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嬰兒游泳趣

育兒生活 9月號 NO.268
採訪撰文/江怡臻
諮詢/愛鄰小兒專科.家庭醫學診所院長 張凱忻
鷹萬游泳學苑資深主任教練 何依倩
鷹萬游泳學苑資深教練 羅菀儀
攝影/陳俊谷
梳化╱王彥蘋
演出/漂亮媽咪:張凱晴;可愛寶寶:蔡品宣
0~3歲是幼兒發展感覺統合的黃金時期,許多父母在孩子6個月時,就帶他們報名游泳課,希望透過水中的律動按摩,讓孩子全身達到良好的刺激效果。不過鷹萬游泳學苑資深主任教練 何依倩提醒:「在水中的環境,畢竟不同於陸地上,建議要帶嬰兒上游泳課的家長,要由專業的教練帶領,做正確的輔助方式。」




游泳對嬰兒的好處

嬰兒游泳熱潮從國外燒回國內,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讓嬰兒學習游泳,到底游泳對這麼小的孩子好不好?愛鄰小兒專科診所院長 張凱忻說:「考量小朋友的體力狀況,基本上建議家長讓小孩6個月後再學習游泳為佳。」他也強調游泳對小孩的好處多多,在小朋友體力能負荷下,可以提早讓小朋友熟悉水性。

此外也有專家表示,03歲的小孩,直覺及反射式的學習能力強,這個階段的小孩,學習游泳是十分恰當的時候。

促進寶寶食慾

鷹萬游泳學苑資深教練羅菀儀教練說:「游泳好處很多,不僅可以增加胃腸道激素分泌,促進寶寶食慾,並加強對食物的吸收能力,使寶寶胃口較好,同時還能提高體內的生長激素,讓寶寶長得又快又好!」

讓寶寶睡得更好

小孩透過游泳,藉由水的壓力和水流按摩作用,寶寶會覺得身心舒適、精神放鬆,另一方面,游泳會消耗寶寶體力,所以游泳後寶寶會較易入眠。羅菀儀教練也提醒:「上游泳課時,應避免在寶寶想睡覺或是肚子餓的情況下水,生理及精神狀態不佳,會使寶寶哭鬧難以安撫。同時也不建議下水運動前進食,以免消化不良。」

促進良好的生長情形及感覺統合

游泳能透過各種不同的律動方式達到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等刺激,而水的刺激更可以促進寶寶神經系統發育;在水中進行全身性的運動,可提高寶寶大腦的功能,促進大腦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能力。

強化免疫系統,降低過敏現象

由於水中的壓力及阻力,讓寶寶運動量提升,促進寶寶生長激素和荷爾蒙分泌,不但可強化肢體的肌力,還可使寶寶的胸肺發育更好,張凱忻院長也說:「游泳除了訓練小孩心肺功能,以及肌肉協調性,的確能讓孩子減少過敏和氣喘的機會。」

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

何依倩教練強調:「在上嬰兒游泳課時,一定要能給予寶寶安全感的家長陪同下水,隨時觀察寶寶的表情和反應,跟隨教練的指導一起和寶寶玩水運動。」

而輔助動作的正確性,能讓寶寶在水中感到放鬆、舒適。當家長看到寶寶在水中游得很開心,家長也會感到高興,因此嬰兒游泳課可為家長和寶寶帶來一種正向的互動,可以讓親子間更親密喔!在透過課程的互動,可以讓小BABY與其他寶寶做適當的接觸,同時也有助日後的社會化及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增加水感

小嬰兒隨著上課次數的增加及持續的練習,水感也會變得越來越好,何依倩教練說:「應該依照小孩不同的程度,設計不同的課表,如悶氣、轉圈、吐泡泡、換氣等,讓小嬰兒先喜歡上水,並循序漸進的學會水中自救,心態切勿操之過急。

游泳前的準備

羅菀儀教練說:「上游泳課前,會先讓家長帶孩子跟著教練做10分鐘左右的暖身動作,接下來為了讓孩子適應游泳池的水溫,慢慢從手部、腳部澆水,最後淋濕身體和頭部。一般而言水溫建議在30.5度,接下來在家長和教練的指引下,讓孩子在泳池內做不同階段的訓練。」

下水前注意事項

1.      寶寶生病勿下水
當寶寶患有耳道感染、水痘、感冒或腹瀉時(或任何傳染性疾病),千萬別帶寶寶下水!建議在上述症狀緩解後幾天,再考慮帶寶寶進泳池。此外如果寶寶有任何身體不適的情形,請家長務必在讓小孩下水前諮詢醫師意見。

