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表示疾病存在的一種指標,是身體天賦
的防禦機轉,並不是必需撲滅的症狀。當家中有小孩
發燒了,一般家長最關心的是如何趕快退燒。無論如
何,小兒發燒了,趕快找平時信賴的醫師詳細檢查,
治療病因才是最重要的。
貳、常用退燒的方法
一、 肛溫或耳溫高於38度時,給予冰枕使用。
二、 肛溫或耳溫高於38.5度時,遵從醫師的指示服用
退燒藥。
三、 若服藥1小時後肛溫仍高於39度時,可加溫水拭
浴。
四、 提供涼爽的環境,可打開冷氣、電風扇或窗戶,
以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
五、 減少穿衣或蓋被,以前“加蓋棉被,悶出汗來”
的觀念是不正確的。
六、 少量多餐,給予流質食物。
七、 多補充水分。
嬰幼兒發燒及痙攣
一、 多喝開水或葡萄糖水、蜜汁、果汁、水果等。
二、 室內空氣流通,光線不可太強,並保持安靜。
三、 多讓小孩臥床休息,注意安全,最好有床欄裝置。
四、 減少小孩衣著及被蓋或給予溫水浴輕拍,使熱度容易散發。
五、 補充營養如牛奶、蛋等,但要少量多餐。
六、 體溫在38.5℃以上,可給冰枕或按醫囑給口服退燒藥,39.5℃以上時按醫囑給肛門栓劑,以防體溫過高,栓劑應保存於冰箱冷藏室內。
七、 請讓小孩子側躺,可用枕頭放在小孩頭下避免碰撞,且清除周圍尖銳及可能危及小孩的物品。
八、 鬆開過緊的衣領或任何圍住脖子影響呼吸的衣物。
九、 若小孩口中含有異物,容易取出,則可在側躺後將之清出,否則千萬不可用任何東西(如湯匙或自己的手指頭)塞入小孩口中,以避免進一步傷害小孩、並影響其呼吸道暢通。
十、 不要為了壓制痙攣而緊壓或束縛小孩的身體。
十一、 在抽搐時或抽搐後不要馬上給小孩喝東西,以免嗆著呼吸道。也不要馬上要小孩子起來走動,因他可能還處於抽搐後的精神恍惚期。
十二、 若抽搐超過十分鐘或有連續抽搐、神智無法恢復時,則送往醫院就醫。
十三、 請仔細觀察您小孩抽搐時眼睛、臉、四肢的變化。醫生可能會問您其眼睛轉動的方向、是雙側的手腳抽動或僅是單側抽動,同時注意抽搐時間的長短,因為這些資料能協助醫生的診斷及處理。
發燒性抽搐—熱痙攣
發燒性抽搐通常的情況,是父母發現原來好好
的寶寶,突然地意識全無、對外界的任何刺激都無反
應、身體僵直、兩眼上吊、全身及四肢肌肉失去控制
地抖動不停、臉色發紫、大小便失禁等等,就是所謂
抽搐的表現。
在醫學統計上,所有6歲以前的健康寶寶中,大
約有5%左右都曾有過此種發燒抽搐的經驗。
發燒抽搐發作的時間,短則約數10秒,長則20∼
30分鐘。發作過後,寶寶會因太累而熟睡一陣子(約
半小時至數小時),然後再醒來,此時意識狀況及活
動力也都應該回復正常。
一、為何幼兒容易發燒抽搐?
幼兒因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
所以對體溫的控制能力不足,當體溫急劇變化時,腦
部及身體會因適應不良而反應過度,進而造成抽搐。
二、發燒抽搐會不會使腦袋受傷呢?
單純的發燒抽搐不會造成大腦本身的後遺症,除
非有下列的問題:⑴原本大腦就有問題,⑵抽搐過久
引起的大腦缺氧。
三、抽搐時寶寶的處理
1. 抽搐發作時,要儘量保持頭頸稍上仰姿勢,以維持
呼吸道的通暢。
2. 在發作時要馬上將寶寶抱移到安全地方,並在旁以
軟物保護住。
3. 切勿用大人的手指試圖搬開寶寶的牙齒,以免被咬
傷,可用外軟內硬物(如小布捲纏在筷子上)伸入
牙關即可。
4. 嘔吐時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或臉朝下,並使用毛巾
類將口內的嘔吐物儘量清理出來。
5. 不可餵食東西,因為抽搐有可能再發作,應送寶寶
到醫院檢查造成抽搐的原因。
四、熱痙攣有無習慣性?需不需要吃藥?
