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兒童繪畫啟蒙教育如何進行

根據兒童各階段生理、心理特點,用啟發和引導的方法,教兒童去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感受,掌握基本造型方法。目前,不少地方在兒童繪畫教學上存在一種偏差,或用固定的程式教孩子背畫一兩種東西,或教孩子臨畫某種形象,要求要畫得同范畫盡可能一樣。這類做法有時能造就個別“神童”,但卻使兒童失去了最寶貴的,對於兒童造型能力和藝術水平的提高並沒有好處,因為呆滯、死板正是繪畫最忌諱的。繪畫是一種藝術,藝術本身是一種創造,而不是簡單的再現和模仿。因此,在所有的學畫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美感,通過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造型方法,創造性地表現對美的感受。
  
1.基本線、段、幾何圖形訓練
  
為了使兒童在短時間內掌握基本線段和幾何圖形,將豎線、橫線、折線、斜線、弧線、波浪線、鋸齒線、螺旋線等集中起來,一起教給兒童,然後再教他們由線段組合圖形。如兩條橫線兩條豎線可以組成正方形和長方形,兩條橫線兩條斜線可以組成梯形、平行四邊形、四邊形,如此類推。這樣不但記得牢、學得快,而且還能夠鍛煉孩子繪圖能力。幾何圖形是抽象的思維結果,當兒童運用這些線段及幾何圖形進行作畫時,又能夠使具體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並促使其不斷發展。
  
2.兒童觀察力訓練
  
提高兒童觀察能力,就必須訓練兒童視覺的敏銳性。進行繪畫教學事要有意識地引導兒童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例如畫小雞,引導兒童觀察頭、眼是圓形,嘴是折線,身子是橢圓形,翅膀是弧線,爪子是斜線,這樣,兒童有了興趣,就自己嘗試獨立用幾何圖形組成一個畫面。
  
隨著畫面的不斷複雜化,兒童的觀察能力得到了鍛煉。因而,不論是其它課還是繪畫課,或日常活動中,家長或是教師都應該有意識地訓練兒童的觀察分析能力。經過訓練兒童觀察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畫人物頭像時,不但能夠畫出頭發、耳朵,而且能夠畫出男、女、老、少的不同發式。
  
由於兒童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又掌握了一定繪畫技巧,再加上生動有趣的繪畫內容,兒童注意力逐漸從無意識注意向有意識注意發展。

 
3.構圖能力訓練
  
第一步訓練兒童將主要內容畫在畫面當中。出示一組范圖,范畫上只畫一個花朵,並分別放在不同位置上,讓兒童比較哪幅最好。經過這樣的訓練他們大部分都能將繪畫的主要物體畫在畫面當中,然而沒經過訓練的兒童畫在什么位置上都有,並沒有主要物體的放置講究。
  
第二步訓練兒童繪畫的穩定性。出示一組范畫,畫的內容是3朵花,經過訓練,兒童的構圖基本穩定。
  
4.豐富兒童的感受力
  
經常為兒童購買內容新穎、圖片生動、色彩鮮明豐富的兒童讀物及畫報,擴大兒童的感受力。經常帶領兒童走向社會,參觀市場、商店、公園、郵局、車站,觀察景物以及四季變化,認真觀看運動會及各種形式的演出,讓兒童身臨其境,對周圍的事物有切身的體驗感受。
  
5.提高兒童的繪畫記憶水平
  
先畫出一幅畫,讓兒童仔細觀察,接著再擦掉部分內容,讓兒童說出擦掉部分的內容;然後教師再擦掉整幅畫,讓兒童憑記憶說出全部內容,然後畫出來。這樣反複練習、強化,隨著兒童畫面的完整性、准確性的提高,兒童繪畫記憶力 就會得到相應的鍛煉。
  
兒童繪畫活動本身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融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於一體。因此,在繪畫啟蒙過程中,要從興趣出發,以基本能力培養為主,分層次提高繪畫的技能,尊重兒童的特點,推動繪畫教育健康發展。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294.html







