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玩出感覺統合力

採訪撰文陳其暉 諮詢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講師 高麗芷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部職能治療師范揚騰 模特兒氣質媽咪李宜芳、漂亮寶貝呂欣儒 攝影顏甄儀
孩子學不會綁鞋帶、聯絡簿上總是漏抄功課、走在平地上也會跌倒,這些狀況常讓家長們百思不解:「我的孩子明明不笨,到底是怎麼了?」神經醫學專家發現,這些狀況不一定關乎智力,您家的寶貝可能是感覺統合功能失調了。
Part1:理論篇
什麼是感覺統合?
我們的大腦從接收、分析、整合環境中各種不同的感覺訊息,然後指揮人體做出適當回應的整個歷程,都被稱作是「感覺統合能力」。

當身體藉由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來自環境中多種的感覺訊號後,會經由一序列繁雜的生理及心理處理過程傳送至腦部神經系統,接著由大腦將這些訊號轉換、分析及整合為具有意義的功能性訊息,然後導引人體做出適當回應的整個歷程,都被稱作是「感覺統合」。

這些感覺可大分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本體覺、前庭覺,從字面上來說,視、聽、嗅、味覺是透過眼、耳、鼻、口的感官感覺,而觸覺則是指全身皮膚感受,本體覺(運動覺)從肌肉關節接收訊息,讓身體動作在靜動之間調整,前庭覺則主要掌控身體的平衡。

小知識便利貼
「感覺統合」起源
感 覺統合理論由美國Jean Ayres博士在70年代率先提出,她發現有一群孩子的智商和一般小朋友差距不遠,但是他們的動作卻緩慢笨拙、容易跌倒,而且在學業表現上就是比同齡的孩子差,Ayres博士經過系列觀察研究後發現,原來這些孩子是身體特定的感覺處理出了問題,於是提出「感覺統合」一詞,並掀起日後感覺統合研究的開端,而感覺統合概念的提出,也打破了過去強調孩子學習成效都偏重在認知發展的觀點。

對孩子為什麼重要?
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講師高麗芷指出,感覺統合能力從胎兒到10歲前幼兒的時期就應該發展成熟,成熟後感覺統合能力將固定下來不再提升,反而是中老年時會逐漸地退化,像是暈眩、動作不協調、容易跌倒等現象都是感覺統合能力逐漸退化的情形。
她表示,孩子的學習非常仰賴感覺統合能力,如果這些能力不足,對孩子的學習將大打折扣,特別在學齡前,感覺統合能力的成熟,將可幫助孩子上學之後認知能力快速發展,在小學中年級以後認知的領悟力將大步地前進。

「學 齡前的孩子最需要發展對各種感覺訊號的處理及分析能力!」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部職能治療師范揚騰強調,培養感覺統合能力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孩子在學齡前能發展自信心、擁有掌控周遭環境的能力,從運用感覺、操弄感覺、掌控環境進而建立自我的價值,因此,人類高階的行為可說都是由所有的感覺統合產生而成。

范揚騰職能治療師指出,各種感覺訊號對孩童的發展均相當重要且關鍵,而在感覺統合的理論中,則特別強調觸覺、本體覺及前庭覺這三 種人體內最為基礎且穩固的感覺統合能力對學齡前小朋友的影響,若這三種感覺訊息的處理能力成熟,合併其他感官知覺的統合,便可以幫助小朋友高階認知能力的發展更順利(例如:維持注意力、調節情緒及精細手眼協調動作)。

學習力 OFF
感覺統合失調的影響
感覺統合反映出大腦神經系統如何去處理它接收到的感覺訊號,而孩子對感覺的反應處理與他未來的行為,甚至是動作改變有極大的關係, 高麗芷 老師表示,若依各種感覺來區分,感覺統合失調會造成下列7項後果:


