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幼兒分離焦慮症 說再見好難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中小學開學已經一周,這幾天來校門口常見學童哭著不肯進學校的畫面,家長不捨淚眼相對。兒童臨床心理專家強調,部分孩子罹患分離焦慮症,家長得耐心面對,免得他們出現懼學及拒學行為,影響學習表現,輸在起跑點。 7、8歲時症狀就會消失 分離焦慮症最常出現在首次離開爸媽的孩子身上,例如第一次到幼兒園上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蔡盈盈表示,嬰兒出生6到8個月後,就可能出現分離焦慮,2 、3歲時逐漸減輕。該院區兒童青少年心智科研究醫師蔣立德指出,大多數孩子7、8歲時,分離焦慮症就會消失不見,家長不用太擔心。 幼兒園和小一新生,剛好落在分離焦慮症的好發年紀,有些孩子上學第一天,就在出門或抵達校門時哭得聲嘶力竭,讓爸媽也紅了眼眶;甚至開學已經多天,每天送孩子進校門前都難分難捨。 給孩子時間宣洩情緒 蔡盈盈建議,幼兒園大多提供彈性選擇,家長可先從每周半天甚至2小時開始,並留下來陪伴孩子幾天,家長也要學會和孩子說再見的方式和口氣。蔡盈盈表示,大多數孩子和爸媽分離時,雖會感到十分難過,但經老師和家長合力安撫,大都可以漸漸適應新環境。 萬一孩子哭得死去活來,不妨給他們一些時間宣洩情緒,等哭停了再試著轉移注意力。蔣立德說,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只要和老師和同學玩一下,可能就忘了哭鬧和悲傷。 就因幼童情緒來得急,也去得快,過程中大人最好別威脅或強力要求他們嘴巴閉起來,甚至警告不可以再哭泣,以免造成心理壓力,影響人格發展。如果孩子的分離焦慮症沒有緩解,家長不妨帶他們就醫,尋求臨床心理科或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的專業協助。


全文網址: 幼兒分離焦慮症 說再見好難 - 孩子的成長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1085#ixzz286R46uEc
Power By udn.com
幼兒開學哭… 分離焦慮 建立說「再見」


2012/09/07
【聯合報/記者陳瑄喻/台北報導】 開學了,有些小朋友要開始就讀幼兒園,上學的第一天卻哭得哇哇大叫,直喊著「媽媽帶我回家」。醫師表示,孩子在6至8個月就會出現與父母分離時的焦慮,只要讓孩子宣洩完壓力,就能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醫師蔡盈盈表示,幼童的分離焦慮症大多在6至8個月大時出現,通常在2-3歲逐漸減輕,有時可能持續到5歲。 蔡盈盈表示,對這個年齡層的孩子而言,不見就等於消失,不少小朋友只要一下子沒看到媽媽就哭得死去活來,就像家人突然消失了一樣。 最常出現分離焦慮症的時期,大多落在幼兒初次上幼兒園的時候,蔡盈盈說,家長可以選擇半天的課程開始,之後逐漸縮短留校陪伴的時間。 蔡盈盈建議,不妨與孩子建立一種「說再見」的儀式,像擁抱與孩子手牽手到學校等,減輕孩子的焦慮不安。 據統計,以往多數孩子在開學後一至三周就會逐漸適應學校生活,蔡盈盈說,依不同的孩子狀況,時間也有可能會延長,若是持續時間太長,不妨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協助。


全文網址: 幼兒開學哭… 分離焦慮 建立說「再見」 - 孩子的成長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1243#ixzz286RBy3fh
Power By udn.com