********************************************************************************
塗鴉童畫
從圖畫中一窺孩子的內心世界
採訪撰文╱實習編輯 李盈瑩、藍雅琪
採訪諮詢╱3Q啄木鳥藝術工作室教學統籌 張蓓齡老師
用心去了解孩子所畫的圖畫,是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最佳途徑。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並不像大人般地純熟,但可藉由線條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或是日常生活中的體驗。為人父母者,只要用心了解,就能從孩子的圖畫中,一窺他們的內心世界。
繪畫的發展階段
當孩子漸漸成長卻仍不懂得如何說話表達時,這時給他一支筆,可以看到小寶貝會緊握著筆玩個不停,或摔或咬,不斷變化各種方式去「玩」那支筆,直到玩出了一點筆跡,孩子塗鴉生命也就正式開始了。
每個孩子都是愛畫畫的,從一開始的隨意握筆塗鴉,到後來能漸漸將生活中的體驗真實的呈現於圖畫之中,孩子的繪畫發展,似乎有其固定的發展模式。坊間有不少育兒的書籍,配合孩子的身心發展做了常模式的整理,對此,3Q啄木鳥心靈藝術的張蓓齡老師提供了她的教學經驗。
孩子繪畫發展階段
※0~1歲--玩耍期
0到1歲的嬰兒是不會畫畫的,東摸摸、西摸摸,是爸媽眼中的小麻煩。
※1~2歲──塗鴉期
滿週歲的孩子開始對週遭環境展開探險,如果給孩子一隻筆,孩子會本能地去咬、去丟,所以往往一張白紙所留下的軌跡,是大人所說的鬼話符。
※2~3歲──象徵思考期
此一階段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雖然仍是亂畫階段,但圖畫之中已有自己的象徵意識,例如一個點可能代表是爸爸,此時發展可到著名的「頭足人」階段。
※3~4歲──象徵期到型錄期
除了延續象徵期外,此時孩子的畫最具有想像力,且所畫的物體一個一個地散落單獨呈現在畫紙上,有如商品型錄般散列畫面,故稱為型錄期。
※4~5歲--型錄期(前圖示期)
為孩子幼稚園階段,此時孩子能自信地畫圖,也因知道什麼而去畫什麼,此時是父母教導、孩子學習的最好契機。
※5~6歲──圖示期
此時期的孩子多能將生活中的體驗表現出來,在畫畫的過程中,事物空間、時間、主題全一股腦兒放進圖畫中,是個愛藉畫來說故事的年齡。
※6~7歲--視覺寫實期
這個年齡的孩子個性多已顯露出來,能充分掌握自己所要表現的,甚至會做些不同的變化。
張蓓齡老師說,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發展速度,有的孩子發展的快些、有的則慢些,但不論發展的快或慢、或畫的多與少,都不會影響或減低孩子塗鴉的興致;唯一能改變孩子、影響最深的,就是他的生長環境、孩子的原生家庭,也因如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生活導師。
以「平常心」與孩子共享生命的喜悅
用心體認每個生命體的不同,並用愛來陪伴孩子的成長,配合孩子身、心、靈的發展,豐富孩子的生活與感受力,鼓勵孩多善用畫畫本能,勇於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讓孩子快樂又充滿活力地成長。

(取材自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71.asp








********************************************************************************
親子塗鴉FUN心玩

媽咪寶貝 3月號 NO.165
採訪撰文/許家寧
諮詢/故事島mysyoryisland寶寶塗鴉班鈴鈴老師
模特兒/可愛姊妹姿涵&庭甄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試過和孩子一起藝術創作了嗎?擔心他們誤食顏料、害怕家裡變得髒亂?畫圖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美的足跡,別讓種種顧慮扼殺了家裡的小小畢卡索,盡情享受親子繪畫時光,培養一個創意十足的天才小畫家吧!
家有小小畢卡索
「寶寶的天性就是玩,繪畫之於他們,是遊戲的一種。」曾在加拿大修習過兒童插畫,現正任職故事島寶寶塗鴉班的鈴鈴老師說道。畫家畢卡索也有句名言:「我窮盡一生的時間,都在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圖」。因此,比起用成人的標準審視孩子的作品,從另個角度欣賞他們「遊戲的成果」,更能讓孩子愛上塗鴉的樂趣。
 
