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對兒童的影響重大
對於音樂與人類智慧的關系,法國文豪雨果指出,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有三把:一是數學,一是語言,一是音符,數學使人學會思維,語言使人獲得知識,音符使人富於想象;而當代一系列的科學實驗表明,從小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不僅可以使他們受到藝術美的熏陶,還對其身心健康和成長發育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兒童音樂教育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家長、老師、專家的普遍關注。現代科研結果證明,音樂的神奇力量確實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與發育,並對其一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那麼,音樂對兒童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音樂對孩子的影響
1.音樂對兒童智力的影響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音樂能夠刺激大腦皮層的活動,並對大腦邊緣系統和腦幹網狀結構產生直接影響,調節大腦功能,促進大腦和感覺器官的發育,提高兒童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強和恢複記憶力 ,促進智力的發展和提高,有助腦力開發。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證實,接受音樂訓練兒童的智商明顯高於其他同齡兒童;日本幼兒開發協會的母親們證明,給寶寶聽莫紮特小夜曲能使他們的孩子更加活潑聰明;美國國會議員及五百強企業的高級主管中,有近九成的人在有年受過音樂教育。
此外,音樂還可以幫助大腦左右半球的平衡發展。音樂活動能使大腦的左右半球互相溝通、互相聯系,協調發展。國外有人做過調查,發現音樂課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數學課的成績也非常出色。音樂還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愛因斯坦從小就深受音樂的陶冶,且終身於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他6歲的時候已經能演奏樂器,而當他到蘇黎學院報道時,手裏還拿著一把小提琴。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音樂世界賦予我的直覺,對我的新發現運動物體的光學原理有著極大的幫助。”
音樂對孩子的影響
2.音樂對兒童道德情感的影響
通過音樂,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滲透對兒童的審美教育,還可以鍛煉他們的意志,促進其良好健康的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的形成,為完善型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礎。日本幼兒教育協會的追蹤調查表明,從嬰兒起開始接受並喜歡音樂的孩子,長大了在品行上很少有劣跡,他們會變得更加善良和誠實。美國國會議員及五百強企業的高級主管中,有將近九成的人曾在幼年時學過音樂。可見孩提時期的音樂訓練,對日後的性格養成,甚至對領導技巧的提高都有著非常大的助益。
音樂對孩子的影響
3.音樂對兒童成長發育及身體健康的影響
生理學家和醫學家們認為,節奏有序、柔和優美的音樂可以引起循環系統和呼吸的諧和律動,調節人體內的生物節律,從而影響孩童的成長發育和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284.html
如何發展嬰幼兒的音樂潛能
“音樂遊戲”課堂帶來的震撼我發現了最適合幫助嬰幼兒發展音樂能力的方法——音樂遊戲。觀摩奧爾夫音樂教育的“音樂遊戲”課堂,首先讓我震動的,是課堂裏嬰幼兒的年齡之小。從幾個月大的嬰兒,蹣跚的學步兒,到4、5歲的嬰幼兒都有。接著讓我感動屏息的,是彌漫整個教室的優美的音樂。我們慣常認為,兒童音樂應該非常簡單,可是這裏的樂曲和念謠卻那麼優美,那麼多樣,那麼充滿音樂性。課堂上幾乎沒有語言,大部分的時間,老師邊用好聽的聲音唱歌,邊帶領著大家做各種遊戲,讓肢體流動,讓紗巾飄舞,或滾球遊戲,或圍圈跳舞。有的時候,一個輔助的老師會敲一只小鼓。也有的時候,全場和老師一起唱出多聲部的合唱。
