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陳其暉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主任 李松澤
前台北榮總復健部語言治療師 李淑娥
家中小寶貝初次開口說話那一刻,總是令爸比媽咪充滿著期盼與驚喜。但是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快慢不同,提醒爸媽要定期檢視孩子的語言發展進度表,參與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寶寶三歲前,透過生活中的閱讀、遊戲等活動陪伴他,都是幫助寶寶練習語言表達、共享甜蜜親子時光的好時機。
從非口語到口語~孩子的語言進度表
小嬰兒還不會說話時,會透過非口語的小手動作、臉部表情,以哭聲或愉悅聲來表達他的情感及需求,但人類語言的學習在小嬰兒未開口前早已啟動,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李松澤主任表示,剛出生的寶寶就會因為劇烈聲響,產生驚嚇把雙手往外伸,這種對聲音的反應正是語言學習的第一步,研究也顯示,胎兒在母親懷孕的後期就會對外界聲音有所反應,也就是說,寶寶的語言學習之路從他在媽媽的肚子裡已開始悄悄醞釀。
隨著寶寶逐漸成長,爸爸媽媽可以檢視每個成長時期的語言進度表,為孩子的語言發展作第一道把關!
孩子的語言進度表:
2個月大: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寶寶雖然還不會使用聲音表達,但是會發出愉悅聲,表情像在微笑的感覺。
3個月大:家長在逗寶寶的時候,他會發出「嗷嗚嗷嗚」的聲音反應。有研究指出,這個時期嬰兒間可能有互通語言。
4個月大:寶寶會主動發出ㄚㄚ的聲音,自己會專注地看東西,不一定只是哭或笑。
2~4個月:這時寶寶的聽覺與理解已有初步發展,聽到聲音會去尋找來源,藉此知道周圍環境的變化。
6個月大:寶寶的咿呀學語期,他已經開始注意大人的口腔動作,模仿大人嘴唇或舌頭動作來發出單音,例如:一連串ㄇㄚ的單字音。
8個月大:寶寶開始有語調的出現,以抑揚頓挫表達情緒,生氣時發單音會加重語氣,稱作社會性發聲,會形成日後語調規則。
9個月大:這個時候寶寶多常說出疊字,會說的種類也變多。會發出ㄅㄚㄅㄚ、ㄇㄚㄇㄚ的單字音,由於寶寶不是因為認得人而發出這些音,所以這些單字音並沒有特定的意義,可能是代表他不舒服或想找人。
10~18個月:寶寶除了會發出ㄅㄚㄅㄚ、ㄇㄚㄇㄚ的單字音,也知道這代表的是爸爸或媽媽,通常會認得並叫出最親近的照顧者。
2~4歲:這是幼兒從語音含糊不清到逐漸清晰的階段,這時幼兒的音韻發展 (指發音準確度)已大致發育完成。
寶寶開金口的第一個字是?