繪畫是天賦
繪畫也有分階段性,不是每個人一出生、一拿起筆,都能準確傳達出眼睛所看見的景物。舉例來說,1歲前的寶寶因為小肌肉的操作穩定性尚在發展中,因此還沒有自行抓握畫具的能力,但繪畫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想讓寶寶嘗試繪圖的樂趣,鈴鈴老師建議可以從「玩顏料」開始,把水彩顏料塗在寶寶的手、腳上,讓他們去體驗媒材的觸感,接受色彩傳達的刺激。
 
 
繪畫發展階段
103歲塗鴉期:這個時期的寶寶所進行的繪畫活動,都是純粹的塗鴉,他們沒有具體的概念,只是單純享受色彩、享受塗塗畫畫帶來的樂趣。
 
235歲象徵期:此一階段的孩子,開始會使用大圖形做為象徵,例如畫了一個大圓圈,會告訴媽媽這是一隻奔跑的兔子,或者畫了一條直線便說是香蕉。
 
35歲以上圖示期:進入圖示期,孩子跟成人作畫的方式越來越像,能夠畫出物體具體的樣子,舉例來說,一個長方形下面有四個圓圈,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車子。
 
 
預備一個fun心塗鴉的環境
當孩子逐漸對塗鴉嶄露興趣,家長不妨替孩子預留一個繪畫空間,細心選擇安全的創作媒材,在準備好的環境中作畫,不但父母放心,小孩也能更恣意的塗鴉。
 
 
場地的選擇
許多父母心中一定存著疑問,孩子連吃飯都沒辦法好好坐著了,怎麼靜下心坐下來畫圖呢?鈴鈴老師笑道:「如果情況允許,我們可以讓孩子在地上作畫,選擇水性、好擦拭的顏料,如果爸爸媽媽還是不放心,怕孩子不小心畫到地板、家具上,其實可以讓孩子在浴室畫圖,坊間也有賣專門在瓷磚上塗鴉的色筆,作畫結束之後,不但清潔方便還可以順便洗澡!」
 
不過鈴鈴老師也提醒,小小孩可能沒辦法分辨哪些場地可以塗鴉、哪些場地不行,所以常會發生寶寶在家具或客廳牆上亂畫的情形,這時候父母先不要動怒,一定要清楚的告訴他們哪些空間允許塗鴉,而哪些是不被允許的。另外,可以嘗試替寶寶準備一件圍裙或是工作服,除了可以保護衣服不易弄髒,也是一種繪畫環境的營造,讓孩子清楚明白:「穿上這件衣服的時候才可以畫畫,如果不穿,那我們就不能畫畫」。
 
 
媒材的選擇
除了大範圍的顏料塗鴉,鈴鈴老師也推薦,使用各種大小不同的紙張、媒材和作畫方式,除了讓孩子獨自創作,還可以多個小朋友共同創作大作品,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
 
常見的媒材包括水彩、彩色筆、蠟筆等,筆桿一定要粗而好握,寶寶的手指肌肉發展還不夠精細,主要是用臂力操控工具,選擇過細、過小的繪畫用具會令寶寶難以抓握。最重要的是,挑選產品時一定要注意,除了具備水性、好清洗的特質之外,更要注意是否安全無毒,像市面上許多蠟筆是用蜂蠟製成的,就算寶寶不小心吃到也沒關係,不過大人還是要適時提醒,才不會養成孩子把畫筆放到嘴巴裡的壞習慣。
 
折斷蠟筆當遊戲?
許多家長都曾經遇過,孩子把「折斷蠟筆當遊戲」的問題。其實家長也可以試著折斷一枝蠟筆,或許會覺得這個動作和發出的聲響很有趣。同理孩子的角度和心情,他們往往也是因為好奇、好玩才動手折斷,甚至可能是情緒上的發洩,並非故意破壞畫具,如果要預防這種情況發生,父母最好預先挑選筆桿較圓、較粗、較堅硬的蠟筆讓寶寶使用。
 
 
畫圖起步走
準備好一張白紙和一盒蠟筆,寶寶卻一頭霧水的看著你嗎?孩子的創作需要成人的引導跟鼓勵,提供孩子不同的素材做為創作媒介,他們會從中獲得不同的啟發,也替創作過程增添更多趣味性。
 