2.      疫苗接種後再下水
英國國家健康局表示:「你可以隨時帶寶寶下水,無論是否已經完成疫苗接種。不過一定要為寶寶尋找合適的游泳教學機構,因為好的機構才有完整的水質檢測與過濾處理,感染才不容易發生。」如果爸爸媽媽還是覺得不放心,也可以等到寶寶完成疫苗接種後再帶下水。

3
注意保暖
雖然寶寶游泳的環境幾乎都是溫水泳池,不過寶寶體質不同,有些寶寶相對比較怕冷,因此在出入泳池及換衣服時都要注意保暖,以減少體溫散失。

4.事前暖身運動
在下水之前,應確實做好暖身動作,包括扭扭腳、甩甩手等,為了避免小孩子初次下水的恐懼感,也可帶他事先認識環境。

暖身運動是一種複雜的生理轉換,身體從低新陳代謝提升到備戰狀況,括血液分配、關節潤滑、肌腱彈性、臟能量代謝、汗腺微血管的散熱效率都大幅調整,以適應後來運動,所以暖身非常重要,不論從事什麼運動,都必先進行暖身活動。

學齡以上小朋友 游泳抽筋怎麼辦
在游泳前應先做好熱身運動,接著用水淋身體,讓身體適應水溫後才下水。萬一在水中抽筋,應迅速保持冷靜,大口吸一口氣,身體可站在水底,用手按摩抽筋部位,盡量把抽筋的腳掌部位往上翹,慢慢可緩解抽筋症狀。

如果抽筋狀況尚未還未好轉,可以嘗試仰浮水面,用臂划水慢慢游返岸邊。如果自己沒有把握,應及早呼救。

5.選擇合格的泳池
新生兒的皮膚稚嫩,有些家長擔心水中的氯氣會傷害小孩子的皮膚,張凱忻院長說:「有合格認證的游泳池,含氯量應該在0.30.7PPM之間(台北市衛生局的標準,但各縣市政府之認定稍有不同),一般而言泳池的水質公告都會張貼在泳池旁,基本上符合標準的水質並不會對小孩的皮膚造成影響,家長大可放心。」

檢視合格泳池
ˇ有合格認證公告
ˇ含氯量應該在0.30.7PPM之間(但各縣市政府之認定稍有不同)
ˇ泳池環境沒有刺鼻的氯味
ˇ水質清澈,沒有明顯懸浮物
ˇ水溫保持30.5為佳
ˇ室溫維持29以上。
ˇ救生設備齊全
ˇ教練師資經驗豐富

6切勿進食後立刻下水
羅菀儀教練說:「應避免下水前進食,主要怕造成孩子消化不良,但在運動的過程中,避免小嬰兒因為肚子餓哭鬧,所以應該在上課前一個小時提前進食,或肚子餓時,家長馬上上岸餵食,避免小嬰兒空腹運動,且在課程進行的同時,適當的補充水分也相當重要。」

分齡讓寶寶學游泳

6~18個月
家長可讓寶寶們探索水中世界並開始適應在水中活動。透過正確的輔助動作,可讓寶寶在水中律動、伸展肌肉群、動作計畫訓練還有水感練習等技巧。

開始游泳時,應拖住嬰兒的腋下,並保持垂直狀態,然後逐漸增加難度,擴大擺動面積。而水平狀態時,可拖住嬰兒的後腦勺,使嬰兒面部露出水面,在水中許多的輔助動不同於陸地上,必須由專業教練指導,方能達到良好的律動效果。

而浮具的運用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使用方式,浮具應佩戴於嬰兒的胸、背、肩帶等部位,佩戴好浮具下水後,嬰兒的頭部應向上,面部出水,身體保持直立姿態。

讓游泳玩出樂趣
當開始要練習較有難度的動作時,家長可先進入水裏,然後給孩子一些暗示,告訴孩子你準備帶他下水悶氣。不管是,「預備,GO」或是「一二三」等,可以運用類似的句子告知,另外可用旋律搭配動作有助於幫助孩子記住游泳技巧。

18個月至3歲的寶寶
此時小孩大肌肉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可以加強基本動作,例如基本手臂動作和踢腿動作。3歲大的孩子這時已經可以訓練自己正確的上下岸方式,並學會悶氣及自救等技巧。

