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寶寶常生病,如何增強抵抗力?


寶寶生病時,常會影響到進食慾望,然而沒有足夠的營養素,就無法提供成長發育所需,因而造成抵抗力下降,生病情形也就更無法獲得痊癒。為了寶寶的健康,除哺育母乳增強抵抗力外,平時養成均衡飲食及衛生習慣,疾病就不容易近身了。
身體不適易影響食慾
   當幼兒生病時,通常伴隨著病況及症狀,進而影響其飲食情形:像是感冒時,喉嚨痛會造成吞嚥疼痛及不適;鼻塞時呼吸不順、味覺及嗅覺同時變差,導致對食物的接受度降低;腹瀉會造成脫水及營養素吸收不良;或是因生病而增加睡眠時間,造成延誤進食等,這些症狀及因素,都會使得生病的寶寶進食量減少,或是無法達到正常的營養素需求。
所以當生病的次數頻繁,或是病程的時間過長時,幼兒就容易在攝食量、營養素,無法達到足夠的生長所需之情形下,又會伴隨著有發育減緩、體力差等問題;而抵抗力又再次降低、生病的情形亦無法獲得痊癒,形成了惡性循環的模式。
其實抵抗力與先天的體質有關,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嬰兒本身具有來自於母體所給予的抗體,來對抗外來的疾病侵襲,這段期間嬰兒生病的次數較不明顯。但過了6個月以後,這抗體的量會越來越少,若再加上病菌的侵襲,孩子就容易生病。故滿6個月大時,之後的營養補充及幼兒照顧技巧,對其身體抵抗力的增加,及改善嬰幼兒的健康都有莫大的影響。
均衡足夠營養增強抵抗力
母乳是寶寶是最佳的營養選擇。母乳中所含的成分最易被幼兒腸胃道消化、吸收及利用,也較不易引起過敏現象,且可降低嬰幼兒引發過敏性體質的反應。另含有人體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質,可幫助幼兒降低被感染的機率。且已有研究指出,常喝母乳的嬰兒罹患感冒、腹瀉、便秘、皮膚病等病症,發生率及死亡率都比餵食配方奶嬰兒要低。因此,為了幼兒的健康,媽媽們應延長母乳的餵哺期間至少至幼兒滿一歲。
到了可添加副食品的時期(約56個月大),除了持續餵哺母乳外,副食品的種類及量也需適度選擇與給予。在剛開始時可先添加澱粉類的食物如:嬰兒米粉或麥粉、煮爛的稀飯或麵條等,因澱粉類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可維持幼兒的生長所需,且使其他營養素更能在體內發揮完整的功效,維護身體的健康。
另外,蛋白質是製造體內抗體非常重要的一項成分,因此適量的蛋白質攝取也是必須的。在蛋白質的食物部分,可先選擇較易消化的豆腐、豆漿、蒸蛋、清蒸魚肉或絞肉等食材。其他的營養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C及維生素E等,能增加人體的抵抗力。富含維生素A的深色蔬果、內臟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蔬菜,以及含有天然維生素E的堅果、雜糧等,都可在攝取副食品時補充。而若是幼兒在生病時食慾差,市售的幼兒營養補充滴劑或是營養補充品,也可作為補充這些營養素的來源。
對於生病的幼兒來說,身體的病痛已經很辛苦了,若是再因飲食的問題,而影響其發育或是對抗疾病的能力,後續的問題也更不易解決。
在此要提醒各位照顧者要注意下列情形:

1.儘量餵哺母乳,讓幼兒可獲得天然的抗體。

2.進食前餵食者或幼兒都要先將雙手洗淨,以免病菌污染食物或食具。

3.注意孩子的進食狀況,不強迫餵食,但需改採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

4.腹瀉時可暫停一至兩餐不餵食,但嚴重時要記得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可使用市售的幼兒專用電解水)。

5.吞嚥困難時應以湯汁較多的方式如:羹湯或濃湯供應,食物也應儘量切碎,溫度亦不要太高,減少咀嚼、吞嚥的負擔。或是以布丁、果凍、豆花當作點心來補充。
若進食量少可改用濃度較高的配方奶、或添加能增加熱量攝取的粉飴(可詢問各醫院營養師或醫療器材行),來改善進食不佳的狀況。

6.在疾病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合或是通風不良的場所,平時養成孩子良好的運動與睡眠習慣,定期接種預防注射,相信孩子們也能疾病不近身喔!
 