開學症候群 小心焦慮變懼學



2012/08/31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 昨天是開學日,學生過了漫長的2個月暑假,多少都有開學症候群。醫師提醒,開學症候群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可能會演變成「懼學」,嚴重的話,恐引發憂鬱症、焦慮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發現,開學後往往會出現一些「開學症候群」的案例,患者會表現出焦慮,甚至對上學出現害怕和恐懼的心情。 聯醫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蔣立德說,有個個案是從國小就焦慮上學,家長沒有給予適時陪伴、紓解壓力,結果小孩產生嚴重的懼學,常常不去上學,只想賴在家裡上網。經過1年半的藥物治療,焦慮症狀才好轉。 蔣立德表示,開學症候群生理症狀包括頭痛、拉肚子、便秘等,還有的學生會出現焦慮情緒。開學症候群在開學後一到兩周就會緩減,如果持續兩周以上,就要注意了。 他表示,如果孩子常常不想上學,家長除要耐心陪伴、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況,也要鼓勵孩子就學。如果長期懼學症狀未改善,可透過學校輔導管道或尋求醫療協助。


全文網址: 開學症候群 小心焦慮變懼學 - 孩子的成長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9853#ixzz286S1y5zk
Power By udn.com






******************************************************************************

讓寶貝恐怖的八件事

一些司空見慣的事物對寶貝來說簡直就像怪獸或者惡魔,帶給他一種莫名的恐懼感。那麽,寶貝可能會
害怕哪些事情,又該怎樣消除寶貝的這種恐懼心理呢?

  恐懼事件1

  媽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來了?

  媽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時候,壯壯正跟姥姥玩得高興呢,所以媽咪悄悄地出門,他居然一點都沒有哭鬧。等他想起要找媽咪才發現她突然不見了,壯壯好一陣哭鬧,最後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懷裏睡著了。從此,壯壯每天都把媽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準備出門,壯壯一雙小手便鐵鈎似地揪著媽咪的衣服,死活不肯鬆手。

  壯膽策略:

  在寶貝分離焦慮開始形成之前就開始訓練他學習適應和媽咪之間短暫的分離,每次媽咪離開時都要教他和媽咪道別。每次外出的時候,要明確地告訴寶貝,媽咪要去哪,並以寶貝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什麽時候回來,比如到下一次吃飯的時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堅持這樣做。和寶貝玩分離的遊戲,在跟寶貝告別時給他一個喜愛的玩具,給他一些他感興趣的許諾等等,讓這些帶給他一些愉快的情緒體驗,可以有效地減少甚至消除與媽咪分離給他帶來的恐懼感。

  恐懼事件2

  那個怪叫著吃灰塵的長鼻子會不會把我也吃進去?

  每當媽咪用吸塵器時,丁丁就會在一旁嚇得聲嘶力竭地大哭大叫。有一次,他甚至親眼看到它吃掉了一小塊紙片呢!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了。你沒看它那長鼻子在地上聞來聞去的,肚子裏轟隆隆地怪叫著,好像餓壞了的樣子。說不定媽咪沒看住,它就會把自己給吃進去呢。

  壯膽策略:

  除了吸塵器,寶貝可能還會害怕其他發出雜訊的家用電器。不管寶貝懂不懂,都要簡單地向他解釋吸塵器的作用以及它“怪叫”的原因,並且告訴寶貝這個東西不會對他造成傷害。耐心地向寶貝演示怎樣開關這些電器,讓他明白他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開關來控制這個東西,這樣可以幫助他理解他們無法傷害他的道理。

  恐懼事件3

  陽臺上那盆長著好多眼睛的花會抓住我不放嗎?

  一些熱帶觀葉植物有著鮮豔的色彩或者紋路,它們大大的葉片有時候會讓寶貝覺得非常恐懼。露露就是這樣,她不敢看,更不敢摸陽臺上的那盆被媽咪叫做“花”的東西,即使父母把葉片揪在手裏,她也會嚇得哇哇大叫,一個勁兒往後躲:“媽咪,你看,好多眼睛呢!”

  壯膽策略:

  不要強求寶貝去接近他害怕的觀葉植物,這樣會加重他的恐懼感。父母可以經常當著寶貝的面去摸摸那盆觀葉植物,誇誇它漂亮的顔色等,以行動來告訴寶貝,它不會對人構成傷害。等到寶貝敢看那盆植物了,再抱他到跟前看看,慢慢過渡到自己用手摸摸,通過這些讓寶貝獲得一種有關這株植物的經驗,並慢慢地建立起它不會“吃人”的概念。

  恐懼事件4

  那個把天撕裂了還大喊大叫的東西會不會把我也撕裂了吃掉?