正確引導孩子游泳四步驟

一、讓小孩子愛玩水
小孩出生前就是在羊水裡成長,對水有天生的親近感,但是,並非每個小孩一開始就喜歡水,很多小孩第一次下水時,心裡會有高興、緊張、恐懼等情緒,這時家長首先就是要讓小孩喜歡水,教他敢於在水裡玩。

很多家長在小孩第一次下水時,就心急的企圖教會小孩學會游泳,不過這時候小孩對水的認識僅僅初步的認識!反而會造成他們對水的恐懼感,從此失去對水的熱情。

二、放心小孩自由玩水
當小孩對水沒有恐懼感,開始對水產生濃厚興趣。這時家長可在安全考量下(在旁陪同),讓他們開心玩水,不危險的情況動作下,不要干涉他的玩水方式,讓他培養對游泳熱情。

三、嬰幼兒別心急矯正姿勢
當小孩開始學會自救之後,家長切勿強求姿勢,可讓他以最喜歡的方式自救游泳,當他開心體驗自救玩水的樂處後,自然可以增強他學習游泳的自信心。

四、孩子水中能自救
當小孩能以自己的方式懂得自救後,可以正式地教他學游泳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小孩自救游泳過程中,要教導在水中思考的能力,一但孩子在水中遇到意外,就不會心慌意亂,給大人較多的時間去搶救。

寶寶學游泳父母大哉問

在台灣對於嬰幼兒的游泳訓練及教學的風氣,才漸漸興起,何依倩教練,針對新手爸媽在教導寶寶游泳時,所遇到的問題,一一解答。

Q:到底多大的寶寶才可以下水呢?
美國寶寶從46星期就可以下水游泳,德國的寶寶游泳課則是從4個月大開始,日本和台灣的寶寶大約6個月大才開始學游泳,依國情不同而有差益

其實,各地的開始月齡不同,是因為取決於各地泳池的溫度,跟年齡的大小並沒有直接的關聯。零到六個月大新生兒的游泳水溫,必須控制在攝氏32度到32度半,但是這對於同池的成人而言,會覺得水很熱。但是6個月大以上的寶寶,水溫則維持在攝氏30度到30度半就可以。

Q:寶寶頭髮少,可以不戴泳帽吧?
戴泳帽下水是一個國際禮貌,可以減少頭髮掉進水中。依照衛生局規定,於公共游泳池,必須配戴泳帽及潔淨泳衣褲方可下水。

Q:下水要不要穿游泳尿布,寶寶會不會在水裡小大便?
游泳尿布並不吸水,所以是防大便,不防小便。因為水有壓力,所以寶寶進入水中,並不會很輕易任意地大便,除非是寶寶腸胃不適,才會發生在水中做蛋花湯的情形。但是寶寶並不會「說大就大」,所以陪伴寶寶下水的父母們,還是可以從寶寶的臉上表情來判斷他的生理狀況。

而且泳池的過濾循環系統,可以迅速的把浮游物質排除。如果擔心寶寶尿在泳池的話,可以讓寶寶在泳裝裡穿一個大腿有束口鬆緊的小內褲,一樣具有游泳尿布的功用。

Q:游泳前上岸後要注意什麼?
無論中午或晚上,挑選一個寶寶睡覺前的時間,最好11個半小時之前,讓他游泳活動四肢,幫助寶寶跟爸媽都能一夜好眠。但是不要挑寶寶已經累了或是餓了的時候,因為寶貝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活動,不僅他不舒服,容易哭鬧不休,爸媽們也會很辛苦。記得上岸後,幫寶寶補充食物跟水,因為游泳後會餓。吃得飽飽,才能睡得好好。

Q:寶寶嗆到水怎麼辦?
嗆到時咳嗽這是正常的反射動作,頂多是喝進去一些水,若水質佳就不用太擔心,但還是盡量教寶寶把水吐出來;但如果寶寶一直哭鬧,就先讓他休息一下。若不小心喝進一些池水,在游完後可能會有點腹脹,只要觀察即可,大多不會有不適的症狀。

Q:泳池中所含的氯氣,會傷害寶寶細嫩的肌膚嗎?
如上所述,台北市衛生局,泳池中含氯量應該在0.30.7PPM之間(1.5PPM以上就會傷害肌膚)0.7PPM對小朋友來說最適合。

Q:寶寶要怎麼挑選泳池呢?
而專業的游泳學校,對於相關硬體設備,水質、水溫、更衣室、化妝間,甚至是置物櫃、吹風機數量,要求標準都會比一般休閒性泳池高。舉例而言,雖然泳池水溫夠,但是要注意上岸後的室內溫度,是不是有設置暖氣等,這樣寶寶在離開水中,從泳池到淋浴間這一段期間才不會著涼。

