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斷言:一個人事業之成功,30%取決於才能,而70%則取決於其交際能力的大小,即能否與人、與人群進行十分妥善的協調。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不少孩子不善交際,不會交際,甚至有的孩子會有“交際恐懼症”,到了成年還視交際為險灘。更有專家指出:獨生子女的很多心理問題是由於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引起的。還有社會學家指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進入婚戀年齡後將會引起離婚率上升或帶來更多的家庭問題。交際作為一種能力,也是可以培養的,而且應該從小培養。作為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呢?
  
孩子們交際能力的發育開始同他們智力的發育一樣,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所謂交際能力,指的是能夠和他人比較圓滿地結交並相處的能力。孩子最初是從他和母親的親密關系出發來認識我們這個世界的。孩子交際能力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基礎,是他和母親的關系。
  
所以,孩子們只有(最少在3周歲以前)一直和母親親密地生活在一起,才能夠對他人以及對外部世界形成某種積極的期待。假如孩子在3周歲之前的這段時間之內,母子關系發生了什么問題的話,等他們稍微長大以後,就會對朋友們失去興趣;或者遇事猶豫、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和朋友們的關系;或者常常故意和朋友們為難。
  
除了和母親的關系以外,他們和父親以及兄弟姐妹們之間的關系,也會對他們交際能力的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很多母親在認識到自己孩子的交際能力存在不足的時候,常常認為,只要使孩子多交朋友,他這方面的“缺陷”就自然會有所改善。所以,往往就會把他送到幼兒園這樣的機構。
  
但是,這種想法往往並不正確。孩子在自己的家裏都難以和父母兄弟姐妹形成一定的關系,等到他們去了幼兒園以後,只會從老師和同學們那兒受到更多的傷害,最後很可能會完全關閉通向外部世界的心靈之門。
  
當孩子在交際能力方面出現問題的時候,最先要做的是,使他和家庭內部的其他成員形成一種正常而穩定的關系。等到他在家庭的范圍內變的比較明朗活潑、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並具備一定的和他人妥協的能力以後,父母才可以把他送到幼兒園。並且,為了使孩子能夠對自己形成一種積極的認識,父母要經常表揚自己的孩子,使他們在年幼時擁有很多美好愉快的經曆。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311.html







幼兒的合作能力

現在的兒童是21世紀真正的主人,他們應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具備勇於探索、參與競爭的精神,掌握溝通技巧。合作能力在當今社會是一個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合作與交往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時代的需要。所以,注重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對孩子今後的成功相當重要。
  
一、 培養幼兒合作能力,首先要培養幼兒的愛心。
  
愛是人間最美的語言,愛是人們最高尚的情操。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最初都擁有愛心,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生活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發生了變化。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關鍵是成人怎樣正確引導和培養。家長可以就相關方面進行心靈諮詢。愛心教育應從娃娃抓起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大集體,環境的影響和教育對他們極其重要。作為老師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從孩子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
  
二、 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幼兒友愛互助的良好品德不容忽視。
  
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要讓幼兒有關心他人、團結同伴、互幫互助的良好品德。有些患有過動症的兒童,處處以我為中心、自私、跋扈、任性攻擊性行為較多。使他們不願與人合作。還有的幼兒是受父母不良教育思想造成的與小朋友不友善,像這些孩子在合作中是不受歡迎的他是無法與人合作的。所以我們老師和家長都要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及時溝通,發現孩子這方面存在問題,就要及時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互相配合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
  
三、 激發幼兒興趣是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基礎
  
興趣是推動幼兒探索和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良好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一種輕松 和娛樂的心境中完成任務。那么,如何培養幼兒對合作的興趣呢 ? 就是要珍視孩子的好奇心,讓幼兒感覺到與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發幼兒想嘗試與人合作的欲望。幫助幼兒克服不良心理,大膽與幼兒交往合作。對於好奇心的激發,家長應該在兒童早期就做好潛能開發的工作。
  
四、要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教師要為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
  
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首先要為合作能力的培養找到生根發芽的土壤 , 創造其發展的物質條件 , 這是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一些合作遊戲。其次,把幼兒合作的培養貫穿在幼兒的各個環節當中。還可以開展大帶小活動拓展幼兒合作對象的范圍,不放棄一切可以合作的機會。鞏固幼兒對不同合作環境的適應性。幼兒經過這樣與人商量、討論的鍛煉,使幼兒合作能力大大加強,體驗到與人合作中遇到種種問題。這樣讓幼兒的全腦得到解放,合作能力就會在反複的鍛煉中得到提高。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312.html