絕大多數幼兒的熱痙攣都是突發性的,一生也許
就只有那麼一、二次而已。所以並不需要靠吃藥來預
防。況且熱痙攣皆發生於剛發燒的初期,是無法預期
的,故也毋需長期預防性的服用藥物。
資料來源http://www.tmuh.org.tw/1000714/health/health.htm
************************************************************************
寶寶發燒應變措施
寒流接連來襲,氣溫逐漸下降,又到了流感肆虐的季節,天氣寒冷,人的抵抗力也會跟著降低,也就容易被病毐感染,許多寶寶開始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如果又出現高燒情形,媽媽總會擔心高燒會把腦筋燒壞了。 |
發燒會把腦筋燒壞嗎? 陽明醫院副院長楊文理表示,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觀念,通常要高燒到攝氏42度以上,才會影響腦細胞的生命與活性,但一般感冒不會燒到這麼高;除非是麻醉後的高燒,就是所謂的惡性熱,才有可能高燒到42度,造成腦細胞的損傷,所以一般感冒引起的發燒,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寶寶幾度才是發燒? 肛溫、耳溫超過38度、腋溫超過37度,口溫超過37.5度稱為發燒;但在激烈運動後、穿衣過多或是天氣炎熱,都可能引起體溫稍高,可以休息半小時後,再度測量。確定發燒之後,是否要立即就醫,楊文理說,如果是兩歲以下的幼兒,發燒一定要儘速就醫;如果孩子已經夠大,又有明顯的感冒症狀出現,倒是不必半夜趕著掛急診,可以多喝水、多休息,若是有發燒情況,也可以依體重自行服用退燒藥。 發燒是身體與疾病的作戰反應 楊文理指出,退燒藥是指示用藥,不是處方藥,有發燒症狀即可服用。而感冒是濾過性病毐引起,是一種自限性的疾病,也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後,自已會痊癒,看醫生只是針對症狀予以治療;除非有合併症,如中耳炎、肺炎等,才會使用到抗生素。 如果寶寶有明顯的感冒症狀,雖然發燒,但是精神、食慾都不錯,媽媽可以不必過度擔心。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寶寶沒有明顯感冒症狀,只有發燒,那就一定要找醫生診斷,因為發燒是疾病的徵候,是身體和疾病作戰的反應,看醫生是要找出導致寶寶發燒的疾病,而不是治療發燒。 正確退燒家庭照護 確定引起發燒的原因後,就要想辦法退燒。體溫降下來的先決條件是體內要有足夠的水份;所以小孩發燒時,要補充足夠的水份,可以多喝果汁、米湯、菜湯、白開水等;還可以使用冰枕,冰枕可放在額頭或枕於頭下,用以降低頭部溫度;另外,可用攝氏30度左右的溫水拭浴半小時。 當然也可以使用退燒藥,發燒時較常使用的退燒藥有普拿疼、阿斯匹靈等,依寶寶的體重給予不同的劑量;由於阿斯匹靈會引起胃腸出血、酸中毐,故不可過量;某些病毐感染,如感冒、水痘等,使用阿斯匹靈可能出現嚴重的合併症,不可不慎。 太小的幼兒如果不會服藥,也可以使用栓劑,從肛門放入,發燒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找到致病的原因,如果是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三到五天會自然痊癒,若是持續不斷的發燒,甚至引起抽筋、脫水等,就要特別小心處理。 不要帶寶寶到處換醫師 寶寶罹患感冒直到痊癒有一定的病程,有的媽咪帶寶寶給一位醫生診斷過後,吃了一、二天藥,見病情沒有顯著改善,就會急著換一位醫生,楊文理說,最怕碰到這種逛醫院、逛醫生的病人,給同樣一位醫生診斷,他比較了解病情的進展,一再換醫生,並不表示後面的醫生醫術比較高明,而是寶寶的病程已到了該結束的階段。 所以醫生有必要和病人及家屬徹底溝通,讓病人了解濾過性病毐的感染有一定病程,經過一段時間自然會痊癒。 【取材自媽咪寶貝雜誌】 |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299&prev=300&next=216&l=f&fid=8
****************************************************************************
發燒會燒壞腦子嗎?
人的腦子不是那樣脆弱的,例如我們所洗三溫暖、蒸汽浴、或是洗溫泉,溫度不是都遠超過攝氏四、五十度以上,比我們人體最高發燒的溫度還高嗎?但是腦子也不會壞,對不對?所以人腦對於熱的耐性是很強的,發燒只是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一般而言,至少要攝氏四十二度以上才開始造成腦子功能受到擾亂,退燒了以後又會恢復正常。
但是如果所得的疾病是腦子本身的問題,例如腦炎、腦膜炎等,則不需要燒的多高,腦子己經壞了。
所以醫師在處理發燒時的重點,是要分別發燒的原因是甚麼?對症治療,而不是急著退燒。
為甚麼有些小寶寶發燒會抽筋呢?
這是三歲以下的小寶寶一個特殊現象,寶寶在三歲以前,因為腦細胞的髓鞘(細胞外緣那一層類似電線外皮的絕緣層)還沒有發育好;當寶寶發燒時,腦細胞所發出的訊息會有亂傳的現象,而形成抽筋(痙攣),一般在醫學上稱之為「發燒性痙攣」。這種短暫的現象是不會將來影響到小寶寶小寶寶的智力或身體發育的。一般如果家長擔心,醫生會讓小寶寶在發作後的七至十天,做一次腦電波,証明給父母看腦子沒有問題。
在醫學上此時只是要分別出少部份長「腦瘤」或是有「癲癇症」的情形。因為這些少見的病也可以被發燒誘發而發生抽筋的現象。所以一般而言,父母不必為簡單感冒的發燒而擔心。
寶寶長到三歲以上,這種因為發燒而引起的抽筋就很少了,到了六歲以上腦細胞的發育已經完成,就不會因為發燒而引起抽筋了。
發燒最主要是一個警訊,通知你身體有地方生病了,發燒本身還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是不必急著退燒的。
一般人急著退燒的原因是因為發燒時常令人非常不舒服,例如頭暈、肌肉痠痛、噁心想吐…等等,尤其小寶寶會更不安,所以父母主觀上就會驚慌。
寶寶發燒抽筋時的處理
如果正在抽筋發作時,建議必須立即把身體翻轉成側臥的姿勢,以免口腔的分泌物阻塞到呼吸或嗆到氣管內。抽筋的時候,嘴巴與牙齒通常會咬得很緊,這時不要嚐試用任何方法將緊閉的牙關撬開。需要做的事是在旁邊靜待小孩抽搐停止,直到意識完全恢復為止。在這一段期間內不必急著送醫。
如果這是寶寶一生中第一次的抽筋發作,則在發作結束後,應送到醫院檢查,由醫師判斷是否屬於單純的發燒所引起的抽筋。如果以前就發作過知道這一個寶寶有發燒就容易抽筋的體質,這一次的發作需不需要送醫就要看發作的的情況而定。如果抽筋終了,小孩的意識很快的完全恢復過來,自然不必再送醫﹔如果抽搐不止,時間超過五分鐘以上而仍無緩和的跡象﹔或是抽筋雖然停止,但是意識一直沒有恢復正常,這時就必須送醫處理了,以排除腦炎、腦膜炎等更嚴重的疾病。
有些情形可能要考慮到不是單純的發燒引起的抽筋,而是有其它的潛在原因,再分析如下
怎樣的抽筋要考慮到不是發燒所引起呢?