1.
視知覺失調
由於家長過於溺愛,而養成孩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被動習慣,缺少豐沛的視覺刺激容易造成許多眼球肌肉動作的問題及需要使用大量視覺感官的活動(例如閱讀及抄寫等)出現困難。認知的發展則是對圖形的判斷能力比較弱,不喜歡玩拼圖、走迷宮等遊戲,一旦這些活動對孩子來講變得困難、做得不夠好,孩子就會規避這些活動,以後認字能力與數學幾何能力就會比較差。


2.
聽知覺失調
「聽講」是孩子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非常 重要的一環,而聽知覺非常需要不同環境的整合刺激,如果孩子的周遭有很多語言及音律的刺激,他的語音辨識能力會增強,將來學習語言時分辨微妙不同語言的發音才會精準,當聽懂了語言的意思後,語言發展也會顯得更順利、成熟;相反地,則會造成孩子的語言發展遲緩,或是因為聽的速度較慢而聽錯,造成學習障礙。像 是,抄聯絡簿時總是漏抄,被誤解為上課不專心,其實就是聽覺分辨障礙的例子。


3.
嗅覺失調
嗅覺在感覺統合的比重雖較少,但仍和人類基本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分辨生活環境中的毒素、食物是否敗壞、瓦斯是否外漏以及近年流行的芳香療法(藉由嗅覺達到身心放鬆的抒壓法)均是嗅覺帶給人們不可抹滅的重要幫助。


4.
味覺失調

1
歲半~2歲前的口欲期,孩子常常會把東西都放進去嘴巴中去認識它;2歲之後則開始進入挑食期,沒看過、沒接觸過的食物孩子就會排斥不吃。因此,2歲之前應該充分擴展孩子對食物的接觸性,飲食多樣化才能打好味覺基礎,這樣一來,孩子在2歲後較不會挑食,也才能達到均衡飲食的健康觀念。


5.
觸覺失調 圖6:觸覺與孩子日後書寫能力極相關!
觸 覺發展對於奠定孩子日後親子依附關係及人際互動的建立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有些觸覺過於敏感的孩子,當別人輕碰到他,就會覺得不舒服,很容易引發他的負面情緒,或是換穿不是習慣穿戴材質的襪子,就拗得不肯穿鞋、走路,其中特別在嬰幼兒時期若不能藉由觸摸按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長大後對於同儕和團體的接 觸將產生很大的抗拒行為。此外,觸覺也關係到孩子手指區辨物體的形狀、大小與重量的能力,和日後孩子學習書寫能力的養成有極大的相關性。


6.
本體覺失調
本 體覺在感覺統合中幫助孩子進行正確的肌肉收縮,判斷力量收縮要多大,關節角度要多大,假如本體覺發展不好,會發現孩子的動作很笨拙,有些孩子走路會像大象一樣發出「蹦」、「蹦」、「蹦」的聲響,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去使用他肌肉和骨骼的動作。本體覺控制的小肌肉,將會影響到孩子操作工具及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7.
前庭覺失調
由於許多的神經動作都會伴隨前庭覺系統,所以前庭系統和許多的感官器官都有關聯,特別是眼睛的部 分,因此,很多眼球的動作會受前庭系統影響;另外,肌肉張力也和前庭系統有極大相關,肌肉張力和肌肉力量(肌力)不同,當肌肉張力偏低時,孩子可能爬到第一、二層樓梯就上不去,他們也可能因為肌肉張力過度高張而無法平順且具協調性地操弄小物件,此種能力缺失的孩童雖然肌肉仍有力量但是卻因為全身肌肉軟癱或 緊張而影響很多功能性動作的執行。

哪些因子會造成孩子感覺統合失調?
造成感覺統合異常的原因目前仍無定論,而范揚騰職能治療師歸納出以下兩點,是影響神經發育與之間連結的因素:
1.遺傳因素:先天基因缺損的孩子某些感覺統合刺激就是比較鈍一點,像是笨手笨腳、過動都可能是其中之一。
2.環境因素:此因素涵蓋層面較廣,可分以下三種環境情況。