  豆豆望著窗外被閃電撕裂了的天空,聽到震耳欲聾的雷聲,簡直嚇呆了。豆豆恐懼地哭叫著躲進媽咪懷裏,她用小手捧著耳朵,小臉埋在媽咪胸前,不敢看,不敢聽,但是又忍不住悄悄地調轉頭去瞅一眼窗外。“它把天……撕破了,它生氣了!”她就這樣翻來覆去說著這兩句話,等待那個把天撕裂了大喊大叫的東西消失。

  壯膽策略:

  不常見的雷聲或者其他巨大的響聲都會讓寶貝感覺恐懼莫名。這時候,不管寶貝懂不懂,父母都要向她解釋這些聲音的來源,並且告訴她這些東西不會傷害到他。爲了幫助寶貝習慣這些聲音,平時可以在家適當地和他玩玩雜訊遊戲,比如給寶貝買個小鑼、其他可以敲出比較大的響聲的玩具,或者乾脆利用家裏的廚具比如金屬材質的鍋蓋和鍋等,敲一敲,讓寶貝習慣這種雜訊,並借此向寶貝說明,雷聲也不過是一種聲音,下雨的時候才會出現,並不可怕。

  恐懼事件5

  一個不認識我的人非要抱我親我,他一定是想把我從媽咪手裏搶走吧?

  當當在家活潑調皮,常常惹得一家子笑個不停。這個在家活躍非凡的小傢夥,出了門可就蔫了。奶奶想抱抱他,他趕緊把頭藏媽咪懷裏,雙手緊緊地拽著媽咪的衣服,生怕被搶了走。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腦袋,他哇一聲就哭了。家裏來個客人,他一定拽著媽咪不鬆手,碰到長得強悍點的叔叔,他還嚇得不停地哭鬧,不把人哭走絕不善罷甘休。

  壯膽策略:

  怕生是大多數寶貝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一般到2歲左右,這種現象會得到緩解直至最後消失。對待怕生的寶貝,千萬要尊重他的選擇。他不想讓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強他。父母可以將寶貝抱在懷裏,在他離陌生人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讓他慢慢適應那些陌生的面孔,一點點地接受陌生人。平時可以多帶寶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動跟鄰居朋友打個招呼,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幫助他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6

  臭巴巴被吸下去了,我也會被那怪叫著的漩渦揪下去嗎?

  萌萌習慣了坐盆,習慣了用自己的小浴盆洗澡。當媽咪第一次讓她學坐馬桶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臭巴巴被馬桶裏的漩渦沖下去,她驚恐地哭叫起來。當天晚上,當她第一次在浴缸洗浴時,另一段類似的恐懼經歷再次嚇得她吊著媽咪的脖子尖叫起來。

  壯膽策略:

  下水道是很多寶貝無法理解,並因此産生恐懼心理的誘因之一。因此,有的寶貝在家習慣了坐盆,上了幼稚園就可能對幼稚園的小馬桶或者便坑産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心理,嚴重的甚至因此不肯再去幼稚園。當寶貝因此恐懼時,父母不要強迫寶貝,讓他繼續坐盆、盆浴,給他一兩周時間緩解這種恐懼心理,同時,在浴缸裏沒有水的情況下可以特意讓寶貝到浴盆裏玩耍,讓他熟悉浴盆,逐漸消除他對浴盆的恐懼心理。上了幼稚園的寶貝可以跟老師商量,讓他先帶上自己的小便盆過渡一下。每次用浴盆給寶貝洗澡時,記得一定要在放水之前用浴巾將他包裹好,抱他在懷裏,這樣也可以降低他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7

  小貓豎起身上的毛,弓著背,很不高興地看著我,它想狠狠地咬我一口吧?