有些人腦子本身有問題,例如有癲癇、先天性的水腦、腦子發育不良,腦部受傷過、得過腦膜炎…等等,可能在發燒的時候會使腦子已經有的不正常現象特別明顯,例如癲癇的患者有一點點發燒就會引起抽筋發作。這些情形之下,溫度不高的發燒也會引起抽筋,但是這一些抽筋是有潛在疾病的,醫學上有這種現象時是提醒我們要去發掘及治療他的潛在疾病。
這一類抽筋與發高燒引起的抽筋有甚麼不同呢?
一、如果發燒的不高(例如不到攝氏卅八度)也會抽筋。
二、如果抽筋的現象只發生在身體的一側或部份,例如只有左手或左腳,這表示腦子局部有問題,有其它癲癇、腦瘤之類影響到腦子局部的問題。
三、如果年齡超過六歲時,發燒引起抽筋。
四、如果反覆性的一發燒就抽筋。
抽筋發作後要做那些檢查呢
如果小寶寶的臨床症狀已經確定是發燒引起的抽筋,則任何檢查都可以不用做。反之,如果有以上一些與典型的發燒性抽筋不同的症狀,無法確定是不是有其它的潛在疾病時,就需要做一系列的檢查了。
這些對診斷有所助益的檢查包括:
一、腦電波。
二、腦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掃描。
三、腦脊髓液檢查。
四、血糖、血鈣與血中電解質。
====================================================
更新日期:
寶寶發燒,別急著使用退燒藥或塞劑,萬一用量過多,可能傷害小朋友的肝臟,甚至導致普拿疼中毒,調查發現,高達六成的家長,幫孩子退燒的方式NG,兒科醫師提醒,退燒應該分階段,38.5度以下,應該先多喝水、洗溫水澡促進排汗、減少衣物,超過38.5度再考量使用藥物退燒。(陳奕華報導)
寶寶發燒,家長最心急,但是千萬別病急亂投「藥」!BabyHome一項針對一萬一千多名家長的「媽媽幼兒退燒問卷大調查」發現,有六成的家長,幫小朋友退燒的方式錯誤,一開始就使用了退燒藥或退燒塞劑,兒科醫師指出,臨床發現,有小朋友吃過多退燒藥,從高燒變成36度以下的低體溫,嚴重甚至可能傷害肝臟與腸胃,醫師叮嚀,正確的發燒處理方式應該分階段,超過38.5度才須要考慮使用藥物退燒,38.5度以下應該以非藥性退燒為主。
新生兒與小兒科醫師周怡宏說:「第一個室溫往下調到24度以下,第二個衣物要減少,第三點水分攝取量要增加,這個時候攝取量的增加只有一個原則,比平常多,假如媽媽告訴我們,平常小朋友喝奶與其他水分加起來1000CC,至少要加10%以上,第四個洗溫水澡,使用30-40度的水分,用泡澡的方式,浸泡十五到二十分鐘,增加退熱的效果。」
醫師也說,發燒是身體防禦反應,而水是最好的退燒藥,家長應該正確處理,以免退燒不成反傷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diary/article?mid=307&prev=311&next=295&l=f&fid=12
**********************************************************
小孩發燒怎麼辦?
如何處理幼兒發燒?首先不驚慌用耳溫槍或溫度計正確量小孩體溫。
以下整理摘自:小孩發燒處理原則
東元綜合醫院兒童過敏氣喘科陳君毅醫師
建議詳細閱讀原文請點這裡參考
發燒的定義肛溫耳溫超過38℃或腋膃超過37℃,不要只用手去感覺小孩有否發燒。
退燒的處理原則:以下只為原則,請與醫護人員多討論。
A. 非藥物的處理方式:
1. 一天定時量體溫至少3次,並加以記錄。
2. 發燒時應減少衣服穿著,以寬鬆為主,減少被蓋,襪子。
3. 高燒前有發抖畏寒時,先用棉被或衣物覆蓋,不畏寒時再減少身體衣物的覆蓋。
4. 多補充水份,好好休息。
5. 超過肛溫耳溫38℃或腋溫37℃,可睡冰枕降溫 (小於三個月的幼兒用水枕) 。
6. 超過肛溫耳溫39.5℃或腋溫38.5℃,可洗溫水澡 。水溫27℃~34℃,洗20~30分鐘,身體擦乾,注意水溫不可太低,勿讓有小孩發抖現象 。
B. 退燒藥物的處理:
須經醫師指示和藥物說明使用, 6個月以下的幼兒需更加小心。
1. 發燒超過肛溫耳溫38.5℃或腋溫37.5℃,先口服退燒葯,若1小時後降不下來,可加用栓劑 。
2. 超過肛溫耳溫39.5~40℃或腋溫38.5℃~39.5℃,考慮使用栓劑,1小時降不下來加用退燒藥。
3. 有熱痙攣病史者,宜提早使用口服退燒葯或栓劑,避免因高燒引起抽筋。
注意事項:
是否精神活動力,食慾減低,高燒不退(>40°C),發燒天數過長(超過3天),有特殊症狀出現(抽筋,意識變化,嘔吐,頭痛,腹痛,耳朵痛,呼吸急促或氣喘等症狀),舊症狀惡化或其他無法處理的情形,應儘速回醫院小兒科急診或門診處理。
資料來源http://babytree.pixnet.net/blog/post/32525718
********************************************************************************
小兒發燒
小兒發燒的判斷方法為何?
一般肛溫在三十八度,口溫在三十七點五度,腋溫在三十七度以上才算發燒。小嬰兒因為腋下無法夾緊溫度計,所以多建議量肛溫,但是有腹瀉的小孩,不要使用肛溫,以免刺激使大便次數增加,量肛溫時大人需握緊溫度計尾端,以免小孩扭動,使肛表斷裂或甚至滑入體內。太小的孩子,不適合量口溫,以免咬斷,使水銀外洩。現今可使用紅外線耳溫槍,可短時間測得體溫,其原理是人體耳膜熱能散出後,經紅外線體溫儀之感溫器測得。
小兒發燒的處理原則為何?