Q:孕婦可以游泳嗎?
孕婦游泳時,要注意的是安全性及水質。大約懷孕3個月後到6個月之間,可以徵詢醫生的意見,選擇一個乾淨的游泳池下水。要注意防滑性,記得走路時要確實一步步踩在防滑地墊上,或是穿著一雙運動用的專業防滑拖鞋,以免滑倒。

進入泳池時,記得要手扶欄杆慢慢走下水,不可以採用跳水下水。要選擇一個泳池人少的時間,最好是有專用水道,才可以避免被其他人無心碰撞,造成危險發生。會游泳的人,注意自己的體能,切勿逞強。不會游泳的人,可以在水中跨大步走路,作伸展操,鍛鍊下半身肌肉。

Q:每個嬰兒都適合游泳嘛?
正常的嬰兒,原則上都可以學習自救及游泳,但是曾患過某種疾病或有特殊狀況的嬰兒,必須經過醫生的認可,方可參加游泳。

Q:嬰兒游泳時間需多長?
嬰兒每次游泳的時間不宜過長,一堂課約50分鐘左右,家長可視情況調整寶寶下水時間。

Q:如何預防寶寶著凉?
上下岸若溫差太大,應注意寶寶的保暖,運動的過程中不容易著涼,多是因為上岸太冷,或是出泳池吹到風,所以建議選擇有加裝暖氣系統的游泳環境。

Q:哪個季節學游泳比較好
若是溫水泳池環境,又有暖氣設備,室溫維持在28度以上、水溫維持在32度,全年皆可游泳。

Q:寶寶感冒初癒可以去游泳嘛?
嬰兒只要確定痊癒,且沒有任何的身體不適(例如傳染性疾病),皆可游泳。

Q:我可以帶他進SPA池玩嗎?
 SPA池是以休閒為主,有時候水質的管理,較不容易符合標準,此外超音波池和衝擊的泡泡池,都不適合帶寶寶下水,且SPA池水溫過高,不適合運動。

嬰兒學游泳 不可不知!

1.一對一看護(家長陪同)
嬰兒游泳期間必須一對一家長陪同全程看護。

2.選擇安全泳頸圈
頸圈適合6個月以下的嬰兒,使用前要進行安全栓包括型號是否匹配、保險按扣是否牢固、游泳圈有無漏氣。

3注意衛生
不建議新生兒到開放泳池

4室溫控制
游泳室溫要保持在28度左右,水溫要保持在30.5度左右。

5進食後1小時再運動
游泳時間要注意剛吃完奶的時間,最好選擇在吃奶後1小時進行游泳

6在家也可訓練
嬰兒游泳回家後可繼續進行,也可自己購買泳圈及游泳池解決(泳池也可自己選擇深度大於60cm的浴盆等容器,家長須陪同)

7時間不宜過長
寶寶游泳的時間不宜過長,若出現臉色蒼白,嘴唇發紫,身體發抖或手腳起皺紋,則表示游泳過久,應立即上岸休息。

8戶外游泳要防曬
不宜在正午日照很強的時間下水游泳。尤其在海邊或戶外游泳時要為寶貝塗抹防曬品,防止曬傷。

9寶寶下水需諮詢醫生
寶寶游泳前,應先由小兒科醫師,為嬰幼兒進行全身的健康檢查,包括呼吸、神經、肌肉系統等,並詢問家長孩子的生長狀況後,才能進行

10依據嬰兒頸圍選用合適的泳圈型號
小號<20cm;中號:2123cm;大號:2426cm;加大號:2729cm;特大號:3033cm

寶寶泳圈選擇5要點
1.材料符合政府標準,不會對寶寶的皮膚造成傷害
2.多個氣囊設計,一般有4個,並有單獨的充氣嘴,這樣即使在其中一個氣囊發生漏氣的情況,也能有足夠的空氣承托寶寶,保證寶寶的安全。
3.有特殊的下頷內槽,對寶寶的下頷有保護的作用,防止滑脫。
4.上下各有扣帶,牢牢固定嬰兒游泳圈,防止寶寶在運動時令嬰兒游泳圈扣帶鬆脫。
5.嬰兒游泳圈採用的防漏氣嘴,在沒蓋上氣嘴或氣嘴蓋被不小心碰開的情況下,游泳圈氣體不會一下子漏光。

