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小兒呼吸道疾病居家照顧


小兒呼吸道疾病居家照顧  採訪撰文/陳華櫻
採訪諮詢/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何一成
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賴建丞


呼吸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而呼吸道一旦受到病菌侵襲,容易引發全身性症狀,併發症亦有威脅生命的可能。隨著季節逐漸轉冷,流行性感冒流行高峰期來到,你的寶貝準備好抵禦這一波流感病毒與呼吸道疾病的侵擾了嗎?
本篇將就流行性感冒、肺部與支氣管等部位的常見疾病作介紹,除了讓家長對該類疾病有進一步認識之外,亦彙整了兩位醫師的專業意見,提醒加長在居家照顧上的各種注意事項。

【PART1 流行性感冒】
* 致病原因:由流感病毒所引起,有A、B、C三型,通常以A、B兩種較容易傳染並造成流行。流感病毒平均一年變種一次,若世界衛生組織對下年度的流感菌株預測錯誤,就有可能在次年造成大流行。流感的流行高峰期為冬天至翌年春天,因此建議在流行期前便要施打疫苗,由於流感病毒不斷變種,每年須重新注射一次疫苗。

* 出現症狀:症狀類似於感冒,但更為嚴重,如高燒可達39.5度以上(尤其是體質較弱者)並持續2~4天以上,尚有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並伴隨有肌肉酸痛、全身倦怠等症狀;有時亦會出現嘔吐及腹瀉等消化器官症狀。

* 送醫前的判別&預先處置:特別是曾有熱性痙攣病史的幼兒,可用退燒藥物、睡冰枕、溫水擦拭等方式先試著退燒。因此家中應常備退燒藥物(口服,應選用非阿斯匹靈系種類,以避免雷氏症候群)或退燒塞劑,以備不時之需。

BOX:
認識「熱性痙攣」:因發燒所引起的抽筋現象,屬良性抽筋,好發於6個月大~5、6歲間的幼兒。通常是全身性發作,會出現身體僵直、眼睛發白上吊、嘴唇發黑、全身不停抽慉等現象,甚至完全失去意識,以為孩子就要死去,而令父母驚慌失措。
發作時間短則2分鐘,長則維持10分鐘,通常會自行平息,並恢復意識。若發作超過20分鐘未平息且未恢復意識,應盡速送醫接受詳細檢查。一般會隨著年歲增長而減少發作次數,若發作太頻繁或是發作時間過長,才需特別以藥物治療;若沒發燒而有痙攣現象則可能是癲癇。

* 可能引發的併發症:若發燒太久、呼吸急促、嚴重咳嗽,且活動力不佳時,就要考慮是否有併發症,中耳炎、肺炎或腦膜炎為常見,有可能導至死亡或嚴重的後遺症;其他較少見的併發症有肌肉炎或心肌炎等。

* 治療方式:目前雖有專治流感的口服藥物,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多為症狀治療,除了使用退燒藥及鎮痛劑讓症狀緩和之外,並以抗生素來預防肺炎、支氣管炎及中耳炎等併發症。應避免使用阿斯匹靈以免造成雷氏症候群;若因嘔吐而無法進食時,可給予靜脈點滴注射,以補充流失的體液與電解質。

BOX:
雷氏症候群雷氏症候群是一種急性腦症之一,除了會發生如急性腦炎般的症狀(腦部浮腫、嚴重嘔吐及全身痙攣等現象)之外,脂肪會屯積在全身臟器,造成肝功能損壞。在感染流行性感冒或水痘時,若使用含阿斯匹靈的退燒藥物,病發的可能性大為提高。

* 居家照顧注意事項:飲食可如常,若無嘔吐情況應多補充營養,以增加抵抗力,並要多攝取蔬果與補充水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可避免接觸傳染),流行期少帶幼兒出入公共場所,若要外出最好帶上幼兒專用口罩。
一般來說流感症狀會在5天後有明顯改善,若病兒在第4天之後症狀仍未改善,就應多加留意或是送醫。如若有脖子僵硬或嘔吐現象,可能是併發腦膜炎;若有呼吸急促或多痰,則可能是併發肺炎。