當發現小嬰兒有發燒的情形時,首先需先釐清原因,是因為小嬰兒有哭鬧的情形,還是因為衣物穿太多,造成體溫偏高,首先先安撫小嬰兒,減少衣物,半小時後再量一次體溫,若仍然體溫偏高時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不同室溫時小嬰兒衣著建議:
溫度 所需衣物
27℃以上一件上衣,再加上尿布即可。
24至27℃一件上衣加上一件薄外套。
22至24℃一件紗布衣、一件棉衣,再加上一件長袍。
22℃以下除以上三件外,再加上一件毛毯和一頂帽子。
以上衣著建議,僅適用一般時期,寶寶生病例外,是寶寶體溫變化增減衣物。
小兒發燒的退燒方法為何?
一般年紀較小的嬰幼兒發燒時,媽媽可以先給予溫水擦澡,體溫可以先下降一點。其次必須給予退燒藥,目前小兒科常使用的退燒藥有小兒普拿疼,副作用較少,可以六小時給藥一次。阿斯匹靈類的藥物,其作用快速但是副作用較大,可能有腸胃出血、水痘、血小板過低者、蠶豆症、急性胃炎、及嚴重嘔吐者則不可使用。市售的「服他寧」栓劑較多被使用,一顆12.5mg,二十公斤的孩子,一次可使用一顆,一天可使用三次。須注意除非高燒持續不退,使小孩抽痙或非常不舒服,才合併使用,而且必須注意,不可使用同類的口服及栓劑退燒藥,以免過量。
如何照顧生病的幼兒-發燒怎麼辦?
在門診,常看到父母親為了孩子的發燒非常緊張、害怕,怕燒壞腦部。其實,發燒只是身體對感染所產生的一種反應罷了!要治療的,不是發燒,而是引起發燒的感染。當然,使用退燒藥,可減輕因發燒而產生的不舒服,但過量的使用,是容易造成腸胃、肝臟及腎臟的副作用的。一般而言,超過38.5度,可用退燒藥,之後再用冰枕或溫水拭浴來幫忙散熱,加速退燒,最多四到六小時使用。另外,對於心肺慢性病變或者神經疾病、易抽筋的小朋友,需要積極退燒,以防止該疾病的惡化。
何謂嬰幼兒發燒?
人體的體溫大致維持在一定穩定的狀態,正常情況下,在清晨會較低,在36-37℃之間,但是到了下午,可以上升到接近37.5-38℃。一般而言,中心體溫(肛溫)超過38℃或腋溫超過37.5℃即算是發燒。如果以耳溫槍來測定,也是用同樣的標準,但是使用耳溫槍量體溫的變數較多,如使用方法不正確,不同廠牌之間品質不一,這些都會影響使用耳溫槍量體溫的正確性。
嬰幼兒為什麼會發燒?
發燒主要是因為外來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或細菌侵入後,人體免疫系統的一種反應,基本上它只是感染的一個症狀而已,而這些感染輕則可以是感冒、腸胃炎,重則可能是腦膜炎、尿道炎或肺炎。寶寶一旦發燒,代表病原體已侵入他體內,家長這時要特別注意寶寶是否有其他的症狀,如嘔吐、腹瀉、咳嗽、流鼻水等,甚至應該帶給小兒科醫師檢查,確實找出發燒的原因,而予以即時治療,使感染不至惡化。
發燒會有哪些臨床症狀及原因?
一般發燒時小孩的活力會下降、食慾不振,有些人發燒前會寒顫、全身發冷,或是手腳冰冷、身體溫熱,有些人會出現皮膚乾熱、臉部潮紅、呼吸淺快、心跳加速,或是噁心、嘔吐、頭痛等情況出現。
一般來說發燒只是一種徵狀,會導致發燒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如細菌或病毒造成的肺炎、腸胃炎、中耳炎等,一些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還有惡性腫瘤等,都有可能一開始以發燒來表現,所以發燒一定要找原因。
小嬰兒發燒要如何處理?
如果發燒是出現在才幾個月大的嬰兒,家長及醫師必須投入更多的注意,因為有一些嚴重的細菌感染症,如腦膜炎、敗血症、尿道炎等等,其初期臨床表徵在這些嬰幼兒身上常常是除了發燒之外不甚明顯,有時候家長甚至會將之認為是感冒而延誤了治療的時機。而家長要如何配合醫師來及早診斷出這些嚴重的感染症呢?首先除了觀察寶寶的症狀之外,一定更要密切注意其精神活動力及胃口,注意有無活動力下降或異常哭鬧的現象,因為寶寶生病之後,除了發燒之外,病情的嚴重度最初就是反應在這些「身體語言」之上。其次,如果發燒不退,又沒有觀察到其他明顯的合併症,這時候父母很難判斷小孩發燒的原因,也就是該帶孩子去就醫的時機了。這時候若是寶寶的精神、活動力又出現前述的一些異樣,更不可掉以輕心,務必馬上就醫。
小兒發燒何時需立即送醫?
發燒的程度不一定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絕對的相關性,所以還必須看小孩的活動力、食慾等。一般而言,發燒對於免疫系統功能有些幫助,所以不必過度懼怕發燒,但是超過39、40℃,除了會使人不舒服外,有些幼兒會因為發高燒而引起抽筋,至於幾度以上必須馬上送醫並沒有一定標準,但是無論如何都需要就醫以確定發燒的原因。
醫師通常如何處理發燒病童?
醫師會經由詳細的詢問病史及身體檢查,期能找出寶寶發燒的原因給予適當治療,如果一時找不出病因,根據醫學研究結果顯示,可以給這些發燒的嬰幼兒抽血和驗尿。如果驗尿和血液中白血球的數目及分類都在正常範圍之內,加上寶寶的活動力和餵食情形也都正常,那麼這些發燒嬰幼兒得到嚴重細菌感染的機會便很低了。當然如果上述任何一個環節部正常的話,就必須遵從醫師的指示做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比如細菌培養、X光檢查或住院等等。
嬰幼兒發燒的居家照顧原則為何?