游泳池的選擇

寶寶在家中游泳時,不宜選擇材質較硬泳池,如塑膠盆、桶,以免游泳碰撞造成傷害,家中的浴池也應該選擇軟壁的家庭式嬰幼兒游泳池,以防止嬰兒在游泳時,肢體蹬踹池壁,控制不了力度產生反作用力,而傷到嬰兒的肌肉、韌帶、關節等組織。

至於泳池放水的深度,要視寶寶的身高而定,以寶寶在游泳時,腳不觸及池底為原則。在泳池內也放置能發聲、吸引寶寶注意的小玩具,讓寶寶能邊遊邊玩。每次游泳以前,注意檢查泳池、脖圈有無漏氣情況,充氣度狀況,以確保安全。

脖圈的選擇

注意脖圈的型號和寶寶是否匹配,脖圈的內徑要大於或等於寶寶的脖圓。寶寶成長到不同的階段,應更換不同型號、大小的脖圈。脖圈都是充氣的,充氣後裝下下氣嘴蓋緊,一定要將整個氣嘴壓入脖圈,使游泳圈表面平滑,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氣嘴跑出,

給寶寶套圈時,要兩個人操作,動作要輕柔。嬰兒套好游泳圈檢查下頜部是否墊托在預設位置(雙下頜角緊貼內圈),下巴置於其槽內,要逐漸且緩慢入水。媽媽不可手抓泳圈來移動泳池中的寶寶,只能握住寶寶的手讓寶在水中移動,或者讓寶寶自己遊玩。

寶寶有下水恐懼症?

教練說,寶寶在家裡洗澡的習慣,會影響學習的表現,如果洗澡時過度保護,臉上都不會碰觸到水,那麼在上課的時候,就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訓練臉上有水不害怕,不過只要透過適當教學、循序漸進的指導,怕水情況會慢慢消失。

5歲小孩怕水怎麼辦

怕水四個層次
1、正常怕水
2、嚴重怕水
3、對水恐懼
下水或頭浸入水會打冷顫
4、驚恐症
下水或頭浸入水會打冷顫,它比對水恐懼嚴重,此種病是廣泛的擔憂恐懼,具有這種病的人,對人生很多方面都會害怕

恐懼心理產生的原因

很多人不敢下水,恐懼因素很多,結納出以下幾種原因


   人體正常體位是站立位,主動前進是處於頭上腳下的狀態,游泳運動則不然,人們卻是在俯臥或仰臥體位情況下沿著頭頂方向前進的,這就打破了一般人的正常前庭感覺,使初學游泳者總感覺到不習慣,產生恐懼心理。

水中沒有攀附感

   因為地球引力的作用,使人體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有一個支點或有可抓握的物品,但是在水裡卻不是這樣,因為人跟水的比重相近,人在水中因浮力作用而產生忽沉忽浮的感覺,沒有一個固定的支點,再加上周遭沒有可提供手抓握的物品以便使身體能穩定下來,在此種情況下身體的體位姿勢發生變化,而自己又無法使身體直立起來,恐懼心理加劇。

人體重心位置的變化

   人在陸地上平躺時,重心大約在髖關節與肚臍之間,此時支點在這重心附近能使身體上下保持平衡。當進入水中時,支點的位置就會發生變化,移向人體的心臟附近。這是因為在水中人體各部位肌肉產生無意識的緊張,造成血液分佈發生變化。

此變化導致身體部分重量改變,使得支點向上移動以保持身體在水中保持平衡。此時,肌肉教多的下半身相對上半身會變重,由腳開始下沉,越是慌張用力越往下沉。如果此時在齊腰深的水中,腳觸不到池底而頭又抬不起來,恐懼心理也會進一步加劇。

水對身體壓力的增大引起的不適應

人到了水中,水對身體的壓力會明顯增加,此時行走困難;特別是水對胸部的壓力增加,呼吸也不能像陸上那樣輕鬆自如,因此也會導致恐懼心理的產生。

呼吸方式的變化引起恐懼心理

在空氣環境中,人們呼吸是很輕鬆自在的,不過而到了水中,呼吸就變成為有意識的。不會游泳的人到了水,首先考慮的問題不是怎樣浮起來,而是考慮怎樣才能不會嗆到水。必須改變以前用鼻子吸氣的習慣,變成用口吸氣。在改變呼吸方式過程中,往往由於不習慣會偶爾引起嗆水咳嗽,從而導致恐懼的產生。