* 預防方法:在進入流感的流行高峰期之前便施打疫苗(大多數醫院診所都可施打流感疫苗,但6個月大以上的幼兒才宜施打。每年10月會有下一年度的新疫苗推出,注射2星期後才會產生抗體;但須每年注射新疫苗以抵抗新的變種病毒),有些學者建議6個月大至3歲之間的孩子每年應施打2劑疫苗(相隔2週施打),預防效果更佳。此外平常多攝取蔬果,可增加抵抗力。

* 給家長的小叮嚀:由於口服流感藥物的藥效不是非常好,最好提前在流感的流行期之前先行施打疫苗;特別是有心肺方面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幼兒,更要施打預防疫苗,否則一旦感染,會引發非常嚴重的併發症。
【PART2 肺炎】
【PART3 支氣管炎】
【PART4 先天性喉頭軟化症】(喉頭喘鳴)
FINAL CHECK!
  • 有熱性痙攣病史的幼兒,在就醫前要先退燒。
  • 先留意嘴唇發紫或是呼吸急促等現象,是否為異物哽塞所引起。
  • 有感冒現象要先治療,以防其他病菌趁虛而入,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 有慢性疾病或體質較弱者要注射流感疫苗(一年一次)及肺炎球菌疫苗。
  • 出院後或是經醫生診斷後,胸腔護理多費心,更要多留意寶寶的呼吸狀況,及是否有發燒等狀況,有這些症狀就應立刻回診,以免產生併發症。
  • 按時服藥、多補充水份、均衡營養、較大寶寶多運動(可幫助稀釋濃痰)。
  • 若因呼吸困難或嚴重嘔吐而無法進食、喝水或吃藥,應住院以靜脈針劑(打針或點滴)補充水份、電解質或代替口服藥物。
  • 遵照醫生指示,定期回診。
  • 上呼吸道疾病都有致命可能,只在於程度輕重問題;特別要注意併發症與繼發性感染。 
  • 細菌性感染的危險性遠高於病毒性感染,在治療與居家照顧上都要留意。
  • 家有上呼吸道疾病感染的小兒,要注意適度「隔離」(如飲食餐具分開),以免全家「中獎」。
(內容摘字自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364&prev=367&next=308&l=f&fid=8






*******************************************************************************
病菌嘜擱來~~增強幼兒抵抗力超easy8招 
增強幼兒抵抗力超easy8招 採訪/劉玉華
諮詢/榮民總醫院一般兒科主任醫師 宋文舉
台北市立中醫醫院醫師 田安然
健康網路主講人 劉啟森


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充滿了細菌與病毒,幼兒如果身體抵抗力不佳,很容易就會感染疾病,而經常生病的寶寶又多半有發育不良、體力不好的問題,導致抵抗力變弱、容易生病,長期下來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大人、小孩都不勝負荷。其實抵抗力雖然與先天的體質有關,更受到後天照顧的影響,如果家長能掌握到一些增強寶寶身體抵抗力的方法,那麼就可以由第一道防線,為寶寶的健康把關。

