的公事,反而無法全心陪孩子去玩。只要有您的認真參與,將遊戲融入生活中,隨時隨地您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長,期待您的一雙手,陪孩子一步步走過繽紛的童年。
(詳文請見2006年11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1939&prev=11940&next=11938&l=f&fid=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