消除學習游泳過程中恐懼心理的措

   在準備學習游泳前,首先應對人體和水的特點要有一個充分的認識,這樣才便於合理的運用身體的條件,充分的掌握水的性能,加以利用。

   在進行水上練習時,如果身體浮力較差、或者膽小者,可以穿帶泳具,以便增加浮力,同時也給初學者增加安全感。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學習游泳或游泳教學。

水中行走
   這是初學者下水後的第一個練習,目的是體會水的阻力、壓力和浮力,並初步學會在水中維持身體平衡。可先讓孩子兩手扶住池邊或同伴的手,在水中行走。
接著一手扶住池邊或同伴的手,一手在體前側做向外、向後划水,同時在水中行走。在熟悉水性的同時,教練針對練習者,還可以採取一些遊戲性的項目,如跳水,輕微接拋等練習。

學習呼吸
不會呼吸的游泳不能稱得上真的會游,只是學會憋氣,正確的游泳呼吸,是用嘴吸氣、用嘴或嘴鼻呼氣,學習呼吸的步驟。

 建議教孩子站在與肩齊深的水裡,讓他兩手抓住池邊,或抓住同伴的手,張大嘴深吸一口氣,把頭埋入水中,憋氣1020秒後抬頭出水面,把氣呼出後再張大嘴深吸一口氣,再把頭埋入水中,反覆練習。

練習熟練後,再讓孩子把頭埋入水中後不憋氣,而是慢慢的用鼻子呼氣,熟練以上技術,能做到連續、連貫、自然的完成多個呼氣、吸氣的技術。

水中漂浮
   學習水中的漂浮技術,主要是體會水對人體的浮力,並初步掌握人體在水中的平衡能力,排除對水的恐懼心理。

   家長可先請小孩抱膝漂浮練習,將兩腳站立水底,深吸氣後,下蹲低頭抱膝,兩膝盡量靠近胸部,前腳掌蹬離池底,成低頭抱膝團身姿勢。告知其身體儘量放鬆,自然的漂浮於水中。站立時,兩臂前伸,向下壓水並抬頭,同時兩腿伸直,以腳觸池底站立,兩臂自然放於體側。

【水中漂浮練習】
展體漂浮練習
兩腳開立,兩臂放鬆向前伸直,深吸氣後身體前倒並低頭,兩腳輕輕蹬離水底,成俯臥姿勢漂浮於水面,兩臂、兩腿自然分開,要求全身放鬆,身體充分展開。站立時,收腹、收腿,兩臂向下壓水,然後抬頭,兩腿伸直,腳觸池底站立。

滑行漂浮練習
背向池邊,一手扶住池邊緣,一臂前伸,同時,一腳站立,一腳貼近池邊。深吸氣後低頭,上體在水中前傾成俯臥姿勢,大小腿盡量收緊臀部靠近池邊,兩腳掌貼住池邊。同時,扶池邊的手臂向前擺出與前臂併攏,頭夾於兩臂之間,這時兩腳用力蹬出,成流線型向前滑行。

蹬底滑行漂浮練習
兩腳前後開立,兩臂前上舉。伸吸氣後上體前倒,當頭、肩侵入水中時,前腳掌用力蹬池底,隨後兩腳併攏,是身體成流線型向前滑行。

泳姿入門
   初學游泳,在熟悉水性之後,應該選擇一種泳姿來學習。 一般來說,最先要學的是的是捷泳、仰泳、蛙泳,然後才是蝶泳。這是因為捷泳(自由式)有許多基本動作,適合不諳水性的學員練習,而捷泳的踢水方式類似在陸地上走路的方式,對於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學員來說,是最適合用來增進體能的好運動。

而捷泳的換氣方式,是許多初學者覺的最困難的地方,其實,四式的換氣方式並無太大的差異(嘴巴吸、鼻子吐)只是方向改變罷了!所以建議學員可先在池邊,站著訓練,直到熟練了,再加上手部的動作,練習轉頭換氣與划手的節奏,直到心裡的恐懼消除了,在加上繳的動作。任何技巧性的學習都應循序漸進,切勿心急。

寶寶下水囉

羅菀儀教練說:「寶寶在下水前,家長一定要告知,否則突然下水可能會造成孩子心裡的恐懼,進而不敢下水。」她也建議家長帶寶寶游泳時,可以帶可漂浮的小玩具給寶寶玩,可讓小朋友心情更加放鬆喔。

讓寶寶開心玩水

嬰兒游泳一定需要家長陪同,建議水深:90~130公分

著衣
水中水阻較大,若是希望寶寶可以在水中自在的活動,建議穿著合身泳衣。至於家長,也應依照衛生局規定,穿著泳衣水水,不適合穿著寬鬆衣物。

玩具
準備寶寶最喜歡的玩具!如:洗澡書、游泳圈或戲水玩具等等,除了增加寶寶玩水的樂趣以外,最主要的功用是要用來分散寶寶怕水的注意力!