(1)
環境中的毒物:
例如,建材、玩具中的色漆,等都可能造成神經系統在發展過程中的異常。

(2)
過度保護或感覺剝奪:過於注意孩子的健康衛生反而剝奪孩子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如:玩泥巴、玩沙等)。此外,當周遭的人沒有時間跟他說話,造成聽覺被剝奪,孩子的語言發展一定會落後。

(3)
孕期環境: 高麗芷 老師表示,孕期環境,也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因為孕媽咪在懷孕過程中,工作、婚姻等問題所產生的壓力荷爾蒙以及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由此可知,胎教有多麼重要,因此,胎兒在孕媽咪的肚子裡時,孕媽咪可以藉由聽音樂以及和寶寶說話,來刺激胎兒的聽覺發展;日常生 活中,當孕媽咪在走動、坐車以及坐搖椅時,其實也正給予肚子裡的胎兒很多前庭覺的刺激。

Part2:實作篇
玩出感覺統合力
高麗芷 老師建議家長,應該學習去觀察你的孩子,透過觀察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環境來刺激他的成長,而不是一味地送去各種才藝班,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孩 子被動式的接受與主動參與所獲得的領悟和學習,兩者效果相差極大。」 高麗芷 老師特別提出,因為遊戲具有趣味性,所以能吸引孩子參與,當孩子有意願參與後,引導他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對於腦部感覺統合的發展就會有很好的幫助,而且透過設計不同種類的遊戲活動,更能將感覺統合的元素做適當的整合與應用。

范揚騰職能治療師也鼓勵家長帶孩子好好地去玩,藉由各種遊戲的經驗,對他的神經、心理及發展都會有極佳的幫助,孩子可以從遊戲中去了解自己、認識環境、掌控環境與建立自信心。高麗芷 老師建議,一般孩子可以透過下面這7大項遊戲刺激,自然發展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1.
視知覺遊戲-
可先從玩具操作開始,像是拼拼圖、走迷宮等遊戲中著手,而不是僅靠一台玩具車從小推到五、六歲。此外,生活中很多事情家長可以示範給孩子看,像如何自己刷牙、扣鈕釦都以及培養孩子仔細觀察的能力,都能加強孩子視覺判斷力發展。
2.聽知覺遊戲-
溫 柔地指導孩子做事,例如:「請幫媽媽把梳子放到房間床頭櫃的抽屜,床頭櫃在媽媽床的旁邊,你放在第一個抽屜」,由聽覺記憶到理解認知都能藉由生活指導來練習。想要更豐富一點,可鼓勵家長多讓孩子聽故事,他會去記得詞彙,變成將來形容自己狀況的素材,至於電視則要盡量避免讓孩子接觸,因為畫面過多的視覺刺激 反而會壓抑了聽覺刺激。


3.
嗅覺遊戲-
可以擺一些食物讓孩子利用嗅覺來分辨,例如:搾好柳丁汁、檸檬汁等放到小杯子裡,讓孩子猜一猜杯子中的果汁是什麼水果,透過這樣的遊戲過程在增強嗅覺辨識能力的同時,也為生活增添不少趣味。


4.
觸覺遊戲-
讓孩子玩沙子感受沙從手中流洩的自然撫觸,帶他到球池遊戲區,讓他在球池中翻滾,當他身體陷在球池中時,身體會受到球的擠壓效應,或者將玩具埋在球池裡,讓孩子去尋找,也可開發孩子觸覺辨識的能力。


5.
味覺遊戲-
處理食物時家長應盡量不加調味品,讓孩子去吃食物的原味,在品嚐食物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味覺辨識的能力。


6.
本體覺遊戲-
重 點在於培養孩子的動作協調度,依照生長里程碑,首先要學會在地板(軟墊)上爬行、輕巧跳躍、翻筋斗與踩三輪車,待這些能力發展成熟了,才讓孩子去玩更複雜的遊戲,包括肌肉張力、雙側(左右側)能交替使力、韻律的節奏感等。此外,球類遊戲的練習也很重要,丟接球、投籃,從大球到小球都能靈活地丟接拍投,也是 訓練孩子本體覺的優質遊戲。