  杭杭看到鄰居阿姨家的小波斯貓,好奇得不行,他總想去摸摸那只毛茸茸的小動物。這天杭杭總算逮著機會接近了小波斯貓,他的小手剛伸出去,小貓就豎起身上的毛,弓著背,一副不高興的模樣。杭杭立刻嚇得大哭起來。從此只要看到毛茸茸的小動物,他就嚇得往媽咪懷裏鑽。

  壯膽策略:

  寶貝這種對外界事物産生警覺的現象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心理成長的表現。如果寶貝害怕小動物到了很過分的程度,可以給他買一些有關小動物的圖書、光碟,讓他通過這些瞭解更多有關這些小動物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助他消除恐懼心理。平時還可以給他多一些接觸這些小動物的機會,嘗試給小動物喂食、觀看它們玩耍、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去摸摸小動物等等。隨著寶貝長大,他會逐漸接受小動物,他對小動物的恐懼心理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恐懼事件8

  你看那黑咕隆咚的房間是不是怪物的大嘴巴?那些看不見的牙齒一定會把我嚼個稀巴爛吧?

  童童怕黑,每天晚上都要開著燈才能入睡。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門,並且堅持要打開所有的燈,不管他在哪里,每個房間的燈都要大開著,這樣他才敢安心地玩耍,否則就會哭鬧不休:“媽咪,那個黑怪物會把我吃了。你快開燈吧!”

  壯膽策略:

  因爲什麽都看不見,隨著寶貝生活經驗增多,想象力日漸豐富,很多寶貝都會對黑暗的環境無端地生出許多怪異的想象,並因此恐懼萬分。因此,父母平時不要給寶貝講情節恐怖的故事,睡前不要用“你再不睡,大灰狼就會吃了你!”“你再不睡,警察叔叔來抓你了!”之類的話哄寶貝入睡。如果寶貝怕黑,可以在他入睡前給他開個小夜燈,平時可以一家人在黑暗中玩玩摸人遊戲,或者蒙上眼睛玩聽聲抓人的遊戲等等,讓寶貝在遊戲中驅除對黑暗的恐懼。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peggyv168/category/1/page=48







********************************************************************************
溫暖333
守護孩子不孤單
整理/嬰兒與母親編輯部
兒童福利聯盟公佈了現代父母兒童心靈照護情況的有趣數據:
★ 孩子最喜歡的卡通人物是什麼?
*米奇(88)*米妮(36)*唐老鴨(21)*小熊維尼(123)*其他(58)
結果:小熊維尼是目前最受親子歡迎的卡通明星。 ★ 看到米老鼠或小熊維尼的時候,讓你想到什麼感覺?
*溫暖的(61)*開心的(95)*可愛的(172)*調皮的(31)*其他(4)
結果:小熊維尼或米老鼠等卡通明星傳遞的是可愛和開心的感覺。
★ 小朋友心情不好的時候,你通常都會做些什麼?
*聽孩子說話(161)*帶孩子出去玩(141)*買東西給孩子(15)*不理會(5)*其他(13)
結果:小朋友心情不好的時候,家長最常做的事情是聽他們說話。
★ 你最願意投資在孩子的什麼部分?
*才藝(129)*精緻飲食(18)*名牌衣物(24)*心理發展(例如參與成長團體、營隊活動等)(190)*其他(9)
結果:除了食衣住行和學才藝買東西之外,也有愈來愈多家長捨得花錢讓小朋友參加營隊或心靈成長的課程。
★ 當孩子孤單的時候,我希望由誰來陪伴孩子?
*玩偶(35)*電動玩具(13)*卡通(41)*隔壁同年齡的孩子(171)*其他(62)
結果:雖然現代夫妻生孩子的意願愈來愈低、愈來愈少,但還是希望能夠有同年齡的孩子來當自己孩子的玩伴,而非卡通或電動玩具。
★ 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
*多才多藝(48)*成績優異(24)*身心健康(278)*人緣好(80)*其他(9)
結果:父母最大的期待還是孩子身心健康。
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從這些問卷調查和兒盟實務工作上和家長接觸的經驗中,都顯示出現代父母工作壓力愈來愈大、親子共處的時間愈來愈有限,使得親子相處的品質受到嚴重的影響。其實父母親不僅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更要懂得照顧孩子的心情和需求。兒盟提供了一個增進親子關係的小秘訣,每天只要多一點點的時間、多一些些的關心,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最多的愛和溫暖。
1. 爸媽每天至少要和孩子擁抱30秒,無論是睡前、起床、做功課,什麼時候都可以。
2. 爸媽每天至少專心聆聽孩子3分鐘,無論是心事、糗事、麻煩事,什麼事情都可以說。
3. 爸媽每天至少溫暖陪伴孩子30分鐘,例如一起看電視、一起看故事書、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84.asp





