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帶孩子求診--準備二有、一不能與一會

余信珠 / 臺北市立啟智學校臨床心理師
聯合報  2009.4.23
      科學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依生活經驗檢驗孩子的發展,如「七坐八爬」,就是描述
一般孩子生理發展的概況。

      因為生理逐漸成熟,幾乎所有孩子在出生七個月左右就可以坐穩,八個月左右有爬行
動作。但當孩子在某年齡沒有出現預期行為,或出現不孩有的行為,父母親一定會察覺
孩子不對勁,若加上親朋好友明示或暗示,通常都會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到醫院求診。

      常有父母親問我,到醫院前要準備什麼?要跟醫師說些什麼?主要是「二有、一不能
與一會」。

      健保卡和戶口名簿是一定要的,至於說些什麼?特殊教育專家Laurie女士建議,可以
針對以下四點,觀察孩子日常生活的表現,並於就醫時向醫師說明,將可以有效地協助
父母與醫生做溝通。這些是:

    1.我的孩子有______困難。
    2.他 / 她似乎不能夠______。
    3.他 / 她對______沒有興趣。
    4.當他 / 她企圖做______,會變得非常挫折。

      父母親可以依照和孩子相處的主觀經驗,將上述空格填滿,提供給醫師做參考。或者
父母也可以像這樣和醫師描述:

    「我的孩子在______,需要特別的協助,因為當他 / 她想要______,他 / 她不能夠
______,只能______,他 / 她最後會______,而且有時候他 / 她還會______。
醫師在臨床工作上,會看見孩子的這些問題嗎?我不知道可以怎麼幫忙我的孩子。」

      舉一個例子說明:

    「我的孩子在說話和語言方面,需要特別協助,當他想要告訴我一些事情的時候,他不
能夠使用詞彙或句子,只能以手勢或發出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聲音來表達,如果他人還是不
懂,他會放棄而且很挫折,醫師在臨床工作上,會看到孩子的這些問題嗎?我不知道可以
怎麼幫忙我的孩子。」

      簡單的說,父母到醫師求診時,準備好「二有、一不能與一會」就可,所謂的「二有」,
就是有就醫證件和孩子有什麼問題,「一不能」就是孩子不能做什麼,「一會」就是當他
不能做什麼時,他會有平情緒或行為反應,知道這些就可以放心地去看醫師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ot-ltt/article?mid=91&next=148&l=f&fi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