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過敏性鼻炎

台灣氣候濕熱且空氣污染嚴重,過敏性鼻炎發生率約5~20%。「過敏疾病」,是指當病患接觸了環境當中的過敏原或非過敏的刺激因素之後,局部產生慢性發炎反應的疾病。當這種慢性發炎反應表現在氣管、鼻子、皮膚或眼睛,就分別形成氣喘病、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
臨床上,鼻過敏症可分為兩種,過敏性鼻炎及血管運動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分為季節性和常年性兩種臨床類型,季節性主要是花粉引發本病,故又稱花粉症;常年性過敏性鼻炎一年四季皆發病,以屋內塵螨,真菌等微生物引發本病為主。血管運動性鼻炎則是一種非過敏性,非炎症性,患者主要是受到氣候變化,空氣污染或情緒的影響,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主要症狀為鼻塞,流鼻水或有頭痛、鼻、眼、咽喉搔癢感及陣發性噴嚏,病狀常發生於冬季早上起床,晚上睡前或外出騎乘交通工具時。

症狀
其症狀與感冒相似,主要是鼻塞、流鼻涕、噴嚏、咽喉疼痛,可持續數小時,有時也有流淚、眼睛紅腫、頭重的症狀。嚴重者有可
能會演變成鼻竇炎、哮喘或耳部感染。

診斷
過敏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須與急性鼻炎〈俗稱感冒〉鑑別,鼻過敏有過敏史,而急性鼻炎則往往無過敏史;鼻過敏發病快,消失也快,症狀消失後則如常態,發作時間短,往往數小時即減輕或消失,一般無全身症狀;而急性鼻炎往往發病漸起,消失也慢,需數天而癒,伴有較重發熱,發寒,頭痛等全身症狀。局部檢查方面,鼻過敏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涕清稀呈清水樣;而急性鼻炎可見鼻黏膜充血、紅腫、鼻涕黏性較為膿性,後期鼻涕顏色也由原來的白色轉變為黃白色甚至為黃色,此時多為急性鼻炎的恢復期,若後期鼻塞越來越重,鼻涕色黃而量多,則多為繼發細菌感染所致,如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等乘機侵入黏膜,並活躍繁殖,造成繼發性感染。不過流大量水樣鼻涕,其實也是一種防禦保護機
製,藉以排出感冒病毒。

治療
目前的醫學,多數的鼻炎如急性鼻炎、急性細菌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藥物性鼻炎、乾性鼻炎、特殊感染性鼻炎及過敏性鼻炎等。不論利用藥物或手術,皆能得到不錯的效果,只有極少數的鼻炎,如萎縮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藥物及手術效果皆不理想,復發率極高,多予以症狀治療為主。
屬於非藥物治療的環境控制,避免患者接觸到週遭的過敏原,是重要的輔助療法。過敏疾病的臨床症狀,基本上是因為局部慢性發炎反應所導致的。所以如果能夠使用吸入、局部噴劑或局部塗抹抗發炎藥物,將可避免或減少因口服或注射之後引起的全身性副作用。所以目前用藥治療的趨勢,是儘量使用局部藥物。 雖然目前已有許多口服或吸入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用於治療氣喘病患,但仍不能完全取代類固醇在過敏疾病治療上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只要遵照專科醫師指示,長期使用局部或吸入性類固醇藥物;症狀惡化嚴重時,短期使用口服或注射型的類固醇,是不必
擔心類固醇的全身性副作用。

結論
過敏病患的體質在隨著年齡增長後,大多數都可以得到改善;在體質未改善之前,過敏症狀反覆發作或持續存在,確實會影響病患的正常生活。不過,只要能妥善照顧病患生活,避免誘發因素;適時使用藥物,治療局部發炎或其併發症,通常過敏病患的症狀,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文章出處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 曾德銘醫師

http://www.tmuh.org.tw/1000714/health/pdf/ENT_6.pdf
101.08.31 修訂
耳鼻喉科 聯絡電話: (02)2737-2181 轉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