培養少年兒童的交往能力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需求。一個人交際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他今後的求職、工作,甚至成績的取得、成效的大小。在當今的世界發達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都十分重視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國內外的很多大企業在招聘和選拔人才時,都把一個人的交往能力視為重要的條件之一。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交往能力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交往能力是一個人的重要能力,一個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人,如果再加上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那么,對於他的工作來說,將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但是,人的交往能力不是長大後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的,它需要從少年兒童時代培養起,甚至是嬰幼兒時期。本文擬就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少年兒童交往能力的培養。
  
一、認識交往的目的意義
  
要培養少年兒童的交往能力,首先是家長要認識到培養少年兒童交往能力的目的意義,其次是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少年兒童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1、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培養少年兒童交往能力的目的意義
  
當前,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他們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識技能,關心的是孩子成績的高低,而對於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有的甚至認為,那還用培養嗎?長大了自然就會,自己不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有這種思想的家長,往往有這樣幾種可能,一是沒有總結自己成長曆程中的交往的困難挫折,看不到事業的成功背後所付出的代價;二是沒有意識到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迫切地需要人具有社會交往的能力,人的社會交往能力已成為人的一種重要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形成、取得,需要家長對孩子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塑造。
  
當前,我們就聽到這樣的一句話“電腦前的天才,社會中的白癡”,這句話雖然說的是對少年兒童使用電腦要注意的事項,但也說明了一個人的交往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忽視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的嚴重性。
  
還有,從一些鮮活的事例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少年兒童交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例如,心理學家曾對貝爾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進行追蹤調查,發現這些高智商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後來在成就的取得上迥然不同,一些人成績斐然,一些人卻是黯然失色。再進一步的追根溯源,原來是前一種人有廣泛的交際圈,而後一種人沒有。想想,交往能力能夠一時培養起來嗎?如果可以,那么,結果應該是一樣的!
  
再者,我們可以聯系一下生活中的現實。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單位或部門裏,某某甲和某某乙在工作業績上旗鼓相當,但是因為某某甲社交能力強,能夠讓各種資源、人力為己所用,頗受領導賞識,因此在仕途上平步青雲,在事業上屢獲佳績。當然,有一些人會說,某某人有“天線”,但是我要說,如果他沒有一定的能力(專業、社交等)作為後盾,不是“能讓人培養”的,而是讓人扶不起的“阿鬥”,就算他有較高的天線,就算他被拔到較高的位置,其地位也是岌岌可危的。
  
凡此種種,不能不令家長認識到,如果父母真的要為子女“計之深遠”,真的應該好好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2、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由於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家長的教育方法只能是通過講一講淺顯的道理,生動的故事,以及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導、啟發、討論來實現。
  
講淺顯的道理。想一想,如果你都不跟其他人交往,人家會覺得你怎么樣?這樣對自己有什么害處?如果你想跟別人交往,可是人家都不跟你玩了,想想為什么會這樣,這樣有什么不好?如果大家在一起能夠做到愉快地交往,這樣好不好?為什么?通過淺顯的道理的分析講解,使孩子認識到正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才使人可以相互交流知識經驗,知道各自的需要,表達各自的願望,了解彼此的情緒,從而正確認識他人和自己,調節自己的行為,使自己和他人更好地溝通理解,成為好朋友。
  
講生動的故事。考慮到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這裏所說的故事還主要是指童話故事。這方面的故事,幼兒課本有之,小學課本有之,課外讀物也不少,作為家長不妨花點時間看看,給孩子講講,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認識到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如有一只狼和三只小羊的故事。狼想吃小羊,但三只小羊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狼,結果狼的目的沒有得逞,還被頂下了懸崖。故事如果講到這還不夠,這應該給孩子加以啟發、思考,如果每只小羊都各顧各的,不注意與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情況會是怎樣的呢?這說明了什么呢?
  
講鮮活的事例。這裏所說的事例是指發生在身邊的活生生的具體的人和事,可以是村裏的,也可以是學校的。例如,某某同學在台下唱歌時唱得多么好,可是在台上時唱得卻不怎么樣,還會顫抖,還會跑調,想想,如果他平常時注意與其他同學的交往,能輕松自如地應付各種場面,還會出現這樣的後果嗎?
  
