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階段的美語教學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之下,成為時勢所趨。然而二至六歲的幼兒由於身、心發展皆未成熟,正值人格發展的關鍵期,也是語言、認知、情緒及社會性行為的重要發展階段。任何課程教學的改變皆需事先思考幼兒教育之本質及教學目標到底為何。
一般而言,此一階段的教育目標及內容側重生活行為面的經驗學習幼兒美語,兼具保育與教育的功能,師生關系密切。課程注重統整式的主題教學,不注重分科或技能教學。知識傳授並不是教學的主要目的,而是以人格養成及生活教育為主要目標。
上述的幼兒教育內涵及目標在面臨美語教學的強勢介入,尤其是以不同文化的國外師資及美語學習為主要導向的幼兒課程是否會顯得扞格不入?甚至會產生互相抵觸的現象?美語教學的內容形式是否能配合幼兒的身心成熟程度?美語課程的內容形式又如何與幼兒園現行課程做縱向及橫向的統整,如何與主題教學搭配?這些都是許多幼兒教育學者及教育者所憂心的問題。
但大多數幼兒的家長卻不擔心上述問題。他們最關心的是幼兒是否能及早接觸美語,學好美語,一方面為未來做准備,一方面也能避免重蹈自己當年學美語年齡太遲而學不好的覆轍。換句話說。家長深信學幼兒美語的最佳時機“愈早愈好”。愈早開始學美語,是否就愈容易學得好呢?
幼兒美語學習年齡的迷思
有些學者從生物學角度研究兒童及成年人學習第二語言的結果發現,並沒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大腦的神經發展及分化與語言學習有直接的關聯,在人一生當中其實並沒有特別某一個時期不適合學語言。在我們周遭也有不少過了關鍵期才學第二種語言成功的例證。
有關語言與大腦的問題其實相當複雜,個別差異很大,還有太多有待研究證實之處。惟一比較有定論的是所謂的“口音關鍵時期”,兒童對發音的接受能力最強,有其生理基礎。在語音方面,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年齡對未來口語的發音有決定性的影響。也就是說學習者開始學習或接觸第二語言的時間愈早,愈沒有外國口音。
但口音純正不必也不應該是幼兒美語教學的唯一目標。
美國哈佛大學語言教育學家史諾教授指出,學幼兒美語時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口音是否道地的問題,因為即使美國當地人說的美語也是南腔北調,各有各的口音。如果只為了讓孩子的發音與當地人一樣而提前要孩子學英文,是沒必要而且不實際的做法。而且,在幼兒園或低年級開始實施美語教學,其效果不見得比在小學中、高年級要好。若每星期花同樣的兩小時學美語,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因為認知能力較為成熟,可以把美語學得更快更好。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270.html
********************************************************************************
| |||
(詳文請見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1.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