爸爸媽媽通常最關心寶寶什麼時候會開口說話以及他會先叫誰?前台北榮總復健部語言治療師李淑娥表示,寶寶說出第一個字的時間點通常在十~十八個月左右,這個有意義的語詞,通常是寶寶主要照顧者,例如:媽媽、阿?,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李松澤主任也指出,寶寶多在一歲大左右,學會說他的第一個詞彙,這個字常是bye bye這類不需要捲舌、簡單的喉音,他表示,這是因為寶寶剛誕生時,很多訪客祝賀離去時,最常對寶寶說bye bye這個詞,這時期的寶寶會主動地聽、學習說,練習運用他的嘴型去構音,這就是所謂的「仿說」,音不一定準,需要透過親近者的耐心教導,而這個有意義的字通常都和寶寶的生活情境相關。
語言治療師李淑娥表示,孩子到了兩歲時,主要照顧者通常能理解孩子說的話,旁人就需要透過主要照顧者來翻譯,而三歲的孩子講話會不太清楚(俗稱臭乳呆)但是一般人多半能猜懂孩子的意思,到了孩子四歲時,除了一些難發的音,如:ㄓㄔㄕㄖ,可能有點發不正確,但基本上四歲孩子說話的清晰度已達到93%以上。
早期口吃危險訊號:
語言治療師李淑娥建議,2~5歲的孩子有以下任一情形,家長就需要帶孩子到小兒科或復健科做評估。
1.說話時常有不流暢的口吃現象,佔說話字數的百分之十以上,這樣的狀況持續六個月以上,而且愈來愈嚴重。
2.講話中間停頓的時間不適當,每次停頓都在兩秒以上。
3.重度口吃會有拖長音和不適當中斷現象,單詞重複音常重復三次以上,例如:重複說:「早、早、早、早安。」
4.說話時伴隨像眨眼或聳肩等怪異動作。
5.說話時會出現負面情緒,例如因為講得不流暢而生氣、受挫或逃避。
6.講話不流暢時,因為感到受挫,眼睛不敢注視對方。
7.父母親的態度不正確,像是過分緊張焦慮、責罰小朋友說話不流暢,或親子關係不佳。
資料來源http://babytree.pixnet.net/blog/post/19532056
************************************************************************
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
本文摘錄自:聰明寶寶電子報/ 本報內容由 階梯數位科技 提供
表達是人類很重要的能力之一,為人父母應該在小孩出生後,多留意寶寶這方面的進展,並給予充分的誘導;多跟寶寶講講話、帶他認識東西,會有很大的幫助喔!
當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每個為人父母都很希望能快點聽到寶寶發出「ㄇㄚㄇㄚˊ」或「ㄅㄚㄅㄚˊ」的聲音,可以想見,當這兩個音出現時,即使不是太清楚、或是沒有太多認知,任何父母都會揚起驕傲的音調說:「寶寶好棒喲!」
的確,希望寶寶及早說話,是每個父母很大的期望。相反地,當寶寶到了三歲時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時,可能很多父母季開始憂心忡忡了。「我的寶寶是不是聽力有問題?」「為什麼我和他說話,他都沒有反應?」「寶寶是不是舌頭有問題?是不是該去讓醫生剪舌根?」
孩子說話的進度:
到底寶寶多大會開始說話呢?學說話的進度又是如何呢?大體來說,一歲以前的嬰兒都會發出喃喃聲、牙牙學語,過了一歲,逐漸開始會說一些簡單的語彙。
通常六個月大以前的寶寶,會發出輕快、愉悅的漱口聲,接著能發出較長而且有音調變化的母音。六個月到一歲之間的寶寶,則會重複一些字辭,像是哇哇、答答、打打、叭叭等,這些音調沒有什麼意義,而愈接近一歲時,他們漸漸能使用不同的聲音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十二個月到十五個月大左右,他們可能開始會說出生平的第一個字,不外乎「爸爸」「媽媽」等。通常女孩學說話比較早、也比較快,男孩發育比較晚一點,可能一歲半、甚至兩歲才會開始說比較多的辭彙。
兩歲之後,字彙增加的速度也變得很快,他們可以理解幾百個詞彙、也可以聽懂一些複雜句子的意思,他還會將一些會說的辭彙加以組合,譬如說,他會說「媽媽抱抱」、「爸爸車車」等。當然,不同的情境,寶寶的說話就有不同意思,很可能是說「爸爸,我要坐車子出去」,或是「爸爸開車出去了」。
到了兩歲半之後,寶寶的詞彙增加很快速,幾乎每天都有新發現,心路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林麗英表示,這通常是人一生中詞彙學習最快速的階段,寶寶的詞彙可能從兩百個增加到一千兩百個。他也能將詞彙組成簡單的句子,譬如他會說「爸爸買車車」「媽媽抱抱我」等,已經跳脫單純是名詞的組合,開始有了動詞或受詞的使用。