POINT1. 抵抗力與免疫力的關係
身體要對抗外來病原體的侵襲,必須靠著體內完整的免疫防線與機能(白血球、抗體及無缺口的皮膚及粘膜),免疫力有兩種︰一種是生病後體內與生對抗病原體的特殊抗體,當這種病原體再度侵犯身體時,抗體就可以聯合白血球將病原殺死;第二種是「被動」的免疫力,譬如新生兒接受來自母體的抗體而產生免疫力,或是接受免疫注射,而對某些疾病發生短暫的抑制作用,這些免疫的作用都是人體對抗細菌、病毒的力量。
POINT2. 皮膚與抵抗力的關係
皮膚是有多重功能的人體最大器官,其最重要的功能在於保護體內器官組織免於外在病菌的侵犯,根據醫學研究顯示,健康的人體皮膚及毛髮表面有一層微酸的保護膜,此層酸膜是由皮膚的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物組成,正常情況下,其酸鹼質(PH)介乎4.5~6.0之間,除了可以均衡皮膚表層水份及油脂外,亦可抑制皮膚表面的各種致病菌的菌落過度繁殖,以及防止細菌、黴菌透過皮膚,入侵體內的器官組織,臨床上,這層天然微酸性保護膜對嬰幼兒、幼童、糖尿病病患等抵抗力較弱的個體是相當重要的屏障。維護這層完整的微酸性保護膜,可減少皮膚抵抗力較弱的個體發生皮膚細菌、黴菌感染的機會,進而根除這些感染的可能併發症。因此,嬰幼兒的皮膚應該保持「有點酸,又不太酸」的狀態,以增加皮膚對病菌的抵抗力。
POINT3. 幼兒何時開始有抵抗力?
新生兒較少生病,是因被保護得較周密,接觸病原體的機會少,一旦被病原體侵襲,也是會生病;過了6個月以後,嬰兒得自母體的抗體會逐漸消失,自己便開始製造抗體,這時才算是真正有了抵抗力,不過因為生活接觸面逐漸擴大,感染病原體的機會愈來愈多,生病的次數增多,但是這樣的過程有時候是必要的,因為每經過一次疾病的洗禮,幼兒體內就會產生一種抗體,隨著年齡增加,體內抗體逐漸增多,抵抗力也就慢慢地增強,五、六歲以後,生病的次數就會減少了。
POINT4. 怎麼樣才算抵抗力差?
寶寶的健康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有的孩子看起來瘦巴巴的,卻鮮少生病,有的孩子長得胖嘟嘟的,卻是「風一吹就倒」,究竟怎麼樣的孩子抵抗力不好呢?事實上,真正抵抗力不好的幼兒會經常反覆生重病或化膿感染,譬如:中耳炎、肺炎、皮膚化膿、嚴重氣管炎,或是常要住院而且發育不良,有些幼兒經常咳嗽或流鼻水,這可能與過敏性體質有關,而不是抵抗力不好。
POINT5. 寶寶抵抗力差的原因
身體的抵抗力和年齡、生活習慣、健康狀況、體質都有關連。由於幼兒的免疫系統功能尚未成熟,抵抗傳染病的能力較差,所以醫院裡的小病號多集中在6個月到4歲這個年齡層;另外,台北市立中醫醫院醫師田安然則表示,每寶寶的體質不同,抵抗力也會有差別,體質燥熱的小朋友,就容易嘴破、便秘、口臭……;體質陰寒的小朋友,就容易怕冷、著涼,體質溼熱的小朋友就容易有腸胃問題……,不過有些幼兒經常感冒、發燒,並不是因為沒有抵抗力,而是接觸病原體的機會比別人多,譬如時常出入人群,一旦接觸到空氣中的病原體,就有機會發病。
增強抵抗力 8大育兒撇步
有的孩子「隨便養,隨便大」,有的孩子卻需要特別細心的呵護,許多家長拼命地給孩子進補,認為可以增加抵抗力,可是「補」過了頭,孩子卻成為動不動就喊累的小胖子,對健康反而有害,下面就傳授家長們一些非常容易的增強抵抗力育兒撇步。
  1. 哺餵母乳
  2. 攝取足夠營養
  3. 按時預防接種
  4. 善用兒童健康檢查
  5. 充足的睡眠
  6. 避免環境污染
  7. 避免過度保護
  8. 實踐健康小秘方
引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arsbfvefFR43RZ3Si27D3Ed7/article?mid=1527
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408&prev=409&next=407&l=f&fid=8







********************************************************************************

寶寶免疫力大躍進 培養6個健康好習慣
【採訪撰文/陳安琪;諮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力振;模特兒/俏皮妹妹庭甄&甜美媽咪萍萍;攝影/檸檬巷館】


你不可不知的免疫力
免疫力,顧名思義就是抵抗外來入侵病原體(如病毒、細菌等)的能力。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力振說明,除非是明顯免疫缺損疾病,否則免疫力的好壞,其實沒有可以具體量化的標準。一般而言,免疫力會以臨床的表現來判斷好壞,比方說從營養狀況觀察(營養狀況不良,相對來說免疫力也會較差)、遭受感染的頻率高低與嚴重程度、是否感染一般人不易感染的細菌或黴菌,甚至發生少見敗血症、腦膜炎等狀況,都可以算是免疫力不好的表現。
  