 

(內文摘自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187&prev=188&next=131&l=f&fid=8






*******************************************************************************

幼兒感冒食慾不開怎麼辦? 
寶寶在生病期間,應儘量避免吃生冷或冰冷的食物,以免這些食物對寶寶的口腔與呼吸道、黏膜造成過度刺激,且影響腸胃道,造成食慾不佳情形。此時注意營養的均衡,多喝白開水及蔬菜、水果的攝取,增強抵抗力,才能對抗病毒的入侵。
從去年底到今年農曆過年期間,幾波強烈的冷氣團過境,使得今年的冬天比往年要冷上許多。相信許多人在這種冷冽氣候包圍之下,感冒發生的頻率與持續的時間,也相對的增加與增長。一般而言,幼兒因為本身的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再加上抵抗力較弱時,往往簡單的感冒也容易轉變成為嚴重的肺炎。
影響寶寶進食的感冒症狀
當呼吸道發炎時引起的病症,會因病毒感染的部位不同,其症狀也互有輕重,例如在急性鼻炎時,會出現打噴噴、流鼻水或鼻塞的症狀;感染急性喉炎時,會咳嗽,有時甚至有劇烈陣咳的情形;而急性鼻咽炎或急性咽炎時,則出現持續性頭痛發燒、咽喉痛,甚至連吞嚥唾液、食物時都會疼痛。這些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發炎,就是一般通稱的「感冒」。
總結常見的感冒症狀有: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發燒、喉嚨痛、頭痛、頭暈、肌肉酸痛或全身無力等等。在感冒時,所伴隨的不適症狀,多多少少會影響寶寶的進食狀況及飲食習慣。
生冷、甜食、油膩食物應避免
為了避免加重感冒症狀,寶寶在生病期間,應儘量避免生冷或是冰冷的食物,例如冰涼的食品及飲料,以免這些食物對寶寶的口腔與呼吸道血管和黏膜過度刺激;同時,冰涼食品吃多了,孩子的腸胃道也容易受到刺激,造成食慾不佳的情形。另外當咳嗽有痰時,應減少甜食的攝取,因為糖會造成痰液的增加,使得咳嗽的症狀更加明顯。
而當感冒病毒侵犯到腸胃時,就要避免食用油膩的食物,以免腹瀉症狀加劇;而有的寶寶連喝配方奶都會拉肚子,此時建議您應先停止一、兩次配方奶的餵食,以緩和此症狀。
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能了解,充足的營養給予才能提供足夠的抵抗力。但是往往感冒所引起的大部分的症狀,都會使寶寶的食慾及食量降低,所以在飲食製作上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保持飲食清淡,避免刺激的調味再度刺激已發炎的呼吸道。
2.
多補充水分,尤其是發燒時可以幫助降低體溫,並補充流汗喪失的水分。
3.
食物的溫度則以常溫為主,避免太冷或太熱,以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
4.
餵食方式則可採少量多餐為主。
5.
當喉嚨腫痛時,可改採流質或是半流質的食物,以減少固體食物在通過食道時的刺激。
6.
腹瀉出現時則可補充幼兒用的電解水,以防腹瀉時脫水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

減少病毒入侵的方法
嬰兒與幼童的抵抗力要比成人弱,因此日常生活中預防感冒的發生,比治療感冒更為重要。從平日的生活中注意寶寶是否飲食多變化,以避免孩子因為挑嘴、偏食,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而使抵抗力降低,尤其是應增加蔬菜及水果的攝取。
另外要常洗手、多喝白開水,可減少病毒附著在呼吸道的機會;經常到戶外運動也能增加身體的抵抗力,並多呼吸新鮮空氣,減少暴露在充滿感冒病毒的房內,寶寶自然會有健康的身體。此外,在為寶寶洗澡或季節變換時,多注意寶寶的衣著,就可以減少罹患感冒的機會。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300&prev=301&next=299&l=f&fid=8