安全感
牽著寶寶的手下水讓寶寶有安全感逐日適應水的感覺,讓他愛上玩水

先前告知
下水前可以先跟寶寶說:『我們要一起玩水!玩水很好玩的!』利用語言讓寶寶較有安全感。

準備小餅乾
玩水前先不要餵食,以免吃太飽容易胃食道逆流,等玩完水後衣服穿完,再給予寶寶吃東西,可以讓寶寶覺得玩水真棒!

保暖
玩水後記得保暖..要準備大浴巾將寶寶的身體擦乾,不要因為玩水而感冒!

寶寶游完4點小叮嚀

1注重保暖
嬰兒出水時,應該特別注意保溫,立即用乾浴巾包裹全身。

2不要任意擦皮膚用品
嬰兒洗浴後,擦粉或者塗油幾乎成了一種習慣。可是,對沒有出現皮膚紅腫,糜爛的嬰兒來說,還是什麼也不塗為好。如果在臀部或大腿有發紅現象,可以擦痱子粉(爽身粉)塗上薄薄的一層,不要塗的太多,容易損傷皮膚,要注意不要在肚臍部塗粉,也不要把粉直接塗在胸部或頸部,因為有時粒狀的粉會被嬰兒吸入口中。

3按摩舒緩疲勞
3個月以內的嬰兒,或體重稍輕的嬰兒,不宜游泳過後,立即進行嬰兒撫觸,因為游泳的消耗已經很大了,再馬上做撫觸會使寶寶疲勞。

4肚臍保持乾燥
對新生兒游泳,要保護好肚臍,不要將濕衣服或尿布鋪在肚臍上,更不要用手或布摩擦肚臍。游泳過的新生兒應用消毒棉花沾75%酒精擦拭肚臍,從肚臍根部做螺旋動作,由內向外旋轉擦拭,不可來回亂擦,以免將細菌帶入臍部,並注意保持乾燥。

你可以這樣做

1.利用唱兒歌增加玩水樂趣
可唱一些適合在水中游玩的歌曲讓孩子覺得有趣。

2.玩蓮蓬頭噴水遊戲
利用蓮蓬頭噴水,讓孩子較不怕水也適應水溫。

3.      與小孩一起洗澡,讓他體驗玩水樂趣。

4.讓水融入遊戲
洗澡時拿杯子與他玩倒茶遊戲,讓水融入玩遊戲中就不怕水囉!


張凱忻
現職:愛鄰小兒專科.家庭醫學診所院長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畢業
經歷: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康和產後護理之家小兒科駐診醫師

何依倩
現職:鷹萬游泳學苑資深主任教練
學歷:中華大學
證照:中華民國游泳協會游泳教練證
      中華民國游泳協會游泳裁判證
      中華民國游泳協會公開水裕裁判證

羅菀儀
現職:鷹萬游泳學苑資深教練
學歷:東吳大學
證照: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游泳教練證
      行政院體委會 泳池救生人員證
      中華民國水上救生會救生證
資料來源http://www.mababy.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FC00BFD767DA3885