4個極端的免疫系統問題
1 自體免疫疾病 所謂的自體免疫疾病,常因免疫系統的辨識功能出現異常,導致自己攻擊自己而產生自體免疫抗體,進一步造成體內傷害的產生,整體來說和免疫力的調控異常有關。常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自體免疫性的甲狀腺炎等,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 
2 免疫力不全 免疫力不全又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兩類。 先天的免疫疾病主要分為5類:B淋巴球缺陷、T淋巴球缺陷、同時合併B與T淋巴球缺陷、補體蛋白缺損、吞噬細胞缺損功能,這些先天免疫細胞的缺損,因在嬰幼兒時期發病而被診斷出來。 至於後天免疫力不全,最廣為人知的即為愛滋病,愛滋病的病毒攻擊T淋巴球,導致T淋巴球的功能受阻礙、體內防疫機轉下降;另外,部分癌症病人進行化療的副作用會導致免疫系統受壓抑等等。 
3 癌症 確切引發癌症的原因目前尚未明朗,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免疫的調控能力出了問題,可能與癌症的產生有關。 
4 過敏 現今有過敏問題的小朋友與大人都不在少數,無預警的突然發作也往往讓人十分煩惱,下一段我們將就常見的過敏問題做更詳盡的介紹。   

免疫記憶,抵禦疾病的一道防線 聰明的免疫力具有記憶的功能,除非入侵的病毒與細菌造成了極嚴重的傷害,否則免疫力會牢記它們的樣貌,當下次相同的病毒細菌再次入侵,就可以迅速消滅這些外來的病原體。其實,免疫記憶防禦機制也很類似施打疫苗的原理,舉例來說,B型肝炎疫苗是施打B型肝炎病毒蛋白進入人體,之後會逐漸產生抗體,哪一天當病毒入侵就會快速被消滅掉。   小寶寶出生後長時間受到大人完善的保護,被感染而生病的機會小,免疫記憶應用的次數自然很少,一旦被病毒或細菌感染,因為完全未曾接觸所以發病的症狀就會顯得特別嚴重。反觀我們成年人,因為從小到大與病毒細菌累積的接觸次數多,所以有時即便感冒了,症狀也不會太過嚴重呢!   