********************************************************************************

治療寶寶感冒的食療秘方

飲食調理是預防和治療感冒的重要方法,以下是醫生針對不同的寶寶推薦的5個食療方法。
  
1、“陰虛”寶寶食譜
  
百合枸杞豬肉粥
  
陰虛的寶寶一般偏瘦,睡覺多汗,容易心煩,易口渴、舌紅、舌苔少。這類寶寶容易因汗多而著涼、感冒,建議食用“百合枸杞肉片粥”來滋補。
  
材料:百合20—30克、枸杞10克、豬肉碎和米適量。
  
做法:先將米煮成粥,然后放入百合、枸杞、豬肉碎丁一起煮至熟為止。
  

2、“氣虛”寶寶食譜
  
山藥豬肉粥
  
氣虛的寶寶一般偏胖、虛胖,有薄薄的舌苔、舌不紅,這類寶寶因為體質虛弱,也容易感冒,適合的食譜是“山藥豬肉粥”。
  
材料:山藥20克(或生山藥切片)、豬肉末和大米適量。
  
做法:先將大米煮成粥,將山藥、豬肉末一起煮至熟為止。
  對于已經感冒的寶寶來說,需要通過清淡、有營養的飲食來調理。
  

3、“寒性感冒”寶寶食譜
  
蔥白粳米粥
  
如果你的寶寶在感冒初期,有以下的癥狀:咳嗽、痰多且稀、鼻涕清稀、舌苔白白的、大便白而干、尿很多、不愛喝水,一般就是寒性感冒,多是因為寒性、著涼所致的感冒。這時,寶寶適合的食譜就是“蔥白粳米粥。”
  
材料:蔥白(蔥的根部)5—6段,生姜6—7片、粳米適量。
  
做法:先將粳米煮成粥,同時將蔥白放入粥中,快好時放入生姜煮5—10分鐘后就可熄火。
  

4、“熱性感冒寶寶”食譜
  
薄荷牛蒡子粥
  
倘若寶寶在感冒初期的癥狀為:痰咳不出來、咽疼、愛喝水、有粘稠的鼻涕、舌頭紅色、舌苔變黃、脈搏也比平常快,一般是熱性感冒。這時,你就需要給寶寶煮“薄荷牛蒡子粥”。
  
材料:薄荷6克、牛蒡子10克、粳米適量。
  
做法:先將牛蒡子單煮15分鐘,取出牛蒡子,留下汁水備用。將梗米煮成粥,10分鐘后放入薄荷,在粥快好時,放入牛蒡子汁水,煮5分鐘即可。
  

5、“健康寶寶”防感冒食譜
  
玉屏風散
  
材料:西洋參或黨參10克、白術10克、防風6克。
  
做法:將西洋參或黨參、白術、防風用水煮開后,取汁水當茶喝。也可服用玉屏風口服液,此方可幫助寶寶有效預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資料來源http://gohaveababy.com/Article/治療寶寶感冒的食療秘方.shtml








*********************************************************************************

增強寶寶免疫力
嬰兒與母親 2012/02/16


專業醫師告訴我們,讓寶寶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並多曬太陽,可以全面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不過,哪些食物對提升免疫力很有幫助呢?假如寶寶不喜歡吃正餐怎麼辦?透過本文詳細的解說,相信可以讓您了解如何藉由飲食、運動和曬太陽,養成健康的寶寶!

【採訪撰文/張晴宜;諮詢/署立雙和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暨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科專科醫師林聖傑、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柯玉珍、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梳化/TOMOKO、賴英詩;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Julia Wedding News;模特兒/漂亮媽咪吳雅婷、林弋華;可愛寶寶羅子晞、周禹堯、蕭艾娜、陳宥心、蔡欣霏、陳德熙】

人體的免疫力
署立雙和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暨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科專科醫師林聖傑表示,免疫系統是人體內的一種自我辨識系統,對於外來物質(非自體)的侵入會將之消滅及排除,保護身體不被有害物質侵犯,另外它也具有監測功能,會偵測個體本身的細胞功能正不正常、有無突變或是變成癌細胞。免疫系統會將不良的細胞給摧毀,讓身體的運作維持正常。免疫系統依據運作方式及功能上的差異,可分為先天免疫系統和後天免疫系統,這兩種系統分別又可再細分為細胞性與體液性兩個部分去消滅外來物,詳細介紹如下:
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e responses)
個體原始的防禦機制,屬於非專一性免疫。
細胞性:主要為菌噬細胞如中性細胞、巨噬細胞,可攻擊病原體並將之吞噬。致病源一旦被菌噬細胞給吞下,它便會被包覆在稱為吞噬體的胞內顆粒中,接著會與溶小體融合為噬溶體。病原體會被其中的分解酶,或被之後進行的過氧呼吸所釋出的自由基殺死。其他另包括自然殺手細胞、樹突細胞、肥大細胞、酸性球、鹼性球。
體液性:補體,溶酶體,可協助菌噬細胞吞噬病原體或分解細菌。