**************************************************************
寶寶第一次下水就OK,10招搞定嬰兒游泳
小天使的出生,是讓全家幸福洋溢地手忙腳亂。打理好寶寶的食、衣、住、行之後,接著就是展開育樂生活。近年來的運動風氣盛行,也由下延伸到嬰兒族群。由於在羊水生長了十個月,對於六個月以上的寶寶而言,最適合的全身運動,莫過於游泳了。
在國外,教嬰兒游泳的課程由來已久,例如日本的嬰兒游泳課程就已經發展十幾年,而台灣,對於嬰幼兒的游泳訓練及教學的運動風氣,也正漸漸興起。台灣鷹萬游泳學校黃正昌經理,曾赴日受訓,具有十四年教導嬰幼兒游泳的實務經驗,深刻了解新手爸媽在教導寶寶游泳時,所遇到的問題,歸納出以下寶貴意見,供爸比媽咪們參考。
Q:到底多大的寶寶才可以下水呢?
歐美的寶寶從四到六星期就可以下水游泳,德國的寶寶游泳課則是從四個月大開始,日本的寶寶大約六個月大才開始學游泳,而黃教練自己的寶寶卻是從三個多月就下水悠游了。
其實,各地的開始月齡不同,是因為取決於各地泳池的溫度,跟年齡的大小並沒有直接的關聯。零到六個月大新生兒的游泳水溫,必須控制在攝氏32度到32度半,但是這對於同池的成人而言,會覺得水很熱。但是六個月大以上的寶寶,水溫則維持在攝氏30度到30度半就可以。
Q:泳池中所含的氯氣,會傷害寶寶細嫩的肌膚嗎?
雖然臭氧和紫外線都具有殺菌功能,但是目前唯一可以長時間在水中維持殺菌功能的只有氯氣,所以一般泳池的自來水中都會加氯,以保持水質的潔淨。依據目前政府規定,泳池的含氯量是在0.51.0PPM之間,好的泳池會一個小時就檢測一次水質,同時公告在明顯處,其實跟家裡的自來水並無異,爸比媽咪們無需多慮。
教學的游泳學校會比一般休閒泳池更注重水質,因為救生員不必下水,教練卻是整天泡在水裡。所以黃教練提供家長們一個小撇步,要選擇乾淨安全的泳遲,先觀察下水教練的皮膚和髮質,就可以知道泳池的水質好壞。
Q:寶寶頭髮少,可以不戴泳帽吧?下水要不要穿游泳尿布,寶寶會不會在水裡大便?
戴泳帽下水是一個國際禮貌,可以減少頭髮掉進水中,所以是必須要戴的。游泳尿布並不吸水,所以是防大便,不防小便。因為水有壓力,所以寶寶進入水中,並不會很輕易任意地大便,除非是寶寶腸胃不適,才會發生在水中做蛋花湯的情形。
但是寶寶並不會「說大就大」,所以陪伴寶寶下水的父母們,還是可以從寶寶的臉上表情來判斷他的生理狀況。而且泳池的過濾循環系統,可以迅速的把浮游物質排除。如果擔心寶寶尿在泳池的話,可以讓寶寶在泳裝裡穿一個大腿有束口鬆緊的小內褲,一樣具有游泳尿布的功用。
Q:嬰兒游泳有什麼好處呢?
寶寶音感、語感都是左腦發展出來的功用,游泳可以培養寶寶水感,就是一種開發右腦創造力的運動。在水中,水波及水壓自然地按摩寶寶的全身皮膚,可以刺激嬰幼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而且寶寶在水中自由的舞動四肢,有利於骨骼發展。水壓可以增進寶寶的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免疫力,改善呼吸氣喘等問題。黃教練還透露,游完泳後的寶寶,因為精神放鬆、消耗體力,會吃多睡好喔!
Q:游泳前上岸後要注意什麼?
無論中午或晚上,挑選一個寶寶睡覺前的時間,最好一到一個半小時之前,讓他游泳活動四肢,幫助寶寶跟爸媽都能一夜好眠。但是不要挑寶寶已經累了或是餓了的時候,因為寶貝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活動,不僅他不舒服,容易哭鬧不休,爸媽們也會很辛苦。記得上岸後,幫寶寶補充食物跟水,因為游泳後會餓。吃得飽飽,才能睡得好好。
Q:寶寶適合上游泳課嗎?要怎麼挑選泳池呢?
寶寶是喜歡熱鬧的,如果能帶著寶寶去上團體的游泳課,其實更好玩。而且定時上課,家長也比較不會偷懶。在游泳課的選擇上,黃教練說明,一個合法的游泳池,會有建築營運執照等。最簡單的分辨方式,就是看發票上的公司名稱,是否是某某游泳游泳池。而專業的游泳學校,對於相關硬體設備,水質水溫更衣室化妝間,甚至是置物櫃、吹風機數量,要求標準都會比一般休閒性泳池高。舉例而言,雖然泳池水溫夠,但是要注意上岸後的室內溫度,是不是有設置暖氣、烤燈等,這樣寶寶在離開水中,從泳池到淋浴間這一段期間才不會著涼。
游泳跟所有運動都一樣,要保持不間斷,才能逐漸看出效果來。所以當父母親們勇敢的帶著寶寶,跨出游泳的第一步,記得要長期持續下去,才能夠達到媽媽美麗、寶寶健康的雙贏。