至於三歲以上的孩子,大部分都可以了解長的句子及複雜的句子,並且能正確反應或回答。因為他的說話方式已經開始發展文法規則,句子中也會有「很多、很好、這個、那個…..」等副詞或形容詞出現,有個孩子甚至會逐漸了解動詞的時態變化的不同,例如「走」和「走了」的區別。他們也會聽從兩到三個簡單指令,例如「到房間去拿拖鞋、脫掉鞋子和衣服、到浴室去洗澡」。這時候,如果你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孩子幾乎都可以說出答案。而這個時期的語言表達,家人都可以百分之百了解他所說的話,一般陌生人也可以了解七八成左右。
孩子到了四歲、五歲左右,陌生人已經都可以了解他所說的話,不過他可能會說出「我有一個新玩具,但是我破掉它。」類似這樣語法有問題的句子可能偶爾會發生,但整體來說,他會和你順暢的對答,因此日常生活的溝通已經沒有問題。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會從一數到十,也會認識一些顏色、並說出顏色的名稱。孩子的發音也大都很正確、口齒清晰。
六歲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小學了,當然他應該可以跟得上學校的學習進度,會讀、會寫,他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記得所學的點點滴滴。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小孩,語言表達能力已經發展完成,因此可以很流利地敘述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由於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愈來愈緊密,他的說話表達方式會更多元化。
如何陪伴孩子學說話:
小奇的媽媽希望小甜快點會說話,因此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和三個月大的小奇甜蜜對話,問他「小奇好乖,起床了」「小奇最乖,想喝奶還是喝水呢?」雖然小奇根本聽不懂,不過媽媽還是運用各種場合和小奇說話,小奇一天天長大,對於媽媽的聲調似乎愈來愈有反應,媽媽說話時,他會聚精會神地看著媽媽,也會轉動他的頭尋找媽媽的聲音來源,漸漸地,還會咿咿呀呀地和媽媽「說話」。也許小奇和媽媽都不懂對方講什麼,不過小奇顯然對「說話」已經有了很濃厚的興趣。
讓寶寶及早開口說話,最基本的就是父母得花時間和他「對話」。即使幾個月大的寶寶沒有什麼反應,也應該不厭其煩和他說話。其實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對於聲音就已經很敏感。研究發現,媽媽懷孕時,如果每晚睡前固定放一段故事錄音帶,等到寶寶出生後也讓他聽故事,在播放好幾個故事中,穿插懷孕時同樣那一段故事時,正在喝奶的寶寶會有吸吮比較急促的情況,顯然寶寶對於他曾經熟悉的故事音調特別有反應的。因此寶寶出生後,媽媽也應該常常唸故事書給他聽。無論是童話故事、圖畫書、或是小百科等書籍都可以,不會說話的寶寶聽不懂也沒關係,媽媽可以抱著寶寶,以輕柔的音調帶領寶寶進入文字圖畫的世界,讓寶寶覺得聽故事是一種享受。
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教授張湘君說,每天用文字按摩寶寶的腦細胞,對寶寶的智能有很大幫助!如果從小就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讓孩子接觸閱讀、接觸故事,孩子的語言學習會突飛猛進,當然孩子也會因此奠定喜愛閱讀的習慣。
當寶寶逐漸長大開始對週遭事物有反應,逐漸了解你說話的意義時,更要多說話和他積極互動。可以設計一些小遊戲,讓寶寶在日常生活的互動中就能培養說話的能力。最基本的,可以先教導寶寶認識頭、眼睛、鼻子等五官。建議媽媽把寶寶抱在懷中,摸著寶寶的頭說「這是寶寶的頭」、摸著寶寶的手說「這是小手」,不斷反覆地說給寶寶聽,慢慢地引導寶寶開口說出這些五官。
也可以拿著色彩板,告訴寶寶這是紅色、黃色,當他穿著紅色衣服時,趁勢教他「這是紅色的」,當吃香蕉時,也告訴他「香蕉是黃色的」。總之,從生活點點滴滴中,認識色彩、說出色彩。
拿著圖畫卡來說故事也是一種好方式,因為圖畫卡繽紛的色彩最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在說圖畫故事時,還可以拿一些道具玩具結合,例如,說到「泡泡龍出去玩球」,就可以拿起球,陪著寶寶一起玩耍。透過手的把玩、操作,將圖、文和玩具、實物結合,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