一、讓病童多休息、多補充水分,包括開水、果汁、飲料、水果及運動飲料(需稀釋)等。
二、減少病童衣服的穿著及棉被覆蓋,以促進體熱散發。
三、室內空氣保持流通,室溫維持在20至24度。
四、室內光線不要太強,保持安靜,讓病童盡量休息,少出入公共場所。
五、另外耳溫在38℃以上可以給冰枕,三個月內之病童則給水枕,也可用溫水拭浴,一般水溫在26-32℃之間,可泡20-30分鐘即可。
資料來源 http://www.kimy.com.tw/
********************************************************************************
寶貝發燒了怎麼辦?
馬偕紀念醫院 小兒科系 小兒感染科主任 紀鑫醫師
小朋友生病時,父母一方面得擔心寶貝的病情,另一方面生病的寶寶又不好照顧,還得應付長輩來的壓力,常常因為小朋友「高燒不退」三更半夜要跑急診,搞的人仰馬翻,再者,看醫生是許多小孩的夢魘,一看到穿白衣服的醫護人員,不分青紅皂白先嚎啕大哭再說,愈看愈怕看醫生;發燒真的需要馬上看急診嗎?
怎樣才算發燒?
發燒是免疫系統所產生的一種反應,白血球與微生物作戰後,刺激下視丘體溫中樞,將「體溫定點」調高,體溫就跟著高起來。小兒量肛溫比較準,肛溫超過攝氏卅八度以上才算是發燒,耳溫標準與肛溫類似,但要注意常因耳溫槍伸入耳內的角度不同,會有誤差。
寶貝發燒如何處理?
鼓勵多飲流質食物,補充流失的水份;不要穿太多衣服,以免阻礙散熱。若孩子感到冷或顫抖,為他蓋上薄毯子。發燒可幫助孩子抵抗病菌,所以不要為了降低體溫而給予退燒藥,除非孩子真的很不舒服或是肛溫超過攝氏卅九度。
「燒到幾度才要退燒」其實並沒有一定準則,小孩睡得很好、會玩、會吃、精神佳,即使體溫卅九度,亦無必要退燒(但要找醫師,看出了什麼問題)。要不要退燒,主要是看病兒的狀況,而且最好能確定肛溫或耳溫是在攝氏卅八度半以上,才採退燒措施。小孩若是會吃能睡能玩,精神不錯,除非病兒曾有過熱痙攣,就不必採用太多的退燒措施。對身體最無害的物理方式是溫水拭浴,作法是將孩子坐在放置約攝氏二九度到攝氏卅二度的溫水之臉盆或浴缸內,以毛巾潤濕其身體表面,若孩子有顫抖現象,立即升高水溫或停止拭浴,但應避免酒精擦拭法。我常會開給小病人的退燒藥有兩種: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兩種藥的安全性都很高,原則上一天內不要超過四至五次,每次最好有四小時以上間隔,以免造成過量或藥物中毒,所有退燒藥使用都應遵照醫師囑咐,而且不要因退燒心切而數種併用,不同藥物之間應至少間隔一小時。十六歲內要避免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成分藥物(如溫克痛)來退燒。我通常不會使用退燒針來退燒。
發燒在什麼時候要立即就診?
「必須急診」表示,沒立即處理就會有生命危險。但發燒對人體沒什麼傷害,反而可能有助於免疫作用,有危險的是病本身,不是發燒。大部份發燒病兒都不須要急診,有下列狀況下才須要急診:
1、體溫超過攝氏四十度。
2、年齡小於三個月 。
3、痙攣、昏迷、意識不清、昏睡、人格改變、突發性全身肌肉抽搐、有突發性驚厥、手腳無力或麻痺、活力不佳、煩躁不安、頭痛劇烈、頸部僵硬現象。
4、劇烈腹痛、劇烈嘔吐不止、劇烈腹瀉、腹脹嚴重、便血。
5、心跳過快、亂跳、或太緩。
6、哮吼、喘鳴、發紫、呼吸困難。
7、皮膚蒼白、皮膚紫斑、極度疲倦、呻吟不已。
醫生的叮嚀
發燒是生病的「結果」,不是生病的「原因」,是先有「病」才有「症狀」,我們應該說,因為有肺炎,所以才發燒不退,而不是「發燒不退引起肺炎」。不要計較退燒藥會多快退燒,也不管它能維持多久,因為,孩子的生病本身就會讓體溫高高低低,直到病情穩定。
*****************************************************************************
高燒後
臉頰紅 幼童染微小病毒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
小兒科醫師發現,高燒後臉頰、身體長出紅疹就醫的小病號,兩周內增加近三成,經診斷證實感染微小病毒B19。
一名6歲小弟弟,連續高燒5天,出現喉嚨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家人原以為是一般感冒,但小弟弟燒退後,兩側臉頰卻出現「像被呼了兩巴掌」的大片紅疹;身體、四肢也陸續長出一顆顆,猶如穿過網襪一樣的蕾絲樣搔癢疹子,抽血檢查,證實感染微小病毒B19。
收治病例的新竹國泰小兒科主治醫師盧英仁指出,微小病毒B19經由飛沫、接觸傳染,非常常見。大部分患者先出現高燒、喉嚨痛、關節痠痛等類似感冒症狀,在高燒當下或退燒後,臉頰、皮膚會陸續出現俗稱「第五病」的傳染性紅斑。
盧英仁解釋,出現傳染性紅斑的臉蛋,乍看之下,就跟蘋果一樣紅潤,3至5天後,身上與四肢也會出現紅色癢疹,約2至3周後,疹子才慢慢消退。
盧英仁說,患者高燒當下,病毒傳染力最強;等皮膚出疹,已無傳染力,無須特別隔離。對多數患者,只要及時接受症狀治療,歷經發燒、出疹、消疹病程後,產生抗體,就能免疫。