*********************************************************************

分離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是指當寶寶和對他有反應的人面臨分離時,會產生一種不適應行為,而這種行為表現出來的包括:抱著父母不放、有懼怕表情出現、情緒不穩定、害怕、愛哭、耍賴、躺在地上不起來…等。

不過,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有分離焦慮,有些孩子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絲毫無陌生害怕情形,而且還能不懼生的玩得很開心。

分離焦慮的產生

一般而言,孩子在未滿六個月以前,只要有人能細心照顧他的需要,不論是由誰來照顧,似乎差別不大。但是到了六個月之後,孩子開始會對陌生人及陌生環境產生害怕的情緒反應,也會開始對與他有密切關聯的人,如媽媽、保母之間,產生一種特殊的「依戀」,這樣的牽掛,會在寶寶要離開那個人時,產生所謂的「分離焦慮」。

如何改善孩子的分離焦慮?

讓孩子學習獨處

讓小嬰兒獨處,並不是意指丟下他一人,讓他真正的「獨處」,而是在喝過牛奶,換過尿片之後,把寶寶安頓在媽媽的房間裏或客廳中,讓他自己玩。

剛開始寶寶可能會玩自己的手,或注視某一個物體;慢慢地父母可以幫寶寶準備一些玩具,只要他能專注於自己的活動,父母都不要去打擾他;尤其是有些長輩,看到自己乖乖玩的寶寶,會忍不住過去抱他,更要避免喔!

給孩子遠距離的安慰

如果在培養寶寶獨處時,寶寶哭了,該怎麼辦呢?建議媽咪、爸比不要馬上過去抱孩子,否則孩子就會學到—我一哭,你們就會來抱我,然後每一次都「比照辦理」,往往讓父母疲於奔命!

最好的做法,就是先悄悄觀察確定孩子安全無虞,然後媽咪爸比繼續自己的事情,但嘴上先跟寶寶說話,用和緩的聲音安慰他,讓寶寶知道父母對他的需求並不是毫無反應,但也讓寶寶知道,父母有其他需處理的事情,等把事情告一段落後會去抱他,他必須學習等待。

遵守諾言,建立寶寶的信賴感

在要跟寶寶分離時,很多媽咪都會說:「寶寶要乖乖,媽咪下班就來接你」;或者是讓寶寶獨處時,跟寶寶說:「媽咪忙完就會抱抱你」,這時可一定要遵守諾言喔!有些人認為,寶寶還小,聽不懂大人說什麼,孩子只要安靜下來就好!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在這些過程中,家長都遵守諾言,一下班就去接孩子,一忙完就陪寶寶,可以讓孩子對「等待」深具信心,也更願意等待,同時也能建立他對人之間的信任與正面觀感。而有自信、有正面想法的寶寶,性格也會更獨立喔!

叮嚀

在培養寶寶獨立的過程中,其實也在考驗家長的耐心、包容,以及堅持原則的立場。例如:讓孩子自己練習吃飯,往往會因為孩子熟練度不夠,加上愛玩,一頓飯要吃上一、兩個鐘頭,也把桌子、地板、衣服弄得髒兮兮。此時如果家長覺得無法忍受,便過去幫忙孩子,破壞的往往是訓練到一半的獨立,以及自己的教養態度!

在教養過程中,過與不及都不好。太不跟寶寶接觸,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也缺乏自信;但若一直跟寶寶黏在一起,又容易養成依賴性格。為人父母者的尺度拿捏,關乎孩子的性格養成喔!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peggyv168/category/1/page=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