父母須避免的五大錯誤:
父母期望孩子及早說話、贏在起跑點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如果太心急而有一些教導上的錯誤,反而會適得其反,心路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林麗英主任特別提醒父母以下幾個方向:
1.不要用疊音字
我們經常聽到父母會對孩子說:「寶寶,你今天吃飯飯了沒?」「寶寶今天穿這個衣衣好漂漂!」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不太好的。父母在教導來子說話時,不要強化孩子的疊音字,例如應該教「貓咪」,而不是「咪咪」,應該說「漂亮」,而不是說「漂漂」。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該讓孩子自然而然知道正確的說法,也訓練他說多音字和短句。
2.有效地導正發音
兩歲以前的孩子,說話發音常常都不準確,千萬不要把孩子不準確的發音當作好玩,故意去逗弄他,或者故意去學他錯誤的發音,小孩子並不清楚自己發音準不準確,如果大人抱持好玩的心態,他只會覺得很好玩,以後當錯誤的發音固定下來,想要改也很困難。
3.說話要自然
教導孩子學說話,不要太重視嘴型,太過於矯情反而扭曲了語言的本質,同時孩子也不容易了解語言發音的真實性,自然讓孩子習慣你講話的速度方式是最好的。
4.親自跟孩子對話
很多人喜歡購買錄音帶或是CD來協助孩子聽故事學說話,雖然聽故事很有趣,也是學習一種好的方式,不過千萬不能依賴這種單向式學習,靠著機器來學說話,不僅很被動,而且孩子根本不可能培養好的表達方式,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多和孩子互動說話才有幫助。
5.多點耐心去引導
孩子初學說話時,難免會有口齒不清的情況,或是語意表達不明,父母千萬不要大聲訓斥他。可以常常發現一些案例,媽媽聽到小明說話「我…我…今天在學…校被欺……」媽媽可能很嚴厲斥責小明:「說清楚一點,每次說話都口吃不清楚,教你很多次了都一樣。再一次、快點再說一次。」媽媽的大聲訓斥可能讓小明講話更結巴了。其實約有五分之二的口吃幼童會持續一兩年,有個要到十歲左右口吃才會消失,真正需要治療的個案約佔全人口的百分之一。口吃原因很多,可能是遺傳、中樞神經病變、環境壓力等,讓幼童在學說話過程中屢受挫折,而愈來愈失去信心,演變成緊張、逃避,讓口吃惡性循環。因此若是孩子有說話不清楚現象,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教導,不要大聲訓斥或是恥笑他,否則只有負面效果。
孩子不會說話的可能病因:
每個孩子學說話的進度的確會有差異,不過有些孩子到了三歲還不會叫媽媽、爸爸,或是到了四歲仍說不出有意義的詞彙,這些都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徵兆。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呢?
1.腦部發育:可能有先天的障礙、天生智能不足,或腦部受傷的影響…等。
2.聽力功能:可能是因為聽力有問題,沒有聽力當然就無法學習說話。
3.口腔功能:有的孩子在吸奶吃東西時常常滴落、或是一直流口水不停,這都顯示口腔發育可能出了問題。
4.很少互動:有些孩子因為長期生病,可能遊戲機會或是和其他人互動機會減少,因此不如健康的孩子順利學習語言。
5.個性內向:有些孩子天生性格過於內向、畏縮,天生學習力差,因此幾乎都不會開口,若是沒有適時教導,將陷入語言發展遲緩。
至於如何發現孩子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呢?首先要觀察孩子在六七個月左右是不是對聲音會有反應。如果你跟寶寶說話,他幾乎沒有任何臉部表情,在旁邊叫他,也不會轉頭,可能他的聽力的確有問題。或是到了兩足歲,卻一直沒有任何詞彙出現;到了三歲,沒有說過任何簡單的句子;三歲以後的講話仍然結結巴巴不清楚,父母都難以理解。甚至年紀愈大愈不願意說話。
若是有以上這些情況,就應該求助專業意見,及早做妥善處理。不過專家特別提醒,有些孩子昰屬於「大雞晚啼」型,不是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很快,因此如果孩子稍微晚熟,也不會過度緊張。當然,也不能忽略觀察孩子,當發現孩子真的有語言表達上的困擾,就應該及早求助專家協助,千萬不要抱持著「長大一點就好了」或是「舌根剪一剪」的想法。
寶寶不說話,該怎麼辦?