後天免疫系統(adaptor immune responses)
屬於專一性免疫,可攻擊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此外,它具有記憶能力,對於人體再次感染的病原體可很快認出並將之撲滅。
細胞性:B細胞(可辨識完整的抗原分子,與免疫球蛋白產生有關)、T細胞(可分泌細胞激素,與病原體消除有關)。
體液性:各種抗體。

林聖傑醫師說明,先天性免疫系統和後天性免疫系統最大的差別即在於,先天性免疫系統會直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消滅。後天免疫系統則是在病原體與抗原上具有專一性反應,因此在人體感染過某特定病原體後,之後再次感染時,它便會認得這個病原體並將之消除。林聖傑醫師指出,人體遇到外來病原體入侵時,會引發發炎反應的現象,同時並可能誘發免疫細胞產生細胞激素(例如:干擾素等),以對抗外來物。另外像發燒現象也是讓免疫力活躍起來的一種防衛機制。


均衡飲食 頭好壯壯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柯玉珍表示,免疫力是決定健康的主要關鍵,有好的免疫力才能抵擋病菌及疾病產生,而良好的免疫力除了受遺傳、環境因素影響外,營養素也是具決定性的因素之一。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指出,人體中的免疫系統是一複雜的機制,從飲食部分來說,必須全面性地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且嬰幼兒階段,隨著年齡層的差異,攝取營養來源的形式不盡相同,不太可能單靠攝取某種特定的營養素就將免疫力提升。因此,在寶寶成長中的各階段,必須給予合適且足夠的營養,才能讓他健康地長大。以下分別針對各年齡層的寶寶所應當攝取的營養介紹之。


16個月
柯玉珍營養師建議,寶寶46個月大時,可於母乳或配方奶中加入可強化鈣質與鐵質的米粉或麥粉,調成糊狀餵食。若有家族性過敏疾病的寶寶,可於6個月後再添加麥粉。另外可餵食12茶匙自己榨的果汁(需稀釋1倍),如柳丁汁、芭樂汁、蘋果汁等,可選擇多汁、季節性水果。若有家族性過敏疾病的寶寶,應避免柑橘、草莓、番茄等水果。

母乳與免疫力
林聖傑醫師和黃瑽寧醫師皆指出,母乳中富含寶寶所需的抗體,且具有人體免疫系統必須的成份──乳鐵蛋白,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是寶寶最天然的營養來源。

乳鐵蛋白為一種多功能醣蛋白。人體分泌的眼淚、唾液和母乳等都有它的存在。其中,尤以初乳的含量最高,它可保護人體免於病原體的威脅。

柯玉珍營養師指出,母乳所帶來的6大優點如下:
1.可避免寶寶的呼吸道和腸胃道受到病原的入侵。
2.降低麩質過敏症、發炎性腸病變及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危險。
3.斷奶後,母乳所提供的免疫保護作用仍持續著。在寶寶2歲前可降低腹瀉發生率及住院率;3歲前可降低罹患中耳炎機率;7歲前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率。
4.幫助寶寶免疫系統發展成熟。
5.可藉由調整免疫系統及促進細胞成熟來減少癌症風險。
6.研究指出母乳寶寶可降低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兒童癌症及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

添加副食品的時機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全母乳哺育六個月,並提供安全適當的副食品的同時,持續哺乳至兩歲或兩歲以上。柯玉珍營養師表示,無論是母乳或配方奶哺育的寶寶,都需要添加副食品,才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適應固體食物及訓練咀嚼能力。寶寶添加副食品的時機為出生後46個月,可自行坐正及開始長牙時。黃瑽寧醫師指出,寶寶4個月大時,可以讓他慢慢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食物,食物的量不用多,以多種類為佳,均衡飲食,可讓寶寶罹患過敏的機率大幅降低。


712個月
柯玉珍營養師建議,寶寶79個月大時,同樣可食用米糊或麥湖,另可以加鈣米烹煮成稀飯。自己榨的果汁或果泥部分,79個月大的寶寶可吃12湯匙;1012個月大的寶寶可吃24湯匙。以每應攝取的營養素來看,79個月大的寶寶應攝取蛋豆魚肉類11.5份,1012個月大的寶寶則為1.52份。