微小病毒B19引發重症機會不多,但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提醒,對慢性貧血者來說,微小病毒B19喜歡侵犯骨髓中的紅血球前驅細胞,容易引發嚴重的再生不良性貧血;孕婦若不小心感染,可能透過垂直傳染危及胎兒健康,還可能導致2至6%的胎兒流產。
黃瑽寧表示,臨床診斷微小病毒B19,除了觀察皮膚癢疹,還須以檢驗體內有無血清免疫球蛋白M,才能確診。
盧英仁提醒,平時勤洗手,若有高燒,臉頰、皮膚出現不明紅疹,應盡速就醫,不要抓破皮,以防感染。
2010/06/07 13:05
寶寶發燒,別急著使用退燒藥或塞劑,萬一用量過多,可能傷害小朋友的肝臟,甚至導致普拿疼中毒,調查發現,高達六成的家長,幫孩子退燒的方式NG,兒科醫師提醒,退燒應該分階段,38.5度以下,應該先多喝水、洗溫水澡促進排汗、減少衣物,超過38.5度再考量使用藥物退燒。(陳奕華報導)
寶寶發燒,家長最心急,但是千萬別病急亂投「藥」!BabyHome一項針對一萬一千多名家長的「媽媽幼兒退燒問卷大調查」發現,有六成的家長,幫小朋友退燒的方式錯誤,一開始就使用了退燒藥或退燒塞劑,兒科醫師指出,臨床發現,有小朋友吃過多退燒藥,從高燒變成36度以下的低體溫,嚴重甚至可能傷害肝臟與腸胃,醫師叮嚀,正確的發燒處理方式應該分階段,超過38.5度才須要考慮使用藥物退燒,38.5度以下應該以非藥性退燒為主。
新生兒與小兒科醫師周怡宏說:「第一個室溫往下調到24度以下,第二個衣物要減少,第三點水分攝取量要增加,這個時候攝取量的增加只有一個原則,比平常多,假如媽媽告訴我們,平常小朋友喝奶與其他水分加起來1000CC,至少要加10%以上,第四個洗溫水澡,使用30-40度的水分,用泡澡的方式,浸泡十五到二十分鐘,增加退熱的效果。」
醫師也說,發燒是身體防禦反應,而水是最好的退燒藥,家長應該正確處理,以免退燒不成反傷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diary/article?mid=307&prev=311&next=295&l=f&fid=12
**********************************************************
小孩發燒怎麼辦?
如何處理幼兒發燒?首先不驚慌用耳溫槍或溫度計正確量小孩體溫。
以下整理摘自:小孩發燒處理原則
東元綜合醫院兒童過敏氣喘科陳君毅醫師
建議詳細閱讀原文請點這裡參考
發燒的定義肛溫耳溫超過38℃或腋膃超過37℃,不要只用手去感覺小孩有否發燒。
退燒的處理原則:以下只為原則,請與醫護人員多討論。
A. 非藥物的處理方式:
1. 一天定時量體溫至少3次,並加以記錄。
2. 發燒時應減少衣服穿著,以寬鬆為主,減少被蓋,襪子。
3. 高燒前有發抖畏寒時,先用棉被或衣物覆蓋,不畏寒時再減少身體衣物的覆蓋。
4. 多補充水份,好好休息。
5. 超過肛溫耳溫38℃或腋溫37℃,可睡冰枕降溫 (小於三個月的幼兒用水枕) 。
6. 超過肛溫耳溫39.5℃或腋溫38.5℃,可洗溫水澡 。水溫27℃~34℃,洗20~30分鐘,身體擦乾,注意水溫不可太低,勿讓有小孩發抖現象 。
B. 退燒藥物的處理:
須經醫師指示和藥物說明使用, 6個月以下的幼兒需更加小心。
1. 發燒超過肛溫耳溫38.5℃或腋溫37.5℃,先口服退燒葯,若1小時後降不下來,可加用栓劑 。
2. 超過肛溫耳溫39.5~40℃或腋溫38.5℃~39.5℃,考慮使用栓劑,1小時降不下來加用退燒藥。
3. 有熱痙攣病史者,宜提早使用口服退燒葯或栓劑,避免因高燒引起抽筋。
注意事項:
是否精神活動力,食慾減低,高燒不退(>40°C),發燒天數過長(超過3天),有特殊症狀出現(抽筋,意識變化,嘔吐,頭痛,腹痛,耳朵痛,呼吸急促或氣喘等症狀),舊症狀惡化或其他無法處理的情形,應儘速回醫院小兒科急診或門診處理。
資料來源http://babytree.pixnet.net/blog/post/32525718
********************************************************************************
小兒發燒
小兒發燒的判斷方法為何?
一般肛溫在三十八度,口溫在三十七點五度,腋溫在三十七度以上才算發燒。小嬰兒因為腋下無法夾緊溫度計,所以多建議量肛溫,但是有腹瀉的小孩,不要使用肛溫,以免刺激使大便次數增加,量肛溫時大人需握緊溫度計尾端,以免小孩扭動,使肛表斷裂或甚至滑入體內。太小的孩子,不適合量口溫,以免咬斷,使水銀外洩。現今可使用紅外線耳溫槍,可短時間測得體溫,其原理是人體耳膜熱能散出後,經紅外線體溫儀之感溫器測得。
小兒發燒的處理原則為何?
當發現小嬰兒有發燒的情形時,首先需先釐清原因,是因為小嬰兒有哭鬧的情形,還是因為衣物穿太多,造成體溫偏高,首先先安撫小嬰兒,減少衣物,半小時後再量一次體溫,若仍然體溫偏高時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不同室溫時小嬰兒衣著建議:
溫度 所需衣物
27℃以上一件上衣,再加上尿布即可。
24至27℃一件上衣加上一件薄外套。
22至24℃一件紗布衣、一件棉衣,再加上一件長袍。
22℃以下除以上三件外,再加上一件毛毯和一頂帽子。
以上衣著建議,僅適用一般時期,寶寶生病例外,是寶寶體溫變化增減衣物。
小兒發燒的退燒方法為何?