A. 部分醫院有針對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治療,尋求協助
B 坊間學術單位、心路基金會等公益團體也有專業人員可以諮詢
C. 和專業人員合作一起參與學習解決計畫
D. 以耐心愛心陪著寶寶學說話是最佳良藥
E. 不要一次長時間強迫學習,讓孩子更失去開口的興趣
媽媽如何與學說話的寶寶互動?
A.可以多讓寶寶學習口腔動作
例如可以陪寶寶玩吹氣的遊戲,讓寶寶不斷向羽毛吹氣,保持羽毛在空氣中飄浮不落下。或是讓寶寶用吸管吸住一張小紙片,讓他支撐一段時間,這些可以訓練嘴部的肌肉。
B.多訓練寶寶嘴唇和舌頭等發音器官的協調性
例如喊寶寶一起來比賽,看誰發出的動物叫聲比較像,特別記得,當你在發出動物叫聲要寶寶來模仿時,必須站在和他差不多的高度,好讓他可以看到你的嘴型。
C.要說得巧,就先說得好
其實吃得好不只是營養問題,也要注意從吃的過程中去訓練口腔動作。例如長期吸奶嘴的孩子,因為很少咀嚼,可能口腔發展就會比較遲緩,建議父母及早減少孩子使用奶瓶,不要孩子一哭,就習慣性地塞奶瓶堵住他的嘴。
D.即使再忙,每天要固定撥一點時間說故事
陪著孩子說一段床邊故事,不僅讓孩子身心上感到舒服安慰,孩子每天聽故事對語言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未來孩子自然而然會很愛閱讀。
E.把握適當時機教孩子說話
例如當你拿著圖畫卡要孩子說「汽車」時,如果孩子遲遲不開口,反而拿起床邊的「筆」塗鴉起來,不要一昧斥責他不說汽車,心頭就該趁機轉個彎對他說,這是「筆」,可以「畫圖」。讓他練習說。
F.找出適合孩子的遊戲
如果要設計遊戲教導學習語文,應該考量適不適合小孩的年紀,也得考量一次遊戲的時間不要太久,否則孩子可能會因為疲倦不耐煩,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G.別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當你聽到孩子可能說出一些奇怪的句子或是不合文法的用語時,不要一昧糾正他,給他一點空間發揮,逐漸引導他正確的使用方法,才不會讓他覺得學習很無趣
資料來源http://babytree.pixnet.net/blog/post/17315819
************************************************************************
寶寶不願意說話怎麼辦?
轉摘http://www.chinaparent365.com/html/44/644-7591.html
兒童在一歲至三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有的科學家研究,兩歲兒童的辭彙量可達270個字。
如果你孩子已經快兩歲了,能懂話就是說不好可能原因:
1、平時語言環境不夠豐富,可能是家裏人都上班,語言是模仿學會的。
2、有的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有一點遺傳因素,他後來也會說了。
3、過份溺愛。孩子要什麼東西,要什麼人抱,就順他。
4、有的兒童有其發展的特點,就是開口說話晚一點。
試試這些方法幫他開口說話:
1、家長要有一個正確態度,不過份焦慮不要當孩子面說他。
2、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家裏總有人在說話給他聽。
3、從一個一個字開始教,每天有20分鐘的教說話時間。
4、空閒時和他一起看圖畫書,看一頁,講一講。
5、對他講話放慢速度,這對學說話有很大好處。
6、儘量用簡單句,把主要意思表達清楚,就可以了。
7、當孩子有一點想開口的意思時,就馬上表揚。
8、開始教他說話最好不用代名詞,最好是用:媽媽爸爸等。
資料來源http://babytree1.pixnet.net/blog/post/28938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