1份蛋豆魚肉類=蛋黃泥 2
1份蛋豆魚肉類=豆腐 1個四方塊或半盒
1份蛋豆魚肉類=豆漿 240CC
1份蛋豆魚肉類=魚泥、肉泥、肝泥1

柯玉珍營養師說明,最好選擇鐵質豐富的食物(例如:肉類、肝臟類),否則不易達到寶寶一日的鐵質需要量。建議菜單為豬肝瘦肉粥、吻仔魚粥等。
◎豬肝瘦肉粥作法:豬肝或瘦肉洗淨去筋,利用湯匙刮出肝泥或肉泥,再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可放薑片調味後再去除)。
◎吻仔魚粥作法:將高麗菜末、紅蘿蔔末、吻仔魚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即可。


16
柯玉珍營養師建議16歲嬰幼兒一日所需攝取的均衡營養素,分別說明如下:
1. 奶類:攝取量為1.5杯 (1 杯為240C.C.)。烹調食物時可加入奶製品,如馬鈴薯焗起司、起司燉飯、鮮奶蒸蛋、鮮奶布丁、乳酪蛋糕。
◎馬鈴薯焗起司作法:馬鈴薯洗淨、擦乾、包上鋁箔紙,放入烤箱烤至半熟,取出馬鈴薯、劃上十字,加入蕃茄丁、洋蔥丁、起司絲後,再放入烤箱烤熟即可。

2. 蛋豆魚肉類12份,建議菜單為:蕃茄牛肉粥、菠菜牛肉粥、香菇瘦肉粥、玉米瘦肉粥。
◎蕃茄牛肉粥作法:將蕃茄丁、洋蔥丁、牛絞肉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即可。
◎菠菜牛肉粥作法:將菠菜末、牛絞肉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即可。
◎香菇瘦肉粥作法:香菇泡軟去蒂切碎,將香菇末、絞肉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即可。
◎玉米瘦肉粥作法:將玉米粒末、紅蘿蔔末、絞肉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即可。

3. 採用加鈣米烹煮成稀飯或乾飯。

4. 水果類12個,1 個等於木瓜 1/2粒 、櫻桃 9 個、西瓜1碗、蘋果小1個,水果也可加入奶製品,如木瓜牛奶、香蕉牛奶、水果優格。
◎香蕉牛奶作法:將香蕉去皮切丁後,連同鮮奶、黑糖放入果汁機中攪拌均勻即可。
◎木瓜牛奶作法:木瓜去皮、去子切丁後,連同鮮奶、黑糖放入果汁機中攪拌均勻即可。
◎水果優格作法:將西瓜、哈密瓜、火龍果等新鮮水果洗淨、去皮、切丁後,加入原味優格即可。

寶寶偏食的原因
黃瑽寧醫師表示,當發現寶寶不愛吃正餐時,應該先思考幾個問題,食物的質地太硬或是寶寶根本無法咀嚼、曾有不愉快的用餐經驗、強迫餵食等問題。造成寶寶不喜歡的原因很多,柯玉珍營養師舉列9項造成寶寶偏食的因素:
1. 烹調不當:沒有將食材處理成適合寶寶咀嚼的大小。
2. 家長自己偏食:寶寶有樣學樣,造成寶寶對食物的接受性差。
3. 不愉悅的進食經驗:如被燙到、魚刺梗住、口味苦或菜色單調等。
4. 缺乏正確的知識:照顧者選擇自己認為營養的食品,而造成寶寶的偏食。
5. 強迫行為:用強迫方式餵食,反而會增加寶寶的反感。
6. 家長餵食:影響寶寶對吃飯的興趣。
7. 邊看電視邊吃飯:電視會分散寶寶的食慾。若正餐未吃飽時,寶寶會以零食補充。
8. 進食時機不適當:寶寶剛睡醒或遊戲後,消化液分泌不足,會影響寶寶的消化能力。
9. 引人注意:寶寶想引起照顧者的注意。

改善偏食的方法
黃瑽寧醫師表示,可以將食材換個方式呈現,增加寶寶吃的興趣。以不愛吃青菜寶寶為例,可將青菜打成泥狀,參雜在食物中。食物必須做成寶寶適合咀嚼的大小,另外可從寶寶喜愛的圖案著手,像是把食物做成寶寶會接受的可愛樣式等。