更奇妙的是,在老師的示意下,全場的成年人會心領神會地突然安靜下來,而寂靜中,總有幾個嬰幼兒會發出一些聲音的或動作的回應。敏感的教師立刻根據嬰幼兒的回應繼續教學,或帶領大家模仿嬰幼兒的動作,或與嬰幼兒一對一地開始了音樂的“問答”。教室裏的氣氛和諧,充滿了令人心曠神怡的音樂。把音樂放到身體裏這個教程深深吸引了我,這一教法的創始人戈登教授提出了獨特的音樂學習理論:音樂潛能是人人具有的,但九歲之前兒童的音樂環境的豐富與否和質量高低,決定了嬰幼兒一生中能否充分發揮他的音樂潛能。貧瘠和不恰當的音樂環境,往往是人們音樂能力的殺手,使得本可以享受多彩音樂世界的人們,對音樂望而生畏。而且嬰幼兒的音樂活動,不應該起始於樂器學習或唱歌的訓練,而應該開始於身體跟隨音樂的活動。嬰幼兒要先學會把音樂放到身體裏,然後才能放到樂器上。因此,在嬰幼兒的音樂學習中,要有大量的伴音樂地肢體動作遊戲。
讓我們觀察嬰幼兒如何學會母語:嬰幼兒首先是浸淫在母語的環境中,接著,嬰幼兒開始和成年人交流,即使是幾個月大的小嬰幼兒,也會用表情、笑聲來吸引成年人和他做咿呀學語的遊戲,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對語言進行“解碼”,直到一年多以後,嬰幼兒才可以說出成年人可以辨識的句子。但是,在嬰幼兒學習音樂時,成年人卻少有這樣的耐心,沒有給嬰幼兒長期提供音樂的環境。為了矯正這樣不合理的狀況,戈登教授指出,兒童音樂能力的發展是分階段的,在開展正式的音樂教學之前,有一個重要的非正式學習階段,兒童學會發展他們的聽想能力,就是學會用音樂去思考。在這一階段,嬰幼兒出現的不少現象,比如凝視發聲源,下意識地擺動肢體,發出各種可能與剛聽到的音樂有關或無關的聲音,等等,都是嬰幼兒吸收環境中的音樂、發展聽覺字彙的重要標志。訓練有素的教師會捕捉這些線索,根據嬰幼兒的發展階段,與嬰幼兒進行音樂的應答,逐步幫助嬰幼兒發展出音樂的聽想能力。
在家中和嬰幼兒做音樂遊戲:介紹4種讓父母們在家中和嬰幼兒做音樂遊戲的方法,從而更好地幫助嬰幼兒發展音樂能力,讓他更聰明。
1、和嬰幼兒玩聲音應答遊戲:如果嬰幼兒開始咿咿呀呀地好象對你唱歌,可以微笑地注視著嬰幼兒的眼睛,模仿嬰幼兒的歌唱,讓嬰幼兒知道,她的歌聲對你來說是多麼美妙。兩、三歲的嬰幼兒已經開始喜歡玩越唱越快、越唱越慢、用各種不同的聲音唱、對唱的遊戲。這樣的遊戲可以讓嬰幼兒明白,模仿是什麼意思、應答是什麼意思,讓嬰幼兒明白自己的進步。
2、給嬰幼兒唱歌:從嬰幼兒出生後不久,就給嬰幼兒哼唱你喜愛的各種歌曲,不要以為錄音機裏的歌星比你唱得好。對嬰幼兒來說,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哼唱產生的現場示范作用超過任何歌唱家。如果你天性羞怯,可以避開他人,把自己想象成歌唱家,用能讓嬰幼兒察覺的動作,深深地吸一口氣,有表現力地給嬰幼兒演唱。因為兒童起始於模仿,如果光用語言來告訴嬰幼兒怎麼唱歌、怎樣隨音樂動作......嬰幼兒是學不會的,必須要有大人在嬰幼兒周圍做出唱歌、隨音樂做動作等示范,只有讓嬰幼兒耳濡目染才能學會。
3、手指謠:和嬰幼兒玩一些傳統的遊戲:如“蟲蟲飛”,“大拇哥,二拇弟”等等。手是嬰幼兒地的第二個大腦,常見1、2歲的嬰幼兒在家裏跑來跑去,但玩手指謠時卻能安靜地坐在媽媽身邊。而且活動手指能在健腦強體的同時,有韻律的兒謠也將嬰幼兒帶到有趣的音樂活動當中。
4、動作遊戲:在嬰幼兒小的時候,就開始玩“拉鋸扯鋸”等有節奏地晃動身體的傳統遊戲。抱著嬰幼兒,或拉著嬰幼兒的小手和著音樂跳舞。隨音樂節奏舞動身體,是發展嬰幼兒音樂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而傳統遊戲中的這些活動,用古老的方式使嬰幼兒從小浸滲在音樂與文化中,是人類千百年來自然而然發展兒童音樂能力的手段。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283.html
節奏感強的音樂讓孩子更聰慧
如果說節奏是音樂的生命,那麼節奏感則是呼吸,打擊樂是氣管。因為如果沒有節奏感,音樂再美也只是形式,然而節奏再強的音樂,沒有節奏感同樣不能欣賞。節奏感強的音樂可用於開發嬰小孩智力。有研究指出,每天讓嬰小孩接觸打擊樂,可使孩子有節奏地運動,同時能有效刺激孩子的智力發育。打擊樂種類豐富、音色各異, 演奏方便,演奏方法簡單易學, 小孩會拍手就能掌握。所以,用打擊樂活動來培養小孩節奏感符合嬰小孩的心理特點,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現成的物品,我們可以利用自然物來教嬰小孩學打擊樂,既簡單也方便。一、日常生活中尋找節奏,激發小孩對音樂節奏的興趣
節奏是將長短和強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規律組合起來,這一概念比較抽象,小孩難於理解,但小孩對節奏卻最敏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某一項活動毫無興趣可言,那麼孩子很難掌握這方面的能力。節奏就存在於我們周圍的生活中因而要讓小孩理解節奏,對節奏感興趣,必須從小孩現實生活入手,挖掘節奏,尋找節奏。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小孩能找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如:孩子喜歡的動物的叫聲;自然界的聲音;交通工具的聲音等。這些聲音都是非常形象的節奏,孩子能輕松地找到這些聲音,在興趣的前提下模仿這些節奏,並用語言、動作、借助樂器等形式表現出來。雖然孩子本身對“節奏”並不理解,但是他們已能在模仿中感受並理解節奏,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進一步培養節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多種自然的方法讓小孩感受節奏