一般年紀較小的嬰幼兒發燒時,媽媽可以先給予溫水擦澡,體溫可以先下降一點。其次必須給予退燒藥,目前小兒科常使用的退燒藥有小兒普拿疼,副作用較少,可以六小時給藥一次。阿斯匹靈類的藥物,其作用快速但是副作用較大,可能有腸胃出血、水痘、血小板過低者、蠶豆症、急性胃炎、及嚴重嘔吐者則不可使用。市售的「服他寧」栓劑較多被使用,一顆12.5mg,二十公斤的孩子,一次可使用一顆,一天可使用三次。須注意除非高燒持續不退,使小孩抽痙或非常不舒服,才合併使用,而且必須注意,不可使用同類的口服及栓劑退燒藥,以免過量。
如何照顧生病的幼兒-發燒怎麼辦?
在門診,常看到父母親為了孩子的發燒非常緊張、害怕,怕燒壞腦部。其實,發燒只是身體對感染所產生的一種反應罷了!要治療的,不是發燒,而是引起發燒的感染。當然,使用退燒藥,可減輕因發燒而產生的不舒服,但過量的使用,是容易造成腸胃、肝臟及腎臟的副作用的。一般而言,超過38.5度,可用退燒藥,之後再用冰枕或溫水拭浴來幫忙散熱,加速退燒,最多四到六小時使用。另外,對於心肺慢性病變或者神經疾病、易抽筋的小朋友,需要積極退燒,以防止該疾病的惡化。
何謂嬰幼兒發燒?
人體的體溫大致維持在一定穩定的狀態,正常情況下,在清晨會較低,在36-37℃之間,但是到了下午,可以上升到接近37.5-38℃。一般而言,中心體溫(肛溫)超過38℃或腋溫超過37.5℃即算是發燒。如果以耳溫槍來測定,也是用同樣的標準,但是使用耳溫槍量體溫的變數較多,如使用方法不正確,不同廠牌之間品質不一,這些都會影響使用耳溫槍量體溫的正確性。
嬰幼兒為什麼會發燒?
發燒主要是因為外來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或細菌侵入後,人體免疫系統的一種反應,基本上它只是感染的一個症狀而已,而這些感染輕則可以是感冒、腸胃炎,重則可能是腦膜炎、尿道炎或肺炎。寶寶一旦發燒,代表病原體已侵入他體內,家長這時要特別注意寶寶是否有其他的症狀,如嘔吐、腹瀉、咳嗽、流鼻水等,甚至應該帶給小兒科醫師檢查,確實找出發燒的原因,而予以即時治療,使感染不至惡化。
發燒會有哪些臨床症狀及原因?
一般發燒時小孩的活力會下降、食慾不振,有些人發燒前會寒顫、全身發冷,或是手腳冰冷、身體溫熱,有些人會出現皮膚乾熱、臉部潮紅、呼吸淺快、心跳加速,或是噁心、嘔吐、頭痛等情況出現。
一般來說發燒只是一種徵狀,會導致發燒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如細菌或病毒造成的肺炎、腸胃炎、中耳炎等,一些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還有惡性腫瘤等,都有可能一開始以發燒來表現,所以發燒一定要找原因。
小嬰兒發燒要如何處理?
如果發燒是出現在才幾個月大的嬰兒,家長及醫師必須投入更多的注意,因為有一些嚴重的細菌感染症,如腦膜炎、敗血症、尿道炎等等,其初期臨床表徵在這些嬰幼兒身上常常是除了發燒之外不甚明顯,有時候家長甚至會將之認為是感冒而延誤了治療的時機。而家長要如何配合醫師來及早診斷出這些嚴重的感染症呢?首先除了觀察寶寶的症狀之外,一定更要密切注意其精神活動力及胃口,注意有無活動力下降或異常哭鬧的現象,因為寶寶生病之後,除了發燒之外,病情的嚴重度最初就是反應在這些「身體語言」之上。其次,如果發燒不退,又沒有觀察到其他明顯的合併症,這時候父母很難判斷小孩發燒的原因,也就是該帶孩子去就醫的時機了。這時候若是寶寶的精神、活動力又出現前述的一些異樣,更不可掉以輕心,務必馬上就醫。
小兒發燒何時需立即送醫?
發燒的程度不一定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絕對的相關性,所以還必須看小孩的活動力、食慾等。一般而言,發燒對於免疫系統功能有些幫助,所以不必過度懼怕發燒,但是超過39、40℃,除了會使人不舒服外,有些幼兒會因為發高燒而引起抽筋,至於幾度以上必須馬上送醫並沒有一定標準,但是無論如何都需要就醫以確定發燒的原因。
醫師通常如何處理發燒病童?
醫師會經由詳細的詢問病史及身體檢查,期能找出寶寶發燒的原因給予適當治療,如果一時找不出病因,根據醫學研究結果顯示,可以給這些發燒的嬰幼兒抽血和驗尿。如果驗尿和血液中白血球的數目及分類都在正常範圍之內,加上寶寶的活動力和餵食情形也都正常,那麼這些發燒嬰幼兒得到嚴重細菌感染的機會便很低了。當然如果上述任何一個環節部正常的話,就必須遵從醫師的指示做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比如細菌培養、X光檢查或住院等等。
嬰幼兒發燒的居家照顧原則為何?
一、讓病童多休息、多補充水分,包括開水、果汁、飲料、水果及運動飲料(需稀釋)等。
二、減少病童衣服的穿著及棉被覆蓋,以促進體熱散發。
三、室內空氣保持流通,室溫維持在20至24度。
四、室內光線不要太強,保持安靜,讓病童盡量休息,少出入公共場所。
五、另外耳溫在38℃以上可以給冰枕,三個月內之病童則給水枕,也可用溫水拭浴,一般水溫在26-32℃之間,可泡20-30分鐘即可。
資料來源 http://www.kimy.com.tw/
********************************************************************************
寶貝發燒了怎麼辦?