黃瑽寧醫師認為,讓寶寶喜愛用餐的方式有兩大重點,首先是食物是寶寶喜歡的,再來是用餐的氣氛。黃瑽寧醫師叮嚀,千萬不要用威脅的語氣對寶寶說話,例如:「你不吃青菜的話就會長不大」。這樣只會帶來反效果,寶寶反而更抗拒吃青菜。應該用獎勵的方式讓寶寶瞭解,吃下這些食物很棒,稱讚寶寶。
柯玉珍營養師另外說明改善寶寶偏食習慣的10種方法:
1. 訓練寶寶自己進食:餵食時,也準備一隻湯匙給寶寶,讓他練習自己進食。
2. 耐心誘導及訓練:給寶寶吃新味道的食物時,寶寶多半會因不習慣而把食物吐出來,應耐心誘導,讓寶寶適應及接納。
3. 不要威脅或利誘寶寶:採取威脅或糖果、玩具利誘的方式,會造成寶寶不正確的飲食觀念。
4. 勿過度寵愛寶寶:會影響寶寶往後的人格發展。
5. 減少購買零食及飲料:降低家中置放零食及飲料,增加白開水供應及適當水果,以減少零食及飲料誘惑。
6. 適當的點心設計:可用愛玉、水果凍、燒仙草、西米露、紅豆湯、薏仁湯等食材當點心。
7. 嘗試變化不同飲食或烹調方法:可參閱食譜製作或上烹飪教室學習,增加菜色變化,以克服寶寶偏食問題。
8. 用餐時均衡分配食物:將各類食物平均分配於每個成員的盤子中,鼓勵均衡飲食、不浪費食物,且可避免剩菜問題產生。(可依不同年齡層做調整)
9. 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對於比較大的幼兒,可讓他養成固定用餐時間習慣,並在良好氣氛中,細嚼慢嚥進食,可幫助消化吸收及防止攝取過量食物。
10. 保持用餐愉快及專心用餐:勿在用餐時責備寶寶,影響進餐情緒。

攝取足夠水份的重要性
嬰幼兒的體內器官尚未發展成熟,體表面積的比例也較大,容易喪失水份。若加上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或是感冒、腹瀉等生病的情況發生時,就容易有脫水的現象。除了以母乳為主要食物來源的寶寶之外,其他時候都要注意寶寶水分的攝取。黃瑽寧醫師表示,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要注意除了讓寶寶攝取足夠的營養,也必須喝到足量的水分。

黃瑽寧醫師建議,剛開始讓寶寶喝水時,以漸進方式讓他慢慢嘗試最好(例如,若寶寶不喜歡喝水,可加入一點點有甜味的果汁在水中讓寶寶喝)。若寶寶的尿量足夠,不想喝水,也沒有必要逼迫他喝。

觀察寶寶有沒有攝取足夠的水分可透過以下三種方式:
1. 尚在包尿布的寶寶,一天的小便量有六大包(以上)。
2. 觀察尿液的顏色是否透明或過黃。
3. 觀察大便的軟硬度,若大便太硬就代表攝取的水分不足。


適度運動
 林聖傑醫師提醒,適度運動對於提升免疫力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除了可增強體內抵抗病原體的免疫細胞,也可降低體內因環境變化或壓力或產生的荷爾蒙對人體帶來的負面影響,還可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強化骨骼和呼吸系統,甚至能紓解壓力。


多曬太陽
黃瑽寧醫師指出,近來美國最新的研究顯示,維他命D可減少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並可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如何補充維生素D?黃瑽寧醫師說,多曬太陽是最好且最有效率的方式。雖然部分食物中或營養品富含許多維生素D,不過每日所攝取的量必須足夠,才算有達到人體所需。人在曬太陽時,體內會自然生產出維生素D。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多接觸到陽光,多曬太陽,沒有必要怕曬傷就一直塗防曬油。另外也要提醒照顧者應多帶寶寶去戶外走走、曬曬太陽,感受大自然的溫暖。

林聖傑醫師叮嚀,病毒多為近距離傳染,因此,帶寶寶出門時,應盡量選擇開放式空間,可降低飛沫等病原體的感染機率。


林聖傑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臨床講師
天主教聖保祿修女會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科研修醫師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現任:
署立雙和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暨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科專科醫師

黃瑽寧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
現任: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柯玉珍
學歷:
中山醫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郭綜合醫院營養師
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新國民醫院營養師
桃園聖保祿醫院團膳營養師
現任: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

【更多內容請見20122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110&prev=10145&next=10010&l=f&fi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