1、用圖形圖譜來敲擊讓小孩感受節奏
小孩以無意注意為主,一切的習欲望都興趣出發,將乏味的節奏譜用圖形的形式來表現,不僅能集中小孩的注意力,而且更於孩子。如用一個草莓表示一拍,半個蘋果表示半拍,那麼一次就能記住,而且不會忘記。圖形譜的特異功能是在於可以形來表示打擊樂的配器布局。圖譜的具體形象讓小孩很容易理解,符合小孩的年齡特點,對小孩掌握節奏、了解整首樂曲的節奏安排有明顯的提示作用。圖形譜的利用可以自然降低對小孩學習的幹預程度,同也能充分調動小孩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通過身體動作來讓小孩感受節奏
國外曾做過這樣的調查,讓一些女大學生回憶在什麼情況下最早是意識到節奏的,在所收到的答案中,有3/4的人都表明是在體動作有關的情況下感受到節奏的,許多是在走、敲打、跑等動作時感受到的。這些調查資料表明,身體動作是感受音樂節奏的生理基礎,它對小孩節奏感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們應該先引導小孩靜靜地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拍強弱及其表現的音樂形象和渲染的氣氛等等,而不是求小孩去演奏、演唱這些音樂。在小孩聽懂音樂之後,我們讓小孩合著音樂的節拍,做一些拍手、拍肩、拍腿或模擬某種情景的動作來逐步培養小孩的節奏感。
3、把節奏融於歌曲讓小孩感受節奏
節奏是為了學習音樂服務的,光靠節奏是無法將音樂的美升華的,所以培養孩子音樂節奏感時讓節奏和歌曲結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孩子對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強了樂感的理解及體驗。怎樣把節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學習《火車開了》歌曲中,按照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念歌詞,以便更好的掌握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同時讓孩子們在教室裏排成長隊,模仿火車開動的轟隆轟隆的聲音和親身感受火車開動的有規律、有節奏的轉動的音響效果,學生理解後開始唱,在唱的過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樂曲伴奏下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同時也感受出的各種各樣的節奏,對發展孩子們的智力、個性及能力的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因地制宜,動手自制樂器
我們可以因陋就簡,根據實際條件,利用生活用品資源,因地制宜地開辟自己獨特的、很有創意的一種學習音樂的方式。自制打擊樂器後,可以根據歌曲的情緒和特點,選擇合適的自制樂器,感受節奏,編排節奏。再用自制樂器孩子進行節奏訓練,樂器直觀性能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聽完樂曲後,讓孩子邊聽邊敲打,邊敲打邊唱歌,為自己伴奏,同時要引導孩子感受節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能讓孩子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點,從而獲得審美的體驗。並通過對小樂器的操作應用,了解各樂器不同敲法所產生的音響效果。既培養了節奏感也提高孩子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到藝術語言發源地去,即到大自然,到美的世界中去”。若有條件,可帶小孩到溪灘、樹林裏聆聽和體驗大自然淳樸、真實的聲響。使小孩身心愉悅,思維清晰。
四、結語
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過:“打擊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的體驗音樂的橋梁,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在這一領域內,它為我們音樂教學提供了獨特而令人高興的音樂教育價值。兒童充滿著喜悅的心情,在教師的指導下,一定能將音樂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 打擊樂可增加寶貝控制能力,讓孩子隨著音樂拍打身體部位,有助於寶寶建立並發展發散性思維。另外,通過有節奏地拍打身體,增加寶寶對手臂肌肉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完成精細動作。每天適當地讓孩子接觸打擊樂,能有效增進寶寶對節奏感的認識和協調能力,促進寶寶在體能、情感等方面的發育。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