 
大人的引導方式最重要
試著播放一些輕鬆、活潑、純旋律的童謠,讓孩子的身體律動帶領他們做畫,或是利用繪本書籍,幫助孩子建立圖像的概念。鈴鈴老師指出:「寶寶的大腦從出生就一直在存檔,要讓寶寶喜歡畫圖,就要多提供圖像,這些留在腦中硬碟的檔案,在4歲左右會逐漸被提取出來,成為孩子畫圖的參考資料。反之,腦中的圖像資料庫若沒有充足的檔案,那麼即使年齡增長也一樣畫不出來。」
 
除了圖像,另外像是繪本、動畫等,都能夠提供寶寶物體的基本概念,但是一定要選擇畫面簡單、明確的,才能培養寶寶的專注力。至於過於刺激、快速的卡通頻道,因為圖像太過複雜,往往會使孩子眼花撩亂、無法聚焦,連劇情都來不及理解。因此,大人可以從簡單的圖像來取材,比方說從「雪人」主題的繪本進行觀察:「雪人的眼睛是鈕扣、鼻子是胡蘿蔔,從側面看,胡蘿蔔是不是尖尖的?」
 
 
尊重孩子的選擇
鈴鈴老師分享自己的經驗:「我曾經遇過一個小女孩,一整年都選擇藍色的顏料,之後她再大一些,有了性別的區分概念,便開始喜歡粉紅色而不要藍色了。這只是每個孩子階段性的改變,家長不用太介意。」
 
遇到孩子有自己的堅持時,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創作,孩子是敏銳的觀察家,當他覺得其他顏色不錯,自然就會想試試看,父母可以引導、鼓勵但不要強迫,可以試著問:「你要不要再選一個顏色跟藍色當好朋友啊?」這麼一來,不但孩子畫作的色彩更豐富,還會發現調色的概念,當孩子覺得好玩,也許下次就願意主動嘗試新的顏色。
 
 
畫圖是遊戲,輕鬆看待就好
寶寶塗鴉,沒有所謂畫得好與不好,也沒有對與錯,父母的角色是陪伴者、引導者,不必太過嚴肅的審核孩子的作品,只要寶寶玩得開心、享受創作過程就好。
 
 
孩子喜歡畫圖嗎
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潦草的畫幾筆之後就不繼續畫了?難道他們不喜歡畫畫嗎?其實孩子不是不喜歡畫圖,有可能是他們對使用的媒材沒有興趣,單一的材料或許不夠吸引他們,準備多樣化的工具會製造更多嘗試機會,像是準備水彩時,作畫工具除了畫筆還可以準備海綿,多元的選擇能增添孩子對繪畫的熱衷。另外,單張畫作內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媒材,像是水彩配上蠟筆、甚至搭配黏土一起使用,會激發孩子展現更多元的創意喔!
 
 
示範+引導,一起試試看
許多父母在進行親子塗鴉的過程中,都會忍不住「幫孩子畫」,當然,有時可能是孩子主動提出要求。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可以拿具體形狀的物品給孩子觀察,或是一邊示範,一邊做引導。例如在畫星星時一邊說出它的象徵:「你看,星星有五個尖尖的、像三角形的星芒,一個在最上面,旁邊還有左手和右手,下面則像兩隻腳一樣,直直的站著。」示範完之後,請孩子自己再畫一次,並且鼓勵他們。常常自己動手畫,孩子就會越畫越好喔!
 
 
當個稱職的玩伴
當小朋友的畫紙上出現一顆藍色的蘋果,父母可能會很緊張的告訴他們:「蘋果是紅色的喔!」,鈴鈴老師替孩子抗議:「白雪公主裡的毒蘋果就是紫色的啊!如果都是紅蘋果,那跟一般的蘋果有甚麼差別呢?可以問問孩子,你的蘋果顏色那麼特別,吃起來會是甚麼味道?」像這種常識、認知上的問題,父母不必擔心,孩子長大自然會知道蘋果是紅色跟綠色,這個階段畫出不同顏色的蘋果,其實也是創意的一個環節!
 