我想,只要家長有意識地讓孩子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使孩子產生了社會交往的意識,有了社會交往的需要,再創設一定的條件氛圍,輔之以一定的方式方法,幫其解決交往中遇到的困難挫折,就一定能夠很好地提高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二、創設交往的條件氛圍
  
1、平等的家庭環境
  
要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首先是需要家長創設一個“平等”的家庭環境。這也就是說,在家庭中要避免兩種錯誤的傾向,一種是以父母為中心,父母之言,子女不能不聽,甚至必須是“洗耳恭聽”,否則有你好看的!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容易產生惟命是從、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畏懼膽怯等不良的心理特征與行為,不利於與他人的交往。一種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陽”,孩子淩駕於父母及老人之上,任意使喚、隨心所欲地讓別人為他服務,不滿意就大發脾氣。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很容易地就產生了“唯我獨尊”的思想,具有強烈的“自我中心”傾向。這種心理傾向在社會交往中極易受到挫折。因此,創設平等的家庭環境就顯得尤重要。
  
那么,如何創設平等的家庭環境呢?
(1)保持家庭的融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使孩子在與家人的交往中感到家的幸福,增加與家人交往的興趣,更好地保持親密的關系。
(2)要引導孩子認識到家人的地位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在家中,不要隨意使性子,也不要隨心所欲地使喚他人,要認識到,作為兒童,在家中要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而且還要為家裏做力所能及的事。
  
2、經常的親友往來
  
保持經常性的親友往來,也是培養少年兒童交往能力創設的一個重要的條件。由於是親戚朋友,關系僅次於家人,兒童同樣能感受到親人的關懷和幫助。作為家長,應該讓兒童學會尊重親友,學會與親友的孩子友好相處。經常性的親友往來,既增強了親人之間的情感,也鍛煉了兒童的社會交往的能力,特別是放寒假、暑假期間,讓兒童到親友家住上幾天,再換個地方,這樣,隨著交往環境的一次次改變,對環境的一次次適應,帶來的將是兒童交往能力的不斷提高。
  
3、友好的鄰裏關系
  
有道是“遠親不如近鄰”,鄰裏關系搞好了,等於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社會交往的周邊環境。作為家長,應該鼓勵兒童到鄰居家串門,與鄰居的孩子打成一片,也應讓兒童熱情邀請鄰居家的了孩子來串門,消除他們交往的拘束感,使他們能夠快活輕松地玩。如果只是想到,鄰居家的孩子,或者是其他的小夥伴來家裏玩,會弄髒了地板,弄壞了家具,而對他們很不歡迎,那么,以後他們還會敢來嗎?還能怎么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的能力呢?
  
4、和諧的社會環境
  
作為家長,應該讓兒童在有一定和諧氛圍的社會環境中,通過與生人的來往,來培養他的社會交往能力。一般來講,少年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可以鍛煉的,可以有一個不斷提高的發展的過程。當然,我這裏所說的創設的和諧的社會環境,應該是經過家長確認,這個小環境中的人是比較熱情的、友善的,而不是沒好氣的、惡語相向的,所以才說是“和諧”的。
  
5、融洽的家校聯系
  
少年兒童的交往關系其實主要的有三種,即親子交往關系、同齡人交往關系、師生交往關系。只有保持融洽的家校聯系,才能促進師生交往關系的健康發展,也才能更好地提高少年兒童的交往能力。
  
在整個小學階段,教師的話是最權威的,到了初中階段,教師的影響也還是起著主導的作用。因此,保持融洽的家校聯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為家長,應該及時地和教師溝通一些信息,如果有什么意見或者是對教師不滿的地方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因為這樣,也許將動搖教師在兒童心中的地位,而失去該教師所教學科的學習熱情,進而影響學業成績,並且影響師生關系的正常發展,不利於兒童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講究交往的方式方法
  
1、尊重對方,平等相待
  
社會中的人,每個人都需要並且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是交往的前提,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對方,那么你也就喪失了與其溝通的基礎。在社會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不能老是以自我為中心,漠視他人的感受,而對他人指手劃腳,頤指氣使。要知道,你尊重別人,才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你不尊重他,也甭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古人雲“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在交往中,首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尊重別人,同情別人,幫助別人,鼓勵孩子與同伴合作,是平等的而不是淩駕於對方之上,才能夠使溝通順利進行。
  