聰明的免疫力具有記憶的功能   孩子的免疫力是否正常? 說到了這裡,想必有不少爸爸媽媽仍然十分擔心孩子的免疫力是否正常,在此提供兒童先天免疫缺損的10大警訊讓家長參考: (1)在1年內感染中耳炎4次或以上。 (2)1年內發生過兩次或以上的嚴重性鼻竇炎。 (3)連續使用抗生素兩個月以上仍未見改善。 (4)1年內發生過兩次或以上的肺炎。 (5)新生兒時期,體重無法增加或正常生長。 (6)反覆性的深層皮膚或器官囊腫。 (7)持續性發生口腔鵝口瘡或皮膚黴菌感染。 (8)需靜脈注射抗生素才可控制發炎。 (9)兩次或以上曾發生過深部臟器感染,包括腦炎、骨髓炎、蜂窩組織炎、敗血症。 (10)有先天性(遺傳)免疫缺損家族史(因感染或不明原因而早逝)。 *參考資料來源: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網站 陳醫師提醒,當孩子感染的頻率比別人高、治療時間的比別人長、從小就容易生病、每次住院病情都比別人嚴重、親戚間有人患有免疫缺損疾病等,就建議和您信賴的小兒科醫師討論,考慮是否需要進一步評估孩子有無免疫缺損問題。   
並非人人都需要檢測免疫力 若經醫師評估認為有罹患免疫疾病的疑慮,可以考慮進行免疫力檢測,免疫力檢查主要是偵測淋巴球免疫細胞數目,了解細胞的比例是否有問題,目前常見的抽血檢查主要會針對下列3個項目進行檢驗──(1)B淋巴球產生的抗體(如IgG、IgA、IgM等)的濃度;(2)T淋巴球反應,利用特異物質刺激T淋巴球,了解反應能力;(3)T、B淋巴球細胞數目,不過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檢驗標準也不同(依嬰幼兒年齡有不同的標準),除非檢驗獲得的數值過低,否則這個檢驗僅需視為幫助醫師與家長了解孩子健康狀況的客觀參考標準即可。但陳力振醫師也提醒各位家長,免疫力檢查並非人人都有需要,應在醫師的評估與建議下再進行檢測。     免疫疾病有性別之分? 免疫疾病原則上沒有男女之分,但部份先天免疫缺損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在性別上有些不同,舉例來說如紅斑性狼瘡,女性比男性多上8~10倍之多,但確切原因仍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釐清,目前屬於統計數據上顯示的男女比例懸殊差異。   
了解過敏檢測 陳醫師表示,家長常因為孩子罹患過敏性疾病而要求進行過敏原檢測,但「過敏體質」和「容易感冒」可不能被畫上等號一概而論,因為如果真的免疫力不好、對細菌病毒抵抗力又差,那麼,檢測G型免疫球蛋白得到的數值會比一般人低許多,這和過敏者又大不相同。 另外,有研究發現過敏的發作和E型免疫球蛋白抗體有關(過敏體質越明顯者,其體內E型免疫球蛋白抗體常有較高傾向),透過檢驗此一項目,剛好可以將過敏體質給量化,不過一般來說,如果小朋友的過敏症狀明顯,並在簡單的藥物控制、生活調節上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才會考慮抽血檢驗過敏原。   
現代人最常見的免疫問題──過敏 每到季節交替之際,就是惱人的過敏疾病發作高峰期。不過可不要誤以為過敏代表免疫力低落,而一味煩惱要如何提升免疫力,事實上,過敏常因免疫力太活躍而產生的反應,和一般人常見的迷思恰巧相反。   
現代人過敏的主要原因 「遺傳」與「環境」,是罹患過敏最主要的兩大原因。遺傳影響到體質,卻也是目前最無法掌握的部分,但從環境著手,其中又以「生活環境」和「食物」兩者的影響最大,比方說生活中常見的灰塵、塵蟎、黴菌等,而食物又以帶殼海鮮、奶蛋類為主要過敏原。 一般來說,一個人可能帶有過敏體質,卻不見得會有過敏的疾病,只是被誘發過敏的機會比較高一些,因此,該如何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是每個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都必須了解的課題。   
嬰幼兒常見4大過敏性疾病 陳力振醫師表示,數年前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團隊,依據國際兒童氣喘過敏調查方式(International of Asthma and Allergy for Children,ISAAC),發現臺北市國小一年級生氣喘學童的盛行率為14.2%,而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分別為42%與7.4%。   在兒童常見的過敏疾病中,又以過敏性氣喘發作時最讓家長們緊張。其實並非所有過敏性氣喘患者都會出現急促喘息聲,但其中一個典型症狀便是慢性咳嗽──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約一個禮拜即可痊癒,但過敏性氣喘引起的慢性咳嗽卻往往出現在早晨醒來後,有時睡到半夜亦會引起劇烈咳嗽,另外有時運動後也會咳嗽,換句話說,慢性咳嗽分佈在某些特定時刻、因為特定因子而被引發,和一般感冒不規律的咳嗽略有不同。陳醫師也特別提醒,如果孩子有其他過敏性疾病,一旦當孩子出現類似氣喘的症狀(比方說急性發作時出現類似咻咻咻的快速喘氣聲),便可合理懷疑有氣喘的可能,需要盡快找過敏專科醫師就醫接受治療。   
免疫力UP!培養6個健康好習慣 
