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認識早產

懷孕20週以上但未滿37週的生產,我們稱之為早產。早產的發生率約佔所有懷孕的5~10%,但卻佔所有新生兒死亡的80%。除了死亡對早產兒的威脅外,伴隨而來的各種急性或慢性問題和許多早產的合併症,常使得整個家庭窮於應付,或造成家庭成員身心及社會經濟上的一項沉重負擔。所以認識並了解早產及建立正確觀念,才能避免早產的發生。
一、應如何避免早產?
在尚未懷孕前,許多行為模式與生活型態都是可能引起早產的因子,如:
1. 抽菸、酗酒、使用成癮性藥物。
2. 個人衛生習慣不佳,造成泌尿道或生殖系統經常發生感染。
3. 工作負荷及壓力過大。
4. 營養不良,體重低於45公斤。
5. 懷孕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
6. 社會經濟或教育程度較低者。
7. 兩胎懷孕間隔小於一年。
8. 曾接受過人工流產者。
9. 曾有早產經驗者。
這些生活與行為的因素,大多可以在懷孕前就盡量予以改善或避免,進而預防並減低早產的發生。
二、懷孕時,容易引起早產的危險因子如下:
1.多胞胎妊娠。
2.羊水過多或過少。
3.子宮頸閉鎖不全。
4.懷孕中曾接受腹部手術。
5.懷孕12週後的陰道出血: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
6.高血壓:妊娠毒血症。
7.子宮結構異常:雙子宮、雙角子宮。
8.早期破水。
9.急性疾病感染及發燒。
10.胎兒有先天疾病或受感染。

準媽媽應提早認知本身可能具有的危險因子,並加以避免或積極治療,將早產的發生率減至最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半的早產並不發生於高危險群,那麼準媽媽們如何來避免早產的發生呢?除了定期產檢外,平時應觀察自己是否有早產徵兆或早發性子宮收縮的情形,例如:
1.下腹部有類似月經來前般的悶痛
2.規則或一陣陣的肚子變硬
3.持續性的下背痛、腰酸
4.陰道分泌物變多或夾帶紅色血絲
5.腸絞痛或不停腹瀉
三、在家應如何觀察子宮的收縮呢?
準媽媽可以每天固定2~3次將手放在肚子上,看看肚子是否有收縮變硬並記錄每小時收縮變硬次數與間隔時間。準媽媽應盡量避免久站、上夜班、過度疲累、情緒緊張及過大的壓力,這些都是刺激子宮收縮的因子。如果有子宮收縮現象,不要太緊張,放鬆心情且臥床休息,大部份的宮縮都能獲得改善。

一般來說,每小時的子宮收縮不要超過3~4次,如果準媽媽放鬆心情且臥床休息後仍無法改善,且持續有子宮收縮現象,則應盡快到醫院就診。
四、除了子宮收縮外,若在懷孕37週前有:
1. 出血:陰道血樣分泌物。
2. 破水:不自主的由陰道流出透明水狀液體。
準媽媽應立即到設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院就診,因為可能將發生早產。
任何一位準媽媽都不希望發生早產,即使目前沒有早產危險因子,在懷孕過程中仍需主動關心自己的情況。若有早產的徵象,應立即就醫或尋求協助。越早發現及診治,安胎成功的機會就越大,也就越能減少早產過低體重兒的發生。
祝您健康愉快!
北醫健康諮詢專線(02)2738-7416

資料來源http://www.tmuh.org.tw/VS/nursing/pdf/認識早產.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