2、說話得體,態度友善
  
在交往中,說話得體,態度友善也很重要,這一點最明顯地表現在對對方的褒貶上,每個人都有一些優點,也有一此缺點。在交往中,真心地贊美對方的優點,能夠使交往錦上添花;而對於對方的缺點、不足,要真誠地給予指出來,還要用得體的語言,友善的態度,以免傷了對方的自尊心,也才能起到溝通的目的,促進交往的發展。
  
3、善於傾聽,講究對話
  
在交往中,善於傾聽對方的談話是對人的一種尊重,能夠加深彼此的感情,特別是第一次的交往,能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因為從這之中,對方感受到了你對他的尊重,他也就有了交往的要求,從而使得交往深入進行。在交往中,還要講究對話,這裏應該包括話題的選擇、深入、轉換,以及語句的修飾等等,使得談話、交往能夠在雙方感興趣的前提下進行。
  

四、解決交往的問題困難
  
少年兒童在社會交往中,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困難,最明顯的表現為以下幾點:
  
1、不夠主動,不能積極地與他人交往
  
針對這一點,作為家長應該積極創設條件讓孩子與他人進行交往,讓孩子與他人有充分交往的時間和空間。其次,要增強孩子交往的信心和勇氣。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都認為: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起步。這了增強孩子交往的信心,產生“我也能行”的心理狀態,家長平常時應該積極地加以肯定和鼓勵,當然應該是恰如其分的,以免矯枉過正,倒成了自以為是。第三,要認識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拿周邊的少年兒童作對比,使其產生積極主動交往的需求和渴望,然後再因勢利導,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收到一定的成效。
  
2、不善言辭,不能流利地與他人交談
  
我想,形成這一問題不外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緊張恐懼心理所致,追根溯源,其實還在於缺少社會交往,交際面窄,因而面對生人不能應付自如,導致不能很好地表情達意。如果是這樣的話,還是得多多創設交往的條件和機會,多增強其交往的信心和勇氣。二是口語表達能力較差。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應該及時的補缺補漏,加強語文基本功的訓練,使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能夠齊頭並進。
  
3、不辨良莠,不能有所選擇地與他人交往
  
社會中的人是複雜的,而少年兒童由於其年齡特點則顯得稚嫩得多、單純得多,因此在選擇交往的對象時,有時確實是良莠不分,出現了令人焦慮的情況。有句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有人說得好:“與惡人相處如同登舟入海,即便不葬身海底,也不免受到驚嚇。”因此,作為家長有必要性對孩子的擇友作一定的參謀,更何況人的內在本質不可能一下子就顯露出來,不是有“日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一句話嗎?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參謀還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當然,少年兒童在交往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挫折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很多,如產生的矛盾、發生的爭吵等等,作為家長,如果不是矛盾、爭吵等發展到孩子之間無法解決甚至激化的程度,家長最好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力量來解決,頂多是幫助孩子分析困難,找出解決困難的方法。這樣,才能切實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為了切實培養少年兒童的交往能力,首先是家長要認識到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目的意義並有意識地也讓孩子認識到人際關系交往的的重要性,其次是要創設孩子交往的條件氛圍,再者要指導孩子講究交往中的方式方法,最後還要幫助孩子解決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困難。只能這樣,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才會得到明顯的提高,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304.html






*******************************************************************************
幼兒交友型態發展




【2歲幼兒】
遊戲模式是個人化的。他可以和一堆玩具玩在一起,但和別的小朋友的交往,只是蜻蜓點水式的。
【2歲到3歲的幼兒】
喜歡繞著大哥哥大姊姊一起玩,像是圍在團體邊緣遊戲的一分子。
【3歲到4歲間的幼兒】
已經可以獨立發展出一對一的平行關係。並且喜歡和朋友一起遊戲。
【4歲以上的幼兒】
已經建立一些固定的玩伴關係,並且開始接納及帶領比他年齡小的孩子一起遊戲。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mama01_6.asp