馬偕紀念醫院 小兒科系 小兒感染科主任 紀鑫醫師
小朋友生病時,父母一方面得擔心寶貝的病情,另一方面生病的寶寶又不好照顧,還得應付長輩來的壓力,常常因為小朋友「高燒不退」三更半夜要跑急診,搞的人仰馬翻,再者,看醫生是許多小孩的夢魘,一看到穿白衣服的醫護人員,不分青紅皂白先嚎啕大哭再說,愈看愈怕看醫生;發燒真的需要馬上看急診嗎?
怎樣才算發燒?
發燒是免疫系統所產生的一種反應,白血球與微生物作戰後,刺激下視丘體溫中樞,將「體溫定點」調高,體溫就跟著高起來。小兒量肛溫比較準,肛溫超過攝氏卅八度以上才算是發燒,耳溫標準與肛溫類似,但要注意常因耳溫槍伸入耳內的角度不同,會有誤差。
寶貝發燒如何處理?
鼓勵多飲流質食物,補充流失的水份;不要穿太多衣服,以免阻礙散熱。若孩子感到冷或顫抖,為他蓋上薄毯子。發燒可幫助孩子抵抗病菌,所以不要為了降低體溫而給予退燒藥,除非孩子真的很不舒服或是肛溫超過攝氏卅九度。
「燒到幾度才要退燒」其實並沒有一定準則,小孩睡得很好、會玩、會吃、精神佳,即使體溫卅九度,亦無必要退燒(但要找醫師,看出了什麼問題)。要不要退燒,主要是看病兒的狀況,而且最好能確定肛溫或耳溫是在攝氏卅八度半以上,才採退燒措施。小孩若是會吃能睡能玩,精神不錯,除非病兒曾有過熱痙攣,就不必採用太多的退燒措施。對身體最無害的物理方式是溫水拭浴,作法是將孩子坐在放置約攝氏二九度到攝氏卅二度的溫水之臉盆或浴缸內,以毛巾潤濕其身體表面,若孩子有顫抖現象,立即升高水溫或停止拭浴,但應避免酒精擦拭法。我常會開給小病人的退燒藥有兩種: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兩種藥的安全性都很高,原則上一天內不要超過四至五次,每次最好有四小時以上間隔,以免造成過量或藥物中毒,所有退燒藥使用都應遵照醫師囑咐,而且不要因退燒心切而數種併用,不同藥物之間應至少間隔一小時。十六歲內要避免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成分藥物(如溫克痛)來退燒。我通常不會使用退燒針來退燒。
發燒在什麼時候要立即就診?
「必須急診」表示,沒立即處理就會有生命危險。但發燒對人體沒什麼傷害,反而可能有助於免疫作用,有危險的是病本身,不是發燒。大部份發燒病兒都不須要急診,有下列狀況下才須要急診:
1、體溫超過攝氏四十度。
2、年齡小於三個月 。
3、痙攣、昏迷、意識不清、昏睡、人格改變、突發性全身肌肉抽搐、有突發性驚厥、手腳無力或麻痺、活力不佳、煩躁不安、頭痛劇烈、頸部僵硬現象。
4、劇烈腹痛、劇烈嘔吐不止、劇烈腹瀉、腹脹嚴重、便血。
5、心跳過快、亂跳、或太緩。
6、哮吼、喘鳴、發紫、呼吸困難。
7、皮膚蒼白、皮膚紫斑、極度疲倦、呻吟不已。
醫生的叮嚀
發燒是生病的「結果」,不是生病的「原因」,是先有「病」才有「症狀」,我們應該說,因為有肺炎,所以才發燒不退,而不是「發燒不退引起肺炎」。不要計較退燒藥會多快退燒,也不管它能維持多久,因為,孩子的生病本身就會讓體溫高高低低,直到病情穩定。
*****************************************************************************
高燒後
臉頰紅 幼童染微小病毒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
小兒科醫師發現,高燒後臉頰、身體長出紅疹就醫的小病號,兩周內增加近三成,經診斷證實感染微小病毒B19。
一名6歲小弟弟,連續高燒5天,出現喉嚨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家人原以為是一般感冒,但小弟弟燒退後,兩側臉頰卻出現「像被呼了兩巴掌」的大片紅疹;身體、四肢也陸續長出一顆顆,猶如穿過網襪一樣的蕾絲樣搔癢疹子,抽血檢查,證實感染微小病毒B19。
收治病例的新竹國泰小兒科主治醫師盧英仁指出,微小病毒B19經由飛沫、接觸傳染,非常常見。大部分患者先出現高燒、喉嚨痛、關節痠痛等類似感冒症狀,在高燒當下或退燒後,臉頰、皮膚會陸續出現俗稱「第五病」的傳染性紅斑。
盧英仁解釋,出現傳染性紅斑的臉蛋,乍看之下,就跟蘋果一樣紅潤,3至5天後,身上與四肢也會出現紅色癢疹,約2至3周後,疹子才慢慢消退。
盧英仁說,患者高燒當下,病毒傳染力最強;等皮膚出疹,已無傳染力,無須特別隔離。對多數患者,只要及時接受症狀治療,歷經發燒、出疹、消疹病程後,產生抗體,就能免疫。
微小病毒B19引發重症機會不多,但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提醒,對慢性貧血者來說,微小病毒B19喜歡侵犯骨髓中的紅血球前驅細胞,容易引發嚴重的再生不良性貧血;孕婦若不小心感染,可能透過垂直傳染危及胎兒健康,還可能導致2至6%的胎兒流產。
黃瑽寧表示,臨床診斷微小病毒B19,除了觀察皮膚癢疹,還須以檢驗體內有無血清免疫球蛋白M,才能確診。
盧英仁提醒,平時勤洗手,若有高燒,臉頰、皮膚出現不明紅疹,應盡速就醫,不要抓破皮,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