7.
前庭覺遊戲-
寶寶還不會走路之前,可以讓他主動爬在搖搖木馬上,讓孩子能運用自己的力量,很穩固地去抓緊,以刺激前庭覺的發展。由高處加速度到減速度的溜滑梯遊戲是很強的前庭覺刺激,其他像是盪鞦韆、旋轉地球,都是能刺激前庭覺的遊戲。

高麗芷 老師提醒家長,均衡發展很重要,不要偏重特定的感覺刺激,造成其他的感覺統合刺激的不足;相反的,如果發現孩子某些感覺統合能力不足,也不能夠過量地去給予刺激,以免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這就像各種營養素應該均衡攝取,過量或缺乏都不適當。

要 為孩子腦神經的發展打好基礎,就應該依照著其生長里程碑來進行各種不同的活動,不要跨越式地要求孩子去做太困難的活動。而感覺統合的遊戲刺激,除了適時也應適度,以不影響孩子的作息為原則,因為孩子在12歲時就應該開始訓練他規律作息的生活習慣,包括,起床、吃飯、遊戲、休息、睡覺的時間都要固定,此外,也要提醒孩子在遊戲時要能愛物與物歸原處,讓孩子知道遊戲時力道要適度,不能因為幼小就可以做很多破壞的動作。

Part3:治療篇
觀察你的孩子
「感 覺統合不是一套提供動作訓練的策略,而是誘發及建立一種能激活神經與神經間連結的一種方法。」范揚騰職能治療師指出,發現孩子的感覺統合異常,可從許多的行為觀察開始,像是遊戲時的表現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穿脫衣服、綁鞋帶或進食等行為的觀察,有些孩童會出現上述曾提及的問題行為表現,亦有許多孩童 在活動進行時會合併出現過度的負向情緒等,這些均為感覺統合失調孩童可能出現的徵兆。以觸覺感官為例,觸覺失調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換了不同材質的衣服、不是使用慣用的湯匙器具進食就會以大哭的情緒來表現,一般孩子不愛吃飯並不代表就是感覺統合能力異常,但是假如不愛吃飯又合併哭鬧不停,甚至打人的情形,就會 懷疑孩子在處理感覺訊息時有些障礙。

又如前庭覺異常的孩子,在坐旋轉木馬時,除了不愛坐,抱他上去就哭,平衡感不佳,走路很容易撞倒東西、明明地面很平坦卻容易走一走就跌倒、或者只能拖步走路、腳舉不起來,以上種種狀況的發生,家長也都需要注意。

至於本體覺異常的孩子則是動作明顯笨拙,像是綁鞋帶時怎麼指導,就是綁不出蝴蝶結,握筆總是用整個手掌抓握,無法建立較成熟的前三指抓握動作以及字寫得很用力,又大又硬,無法發展精細動作,都是常見的徵兆。

兩位專家都強調,無論孩子感覺過於敏感或不敏感其實都是屬於感覺統合的異常,發現孩子的感覺統合異常與否要從孩子的發展里程碑觀察起,每個時期應該發展的能力,可參照兒童健康手冊「家長記錄事項」中每個時期孩子應該發展的程度來逐一觀察,當發現不太對勁時就應該帶孩子到復健科門診進行評估,讓醫師及職能治療師為孩子進行鑑別診斷及運用特殊工具進行標準化的治療策略。