*******************************************************************************
幼兒的友伴關係
 
  幼兒生活的重心除了家庭之外,過了三歲,父母將會明顯發現他已經能夠開始建立起自己小小的人際關係。他也許會開口要求去某某人家玩,更重要的他會說:他是我的朋友。幼兒踏出這一步,的確令父母欣喜莫名,這是他人生中社交的第一步,在其中,他將面臨如何得到別人的認同,並且學習與人分享這些重要的人生課題。
  仔細觀察幼兒結交朋友的模式,可以發現幼兒結交朋友的模式,受到性格因素的影響很大。內向文靜的孩子,通常在結交朋友上採取被動、退縮的姿態,他需要慢慢的時間醞釀、等待,然後才能進入團體;而外向活潑的孩子,則傾向於主動積極的投入,他很快便能融入一個新團體,並在團體中獲得某種地位。但一份穩定友伴關係的建立和孩子的內向或外向並沒有絕對的關聯。一份穩定的友伴關係,需要兩個重要的元素:認同與分享。
  對幼兒來說,得到別人的認同,意味著我們可以一起玩遊戲。而隨著心智年齡的成長,幼兒社交的技巧也愈益純熟。從個人化的遊戲型態,到圍著大哥哥大姊姊要求一起玩,然後獨立發展 出一對一的友伴關係,這中間不過是短短二三年間的事。(請參考幼兒交友型態發展表)幼兒可能會運用各種方法,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包括正面的做法如:分享、微笑、善體人意----等;也包括各項負面的做法如:粗魯、無禮、打人、搶奪、哭叫----等。幼兒有時並不明瞭,這些做法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友誼,反而會破壞友誼。不管如何,當幼兒以錯誤的做法嘗試來交朋友時,父母應該用孩子能夠了解的語言、例子,詳細解釋給孩子聽,孩子可能會重複犯錯好幾次,而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
  「分享」是幼兒在交友過程中最重要的學習課題。有些獨生子女因為獨享慣了,特別無法與別人分享。交朋友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時機。鼓勵孩子拿出心愛的玩具、書本,與朋友一起玩或者閱讀;而朋友的玩具也會借給你玩,這一來一往間,將會創造出彼此的互動與分享,友伴關係就從此處悄悄萌芽。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mama01_5.asp






***************************************************************************

幼兒的合作能力

現在的兒童是21世紀真正的主人,他們應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具備勇於探索、參與競爭的精神,掌握溝通技巧。合作能力在當今社會是一個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合作與交往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時代的需要。所以,注重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對孩子今後的成功相當重要。
  
一、 培養幼兒合作能力,首先要培養幼兒的愛心。
  
愛是人間最美的語言,愛是人們最高尚的情操。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最初都擁有愛心,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生活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發生了變化。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關鍵是成人怎樣正確引導和培養。家長可以就相關方面進行心靈諮詢。愛心教育應從娃娃抓起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大集體,環境的影響和教育對他們極其重要。作為老師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從孩子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
  
二、 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幼兒友愛互助的良好品德不容忽視。
  
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要讓幼兒有關心他人、團結同伴、互幫互助的良好品德。有些患有過動症的兒童,處處以我為中心、自私、跋扈、任性攻擊性行為較多。使他們不願與人合作。還有的幼兒是受父母不良教育思想造成的與小朋友不友善,像這些孩子在合作中是不受歡迎的他是無法與人合作的。所以我們老師和家長都要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及時溝通,發現孩子這方面存在問題,就要及時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互相配合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
  
三、 激發幼兒興趣是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基礎
  
興趣是推動幼兒探索和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良好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一種輕松 和娛樂的心境中完成任務。那么,如何培養幼兒對合作的興趣呢 ? 就是要珍視孩子的好奇心,讓幼兒感覺到與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發幼兒想嘗試與人合作的欲望。幫助幼兒克服不良心理,大膽與幼兒交往合作。對於好奇心的激發,家長應該在兒童早期就做好潛能開發的工作。
  
四、要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教師要為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
  
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首先要為合作能力的培養找到生根發芽的土壤 , 創造其發展的物質條件 , 這是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進行一些合作遊戲。其次,把幼兒合作的培養貫穿在幼兒的各個環節當中。還可以開展大帶小活動拓展幼兒合作對象的范圍,不放棄一切可以合作的機會。鞏固幼兒對不同合作環境的適應性。幼兒經過這樣與人商量、討論的鍛煉,使幼兒合作能力大大加強,體驗到與人合作中遇到種種問題。這樣讓幼兒的全腦得到解放,合作能力就會在反複的鍛煉中得到提高。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