1 多接觸大自然 和大自然接觸的好處眾多,比方說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能多曬曬太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不僅對骨頭有益,更有許多研究認為維生素D和過敏密切相關)。另外有一些學者認為,進入大自然會接觸到花草樹木泥土,可能遇上一些能激發免疫力的好細菌,這些對於我們的免疫力都有正向的好處。 衛生假說 關於衛生假說,陳力振醫師說明,細菌感染和免疫力就好像槓桿一樣,當細菌感染的機會下降,過敏的機會就會上升(過敏是免疫力過高的反應),所以當照顧者過於注重環境衛生,孩子在免疫力發育的關鍵期卻不曾受到病毒細菌適當的刺激,長大後一旦接觸病菌,引發感染的機會也更高。相反的,如果一個居住在衛生條件不佳的狹小空間、家中人口眾多的家庭,常理認為他們承受較高的生病風險,但也因為他們容易相互感染,免疫力長期受到訓練,相對日後過敏的機會也降低許多,這正是所謂的「衛生假說」。 
2 可不可以飼養小動物 倘若家中有飼養寵物,有時寵物的毛髮、口水、排泄物等過敏原飄散在空氣中,或者掉落於居家環境和衣服上,無疑都可能是潛藏在環境中的過敏原之一。 近幾年有研究指出,如果1歲以內的嬰幼兒家中有養寵物,他們對寵物的過敏機會反而會下降,但目前寵物與免疫力之間的研究資料還不夠充足,無法為此下確切的定論。 至於家有小朋友,究竟能不能飼養寵物呢?陳力振醫師建議,若孩子明顯有過敏體質,且年紀稍大免疫系統已成形,這時接觸寵物引發過敏的機會的確較一般人高,但若是懷孕或哺乳期的媽媽,也無需因為新生命誕生而急著把寵物送走。 擺脫不了遺傳的過敏體質 你知道嗎?如果父母雙方皆具有過敏性體質,孩子遺傳過敏體質的機率約75%,如果父母其中一方具有過敏體質,那麼孩子遺傳到過敏體質的機率約25%,所以,除了環境以外,「遺傳」也是罹患過敏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良好的睡眠習慣 在良好的深層睡眠狀態下,身體會進行修護的動作,而腦部也會產生和免疫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睡眠不足反而會降低免疫功能,影響到我們的免疫力。 以前曾經有專家針對嬰幼兒進行實驗,研究發現半夜時會分泌較多生長激素,是身體進行修護動作的關鍵時刻,如果有良好的睡眠環境,就不會中斷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與調節,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益,所以,家長必須及早帶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健康有一定的助益。 
4 適度運動 運動的劇烈程度建議以「能讓心跳輕微加速」為準,這是由於突然劇烈運動會使細胞氧化壓力增加、甚至加速死亡,但規律適度的運動量反而可以刺激細胞抗氧化能力,提高白血球的存活壽命,所以不論大人小孩,都應該適度活動一下舒展筋骨唷!   無需限制氣喘兒童運動 許多家長會特別限制氣喘的孩子不能運動,事實上,只要持續使用保養藥物將氣喘控制得宜、並且定時追蹤回診,其實病童幾乎可以過無異於一般人的生活,對他們來說,運動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呢!   在運動的選擇上,建議以較和緩的運動為主,舉例來說,短跑會讓空氣短時間內在呼吸道快速進出,使呼吸道快速乾燥可能進而引發氣喘,所以這類型的運動就不適合氣喘的孩子進行。但如果是打羽毛球、游泳這些相對來說較和緩的運動,可以維持呼吸道濕潤並促進肺功能增加,是很不錯的選擇。 
5 益生菌真的有效嗎 曾有研究指出,若媽媽在懷孕期間即開始服用益生菌,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會稍低一些,但益生菌對於改善其他過敏性疾病的影響,至今仍未有非常明確的答案。 其實益生菌就是腸道的好菌,早期益生菌補充品是被設計用來調整腸道健康,但近幾年也開始出現許多對過敏有改善效果的說法,陳力振醫師提醒,益生菌對於腸道的好處是確立的,但對於過敏的效果目前眾說紛云且可能因人而異,如果經濟狀況許可,和醫師討論過後服用倒是無妨,但也要提醒,益生菌主要的功用在預防,並不是攝取越多越好。 
6 飲食均衡,多吃抗氧化蔬果 常會聽聞一些抵禦疾病的小偏方,但仔細了解一下之後可以發現,其實小偏方的主要訴求都是「增強免疫力」,如果依照免疫的機轉來看,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等都具有抗氧化效用,另外還有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抗體的重要元素,缺乏蛋白質體內的抗體量會下降)、脂質(細胞膜的主要構成物質)等,其實,許多重要又多元的營養素往往來自於天然食材,所以爸媽一定要讓小朋友養成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平時就要多吃新鮮的蔬果食材,營養充足讓孩子頭好壯壯,自然可以抵禦疾病的侵襲唷!

陳力振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士
經歷: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過敏氣喘中心研究員/臺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理監事/美國過敏及氣喘免疫學會會員
現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暨長庚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1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