 
一起投入更好玩
畫具不是拿來打發孩子的工具,就算父母很忙,讓孩子自己畫圖也不時要抽出時間關心一下,才不會讓孩子感覺紙筆一出現,爸媽就不理我了,一個人玩遊戲很孤單無趣。
 
鈴鈴老師建議:「可以的話還是盡量親子共同參與。父母可以蒐集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主題,尋找相關圖片或資料,帶著孩子一起觀察。」例如恐龍在孩子腦中的雛形可能很模糊,想要描繪卻不知從何下手,但是只要拿出恐龍的圖片,親子一起觀察頭、手、腳、尾巴的特徵,孩子就比較能畫出具體的形狀。過程中,父母可以發問當作提醒:「那刺刺的是什麼啊?恐龍的鼻子在哪裡呢?」令人感到驚喜的是,許多成人參與親子塗鴉之後,也會察覺自己的繪畫能力日漸進步。
 
 
你是很棒的小畫家
不管孩子的作品如何,大人都要不吝給予肯定,當孩子把作品交到父母手中,就會相當有成就感和自信。但如果這時候父母的回應是:「畫這什麼東西,一團糟!再去重畫一次!」挫折會讓孩子更討厭畫圖。因此,大人應該時時告訴孩子:「你真是一個很棒的小畫家,如果下次能夠……就更棒了喔!」
 
 
珍惜孩子的作品
完成之後的作品,父母可以用磁鐵吸在冰箱上展示,或是以不破壞畫面的方式張貼在家裡。累積的作品可以蒐集在資料夾中,不時拿出來給孩子欣賞。不過,有些孩子可能會破壞作品,這樣的行為可以從正面和負面的情緒來解讀:
 
 
正面情緒
完成畫作之後,小男孩突然大喊:「大爆炸!」拿起筆把所有畫面上的景物都塗黑,或是把作品撕成兩半,當作超人和怪獸的對戰。父母可以觀察孩子這時的情緒,如果是快樂的,那破壞作品便是遊戲的方式之一,可能只是孩子在抒發情緒,家長大可不必過度反應。要是父母相當珍惜孩子的每份畫作,可以準備相機,把孩子和作品的樣子記錄下來。
 
 
負面情緒
有些孩子要求完美,可能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覺得自己「畫錯了」,便開始哭鬧和尖叫,鈴鈴老師曾經遇過類似的情形:「孩子在畫包覆玉米的綠葉時,不小心撇到玉米的身體,情緒立刻崩潰,也不願接受老師和媽媽的幫助。這時候可以先將讓孩子傷心的畫作移到視線外,才不會一直盯著錯誤而感到難過,等到他情緒平復下來,再一起討論怎麼解決,或許可以說『畫到身上的葉子,像是替玉米多加了圍巾,它一定覺得很溫暖』,再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補救」。
 
 
收拾時間到
如果用命令的方式,規定孩子要收拾好,叛逆的他們一定跟父母抗爭到底,鈴鈴老師推薦父母:「把收拾變成遊戲的一部份,準備一個收納盒,『咻~蹦!』請小朋友把畫具送回家,父母一起參與收拾,也是親子同樂的一種方式。」
 
 
焦點回歸到孩子身上
有時爸媽或許會苦惱,家庭中無法提供孩子多樣的媒材和適當的空間,也可以參考坊間的美術教室,帶孩子挑一間他覺得舒服、喜歡的教室,給孩子一點時間適應陌生的環境,培養安全感不需要太心急。許多長時間習慣受約束的孩子,一開始或許會害怕碰到顏料,父母可以給予心理輔導:「我們現在要玩顏料,這不是髒髒,弄到衣服沒有關係。」將塗鴉的焦點回歸到孩子身上,不用那麼在乎作品,孩子快樂與否才是最重要的事。
 
 
 
鈴鈴老師
學歷:加拿大卡爾頓大學語言學院、加拿大兒童創意藝術Art & Class進修、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美術設計系
經歷:臺中梅茵茲幼稚園創意繪畫美術老師、彩虹愛家基金會兒童插畫家、中國新東方集團特約插畫家、彩虹愛家繪畫比賽評審
現職:My story island故事島‧學習童樂園特約寶寶塗鴉美術老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4年3月號。http://www.mababy.com/
資料來源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3B1E832FD5E4C1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