13:懸吊系統可訓練孩子的本體覺!
舉 例來說,假使一個小朋友坐盪鞦韆時容易掉下來、或者盪了23下就不想繼續執行甚或出現哭鬧及抗拒等情緒反應,經評估後發現他的肌肉張力不佳,在職能治療介入時就會針對孩童的狀況來設計活動及等級化活動,以符合其目前能力的挑戰,例如使用懸吊系統(類似室內抱著柱體來盪鞦韆)改變孩子搖晃的速度與方向,讓 孩子在旋轉中練習使用全身多處肌肉的力量。另外,也可以透過兒童感覺統合行為觀察表格(詳見文末表1),為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把關。
范揚 騰職能治療師表示,任何一個人的感覺統合絕對不會是完美的,如果小朋友在感覺統合測驗中有12各項目有些微的落差,但卻不影響行為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與 學校表現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此時由治療師提供一些建議,讓家長在家裡自己做一些活動來訓練即可,日後則以門診追蹤進行的方式。透過以下幾個簡單活動,讓家長在家中就可以輕鬆地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嬰兒期
在孩子還不會走時,利用洗澡沐浴時光,多去摸摸孩子的四肢,特別是撫摸臉部、嘴巴,並多為孩子進行按摩。洗完澡後可以用毛巾裹緊孩子的身體後輕輕摩擦,藉由觸覺建立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幼兒期
可 以多讓小朋友去翻跟斗與翻滾,訓練本體覺與前庭覺,在不同的場地上,例如,操場或草地,除了多了觸覺的加強,也換了不同的情境,來增加遊戲的趣味。此外,盪鞦韆、旋轉木馬、溜滑梯,也是很好的活動,可以試著讓孩子練習騎腳踏車,特別是騎上坡路段,需要用到全身很多力氣,屬於阻力性高的活動,對於本體覺與前 庭覺特別弱的孩子是極佳的訓練。

高麗芷 老師提醒爸媽,如果對於孩子的學習狀況感到極度困擾,可以先閱讀關於感覺統合的專書或 者找有差不多年齡的朋友分享育兒經驗,若是覺得書上的知識仍然沒辦法解惑,可以尋找職能治療師專長感覺統合的專業人員協助,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的問題,不要因為拖延而耽誤了孩子。此外,和孩子接觸的其他人,包括保母、幼教老師及學校老師都應該要有感覺統合的觀念,並且要主動和他們討論孩子的狀況,維 持警覺性,一起幫助孩子成長。

尊重孩子的獨特性
由於每個孩子的本質差異很大,所以當爸媽面對孩子的學習與情 緒障礙時,先別急著責備,因為孩子做不到這些大人眼中的小事時,他是比你更受挫的,只要在遊戲中好好觀察、訓練孩子的動作,帶著孩子到復健科做簡單的感覺統合評估,即使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都會有他們專屬的表現。尊重每個小孩的獨特性,有疑問找專業協助,在不影響孩子基本行為功能下,家長不必過於緊張, 應讓孩子自在地玩出感覺統合力。
表一 兒童感覺統合行為觀察
容易跌倒或從椅子上跌坐下來。 容易碰撞物品或經常碰掉書桌上的東西。 一般而言,行為有些混亂、無組織。 與同年齡小孩比較,動作較笨拙且不協調。 精細動作協調性不佳,寫字時握筆過度用力或無法將字書寫於格字內。 肢體形象辨認不佳,如左右邊分不清楚或容易混亂。 容易被外界聲光或鄰座同學的舉動或聲響而分心。 上課時左顧右盼,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暫。 容易興奮、不耐等候或坐不住。 有攻擊性行為,如碰撞或推倒他人。 對壓力的忍受度低,或容易感到挫折。 厭惡或逃避別人的觸摸。 排拒從事較污穢的活動,如玩泥巴、用手指畫畫等。 過動,如無目的性地動個不停。 活動量過少且動作緩慢。 生活技巧能力差:如穿衣服時扣釦子、拉拉鍊,需要較長時間去學習或完成。 智力正常,但對閱讀或數學的學習有困難。

專家檔案
高麗芷
現任: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執行長、國立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講師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顧問、信誼基金會顧問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復健醫學系畢、美國職能治療碩士
經歷:臺北市立療養院復健科主任、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學會第二及第三屆理事長、臺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創會及第二屆理事長

范揚騰
現任: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部職能治療師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院臨床行為科學研究所理學碩士、中山醫學院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理學學士
經歷:台中市立復健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台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專任研究助理、艾比視光中心職能治療師、長庚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